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从整体上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必然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概而言之,社会科学方法的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认识活动的一种方法论反思.它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方法之所有成立,首要条件就是揭示社会科学在性质,对象,方法,功能等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独特性,其余的研究和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实证性,客观性和清晰性等特点.其中实证性指必须通过经验数据和资料的验证.说明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客观性指研究结果不目研究者本人的身份,观念而变,只要采取同样的方法便得到同样结果.清晰性即可理解性.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区别:从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统一来说,韦德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既反对实证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他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具有异质性,前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即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社会学研究必须首先观察行动者的主观思想状态,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作出判断.

从事实判断与价值的统一来说,价值判断通常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发生的,只有认定事物在一定的关系体系中具有某种属性,作出事实判断,才能进一步考察这种属性与一定主体的特殊需要的关系,作出价值判断.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社会现象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常常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主体的价值追求还影响到其对社会现象的属性认定,甚至妨碍人们正确地作出事实判断.

从定量与定性的统一来说,社会科学家都不认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观点,但在自然科学家中就达成了定量与定性的统一.他们认为社会科学应该追求彻底的定量化,而对价值判断等都应排除,社会科学被完全主观化.

其实,社会科学是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只要我们遵守唯物辩证法,是可能以系统方式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的.

二.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步骤:

1,.课题的选定

目的:为了确保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社会科学研究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首先那必须对拟议中的研究课题的先进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研究目的的合理性,可实现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以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先进行和创新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设计时,对于研究课题应阐明以下三点:其一,揭示研究课题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其二,阐明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其三,构思并论证研究课题的可能解析步骤.

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主要具有基础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目的和意义.因此,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有必要分清所作出研究是侧重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抑或侧重于应用研究.

2.,确定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从研究目的角度,可将社会科学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指研究者新接触一个课题或这个题目本身比较新鲜的研究,探索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很有价值的,但缺点在于难于对研究课题提供满意的答案.

社会科学的描述性研究”只说明发生了什么”,其目的在于详细描述现象”这种研究与探索性研究一样,没有明确的假设,描述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它的性质,特点怎么样,他是如何发展的等.

社会科学解释性研究”说明事情为何发生或如何发生’,它一般是力图通过详细阐述事情为何或如何发生来解释一个社会现象.”其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社会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法表明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操作方式的主要特征,他由一些具体方法

所组成,但它又区别于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方法包括统计调查,实地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3,分析单位的确定

分析单位主要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等.

个人.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是个人.如学生,居民,选民,家长和教授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大多要通过对个人描述的聚合与处理过程来描述和解释社会群体及其互动.

群体.它主要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如家庭,城市,社交圈,青少年,妇女,儿童,老人等等.当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他们的特征可以从整个群体的特征抽取,也可以从其成员的特征中抽取.

组织.社会组织是人民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彼此协调其利益,意志和行动而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要分析某一组织的性质,结构,特点,组织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组织在社会系统中地位和功能等.

社区.社区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将社区作为分析单位通常是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文化活动,行为规范以及社区的历史发展过程等.

总之,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分析单位,在选择时.应当总和考虑各种分析单位和各种特征,并根据具体社会现象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目的,以及所作的理论假设和初步考察进行慎重选择.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2.,比较法.这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础方法.

3.,调查法.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4,实地法. 实地研究法是质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一种既老且新的方法。长期以来,他一直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所使用;但近年来,他在方法论中受到注意并得到重新定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无论何时我们观察或参与社会行动并试图去理解它,就是在做实地研究了;无论何时我们向其他人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就是在报告实地研究的结果。

5,实验法.就是实验者按照一定实验假设,通过改变某些实验环境的时间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极其发展规律的调查.

6,访问法.访问法,指通过以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情况的一种方法。7,其他方法.包括怀疑方法,观测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统计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统方法,过程方法,评价方法,理解方法,预测方法.

总之,社会科学的方法体系包括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设计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田野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参 与式观察,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 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田野研究的资料收集方式 ?访谈 ?观察 ?田野研究的基本步骤 ?进入问题 ?资料收集 ?分析资料 作为资料收集方法的访谈 ●访谈的定义 通常采访被简单的定义为有目的的谈话。具体地说,这种目的为获取信息。不幸的是,怎样去采访并没有一致的观点。 采访可以被描述为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能或科学,它也能理解为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回答者可以受到内在的奖赏。 ●访谈的种类 ?标准化访谈 ?非标准化访谈 ?半标准化访谈 (1)标准化访谈 ?标准化访谈使用一种正式化的结构问卷。采访者需要让被访者回答问卷上的每一个 问题。 ?调查者假设调查工具中列出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以致能探出受访者关于研究课题 的所有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标准化访谈室使用一系列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信息,信息包括受访 者对于研究相关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 (2)非标准化的访谈 ?与标准化对于问卷的严格要求相反,非标准化访谈不需要使用已设计好的问卷 ?采访者在访谈之前不预先知道所有需要问的问题 所以,采访者不能预先列出要问的问题,他们同样假设不是所有受访者都能对语言相近的问题有同样的理解。 ?在非标准化的访谈中,采访者必须根据必须根据特定的情况和调查的目标形成问题,做 出合适的探索 ?为了增加田野观察非标准化访谈有时被用在田野研究的过程中 (3)半标准化访谈 ?半标准化访谈室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重点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访 谈,半标准化放眼的关键是课题的选择和题目的拟定 ?这类问题一般以一种系统而连续的方式询问被访问者,但访问者可以自由的离题,那是 指访谈者允许探索一些非预备问题的答案

社会研究中有关研究设计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9月/11日/第003版 社会 社会研究中有关研究设计的几个问题 李炜 研究设计是一切科研活动的起点,其重要性就好比建筑施工所用的设计蓝图。要做好一项研究设计,研究者通常要周详地考虑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性质;采用的研究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分析/呈现的技术;研究周期与经费的约束。这里主要就前三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研究的目的与性质 一般而言,我们将研究的目的或性质划分为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评估性等,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在研究设计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描述性研究是对社会现象或社会群体的状况、特征、规模、程度加以描述,其研究设计的关键点是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描述维度的全面性和描述指标的标准化。解释性研究是对各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做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其研究设计的关键点是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假设理论和解释模型。预测性研究是在现实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理论和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和推断,其研究设计的关键点是预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拟合和预测的反馈与调整。评估性研究是指对社会问题的措施结果或实践结果进行评定,其研究设计的关键点是绩效评估指标、实施前后的绩效比照和绩效改进的方向。因此,研究者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属于哪个类型,或兼有哪几类研究的特征,然后去着力处理相应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式 不同的研究目的也需要不同的研究方式来实现。所谓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者采用的、与研究目的关联的研究条件控制、资料获取、信息解读,分析等规范性的程序。社会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研究方式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典型的探求现象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原因变量)使之变化,观察因变量(结果变量)是否受前者影响发生变化这样的人为干预一控制的手法,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研究通常需要把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接受自变量干预的一组)和控制组(没有受到自变量干预的一组),以它们在因变量水平的差异作为衡量因果关系强度的标准。在一些社会政策或措施的推行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试点”的办法。比如,北京市政府近期执行了4天的机动车限行措施,通过比较限行期与正常期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来证明限行措施的有效性。虽然严格的实验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并不经常采用,但利用干预一控制的方法寻求因果关系的实验思想,对定量研究有较深的影响。 2.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利用样本资料来推估总体信息的量化研究方法,抽样、问卷设计、访问实施和统计分析构成了这一研究方式的主要技术特征。调查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有较高的代表性,量化和标准化的程度高,易于发现社会现象间的关联,因而无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还是预测性研究,都须借助调查手段,它也成为目前科研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搞好调查研究,关键在于控制好两类误差: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前者指样本选择中产生的偏误,它会影响调查的代表性;后者指调查流程中产生的偏误,往往会降低测量的准确性。另外,调查研究也存在着耗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风险,因此更需要精心的研究设计和准备。科学的抽样设计和严格的调查控制是调查研究成功之关键所在。 3.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

员工培训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员工培训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设计方案适用于云天化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全体员工。 第二条培训目的 一、从根本战略角度来说,满足公司长远的发展需要; 二、从职位要求来说,满足职位要求,改进现有岗位的业绩; 三、从员工角度来说,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四、从管理变革来说,改变员工对工作与公司的态度; 五、从响应环境来说,有利于员工更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 第三条培训宗旨 一、有利于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及获利水平的提高。 二、全员培训,终生培训。 第四条培训方针 一、公司培训的一个方针是要坚持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的方针。 二、公司培训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落实”为基本点。 第五条培训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遵循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学以致用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系统性 员工培训是一个全员性的、全方位的、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二、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真正落实。

三、主动性 强调员工参与和互动,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要使员工意识到个人对于工作的“自主性”和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四、多样化 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五、学以致用原则 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什么就教育培训什么,不搞形式主义的教育培训而要讲求实效,主要表现在要与职位特点紧密结合,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思想状况紧密结合。 六、效益性原则 员工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即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培训费用按照不同的类别,由企业和个人分担,以体现“谁受益,谁投资”的思想。

社会科学研究系列(DOC)

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 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皖社科字〔2006〕4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专业研究队伍,更好地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在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和安徽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特点,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本评审标准条件所称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非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凡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转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社会科学事业,敬业爱岗,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积极承担工作任务。 第八条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研究员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二)副研究员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2.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三)助理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 1、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5年版 2、埃尔金〃亨特、戴维〃科兰德:《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导论》,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 4、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版 6、陈波等编著:《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版 8、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朱红文:《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1、李英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论:模型、实践与故事》,台北: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12、罗清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台北:威仕 曼文化,2008年版 13、陈锐:《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4、陈向明, 朱晓阳, 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 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欧阳康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6、欧阳康、张明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黄建国主编:《社会科学与文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18、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 19、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员工培训设计方案四要素

员工培训设计方案四要素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了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飞速在发展,企业作为市场微观主题,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应该怎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较量中适者生存并长期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的管理层时时刻刻所梦萦魂牵的首要问题,而企业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作为企业员工培训设计方案可以从以下四大要素中找寻思路: 一、设计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方案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员工、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等众多的要素,是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也是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前提和关键。 二、设置科学的培训目标 招聘员工目的就是要员工从事某个岗位。如果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酒店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以培训体系分析为基础的。 明确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 在明确培训目的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 四、确定合适的培训日期 应在时间比较方便或培训费用比较便宜的时候提供培训。有的把计划定在生产淡季以防止影响酒店经营,殊不知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服务质量下降,客人投诉增加,代价更高。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内容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1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3385167.html,/view/446672.htm#5 2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桂职办[2009] 12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社会科学研究员必须精通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能力,在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开发研究上有创新或突破,是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学术骨干;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内容、重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根据理论发展或实际应用的需要,参加过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或社会科学某一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水平,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有培养科研人才或指导中级以上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能力;外语按规定考试合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服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任现职以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规定的资历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等次为不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谎报成绩或剽窃他人成果,一般延迟2年申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推迟申报年限在5年以上; 三、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事故或经济损失并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一般延迟3年申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推迟申报年限在5年以上。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副高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第四条外语条件 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一、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继续教育条件 完成本部门、本行业及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国家或自治区级规划研究课题,或承担过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或承担过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二、主持过一次或参加过两次省(部)级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发言);主持过一次或参加过一次以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发言); 三、指导过中级研究人员的工作(如完成课题等)或研究生的学习。

社会科学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历史决定论,或者生产决定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科学、最完备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方法论,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二是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描述与规范的统一;四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地位与作用。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

实验法二:社会科学实验的设计(定稿)

《社会科学实验的设计》教案 胶州市第三中学姜宝腾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科学的大体内涵,理解社会科学的实验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异同点。 2.掌握社会科学实验法的操作步骤。.能够参照已有实验,设计社会科学实验的验证实验。 重点:1.社会科学实验中的实验组、对照组的确定; 2.社会科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的总结。 3.社会科学实验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的思路。 难点:1.社会科学实验总体的设计思路;2.社会科学验证实验设计中实验假设的提出、自变量的确定、观测项目的选择。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各位老师:若您对实验法不是很熟悉,可以先看一下教案最后边的有关实验法的说明) 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故事调节气氛 (上课,学生、老师互道问候) 教师:同学们刚才这首《春天的故事》,大家以前欣赏过吧? 教师:回答两个问题:这段歌曲具体指的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具体“圈”定的是哪个城市?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段歌曲具体是指的是: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那我再问,这件事是不是是一个实验法。 (学生回答) 教师:是不是实验法,要看它有没有实验法的要素。我们先找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实验法的定义以及实验法中长出现的三对最重要的概念。

(学生回答) (实验研究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三对最重要的概念,分别是: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和后测。) 教师:那就请同学用这三对概念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历史事件吧,看看是不是实验法。二分钟,同学们思考,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纠正) 教师:有位思想家曾经说过:我们已经飞出地球,进入宇宙,了解到宇宙的奥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人类对自己的认识是很苍白贫乏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科学中我们也经过积极通过实验法去揭开社会中的规律。 教师:我们要学习在自然科学中使用实验法,那就需要先学习它,可以参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实验是咱们做的。 看学案上的这个案例。这个案例是关于“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和未来学业成就关系的实验研究”,这个过程已经被打乱,请各小组用3分钟的时间讨论,还原这个研究的整个过程。 (案例内容,顺序是被打乱的: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的智商与儿童成年后的生活幸福度和工作成就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他对这个现象疑惑不解。那用什么心理指标可以预测儿童的发展呢?他感到有些迷茫。 他的妻子为了做家务时,让活泼的孩子能够安静一会,许诺在沙发上坐着看书半个小时将有美味饼干的奖励。他的两个孩子一个坚持住了,得到而来奖励;一个忍不住了,跑去烦妈妈,不但没有奖励,还受到了批评。他在边上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切。他忽然想到,儿童的自制力或者说是延迟满足能力能不能预测儿童的一生的发展成就呢? 他和自己的同事商量,想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与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不一样的,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第一节确定研究类型 第二节确定研究方式 第三节确定分析单位与研究容 第四节研究的操作化 第五节设计研究方案 第一节确定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的性质、目的、时间和调查对象的围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做不同的划分,从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类型。 一、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性质,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指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验证并丰富以往的理论成果。它一般都需要具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在研究中检验假设,以此来发展理论。 ?应用性研究是指为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它不关注如何发展和完善理论,而只是关注搜集必要信息并以此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社会科学可以划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说明,即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它事先一般没有明确的研究假设,通常采取归纳分析的逻辑方法。比如要了解人民大学教师对校长的看法如何,则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 ?解释性研究: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它是描述性研究基础上的深化,一般具有明确的研究假设,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所收集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来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或者证伪。如对人大教师对校长态度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它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因果分析、功能分析、量化分析、历史分析等。 ?纵贯研究: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它侧重探讨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具体分为: a) 趋势研究:针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目 的在于探讨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广告效果的研究(如受众在看 某个广告之前、期间、之后对某产品认知度的变化研究) b) 同期群研究: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群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的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年龄组群。如对知青一代在不同年代的职业状况 的研究。 c) 跟踪研究: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的研 究,它与趋势研究类似,但区别在于每次研究都用同一个样本。例如跟踪 调查一批被外国收养的中国女弃婴的生活状况。 四、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围来分,可分为普查(census)、抽样调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代码:1928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学习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的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任务和目的,要完成这种任务和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因此,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表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不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日益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激发辩证思维,崇尚“求是”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认识论,在拓宽、加深知识面的同时,增长学生正确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知识型”教育模式向“探索型”教育模式的改革。学习本课程,既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史,又要同实际的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有助于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科学研究,并从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提升出新的方法,从而推进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术,以本专业的社会学、社会工作概论等为先期课程,并与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为平行课程,并以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充实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正解理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同时了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些历史发展概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研究对象、性质与特征以及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和意义(重点)识记:科学研究方法论这一理论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性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特征,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 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功能定位: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5 客观性原则:人类社会。主体性原则:人自身的内在要求。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1

浅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摘要:在现代社会调查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其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的进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理论概念与概念的量化问题,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理论概念问题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认识,是某个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它是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认识社会的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有些人说社会科学研究没反正,这主要就是因为对许多理论概念使用不精当。 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辩论来辩论过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理论研究也有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就是概念不明确。科学研究的概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概念必须清晰性。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多东西,包括很多术语,很不清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一些文章里,领导讲话中,甚至权威讲话中也存在很多模糊概念。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就必须使概念具备清晰性。 2、概念必须有针对性。概念要针对具体的对象,不能泛指,更不能模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更应该如此。 3、概念的实证性。对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概念还要求客观性和实证性。现在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科学概念模糊。科学研究需要精当,需要清晰的结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就是有了量的描述,只有通过量的描述,才能使社会科学概念具备实证性。

社科系列职称评审相关问题说明

附件3 社科系列职称评审相关问题说明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一、《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的论文著作条件要求: (一)副研究员需下列情况之一: 1.专著1部(主要作者)+专著1部(主要作者)+本专业核心刊物论文1篇(第一作者); 2.专著1部(主要作者)+本专业核心刊物论文3篇(第一作者); 3.专著1部(主要作者)+作为主要撰写者为地市厅局及以上级别的党政部门或大、中型企业撰写研究报告2篇被采用并获得良好效益。 (二)助理研究员需下列情况之一: 1.专著1部(主要作者); 2.本专业公开学术刊物论文2篇(独著)或地市厅局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需提供宣读证书、论文汇编材料); 3.作为主要撰写者为地市厅局级以上党政部门或大、中型企业撰写研究报告2篇被采用。

(三)上述“专著”不含“编”、“编著”类著作,论文集、文章汇编、资料手册、普通教材、普通工具书也不计入。 (四)上述“主要作者”指下列情况之一: 1.独立撰写人; 2.第一作者; 3.负责撰写全书50%以上内容的第二作者(需第一作者证明)。 (五)上述“本专业”是指与所申报的专业一致或相近的专业。专业学术期刊的学科归类或综合类期刊的学科栏目需与申报人所申报的专业类别一致或相近,如果在所申报专业类别不一致或不相近的专业刊物或综合性刊物专栏上发表的论文不能计算为论文著作条件中有效论文篇数。如申报经济专业,发表在经济、管理专业期刊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的经济管理专栏上的论文计入有效篇数。 (六)上述核心刊物原则上是指下列情况之一: 1.收录在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目录》(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的学术刊物; 2.发表在SSCI、A&HCI、SCI收录源期刊和被EI、ISTP、ISSHP收录的学术期刊。 (七)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上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许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 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1)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因此,方法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4)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内容和原则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特点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理论创立于19世纪中期,以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标志。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论不同,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 本书向读者介绍如何在社会科学领域开展研究,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本书将研究设计分为了四个部分:研究问题,理论,数据和对数据的使用。 社会科学研究依赖的逻辑是固定的: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有效描述和因果推论。 评价其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准是衡量其是否满足: ●以推论为研究目的 ●采用公开的研究程序 ●结论是不确定的 ●研究的内容是关于方法的 根据这些观点,本书围绕两个方向展开。第一个方向将研究过程分为描述性推论和因果性推论,前者是后者的起点并构成后者的基础。第二个方向为主题研究,提供了遇到特定问题的对策,包括如何确定观测对象、如何增加观察值数量以及如何避免某些特定问题(测量误差、遗漏变量、无关变量以及内生性等),并且就这些特定的问题进行举例然后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下将根据书的行文逻辑进行章节摘要: 第一章概述性地强调了研究设计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主题: ●利用可观察的现象将理论和数据联系起来:只有建立在理论和 密切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并且经过理论的可观测现象的明确阐 述和仔细检查,社会科学才是可靠的。 ●最大化解释力:对于某个特定的研究问题,有许多提高解释变 量利用率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假设的可观测现象,然后进行求证。 ●汇报推论的不确定性。

始终保持怀疑精神并努力提出一些竞争性假说。 第二章讨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个阶段:归纳历史细节和描述性推论,其中,科学的描述包含两个特点:第一,描述包含推论。第二,通过科学的描述区分观察事物中获取事实来区分科学研究,真正区分的标准在于是否通过有效的程序得到系统性的推论。描述性推论是指在一系列观察值的基础上对未观察的现象进行理解的过程。判断描述性推论的标准是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第三章,精准的描述性推论虽然可以作为因果推论的前提,但是研究不能只有描述性推论,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都做因果解释。本章首先对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义,然后给出了建构因果理论的规则:建构出能被证伪的理论;建立内部统一的理论;谨慎选择被解释变量;尽可能具体化;理论的阐述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越宽泛,解释力度越大。 第四章,结合了相关的文献和具体例子分析了定性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讨论了研究者如何选择样本和观测值:有目的的选择观测值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根据解释变量选择观测值;选择被解释变量一定范围内的观测值;同时根据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选取观测值;选择观测值使得关键解释变量为常数;选择观测值使得被解释变量成为常数。 第五章讨论了在取样之后如何去发现那些导致无效推论及估计偏差的原因,并将其纳入可控范围,并举例说明,包括:测量误差、遗漏变量偏差、包含不相关的变量会导致估计低效、内生性问题、对解释变量进行赋值、控制研究环境(可根据具体的需要直接翻阅案例,不详述)。 第六章提出如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增加观察值数量的建议。对单一案例研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观察值数量的方法:变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