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

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

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B.质变和量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直线前进的过程

B.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过程

C.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逻辑推理的方法

C.矛盾分析的方法

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15.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属于( )

A.矛盾不平衡性的两种形式

B.矛盾普遍性的两种情形

C.矛盾斗争的两种形式

D.矛盾运动的两种形式

17.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9.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

理是(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2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

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22.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3.“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

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激变论的观点

24.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2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6.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27.我国古人表述的“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的观点

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8.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29.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

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1.“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

A.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B.唯心主义的认识观点

C.唯心辩证法的变化观点

D.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

3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

辩证法的(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34.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3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3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37.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8.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新成果,这是( )

A.必然的结果

B.命运的安排

C.偶然的巧合

D.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3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4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42.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有两种不相容的判断

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不相符合

C.对立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趋势

D.对立统一关系

43.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

D.事物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44.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45.区别同质事物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4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47.“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4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9.有人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

惯。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5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

是()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52.在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于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53.“假相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54.我国制定2010年远景规划的根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现实性

55.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其各要素性质和功能的总和。这表现了系统的()

A.有序性

B.整体性

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

D.组织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D.“光阴一去不复返”

E.“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

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C.急躁冒进的表现

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E.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5.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

B.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E.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6.下列说法体现质变与量变关系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防微杜渐

D.拔苗助长

E.适可而止

7.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肯定即否定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8.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有(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9.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10.“祸福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说法表明祸与福的(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E.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1.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表现为( )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C.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第一性的,本质是第二性的

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还是彼此孤立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还是凝固不变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

D.世界是可以认识还是不可以认识

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3.在矛盾的同一性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的对立

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否认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性

E.否认要在同一性中看到斗争

14.下列说法体现正确对待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

A.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E.退避三舍,声东击西

15.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是( )

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B.任何肯定同时是否定,任何否定同时是肯定

C.肯定即是好的事物,否定即是坏的事物

D.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是保持自身的存在

E.否定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事物就向对立面转化

1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种观点是(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E.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统一的观点

17.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 )

A.思维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自然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18.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的发展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9.下列态度中,违背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 )

A.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的态度

C.对外国文化有分析,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D.对外国文化照搬照抄的态度

E.对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全盘抛弃的态度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21.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B.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C.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界限

E.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2.“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E.否认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2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E.思维和存在有统一性,还是没有统一性

24.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

A.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B.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

C.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

2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相互联结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D.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26.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只要斗争,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

C.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

D.矛盾斗争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E.矛盾斗争既受条件的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2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

A.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

E.两点论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

2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是根据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

2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的关系

E.相互转化的关系

30.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A.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

B.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

C.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D.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事物

E.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31.事物的量是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其特点是()

A.不同质的事物可以有相同的量

B.事物特定的质具有其特定的量

C.量的规定是多方面的

D.同质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E.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32.所谓事物的度是()

A.事物质和量的结合

B.一定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C.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D.事物质和量的互相规定

E.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限度、幅度

33.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外在否定

B.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E.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34.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情形,它们是()

A.事物发展中坏事变为好事

B.事物发展中顺利条件变为困难条件

C.事物发展中内因变成外因

D.事物发展前进中的“回复”或“复归”

E.事物发展前进中的“倒退”、“逆转”、“退化”

3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有()

A.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

B.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

C.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D.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E.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3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A.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否有广阔发展前途

D.形式是否新奇

E.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

3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

C.冒险主义

D.改良主义

E.庸俗唯物主义

38.因果关系上的唯物主义决定论是()

A.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B.承认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C.承认因果规律

D.认为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是上帝或神的目的

E.因果联系是人们整理感性经验的先天形式

39.在科学研究中,要注意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这是因为()

A.没有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事物的前途和命运就是由偶然性支配的

E.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直接同一的

40.下列关于可能性的命题,正确的有()

A.可能性包含在现实的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B.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C.可能性是没有内在根据、没有必然性的东西

D.可能性也有内在根据,合乎客观规律,所以它也是现实的

E.可能性也有内在根据,合乎客观规律,但是还不具备成为现实的条件

41.在工作中,对待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错误的做法有()

A.把不可能误认为可能

B.把可能当成现实

C.把非现实可能性当成现实可能性

D.认为可能向现实转化是有条件的

E.不承认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42.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D.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E.真相是本质的,假相不是本质的

43.“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只有作

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两句话说明了()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B.部分与整体是联系在一起的

C.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D.部分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E.部分反作用于整体

4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事物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E.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与形式上是统一的

4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C.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D.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4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47.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三、辨析题

1.既然联系是普遍的,因而联系是无条件的。

2.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3.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则不完全包含个别。

4.度就是关节点。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变化是否显著。

6.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量变都可以引起质变。

7.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8.只要埋头苦干,就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预期的目的。

9.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具有共同的因素。

10.“西方文化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12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13.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造规律。

14.从实际出发就是从规律出发。

15.“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16.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四、材料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二)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其他文明有益的东西,我们要向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的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有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五.论述题

1.试述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什么是矛盾?说明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6.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并据此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

7.怎样正确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说明事物发展中的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9.试述矛盾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10.什么是矛盾特殊性?它包括几种情况?

1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2.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处理矛盾的方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为什么?

14.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地处理矛盾,就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6.怎样正确理解事物的质、量、度?把握事物的质、量、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17.什么是“适度”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18.怎样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

义?

19.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它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20.说明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21.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与崇洋媚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2.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导意义。

23.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4.简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5.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6.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7.简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8.试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30.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当前实践的指导意义。

3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以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 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凯程考研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 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 2.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A.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既是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 D.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在本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选项A错误。

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十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1)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2)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2)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3)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十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是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2)是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4)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接受监督: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答题模板十三、有关人大代表履职的问题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1)是由其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1)积极行使权利。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十四、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必备 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哲学主观题模板要求: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五、注意抓住范围:(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

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答题模板 哲学唯物辩证法超实用涨分攻略!

答题模板 | 哲学唯物辩证法超实用涨分攻略! 0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0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0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04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0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2020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学案

2020届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学案: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1.(2020·课标全国文综)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课标全国文综)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2020·课标全国文综)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

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20·课标全国文综)“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课标全国文综)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6.(202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2)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 1.A 解析:观念自身不能改造世界,排除错项④。该公司捕捉商机,是根据联系的客观性,建立了新的具体的联系。尊重了联系的多样性,把握了事物内在本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任腾腾0143599 一、何为唯物辨证法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将会在下面进行介绍,此处略。 (三)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现象与本质。 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是露于事物的外部,是多变易逝的现象比较生动丰富,史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深刻的。两者统一主要表现在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第三,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认识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只能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并且要在不断积累材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二,形式与内容。 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堆范

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祝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第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同时活跃易变的内容于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 第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注意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要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三,原因与结果。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 第三,因果联系的实践意义。 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答题实用模板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答题实用模板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三、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四、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范畴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基本范畴四: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识别的关键词: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历史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⑴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国家与部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相互配合、整体势力,要培养队员集体意识、全局观念╱事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期的思想╱东、中、西部与全国╱组成部分╱环节╱全局、大局、局部╱战略长远高度╱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识别的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升级换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推陈出新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 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 识别的关键词:…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做起╱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三)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⑵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科学(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真题感悟 1.(2015·新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B。 答案:B 2.(2015·广东高考,34)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

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三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②④观点错误,质变并不一定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答案:B 3.(2015·四川高考,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 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例如:其一,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包装广告等的商品往往很难推销出去,而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也很难背购买者认同。其二商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包装广告的形式,产品的广告包装也服务于产品的功能作业的说明。其三,同一商品可以以不同的广告包装表现,同一形式的广告包装也能囊括一类产品。 3.原因和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