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交市项目概况

古交市项目概况

第一部分 设计总说明
一、 项目概况:
(一)古交市社会概况
古交市位于太原市西部山区,全市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总人口21.0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98万人。截至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3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财政支出约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约740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约3478元。全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约920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4636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约171元/人.月。
(二)项目地理环境
古交矿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总面积约754平方公里,纳入到本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范畴的原国有重点煤矿包括山西省焦煤集团公司锡山煤矿总公司管辖的东曲矿、西曲矿、镇城底矿、屯兰矿和马兰矿以及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辖的炉峪口矿和加乐泉矿等7家单位。总设计能力约1740万吨/年,实际年生产能力约1522余万吨,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约1506万吨。截至2003年底,累计生产煤炭约1.75亿吨。
(三)项目区域气象、气候条件
本项目区内属大陆型温暖带季节气候,一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春干多风,夏热频雨,秋短凉爽,冬长寒冷,昼夜温差较大,降水比较集中。本项目区平均气温6.5-8℃,年均降水460-650mm,全年日照时间2400-2700小时,区内主导风向为西风,年均风速2.9m/s,瞬间极速15m/s。区内每年霜冻期为200-230天,最大冻深105-150mm。
(四)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8306-2001)》,项目区的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烈度为7度。
二、采煤沉陷区内建筑物及各类设施受损情况
(一)城镇居民受损住宅
城镇居民易地搬迁和维修加固住宅的治理工程量如下:(1)、易地搬迁受灾居民3972户、12977人,总治理面积238320平方米;(2)、维修加固受损住宅3874户,受益人口11583人,面积193700平方米,其中,A级1978户、5859人,面积98900平方米;B级1896户、5724人,面积94800平方米。城镇居民受损住宅治理方案及工程量详见下表。
城镇居民受损住宅治理方案及工程量表
治理方式 治理对象 户数(户) 人口(人) 受损面积(㎡/户) 户均面积(㎡/户) 治理标准(㎡/户) 治理面积(㎡/户)
搬迁新建 沉陷区C、D级住宅 3600 11631 241904 67.20 60 216000
滑坡区B级住宅 167 630 141270 102.51 60 10020
滑坡区A级住宅 205 716 19977 97.45 60 12300
小计 3972 12977 279001 70.24 238320
加固维修 A级住宅 1978 5859 103667 52.41 50 98900
B级住宅 1896 5724 113755 60.00 50 94800
小计 3874 11583 217422 56.12 193700
合计 7846 24560 496423 63.27 432020
(二)农村居民受损住宅
农村居民住宅的治理工程量如下:(1)货币补偿居民3

17户、受益人口1105人,治理面积15850平方米;(2)维修加固受损住宅1222户,受益人口4737人,面积61100平方米。农村居民受损住宅货币补偿与维修加固工程量详见下表。
农村居民受损住宅货币补偿与维修加固工程量表
治理方式 治理对象 户数(户) 人口(人) 受损面积(㎡/户) 户均人口(人/户) 户均面积(㎡/户) 治理标准(㎡/户) 治理面积(㎡/户)
货币补偿 C、D级住宅 317 1105 26813 84.58 117.69 50 15850
加固维修 A级住宅 787 2982 101020 128.36 104.97 50 39350
B级住宅 435 1735 51126 117.53 102.08 50 21750
小计 1222 4737 152146 124.51 103.36 61100
合计 1539 5842 178959 116.28 112.54 76950
(三)受损学校
学校治理方案与工程量对比如下表。
学校治理方案与工程量对比表
治理方案 数量(所) 建筑面积(平方米)
小区配建 中学
小学 1 3833
托幼 3 3741
小计 4 6574
整合及改扩建 中学 3 6846
小学 6 5494
小计 9 12340
择址重建 中学
小学 3 4140
托儿所
小计 3 4140
维修加固 中学 A级 1 3000
B级
小学 A级 1 470
B级 1 600
幼儿园 A级 1 714
B级 1 250
小计 5 5034
合计 21 28088
三、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方案
本次初步设计方案旨在为古交矿区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建筑、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初步设计。
(一)综合治理依据和原则
1、综合治理依据
依据《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采煤沉陷情况报告》、《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采煤沉陷受损情况报告》、《西山煤田古交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古交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文件》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国有统配煤矿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会议精神,对古交采煤沉陷进行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2、综合治理原则
按照“ 安置与就业相结合,拆迁与维修加固相结合”的总原则,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在充分利用城镇已有基础设施的条件下,保证居民安居乐业。依据《古交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53)进行编制。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力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1、 设计规模
规划新建2个居住小区,总用地面积20.70公顷。规划安置居民总户数3948户,总人口12747人,其中:安置受灾居民3588户,11595人,安置动迁居民360户,1152人。规划总建筑面积25495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36880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18073平方米。规划小区内新建托幼3所,建筑面积2741平方米。新建小学1所

,共17个班,建筑面积3833平方米。小区附近扩建小学1所,共3个班,扩建建筑面积764平方米。扩建中学2所,共17个班,扩建建筑面积6246平方米。以插建楼房的方式安置受灾居民384户,1382人,建筑面积23040平方米。
2、 设计范围
本次初步设计包括:新建住宅小区规划、加固维修补偿工程、择址重建(整合和扩建)工程、货币安置补偿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和其它工程。
四、 在设计审批时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
1、 新建住宅小区楼间日照间距、容积率等指标有不足的地方望能调整。
2、 新建住宅小区周边城市主要干道的基础资料如:路面标高、给排水、集中供热、电力等有大概位置,但具体资料不足。
3、 因总造价不足,新建住宅小区未能完全满足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如应设置停车位、绿化、硬化、照明等,希望能添加这部分内容。
(二)、结构
1、 本工程为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为使国家有限的资金解决更多的受灾群众住房问题,降低工程造价,本次设计结构主材采用了粘土实心砖。但这样做与国家墙改政策、环保节能政策有点矛盾。希望业主与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此事。给予明确的答复,以便施工图设计顺利进行。
2、 小区内地质报告不足。
(三)设备专业
1、 设计中采暖采用分户计量及三表出户,但造价可能不足。
2、 住宅小区内电气设计包括弱电系统:通讯、电信、有线、宽带……等,造价可能不足。
第二部分 总平面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一) 小区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古交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3、《古交市镇城底总体规划》(2000-2015)
4、《古交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6、国标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7、国标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城市各类工程管线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
9、《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中小学设计规范》
11、《住宅设计规范》
12、《关于古交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文件》
13、甲方提供的选址意见书
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
15、本工程地形图采用的是黄海高程坐标系统
16、国家相关规范
(二) 规划原则:
腾飞路住宅小区和镇城底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是基于古交矿区采煤沉陷的受灾居民的搬迁。由于受灾居民多,受灾情况严重,急待搬迁,而且用地有限,本着节约用地与投资经费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设计原则,着重体现“以

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受灾居民创造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捷、安全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国家建设方节省建设时间和投资费用。因此本居住区在设计构思是注重了几方面的问题的解决:
A、力图创造一个整体社区环境,而不是简单的住宅建筑的拼合。
B、注重经济型的同时也注重适居性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户型及功能齐全的公共设施。
C、在有限用地上合理安排小区的学校、幼儿园的建设,使小区使用者使用方便。
二、 新建住宅小区规划
(一) 户型及建筑面积的确定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新建小区内基本户型建筑面积为60 ㎡ 。其中户型比例为:一室户占15%、二室户占70%、三室户占15%,各户型建筑面积分别为45 ㎡、60 ㎡和75 ㎡ 。
(二) 腾飞路住宅小区
1、 区位及周边关系
腾飞路住宅小区位于古交市城区西北角马兰滩,东临连接市区的迎宾桥,南靠腾飞路,北面及西面有规划的城市道路,小区为由东向西的狭长地块,原平河在小区内南北穿过。同时有220KV和35KV的两条高压线由南到北贯穿小区。古交市第二高中在小区中部。小区交通方便,给排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完备。
2、 规划功能总体布局
此小区共规划安置居民3267户,10580人,用地22.37公顷,剔除外围道路、高压线走廊等其它用地面积5.09公顷,参与用地平衡的居住区用地为17.28公顷,总建筑面积207277㎡。其中,多层住宅建筑面积为196020㎡,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1257㎡,包括规划新建一所17班的小学,建筑面积为3833㎡,两所幼儿园,建筑面积为2275㎡,配建14个班的中学(在小区外择校扩建),建筑面积为5208㎡。
腾飞路小区在保留中学的前提下,对整个小区进行了分隔组团,在组合上避免过多的军营式,灵活处理、因地制宜,着重处理马兰滩的西面和东面,由于马兰滩的东面是由古交闹市区进入该区的第一面目,所以一期建设在此进行,使人们对小区建设产生强烈的好感,从而促进小区的进一步建设。马兰滩的东面围绕中心广场,形成辐射状住宅分布,形成多视角及活跃的空间,在城市总体上增强了马兰滩的地位,更进一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使其更加繁荣、富强。
腾飞路住宅小区西面在形式上分为两个区,但实质上是一个区的两个部分,由于利用原平河水景,在原平河上以漫水悬浮桥连接两块地,从而形成滨水中心广场,所以实质上两区不可分,作为小区的一个中心焦点,同时也是该小区的高潮。
东区面向滨水广场为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中心,公建设施的配置完善了小区的服务职能。西区面向原平河广场同东区广场相呼应,并以漫水桥相连,

形成完整的游憩、户外活动场地,在此半包围两个住宅小区为主体外,还将小学和综合楼也设在此,并增加了社区必需的活动中心和文化馆,为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3、 竖向设计
腾飞路住宅小区的道路竖向设计统一采用黄海高程,以地区防洪标高为基准。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道路控制高程,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为原则,组织地面排水。根据现状形成特点,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按国家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南北向道路坡控制在3%-5%之间,东西向道路控制在3%-8%之间。竖向规划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根据地形特点居住区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在极不经济的地段和管沟易堵塞的地段采用明沟排水。
4、 交通组织
(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设计,采用了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小区内避免了过境车辆的穿行,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等的通行。
(3)道路的设置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并满足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4)规划各小区道路系统成“小区路——组团路——宅前小路”三级布置。小区路:路面宽6-9m;组团路:路面宽3-5m;宅间小路:路面宽3m。
(5)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设置无障碍通道以便于残疾人通行。
5、 绿地规划
(1)在绿化设计中依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尽可能的保留了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2)小区绿地设计包括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和绿化隔离带。其中:
公共绿地主要指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是居民休闲、休憩的场所。绿化种植结合广场布局,同时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选择景观性强、季节性强的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并注重营造宜人的空间。
庭院绿地是指建筑物前后的小型附属绿化,是规划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绿化风格以植物的观赏性及生态性为前提进行设计,更注重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绿化种植以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合理搭配为主进行了配植,利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创造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
绿化隔离带为防护绿地,沿腾飞路、规划路和高压走廊布置,主要为了减弱汽车和高压线路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以规则式的栽植方式为主,植物种植以乔

灌组合栽植为主,达到降低噪声的作用。乔木以落叶与常绿乔木相结合布置,使冬季绿树常青。树种优选那些防噪能力强绿化品种。
6、 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hm2 17.28
2 总建筑面积 ㎡ 207277
3 建筑基地总面积 m2 40714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m2 13450
5 绿地总面积 m2 57197
6 容积率 1.20
7 建筑密度 % 23.56
8 绿地率 % 33.1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621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4900
(三) 镇城底住宅小区
1、 区位及周边关系
镇城底住宅小区位于古交市镇城底镇,原铁道十八团院内,东面紧邻太宁公路,西面、北面均为规划路,在镇城底政府旁,现有的供水、排水、供电的城市基础设施均可利用。采用锅炉房供暖,小区现状为旧居民区。
2、 规划功能总体布局
此小区共规划安置居民681户,2167人,用地5.22公顷,剔除其它用地面积1.8公顷,参与用地平衡的居住区用地为3.42公顷,总建筑面积47676㎡。其中,多层住宅建筑面积为40860㎡,公建建筑面积6816㎡,包括新建托幼一所,建筑面积466㎡,配建3个班的小学,建筑面积764㎡,配建3个班的中学,建筑面积为1038㎡。小区配建的中小学建筑面积将在小区周边择校扩建。
镇城底住宅小区建筑组团灵活舒展,公共绿地构成了本小区的主要核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小区内各个组团分别环绕中心布置,形成围合的形式,各组团相互联系而又有各自的绿化区域,灵活分开使得相互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
3、 竖向设计
镇城底住宅小区的道路竖向设计统一采用黄海高程,以地区防洪标高为基准。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确定道路控制高程,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为原则,组织地面排水。根据现状形成特点,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按国家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南北向道路坡控制在3%-5%之间,东西向道路控制在3%-8%之间。竖向规划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根据地形特点居住区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在极不经济的地段和管沟易堵塞的地段采用明沟排水。
4、 交通组织
(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设计,采用了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小区内避免了过境车辆的穿行,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等的通行。
(3)道路的设置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并满足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4)规划各

小区道路系统成“小区路——组团路——宅前小路”三级布置。小区路:路面宽6-9m;组团路:路面宽3-5m;宅间小路:路面宽4m。
(5)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设置无障碍通道以便于残疾人通行。
5、 绿地规划
(1)在绿化设计中依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尽可能的保留了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2)小区绿地设计包括景观绿带、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
景观绿带主要指保留控规中沿开城路、外环路、铁路、铁路东侧规划路规划的绿化带,主要为了减弱汽车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以规则栽植形式为主,经乔木与灌木相结合配置,形成井然有序道路绿化景观。因为靠近城市主干道,树种的选择优先选那些抗污、吸污强、滞尘强、防噪能力强的树种,同时考虑树种的多样性和观赏性。
公共绿地主要指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是居民休闲、休憩的场所。绿化种植结合广场布局,同时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选择景观性强、季节性强的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并注重营造宜人的空间。
庭院绿地是指建筑物前后的小型附属绿化,是规划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绿化风格以植物的观赏性及生态性为前提进行设计,更注重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绿化种植以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合理搭配为主进行了配植,利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创造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
6、 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hm2 3.42
2 总建筑面积 ㎡ 47676
3 建筑基地总面积 m2 9315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m2 2260
5 绿地总面积 m2 11700
6 容积率 1.39
7 建筑密度 % 27.23
8 绿地率 % 32.6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143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10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