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环境科学概论课件(二)-环境多样性

北师大环境科学概论课件(二)-环境多样性

华东师范大学831环境科学概论A2018考研全套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答案详解+笔记+分数线及报录比+导师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考研必备手册(2018版,831环境科学概论(A))环境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专业:通用科目831环境科学概论(A) 淘宝网店: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5582303.html, 环境考研中心环科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展示细节】:介绍不同版块资料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快上手、更高效利用,全方位提升复习效果。 资料使用说明 本套资料由环境考研中心倾力打造,可以说涉及到了华东师范大学831《环境科学概论(A)》科目考研和大家关心的各个方面。在编纂的过程中,听取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意见,使得我们这套资料日益完善。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多给我们提意见,以便更好的打造属华东师大的精品资料。特别感谢环境小组的辛勤工作,同时感谢参与资料编辑的其他师弟师妹,还有负责审核和检校的工作室同仁们,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下面就本套资料的“重要版块”和使用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重要版块 1、《环境科学概论(A)》精品笔记及考试重点、难度解析 该版块为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相关知识点、考点和难点,是所有知识点的一个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有的放矢,我们对每个知识点都赋予了权重,并且适当添加了本书无涉及,但很重要的知识,以便大家更全面、高效的进行复习。 2、近10年831《环境科学概论(A)》真题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831《环境科学概论》的近年来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大的论述题一般都是考察大家的综合论述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关键点在于思路,在于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回答,而不是问此答彼或胡乱去写,答满为止。希望大家通过我们提供的答案,进一步锻炼自己答题能力。 二、资料使用方法 (1)提早进行专业课复习,前期可通学院指定的相关基础书籍,获取基本概念。 (2)仔细阅读本资料笔记版块,根据权重因子,对各章节内容进行选择性复习; (3)尝试做历年真题答案;与本资料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总结答题思路,完善答案; (4)再次结合本资料对应版块,再次将真题、答案、出题规律、笔记等糅合掌握; (5)将历年真题答案完全记忆; (6)查漏补缺; 三、资料更正说明 由于所有内容都由键盘输入,再加上校核水平有限,如果资料里面有错别字或不恰当内容等,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和指正! “富室大家,蛮商舶贾,交错于水陆之道,为东南第一大县”,美丽的申城,美丽的华东师范大学等着大家到来! 环境考研中心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范围

1、简要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地点和污染物。(P9)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30、12 (2)多诺拉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48、10 (3)伦敦烟雾事件:污染物——烟尘、SO2;1952、12 (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光化学烟雾;5-11月 (5)水俣事件:污染物——甲基苯;1953开始发现 (6)富山事件(骨痛病):污染物——镉;1931——1972、3 (7)四日事件:污染物——SO2、煤尘及重金属粉尘;1970年 (8)米糠油事件:污染物——多氯联苯;1968年 2、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P11)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等 3、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P14) 研究对象——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基础)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心) (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长远目标)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4、了解近几年世界环境日(6.5)的主题及意义。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宣传绿色奥运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意义: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意义:旨在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 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 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 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 7、旱灾,地震等( B )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 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BOD 表示( A )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 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 A.氧 B.碳 C.氮 D.磷 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 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 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 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 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 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 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 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 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它是个相对概念,以 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 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 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伦理: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 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 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 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环境生态学: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 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生态系统层级理论: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 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 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 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11.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 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12.大气污染物扩散: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 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 13. 声压:声波引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力产生起伏,这个起伏的部分,即超过静压的量称为声压。 声压级:指表示声音的大小的一个声压对数比,用L p表示,单位分贝(dB)。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2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 质组分,也称环境基质。 3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 4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5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 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 污染因素作用的综合性 二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 非生物环境物质:空气、水、土壤、 能量:阳光、引力、地磁力、地热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物质代谢的原料:氧气、二氧化碳、有机质等 生物环境 人工环境 工程环境交通社会环境经济关系 道德观念 文化风俗 意识形态 工业 农业 建筑 通讯工程 三、环境的特性 1.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互影响、依存 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跨界(省市、地区、国家)环境的影响 2.环境的区域性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3.环境的综合性 环境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4.环境的有限性 资源的有限性

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5.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环境中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6.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的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例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二、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初期的环境问题是因过度的采集和狩猎,消灭了居住区周围的许多物种,破坏人们的食物来源,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因而这一时期,人类总是在迁徒。 2 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破坏)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土壤盐渍化与沙漠化 –“诺亚方舟”、黄河的水土流失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绽开最早的一枝。它大约起始于公元前后,兴盛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又不知何故中断了。但玛雅人在农业、文字、天文、数学和建筑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是永远磨灭不了的。他们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等,后来传遍整个世界。 3 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八大公害”: 马斯河谷、多诺拉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四日市哮喘、水俣病、痛痛病、米糠油事件4 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特点:以环境污染扩大化 生态破坏 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把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即污染转嫁。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引起的 特点:全球化 综合化 高技术化 政治化和社会化 启示: 1 调整人类与自然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要认识环境对发展的限制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的容许权限。 3广泛的,彻底的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结构: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测试题1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3、BOD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4、TOC 中文名称:总有机碳英文名称:total organic carbon;TOC 它是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TOC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法,此法能将水样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而它被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5、TOD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6、TSP 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粒径小于100μm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TSP和PM10在粒径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即PM10为TSP的一部分。 7、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8、PM10 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 9、一次污染物由人类活动直接产生,自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由于自然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其性质和状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 11、光化学烟雾大气中因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害混合烟雾。如大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起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 12、酸沉降酸性物质的沉降,由诸如硫和氮之类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过程造成。酸沉降分成干沉降和湿沉降,湿沉降中包含酸雨、酸雪、酸雹、酸露、酸霜及酸雾等。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13、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14、清洁生产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

125558-专升本插班生考试-本科插班生招生《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doc

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环境科学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全球环境问题、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与环境等内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环境科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产、生活中各种环境问题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1、根据《环境科学概论》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3、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10%)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闭卷)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 2.水体自净: 3.API : 4.土壤元素背景值: 5.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日本发生的水俣事件是因为使用了含( )食物引起的。

A.铬 B.铅 C.甲基汞 D.镉 2.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海啸 B.全球温室效应 C.火山喷发 D.水旱灾害 3.酸雨是指Ph<()的降水 A.4.5 B.5.0 C.5.6 D.6.5 4.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5.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分一、二、三级处理,三级处理的目的是() A.去除有机物 B.去除无机物 C.去除颗粒物 D.去除氮、磷 6.下列()为化学需氧量的简写。 A.BOD B.COD C.DO D.TOC 7.飘尘是指粒径<()μm,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A.2.5 B.10 C.30 D.100 8.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空气污染物指数() A.SO2 B.NO2 C.CO D.TSP 9.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执行()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0.正常人耳的痛阈声压是听阈的()倍。 A.10^4 B.10^5 C.10^6 D.10^7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 3.什么叫飘尘,其危害是什么? 4.土壤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和危害。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第一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2、诱发四日哮喘病的主要污染物为() A.SO2 B.TSP C.NOx D.CH化合物 3、诱发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A.Hg B.Pb C.Cd D.As 4、“第三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5、“第二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6、诱发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A.Hg B.Pb C.Cd D.As 7、下列环境污染事件哪个属于污染的“转嫁”?() A.伦敦烟雾事件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博帕尔惨案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8、在大气组成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 A.N2 B.O2 C.Ar D.CO2 9、在大气结构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是() A.逸散层 B.平流层 C.热成层 D.对流层 10、10、在大气环境中,诱发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A.SO2及SO3 B.CO及CO2 C.NO及NO2 D.CH化合物及NOx 11. 造成大气环境中,CO2浓度增加的人类活动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水能资源的利用 C.核能的利用 D.太阳能的利用 12、在工业布局中工厂厂址选择须考虑环境因素,下列哪一项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A.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城市水源地 B.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河流补给区 C.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下方 D.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方 13、大气圈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出现在哪一层?()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