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学案 物质三态 温度测量

导学学案 物质三态 温度测量

导学学案 物质三态 温度测量
导学学案 物质三态 温度测量

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学生学案

【导学】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

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

用酒精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

量温度。

【重点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疑】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利

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要先观察它的

和 .

下图表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

【学思】

1.关于“活动21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的教学

活动前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冰在熔化成水再成气的过程

中,其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应让学生明白物质处在

固态时,形状、体积;液态时,形

状、体积;气态时,形状、体

积。

2.关于“活动22 练习使用温度计”的教学

温度计使用前先阅读说明书,了解基本性质和性能,使

用须知等。

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

解刻度定义方法,学会看温度计,掌握摄氏温度的写法和读

法。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1)

(2)

(3)

(4)

3.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

4.体温计的教学主要使用对比法,使学生了解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之间在构造、使用、读数、精确程度方面的区别。

构造:

使用:

读数:

量程和分度值:

5.典型例题

(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2)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根据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②。

【学练】

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

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 )

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

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

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

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

【学创】

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 的声音 B .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C .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D .超声波可以透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2.夏天的早晨,扬州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

A 、0℃

B 、25℃

C 、50℃

D 、75℃

3.酒精灯的 温度最高,应该用它去加热物体, 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能 ,万一洒出来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该立刻用 .

4.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 、 、 三种状态存在. 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的形状与体积均不固定。

5.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 (2) ; (3) .

6.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 、b ,加热时,b 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 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 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6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最新整理)

6* 黄河颂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峰(巅)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划线字注音: 狂澜()气魄()屏嶂()() 山巅()哺育()澎湃()() 2.积累词语并解释: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二、理解探究 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三、合作释疑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四、课内精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

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望黄河滚滚”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4、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 五、拓展延移 保卫黄河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祖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全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谚语。 【知识卡片】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内容分析: 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对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和进行物态变化实验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物质三态的认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酒精灯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生活中经常接触,其特点学生也能理解,所以简要讲解即可。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但作为研究物态变化实验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应向此部分倾斜。 教学设计: 【课题引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柯南是什么人吗? 学生:…………………… 教师:柯南善于动脑筋破案,据我观察,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动脑,老师这里有一个案子要同学们帮个忙破解一下,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支撑原子弹的钢架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有谁能告诉我到哪里去了? 学生:…………………… 教师:在生活中老师也碰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示樟脑丸)我家的衣柜里经常放樟脑丸防虫,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 教师:老师还注意到前几天下雨后,地上的雨水很快就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地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中后又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并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随着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掉下来形成下雨、下雪或其他的降水方式。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冰是水的固态,通常说的水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水的气态。 引入阶段设计理念:物态变化往往伴随着某种状态下物质的变少、变多甚至消失、出现,弄清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很重要,每一个物态变化伴随着一个“案子”:这种物质从哪里来?或者这种物质到哪里去了?第一个问题紧紧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从动画片出发,引导学生一起来破案,把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集中在课堂里。关于钢架的消失和樟脑丸的消失,学生简要回答,甚至不会回答也可以,悬而未决,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知识的意愿。云的形成作为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或询问等方式来解决,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到本章结束时学生自然有所了解。 【物质的三态】 教师:水在三种不同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研究一下不同状态下水的形状、体积分别有何特点。首先我们研究固态的水,看看它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特点。(出示冰块,放入烧杯并晃动,提醒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即体积)学生: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接下来我们研究液态水,看看它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特点。(把水注入气球,并改变气球的形状,提醒学生观察气球的外形代表了水的形状;把一部分水装入注射器,堵住管口,向里推活塞,结果发现推不动) 学生: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就一定的体积。 教师:水蒸气的形状和体积特点与空气相似,所以在研究时我们用空气来代替水蒸气,来看看水在气态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来研究气体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用气球装空气,通过研究气球的形状来研究气体的形状;在注射器内封闭一段气

黄河之水天上来 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永年五中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多角度细致传神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关爱母亲河,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 【难点】如何将博大的事物写的细致传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引读 二、走进新课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创造了华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即兴()皋兰山()埋怨()滂沱() 狂飙()万仞摩天()舷窗()苍莽() 哺育()璎珞()巉岩()霁雨() 2.解释下列词语: 滂沱:狂飙: 惊涛骇浪: 3.填空: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现代。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再跳读课文,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我从__乘飞机到__,这里的黄河太,令我。(2)在离不远的,黄河向我展示了的景象。 (3)我真正一览黄河的,是在从飞回的飞机上。 五、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2、精读第四段找出表明作者写景角度的词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刘家峡水电站?刘家峡的黄河有什么特点? 3、从第七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两次写到牧羊人的歌声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导学案

第三 节 中国的河流导学案(长江黄河)(2) 一、学习目标: 1.河流的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地 位、支流、分段等2.河流特征: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 3.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4.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特征。5.知道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治理。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长江源流概况 【自主学习一】(6分钟) 1.长江发源于____,注入的海洋___,全长____千米, 是我国_______长河,居世界第__位. 2.长江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共11个省(市、自治区),. 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四川省_____以下始称长江。________以上为长江上游,__________至___________为长江中游,湖北____至湖南的_______的荆江段有“__________”之称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4. 支流:长江以北自西向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以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5分钟) 二、合作探究(5分钟) 猜想:请你根据“长江干流剖面图”,猜想长江水电站的分布情况,并用图例在下图标注出来。对照长江水系图,准确标注出三峡水电站的位置。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上的河段。主要水利枢纽有、、等。 顺口溜: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西南,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汀和赣皖,苏沪十一入东海,黄金水道六千三。宜昌、湖口分界线,巨大水能上游段,长江洪水危害大,三峡工程治理它。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知识点二、长江的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治理 读课本图2—37 1、从图可以看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在______阶梯交界处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_____,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的________.主要的水利工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黄河学案

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并能在图上标注。 3、在地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 点及所在省区。 4、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简单说出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6、简单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导学思考题: (通过学习长江,我们已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请你利用学习长江的方法,自学黄河的源流概况) 1、阅读课文P49 正文第一自然段,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阅读黄河水系图说出: ①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区。 ②黄河干流流经的4个地形区。 3、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四大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 针对性检测题: 一、填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海,全长____米,是我国第__长河。 2、黄河在中游接纳了两条主要支流,在山西省注入的支流是_____,在陕西省注入的支 流是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高原,依次流经内蒙古高原高原、______高原和_______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______、和河南的_______。 二、选择题: 1、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2、黄河的发源地是()

A 、唐古拉山 B 、巴颜喀拉山 C 、冈底斯山 D 、昆仑山 3、黄河在下列哪个省区注入渤海?( ) A 、内蒙古 B 、河南 C 、山东 D 、河北 4、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 A 、洮河 B 、渭河 C 、汾河 D 、湟水 5、兼跨黄河中下游的省区是:( ) A 、山东 B 、陕西 C 、山西 D 、河南 6、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 ( ) A 、河口 B 、湖口 C 、旧孟津 D 、宜昌 7、黄河在中游流经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导学思考题: 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小组讨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提示:成因从地形、植被、气候几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题: 选择题: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 A 、水量大 B 、含沙量大 C 、有凌汛 D 、汛期短 2、黄河90﹪的泥沙来自(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自然特征 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上游 峡谷____,落差__水流 湍急,___资源丰富 (阅读课文P49、P50阅 读部分“黄河上游的峡 谷”) 问题:________ (阅读课本P51阅读部分“黄河凌汛”) 中游 落差____,含沙量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 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 斗”) 问题:___________ (阅读课文P50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下游 成为举世闻名的 “______”(阅读课本 P50正文第二自然段) 问题 :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P50正文第二自然段、P51正文第一自然段及阅读部分“黄河断流”)

6《黄河颂》导学案附答案

6*黄河颂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哺(bǔ)育澎(p?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峰(巅)流xia(泻)发yuán(源)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云梦隔蒲中学 余国福 时间:2011 课 题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 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 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 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 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 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黄河颂导学案配答案

6* 黄河颂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 diān 峰(巅) 流xiè(泻) 发yuán(源) wǎn转(宛)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3.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颂读感受黄河雄壮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的伟大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拓展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 学生:寻找《黄河大合唱》影视听资料,搜集有关黄河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储备】 1、背景资料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作品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每章开头均配有音乐朗诵。《黄河大合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2、题目解读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船夫曲》中作者写道:“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

§3.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通过观察(或复习回顾),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 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 2、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即温度的测量)。 2、难点:(1)归纳不同状态下的水的形状体积的特点。 酒精灯的使用 让学生观察酒精灯,教师提问:有谁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2)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酒精外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一.课前复习与预习: 1.像木块、石块那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像水那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 像空气这样会在空中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 。 (小学科学课本内容) 2.怎样将水变成冰?盛于盆中的水在烈日下逐渐消失,水到哪里去了?此时属于什 么状态? 4.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固态物质有: ; 液态物质有: ; 气体物质有: 。

5.调查了解下列温度值: (1)人体的正常温度值;(2)本地的最 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人感觉较为舒 适的气温;(4)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和 冷藏室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分别为。 6.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必须亲自体验) 二.课堂自学与交流: 1.常温下的水呈态,温度降低,可以使水结成冰而成为态;温度升高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而成为态。可见,物质处于什么状态与它的有关。 2.观察教材P31图2-6所示的常用普通温度计及其实物,了解它的构造:常用温度计是一根粗细(均匀/变化)、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内装小量的,玻璃管的外壁标有。 3.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首先规定的。标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具体规定如下: (1)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作为0度,记作0℃; (2)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作为100度,记作100℃; (3)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 。 4.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工作的。 5.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阅读课本P32)。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和。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接触,在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的和接触。 (3)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不必)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相平。

滔滔黄河导学案

滔滔黄河导学案石桥子初中主备人白桂彩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重点)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课前延伸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河湖知识,阅读《地理图册》P20“黄河流域”,完成下表下图: 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桃花峪、南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二、课内探究 1、黄河各河段及水文特征 ①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多,落差,丰富 ②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多 思考:中游多泥沙的原因及危害 ③下游:流经,河床,水流,泥沙,形成 2、母亲河的奉献 黄河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一系列水利枢纽工程,在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它是的关键性工程,在发挥综合效益

3、拯救母亲河(1)凌汛 ①含义: ②河段: ③危害: ④措施: (2)断流①自然原因 a水资源,平均径流量 b降水季节分配,冬春期易造成断流 ②人为原因a上中游沿岸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影响 径流量b 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 ③解决方法: (3)地上河 a该图表示黄河___________河段,称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该河段存在的巨大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为防止灾害,在该河段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治黄河 由于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所以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___。黄河泥沙90%来自哪里? _________ ,因此治黄的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在上中游_________________,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学教案

教案 第一步:【解读课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第二步:【引领探新】 【设置情境】播放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的存在有哪些形态?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 一、物质的三态、酒精灯的使用 请同学们认识酒精灯并配合课本P28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尝试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体验酒精灯的使用过程,谈谈你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 师: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酒精灯的哪部分火焰的温度最高? 师:掌握了酒精灯的使用之后,请同学们相互配合,完成课本P28“做一做”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是否固定? 师:除了水有三态外,其它物质也有类似的三种状态,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质就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不同状态物质的例子 二、温度计、温度的测量 师:同学们已观看了云、雨、雾、露、霜、雪、雹的画面,又进行了水的三态及特征的实验研究,这些物质的形成,物质三态的变化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的呢?由此,你知道温度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吗? 师生共同探讨: 师:(出示温度计)对于温度计,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能否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1)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 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 哺育()摇篮()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⑴ ⑵ 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合作探究】 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5.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展示提高】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 评论: 【巩固拓展】课外语段阅读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第三册黄河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的名称 2、在图上找出并记住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河口镇和河南省旧孟津 3、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名称及分布 4、理解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6、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7、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 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母亲河”的奉献 3、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4、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 导学思考题一: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而不说是中国的第二大河? 2、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发源地、长度和注入的海洋?

3、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那些省、自治区? 4、在黄河水系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黄河水系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源头;四条支流:洮河、湟水、汾河、渭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看他们各位于哪个省区? 6、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什么平原? 7、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哪一段?在黄河上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及水电站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强化训练题一: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全长千米,注入海。 2、黄河源头是,在山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在陕西省注入黄河的支流是。 3、黄河发源于高原,依次流经高原、高原和平原。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5、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和平原。 6、黄河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七年级语文下册 3《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 长版

6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 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 2. 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 ..() 狂澜.()屏.障()浩荡 ..()臂.膀()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 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 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 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 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测试题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测试题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许国良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形状不固定,体积不易变化的物质状态是()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态和液态 2.倒一杯开水,杯口会冒出“白气”,“白气”是属于水的三态中的()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3.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C.用酒精加热物体时,应让物体贴近焰芯加热 D.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4.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水冷一些 B.温度相同,冰冷一些 C.冰温度低,冰冷一些 D.温度相同,冷热程度一样 5.-20℃读作() A.零下二十摄氏度 B.摄氏负二十度 C.零下摄氏二十度 D.二十摄氏度 6.以下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使用常用温度计,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A.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C.温度计的长度D.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 8.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 ..的说法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B.测量前应先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以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 *9.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D.什么也不表示 *10.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