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

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

一、发展形势与背景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国际上以德国工业4 0为代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变。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用三个十年的时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广东省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广州市建设制造强市任务艰巨而紧迫。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规模质量稳步提升,产业高端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稳步优化,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工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的新项目、好项目;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土地日益紧缺、环境容量趋于饱和;高端产业发展滞后,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尚未突显;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偏少;生产性服务业等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支撑带动效应尚未体现。建设制造强市,必须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立足实际,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激发内在动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发挥我市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发展理念,激发内在动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着力拓展制造业新产业新业态增长空间、智能制造降本增效空间、服务型制造价值增值空间、“一带一路”新的市场空间。强化工业基础,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重“互联网+”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质量意识,健全质量标准及监管体系,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智能服务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融合发展。把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升级,走融合发展道路。

绿色低碳。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约束机制,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开放发展。把开放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市的重要动力。积极推进南沙自贸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深化产业国际合作,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定位。

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以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相关大学等组织和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成套设备等重点领域推动实施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申报一批国家级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

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紧跟制造业发展趋势,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在汽车、电子、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领域分类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强化质量品牌建设,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服务”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商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全力推进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的示范引领区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更为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制造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业中外合作区的建设,打造合作新载体,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装备等优势产业国际化布局,实施装备走出去工程,重点促进汽车、船舶、摩托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产品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支持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机器人等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引导企业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培育起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重点领域产业国际化布局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行业单位制造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名列国内前茅。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的地位显著提升,产业链向附加值高的部分充分延伸。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到2035年,制造强市更加巩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具有一批拥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门类,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逐步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三、重点领域及方向

(四)智能装备及机器人。

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300亿元,2025年突破3000亿元,建成珠三角乃至全国智能装备关键设备、技术供应和研发创新中心。

智能成套装备。推进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流程类制造领域数字化车间与全自动化成套设备开发。加快发展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航空航天、电子等离散型制造领域智能化成形及加工成套设备、机器人化智能检测装配生产线、关键零部件成套加工装备、中高档数控系统、3D打印设备等智能成套装备和系统,以及智慧物流仓储装备系统。支持金融设备智

能化发展,加快建设华南金融设备制造业基地。拓展智慧化农机产品,探索开发无人农机,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机器人。推进低成本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经济型机器人本体开发,集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机器人。加快研制发展医疗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积极推进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智能模块及关键零部件。发展多功能集成智能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高精度流量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加快推进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传动和驱动装置、精密减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检测设备等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和模块研发。突破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提高智能化成套装备系统集成能力。

智能装备系统集成。推进电子信息、物流、医药、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领域智能设备、智能模块、智能系统的应用集成。支持系统集成商依托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智慧工厂、数字化工厂等方向拓展业务,提升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集成能力。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

到2020年,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到2025年,建立起完整的“终端设备设施—基础网络服务—信息应用服务”互联网产业链,实现总产值8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建成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新一代信息产业基地。

大数据及信息服务。大力发展面向企业和个人,尤其是在移动应用领域的软件和数据信息服务,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交通、环保、物流、医疗、教育、政务等各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工业软件及操作系统。加快推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云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工业研发设计平台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开发研发设计类、数字控制类、智能生产类和管理类工业软件。

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发展12寸晶圆半导体材料,力争突破28纳米及以下级芯片制造工艺、高密度先进封装技术,提高芯片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发展先进的LED(发光二极管)芯片等优势芯片制造产业,推进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片式化、集成化、高性能化和无害化,实现自主配套。

移动通信。发展以SDN(软件定义网络)为代表的网络通信设备及系统,加快对T比特级高速光传输设备及大容量组网调度光传输设备、高端核心路由器与交换机、5G(第5代)系统设备核心部件,以及新一代多通信设备和关键软件平台的研发。

互联网终端设备设施。突破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等相关技术,加强8 5代液晶面板等大尺寸面板产品竞争力,延伸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千亿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传感器、单片机、微处理器、PLC(电力线通信宽带)等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基于个人、家庭终端应用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数据终端等智能电子产品。

(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创新体系,自主品牌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产值3800亿元;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

整车。发展节能内燃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高附加值专用车等节能、新能源汽车。

关键汽车零部件。提高新型节能高效发动机及控制系统、驱动电机、高效变速器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装备及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突破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充电设备、总线通讯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配套设备及系统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驾驶辅助级智能汽车、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级智能汽车、智慧出行用车。突破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技术。

(七)新材料与精细化工。

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研发创新体系,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到2025年,质量、品牌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总产值61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先进高分子材料。积极发展功能涂层材料、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新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特种橡胶,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要。加大生物医用材料开发,发展用于制造人体器官、医疗器械等的聚合物材料。突破新型纳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技术及生产工艺,逐步发展智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材料、智能高分子膜的智能材料。

先进非金属材料。加快发展高性能阻燃材料、纳米材料、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烧蚀材料等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多领域特种材料。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发展光电器件、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功能材料。发展轻质建材、隔热隔音等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培育智能温控等节能材料。

先进合金材料。发展耐高温钛合金、铝锂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含铼高温合金、高强度铝合金等高性能新型轻合金材料,以及高抗应力浮士德不锈钢等特种装备用超高强度不锈钢,满足航空、深海钻探、特种船舶等行业的需求。

精细化工。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发展高标准油品生产技术。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基础有机原料、合成纤维及单体、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树脂、生物环保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石化衍生品产品。积极发展高端美容、美发、护发、清洁等个人护理产品及配料和添加剂。

(八)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

到2020年,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效益好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到2025年,建立起完善的生物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

生物技术与制药。发展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基于基因信息和分子标志物的精准治疗技术,重点开展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的精准防治治疗。发展基于新靶点、新结构、新功能的抗体、蛋白、多肽、核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创新生物技术药物研制新技术。发展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加快新型中药饮片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推进代谢性疾病药物、抗传染及感染性疾病药物、抗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药物、抗精神及神经性疾病药物等化学合成创新药和现代中药生产及研发。

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肿瘤治疗器械及设备、医疗急救及移动式医疗装备、生物材料3D打印装备、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边检查等高性能医学检验医疗装备及器械。

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及设备。发展即时健康检测设备、新型可穿戴健康信息采集与监测设备等智能健康监测及康复设备和产品,推进健康大数据与健康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

(九)能源及环保装备。

到2020年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2025年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成为支撑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电力及电网装备。发展百万千瓦级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第三、四代核电装备。大力推进智能电网设备、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第三代核电设备。突破先进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等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加大储能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发展大容量低成本储能设备和先进储能电池。

节能环保设备。发展烟气脱硫脱硝、机动车尾气净化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成套装备,垃圾处理设备,减震降噪设备,重金属污染防治设备。着力发展节能泵、气体压缩机等节能通用装备;节能型食品加工成套设备,节能型电动机、微电机、变压器、电感器等节能专用设备。

(十)轨道交通。

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400亿元,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培育一批轨道交通装备系统集成商、智慧运营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成研发基地。

先进轨道交通整车。提升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城际快速动车组制造能力。

关键设备及系统。发展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控制系统、制动装置及系统、各种车载空调系统、隧道机械、维修/检测装备、基础零部件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核心装备系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中自动售检票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智能电机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路网监督指挥系统等光机电设备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水平。

设计、运营及工程总承包。拓展在规划设计、试验检验、系统集成、认证咨询、运营调控、维修保养、工程总承包等产业链前后端的增值服务业务。

(十一)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配套体系,实现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

高附加值船舶及关键零部件。发展大型集装箱船、新兴动力装置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品油轮、化学品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制造。突破等新材料与船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船型优化节能技术、船舶智能设计制造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船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高端配套设备系统集成能力。前瞻性布局超级节能环保船、高性能执法作业船舶、智能船舶等高性能技术船舶。

海工装备及关键系统。发展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及关键设备、海洋监测探测仪器设备、临港机械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系统。突破深海锚泊及动力定位控制系统、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填海围岛及航道疏浚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等海工装备。提升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装备总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总承包能力。

(十二)航空与卫星应用。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航空和卫星应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400亿元;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内重要的航空和卫星应用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超1200亿元。

航空装备及维修。推动航空电子领域高度集成/智能航空信息管理系统、通用航空座舱显控系统、通用航空飞行监视与管理设备、飞行服务系统设备、空地一体通用航空机场指挥调度设备、机载维护系统等设备系统生产研发。积极拓展航空传感器、高精度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航空航天3D打印装备等航空设备及关键元器件制造领域。着力提升飞机维护、维修、大修、改装、改良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能力。

无人机。突破机体结构设计测试总集成、机体复合材料、高精度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快反数据链系统、地面控制系统、载荷系统等无人机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植保无人机、电力检测无人机、测绘无人机、微型无人机等产品研发。重点培育中小微无人机在快速响应与紧急服务环境气象监测、航拍航测、影视传媒、现代物流、农林植保突发事件监控、边防/海事巡逻等领域应用。

卫星应用。发展高性能导航基带、射频芯片、板卡、多模卫星接收机、高分辨率传感器、高精度北斗导航/测绘终端装备、重点车辆监管服务系统、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等北斗导航核心元器件及应用装备系统。突破高精度北斗定位数据处理系统技术、大规模空间数据融合分析与服务关键技术、高精度测绘、高精度多模卫星导航数据处理分析与实时定位软件等技术研发。着力培育智慧交通、智能工业和智慧公共安全等装备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北斗导航服务运营商。

(十三)都市消费工业。

到2020年,都市消费工业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时尚服装基地、智能家居基地;2025年,形成高端引领和创新示范作用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实现总产值3900亿元。

智能家居。发展智能油烟机、智能灶具、电动窗帘、智能冰箱、智能热水器、智能空调、视频监控等智能家居产品。推动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的设计研发。鼓励家居行业探索利用网络设计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模式创新。

绿色食品。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啤酒、凉茶、食用油、特种油脂、婴幼儿奶粉等绿色食品。拓展氨基酸、补血剂、脂肪酸、保健酒、保健茶、保健饮料、有机食用油、低脂食品、黑色食品、功能性饮料等功能保健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

时尚服饰。发展牛仔、女装、商务装、纺织面料等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高档彩宝饰品、黄金首饰、珍珠饰品以及男女手袋、提包、钱包、钥匙包等皮具皮革制品。积极发展个性化时尚化运动与休闲系列服饰。倡导发展绿色纤维面料、功能性纤维面料服装服饰、专属定制珠宝首饰、高端服装定制产品。

灯光音响。发展照明、显示屏以及电声配件、音响系统、数字功放、民用功率放大器、专业功率放大器、音频信号处理器等灯光音响产品。推进音响产品时尚化、智能化、个性化。积极发展车载扬声器、通讯类扬声器、多媒体音响等音响产品。

文体用品。发展创意好、附加值高、文娱乐性强的文体用品。大力发展三角钢琴、数码钢琴、立式钢琴等钢琴产品,以及球类、网羽拍、运动健身器材、运动护身用品等体育用品。

四、重点任务

(十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1.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组建产业联盟,推进各重点领域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广州“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区域打造制造业研发集聚区。推进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

2.提高企业创新设计能力。

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普及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提高工业设计信息化水平,倡导绿色生态设计。培育专业化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企业建立设计中心,支持创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推进广州工业设计科技园、3D打印产业园、羊城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设立广州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以及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突破及示范应用政策。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统计和报告制度。按照政府支持引导、专业机构运作、一站式服务、网络化链接的模式,建设全链条、综合性、规模化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4.强化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运用。

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广泛采标生产。发挥核心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组织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建立专利资助政策,建立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利评估、交易、质押等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十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构建“三区一带”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

按照“资源集聚—平台集聚—企业集聚—智慧集群”的原则,优化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以广州开发区、增城区、云埔工业区(黄埔)等三区为轴心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基地,以花都、番禺、南沙三区为支点构建辐射珠三角的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带与示范引领区。加快培育辐射全球、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与智能制造整体方案提供商。

2.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与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制造企业申请国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面向汽车、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纺织、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分类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云端+终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智慧工业云与制造业核心软件等研发与应用示范工作。

3.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在汽车、电子产品、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装备、数控机床、电梯等制造领域实施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试点示范项目。重点提升制造企业产品智能化水

平与竞争力。着力开发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载终端、智慧家居、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智能终端产品,推进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4.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积极创建互联网经济创新示范区,着力发展社会实验室、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制造”示范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面向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建设智能互联工厂,搭建制造需求与制造资源高度优化匹配的协同开发/云制造平台。

(十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1.推进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建设。

在节能汽车、电子信息、机器人、新材料产业等优势行业领域,支持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的项目,发展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重大工程需求迫切的“四基”产品技术,力争部分标志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提升工业基础领域创新能力。

针对“四基”技术工艺、工程化、产业化瓶颈,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协同攻关,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逐步向后补助方式过渡,引导各类资源聚集。

3.推动整机与“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紧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发展目录、工业强基专项、国家科技专项和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跟踪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整机、系统和基础企业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推动整机和系统采用自主产品和技术。推进工业基础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整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性能。

(十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1.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对接国家高端装备技术改造专项等战略性重大项目,制定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引导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优势企业设备更新和“机器换人”,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用显著的优质技改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发挥重大技改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用电、用水、用气等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减排核查,严格环保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兼并或收购,完善高标准的准入管理和行业标准,严格环评、土地、安全生产等项目落地审批规范要求。盘活存量用地,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腾出空间,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根据传统产业发展特点,从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转型发展路径,实施分类指导。推动食品饮料、家居家电、灯光音响、电子产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提高产品层次,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加快纺织、服装、鞋帽、制革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技术工艺水平。

4.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以兼并重组、战略投资、上市融资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的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总部经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帮扶一批高成长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格局。

5.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全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指引,着力打造黄埔(广州开发区)、增城、花都、番禺、白云、从化以及南沙自贸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以广州开发区、南沙自贸试验区、增城开发区3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中心,以4个省级开发区为支点,多个市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基地错位发展的“3+4+N”的园区发展格局。

(十八)提升品牌质量。

1.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

加快推广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先进成型技术和加工方法,以及在线监测、智能物流系统等先进制造和检测设备,提高企业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质量追溯能力。组织一批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验证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家电、食品药品等领域的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鼓励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中国质量奖。打造质量信息信用平台,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对企业实施质量信用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

3.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围绕重点领域完善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广州标准引领战略路线图,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广州)。强化计量检测基础支撑,鼓励具备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强化检测认证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以番禺、南沙、广州开发区3个检验检测与认证服务集聚区为骨架,以检测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纽带的检测认证体系。

4.加快“广州制造”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重点领域企业争创著名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提升“广州制造”整体形象。制定品牌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对“广州制造”的品牌宣传推广,培育发展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

(十九)推动绿色制造。

1.提升企业绿色发展能力。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改造,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强化脱硫脱硝运行管理和石油炼制、化工等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排放的综合治理;开展企业能效对标,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测,加强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力度,提高工业能效水平。

2.推动绿色制造产业发展。

支持企业开发绿色节能产品,积极推行生态设计,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推行能源合同管理,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物流体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详文公布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规划设计行业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规划设计行业 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发展战略概述 (11) 第一节规划设计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11) 第二节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12) 二、是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三、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 (13) 四、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13) 五、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 (14) 六、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 (14) 七、是企业扩展市场、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4) 八、是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14) 第三节制定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15) 一、有助于企业准确判断外在危机和机遇 (15) 二、有助于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 (15)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15) 四、有助于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16) 五、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执行 (16) 六、有助于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16) 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6) 八、有助于优化整合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率 (16) 九、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明确目标市场 (17) 十、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17)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规划设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行业概述 (18) 第二节我国规划设计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8) 一、行业监管体制 (18) (1)住建部及地方各级住建管理部门 (19) (2)国土资源部及地方各级国土管理部门 (19) (3)国家及地方各级发改委 (19) (4)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19) (5)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19) (6)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20)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20) 三、主要产业政策 (21) 四、行业资质管理 (23) 五、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24) 六、行业技术水平 (25) 七、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及区域性特征 (25) (1)行业周期性 (25) (2)行业区域性 (26) (3)行业季节性 (26)

浅析中国制造2025

浅析中国制造2025 —需求与营销机会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如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智能制造,英国制造业2050等等。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终于又在150年之后重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差距,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节能降耗等方面和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仍然明显,必须要改变这种差距,让我国制造业得以提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需求,营销机会 一、中国制造业当前背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因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在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

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紧迫而艰巨。 二、中国制造业遇到的困难 从我国自身来看,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此,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的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

广州地铁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报告(官方)

文档控制 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文档去向记录

目录 文档控制 (1) 1.IT/IS战略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3) 1.1 制定IT/IS战略规划的原则 (3) 1.2 IT/IS战略规划的方法 (5) 2.制定广州地铁IT/IS战略规划的依据 (6) 2.1 广州地铁公司发展战略 (6) 2.2 信息需求综述 (7) 3.与标杆企业的差距 (9) 4.广州地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目标 (10) 5.广州地铁的IT/IS总体框架 (12) 5.1广州地铁的IT/IS战略规划详述 (13) 6.广州地铁公司IT/IS建设阶段 (19) 7.风险管理 (19) 7.1IT/IS系统建设特点: (19) 7.2IT/IS建设风险分析 (20)

1.IT/IS战略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IT/IS战略的方法许多,如关键因素法、业务系统规划法、 目的/方法分析法、最佳实践法等,其中最佳实践法是在选择 本行业中一流的企业作为标杆,在IT系统的规划上,以一流 企业的IT现状和发展方向,作为本企业的目标。由于这最佳 实践法具有见效快、定位准确等优点,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 IT/IS战略规划的方法。 1.1 制定IT/IS 战略规划的原则 广州地铁公司发展目标是3—5年内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 地铁公司,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支 撑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IT/IS战略规划的制定上,我们遵循 以下原则: (1)一致性 企业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应当是企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制定和执行信息规划时,应始终坚持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和企 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之间协调、一致的原则。 (2)系统性 在信息化总体规划中应正确规划企业所需要的应用系统,确定 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界限和相互联系,尤其要关注在不同阶段实 施的应用系统之间的衔接关系。 (3)整体性 企业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它们共同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应考虑各个部门对 信息系统的需求,尤其不要忽略非关键业务部门的需求。 (4)扩展性 总体规划不是一次性的、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广州地铁五年发展战略(草稿)

广州地铁五年发展战略(草稿)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五年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1. 报告目的与内容概要...................................................................... .................... 2 2. 基本背 景 ..................................................................... ......................................... 2 2.1 基本情 况 ..................................................................... .................................... 2 2.2 外部环 境 ..................................................................... .................................... 2 3. 改革定 位: .................................................................... ...................................... 3 3.1 在政府法定文件的约束下~负责地铁的运营业务 . (3) 3.2 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负责新线的建设业 务 (3) 3.3 在政府授权范围内~开发与地铁相关的各类资 源 (4) 4. 公司使 命 ..................................................................... ......................................... 4 5. 发展战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 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 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 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 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

(发展战略)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五年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1. 报告目的与内容概要 (3) 2. 基本背景 (3) 2.1基本情况 (3) 2.2外部环境 (4) 3. 改革定位: (5) 3.1在政府法定文件的约束下,负责地铁的运营业务 (5) 3.2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负责新线的建设业务 (6) 3.3在政府授权范围内,开发与地铁相关的各类资源 (6) 4. 公司使命 (7) 5. 发展战略 (7) 5.1短期战略:(以2000-2001年为调整准备期) (8) 5.2中期战略:(以2002-2005年为成长提高期) (16) 5.3长期战略:(以2006-2010年为发展壮大期) (20) 6. 报告小结 (22)

附件: 地铁总公司五年发展战略布置示意图

五年发展战略报告 1. 报告目的与内容概要 本报告总结了广州地铁总公司(简称:地铁总公司)与博思公司联合工作小组对地铁总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是在工作小组18周来对地铁总公司运营、建设、附属业务、及总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诊断分析与改革方案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描述了未来地铁总公司将面临的外界环境、改革定位和企业使命,进而提出、论证了地铁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2. 基本背景 2.1 基本情况 地铁总公司1992年12月成立,经过了7年的高速发展,员工由2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1999年12月)约3000人。 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已近6个月,平均日客流量约16万人次,做到了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稳定运行。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3558158.html,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 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 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 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 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广州地铁五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招标公告

广州地铁五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 招标公告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广州地铁五年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招标公告 一.建设单位名称: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地址:广州市中山五路219号中旅商业城十六楼 二.项目名称:广州地铁五年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 项目概况: 为使广州地铁走上不依赖政府、自身造血、自我发展的轨道,广州地铁于2009年底按照改制方案进行了重组改制,并确立了实现三年上市的目标。为保证改制上市前后公司的有效运作,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如期实现,需要聘请咨询公司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将在咨询公司的辅导下自主制定2011-2015年战略规划。 三.项目地点:广州市 四.最高报价: 300 万元(人民币) 五.招标内容: 详细内容及要求见本招标文件第四部分“用户需求书”。 六.投标人资格审查方式采用资格预审方式。 七.投标人资格预审合格条件: 1.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独立法人。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如果不是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资格预审文件,则须提交有法定代表人和被授权人签名并加盖公章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3.投标人的营业执照有效,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及相关培训业务。

4.自2007年1月1日起计至今,曾有做过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含正在实施的项目)、且合同金额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人民币以上。 5.担任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应当具有担任过企业管理咨询的项目经理业绩。 6.提交近三财年(2006财年-2008财年)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须无保留意见)或财务状况说明报告[格式见附件,须加盖投标申请人公章,并附相关承诺(见投标申请人承诺书)]。成立时间不足3年的投标申请人,要提交成立至资格预审报名截止时间各年度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须无保留意见)或财务状况说明报告[格式见附件,须加盖投标申请人公章,并附相关承诺(见投标申请人承诺书)]。 7.投标人出具承诺书并加盖法人章,并包含以下内容: (1)投标人没有在投标报名截止日期年__月日前两年内被人民法院 判决犯有行贿罪的记录。 (2)投标人没有处于被行政主管部门或业主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期内。 (3)投标人出具的财务状况说明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可靠。 八.投标申请人报名时须提交的资料详见附件一《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一式七份,一份正本六份副本,若正本与副本有不一致,以正本为准),《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中没有要求提交的资料,不作为资审不合格的依据。采用择优方式确定正式投标人的,择优所用资料在《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标明为“择优资料”,投标申请人如不提交这部分资料,不被认定为资审不合格,但将影响投标申请人的择优结果。 九.正式投标单位的确定方式: 1.通过符合性审查的申请单位,若满足资格预审合格条件的投标申请人为5家,则全部成为正式投标人。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大解析】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经济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广州地铁五年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招标公告

广州地铁五年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招标公告 一.建设单位名称: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地址:广州市中山五路219号中旅商业城十六楼 二.项目名称:广州地铁五年战略规划及绩效管理体系咨询项目 项目概况: 为使广州地铁走上不依赖政府、自身造血、自我发展的轨道,广州地铁于2009年底按照改制方案进行了重组改制,并确立了实现三年上市的目标。为保证改制上市前后公司的有效运作,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如期实现,需要聘请咨询公司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将在咨询公司的辅导下自主制定2011-2015年战略规划。 三.项目地点:广州市 四.最高报价: 300 万元(人民币) 五.招标内容: 详细内容及要求见本招标文件第四部分“用户需求书”。 六.投标人资格审查方式采用资格预审方式。 七.投标人资格预审合格条件: 1.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独立法人。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如果不是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资格预审文件,则须提交有法定代表人和被授权人签名并加盖公章的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3.投标人的营业执照有效,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咨询及相关培训业务。 4.自2007年1月1日起计至今,曾有做过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含

正在实施的项目)、且合同金额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人民币以上。 5.担任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应当具有担任过企业管理咨询的项目经理业绩。 6.提交近三财年(2006财年-2008财年)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须无保留意见)或财务状况说明报告[格式见附件,须加盖投标申请人公章,并附相关承诺(见投标申请人承诺书)]。成立时间不足3年的投标申请人,要提交成立至资格预审报名截止时间各年度的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须无保留意见)或财务状况说明报告[格式见附件,须加盖投标申请人公章,并附相关承诺(见投标申请人承诺书)]。 7.投标人出具承诺书并加盖法人章,并包含以下内容: (1)投标人没有在投标报名截止日期年__月日前两年内被人民法院 判决犯有行贿罪的记录。 (2)投标人没有处于被行政主管部门或业主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期内。 (3)投标人出具的财务状况说明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可靠。 八.投标申请人报名时须提交的资料详见附件一《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一式七份,一份正本六份副本,若正本与副本有不一致,以正本为准),《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中没有要求提交的资料,不作为资审不合格的依据。采用择优方式确定正式投标人的,择优所用资料在《投标申请人报名提交资料一览表》标明为“择优资料”,投标申请人如不提交这部分资料,不被认定为资审不合格,但将影响投标申请人的择优结果。 九.正式投标单位的确定方式: 1.通过符合性审查的申请单位,若满足资格预审合格条件的投标申请人为5家,则全部成为正式投标人。 2.若通过符合性审查的申请单位超过5家,则采用百分制计分办法,由资格预

“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

“中国制造2025”之战略 年初,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中纺圆桌论坛上的论述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工业增加值率偏低,测算“十一五”为25.6%,近两年不到23%,而发达国家为35%40%,相差十几个百分点。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新战略,欧盟提出将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15.1%提高到2020年的20%。而我们在谋划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补2.0的欠账。 3月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即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一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中发布的报告被广泛援引,“中国的制造成本已上升为美国的九成”。该报告认为美国近年的制造成本不升反降,主要原因是生产率更高而能源成本更低。 纺织业的成本问题也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演讲中提及,他日前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表示,2020年预计中国产

业工人月均工资将达1000美元,这对于整个纺织业、特别是细分的成衣业将构成较大挑战。但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劳动效率提升也仍有空间。 新常态下,李毅中提出要重塑和再造“低成本优势”,即再造建立在技术、产品、管理、生产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怎么做?关键在“降本增效”。比如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工效,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浙江、广东两省都已提出“机器换人”、“人控机器”;比如产学研用相结合,在“用”上狠下功夫,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是60%70%。研发目的在“用”,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参与更有利于加快研发进程,疏通应用渠道。 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必将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随后我们便听到在中纺联理事会议上,王天凯会长对于推动智能转型,加快行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论述。他提出行业要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互联网+纺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重塑行业增长新动力新优势。

上海xx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2016-2025

上海xxx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2025) (简要版) 二〇xx年x月

上海xxx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2025)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微观基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XXX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XXX公司知识产权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2025)》(以下简称“战略规划”)。 一、战略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以权力独占和信息利用为其本质特征的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突出。 XX行业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民族产业,我国XX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在于确立XX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而使XX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快速提高的关键则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此在新形式下建立企业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实现XX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XXX有限公司经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及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企业优势产品、品牌、专利产权等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新时期,建立和制订与企业自身特点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的,规范、可行的具有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 1、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服从、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全局。 2、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贯穿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保护的全过程。 3、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以政府产业规划为指导、企业发展规划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整合内外创新资源,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联动,整体推进,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4、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要从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入手,推动企业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组成部分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形成与XX企业自身经营发展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力争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

广州地铁IT战略规划报告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汉普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方案设计 IT/IS战略规划报告

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文档去向记录

根据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公司)管理 信息系统规划和方案设计的要求,结合地铁公司的发展战 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前阶段汉普公司的阶段性报告, 为广州地铁总公司制定未来3到5年的IT战略规划。 文档依据 本战略规划报告是以下列文档和资料为依据: ?《广州地铁现状及分析报告》 ?《广州地铁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报告》 ?《广州地铁IT/IS 能力评估报告》

目录 文档控制 (2) 文档说明 (3) 1 广州地铁发展战略 (5) 1.1.阶段一(2001调整期) (5) 1.2.阶段二(2002-2005为成长提高期) (5) 2 与标杆企业的差距 (5) 2.1.前言 (5) 2.2.应用信息系统差距 (5) 3 制定IT/IS战略规划的依据 (6) 3.1.广州地铁IT/IS战略规划目标、原则 (6) 3.2.决策层,管理层,以及运作层的需求 (7) 3.2.1. 决策层需求 (7) 3.2.2. 管理层、运作层需求 (8) 3.3.IT/IS战略规划的方法、过程 (9) 4 广州地铁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9) 4.1.广州地铁IT/IS战略规划目标 (9) 4.2.广州地铁的IT/IS总体框架 (10) 4.3.广州地铁的IT/IS战略规划阐述 (11) 5 广州地铁公司IT/IS建设阶段 (16)

1 广州地铁发展战略 1.1. 阶段一 (2001调整期) 广州地铁公司发展和强化七大核心能力:建设能力、运营能力、资源开发和经营、财务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处理外界关系能力以及 内部组织协调能力。 地铁运营:日流量达到18-30万,年收入2.4-2.7亿,每车公里成本控制 在25元(不含折旧)以下。 新线建设:完成二号线首期土建工程,争取三号线完成立项工作。 资源开发:年收入达到2.5—2.8亿元。 1.2. 阶段二 (2002-2005为成长提高期) 在此阶段,广州地铁总公司应开始以授权公司的体制全面运行,执行全部行政管理和财务责任。与国内同行业比,在各重要经营指标方面 达到一流水平,并争取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地铁的水平。 运营方面:二号线准备2003年开通运行,实现一、二号线联合运营。 并达到以下各项业绩指标: ?日客流量达到45万人次并逐步达到80-100万人次 ?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逐年减亏 ?各项主要运行检修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地铁水平 建设方面:二号线的建设部分将部分于2003年完成并于2004年全面 建成。三号线着手准备,并于2005年开工。 资源开发:显著增加广告、房地产、通讯和商贸等业务收入,实现对主 要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率。 2 与标杆企业的差距 2.1. 前言 香港地铁无论其运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还是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世界地铁行业中可以称得上佼佼者。香港地铁几十年来的发展是 一个健康的发展过程,因此有许多可取之处。香港地铁的信息系统在支 持地铁建设、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完善财务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将香港地铁作为广州地铁总公司的 标杆企业。 2.2. 应用信息系统差距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版)》全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

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中国制造2025(删减版)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

广州地铁企业文化体系

广州地铁企业文化体系 第一部分体系内容 ●文化主线:阳光文化 ●企业使命:地铁,为广州提速 ●企业愿景:致力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典范 ●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 ●应用理念 ?经营理念:共享成果,永续发展 ?管理理念:文化引领,战略驱动 ?人力资源理念:以人为本,快乐成长 ?服务理念:至诚至爱,知心贴心 ?安全理念:让安全成为习惯 ?廉洁理念:诚实做人,干净干事,共享幸福 第二部分内容简要释义 ●文化主线:阳光文化 阳光,予人温暖、光明、富有朝气的感觉。阳光,更体现了广州地铁企业文化的形象,象征着企业文化的追求: ?对于城市发展,我们引导和支持城市发展、领跑和支撑行业进步,持续为市民、城市和社会贡献光热能量。 ?对于社会文明,我们奉献社会、充满热诚,努力成为“地平线下的阳光”。 ?对于企业,我们各类业务协同发展,如同七彩光谱和谐柔美地

汇聚成一道灿烂的阳光,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 ?对于客户,我们对客户提供如阳光般温暖的服务;同时,如阳光般透明、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市民的监督。 ?对于员工,我们拥有朝阳般的员工队伍;对员工给予阳光般亲切的关爱;企业与员工一起如阳光般富有生命力,共同成长。 ●企业使命:地铁,为广州提速 广州地铁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价值就是服务于“为广州提速”,我们为城市发展提速而服务、为社会文明提速而服务、为市民生活提速而服务,如同阳光般发挥光热能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企业愿景:致力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典范 广州地铁在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坚持学习创新,追求卓越,致力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标杆。如同明亮的光源指引发展方向,引领行业的发展进步。 ●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 “诚信”和“务实”是广州地铁实现企业使命和愿景的行动指南,是全体地铁人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诚信”和“务实”对于广州地铁,就是“阳光之源”,是太阳光和热的源泉,是广州地铁成长与发展的源动力。 ●经营理念:共享成果,永续发展 广州地铁的经营要如阳光般普照,我们坚持与社会、股东、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经营发展的成果;坚持通过经营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管理理念:文化引领,战略驱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