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DP-6000XT通信规约

BDP-6000XT通信规约

BDP-6000XT通信规约
BDP-6000XT通信规约

6000XT综合保护监控装置补充协议

2007年9月5日

1.测量输入

MR1 零序电流MR 2 A相电流

MR 3 B相电流MR 4 C相电流

MR 5 AB线电压MR 6 BC线电压

MR 7 A相测量电流MR 8 C相测量电流

2.开关量输入接口

KR1 遥信量1KR 2遥信量2

KR 3 接触器常开KR 4 接触器常闭

KR 5 遥信量3KR 6 遥信量4

KR7 遥信量5KR8 遥信量6(河北失压后合闸信号) 3.保护、控制出口

CK 1合闸出口CK 2分闸出口

CK 3故障报警出口CK 4保护合闸出口(4191为失压出口) 去掉重合闸功能CK5 保护分闸出口CK6 预告出口

4.2 CMD=0X02 读连续只读模拟型数据

备注:本类数据对应的基地址为:0000H。

※ 单元时钟(1~6)

1.秒

2.分

3.时

4.日

5.星期

6.月

※ 电度量(7---18)

7、8 有功电度(积分)

9、10 无功电度(积分)

11、12

13、14、15

16、17、18

同期合闸时参数(19~22)

19.

20.

22.

统计参数(23~29)

23.操作分闸次数

24.操作合闸次数

25.保护分闸次数

26.保护合闸次数

27.

30.

模拟量角度(31~46)

31.CH1零序电流Io对CH5的角度

32.CH2 A相电流Ia对CH5角度

33.CH3 B相电流Ib对CH5角度

34.CH4 C相电流Ic对CH5角度

35.CH5 线电压Uab对CH5角度

36.CH6 线电压Ubc对CH5角度

37.CH7 A相测量电流Ica对CH5角度

38.CH8 C相测量电流Icc对CH5角度

※.测量参数(44~77)

44. P L有功功率低字

45. P H有功功率高字

46. Q L无功功率低字

47.Q H无功功率高字

48.功率因数

注:以上有功无功参数为双字,按双字模式处理通讯。

49. Ia A相电流

50. Ib B相电流

51. Ic C相电流

52. fm母线频率

※以下为监控参数、保护参数公用

53. 备用

54. 备用

55. 备用

56. U ab母线AB线电压

57. U cb母线CB线电压

59. 备用

60. Io零序电流

61. Ic a A相测量电流

62. Ic B B相测量电流

63. Io5五次零序电流

注:其中P、Q带3位小数,电压、电流、频率、反时限等效值各带2位小数、角度带1位小数。

※保护参数(104~114)

63. I a A相保护电流

64. I b B相保护电流

65. I c C相保护电流

66. U-负序电压

67. I-—负序电流

68. K n反时限等效值

69. θ1功率方向角I a U bc

70. θ2功率方向角I b U ca

71. θ3功率方向角I c U ab

72. θ0零序功率方向角I o U o

73. θ05五次零序功率方向角I05Uo5

4.4 CMD=0X04 读连续只读开关型数据

备注:本类数据对应的基地址为:0000H。

1.开关量1 D

0~D

16

(见开关量定义K

I1

~K

I32

2.监控状态 D

0~D

15

3.SOE事故状态1 D

0~D

15

(见带“SOE事件”定义)

4.SOE事故状态2 D

16~D

31

(见带“SOE事件”定义)

5.事故状态1 D

0~D

15

(见400~415定义)

6.闭锁状态1 D

0~D

15

(见1003定义)

※监控状态定义:

D 0:远方/就地D

8

:RS485/232通信口状态

D 1:KK状态D

9

:报警装置动作(对应报警复归)

D 2:D

10

D 3:充电完成D

11

D 4:D

12

D 5: D

13

D 6: D

14

:预告报警

D 7:D

15

:事故报警

注:开关量定义K

I1~K

I32

KR1遥信量1 D0

K R

2遥信量2D

1

K R

3断路器常开D

2

K R

4断路器常闭D

3

KR5非电量3 D4

KR6非电量2 D5

KR7非电量1 D6

KR8外部闭锁重合闸D7

KR9 分合回路监视D8

KR10控制电源监视D9

备注:KR10KR9排列00(定值组1)、01(定值组2)、10(定值组3)、11(定值组4)

4.6 CMD=0X06 读连续可读写模拟型数据。

备注:本类定值对应的基地址为:00H。(召唤格式:起始地址(字)+个数(字))

A.精校定值(1~32)

1.CH1零序电流Io精校系数K

1

:0.800~1.200

2.CH1零序电流Io精校角度Φ

1

:-5.00~+5.00

3.CH2 A相电流Ia精校系数K

2

:0.800~1.200

4.CH2 A相电流Ia精校角度Φ

2

:-5.00~+5.00

5.CH3 B相电流Ib精校系数K

3

:0.800~1.200

6.CH3 B相电流Ib精校角度Φ

3

:-5.00~+5.00

7.CH4 C相电流Ic精校系数K

4

:0.800~1.200

8.CH4 C相电流Ic精校角度Φ

4

:-5.00~+5.00

9.CH5母线电压Uab精校系数K

1

:0.800~1.200

10.CH5母线电压Uab精校角度Φ

1

:-5.00~+5.00

11.CH6 A相测量电流Ica精校系数K

1

:0.800~1.200

12.CH6 A相测量电流Ica精校角度Φ

1

:-5.00~+5.00

13.CH7母线电压Ubc精校系数K

1

:0.800~1.200

14.CH7母线电压Ubc精校角度Φ

1

:-5.00~+5.00

15.CH8C相测量电流Icc精校系数K

1

:0.800~1.200

16.CH8C相测量电流Icc精校角度Φ

1

:-5.00~+5.00

4.12 CMD=0X12写连续可读写模拟型数据(修改精校定值)

注:数据内容同CMD=0X06命令,修改返回命令号0x12(修改格式:起始地址(字)+个数(字)+信息)

4.22 CMD=0X0C按定值组类型读定值(修改命令号0x16)

(召唤格式:组号(字)+个数(字)) 其中组号的D14、D15两位为定值区号

(修改格式:组号(字)+个数(字)+信息) 其中组号的D14、D15两位为定值区号

1、公共定值

定值组类型号:0X01

数据个数:14个

数据内容:

1.保护TA一次变比5~5000A

2.测量TA一次变比5~5000A

3.零序TA一次额定电流5~5000A

4.零序TA二次额定电流 1~5 A

5. 母线TV一次变比0.1~110/0.1KV

6. 零序电流变换器额定电流0.3A~100.0A

10. 定值组别选择1~4

11.检无压门槛电压 1.00~100.00V

12. 遥信量变位传SOE:D0~D7(对开入量是否要求SOE报警)

13. KR1~KR8对应开入量为定义(0)还是用户定义(1)遥信量:D0~D7

14.公共配置1

D0——

D1——

D2——SF6气压异常闭锁分闸

D3——SF6气压异常闭锁合闸

D4——SF6气压异常闭锁保护分闸

D5——

D6——弹簧操作机构未储能闭锁合闸

D7——控制电源消失报警

D8——分合闸回路异常报警

D9——母线隔离开关未合闭锁合闸

D10——线路隔离开关未合闭锁合闸

D11——CT配置(0 CT为三相)/(1 CT为两相)

D12——单元显示一次值

D13——TV断线报警

D14——TA断线报警

D15——保护出口采用固定出口/跳闸矩阵出口0/1

15.公共配置2

D0——有无故障报警出口

D1——有无事故报警出口

D14——操作合闸检无压/不检定0/1

D15——保护重合闸检无压/不检定0/1

2、录波定值

定值组类型号:0X02

数据个数: 4

数据内容:

1.启动遥信量1:D0~D15对应KR1~KR16(对开入量是否启动录波)(位定义)

2.变位起动类型1:由0→1启动(0)/由1→0启动(1)(位定义,同1对应)

3.录波配置1 D0——命令启动

D

——启动遥变位启动

1

——保护动作启动

D

3

——I段电流保护动作启动

D

4

D

——II段电流保护动作启动

5

——III段电流保护动作启动

D

6

D

——过负荷保护动作启动

7

——反时限过负荷保护动作启动

D

8

——过电压保护动作启动

D

9

D

——低电压保护动作启动

10

——NC

D

11

——零序过电流保护动作启动

D

12

——NC

D

13

D

——NC

14

4.录波配置2

——非电量保护

D

——小电流接地选线

D

1

——重合闸动作启动

D

3

——单相接地

D

4

3、报警定值

定值组类型号:0X03

数据个数: 4

数据内容:

1.故障报警延时 1~999s

2.事故报警延时 1~999s

3.报警配置

D0——故障报警

D1——事故报警

注:故障报警输出按整定时间返回,也可报警复归返回;

事故报警同上

4、跳闸矩阵

数据个数:0X0B

数据内容:

***K4固定为重合闸出口

5、直流定值

6、I段电流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6

数据个数: 6

数据内容:

1.电流整定值0.30~99.99A

2.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低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4.负序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5.保护动作延时整定值0.00~99.99S

6.保护配置D0——I段电流保护投入

D1——I段电流保护方向闭锁投入

D2——I段电流速断保护低电压闭锁投入

D3——I段电流速断保护负序电压闭锁投入

D4——I段电流速断保护分闸出口

D5——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启动重合闸

7、II段电流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7

数据个数:6

数据内容:

1.电流整定值0.30~99.99A

2.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低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4.负序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5.保护动作延时整定值0.10~99.99S

6.保护配置D0——II段电流保护投入

D1——II段电流保护方向闭锁投入

D2——II段电流保护低电压闭锁投入

D3——II段电流保护负序电压闭锁投入

D4——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分闸出口

D5——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启动重合闸8、III段电流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8

数据个数: 6

数据内容:

1.电流整定值0.30~99.99A

2.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低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4.负序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5.保护动作延时整定值0.00~99.99S

6.保护配置D0——III段电流保护投入

D1——III段电流保护方向闭锁投入

D2——III段电流保护低电压闭锁投入

D3——过流保护负序电压闭锁投入

D4——过流保护出口

D5——过流保护启动重合闸

9、过负荷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A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1、电流整定值0.30~99.99A

2、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延时1整定值0.10~99.99S

4、延时2整定值0.10~99.99S

5、保护配置D0——过负荷保护投入

D1——过负荷报警投入

D2——过负荷保护动作出口

10、反时限过负荷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B

数据个数: 3

数据内容:

1.反时限启动电流0.30~99.99A

2.时间常数整定值0.10~9.99S

3.保护配置D0——反时限过负荷投入

D1——反时限过负荷报警投入

D2——反时限过负荷保护出口

D3——反时限动作返回方式

D4——反时限过流特性1

D5——反时限过流特性 2

D4 D5: (00)表示一般反时限(01)表示非常反时限(10)表示极端反时限11、过电压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C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1.过电压整定值80.00~150.00V

2.电压返回系数0.70~1.00

3.延时1整定值0.10~99.99S

4.延时2整定值0.10~99.99S

5.保护配置D0——过电压保护投入

D1——过电压保护出口

D2——

12、复合式低电压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D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1.失压判别门槛电压 1.00~100.00V

2.低电压整定值 1.00~100.00V

3.电压返回系数 1.00~1.30

4.电流闭锁定值0.20~10.00A

5.失压保护动作延时0.00~99.99S

6.延时1整定值0.10~99.99S

7.延时2整定值0.10~99.99S

8.保护配置

D0-失压投入

D1-失压保护出口

D2——低电压保护投入

D3——低电压保护报警投入

D4——低电压保护出口

D5——低电压判别相数0/1 低电压判单相电压/三相电压

D6—电流闭锁投入

D7——TV断线闭锁

13、备用

定值组类型号:0X0D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14. 零序过流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0E

数据个数: 6

数据内容:

1.零序电流整定值0.10~99.99A

2.零序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备用 1.00~150.00V

4.延时1整定值0.10~99.99S

5.延时2整定值0.10~99.99S

6.保护配置D0——零序过流保护投入

D1——零序过流保护方向闭锁投入

D2——零序电压闭锁

D3——零序过流保护出口

15、备用

定值组类型号:0X0F

数据个数:0X04

数据内容:

16、不平衡电流保护(电容器保护中用)

定值组类型号:0X10

数据个数:0X04

数据内容:

1.不平衡电流整定值0.30~99.99A

2.电流返回系数0.70~1.00

3.延时整定值0.10~99.99S

4.保护配置D0——不平衡电流保护投入

D1——不平衡电流保护出口

17、非电量保护

定值组类型号:0X11

数据个数:3

数据内容:

1.非电量保护1延时 0.00~99.99S

2.非电量保护2延时 0.00~99.99S

3.非电量保护3延时 0.00~99.99S

4.保护配置D0——非电量保护1投入

D1——非电量保护1出口

D2——非电量保护2投入

D3——非电量保护2出口

D4——非电量保护3投入

D5——非电量保护3出口

18、备用

定值组类型号:0X12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19、重合闸与后加速跳

定值组类型号:0X13

数据个数:3

数据内容:

1.重合闸延时0.10~99.99s

2.重合闸成功时间1~3600s

5.保护配置1 D0——保护启动重合闸

D1——KK状态不对应启动重合闸

D2——

D3——外部保护输入闭锁重合闸

D4——重合闸后加速跳投入

D 5——手合后加速跳投入 D 6——SF6气压异常闭锁重合闸

D 7——弹簧机构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D8——后加速跳延时100ms 出口

20、备用

定值组类型号:0X14

数据个数: 5 数据内容: 4.10 CMD=0X0e 读SOE

说明

SOE 的表达方法采用代号和状态变位混合方式,具体见下: 1.其中不带参数的SOE 事件采用代号方式。

2.带参数的SOE 事件采用代号和变位状态同时传送,具体定义如下:(其

中代号标识用一个word ,状态变位用2个word )

具体定义如下:

其中SOE 信息标志字节中D5、D6的状态确定本次SOE 事件类型:

备注1:参数定义如下:

D 0:外部操作 D 8: SF6开关气压异常闭锁 D 1:单元操作 D 9: 外部保护输入闭锁 D 2:主机操作 D 10:

D 3:保护动作 D 11: 弹簧操作机构未储能闭锁 D 4:NC D 12: D 5:NC D 13:NC D 6:NC D 14:成功/失败 D 7:NC D 15:合闸/分闸

(D8、D9、D11当有保护动作时,但是被这三个信息闭锁住了,就报相应SOE 信息)

备注2:参数定义如下:

A . 当代号为1002时,表示开关变位SOE 事件,定义如下:

00:表示本次SOE 结构类型为只有代号,且不带参数

01:表示本次SOE 结构类型为代号+1个参数,参数定义见备注1 02:表示本次SOE 结构类型为代号+4个参数,参数定义见备注2A 03:表示本次SOE 结构类型为代号+事件状态8个参数n 个保护参数,

参数定义见备注3,备注2B

当D5、D6=

参数1:D0~D15 每一位状态对应KI1~KI16每一个开关量变位(1),未变位(0)

参数2:D0~D15 每一位状态对应KI1~KI16每一个开关量变位情况,

1:表示对应开关由0变1,0:表示对应开关由1变0(状态字)B.当代号为1003时,表示操作闭锁状态,相关的SOE事件,定义如下:

参数1:D

0~D

15

表示对应参数1、2的D0~D15对应状态的事故状态,1表示本次有事故产生,0表示无事故。

参数2:D

16~D

31

表示对应事故状态对应位的状态,1表示现在处于闭锁状态,0表示闭锁状态消除。

备注:以上各位报警方式按保护动作事故中的状态位方式报警。

备注3:保护动作或启动参数定义如下:

1.U a母线AB线电压

2.U c母线BC线电压

3.备用

4.Ia 保护A相电流

5.Ib 保护B相电流

6.Ic 保护C相电流

7. Ip 不平衡电流

8. fm母线频率

9.Io零序电流

10.备用

11.备用

注:其中电压、电流、频率、反时限等效值各带2位小数,角度带1位小数。

12.U-负序电压

13.I-—负序电流

14.K n过负荷反时限等效值

15.θ1功率方向角I a U bc

16.θ2功率方向角I b U ca

17.θ3功率方向角I c U ab

18.θ0零序功率方向角I o U o

备注4:SOE代号定义如下:在2秒钟之内同时标、同SOE代号,同动作字SOE丢弃00无效

101至399为定值相关的SOE,不带参数

400至599为控制相关的SOE

600至999为断路器控制相关的SOE

1000为保护动作带参数的SOE,32位+变位字32位

1002为开关变位SOE(开关量定义K I1~K I16)

1003为操作闭锁SOE

带参数的SOE事件的状态字位定义:32位+变位字32位

D0 I段电流保护动作D1 II段电流保护动作

D2III段电流保护动作D3 过负荷报警

D4过负荷动作D5 反时限过负荷启动

D6反时限过负荷动作D7过电压报警

D8过电压保护动作D9低电压报警

D10低电压动作D11零序过电压报警

D12零序过电压动作D13零序过电流报警

D14零序过电流动作D15 不平衡电压动作

D16不平衡电流动作D17TA断线

D18TV原边断线D19

D20非电量1报警D21非电量2动作

D22 后加速动作D23保护动作启动重合闸

D24 不对应启动重合闸D25失压保护动作

D26 小电流接地报警D27小电流接地动作

D28低频低压解列D29 非电量3报警

D30D31

定值相关的SOE代号

101~130 CAN口主机修改定值成功

101 公共定值

102 录波定值

103报警定值

104直流定值

105 I段电流保护

106 II段电流保护

107 III段电流保护

108 过负荷保护

109 反时限过负荷保护

110 过电压保护

111 低电压保护

112 零序过电压

113 零序过电流

114 不平衡电压

115 不平衡电流

116 非电量保护

117 小电流接地选线

118 重合闸与后加速跳

127 单相接地报警功能

128 精校定值

129

130

400. 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D0

401. 控制电源消失报警D1

402. 控制电源消失报警恢复

403. 分合闸回路异常报警D2

404.分合闸回路异常报警恢复

405.不满足合闸条件

闭锁标志:

D0:SF6气压异常闭锁操作分闸

D1:母线隔离开关未合闭锁操作合闸

D2:SF6气压异常闭锁操作合闸

D3:弹簧贮能异常闭锁操作合闸

D4:SF6气压异常闭锁保护分闸

D5:SF6气压异常闭锁保护合闸

D6:弹簧操作机构未储能闭锁保护合闸

D7:线路隔离开关未合闭锁操作合闸

600.断路器操作相关的SOE事件

4.15 CMD=0X18 发送控制预操作

控制点号为1个字表示:(0x18为预操作,0x19为操作) 1.0001H:断路器合闸

2.0002H:断路器分闸

3.0003H:备用

4.0004H:备用

5.0005H:远方

6.0006H:就地

7.0007H:信号复归

8.0008H:报警复归

9.0009H:设置操作分闸次数初值

10.000AH:设置操作合闸次数初值

11、000BH:设置保护分闸次数初值

12、000CH:设置保护合闸次数初值

13、000DH:

14、000EH:

15、000FH:备用

16、0010H:

17、0011H:)

18、0012H:

19、0013H:

20、0014H:

21、0015H:

22、0019H:

4.17 CMD=0X1a发送校时命令

主机发送校时间格式如下

1 WORD

2 毫秒(0—999)

2 BYTE 1 秒(0—59)

3 BYTE 1 分(0—59)

5 BYTE 1 时(0—23)

6 BYTE 1 日(1—31)

7 BYTE 1 日期(周日0—6,0为Sunday,D7=1表示时间信息为压缩BCD码格式,D7=0表示为

二进制格式)

8 BYTE 1 月(1—12)

9 BYTE 2 年(1900—3000)

4.20 CMD=0X25 单元复位命令(本命令只对CAN通信命令)

单元收到此命令后进行单元复位。

4.21 录波数据格式

校验和(字)录波数据类型(字)时钟标志(字)毫秒(字)秒(字节)分(字节)时(字节)

日(字节)月(字节)空(字节)+ 192(字节、通道1采样点)+192(字节、通道2采样点)。。。

192(字节、通道9采样点)+192(字节、频率采样点)+80(字节、遥信量变化)

通道采样值和频率采样值原始值为12位,采用4个字压缩为3个字方式,具体如下图:

遥信量数据规则:16位遥信量1(字)+本16位遥信量不变的次数(字) 。。。

校验和为 录波数据类型以后的数据字节之和(10+192*8(6)+80个字节);所有装置中线路、备投装置录波为六通道,其他装置录波通道为八通道或九通道;

录波类型代号定义如下: 01 ----命令启动,02 -----遥信变位启动,03 -----空,04 ----保护动作启动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精编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DL/T645-1997 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1 、范围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 )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 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 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 )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之间的 接口电路定义表 3 、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协议采用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 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5kV(人体模式)。 3.2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 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 三态方式输出 3.6半双工通信方式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 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 )、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 位。其传输序列如图1。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 图1 字节传输序列 4.2帧格式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2所示 图2 帧格式 421帧起始符68H :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422地址域A0 s A5 :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企业内部通讯系统

开发背景和系统分析 视频001 前言 例001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 1.1 开发背景 ×××有限公司是一个中型的私营企业,企业内部的员工经常需要沟通和交流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频繁地使用电话会影响其他工作人员;另外,在实验室、档案室等需要安静气氛的环境中,使用电话沟通更不方便。为了便于职工之间的交流,或是工作信息的传递,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开发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于是,该公司决定根据企业的内部结构,开发一个符合本企业工作流程的通信系统。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内部即时通信结构,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交流更方便。 1.2 需求分析 通过与×××有限公司的沟通和需求分析,要求企业内部通信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规范、完善的基础信息设置。 ??支持网络通信。 ??支持系统托盘和程序最小化功能,避免影响其他工作。 ??使用独立的本地数据库。 ??自动搜索和手动添加网络内的通信用户。 1.3 可行性分析 根据《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下。 1.引言 ??编写目的 以文件的形式给企业的决策层提供项目实施的参考依据,其中包括项目存在的风险、项目需要的投资和能够收获的最大效益。 ??背景 ×××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型的私有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公司决定开发企业内部通信系统。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要求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必须提供网络通信功能,在通信过程中禁止使用聊天表情、文件传送等功能,避免资料外泄,或因发送错误而导致上级资料的丢失以及其他损失。最重要的是必须适应任何操作系统,也就是实现跨平台技术,因为企业内部的工作需要,工作环境中使用了多个操作系统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另外,系统不需要使用服务器中转和记录通信内容,可以独立完成通信任务,排除职工对领导监视工作进度等逆反心理。 ??目标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通信,提高企业通信能力,提高任务理解和执行能力,减少没有必要的人员流动和资金损耗,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条件、假定和限制 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通信,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需要花费部分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内部通信系统必须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交付用户使用。 系统分析人员需要2天内到位,用户需要3天时间确认需求分析文档。去除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用户可能临时有事,占用4天时间确认需求分析。那么程序开发人员需要在1个月零19天的时间内进行系统设计、程序编码、系统测试、程序调试和网站部署工作。其间,还包括了员工每周的休息时间。 ??评价尺度 根据用户的要求,项目主要以企业通信功能为主,对于通信信息仅提供本次系统启动后的通信内容。由于职工人数过多,而公司在楼内公告板上的公告信息,难以及时通知每位职工,系统中公告功能要及时地通知所有员工最新的公告内容。 3.投资及效益分析 ??支出 根据系统的规模及项目的开发周期(两个月),公司决定投入4个人。为此,公司将直接支付3万元的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在项目安装及调试阶段,用户培训、员工出差等费用支出需要1万元。在项目维护阶段预计需要投入2万元的资金。累计项目投入需要6万元资金。 ??收益 用户提供项目资金12万元。对于项目运行后进行的改动,采取协商的原则根据改动规模额外提供资金。因此从投资与收益的效益比上,公司可以获得6万元的利润。 项目完成后,会给公司提供资源储备,包括技术、经验的积累,其后再开发类似的项目时,可以极大地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4.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技术上不会存在问题,因此项目延期的可能性很小。在效益上公司投入4个人、2个月的时间获利6万元,效益比较可观。在公司今后发展上可以储备网站开发的经验和资源。因此认为该项目可以开发。 1.4 编写项目计划书 根据《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的项目开发计划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计项目计划书如下。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 从古到今,人类的社会活动总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驿马传令,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这些都是消息传递的方式或信息交流的手段。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但是这些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本身不是信息而是消息,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因此,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 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实现通信的方式很多,随着社会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的通信越来越依赖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电通信方式。由于电通信迅速、准确、可靠且不受时间、地点、距离的限制,因而近百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当今,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通信”这一术语时,一般均是指“电通信”。广义来讲,光通信也属于电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本书中的通信均指电通信。 1.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通信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信息。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模型可用图1 - 1 来描述。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前者属于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后者是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常常又可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在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线、电缆或光纤。有线和无线信道均有多种物理媒质。媒质的固有特性及引入的干扰与噪声直接关系到通信的质量。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对实际的物理媒质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反映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这一点将在第3章中讨论。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噪声的来源是多样的,它可分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而且外部噪声往往是从信道引入的,因此,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1.电力系统通信规约产生的背景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实现电网的升级换代,以欧美为代表的各个国家和组织提出了“智能电网”概念,各国政府部门、电网企业、装备制造商也纷纷响应。智能电网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新的制高点,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趋势。 2.研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国际主要标准组织与机构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组织成立了“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SG3)”,由该工作组牵头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 (2)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研究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和制定智能电网标准。NIST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标准(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NBS),隶属美国商务部,负责美国全国计量、标准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3)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2009年发布了“P2030指南”,标志着IEEE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 3.IEC对智能电网标准的认识 IEC认为智能电网包括电力系统从发电、输变电到用户的所有领域,要求在电网的各个建设阶段以及在系统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以及子系统间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因而标准化工作对于智能电网的成功建设非常关键。 1.应该对必要的接口和产品标准化,并避免对具体应用和商业案例进行标准化,否则将严重阻碍智能电网的创新和发展。应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2.描述通用需求,避免对细节标准化 4.IEC相关标准体系工作组织 IEC组织成立了第三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IECSG3) 1.对涉及智能电网的标准进行系统性分析,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框架 2.提出原有标准修订、新标准制定、设备和系统互操作的规约和模型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议,逐步提供一套更加完整、一致的支持智能电网需求的全球标准。 5.三项主要任务 1. 系统描述标准体系整体框架:描述电网及电力系统的专业概念和关联模型,相关标准全面综述,定义IEC标准整体框架,是智能电网协调的基础 2. 确定核心标准:选择在智能电网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标准,对这些标准的提升和改进是IEC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是IEC智能电网标准化路线图中的核心部分。 3. 制定行动路线图,确定优选增补标准:填补近期急需制定的标准,中长期行动路线图,以实现智能电网的远景制定行动路线图。由于智能电网的投资是长期的,有必要为投资者提供一套标准体系,为将来可持续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6.IEC SG3确定的5个核心标准 1.IEC/TR 62357 电力系统控制和相关通信.目标模型、服务设施和协议用参考体系结构; 2.IEC 61850 - 变电站自动化; 3.IEC 61970 - 电力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通用接口定义(GID)的定义; 4.IEC 61968 - 配电管理系统-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用户信息系统(CIS)的定义; 5.IEC 62351 - 安全性。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tcp协议之基础知识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 TCP/IP 协议集确立了Internet 的技术基础。TCP/IP 的发展始于美国DOD (国防部)方案。IAB (Internet 架构委员会)的下属工作组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研发了其中多数协议。IAB 最初由美国政府发起,如今转变为公开而自治的机构。IAB 协同研究和开发TCP/IP 协议集的底层结构,并引导着Internet 的发展。TCP/IP 协议集记录在请求注解(RFC)文件中,RFC 文件均由IETF 委员会起草、讨论、传阅及核准。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公开且免费的,且能在IETF 网站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TCP/IP 协议覆盖了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TCP、UDP)。 IP (网际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网络组件的寻址对信息的路由选择和传输来说是相当关键的。相同网络中的两台机器间的消息传输有各自的技术协定。LAN 是通过提供6字节的唯一标识符(“MAC”地址)在机器间发送消息的。SNA 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都有一个逻辑单元及与其相应的网络地址。DECNET、AppleTalk 和Novell IPX 均有一个用来分配编号到各个本地网和工作站的配置。 除了本地或特定提供商的网络地址,IP 为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网络设备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编号,即IP 地址。IPV4 的IP 地址为4字节,按照惯例,将每个字节转化成十进制(0-255)并以点分隔各字节。IPV6 的IP 地址已经增加到16字节。关于IP 和IPV6 协议的详细说明,在相关文件中再另作介绍。 TCP (传输控制协议) 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TCP 主要提供数据流转送,可靠传输,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传输技术。可查阅TCP 部分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在下面的TCP/IP 协议表格中,我们根据协议功能和其在OSI 七层网络通信参考模型的映射关系将其全部列出。然而,TCP/IP 并不完全遵循OSI 模型,例如:大多数TCP/IP 应用程序是直接在传输层协议TCP 和UDP 上运行,而不涉及其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 ************************************ *********************88 **************************8 TCP/IP协议详解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7-8-29 23:29 提问者:4252002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

企业内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科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电力系统的远动通讯规约IEC 61850

电力系统的远动通讯规约IEC 61850 电气班 摘要:IEC-61850标准是IECTC一57技术委员会在新时代制定出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新一代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本文在介绍电力系统远动规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电力系统的IEC-61850标准。通过介绍IEC-61850标准的结构体系,同IEC60870-5-103/104规约,进一步突出了IEC-61850标准的优点和特点。最后举了一个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应用的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关键词:IEC-61850标准、IEC60870-5-103/104规约、变电站通信 1、电力系统远动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题中约定,也称为通信控制规程或传输控制规程。通信规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传送格式,它包括信息收发方式、传送速率、帧结构、帧同步字、位同步方式、干扰措施等;一个是信息传送的具体步骤,它是指将信息分类、分循环周期传送,系统对时数据收集方式和设备状态监视方式。 通行规约按传输模式可以分为循环传输规约(CDT)、问答式传输规约(Polling),按传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面向字符的通信规约和面向比特的通信规约。 (1)循环传输规约(CDT) CDT属于同步通信方式,其以厂站RTU为主动方,以固定速率循环地向调度端上传数据。数据依规定的帧格式连续循环,周而复始地传送。一个循环传送的信息字越多,其传输延时越长,传输内容出错剔除后,在下个循环可得以补传。 CDT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按不同循环周期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平均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

机场内部通信系统简介

1.1 内部通信系统 1.1.1综述 XX机场内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内通系统)实施范围主要涵盖新机场航站楼。主要提供内部通话业务和调度业务。内部通话业务主要提供航站楼内值机岛柜台、登机口柜台、各部门业务值班室、机场各个功能中心之间的语音通信。调度业务主要提供机场各生产保障单位基于内通终端的的统一协调和指挥。系统具有单呼、组呼、会议、强插、强拆、呼叫队列、转接、代答、一触即通、集群对讲等功能,可使工作人员之间通话迅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内通系统要求采用成熟的数字电路交换技术构建机场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体系。系统需具有高可靠性,高话务量处理能力,高忙时呼叫处理能力,呼叫无阻塞,主机设备和终端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长,通讯快捷、高清晰音质、模块化、接口种类多、功能齐全、便于维护。 1.1.2系统架构 内通系统主要由内通服务器、内通终端(包括调度终端、普通内通终端等)、调度系统、录音系统等组成。 系统逻辑架构可分为终端层、控制管理层、功能应用层。 1.1. 2.1终端层 终端层主要包括普通内通终端、调度终端。内通终端主要部署在值机岛、安检柜台、登机口、功能中心等的相关位置。调度终端主要部署在各个功能中心,提供 对内通终端的集群呼叫,统一调度功能。 1.1. 2.2控制管理层 控制管理层主要实现包括语音呼叫控制、音频路由控制、用户管理、组群管理、权限管理、号码管理等功能。 1.1. 2.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单呼、组呼、全呼、强插、强拆、一触即通、免操作应答、指挥调度、终端状态检测、录音等功能。 1.1.3系统总体规模、性能及配置 1)【*】航站楼内通服务器容量:满足不少于56部内通终端并发通话 2)【*】ITC/AOC核心交换设备容量:满足不少于200部内通终端并发通话

103规约详细解析

一、DL/T667-1999(IEC60870-5-103) 通信规约基本要点 1. 通信接口 1.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字符和字节传输由 低至高。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 (3个字节) 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Polling方式。 2. 报文格式 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文 启动字符 控制域 地址域 代码和 结束字符 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启动字符1(1byte) ————长度(1byte) ————长度(重复)(1byte) ————启动字符2(重复)(1byte) ————控制域(1byte) ————地址域(1byte) ————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 ————代码和(1byte) ————结束字符(1byte) 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 (3)Length=ASDU字节数+2 2.3 控制域 控制域分“主 从”和“从 主”两种情况。 (1)“主 从”报文的控制域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备用PRM FCB FCV 功能码 0 1 1 (A)PRM(启动报文位)表明信息传输方向,PRM=1由主站至子站;PRM=0由子站至主站。

船舶内部通信系统

船舶内部通信系统 一、船舶内部通信概述 前面讲述的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系统,是船舶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络的手段。在船员的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需要相互沟通联络,这就要求船舶内部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便利的通信系统来满足船员的需求。船舶内部通信泛指在船舶内部进行的各种必要信息的传递,其涉及面很广。就目前而言,大体上包括:船用程控电话系统、船用声力电话系统、船用指挥电话系统、船令广播系统、通用报警系统、应急传令钟系统、船用子母钟系统、监测报警装置和电视监控系统等等。就安放位置和通信方式来讲,至少应确保驾驶台和机器控制室之间、驾驶台和舵机舱内操舵装置控制位置之间、驾驶台和无线电室之间、驾驶台和消防集中控制室之间的电话系统随时可用。伴随科技水平的发展,局域网也开始在很多大型、超大型船舶上安装,从而实现船员间的无纸化办公,它也可以划归船内通信系统。另外通过卫星船站等设施把船内局域网或者电话网络与岸上通信网络衔接,建设船岸间无缝隙网络连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由于内容所限,在此只简要介绍船内电话通信系统和船令广播系统。 二、船内电话通信系统 (一)船用程控电话系统 1.船用程控电话系统的功能 首先,电话交换机有四种基本呼叫任务,根据进出交换机的呼叫流向及发起呼叫的起源,可以将呼叫分为: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和转移呼叫。目前来看,船舶交换机主要完成本局呼叫,如果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与SSB、VHF或者Inmarsat船站互联,它将具有出局和入局呼叫功能,这将是未来船舶通信的发展趋势。而所谓程控电话也称自动电话,是指通过程控电话交换机交换信息的电话系统。程控电话交换机也称为程控数字交换机或数字程控交换机,是利用预先编好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话接续的交换机。使用时,用户端电话的摘机、挂机状态由本地交换机自动检测。用户摘机时,本地交换机立即给用户的话机回送拨号音,并接收用户话机产生的脉冲信号或双音多频拨号信号,随之完成从主叫到被叫号码的接续并保持连接。在交换机检测到通信的双方中有一方挂机时,立即中断接续。与机电式交换机电话系统相比,程控电话系统具有接续速度快、业务功能多、交换效率高、声音清晰、质量可靠等优点。 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船用程控电话系统在相关设备和技术性能方面,与陆用程控电话系统略有不同。另外由于生产厂家众多,产品种类也繁杂。但总体而言,近年开发的船用程控电话系统除为船舶提供自动电话服务外,还可提供多种特殊的电话服务,如遥控广播、优先占线等。 2.船用程控电话系统的构成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及对应答案--平界

南邮801通信原理基础知识99题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主要性能指标是______或______;可靠性主要性能指标是______或______。 2、信源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信道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的______。 3、一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1比特信息量;在______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大于1比特。 4、消息所含的信息量与该信息的________有关,当错误概率任意小时,信道的_______称为信道容量。 5、香农公式标明______和______指标是一对矛盾。 6、在t 秒内传输M 个N 进制的码元,其信息传输速率为______;码元传输速率为______。 7、某随机信号)(t m 的平均功率为0P ,则信号)(2 t m A 的平均功率 ______。 8、使用香农公式时,要求信号的概率分布为______,信道噪声为______。 9、窄带平稳高斯随机过程的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统计特性______,且都属于 ______信号,它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分布是_______,均值为______,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分布,相位服从______分布,如果再加上正弦波后包络一维分布服从______莱斯分布______。 10、设某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 R ,______为平均功率,______为直流功率,______为交流功率。 11、某信道带宽为3kHz ,输出信噪比为63,则相互独立且等概率的十六进制数据无误码传输的最高传码率为______。 12、随参信道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由电缆、光纤、卫星中继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由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是______信道。 14、经过随参信道传输,单频正弦信号波形幅度发生______变化,单频正弦信号频谱发生______变化。 15、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输后,其信号包络服从______分布,称之为______型衰落。

信息与通信专业基础知识

一、信息与通信工程 -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电视图像通信 2.光纤通信 3.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 4.无线通信 5.统计信号处理 6.生物信息技术 7.多媒体技术 8.智能信息处理 二、计算机通信简介: 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通信按照传输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 直接式是指将两部计算机直接相联进行通信,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多点通播。间接式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传输。 按照通信覆盖地域的广度,计算机通信通常分为局域式、城域式和广域式三类。

局域式是指在一局部的地域范围内(例如一个机关、学校、军营等)建立计算机通信。局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在 数公里以内。 城域式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城域 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在十公里到数十公里。 广域式是指在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通信范围可以超越城市和国家,以至于全球。广域计算机通信 覆盖地区的直径一般在数十公里到数干公里乃至上万公里。 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都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计算机通信网进行的,这样可共享网络资源,充分发挥 计算机系统的效能。 三、各种无线通信传输方式简介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实现全球对无人驾驶智能车的监控,无线 通信自然不能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无线通信 技术有:红外线、蓝牙、UWB、以及我们早期使用的Zigbee、无线数传电台、WIFI、GPRS、3G等等。下面针对这些技术做 一些简单的介绍。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 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实现全球对无人驾驶智能 车的监控,无线通信自然不能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接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 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 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 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 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 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 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 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 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 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一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1-2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包括9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源信息格式(Format)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课题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知识点 ¤无线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无线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了解无线接收设备中的超外差接收技术 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超外差接收基本原理。 课题导入 图1-1无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如图1-1所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收音机收听广播电台节目的示意图。在这个电台节目接收过程中,电台播音员(节目源)、发射机、发射天线、收音机缺一不可,分别完成了信号的产生、变换、发射、传输与接收,组成了一个基本的无线通信系统。当接收本地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很好,而当接收外地距离较远电台节目时声音效果有时好,有时差;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不同品牌、价位的收音机,其接收效果也各不相同,并且调频波段接收的音质要优于调幅波段,其原因我们会在以 后的课题学习中逐步揭示。 除了以上无线广播系统以外,还有很多不同功能,不同使用场合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我们家 庭使用的用于接收处理图像的电视接收机,公安部门常使用的对讲机,便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教师上课使用的无线教学扩音器等等。虽然其外观、体积、功率、传送信息内容差异很大,

但组成这些通信设备最基本的电路结构就是极为相同或相似的,高频电子技术所研究的正就是组成这些通信系统设备的最基本电路。 相关知识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信息的传递称为通信。利用电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通信系统,也称电信系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可由如图1-2所示方框图表示。它由输入、输出变换器,发送、接收设备与信道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图1-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方框图 1.信源 信源就是指需要传送的原始信息。如语言、音乐、图像、文字等,往往就是以机械振动、光强等物理量为载体呈现。 2.输入变换器 将信源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如麦克风将机械振动转换为音频电信号;光电管将光图像信号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这些信号频率较低,不便于在信道中传输,常称之为基带信号。根据信源转换为电信号的方式,可分为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为随信源物理量线性连续变化的信号。 (2)数字信号:变换后信号电压或电流随信源物理量非连续、离散变化的信号,常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 根据以上不同的信号类型而组成的发射、接收处理的通信系统分别称为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就是模拟通信系统。 3.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用于将输入的基带电信号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也称发射设备,发射信号常称为射频信号。图1-3(a)为无线电测向信号源,可发射摩尔斯电报码【1】,属无线发射设备。 4.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作用就是把发送设备发送的有用信号从众多的信号与噪声中选取出来。图1-3(b)为无线电测向机【2】,属无线接收设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