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预防皮炎

如何预防皮炎

如何预防皮炎
如何预防皮炎

如何预防皮炎

神经性皮炎的预防

1、避免局部反复搔抓、热水烫洗、洗涤剂的使用等不良的刺激。忌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不宜穿过硬的内衣,以免伤害到皮肤。若瘙痒难耐时可以用冷敷法(或冷水浴)减轻瘙痒感。

2、对患者进行好宣传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阻断皮肤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时不要使用油脂性护肤品或化妆品等。

3、神经性皮炎也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无规律、睡眠不好、月经异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症状,故应注意在这几个方面调节好患者自身健康状态。

4、此病往往从某一局部开始,随这一局部病情的加重扩散至周边乃至全身各处,所以在此病出现的早期切不可马虎大意,而要注意一切禁忌,采取积极措施尽早遏制住病情,避免扩散。

5、尽量在饮食上让患者避开容易发生的诱因,不吃刺激性食品,宜清淡,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禁食酒类、咖啡、浓茶,不要使用强烈的刺激性药物等都是控制瘙痒、防止复发的关键。

配合适当的治疗,疾病即可得到缓解。

神经性皮炎症状

1、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颈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

皮损仅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若皮损分布广泛,甚至泛发于全身者,称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2、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搔抓后引直血痕及血痂,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炎。

3、神经性皮炎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

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

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4、神经性皮炎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通过以上对神经性皮炎的相关介绍,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专家指出,一旦发现有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神经性皮炎的最佳治疗时间,早治疗早康复。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 (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 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接触某些致敏物质,使毒邪侵入肌肤,蕴结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或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血虚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 1、热毒湿蕴先天禀赋不耐,外加接触生漆、膏药、化妆品、塑料、皮革等致敏品, 漆毒、膏药毒为阳邪,郁积肌表易生湿化热化火,热毒湿蕴而引起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瘙痒。 2、血虚风燥局部皮肤长期反复接触致敏物质,或病久不愈,损伤阴液气血,血虚 则生风生燥致肌肤失养,引起皮肤干燥、粗糙、增厚、脱屑、苔藓样变。 总之,本病是禀赋不耐为本,加之接触异物,风、湿、热、毒邪入侵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 1、接触史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 2、皮损的形态皮损的形态、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等。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或)AD史以及IgE显著升高[2]。AD、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AD 发病年龄最早,因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AD相比,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11.002《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AD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调查显示,1 ~ 7岁儿童AD患病率为3.07%[3]。2012

年上海地区问卷调查显示,3 ~ 6岁城市儿童AD患病率为8.3%[4],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AD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12个城市1 ~ 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 ~ 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6]。AD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7]。AD 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9]。目前已发现32个与AD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如编码高亲力IgE受体α链的FCER1A基因、Toll样受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皮肤科-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接触性皮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接触性皮炎一般又可分为两种 *导读: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这是很多患者想了解的一个话题,皮炎有很多种分类,接触性皮炎就是其中的一类,但患者不明白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我们有请皮肤病专家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可分为二类,既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前者为接触物本身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比如接触强酸、强碱后,接触局部均会起疱。后者是指接触物基本无刺激,接触的人群中仅有少数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才病。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和外物接触后诱发的皮肤炎症反应.一般发生于致敏物质接触的部位,也可发生于远隔部位。一般来说,接触性皮炎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1、刺激性接触型皮炎的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肿、

水庖、破溃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局部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症状严重程度与接触的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 2、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表现为则不同,表现为有一段时间潜伏期,就是说不是一开始接触就有表现,皮炎一般发生于原发接触部位,但可以向周围或远隔部位扩散,表现为红斑、鳞屑、糜烂、结痂等。常迁延不愈,确诊方法为斑贴试验。

特应性皮炎临床路径

特应性皮炎临床路径 (2016版) 一、特应性皮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特应性皮炎(ICD-10:L20.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47(7):511-514)。 根据国际公认的William‘s诊断标准。满足一条主要标准,加上3条或者3条以上的次要标准即可确定诊断。 1.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2.次要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②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4;③全身皮肤干燥史;④屈侧可见湿疹(或疾病史). 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47(7):511-514)。 1.一般治疗:健康教育;皮肤管理;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 2.外用药物治疗:根据皮损部位、特点和患者年龄调整用药。(1)糖皮质激素;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3)抗生素; (4)止痒剂。 3.系统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评估为中重度AD,或者局限性的重症皮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糖皮质激素; 2 (2)免疫抑制剂; (3)抗生素; (4)抗组胺药; (5)其他:甘草酸苷、曲尼司特、复合维生素等; (6)中医中药。 4.紫外线治疗:考虑患者年龄和皮损特点。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20.900特应性皮炎疾病编码。

【临床指南】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l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 %,2002年10个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 8.5 %,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本病患者往往有Th2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或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剌激又可进-步加重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疹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84714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生产劳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称之为职业性皮肤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直接与周围环境接触,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病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中,职业性皮肤病有7种类型,而常见职业性皮肤病有以下8种: 1.接触性皮炎(湿疹)。这一类型最常见,主要致病原因是化学物质剌激,可发展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

特应性皮炎 可用非激素维持

特应性皮炎可用非激素维持 *导读:同时,由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比较干燥,日常一定要注意润肤,降低皮肤的敏感性,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和皮炎的复发几率,润肤产品尽量选择简单的。…… 目前,我国约有超过230万的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其中,包括气候、食物、空气中的花粉,还有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是可能造成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此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部分患者病情延至成年。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湿疹性皮肤病,也称遗传过敏性皮炎湿疹或异位性皮炎,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因尚不明确,病程长、治疗难。医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多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患部会出现红疹、皮肤变厚、粗糙等症状。 由于特应性皮炎(湿疹)会反复发作,对于患者来讲,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病情牵延不愈、反复发作。患者常因奇痒难耐而瘙抓皮肤,不仅影响美观,更对生活、工作、睡眠、乃至情绪都有很大影响。目前没有根治特应性皮炎的办法,传统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通常采用激素类外用药物,但长期使用会有许多不良反应。可引起口周皮炎、青春痘、面部多毛、皮肤萎缩、毛囊炎等,还可由于激素停用后的反跳现象使病情加重,出现特应性红皮症。此外,若

全身大面积使用,激素可被皮肤吸收,出现与口服激素一样的全身性副反应,如:脸圆、肚子大、腿细、全身浮肿,甚至造成全身抵抗力下降,罹患肺结核及其它疾病。 普特彼(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能够抑制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品,是最近五十年来第一个非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外用药膏,称"局部免疫调节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朱学骏介绍说:“他克莫司软膏可以降低类固醇外用药物所产生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炎作用;属于非激素类药物,可长期使用,减少症状复发率,适合特应性皮炎患者间歇性长期使用,减低特应性皮炎复发的概率。同时,含有0.03%的他克莫司软膏也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2岁及以上的患者,尤其是面部、颈部和其他皮肤柔嫩部位都可使用。”同时,芬兰赫尔辛基皮肤疾病医院Sakari Reitamo教授研究结果证实,超过十二个月的研究中,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预防复发方面,普特彼与传统激素类外用药物相比,每周两次使用普特彼维持治疗方案,可显著减少疾病复发次数,延长患者疾病复发时间;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维持治疗方案不增加用药量,从而不会增加治疗费用。 朱学骏教授也认为,相较于欧美国家患者,我国患者相对缺乏疾病管理概念,往往不注重疾病预防,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若能借鉴欧美患者普遍采用的一周二次维持治疗方案,则可有效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复发频率及再次复发的严重程度,减少后续免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指南(2017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婴幼儿期AD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为规范我国儿童AD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AD诊疗专家依据国内外AD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疗特点制定中国0 ~ 18岁儿童AD的诊疗共识。 发病机制 1、遗传学机制:AD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AD 易感性的重要因素。AD 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AD,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AD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AD患病概率高达79%。AD患儿父亲和母亲中AD的发生率分别为37%和63%,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AD的风险高于父方患病的子女。此外,AD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AD发生率为80%,异卵双生者AD发生率为20%。 2、免疫学机制: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导致AD急性炎症反应。失衡的免疫状态加剧皮肤炎症,诱发搔抓行为,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使AD不断进展。 3、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4、病因和加重诱发因素:(1)免疫 - 变应性因素:①吸入变应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②食物变应原: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之一,但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轻。 ③接触性变应原: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加重AD,诱发炎症急性发作。④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2)非免疫性因素: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临床分期根据年龄将AD分为:婴儿期(0 ~ 2岁)、儿童期(2 ~ 12岁)和青少年及成人期(≥ 12岁)。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①皮疹分布,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②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所有AD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③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且往往共存。2、不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躯干的毛囊性隆起、眼睑湿

季节性皮炎及预防

1、季节性皮炎怎么办 平时外出时最好做好防晒护理,切勿暴晒。不仅是在室外,包括在室内也必须注意,自己的住家不要用太多日光灯,因为日光灯也是含有紫外线的。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烧烤、羊肉,海鲜等,这些会使肠道系统紊乱进而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异常,使肌肤严重缺水,红血丝情况还 会加重。 2、皮炎吃什么食物好 2.1、合理搭配新鲜的生果蔬菜。在皮炎患者的饮食中,患者还大概留意躲吃一些新鲜的 生果和蔬菜,从中获取身体所需求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以推进机体功用的正常康复,对皮肤的 恢复很有帮助。 2.2、关于饮用水,皮炎患者们也需求恰当的加以留意,在皮炎患者的饮食中患者们留意挑选没有污染的水源,确保水源的洁净和水质的明晰,防止污染过的水源,防止过敏以及身体不 适的病况的加剧。 2.3、皮炎患者在日常日子中还要留意少吃一些霉变的食物,平时大概留意尽量挑选质量 合理的食物,霉变的食物傍边毒素较多,很简单对患者的病况形成严峻的影响,所以皮炎患者 一定要防止霉变的食物。 3、皮炎有几大危害注意远离 3.1、感染其他疾病 由于长时间挠抓,皮肤破损,可引起皮肤炎症加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患有神经性皮炎 的人脾气多急躁,因而可以看成是皮肤的神经衰弱。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也可发于上眼睑 部或肘后等处。由于瘙痒,病人反复搔抓后使局部出现苔藓化肥厚改变,此时瘙痒更甚,容易因抓破而感染,局部发生脓疱、毛囊炎,严重者可发生丹毒。 3.2、影响正常生活 多数植物性皮炎患者反应比较轻,只是身体某个部位有点热感、胀痛感、刺痛感、瘙痒感或者皮肤紧绷的感觉。也有少部分特应性皮炎患者,症状反应比较强烈,全身不舒服,出现瘀点,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和糜烂,疱液可能是清色,也可能带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连锁反应。

皮肤科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I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illi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孙慧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东14区神经内科【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患失禁性皮炎的越来越多,失禁性皮炎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极易引起皮肤破溃、感染以及一系列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经济负担及护理的工作量,因而大小便失禁引起的会阴部失禁性皮炎的防治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研究者对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衍生了许多针对该问题的新对策和新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失禁性皮炎预防护理 【前言】IAD(失禁性皮炎)主要是因皮肤长期暴露在大小便中,受尿液与粪便的侵蚀出现的一种刺激性皮炎,引起肛门、会阴部周围皮肤受损,出现发红、发亮、表面破损及散布性红疹等,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与护理干预,可导致患者皮肤发生溃疡、糜烂现象[1]。大小便失禁患者因会阴处及肛周长期受尿液及粪便刺激,尿素、代谢废物及粪便中的大量细菌长期与患者皮肤接触,可对皮肤表层微生物环境造成影响,使患者皮肤PH值发生改变,引发瘙痒、潮红、红肿等不适感,导致皮肤感染或溃烂[2]。住院失禁患者发生IAD的概率在42%左右,而在ICU则高达83%[3]。因而基于上述现状,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问题需要加强分析和改进,以下是近几年针对该问题的新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 1. 失禁性皮炎预防目前对于IAD 的预防,临床专家一致认为清洁-滋润-保护的三部曲能 有效降低其发生率[4-5]。 1.1 皮肤清洁护理中应做到勤﹑软﹑涂﹑蘸﹑烤﹑防。要勤清洗,清洗皮肤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以蘸洗的方法,不要用力的摩擦皮肤,容易发生皮肤受损的部位涂润滑剂或爽身粉,穿着柔软的衣服,采取综合预防措施[6]。正常皮肤pH 值维持在5.5~5.9 的酸性环境,肥皂(pH 值9.5~11.0)的使用将皮肤的酸性环境改变为碱性,刺激了皮肤与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因此失禁患者在清洗皮肤时不建议使用肥皂来清洁会阴皮肤,应选择接近皮肤pH 值的清洁剂[7]。 1.2 皮肤滋润主要是指保湿剂或润肤剂。保湿剂(如甘油)的作用是锁住角质层的水分,提高表皮的湿润程度,减少干燥。润肤剂的作用是填补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使得皮肤表面更加的光滑并能填补皮肤屏障间的小裂缝[8]。 1.3 皮肤保护皮肤保护剂的使用是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屏障,保护皮肤角质层不受到刺激性液体的侵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皮肤保护剂可归纳为6 大类,分别是粉剂类、油剂类、膏剂类、透明超薄敷料类、抗生素类、无痛皮肤保护膜类[9],如诺氟沙星粉、黄芩油膏、赛肤润、鞣酸软膏、造口粉与皮肤保护膜等。 1.4 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吞咽功能障碍者,及早给予鼻饲流质,经口进食者给予高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营养,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入适量的纤维素刺激肠蠕动,预防便秘,而腹泻、肛门括约肌松弛所致的大便失禁患者适当限制纤维素的摄入。 1.5 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做好失禁性皮炎的相关健康宣教,减轻、消除其紧张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辅导。 1.6 提高护士IAD专业化护理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对于IAD的护理知识及方法的培训,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使用规范化的评估工具并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同时规范化培训评估工具的使用及护理流程的应用,,以提高护理人员早期预防和识别IAD能力,降低IAD的发病率,提高护理质量[10],另外可通过开展以IAD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开展QCC活动,由于实行了全程全员参与,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发挥全员的脑力资源,激发了护士的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概述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 “医生,医生,求求你帮我好好看看孩子,‘奶癣’太厉害了,全身都是,我看看好多医院,用了很多药,都没有用。”作为一个儿童皮肤科医师,我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当我继续问诊时会发现:“激素不能用,会得哮喘的”,“我不要用激素”,“我只用中药”等,拒绝正规使用激素,结果患儿病情逐渐加重。那激素有危害吗?什么是“婴儿湿疹”?您有很多疑惑,请听我一一数来。 “奶癣”,“婴儿湿疹”的真正的大名其实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它的病因很复杂,一般认为与多种因子如遗传、环境等有关。约40%~80% 的患儿有家族过敏史,比如家族成员中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本病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冬重夏轻。 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 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上海地区发病率达到8.3%。 特应性皮炎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 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2 ~ 12 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皮疹往往干燥肥厚。青年与成人期(12 岁以上):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的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完全可以特应性皮炎宝宝过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正常生活。 家长应该学会正确认识特应性皮炎的危害。过敏性疾病并非独立存在,很多时候首先出现特应性皮炎婴儿期症状,随之逐渐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称之为过敏进程。通过控制特应性皮炎,可以减少患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病几率。感觉瘙痒、搔抓皮肤、睡眠障碍及皮肤流血的现象对于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地影响。有的特应性皮炎宝宝,可表现为活动过度和情绪易激惹的现象,这不能简单地视为性格问题,而是心理健康可能存在问题。特应性皮炎也严重影响家长的休息和家庭关系。因此特应性皮炎需要得到很好地治疗。 由于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家长应和医生建立起长期和良好的医患关系,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学会正确的皮肤护理和用药方法。需要定期复诊,实践证明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明显提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为了更好地控制特应性皮炎,您需要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 一、学会正确的皮肤护理 1. 沐浴:基础皮肤护理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非常重要,沐浴有助于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在适宜的水温(35~36 °C)下沐浴,轻症患者每日1次,重症患者每日2~3次,每次10~15 min。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尽量选择不含香料的清洁用品。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医学保湿剂。 2.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缺陷,皮肤水分易蒸发,表现为皮肤干燥,皮肤敏感性增强,过敏原也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导致过敏更加剧烈。因此外用医学保湿剂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772生:丝毫睦科塞麦塑g生!!旦筮垒!鲞筮!l翅gh也j塑£型畦丑,盟Q!§望虹!趔8。y烈:生!。盥生!l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的,制订过程中邀请了部分儿科专家参与。本指南供国内皮肤科同行在诊疗中参考,并将在今后进一步修订。参加指南起草及讨论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毕志刚、邓丹琪、范卫新、方红、高兴华、顾恒、郝飞、李惠、李邻峰、刘玲玲、刘彦群、刘晓艳、廖康煌、陆东庆、陆洁、陆前进、马琳、潘萌、涂彩霞、王萍、夏济平、谢志强、阎春林、张建中、赵辨、赵佩云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l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n/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一20%,我国1998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2002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L引。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渐减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3】。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惟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AD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变应性因素中饮食如奶、蛋和海产品等对AD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期病情较重者。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的空气变应原。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J。 AD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变应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创造条件,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的重要基础。 特应性皮炎的形成涉及免疫和非免疫两个方面。免疫介导的炎症涉及以下几个环节,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提呈变应原、Thl/Th2平衡失调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嗜酸粒细胞和特异性IrE参与并扩大炎症反应过程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等。近年来注意到,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一内分泌因素或生理和药 通信作者:顾恒.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南京.210042,Email:guhengy@yahoo.COIII.cn ?标准与规范? 理性介质反应异常也参与皮肤炎症的形成[3--S]。以上炎症过程是特应性皮炎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儿童期(2一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胭窝和小腿伸侧。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胭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AD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一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AD的辅助诊断。 根据AD有无合并伞身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受累,后者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单纯型又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前者缺乏变应性证据,后者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血中IrE水平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加等。内源型AD临床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三、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和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和康克非标准等,其中Williams标准内容简洁,使用方便,其特异性、敏感性与Hanifin和RajkaAD标准和康克非标准相似,且特别适用于门诊工作,故推荐使用。Williams诊断标准161为: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加以下5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胴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②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④屈侧可见湿疹(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四、治疗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病程长。易反复,因此,其治疗原则以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轻或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在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时,对患者和(或)家属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其对疾病、治疗 万方数据

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 导语:皮炎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听的不少也见得不少,那么大家对皮炎了解吗?皮炎分为几种,有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结痂性皮炎等等。今天我 皮炎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听的不少也见得不少,那么大家对皮炎了解吗?皮炎分为几种,有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结痂性皮炎等等。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过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大家都知道,皮炎是一种皮肤病,对我们的皮肤危害极大,甚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坏处,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对皮炎的预防。那么,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生的炎性反应。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二、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疾病虽然不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威胁,但是他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1、湿疹的症状:急性湿疹常对分布,皮疹有多种形式,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自觉剧痒,抓破后可引起感染。病程约2-3周,但容易转为慢性,且反复发作。慢性湿疹以四肢多见。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为皮肤增厚粗糙,可呈苔癣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自觉剧痒。常可急性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2、荨麻疹的症状: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这种风团常突然发生,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

春季虫咬皮炎预防保健

春季虫咬皮炎预防保健 虫咬性皮炎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及过敏性体质的成人。患者一旦患病,会出现红斑、 丘疹、风团,严重的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在蜇咬部位可见到瘀点或水疱,也可出现大片浮 肿性红斑,甚至继发感染。若皮疹较多,瘙痒剧烈,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过度抓挠。一般来说,7天可以恢复。但临床观察,不少儿童得了这个病后,因为没 有远离过敏源,反复发作两到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虽然虫咬皮炎在皮肤科医生眼里是个常见病,诊断也特别简单,但有时诊治得特别辛苦,主要在于和患者的沟通比较困难,因为很多患者和幼儿家长都不承认有昆虫叮咬,很 多人没有外出游玩的经历,而且自认为家中非常干净,没有虫子,所以很不认可医生的诊断,也不配合治疗。 因此,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勤换衣服及床单、被褥等贴身物品,并经常清洗曝晒,建议每周一次;草席、凉席 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3.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清除积水,避免潮湿,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 生的场所。 4.饮食忌辛辣刺激、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 5.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1.衣着打扮避蚊 穿浅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再者是晚间最好穿着透气吸汗 的棉质浅色衣服,如在户外呆的时间较长,最好穿长衫长裤,穿上袜子,会减少叮咬。 2.大蒜止痛消炎 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一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 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 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3.肥皂涂抹止痒 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 肥皂含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溶解后显碱性,可迅速消除痛痒。

接触性皮炎-病例书写规范

患者自诉于一月前在户外劳动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瘙痒,皮疹呈呈阵发性剧痒、因痒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以双手背、前臂、颈部显著;夜间瘙痒加重;同时伴有皮疹、乏力;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11月07日10:3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周身片状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点状密集皮疹,周身发痒。 患处成片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顶部可见水泡。。。大片渗液及糜烂。 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患者自诉于一月前在户外劳动中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点片状密集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充血,皮疹呈呈阵发性剧痒、因痒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以双手背、前臂显著;夜间瘙痒加重,睡眠困难。同时伴有乏力,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 周身片状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点状密集皮疹,周身发痒。 患处成片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顶部可见水泡。。。大片渗液及糜烂。 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虫咬症: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疱,多无全身症状。 药疹:有明确的服药吏,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突然发生,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对称分布。疥疮:有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及典型皮损,若能查到疥螨即可确诊。 入院记录 姓名:李祖恩民族:哈尼族 性别:男性工作单位:无 年龄:53岁入院日期:2013年11月07日10:30 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3年11月07日15:30 职业:农民病史提供者:患者本人 籍贯:云南墨江家庭住址:墨江县雅邑镇雅邑村拉东组 主诉:全身瘙痒伴皮疹、乏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半月前在野外劳动接触有机磷农药后夜间开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呈阵发性剧痒、因痒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疼痛;以双手背、前臂、颈部显著;早晨及夜间稍有减轻,白天瘙痒及疼痛加重;同时伴有皮疹、乏力;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11月07日10:3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