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含答案解析)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8.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登飞来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

10.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

颂钓者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①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释】①丝纶:钓鱼丝线。

1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12.诗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请结合内容分析。

游山西村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诗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5.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颔联“漠漠”“阴阴”二词分析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16.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己亥杂诗(其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7~18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试分析首句“白日斜”的作用。

18.诗歌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中秋对月

[唐]曹松①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9.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___”是“中秋”,“____”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20.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__

【解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得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从而表达自己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__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

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融情于景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江雨霏霏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江堤杨柳茂密如同烟笼__,营造了一种__朦胧凄清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__台城六代的豪华已成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而台城柳色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感慨,却年年依旧繁荣茂盛,所以诗人说它“无情”。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有情”,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__

望岳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__这两句诗写近望时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生动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__

【解析】诗句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时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__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__

【解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更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激励人们在人生路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__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__

【解析】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颔联的意思是: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的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引”“衔”都是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高山懂得人情,能带走诗人忧愁,表现了诗人获得自由后,与友人共享欢乐的情景。8.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__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__

【解析】“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的意思是: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这两句极言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其中“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是为了突出诗人心情的愉快。

登飞来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

__困难、挫折、障碍等。__

10.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__借景抒情。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拨开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__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

颂钓者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①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释】①丝纶:钓鱼丝线。

1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__写出了江水的深和江面的广阔无垠。__

【解析】前两句中的“千尺”突出了江水之深;“万波”突出了江面的广阔。12.诗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请结合内容分析。

__夜静水寒,鱼儿不再食钩,回程之时,并无渔获,只有清冷的月光洒满船舱。

人生中遭遇失败和挫折都是常事,但不能丧失信心和勇气,仍然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或:求而不得,但仍然要心存美好,求“道”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__

游山西村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中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诗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项有误,“鸡豚”指的是鸡和猪;B项有误,社戏是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演的戏,春社是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C项有误,诗中没有体现出去职回乡后的郁闷。

14.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__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

界。__

【解析】解答时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其中蕴含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5.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颔联“漠漠”“阴阴”二词分析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__“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__

【解析】颔联这两句写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16.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__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恬淡自然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__

【解析】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杂篇·寓言》和《列子·黄帝篇》中的两个典故,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淡泊自然的心境。

己亥杂诗(其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7~18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试分析首句“白日斜”的作用。

__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__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找出描写的景物并分析其作用。“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我”被迫辞官离京,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京城,心中愁绪万千。满怀的忧郁、怨恨、失落,渲染出日暮穷途、悲凉伤感的氛围。

18.诗歌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__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__ 【解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中秋对月

[唐]曹松①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9.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_秋三五__”是“中秋”,“__蟾盘__”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多阅读古诗,积累古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要求找出与“秋”“月”有关的内容。古代中秋日称作“秋三五”,如元代马臻《秋见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蟾盘”是指月亮,比如清代黄景仁《中秋夜雨》诗“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20.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__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__

【解析】作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私照”一词,理解“私”的含义,即有偏狭不公正之意。而诗人说月亮“不曾私照一人家”,说月“不私”,其实是表达了诗人对“私”的贬斥,对“光明磊落”的品格的赞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即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

《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怆(chuàng)然涕(tì)下 B.岱(dài)宗齐鲁青为了(liǎo) C.决眦(cì)腊酒浑(hún) D.鸡豚(tún)拄杖(zhǔ zhàng) 答案:C 2.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C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山上千寻塔”中“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答案:D 5.下面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

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C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第一站: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你一定能读准拼音并正确、美观地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kuí wúzī rùn wǔ rǔ zhēng róng chéng fá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1、老师夸他的字刚劲(jìn jìng)端庄,于是他练字的劲(jìn jìng)头更大。 2、这次他的考试成绩又落(luò là)在班级后面,他心里空落落(luò là)的。 三、请你找出没有错字的一组词语,把序号写在括号里。()(2分) A、座无虚席竭尽全力漫山遍野神密莫测 B、勃勃生机应接不瑕栩栩如生精兵简政 C、赞不绝口随心所欲粉妆玉砌无怨无悔 四、一字开花:根据句子的意思用“沉”字组成不同的词填到括号里。(4分)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 同志 被害,人们万分()。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①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②听了老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 ③我心里特别激动万分。 ④白居易是我国的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七、明辨是非: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2.《悲惨的世界》这部名著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雨果。() 3.小兵张嘎、华子良和江姐都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4.“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长的足迹”和“与诗同行”两个板块。() 九、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正确的一组是()(2分) (1)这巴掌大的地方住不了人。 (2)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雨。 (3)难道你没有一点同情心吗? (4)较弱的花儿在暴雨中瑟瑟发抖。 ①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②夸张比喻设问拟人 ③夸张比喻反问拟人 ④比喻拟人设问夸张 八、请把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并完成天空。(2+4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一、看拼音写词。(8分) hǎi jiāng bǎo lǎn máo dùn duàn liàn ()()()() fèng xì bào zhà biān cè tān lán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痛悼(diào dào)机械(jiè xiè)鸟栖(xī qī)虫居 投奔(bēn bèn)霎(shà chà)时间逢(páng féng)蒙 三、形近字组词(8分) 棉()韵()敞()嘹() 绵()酌()蔽()撩()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买()还株卧()尝胆后()射日()紫嫣红 惊()失措()然大波仗义()言迫不()待 五、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词语,使它和后面的词语能够搭配(4分) 鼓舞()提高()改变()继承() ()经验()错误()态度()作用 六、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词语。(6分)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滴水穿石”的近义词:()() 七、先把下列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填序号)。(8分) (1)()过海——各显神通。 (2)千里送鹅毛——()。 (3)三个臭皮匠——()。 (4)台上三分钟,()。 (5)(),小小胡琴拉断腰。 元旦联欢会学校要举行文艺节目汇演,我们班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在一块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领到节目的同学刻苦排练,因为他们知道的道理。元旦那天,节目既精彩又丰富,有的演课本剧,有的演小品,有的搞诗歌朗诵……正是。 八、句子七彩屏。 1.照样子,写句子。(6分)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阴和果实。所以,树在风中飒飒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 篙:棹: 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教案

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

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品读领悟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望岳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8.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登飞来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 10.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能背诵、默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相关链接】 一、走近作者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二、了解背景 《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组诗。 【自主学习】 1、初读《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感知诗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注意读准重音和节奏。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3、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4、背诵这两首诗。 【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 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 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

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解 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miǎn)腆(tiǎn)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运用神态描写,写我在听到赞美时那种既难为情又自 豪的性情。)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写“我”想让父亲看到“我"写的诗的迫切心情。)“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3)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téng)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写“我”受到母亲的赞扬后,期待得到父亲表扬的喜悦、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4)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说明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突出了“我”盼望父亲回来的急切心情。)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5)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6)“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m』

(7)“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8)“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9)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理,也表现出父亲是在认真地读诗和思考。)“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与前文母亲的“精彩极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这首诗的不屑,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严厉的父亲。) (10)“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11)“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12)我再也受不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第一部分(1——12)写“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1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第二部分(13)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14)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