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课本实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问: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

二、特点归纳

(一)、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知识链接

1、咏史怀古诗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7)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8)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9)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2、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

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㈠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

答:

。归纳㈠

㈡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答:

。归纳㈡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评价的,杜牧认为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评价的,李清照认为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评价的,王安石认为

。归纳㈢

四、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一)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二)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三)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台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答: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08江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一、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1、杜甫时年55岁,“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昭君入宫见妒,远嫁边疆,身死异国:杜甫入朝见妒,无辜遭贬,漂泊西南。两人遭遇何其相似,故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归纳㈠

3、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㈡

4、【参考答案】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参考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归纳㈢

一、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课本实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问: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 。 二、特点归纳 (一)、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知识链接 1、咏史怀古诗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5)语言:含蓄蕴藉 (6)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7)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8)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9)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2、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 1、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 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5、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二、类别: 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 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咏史怀古教案

初三语文: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忆 《登幽州台歌》《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

诗与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用典”包括用“事典”和用“辞典”(又叫“语典”)两类。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暗用”则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三)“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解密咏史怀古诗及典型题训练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 随着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替,有多少英雄的故事激起人们的仰慕与渴望,有多少历史的遗迹引起人们的唏嘘与哀叹,又有多少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发人们的感慨与反思,于是,在魏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在内容上有的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如李商隐的《马嵬》,就是以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为题材,讽刺唐玄宗沉湎声色享乐误国的诗。有的以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就是以西楚霸王项羽为对象,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的强烈嘲讽。有的以历史古迹为情感的触发点,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就是借乌衣巷的昔盛今衰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由于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所以近年来高考常涉及此类诗歌。 诗人在瞻仰凭吊古迹、吟咏评价历史人物或回顾反思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和社会现实或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历史和现实就会扭结在一起。因此咏史怀古诗所蕴含的感情、所表现的主旨也就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理性思考 诗人并不置身当中,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嘲讽了周瑜的成功只是出于侥幸。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们常常以济世救人为己任,这就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或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戒。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借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感叹历史上六朝都因为淫逸享乐而相继覆亡来讽刺并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再如:李清照的《绝句》借历史上的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呼唤英雄出世。 (三)怀古伤己 当诗人追念的古人在身世与际遇上与诗人自身有了某种相通之处时,就会触发诗人对自身的感慨。这种诗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却在自己,诗人是在借古人的酒杯,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根据诗人抒发情感的不同,这类诗又可分为: 1.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仰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北伐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决心。 2.与古代英雄对比,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3.与古代人物命运相似,同病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

高考复习怀古诗

高考复习怀古诗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 篇目类别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 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 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奢侈淫逸 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 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 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 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 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 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水平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极大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因为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

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题乌江亭》 二、常见手法: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 曾出现过的。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 1、过明太故宫 清孔尚任 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⑴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⑵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越中览古》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壮志难酬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爱国情怀词中用事 《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二、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也有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常用手法。 3.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生积累、理解史实。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最为华丽的篇章。诗以唐冠,宋以词我。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以修身。大凡有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宋词的吟诵,让我们一起走进咏史怀古诗。 二、初步感知怀古诗的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三、咏史怀古诗鉴赏,总结鉴赏怀古诗的方法。 看题目特征:《咏怀古迹》(其三)就知道是咏史怀古诗。 1.学生配乐朗诵诗。齐读 师: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

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咏 怀古迹》(其三)被誉为咏昭君诗中的绝唱。 2.在这首诗里,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有关昭君的那些事情? 从中体会到昭君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远嫁朔漠,故乡千里;元帝昏庸,终身遗恨(怨恨) 3.整首诗就是在表达昭君的怨恨么? 背景: (1)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早年有渴望“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731—745) (2)长安十年。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惨生活。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3)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作者因上疏 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745——755) (3)本诗写于公元766年,这一时期正是54岁的作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第七年。作者站在夔州白帝城的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 及其附近的昭君村,有感而作。 4.作者和昭君处境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详案) 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咏史怀古诗该如何解读。 我们学过的咏史怀古诗有:《泊秦淮》《过华清宫》《乌衣巷》《与诸子登岘山》《山坡羊·潼关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真题导航: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②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③,咸阳终日苦思归。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

②麦秀:即麦秀之诗。《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作麦秀之诗”的典故来写故国的荒凉。 ③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这首《荆门道怀古》从题材看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依据是什么?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表达了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南国帝畿本应楼阁玲珑,但现实却是“宋台梁馆”的遗迹依稀可辨,首联两句就把江山易主,古都破败的景象勾勒出来,韵味无穷; ②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以及对唐王朝政治局势的忧虑。“麦秀空城”,并非实写城内空空如也,唯麦子而已,而是用“作麦秀之诗”的典故来写故国的荒凉,暗示唐王朝如不认真改革弊政,也会重蹈南朝四代的覆辙。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 黄桥中学高三语文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二、解决预习题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陵怀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答案】 一、思想内容: A、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 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 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 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 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 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 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 朝后尘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4、(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5、(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⑵“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 1、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 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