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基础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1)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

填空的主观题。

(2)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对虚词的考查既有单独考查,也有将它和

实词、熟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

(3)熟语是指汉语中所有常见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结,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歇

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中成语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不合语境等方面。

(4)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

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重难点:1.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2.熟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考法综述]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本考点几乎是必考题,成语的考查频率最高,辨析选用近义

词语的考查频率加大,不容忽视。做好这类试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有特定适用对象,有固定搭

配,有特定句子成分的词。

命题法1 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高考对“实词”的考查着重于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滋养”与“滋润”,“安静”与“宁静”。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玉米”与“棒子”。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词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等。

典例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

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

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

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据此,第一空只能用“徘徊”。“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方面。第二空形容“智慧”,应用“积淀”。“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多用于称颂帝王勤于政事。根据句意,第三空应用“废寝

忘食”。

典例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

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

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滋养:供给养分,补养;养分,养料。滋润:含水

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使不干燥。句中说的是荆楚文化对湖北国画的影响,故选“滋养”。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有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句中形容“风格多”,应选“多姿多彩”。稳固:使安稳牢固;安稳而巩固。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愿意改变。句中强调主观不愿意改变,故用“顽固”,为贬义褒用。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紧紧跟定。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使用对象看,应用“锁定”。

解题法1 近义实词辨析的方法

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选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

固有含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

①看词义的轻重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时

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程度不一样。“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

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②看词义的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

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例如:“报送”与“呈送”,前者范围大,可分送上、下、平级单位;后者只用于公文报告上级,范围

小。又如“局面”和“场面”,“时代”和“时期”,“战争”和“战役”这三组词都是前者比后者所指范

围大。

③看词义的侧重点

近义词一般有相同的语素,可以忽略;重点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

词义侧重点。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指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

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陡峭”与“峻峭”,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冷僻”和“冷落”,前者重在“偏僻,不熟悉”,后者重

在“不热闹,不热情”。

(2)从用法方面辨析

①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

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爱护、爱戴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又如:交换、交流

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可以和“礼物”“意见”“资料”“产

品”等搭配。交流:搭配的对象则大都是意义较抽象的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可以与“思想”“经验”“文化”等搭

配。

②看成分搭配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定,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

习惯。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③看词性语法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如:启示、启事“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作主语或宾语。“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

来的声明,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属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又如:公然、公开

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

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④看可数与不可数

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有些名词可从可数与不可数方面辨析。

如:春秋、岁月“春秋”是可数名词,可以说三十二个春秋;“岁月”是不可数名词,不能说多少个岁月。

⑤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琢磨

“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又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3)从色彩方面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

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例如:“诞辰”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语。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这些都属修辞方面

的问题,兹不详论。

①看感情色彩

词语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有时,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就能准确答题。如:“大肆”

和“大事”,前者指无顾忌做坏事,贬义词;后者指大力从事,中性词。又如“篡改”和“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含贬义;后者

指对文件、书籍、古书中文字的改动,中性词。

②看语体色彩

词语语体色彩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庄重文雅),谦辞和敬辞。

如:父亲、爸爸,前者适用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见面、会见,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语。“惠赠”与“敬赠”,前者敬辞,用于感谢对方赠送自己礼品;后者敬辞,表示自己有礼貌地送给对方

礼品。

命题法2 虚词

虚词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对于这部分内容,高考主要考查关联词的搭配是否得当、位置是否正确、关系是否

合乎语境等;副词使用是否准确,介词使用是否恰当,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1.副词,一般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或补语。如:①

这办法好得(很)。

②这办法好(极)了。“很”“极”这两个副词在句中作补语。2.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起,组成介宾词组,表示时间、地点或引入对象,表示工具、

手段、方式等,在句中常充当状语、补语、定语等。如:①(在教室)看书。(表处所,作状语) ②(从早上)做(到晚上)。(表时间,作状语,作补语) ③他(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正确的。(表对象,作定语) 3.连词,用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句群与句群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类关系。如:

表并列的关联词,既……又,不是……而是;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是……还是,与其……不如……,等。

典例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

华,又________于此。

②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

________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③杨振宁说,科学研究________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

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不只反而纵然

B.不止反而固然

D.不只而且纵然

C.不止而且固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虚词的能力。①“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一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应选“不止”。②“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反而”。③“固然”一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一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纵然”,即使,表假设关系。根据

语境应选“固然”。

典例4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

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

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

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

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

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必须弄清句子间基本的逻辑关系。整个句子构成了对比关系,根据关联词的

搭配和句子内容分析,和“也”搭配的应为“即使”,二者构成假设关系,所以第一个空应为“即使”,排除A、B两项;“而”后面也是表示假设关系,所以第四个空选“如果”,排除C项。

解题法2 虚词辨析常用法

(1)看词性异同

明确虚词词性,有助于答题。

例如: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偶然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然”是形容词,在这里不能修饰“几片雪花飘落”,应改为副词“偶尔”。又如: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

等三种人体必须

..的脂肪酸,还有油酸。“必须”一词只作状语,不作定语,此处误用,语法功能越位,应改

为“必需”。另外,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如“诚然

..”除可作连词外,还可作副词,如“诚然,你的看法

是有道理的”;而“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如“大米白面固然

..好,高粱玉米也不错”;还有

“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例如:你和.他这样固执,今后怎么跟与

..你们意见有分歧的

人相处?(“和”是连词,“跟”是介词,“与”是介词)

(2)看搭配情况

①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

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某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

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常用的成套关联词语:

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连接并列的句子;“或”用来连接词语,“或者”用来连接句子。

例如:她写得又快又好。

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3)看词语的适用范围

例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

“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如:他对我很好。

②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小王对我挥了挥手。

③“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如:你不能对这种现象睁只眼闭只眼。

(4)看语气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等。

如: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未免、不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应选“不免”)

(5)看虚词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①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例如: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病了。(句中的“由于”应改为“因为”)

②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

例如: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不仅诚信”应改为“诚信不仅”)

(6)看句子结构

虚词的使用要恰到好处,既不能滥用,造成多余重复,也不能脱漏,造成句子结构残缺。

如: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句中“就任”一词指担任某种职务,该词正好与后面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搭配,这样介词“于”就赘余了,可删去“于”)

(7)看语体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

如: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书面语色彩浓,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用于口语中的虚词还有“要是”“要不(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别说”“就是”等。值得强调的是一些文言虚词只适用于书面语中。

(8)看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为”“因而”“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借助虚词的这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例如: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句中的“因而”改为“因此”)

(9)看表达作用

上面提及的表示并列、转折、选择等各种类型的关联词要分清其表达作用,避免误用。需要强调的是,关联词语中有些(“即使”“不管”)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有些(“虽然”“尽管”)表示的是既成事实。如果分不清其表达作用,运用时就可能出错。

命题法3 熟语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内容和精练形式

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格言和歇后语。

1.成语

大多由四字组成,主要来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当然,也有很多来

自现代人的生活与著作,如:力争上游,古为今用等。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

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有的成语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有

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

所以要提高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必须大量积累容易用错的成语。

2.惯用语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如“下台阶”“眼中钉”“软骨头”“睁眼瞎”等等。

惯用语与成语一样,也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区别:①惯用语通俗易懂,具有口语

色彩;成语文雅,含义深,具有书面语特点。②惯用语大都是三个字的短语;成语大都是四个字的。③惯用语大都能拆开;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拆开插进别的成分。如:借东风——借一会儿东风。下台阶——下一级

台阶。

3.谚语

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定型化的语句。它具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和音调和谐的特点。它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发。

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谚语与成语的区别:①从结构上看,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都是四个字的短语;②从来源上看,谚语

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成语来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言;③从语言风格上看,谚语通俗易懂,成语

文雅深刻。

4.格言

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格言和谚语的区别: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民群众;格言是名人语录,大都见于文献记载。②意义色彩不同。谚语通俗,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色彩浓厚,有些必须加以解释才能理解其意义。③格言比谚语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更深刻,大都意味深

长,促人警醒。

5.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的,并且只要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意思的一种口头

用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歇后语分为两类。①喻意的。“前语”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如:大炮打苍蝇——大材小用;丁是丁,卯是卯——办事认真。②谐音的。如:百尺竿头挂剪

刀——高才(裁);飞机上吹喇叭——空想(响)。

典例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

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

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

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答案] C [解析]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深

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这三个成语属于近义词,都有考虑、谋划的意思,但意义上各有侧重。做此题关键是要把握这三个成语的根本区别,然后再根据语境判断选择。“老谋深算”侧重强调人办事精明老练,呼应第①句中的“经验丰富”“想方设法消耗”等。“深思熟虑”则强调思考的反复深入,符合第②句医生最终做出决定这个语境。“深谋远虑”侧重强调计划的周密和长远,呼应第③句中的“早在上个

世纪末”。

典例6 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_和矢

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___,中国人民__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

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答案] B [解析] 坚定不移:非常坚定,毫不动摇。坚贞不屈: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屈服。根据句意关

注上下文,第一个空注意前面的“梦想”,所以第一空应选“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生生不息: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根据句意关注上下文,第二个空后面是“精神”,只能用“自强不息”,所以第二空应选“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根据句意关注上下文,第三个空前面是“成立之初”,所以第三空应选“百废待兴”。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奋起直追:振作起来,紧追上去。根据句意关注上下文,最后一空后面是“困难和挑战”,所以第四空应选“奋发图强”。

典例7 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15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噪音,让现场每

位观众耳濡目染

....,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B.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

...”,经常停水,有你受

的。

C.对不起,这件事我可办不成,你知道,我是丫环带钥匙

.....呀!还是等我们领导回来再说吧。

D.虽然大火烧毁了你的家产,烧光了你的山林,但你们全家老小都逃出了火海,安然无恙。“留得青

...

山在

.....”,希望你们振奋精神,将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不怕没柴烧

[答案] A [解析] A项不合语境。“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句中没有“经常”的意思。B项“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C项歇后语意为“当家作不了主”。D项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或比喻保留力量,以图将来。解题法 3 成语辨析十一看--------------------------------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侧重于成语的辨析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等,这些词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为提高辨析使用

成语的能力,归纳方法如下:

(1)看是否望文生义“望文生义”误用有个特点,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很多成语有转义、比

喻义。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理解该成语的实质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细加关注,如“不足为训”中的“训”不是“教训”,而是“准则”之义;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故要参透本义,如“刻舟求剑”;还要关注意义的整体,因为成语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胸有成

竹”。

所以,做题时对那些可以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成语要格外留心。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①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②不刊.

之论(更改) 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

言正色(正直) 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

(差错) 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

(悲伤)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

(计较) ?一傅.众咻(教导) ?差.

强人意(稍微) ?安土重.迁(不轻率) ?细大不捐.

(抛弃) ?文不加点.

(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不足为训.

(准则) (2)看是否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

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等。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①巧夺天工(人工作品) ②炙手可热(人)

③振聋发聩(言论) 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⑥汗牛充栋(书籍)

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⑨络绎不绝(人和车马) ⑩济济一堂(人才)

?相敬如宾(夫妻) ?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崭露头角(青少年) ?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

?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耳提面命(长辈)

?雨后春笋(新生事物) ?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悬壶济世(行医) ?石破天惊(文章、议论)

○21)人和人(休戚相关○

22) 乐曲、文章(荡气回肠 ○23)多指不好的情况(长此以往○

24) 人(脱颖而出 ○25)十三四岁的女子(豆蔻年华○

26) 建筑、装饰(美轮美奂 ○27)医术(妙手回春○

28) 夫妻(破镜重圆 ○29)文献、资料(浩如烟海○

30) 家人之间(天伦之乐 ○

31)名声,好的名声(如雷贯耳 (3)看是否谦敬错位

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

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敬谦错位。如“耳提面命”只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

间。

①常见谦辞:雕虫小技

不足挂齿 却之不恭 管窥之见 蓬荜生辉

敝帚自珍 抛砖引玉 姑妄言之 狗尾续貂

贻笑大方 无功受禄 敬谢不敏 忝列门墙 信笔涂鸦 一孔之见

才疏学浅 德薄才疏 不情之请 恭敬不如从命

②常见敬辞: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

如坐春风高朋满座虚左以待虚怀若谷

大材小用大驾光临

(4)看是否语义重复

有些熟语在运用中虽然符合句子的语境,但跟句子中某些词语(一般紧挨着该词考查熟语)的意义重复,

成分赘余。在辨析熟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熟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其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义重复

的错误。成语使用重复赘余的情况有:无数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背地里阳奉阴违、人民生灵涂炭、正方兴未艾、对自己妄自菲薄、感到习以为常、难得的空谷足音、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

形见绌。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去。

(5)看是否褒贬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卓而不群(褒) ②敢作敢为(褒)

③始作俑者(贬) ④胸无城府(褒)

⑤无所不为(贬) ⑥弹冠相庆(贬)

⑦倾巢而出(贬) ⑧官样文章(贬)

⑨不可思议(中) ⑩一发而不可收(褒)

?一发而不可收拾(贬) ?锒铛入狱(中)

?半斤八两(贬) ?蔚然成风(褒)

?叹为观止(褒) ?每况愈下(贬)

?凤毛麟角(褒) ?无微不至(褒)

?一唱一和(贬) ?处心积虑(贬)

)

(

上行下效

○21

○22

振振有词

(

)

)

推波助澜

○24

(

面目全非

○23

)

(

○26

)

刮目相看

道高一尺,魔

(

高一丈

)

○25

(

)

(

○28

众望所归

冠冕堂皇

)

○27

(

)

(

○30

侃侃而谈

两袖清风

(

○29

)

)

○32

师心自用

(

(

画地为牢

)

○31

)

(

○34

坐而论道

○33

蔚为大观

)

(

(6)看是否符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都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和句

子相适合。辨析成语和运用成语,一定要通读句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语境。

(1)下列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①身临其境——设身处地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③形影相吊——形影不离④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⑤乐不思蜀——乐不可支⑥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⑦首当其冲——首屈一指⑧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⑨刮目相看——侧目而视⑩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耳濡目染——耳闻目睹?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高考语文复习之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近义成语辨析 ——《每周6+1江苏版》p3-4成语辨析 1. 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____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____,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____。 A.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畏缩不前举棋不定 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 C.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畏缩不前犹豫不决 D.畏缩不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答案:选C 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语境:青年人 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1)他是老江湖了,见多识广,早就成竹在胸了。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2)这书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记的学者。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不管我们从那个入口走上步道,都可以殊途同归,到达顶端的凉亭。 许多宗教的信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教义殊途同归,都是劝人为善。 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梅耶荷德的戏剧与中国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 4.如临深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接近危险)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已经在经历危险) 5.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除了自己之外别人都是错误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观认为自己做的事都是对的,除自己以外都是错的,后者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但不会认为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不会考虑而去执行自己的观点而已。 6.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乎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 B.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C.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 D.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 (1)“咄咄怪事”和“出人意料” 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根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35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专项对点练35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时间:20分钟分值: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别有洞天: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浑成B.匠心饱满 C.匠心浑成D.用心饱满 C[匠心:巧妙的构思。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奇绝”等语境,第一空应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应填“浑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多姿多彩,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顽固框定B.滋养稳固锁定 C.滋润稳固框定D.滋养顽固锁定 D[滋养:①供给养分;补养。②养分;养料。滋润:①含水分多;不干燥。②增添水分,使不干枯。③舒服。句①第一空是说荆楚文化对湖北的国画创作的影响,应填“滋养”。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服或改变。稳固:安稳而巩固。句②第一空强调故乡的味道在脑海中的根深蒂固,应填“顽固”。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紧紧跟定。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定位系统”等语境,句②第二空应填“锁定”。]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蜡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浮动好像B.喜爱浮动犹如 C.钟爱飘动好像D.喜爱飘动犹如 B[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范围广。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于物品。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喜爱”。浮动:漂浮移

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语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 在备考高考语文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是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二是异音近义词,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不变的考查方向。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 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1)辨明范围 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2)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3)弄清侧重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的方面。 (4)弄清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如:“船”和“船只”都指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但“船”是具体的,“船只”是概括的。如他在湖面上划船。来往船只很多。 2.从用法方面辨析 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020高考语文成语专题近义成语辨析

第 2 讲近义成语辨析——掌控六大区分角度辨析正误只是成语使用的基本要求。有时在同一个语境中,使用几个成语似乎都合适,这是因为一些成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相近或者近乎相同造成了成语近义的特点。要在一组近义成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这就须辨析。从辨析中选择最恰当的成语是正确使用成语的较高要求。 (2018 ·全国卷Ⅲ 改编)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 )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________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 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 助航设 施”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____________ 的故事出现。 A .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 . 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 . 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 . 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波澜壮阔”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此处写迁徙的场面有“雄壮”之意,故选“波澜壮阔”。“随遇而安”: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 随波逐流”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语境中没有“跟着别人、随着 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宵衣旰食”多用于勤于政务的人,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故选“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潮流”的意思,故选“随遇而安宵衣旰食”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

最新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大全

最新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大全 近义词辨析汇集一 1.暴发·爆发 二者都有突然发展的意思。"暴发"强调突然性,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还指洪水、疾病等突然发作。"爆发"强调爆炸性,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战争、运动、力量、情绪等,如"~~政变""怒火~~""~~力"。 2.必需·必须 "必需",动词,指一定要有的,必不可少;"必须",副词,指事情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3.窜改·篡改 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理论、政策等。 4.法制·法治

"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治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5.反映·反应 "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6.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分辩"指用语言辩白。 7.工夫·功夫 "工夫"指时间、空闲时间、时候。"功夫"也可以指前者的意思,但一般指本领、造诣。 8.勾通·沟通 二者都有使双方相通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的意思,含贬义;"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的意思,不含贬义。

9.化装·化妆 "化装",一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二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10.检查·检察 "检查"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指检举核查,考察。 11.交纳·缴纳 两词都有交付的意思。"缴纳",意思是交出,交付,着重于履行义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交纳"一般指向政府或上级团体交付规定数额的实物、金钱,着重指下级向上级主动的自愿的付给。 12.朦胧·蒙眬 二者都有模糊不清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朦胧",形旁为"月",表明与"月亮"有关,其意义为: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蒙眬","眬"的形旁为"目",表明与"眼睛"有关,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高考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高考)

【语文】搞定文言文实词、虚词 实词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例: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还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附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近义词辨析练习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选取的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 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既体现文学史的标准 ,又体现教材的 (2) 诗人朱湘认为 :" 本来在诗 里用形容词就是一种最笨最乏的方法 ,有想象力的人是决不肯 ____ 他们的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想象死后自己与战友的鲜血将随着雪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淌在五月的河里 , 滋润着大地 . A. 品味 乱用 融化 B. 品位 乱用 溶化 C.品味滥用溶化 D ?品位滥用融化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 ,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 , ___ 这 些思想家的风采 . (2) 这首诗采用象征的写法 ,名义上写井 ,实则写人 .但通篇没有出现人的影子 ,只是 ____ 地 写井. (3)这是一 首名诗 ,篇幅不长 ,但意境深远 ,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 ,还不能 __ 宀 ___ 它的余味 A. 领会 关注 发掘 B. 领会 专注 挖掘 C. 领略 专注 挖掘 D. 领略 关注 发掘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法国时曾经给他所 的 艺术家罗丹当过秘书 . (2) 里尔克诗中的这只豹不再是巴黎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简单写照 , 它渗透着诗人里尔克 主观的情绪 ,开掘的是悲剧中的英雄的心灵 .尽管如此 ,诗人创作的 仍然在巴黎植物园 .离 开了对植物园铁栏中的豹的仔细观察 ,也就不会有渗透里尔克主观情感的不朽豹 . (3)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感情 ,正源于他与大地经常直接的 _______交融 . A. 敬爱 契机 勾通 C. 敬爱 时机 沟通 B 敬仰契机 D 敬仰时机 沟通 勾通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 (1) 马厩附近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牧场 ,童年的济慈喜欢在牧场上 ___,观看大自然用它那绚 丽多彩的画笔给大地万物绘出的种种颜色 ,聆听百鸟悠扬悦耳的啼鸣 . (2) 象征意蕴是指诗人在象征意象中 ____ 的精神内容 ,是作品内在灵魂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组是 ( (1) 小孩子 ,特别是没有沾染上 "大人气 "的孩子 角度去看事物 ,而是喜欢沉浸在幻想的境界中 西上发现美 . (2) 人们不珍惜生命 ,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 _ 去. A.阅历 忽视 藐视 B.经历无视 C. 阅历 无视 藐视 D.经历忽视 ,由于 __ 浅,不谙世事 ,他们不是从实用的 ,这样就往往能在为成年人所 _______ 的东 __时间 ,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 蔑视 蔑视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师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章老伯多次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儿女们都以父亲再婚已有人为由,予以拒绝,走投无路的章老伯将儿女告上了法庭。 ⑵“时尚伊人”服装店的收银员小何在收账刷卡时误把600元打成60元,小何多次通知占了便宜的女顾客李小姐补交欠款,李小姐几次。 ⑶开发商如果能从银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就能确保他们现阶段资金断档,从而确保房市有强劲的货币支撑。 A.扶养推脱不至 B.抚养推脱不致 C.抚养推托不至 D.扶养推托不致 答案:D[⑴扶养:指养活,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指爱护并养育,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⑵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⑶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⑵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⑶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答案:D[⑴“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采。⑵“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⑶“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并不于所有女人。 ⑵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再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⑶边城凤凰像一块磁石久久地吸引着我们,但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才有缘 去朝拜已久的圣地。 ⑷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A.钟情飙升向往给予 B.衷情飙升向往给以 C.衷情狂飙心仪给以 D.钟情狂飙心仪给予 答案:A[⑴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2)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飙升:指暴风般地升高。(3)心仪:指心中仰慕。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给以:后面只跟事物,不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doc资料

高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汇总 实词(按词头字音序排列) 1.保障/保证 【例句】 ①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②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2.包含/饱含 【例句】 ①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 ②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3.必须/必需 【例句】 ①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②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在句子中作状语。“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4.暴发/爆发 【例句】 ①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②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5摒弃/抛弃 【例句】 ①摒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②为了金钱,他抛弃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 【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抛弃”多用于具体。 6.波及/涉及 【例句】 ①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②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 【辨析】“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7.不止/不只 【例句】 ①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②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8.不齿/不耻 【例句】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师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章老伯多次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儿女们都以父亲再婚已有人为由,予以拒绝,走投无路的章老伯将儿女告上了法庭。 ⑵“时尚伊人”服装店的收银员小何在收账刷卡时误把600元打成60元,小何多次通知占了便宜的女顾客李小姐补交欠款,李小姐几次。 ⑶开发商如果能从银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就能确保他们现阶段资金断档,从而确保房市有强劲的货币支撑。 A.扶养推脱不至 B.抚养推脱不致 C.抚养推托不至 D.扶养推托不致 答案:D[⑴扶养:指养活,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指爱护并养育,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⑵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⑶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⑵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⑶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答案:D[⑴“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采。⑵“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⑶“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并不于所有女人。 ⑵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再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⑶边城凤凰像一块磁石久久地吸引着我们,但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才有缘去朝拜已久的圣地。 ⑷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A.钟情飙升向往给予 B.衷情飙升向往给以 C.衷情狂飙心仪给以 D.钟情狂飙心仪给予 答案:A[⑴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2)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飙升:指暴风般地升高。(3)心仪:指心中仰慕。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给以:后面只跟事物,不跟人]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汉字精密照排研究方面,王选比同行起步晚,___他利用自己数学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基础,直接研制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后来的实践___,当代的科研开发,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顶天”的技术,要敢于实现技术上的___。 A.不过证明超越 B.可是证明跨越 C.可是表明跨越 D.不过表明超越 答案:B[(1)不过:表示转折的程度较轻,多用于口语;可是:更适用于书面。(2)表明:表示清楚;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高考语文全国卷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全国卷成语辨析 1.(00-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2.(01-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3.(02-1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 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4.(03-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2009年“新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地”与“发祥地”的区别。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

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实词:(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从2009年命题特点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湖北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虚词: 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对介词的考查,主要一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是环境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