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学习目标:

了解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第二节新概念武器

第三节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主要表现为军事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优势,谁就更容易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重视发展军事高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

一、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

高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处于前沿或尖端地位,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力量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群。从总体上讲,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航天技术。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军事高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是因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整个高技术群主要是息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就没有整个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参照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主编的《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手册》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防高技术名词浅释》等工具书,从军事高技术的应用范围与特点出发,可将军事高技术划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并且与学科专业领域划分相对应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新能源与先进动力技术、军用先进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军用仿真技术、军用生物技术等。

第二类,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或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与武器装备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信息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主战平台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技术等。在这些技术领域中,传感器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和指挥信息系

统技术被认为是推进新军事变革进程的主导性技术。

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类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军事高技术在诸多领域分头并进,获得空前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现阶段,单一技术已很难形成优势,只有将各种相关技术群运用系统集成方法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作战效能。比如,在信息化战场上要想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就必须将目标定位技术、探测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以及机械精密加工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技术发展不平衡或有所欠缺都会直接影响到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命中精度。

二是发展领域将进一步拓宽。现有的各种高技术将更趋成熟,技术末端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所有这些使得各种武器装备的性能将更加优越和全面。纳米、生物计算机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单原子、单分子存储技术以及单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和运用将产生纳米级的武器装备。如美国正在研制的"电子昆虫",虽然只有人的拇指大小,但却拥有不同凡响的"超常能力":有的身装卫星摄像头,负责勘查地形和观察情况,有的则配备各种传感器,能探测出化学、生物或放射性武器。

三是效费比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高技术武器装备因其自身造价昂贵、开发周期长、保障要求高而难以大量投入实战运用。随着军事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不断提高,研制开发和保障费用将逐渐降低,将会有更多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投入实战运用。

四是将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军民共用。信息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更加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民间力量的支撑。军事高技术运用到民用技术领域,先进的民用技术运用到军事领域,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反过来对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四、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如作用距离、机动能力、命中精度、毁伤威力、防护能力、生存能力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已经并将继续对现代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是指具备信息获取、处理、控制等功能的武器装备,即"物质+能量+信息"类型的武器装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导致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进而促使作战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侦察监视网络化、作战空间多维化、指挥控制自动化、目标打击精确化、战场对抗体系化、战争保障超常化等。引起这些变化的核心因素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表明,信息已成为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导因素,也就说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衡量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获取信息优势成为作战取胜的关键

获取信息优势,是指利用高技术侦察手段提高我方信息获取能力,采取干扰、隐身、摧毁等手段降低敌方信息获取能力的行动。其目的是增大敌方作战的不确定性,减少己方的不

确定性。其实质是增大敌我双方的不确定性反差,并在这种动态对抗过程中形成信息优势。信息优势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了制信息权,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着对战场信息的控制权,能在了解敌方情况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实现战场单向透明化。谋求建立信息优势,控制己方信息的有序运行,同时破坏敌方的信息流,已经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并且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已向我们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精确打击成为战场打击的主要手段

精确制导武器是对火力摧毁方式影响最大的一种武器,已经在现代战争中逐步确立了战场打击主角的地位。

精确打击可以使火力摧毁从面杀伤转为"点穴式"攻击。从理论上讲,武器的命中精度提高一倍,其毁伤力可提高四倍。精确制导武器在实现"点穴式"打击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战场附带性毁伤。

作战力量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效能。精确制导武器与高技术作战平台的结合,增强了从敌防区外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武器平台的损伤。攻击精度的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武器消耗数量。

作战方式从接触式、线式转向非接触式、非线式。作战行动将在所有作战空间和战场全纵深同时展开,首要打击目标将直接指向敌最高决策层和有极其重要价值的目标,从而迅速达成作战目的。战争进程大大缩短,战争强度却极大地提高。

(四)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形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建立在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基础之上,是对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法上的重大变革。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现代作战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战场空间从单维发展到多维,形成了一个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交融的新型作战环境。这种作战环境下的作战,不可能是单一战场上的较量,而只会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

作战力量从军种间的协作走向大联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单一军兵种难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必须进行多军兵种融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发挥各军种参战部队的作战优势和最大潜力,实现作战能力的优化重组、作战力量的大联合。

战场对抗从单兵单件武器对抗转向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信息化战争将不再完全依赖于坦克、飞机、军舰等单件作战平台的战斗性能,而是取决于由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高技术作战平台等组成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

(五)指挥信息系统成为现代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在信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指挥是一体化联合什战的龙头,必须使用先进的指挥信息系统对作战行动实施高效的指挥控制。由于信息化甚至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指挥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使用传统的指挥手段,已经不能对军队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可能有效地控制作战进程,进而也就不能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和战争的胜利。实践已证明,进行信息化作战必须依赖于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将使各种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成倍增长。

(六)复杂电磁环境成为影响作战行动成败的重要因素

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和频谱范围内,由多种密集交迭的电磁信构成的强度动态变化,对抗特征突出,对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装备和信息作战产生显著影响的电磁环境。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要将分布在陆、海、空、天等战场的各种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统-...、高效的作战体系。正是由于组成各种系统的大量电子设备的运行,使得电磁频谱高度占用,电磁辐射不断增强,各种电磁信号密集交织,装备之间的电磁影响不断加剧,战场电磁环境异常复杂。这种看不见的密集电磁波,既是联合作战、体系对抗和精确打击等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成为影响各种系统正常工作的"杀手",制电磁权已成为夺取一体化联合作战胜利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不再只是局限于技术手段和装备运用,而是更多地需要在作战筹划与作战指挥层面寻求解决方案。

(七)作战空间空前扩大,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

随着各种武器系统射程、航程及作战半径的提高,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战场空间空前扩大,太空已成为人类的第四战场,作战行动将在太空、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交错进行。战场侦察与监视系统不仅能为指挥员提供直观的不同距离的、全方位的、有声有色的情报,而且指挥员还可利用计算机帮助计算和分析,对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对抗模拟",以比较方案的可行性,选择最佳方案,从而提高指挥效能。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使用使得作战效能成倍增长。统计资料表明,在海湾战争中,尽管多国部队所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弹药量仅为总弹药量的8%,但其摧毁的预定目标却达80%以上。英阿马岛战争期间,20万美元一枚的"飞鱼"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因此,精确制导武器是一种作战效益很高的武器,其效费比通常为常规武器的25-30倍。

第二节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与传统武器在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和功能等方面不同的新型武器。这类武器目前大多处于研制或探索发展之中。它们投入使用后,常常能起到"撒手锏"的作用,因而,能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新概念武器通常具有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和风险性等特征。

一、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束来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它可分为高能激光武器和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

(一)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又叫强激光武器或激光炮。这种武器主要由高能激光器(又称强激光器)、精密跟踪瞄准系统和光束发射系统组成。一般将精密跟踪瞄准系统和光束发射系统安装在同一跟踪架上,两者统称为光束定向器。这种武器作战使用时,一般还需要与其他军事系统如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如图4-13所示。

高能激光武器与传统的武器比较,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如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无污染、效费比高和不受电磁干扰等。

不同功率密度、不同输.出波形、不同波长的激光与不同的目标材料(简称靶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这些效应主要有烧蚀效应、热软化效应、力学(激波)效应、辐射效应四种。

烧蚀效应:激光打到靶材后,部分能量被靶材吸收而转化为热能,激光能量密度足够大时,可使靶材表面汽化,其蒸汽高速向外膨胀而将一部分液滴甚至固态颗粒带出,从而使靶材表面形成凹坑或穿孔。

热软化效应:若打到靶材的激光能量密度不够大,则难以形成穿孔,但能引起靶材结构强度不对称,这是由于激光照射处因升温引起该处弹性屈服度下降(即热软化)而造成的。于是,对于高速运动目标,其表面就会在气流压力作用下产生弯曲或扭曲,引起目标失控。力学(激波)效应:靶材蒸汽向外喷射时,按照动量原理,靶材会获得一个反冲作用。这相当于一个脉冲载荷作用到靶材表面,于是在固态材料中形成激波。激波传播到靶材后表面而被反射时,可能将靶材拉断而发生层裂破坏。辐射效应:靶材表面因汽化而形成等离手。体云。等离子体一方面对激光起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够辐射紫外线甚至X射线,损伤内部电子元件。

(二)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

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一般也主要由激光器和光束定向器组成,但激光器的输出平均功率一般在万瓦以下,远比高能激光武器的低。这类武器对其中光束定向器性能的要求也远没有高能激光武器高。因此,它的研制技术难度远比高能激光武器低。它们主要用来迷惑、欺骗、扰乱、致眩或致盲敌方的光电传感器和敌方士兵的眼睛,即从作战效果上讲,主要用来对目标进行软破坏。这类武器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并有样机装备部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光电对抗手段。总之,激光武器在作战运用时,可产生摧毁、致盲、干扰等作战效果,摧毁属于硬破坏,致盲和干扰属于软破坏,一般地,硬破坏比软破坏所需的激光能量要大得多。

二、高功率微波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一种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毁坏的武器。这种高功率的微波的峰值功率达1亿瓦以上,要远高于一般民用的微波源发出的微波功率。高功率微波的波长大致是可用作高能激光武器光源的化学激光器的工作波长的一千至十万倍。波长越长的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发散会越厉害。因此,高功率微波的发散要远远大于激光的发散。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利用高功率微波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对目标进行杀伤破坏的。如图4-14所示。

电效应:高功率微波在与目标相互作用时,会在目标结构的金属表面或导线上,感应出电流或电压;或通过目标表面小孔、缝隙的耦合,在目标腔体内感应出电流和电压。这些感应电压或电流会对目标上的电子元器件产生多种效应,如造成电路中器件性能下降、状态反转和半导体击穿等。

热效应:高功率微波射到目标时,目标因对其部分吸收,引起温度升高而产生的效应,如烧毁电路器件、损坏半导体结构等。

生物效应:高功率微波照射到人体或其他动物后,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由较强的微波能量照射时,所引起的人或动物被烧伤甚至烧死的现象。非热效应是指较弱的微波能量照射到人体或其他动物后,产生的诸如神经紊乱、行为失控、烦躁不安、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双目失明等现象。

高功率微波武器对电子设备的作战效果可分为干扰、性能暂时降低、长时间故障造成运行中断和永久性损伤四个等级。各级作战效果的形成,既依赖于作战对象的电磁敏感特性,也与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性能参数密切相关。

三、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一类能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的情况下,通过作用于人员弱点或物质的方式来强迫或阻止敌方行动而运用的武器。非致命武器的出现,为现代军事斗争提供了许多新的作战手段。在某种特定的作战环境中,如需要达到某种军事目的但又不容许人员大量伤亡时,使用非致命武器就成了最好的作战手段之一。

非致命武器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作战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针对物质(非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和针,对人员的非致命武器两大类。

(一)针对物质系统的非致命武器

针对物质系统的非致命武器主要用来致盲或干扰敌方武器系统中的光学传感器和寻的装置,使武器系统中的光学和电子系统失效,阻止运载工具移动,造成计算机控制系统失灵或引起运行故障,弱化或改变燃料和金属的性能,破坏公共事业设备,使现代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等)失去作用,增强战区安全,孤立或隔离对手等。这类武器和技术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反机动非致命武器、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反C3非致命武器、反传感器非致命武器等。具体可参见表4-2。

名称

特征描述

名称

特征描述

反牵引物质

可造成失去摩擦力的一类物

光学涂料

能沉积到光学传感器或监视口

土质失稳物

可造成失去摩擦力的一类物质,如各种超级润滑剂

光学弹药

爆炸/电能驱动的闪光装置,可导致光学传感器眩晕或暂时致盲

燃料凝结剂

可使燃油在常温下迅速凝结成胶冻状或固化

导电丝带

散布在电线上面可导致电子系统短路和一类状物

超腐蚀剂

可腐蚀结构材料(如金属)的一类物质

遮挡剂

可遮挡视觉和电子观测的一类烟幕状制剂

过滤器阻塞剂

进入发动机后可阻塞空气过滤器的一类制剂

专用电磁干扰

产生电子干扰效应的一类置物质

引擎破坏剂

可使发动机失能或将其破坏的制剂

生物退化剂

可腐蚀结构材料或燃料的一类

燃料调节剂

注入内燃机后会造成机械故障的一类制剂

易燃分散剂

受到车辆的压力作用便会起的一类物质

黏结/磨蚀物体

黏附于机械运动部件表面,用以破坏或阻止其正常运转的物质

纠缠装置

用于纠缠运载工具的网状物、圈套和类似装置

黏结涂料

可阻止运载工具移动的一类物质

材料脆化剂

可造成材料迅速分解,分子键断裂的一类物质

(二)针对人员的非致命武器

针对人员的非致命武器种类也有很多,如次声波、麻醉剂、"肥皂泡"化学粘剂等。人耳可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在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超过2万赫兹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武器就是利用强大的次声波对人员进行非致命攻击的武器,可使人员产生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麻醉剂武器实际上是一种镇静剂,如二甲亚凡,可利用飞机进行大面积喷洒,人员皮肤接触后,能使人很快失去战斗力。"肥皂泡"化学粘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剂,它与空气接触后,可迅速凝固,用喷射装置将之射到人员身上后,可迅速将人缠住,使人丧失反抗能力。其实,高功率微波武器、低能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也是有效的对付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具体可参见表4-3

名称

特征描述

名称

特征描述

次/超声波

声波发生器,可发射造成人员不适的声压波

纠缠/牵制装置

用于透捕人员的网状物、圈套和类似装置

噪声

发声器,可产生足以使人眩晕或失能的声音

空间填充物

可迅速填充空间的物质或装置,能使里面的人员活着但不能移动,如空气袋

失能物质

有机物质系列,可造成暂时失能

多水泡沫

可阻碍运动造成障碍的一类泡沫,与刺激物混合使用时效果更佳

恶臭物质

无机物质系列,带有使人不适的刺鼻气味

欺骗术

诱劝人群采取与已不利的行动的技术

催吐剂

可造成人员恶心呕吐的化学物质

全息显像

全息图像发生器,可产生用作假目标或用于欺骗的全息图像

非穿透弹丸

可将人员击晕,但不穿透其身体一类弹丸

声音/合成涂料

可合成某一熟识人物声音或形象的装置,用于蒙骗、发布假命令,或获得接近的机会

频闪灯学

大型高强度频闪灯光,可使人迷茫或慌乱

超级黏结涂料

能阻止人员移动的一类结剂

致晕武器

可制服人员,或使其不能移动的一类武器

反牵引物质

能使人员失去附着摩擦力的一类物质

低能激光器

用于致眩人眼的激光装置

学学弹药

可击晕人员,致眩或暂时致盲人眼的爆炸/电能驱动的闪光装置

四、其他新概念武器

(一)动能武器

动能武器是一种利用超高音速(5倍以上音速)的,具有极大动能的弹头直童毁目标的武器。它与利用弹头爆炸杀伤目标的已有各种导弹有所不同,主要来拦截各种弹道导弹或反卫星。与定向能武器相比,动能武器虽然速度慢,但术上可行,并难以采取有效的反措施,被认为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武器

(二)粒子束武器

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都是利用电磁波的定向传输来打击目标的,因此,都是定向能武器。这种能量的定向传输,除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外,也可利用微观粒子来进行,这就是粒子束武器原理的主要思想。粒子束武器是利用高能强流粒子加速器,将注入其中的粒子源产生的电子、质子、离子或重粒子等一类带电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使其具有极大的动能后,再用磁场将它们聚集成密集的高能束流,直接(或去掉电荷后)射向目标,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极高的能量传给目标而对目标进行摧毁或软杀伤。

(三)微机电系统武器

微机电系统武器是以微机电系统为基础的武器。微机电系统是正在迅速发展的微米/纳米技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它利用微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将微电路、微电机、微传感器等微型器件集成在硅片上,含有微电源,不仅能搜集、处理和发送信息,还能依据所获

得的信息自主地或根据外部指令采取行动,整个系统可小到厘米、毫米甚至微米量级。目前正在研究的微机电系统武器主要有微机器人电子失能系统、昆虫平台、机械蚂蚁和机器虫等。

(四)等离子体武器

等离子体一般由气体电离而成,含有离子、电子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等离子体武器是一种利用高密度等离子云团来摧毁导弹、飞机等运动目标的武器。其工作原理大致是:使等离子体武器发射相互交汇的大功率、超高频电磁波在大气中聚焦,焦点处的空气将被高度电离而形成密度极高的空气团,即等离子云团。导弹、飞机等各种飞行器一旦进入等离子云团,就会偏离飞行轨道,产生旋转力矩而导致坠毁。

(五)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是通过人工改变一定区域内空气中的电荷分布而在相关地区造成恶劣天气甚至自然灾害,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武器。它是人造气象应用于军事的结果。人造气象主要是用飞机、火箭或火炮等向某地区低空大气层播撒催雨物质而进行降雨或造雾的行动。

(六)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按照一定的军事需求,改变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并利用人种生理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类种族产生致病作用,以达到有选择地攻击敌方有生力量目的的一种武器。也称为"种族武器"或"种族炸弹"。

第三节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当今世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是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化的社会大背景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而兴起的。当前,这场变革已在许多国家展开,成为世界军事的发展大势,将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一)新军事变革的含义

"军事变革"的概念是由英文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翻译而来的。美国官方于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首先使用。"RMA''一段时间内曾被翻译为"军事革命",但随着我军对世界新军事变革问题认识的深入,特别是结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更趋科学,现在"新军事变革"的表述已为我军所普遍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含义可表述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引起机械化战争的军事理论、军队体制编制和军事管理等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革,进而导致军事效能,特别是作战效能成数量级的提高,其发展将促使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使人类社会从机械化战争时代进人信息化战争时代。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要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技术、军事理论、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的重大创新等四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新军事变革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基本问题,口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构

架或主要内容。其中,创新的军事技术是军事变革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创新的军事理论是军事变革的主导要素和灵魂;创新的军组织是军事变革的组织保证,是将创新的军事技术与创新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付诸行动的纽带或桥梁;而军事管理的变革则贯穿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变革之被认为是军事变革的重要手段。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发生的,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的新事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

1.深刻性

这次变革不是表层性的革新,而是对旧的军事形态的全面彻底的改革。它涉及军事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如战争观、安全观、军事问题的方法论等,引发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进行适应时代的深层次思考。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战争观落后于时代,传统战略思想已难以指导军队建设,传统战役战术原则不再适用,传统军队建设方针已经落伍。几十年来,先后出现信息战、网络中心战、非对称作战、联合作战、精确战等新理论。在新军事理论的指导下,军队建设模式、作战方式和军队体制编制开始变革。如军队结构走向质量建设道路,陆军比例缩小,高技术兵种如数字化部队、天军、网络战部队相继出现。相对于机械化战争,这些变革都是革命性的。

2.广泛性

这次变革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变革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方面或主要方面,而是触及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安全战略、军事战略、武器装备、编制体制、教育训练、后勤保障、兵役制度、民防与战争动员、人才培养等等。正因为如此,这场变革表现出整体联动、系统推进的特性,如武器装备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指挥控制体系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军事训练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编制体制向精干化方向发展,军事理论向创新化方向发展。

3.不平衡性

这次变革的发展不平衡。一是各军事要素的变革不平衡,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及其教育训练的变革领先,作战思想和军队建设理论的创新随之进行,编制体制和军事制度的变迁进展较慢;二是变革的进程不平衡,发达国家变革最早,进展最迅速。发展中国家进展迟缓,有的刚刚开始,有的甚至尚未起步,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世界军事力量的失衡。

4.快速性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新军事变革较以往历次军事变革都更为迅速。这次世界新军事变革从酝酿到现在不过30年左右,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据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中等以上国家就将初步实现军队信息化,大约到21世纪中期就能基本完成变革,持续时间仅半个多世纪,这种速度和周期是以往军事变革所无法比拟的。

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动因

技术的发展历来是军事领域变化和战争形态演变的最直接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为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提供了所需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手段。

(-)信息技术是催生新军事变革的直接动力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特别是信息、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海洋六大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新材料技术、军事新能源技术、军事工程技术等军事高技术群的成熟和应用的步伐。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探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仿

真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构成的军事信息技术,以其所具有的"系统集成技术"的突出功能,在推动军事高技术群能量的整体发挥,导致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出现,实现军队作战能力迅速跃升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从而成为催生

世界新事变革的直接动力和基础。

(二)军事高技术促进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

装备是技术物化的成果,作为推动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在信息时代得到了划时代性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信息化主战平台和精确制导武器已取代机械化平台和非制导武器成为主要作战装备,并日趋隐身化、智能化,其中,无人化战平台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电子信息装备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并不断趋于综合化、网络化、一体化;核武器在继续发展,反导防御系统的建立和新型常规高超音速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可能为战略威慑增添新的力量;新概念武器,特别是临近空间飞行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舞台。

(三)高技术引起军事理论的重大创新

军事理论的创新对新军事变革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牵引着新军事变不断加速向前发展,一大批创新性军事理论成果在推动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战争的面貌。如,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思想;体系对抗将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空中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非接触、非线式精确打击作战将成为重要作战方式;信息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作战能力,信息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空间战将成为崭新的作战领域;新的保障体制、方式、手段的变革,成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四)高技术导致军队体制编制的变革

一场军事变革的完成,是以军队组织结构调整的最终实现为标志的。调整改革军队的体制编制,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是最终完成军事变革的关键。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军事领域的不断运用,推动着军队体制编制不断改革创新。军队体制编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军队规模大幅度缩小;军队结构不断变化,;指挥体制扁平化、网络化;组建崭新的作战部队,如组建小型化部队、一体化部队、数字化部队、信息战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等。

(五)新军事变革必将实现军事高技术的跨时代跃升

正因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成为世界新军事变革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所以世界军事学术界中,有人把新军事技术革命、新武器装备革命以及这些技术、武器装备的结构方式革命看作是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涵。军事变革的基础首先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的战斗力。然而,发展军事高技术并不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唯一目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要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这就是说,构成军队作战能力的所有要素都要通过新军事变革来实现历史性的转型。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在军队各构成要素向信息时代的转型中,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转型最快,对推动军队作战能力的跃升作用最直接、最明显,也必将首先得到跨时代跃升。

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加快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增强国防实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确保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战略格局变化、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根基在"特色"。如果忘记了中国特色就会使中国军事变革走上歧途。与西方军事变革相比,中国军事变革在启动原因、变革环境、变革特点、推进方式、领导力量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不同。首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启动具有应对性和后发性。中国是为了应对现代战争的深刻变化,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应对大国霸权主义的膨胀和扩张而进行军事变革的。只有抓住人类社会技术形态的时代转型机遇,实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才能确保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仅如此,我们是在半机械化的基础上向信息化战争时代变革的,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状态上,我们都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因此,我们进行的军事变革具有后发性。

其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目的具有有限性和坚定性。中国进行军事变革的目的仅限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争霸世界。我们的变革是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逐步推进的。为了捍卫国家根本利益,抓住机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信心也是不可动摇的。

再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过程具有艰巨性和跨越性。我国经济还不够发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水平不高,这些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不可能就而就,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过程。又由于中国军事变革处于后发状态,受国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面对西方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并与西方大国相目当大的差距,我们就不能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努力跨越其中某两个发展阶段或发展步骤,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标的确立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本质认识。如果说"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提出是对现代战争本质的初步探索的话,那么"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提出就是对现代战争本质的深刻揭示。同时,这一目标的确立,找准了我代化建设的时代定位,明确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道路和战略构想

1.坚持走信息化与机械化复合式发展的道路

我军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在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九械化建设,因为信息化是建立在机械化基础上的。但是,我们既不能等到走完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全过程再来搞信息化,也不能直接搞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军情出发,实施跨越式发展,尽快完成我军机械化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也就是必须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与机械化复合式发展的道路,推动我军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向更高层次跃升。

2、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

为了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了从20世纪末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坚实的基础。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加快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国队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050年,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

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了总体设计,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和要求,提出了迎接挑战、深化改革的对策,和军队建设能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抓住设和发展的机遇,加快现代化步伐,从而有效地增强国防实力。

1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即“新军事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兴起的主要背景,一是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概括起来,这场新军事变革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这一点由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呈对数式增长可见一斑。二是编制体制精干化。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趋势。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增加军队科技含量等措施,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化。从20世纪60至70年代起,在短短二三十年中,使指挥控制实时高效的C3I系统先后进化为C4I与C4KISR,使军事指挥控制达到空前的水平。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五是作战样式体系化。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已发展到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在机械化战争阶段有陆、海、空的协同作战,但它只是协同。随着信息化战争阶段的逐步到来,“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便向着真正的体系对体系的“联合作战”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诸军兵种之间形成完整体系的粘合剂。 这场新军事变革带来四大趋势。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而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六讲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学习目标: 了解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第二节新概念武器 第三节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主要表现为军事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优势,谁就更容易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重视发展军事高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 一、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 高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处于前沿或尖端地位,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力量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群。从总体上讲,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航天技术。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强调军事高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是因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整个高技术群主要是息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就没有整个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参照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主编的《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手册》和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防高技术名词浅释》等工具书,从军事高技术的应用范围与特点出发,可将军事高技术划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并且与学科专业领域划分相对应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新能源与先进动力技术、军用先进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军用仿真技术、军用生物技术等。 第二类,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或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与武器装备类型相对应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信息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主战平台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技术等。在这些技术领域中,传感器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和指挥信息系

一、军事理论概述

一、军事科学概论 1、军事科学的定义: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的准备和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是在战争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并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之后,人们便以不同的方式总结战争经验,探索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知道战争,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特定范畴、内容丰富的军事科学。不同的阶级、民族、国家或政治集团都有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军事科学。军事科学对于赢得战争和遏制战争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战争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战争作为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是人类战争的初始形态。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便成为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势,对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乃至人类自身的安危,都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因此。人们总是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战争的研究,这就产生了军事科学。在人类战争之初,以生产工具为武器,参战者既是平时的生产者。随着战争发展,人们开始制造专门的兵器,修筑城堡,建立军事扈从对。随着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常备军,军队成为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军事成为国家事务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条件下,军事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用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实现特定目的的军事手段逐渐增多,军事的范围和内容随之拓展。诸如武装力量的组织、训练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应用,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建设,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与军事设施的规划和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以及裁军、军备控制、维护国家稳定的各种军事活动等,都属于军事范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战争与和平时交替出现的,但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军事活动总是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而战争始终是军事活动的中心。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军事活动的不断发展,是你军事科学的源泉和动力。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战争,就必然有军事科学。3、军事科学的任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及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是指他的社会政治性质,如正义的、进步的战争,或非正义的、反动的战争;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或反民的战争。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如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持久战争和速决战争、核战争或常规战争,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等。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战争规律包括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是可以认识的。只要对上述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可以找出战争的内在规律。根据战争的内在规律,就可以对未来战争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根据不同的战争性质和规律,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战争指导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和实施。 4、军事科学的性质: 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一方面,军事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和规律,如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规律,等等。所以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另一方面,战争又是及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先应

军事理论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

2009年《大学军数学教程》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库 一、填空题(40个) 1、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 2、一架E-3A预警机,当飞行高度为9000米时,可以探测到500~650千米远的高空目标、300~400千米远的低空目标和270千米远的巡航导弹。 3、美国人认为,要想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致死不如致伤,致伤不如使其失能。 4、美国的国防部长科恩宣称:“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 5、美军认为,“战略和战术行动的目的,往往本身就是为了削弱对方的后勤或轰炸某个工业中心,或破坏某个海港,或夺取某一战略要地以威胁敌方的供应线”。 6、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装有各类微机30余台;而每一艘航空母舰,各系统至少装有200台左右的计算机。 7、未来战争中,动能武器和强激光武器将成为防空防天和导弹攻防作战的利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是未来信息战的重要软、硬杀伤武器,将成为攻击敌方信息链路或节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8、对一些信奉“实力”的好战分子来说,基因武器无疑是一种理想

的“超级杀手”。因此,人们把基因武器称为“世界末日”武器。9、所谓直接命中,就是武器的圆公算误差要小于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 10、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8架飞机,首次使用了“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炸毁了清化桥,自己无一损伤。 11、精确制导导弹按战斗部性质分类,可分为普通装药战斗部、核装药战斗部、特种装药战斗部。 12、惯性制导是采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运动参数的制导技术。一般用来攻击固定目标,因为其弹道在发射前就装定好了。 13、美国用来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精确制导炸弹叫杰达姆(JDAM),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制导。 14、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这种武器大范围的杀伤与破坏作用,使用后能使敌人蒙受巨大损失,并造成强烈的心理和精神影响,所以是一种很好的用来恐吓、威胁敌对一方的武器。 15、主动式声呐,又称“回声声呐”,被动式声呐,又称“噪声声呐”。 16、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水中探测技术设备。它是最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俗称水下的“千里眼”、“顺风耳”。 17、假目标伪装是指为欺骗、迷惑敌人而模拟目标暴露征候所实施的伪装,主要包括形体假目标和功能假目标两类。 18、F—22隐身战斗机采用低可探测性布局和结构,蝶形机翼,全动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车华 提要 在当今格外引人注目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时尚大戏。在这场生动有趣、充满辩证思维的大戏中,人们依稀可辨: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非传统变“多”了,传统变“少”了。随着军事信息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和军队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战争形态正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化身加速演进,并以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多变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外军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研究表明,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在时空态上已经迅疾进入了一个彼此共存、深层转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并在此关键时期使战争形态发生着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巨大变化。人们追寻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轨迹不难发现: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实践形式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亦在加速演进中……这场新变革,一直牵引着各国兵家的视野与思维——■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 现代战争已被喻为“发现者的胜利”或“发现者的战争”,“发现即摧毁”不再是神话传奇,“远程控制、精确打击”等使战争效能空前提高。现代战争似越打越小,小到一支战术部队乃至几十人的特种小分队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少数人或一个团体组织就可能发动一场网络闪击战或恐怖战争。《美国国防2002年度报告》指出:未来战争将是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有限战争,将呈现出小、灵、快、准的特点。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威力超常,使得只需投入较少兵力,就能快速准确地达成战略目的。 为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理论,更加强调在高技术优势条件下,使用有效而不是庞大的军事力量,对战争重心、战略目标实现精确打击,而不必消灭敌方军队就能赢得一场战争胜利。所以,国家或高层的军事战略意图,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军事战术行动就能实现。因而,今日之战术行动的性质与作用已随之“放大”,具有了丰富的“战略内涵”,可以直接承载战略意图。然而,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如今的战术行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或战役性辅助行动了,而将直接成为战争的全局或战略的全部。 ■作战变“轻”了保障变“重”了 众多高技术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次作战行动,甚至一场战争变得如此简单而又迅雷不及掩耳。过去的“大规模作战”,现在往往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完成一个战术动作,便可能迅速达成战略意图。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每一个“闪电行动”背后,都离不开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联合保障做支撑。即随着时间推移,综合保障力量会极大地影响战略意图的实现。因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首要地表现为技术构成的电子化,各种作战平台内都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正是它们的有效工作才大大地提升了作战和综合保障效能。任何一条保障链的断裂,都将直接影响到战争全局。所以,外军精确保障、优势保障等理论纷纷出台绝非偶然。 ■平面变“窄”了维度变“宽”了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军用航天飞行器和信息战武器装备广泛用于战场,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由单一军兵种对抗的平面作战向多军兵种联合对抗的多维立体作战发展轨迹。海湾战争持续42天,大规模空袭和远程导弹攻击38天,地面作战仅有4天;科索沃战争持续了78天的空中打击,成为一场纯粹的“空袭战争”。国外军事专家认为,随着远战、精确打击能力的空前提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使传统的平面作战方式成为历史,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空战、远战为主的作战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

论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国防 论文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国国防发展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 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各国军事战略的优劣和军事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如何应对这场极其深刻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周边形势趋于复杂,各种挑战趋于严峻。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军事变革”的深刻变革。冷战结束,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解体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然时起时伏。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学说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体现 新军事变革根本性地动摇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制胜要素。新军事变革使得战场优势转型,信息技术导致战场日益透明,“非线性”与“非对称”日益成为战争指导原则。信息化进程推动军事组织结构和指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作战思想上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以前社会物质技术条件从来是制约军队作战思想的重要因素,而当今时代,信息要素正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系统集成正成为军事力量结构的基本形式,速度与精确正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主要目标追求。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质量缺憾变得越来越难以通过数量来弥补。这也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然而在新军事变革中,战争依旧是政治在新条件下的继续。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飞速发展、战争形态断代性飞跃的情况下,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军队的士气和勇敢精神依然重要。而对于战争,我们依然需要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战争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精神力量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战斗作风、意志品质、纪律观念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综合反映,决定战争的是人不是物,我们必须着眼于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谱写人民战争的新篇章。新军事变革的过程是旧军事力量体系逐步瓦解和新军事力量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它涉及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次全面性的变革;同时,它又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任何国家任何军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军事变革催生了高技术的作战力量和多样化的作战手段,使现代战争的可控性增强,为运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可能选择。新军事变革的最新技术成果一旦与强权政治相结合,将为其实现战略意图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支撑,进一步刺激军事干涉主义、军事扩张主义与黩武主义倾向的发展,特别是在战略力量对比日益悬殊的情况下,对武力使用的限制力越来越弱,战争的门槛越来越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路途将更加艰难。

军事理论(西安交大版)2018

军事理论(西安交大版) ---章节测验题及答案 ①信息化战争 1、1新军事变革得兴起与我军现状 1、【单选题】对新军事变革认知得产生主要就是由于(C)得爆发。 A、科索沃战争 B、两伊战争 C、海湾战争 D、冷战 2、【单选题】我军现阶段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得正确方式就是(C)。 A、以机械化为动力,以信息化为目标 B、以信息化为动力,以机械化为目标 C、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 D、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机械化为基础 3、【单选题】在“四次军事变革”理论中,不包括(B)军事变革。 A、金属化 B、战术化 C、机械化 D、信息化 4、【判断题】1999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轰炸机炸毁。(对) 1、2 新军事变革概述 1、【单选题】新军事变革得要素不包括(D)。 A、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 B、军事理论与战略战术 C、军队得组织结构与编制体制 D、军队得外部交流与国际环境 2、【单选题】中国提出得高技术发展计划被称为(C)。 A、721计划 B、942计划 C、863计划 D、608计划 3、【单选题】新军事变革得内容中,军队结构得变革强调指挥结构需要向(D)指挥结构转变。 A、倒金字塔状 B、线型 C、树状 D、网状 4、【判断题】新军事变革得核心就是使工业时代得机械化战争经过高技术战争阶段转化为信息时代得信息化战争。(错)

5、【判断题】新军事变革形成得外因主要就是冷战结束,世界大战爆发得可能性减小,各种规模得战争都在不断减少。(错) 1、3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 1、【单选题】我们现阶段处于(B)信息革命。 A、第四次 B、第五次 C、第六次 D、第七次 2、【单选题】第二次信息革命得标志就是(B)得产生。 A、语言 B、文字 C、印刷术 D、计算机 3、【单选题】信息化战争强调得七维战场空间不包括(C)。 A、电磁 B、网络 C、舆论 D、认知 4、【判断题】“信息”一词尚没有公认得定义。(对) 1、4战争形态得演进 1、【单选题】信息化战争正式来临阶段得第一场代表性战争就是(D)。 A、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 B、1999年科索沃战争 C、2001年阿富汗战争 D、2003年伊拉克战争 2、【单选题】马岛战争发生于信息化战争得(A)阶段。 A、萌芽 B、雏形 C、成形 D、正式来临 3、【判断题】机械化战争在一战之后达到了顶峰状态。(错) 4、【判断题】海湾战争中,沙漠军刀行动得主要攻击力量就是空军。(错) 1、5信息化战争得基本作战样式 1、【单选题】信息化战争得基本作战样式共有(C)种。 A、四 B、五 C、六 D、七 2、【判断题】心理战不就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独有得作战样式。(对) 3、【判断题】制信息权争夺战主要发生于网络与认知维度。(错) 1、6信息化战争得特征与发展趋势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 新军事变革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初露端倪,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开始萌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和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进入到质变发展阶段。 1.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量在战争中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登上战争舞台,这标志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越南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当时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最为引人注目。 1972年5月10日,美空军出动F—4飞机,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一次攻击即摧毁了杜海大桥。此后不久,美军又使用这种炸弹轰炸了清化大桥和位于海防河畔的重点目标。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在这一时期的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设施(1981年)、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美国空袭利比亚(1986年)等局部战争,均显现了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的威力。 新军事变革这一问题最早是由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奥加尔科夫预言”受到广泛关注,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武器装备。 1993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代替“新军事技术革命”。 2.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分水岭。 一方面,初步运用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展示许多不同以往的战争的新特征。却使许多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切身体会到新军事变革的紧迫性,促使仍然沉湎于机械化形态建设的人们从梦中苏醒。 第一,电子对抗空前激烈 远在“沙漠风暴”正式实施前,美军就制定了代号为白雪的作战计划,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战争激烈展开。而且还在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三个方向建立了战略对抗网,部署了一批具有电子、红外干扰设备的空中电子与干扰机,以及装备有雷达发射定位侦察系统,雷达侦察接收系统,通信侦察测向系统,通信干扰系统的8个电子战情报营和5—7个电子战情报连,完全掌握了战区制电磁权。在战略失去突然性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强大的电磁干扰,不仅确保了战役发起的突发性,而且保障了整个沙漠风暴行动的突然性。 第二,精确制导武器充当战争的主角 一是具备优良的计算机存储系统,敌我识别系统。 二是“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非凡战绩,不仅使它成为美国高技术武器库中的一颗明星,在战争史上首创了“以导反导”的高技术作战样式 第三,高技术机群大量投入战场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共派出3200余架,多种型号的飞机。这些飞机都具有全方位攻击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高速突防能力。

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转变

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转变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军事变革,不仅改变了战争面貌,也改变了训练观念。如果说传统的训练哲学是“仗怎么打、兵怎么练”,那么今天的训练哲学则更多地表现为“兵怎么练、仗怎么打”。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准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特点规律,实现训练观念由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的转变,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以此牢牢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类战争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战争形态的演变史,也是一部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史。冷兵器战争,以金属兵器为主战武器,战场空间和作战方式有限,战争可控性较强,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训练设计作战、作战检验训练”,无论是中国古代军队发明的八卦阵、长蛇阵等阵法,还是西方古代军队使用的马其顿方阵、罗马军团方阵等,都是经过战前精心设计、反复演练后运用于实战的;热兵器战争,火器成为主战武器,射程和杀伤力增大,控制战争难度增大,训练与作战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作战牵引训练、训练适应作战”,各种散兵战术就是产生于实战并在训练中得到完善的,机械化战争,坦克、飞机、火炮的广泛应用,战场空间的急剧拓展,武器装备机动力和杀伤力的空前提高,使得战争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军队训练更多地表现为“积极追踪和适应战争”。 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各类信息化、精确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控制战局、驾驭战争成为可能,人们改造战争的能动性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主动设计战争、提高对未来战争的控制力和驾驭力,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美军在实战中成功运用快速决定性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等新战法,都得益于平时的试验演示和战备训练,目前正以网络中心战的思路设计和规划着未来战争。对此,美军在《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中明确提出:为维护和扩展全方位军事优势,美军必须以实战的方式进行训练,以训练的方式进行实战。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 军事训练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必须直接服从服务于现实军事斗争的需要。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中能够按照训练的方案和模式进行实战,除了其拥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和超越对手的绝对“军事代差”外,也与其掌握着战争发起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主动权分不开。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完全掌控着备战、开战、作战的主动权,因而他们能够充分依托临战训练对战争进行周密设计规划和反复地试验演练,形成了多套应对各种情况的实战预案。按照第一方案,美军原计划利用第四机步师从北线土耳其方向进入伊拉克配合南线主攻,但当土耳其不允许美军借道攻伊时,美军随即启动第二方案,运用空降部队实施“蛙跳战术”,在伊北部地区迅速开辟出北方战线,为合围巴格达创造了条件。在这场战争中,尽管美军未能实现实战检验其第一个数字化师的计划,但却充分验证和展现了“以实战的方式进行训练、以训练的方式进行实战”的理念。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能动作用,切实认清我军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有利态势和因素,紧贴部队装备实际和战场环境,针对敌人的特点和弱点,按照“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依托军事训练这个实践平台,自主设计和规划战争,务实试验和演练作战,变“训战一致”为“战训一致”,实现由“被动式应战”向“主动式作战”的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科技练兵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认识战争的能力,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改造战争的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出高拟真度的虚拟空间,实现了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军事训练改造战争的能动作用和预实践功能,改变

题库:军事理论(高技术)

第一部分:填空题 1.是指以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为基础,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综合国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2.高技术分为信息技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6大技术群。 3.人们把应用于军事领域或从军事领域直接产生的高技术称为。 4.军事高技术的分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 5.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当代军事高技术的核心。 6.、网络化将成为高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 7.异军突起的技术将对新军事变革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8.军事生物技术、技术、军用能源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军事海洋技术等也都将在未来的10至20年内获得空前的发展。 9.武器讲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 10.《21世纪陆军的战略性技术》的研究报告强调,未来夺取21世纪战场上的优势,是关键。 11.进入21世纪,世界新军事变革进一步加速,军队建设呈现出从机械化向转型的特点。 12.精确制导武器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大规模的使用时在年海湾战争中。 13.指以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成像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的技术。 14.精确制导技术指以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成像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的技术。 15.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用于支持精确制导武器的远距离高精度作战、夜间作战、全天候作战、复杂战场环境下作战。 16.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按照不同控制导引方式可概括为、、寻的式、卫星定位和复合式等五种制导方式。

怎样应对新军事变革

狠抓三点,实现突破 我军怎样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群的崛起及其在军事领 域的广泛应用, 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军事变革。进入21世纪, 这场变革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它正在而且必将进一步对当代军事和国际战略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我军面临重大的挑战,首先是来自于外部的军事威胁增大了,各大军事强国无不抓紧新军事变革这一重大机遇加速发展。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自20世纪90 年代起, 美国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军事变革, 在大力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系 统的同时, 加快部队结构重组和军事理论创新, 加快“数字化战场”, 与“数字化部队”建设。目前美军陆军信息化装备已达到50%,海空军已达到70%以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 就展示了美国军事变革的有效成果。除美国以外, 目前有近40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 先后启动军事变革。未来几年, 将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纳米技术、隐形技术、定向能技术的更大突破, 一批更加高效的新型武器特别是新概念武器将不断出现。军队的信息化将由数字化向网络化进而向智能化方向推进。 新军事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技术的创新,更在军事理论思维和军事体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一些全新的军事思想体系及战略、战术得以成为现实。为了适应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的进步,军队的体制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所以,我军想要在新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狠抓军事科学技术、军事思维体系、军队体制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首先是实现军事科学技术的创新。当代世界军事变革本质上是信息化革命和智能化革命。信息化是军队现代化概念的本质规定性。没有信息能力的机械化军队最终将被战争的发展所淘汰。推进军事技术创新就是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的军事手段和武器装备, 实现军事能力质的跃升。至今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 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 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 因此, 我军军事技术创新不能走常规式的发展道路, 必须 充分利用当代社会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所提供的有利的信息环境,实现突破性、跨越性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军队信息化道路”。我军应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的技术物质条件,依托全社会资源,进行跨越性发展。 但是,只有先进的技术并不能确保我军在新军事变革中处于不败之地,高超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艺术仍然在新军事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我军的军事思想必须与现代化战争的要求相适应、与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相协调。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博大精深的传统军事思维宝库中汲取营养,例如毛主席的“持久战”“人民战争”和孙武的《孙子兵法》;另一方面,这些传统的军事思维必须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比如我们不能在用“地雷战”和“游击战”进行现代化战争,也不可能使用“火攻”去烧美国的航空母舰,但是其中的思想本质是可以与现代化战争中的先进科学技术相适应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美军的“斩首”行动,这一行动由于军事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跨越敌人防线、深入敌人纵深,进行致命性的打击,而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也是有应用的,曹操就曾利用轻骑深入,烧了袁绍的粮草大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军事思想,从传统的思维惯性中解放出来, 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现代思维方式, 从陆战思维多维一体思维转变, 从协同作战思维向联合作战思维转变, 从机械化战争思维向信息化战争思维转变。 管理学非常强调体制的优化和创新,这在新军事变革的大环境下同样非常重要。良好的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1901年9月9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清政府拆毁 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列强有权驻军北京等,致使中国京畿防务完全敞开。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 2、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A.武器装备建设B.战场设施建设C.作战方法研究D.国防 4、()的问世标志着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成熟。 A.《吴子兵法》B.《孙膑兵法》C.《孙子兵法》D.《司马法》 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民族危亡关头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几个月之内就使东北全境沦陷。 A.1931 B.1932 C.1937 6、(),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作战全国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A.1950年秋B.1950年春C.1950年冬 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于()时期。 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至宋元D.明至清 8、()关于建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思想是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推向高峰的标志。 A.孙中山B.黄兴C.宋教仁D.蒋介石 9、江泽民主席提出,军队要做到()、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A.武器先进B.设施完备C.政治合格D.训练严格 10、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首次运用于实战的是()。 A.F-117A B.AGM-154 C.BGM-109 D.B-2 11、下列制导系统中,全天候工作能力最强的是()。 A.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B.红外被动寻的制导C.电视指令制导D.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 12、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 A.制信息权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C.夺取地盘D.摧毁敌高技术兵器 13、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认为()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A.帝国主义B.强权政治C.资本主义D.霸权主义 14、马岛战争中英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是被()击沉的。 A.“飞鱼”导弹B.“响尾蛇”导弹C.“战斧”导弹D.“鱼叉”导弹 15、“哈姆”导弹打击的主要目标是()。 A.坦克B.雷达C.机场D.桥梁 16、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微米。 A.0.3~1.3 B.0.4~0.76 C.1.4~2.5 D.3~6 17、推动战争形态演变的关键因素是()。 A.战略B.战役C.战术D.科学技术 18、声纳属()侦察探测设备。 A.地面B.水上C.舰上D.水下 19、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使用的是()。 A.防区外攻击武器B.联合直接攻击弹药C.“战斧”式巡航导弹D.AGM-86空射型导弹20、美国准备部署的TMD系统的原意是指()。 A.导弹防御系统B.国家导弹防御系统C.战区导弹防御系统D.全球防御系统 21、机械化战争与()技术相对应。 A.农业B.火药C.电力和内燃机技术D.坦克 22、信息化战争与()相适应。 A.网络技术B.计算机技术C.通信技术D.IC技术 23、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独立空中作战持续了()。 A.42天B.38天C.17天D.78天 24、海湾战争中惟一能够进入巴格达上空执行任务的战斗机是()。 A.F-117A B.F-16 C.B-52 D.阿帕奇 25、飞机释放的红外诱饵属于()。 A.雷达对抗B.计算机对抗C.光电对抗D.通信对抗 26、伊拉克战争于2003年3月20日爆发,比原计划提前了24小时,其原因是()。

《军事高技术》题库(1)分解

《军事技术》章节 一、单选题 1、军事高技术的特征有:( D )。 A、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和高渗透 B、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和高风险。 C、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渗透和高速度。 D、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竞争、高风险、高渗透和高速度。 2、导弹首次在战场亮相是( B )。 A、1941年12月6日 B、1944年6月13日 C、1945年7月16日 D、越南战争 3、核武器是( D )出现的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的武器。 A、19世纪40年代中期 B、20世纪40年代初期 C、20世纪40年代末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A )。 A、1964年10月16日 B、1966年10月27日 C、1967年6月17日 D、1970年4月24日 5、激光技术是( B )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A、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6、中国首颗“探月卫星”的名称是( C )。 A. 神舟5 .号 B、神舟6号 C、嫦娥一号 D、东方红5号 7、1957年10月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 B )。 A.中国 B. 前苏联 C. 美国 D. 英国 8、侦察监视技术是航天技术与( D )相结合的产物。 A、制导技术 B、隐身技术 C、电子对抗技术 D、信息技术 9、下列属于定向能武器的是( B )。 A、电磁炮 B、激光武器 C、反卫星动能拦截弹 D、反导弹动能拦截弹 10、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大大扩展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发展为( D )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威慑与国际安全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威慑与国际安全 王公龙 2012-8-8 16:48:10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3年11期第23~28,10页【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生 【内容提要】随着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到来,传统威慑观念及威慑战略日益经受冲击,核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威慑战略的结构与功能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威慑能力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变化给国际安全形势增添了诸多新的变数。 【关键词】核威慑/核武器/新军事变革/国际安全 随着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到来,传统威慑观念及威慑战略日益受到多方面的冲击,核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威慑战略的结构与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由于威慑能力发展的不平衡,超级大国相对他国的核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安全形势由此增添了诸多新的变数。 传统的威慑观念及其嬗变 “威慑”一词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汉朝和三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十分重视体现威慑观念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军事战略上的应用。(注:参见陈荣弟、李云龙编:《死神俯视众生——核武器与核战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在古代欧洲,修昔底德和马基雅弗利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威慑”一词,但人们可以在他们的著作中找到威慑的实例。自近代欧洲国际关

系形成以来,无论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百年均势体系中,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当各国通过派遣海军舰队、交换军事观察员或缔结同盟条约等活动,向对方‘传递信号’或发出警告时,威慑也就寓意其中了。(注:[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395页。) 尽管东西方都很早就重视威慑的作用,但由于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最早产生于欧洲,威慑的应用不仅广泛而且持久,因此,认识传统的威慑观念需要更加关注西方的理念和实践。在英文中,威慑(deterrence)的基本含义是通过使对方害怕会处于某种环境或得到某种结果而放弃采取某种行动。(注: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有学者曾对威慑下过这样的定义:“就其最普遍的形式而言,威慑不过是使敌手信服:他可能采取的某种行动路线所涉代价和(或)风险超过其利益。”(注:Alexander L.George and Richard Smoke,Deterrence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p.13.)这种对威慑概念的定义显然是从威慑战略或策略的实施方看问题的。它体现了如下特点:其一,确立目标明确,即阻止可能的行为的发生。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威慑存在的价值体现,也是检验威慑是否有效的最终参照指标。其二,使用强制方式。威慑不是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方式体现实施者的政治意志,而是体现出强制性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威慑是以物质实力基础特别是武力手段为后盾的。其三,作用于对手的心理。威慑方只有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心理震慑,使被威慑方充分认识到,抗拒威慑所产生的风险和代价显然大于可能收益,它才会放弃某种行动,威慑方的威慑应用也才算有效。其四,保持现状。威慑方的目标在于通过阻止对手可能的改变现状的行为的实施,维护符合自身利益的既有现状或格局。

军事理论

第一章中国国防 一、国防概述 (1)国防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国防定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要素: a.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b.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c.目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中国国防的基本目的。 d.手段: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4)国防历史 a.古代: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年。 b.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时期。 c.民国时期:1911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5)主要启示: a.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b.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c.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二、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的特性 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应性和相对的稳定性。(2)国防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3)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义务、权利、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a.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b.权利: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制止和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国防活动重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c.国防义务和权利的关系: 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的对立,是指两者各有不同的含义,有质的不同。权利是主动的,义务是被动的;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所谓统一,是指两者同时产生、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三、国防建设 (1)国防领导机制 a.特征及组织形式(基本特征) 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b.国防领导职权 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行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