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题】2017-2019年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海南)

【真题】2017-2019年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 (海南)

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

1.“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解析:选D。【解析】心理的实质是人脑的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器官,这是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还必须要有客观现实的刺激,也即社会性刺激。狼孩未产生人类的心理,就是因为缺少社会性刺激。

2.“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解析:【答案】D。解析: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是指注意可以调控

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故选D。

3.“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的( )

A 可操作性

B 直观性

C 概括性

D 观察性

解析:选A。【解析】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表象有三个基本特征: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以被操作性。操作性是指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

4.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解析:选A【解析】顿悟说提出者是苛勒,斯金纳提出的是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是试误说,布鲁纳提出的是发现学习。

5.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 柏拉图

B 昆体良

C 皮亚杰

D 亚里士多德

解析:选D。【解析】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阶段理论,第一时期(0-

7岁,主要施以体格教育),第二时期(7-14岁,相当于初等教育阶段,以情感道德培养为主),第三时期(14-21岁,属于中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分班授课)。故本题选D。

6.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解析:【答案】D。解析:“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是严谨治学的表现。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解析: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文论的教育观。因此,答案选B。

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解析:【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9.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要求要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高中生“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 )。

A.道德思维能力

B.道德意志能力

C.道德控制能力

D.道德体现能力解析:【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10.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A.尝试-错误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条件反射

解析:【答案】B。解析: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奥苏贝尔主张接受学习。

11.记忆效果最佳的条件之一是学习的成熟程度达到( )

A 150%

B 100%

C 170%

D 200%

解析:选A。【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A。

12.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 )

A 应激 B能力 C 性格 D 定势

解析:选B。【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答案选B。

13.最早分开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许慎

解析:选D。【解析】许慎的《说文解字》首次单独使用“教”和“育”两个字。教育一词首次连用是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4.“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解析:选A 【解析】题干强调通过活动经历提升人的品德,体现了锻炼法。

15.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者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解析:选B。【解析】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者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课程类型。

16.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具有差异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选D.

1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解析:C【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和个体本位价值取向是关于教育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具有片面性,不是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本题答案选C。

18.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

息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 )强国。

A 文化

B 经济

C 科技

D 网络

解析:选D。【解析】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因此,答案选D。

19.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解析:【答案】D。解析: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20.某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愧疚是( )的表现。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解析:【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考试是一种理

智活动,愧疚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2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解析:【答案】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即成长,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故本题选D。

22.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是( )。

A.愉快教学法

B.情景教学法

C.尝试教学法

D.成功教学法

解析:【答案】B。解析: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23.依据维果茨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是( )。

A.指导教学

B.程序教学

C.探究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解析:【答案】D。解析:维果茨基将老师比作“支架”来帮助学生学习,之后逐渐撤掉“支架”使学生逐渐可以独自解决问题。24.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解析:【答案】A。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垂直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25.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解析:【答案】B。解析: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

2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解析:【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27.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选择( )的任务。

①最低难度②中等难度③最高难度④无特别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

D.④

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对自身不利的能力的评价,回避社会比较的不胜任结果。所以“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选择最低难度或者最高难度的任务。

28.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 )。

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最重要的

B.两种情景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

C.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解析:【答案】C。解析: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通过“水下打靶实验”说明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29.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答案】A。解析: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

30.遵循“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 )。

A.范例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解析:【答案】B。解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31.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奥苏贝尔的认知观

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把训练

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32.可以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阶段的定向阶段是(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解析:【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3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解析:选C【解析】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胆汁质的学生热情直率、精力充沛;脾气急躁,易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明显表露在外,但持续时间不长。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行为不均衡,易感情用事。工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因此,本题选C。34.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解析:选C。【解析】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作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生产力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因此,本题答案选C。

35.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解析:答案:A【解析】对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考察。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6.东东的妈妈让东东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东东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高路迁移

D.一般迁移

解析:【答案】B。解析: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题目中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字母的影响就属于负迁移。

37.下列关于教学直观性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直观包括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B.教学中较多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直观教学主要由学生年龄特征决定

D.直观教学不应该与讲解配合

解析:【答案】D。解析: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种。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所以D选项是不正确的。

3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克夫

解析:B【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9.学生在学习松树、柳树等具体概念,再学习“树”这一总括概念,这种学习方法是( )。

A.换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解析:【答案】B。解析: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所以选B。

40.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联结阶段,三是( )。

A.自动化阶段

B.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C.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程序化阶段

解析:【答案】A。解析: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联结阶段,三是自动化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4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干预

B.初级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的立法

解析:【答案】ABCD。解析: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的立法,倡导以法治教、提出了双轨制和形成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等。

42.下面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四书》

B.《春秋》

C.《孟子》

D.《左传》

解析:【答案】ABD。解析:四书又称四子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43.教学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的作用包括( )。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析:【答案】ABD。解析: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使学生形成高深的科学知识。

44.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解析:【答案】ABC。解析: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解析:【答案】CD。解析:经典型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及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46.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

A.潜在性

B.非预期性

C.有害性

D.多样性

解析:【答案】ABD。解析: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隐性课程潜存于显性课程背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而不带任何“逆反性”。隐性课程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但其本身不带有有害性,教育者若能按一定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必将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47.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解析:【答案】ABCD。解析:学校文化的内容包括:(1)教育的理想和追求;(2)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3)对个性的理解;(4)对学习、工作的态度;(5)对集体的看法。

三、填空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