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课课堂设问剖析_邹爱丽

政治课课堂设问剖析_邹爱丽

政治课课堂设问剖析_邹爱丽
政治课课堂设问剖析_邹爱丽

政治课课堂设问剖析

邹爱丽

(大连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21)

摘 要:课堂设问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政治课课堂设问存在着数量多,质量低;空泛抽象多,生动具体少等问题。课堂设问应遵循科学、价值、情境、时机等基本要求。

关键词:政治课;课堂设问;价值;问题;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03)03-0069-02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但不可否认,通过问题的设计和思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途径。

课堂设问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从问题开始。科学巧妙的设问,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的效率。一堂政治课教学效果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技巧和质量。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出现了课堂设问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表现为由过去教师“满堂灌”变为现在教师“满堂问”。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或是表现为有问必答,热热闹闹;或是表现为老师台上设问频频,学生台下默默无言。所以有必要对政治课课堂设问的重要性、目前在课堂设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设问的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剖析。

一、课堂设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满堂问”理解成启发式教学

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课堂上没有提问或很少提问就是注入式教学的“满堂灌”,而有提问或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因此,把课堂有无提问或提问多少作为判断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依据。这种对启发式教学的错误理解是导致课堂“满堂问”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启发式教学正本清源。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乐学”、“学会”、“会学”。

2.问题的思维价值不高

课堂提问本身有一个质量问题,提问和会问不是一回事。现在课堂设问的主要症结是数量有余质量不高。老师不时提问,学生似乎答得也不少,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很多问题,学生无需思索便能答出来;或是学生照书读就可以应答;或教师在提问的同时已把答案暗示给了学生。这样的一问一答,好象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则问题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有些甚至是无效提问,难以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智。

3.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由于课堂提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以老师口头问的形式出现的,这就需要课堂提问用语必须简洁,语意必须通俗,以便使问题的指向性清楚、明了。学生不懂语意,或者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哪来的思考与发言。比如,我们一位老师在讲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的“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这一基础理论后,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应用这节课的知识能说明哪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发言,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发言。原因是这个问题太笼统,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处思考,从何回答。最后教师不得不自己讲解,其内容是反腐败问题、党群关系问题、三个代表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这样设问:“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实际,谈一谈怎么样才能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样设问不仅使问题指向性明确,而且问题还具有了启发性。

4.问题空泛不具体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应该贯穿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尤其在课堂设问中更应得到贯彻落实。为此,课堂设问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使问题具体和富有时代气息,抽象的理论只有和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命力。如一位教师在讲“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以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为情境材料来设计提问,他说,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请问“足球运动中都有哪些矛盾呢?”这样的设问立刻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纷纷举出足球运动中的攻与守、输与赢、主队与客队、裁判员与球员、教练员与队员等等矛盾,从而加深了对矛盾这一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5.提问的密度过高

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推进,大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问题做出反映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越多越好。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象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有的一节课多达30多个设问,这样高密度的提问,不仅设问的质量难以保证,就连思考的时间也谈不上,更不用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不仅如此,提问密度过高,还有两方面的不良

第19卷第3期2003年9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V ol.19No.3

Sep.2003

收稿日期:2003-05-29

作者简介:邹爱丽(1956-)女,山东烟台人,中学高级教师。

后果,一是容易使教师处于课堂表演的中心;二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依赖性,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二、课堂设问的基本要求1.科学设计问题

政治课设置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明辨是非,提高思维能力。所谓科学设计问题就是有意识地把相关知识寓于问题之中,使问题成为知识的载体,以问题求知识。这就要求问题设计要有知识的迁移功能,即问题和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应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什么地方设问,设置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问,这一问题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起什么作用等等,都应是设计问题时所要考虑的。一般来说,问就要问在要害处:或是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或是饱含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或是学生认识矛盾的焦点处。

2.提高思考价值

提高思考价值,就是设置的问题不能一提就明,一问就清,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问题设置一般有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思维含量不大,后两个层次的问题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尤其是第三个层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当然,这不是说问题越难越好,而是说教师的课堂设问要有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问题的深入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太简单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提前预备好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

震撼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问由境生,问随境异。”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同时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他们或以精悍的小故事破题,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问题的迷宫;或以生动具体的现实事例启发诱导,使学生不得不竖起耳朵,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或语言风趣幽默、抑扬顿挫,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的状态;或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渲染烘托,使学生不思考都不行。

4.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学生在通与不通的分界点时不去点透他,不到学生说出与说不出的分界点不去引发他。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学生之所问,即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已感知而未认知的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正在思考的问题。因此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应该紧扣学生所学的知识,问题的切入要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

5.合理点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前者,更要让学生知道后者。因此,教师点评时一定不能强求答案的惟一,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奇谈怪论”和“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决答案更重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以充分的肯定,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科学设疑、巧妙激疑、适时质疑、合理释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国联]

Analysis on the questions setting up in the Class of Politics

ZOU Ai -li

(Elementary Education Dept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China )

A bstract :Questions setting 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their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There are problem s ex isting in setting up questions of the class of Politic such as large quantity ,low quality ,mo re abstract but less vivid and specific ,etc .Class questions 'setting up shoul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cience ,value ,environment and oppo rtunity ,etc .

Key words :class of Politics ;class questions setting up ;value ;questions ;fundamental requests

·70·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最新教育文档(最新整理)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关注并参与教学评价的改革与探讨,尽快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能正确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并能使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一、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积累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课的评价应建立在发展的观点上,用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政治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到底相对以前提高了多少。这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指标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有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意志水平是否有所进步,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态度。教师评价时力求客观,切忌不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考查,想当然地乱写、乱评。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能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理论联系实际,用政治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创造性地应用。用所掌握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评价的中心环节之一。在思想政治课一堂课后,如果单一地运用课后练习的方法测试并评价学生掌握多少书本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评价过程应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即在教学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综合地出一两个与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并且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解答,答后收而不批收,在上完本章或本节内容后,把学生的作业返回到他们的手中,让他们进行自我批改,以测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周期长,范围广,形式多样,不宜通过定时交卷而测试,所以关键在教师如何把握。教师在把握中应把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进行考评。 三、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课堂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政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考试、课题活动、写小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力求灵活、科学、系 统、合理,能综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近期状况,以促进学生发展。比如在政治课课后测试中,通过练习测试学生对基础知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执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杨智勇 评析: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鹏 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现撷取以下几个练习片断。 片断一: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可四位天线宝宝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协助他们吗?生答:愿意。四位天线宝宝分别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图。可他们忘了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观察,请你上来协助他们找到自己观察的位置好吗? 师:谁愿意上来协助它们? 找一位同学帮拉拉,找到拉拉观察的位置并坐下。 师:她找对了吗?那咱们给他鼓掌。 然后分别找三位同学上来帮其他三位天线宝宝找坐位,找对后,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评:选择学生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故事来创设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同学们来协助天线宝宝选位置,又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让学们们亲自上来坐一坐,又抓住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通过这个系列的巧妙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学生空间观点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断二: 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 生略思考后,都积极举手。 生1:洗衣机。 生2:冰箱。 生3:笔记本电脑。 生4:化妆盒。 ……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仅仅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 学生思考后,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讨论。 生5: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生6: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 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转动一下。(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 生7:镜子。 生8:化妆盒。 生9:笔记本电脑。 ……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 生:再转动一下(其余的学生都说对)。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就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师:猜对的同学呀很高兴,没有猜对的也没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动脑去想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什么? 生1:观察物体时要全面的看。

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姓名: 胡琪 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 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教师: 专业: 小学教育(本科) 联系电话: 地址: 长沙市枫林三路长 丰小区40栋四单元 三楼邮编: 410205 QQ 号: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一、对学习兴趣的内涵的理解 (1) (一)学习兴趣概念的界定 (1)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点 (1) 1 、学生兴趣的广泛性 (1) 2 、学习兴趣的倾向性 (2) 3 、学习兴趣的可塑性 (2) 二、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2) (一)自身因素 (2) (二) 学校教育方面 (2) (三)家庭方面 (3) (四)社会影响 (3)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4)

四、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4)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5) (三)设置新颖的教学安排,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四)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五)巧设疑问,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六)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七)通过动手实践和竞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八)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7) 五、后记 (8) 参考文献 (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可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某些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为喜欢、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有提高或减弱,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依赖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厌学; 一、对学习兴趣的内涵的理解 (一)学习兴趣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

谈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六种兴趣方法

谈激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六种兴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一种内在动力。那么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引导学生参与,要教给学生学法。这是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产生厌学情绪。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光是纯粹的理解灌输,真正使学生愿于学、善于学、学得好。以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六种兴趣方法能准确全面把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 一、师生相容法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学生说“我最喜欢听某某老师讲的课”,这说明,这位学生对某课程是有浓厚兴趣的。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师生关系很僵,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也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顾及到师生关系,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教材引导法 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利用现成的教材。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看起来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引导,灵活运用,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几个着力点

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几个着力点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各校都在努力,而“导学案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开展“导学案教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所谓“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导学教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为达到教学效果,在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教学流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明确再现大纲的要求 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要明确。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教材的编排要从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要让学生有摘苹果的感觉,跳一跳摘得上。有兴趣有能力完成。 二、高度强调学生自学教材 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要布置,课上要检查,课中要贯穿,否则会使教学效果打折扣,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否则,课堂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 三、讨论交流要详略得当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践。教师善于总结评价。教师和学生对发言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它包括本组自评、他组点评、教师评价。此过程要紧紧的围绕重难点进行,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四、精讲释疑案列不可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此过程要呈现精彩案例,如,文本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呈现时

观察物体--课例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物体--课例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观察物体的目标要求通过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体会从三个不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一)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 3-4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方位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三、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重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3-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2 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 1 / 12

能相同,可能不同。 难点: 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展开合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体会。 关键: 1.掌握正确观察的方法。 2.小组合作有效开展观察活动。 四、教材特点 1 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面学习了观察实物及单个立体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课要求学生对 34 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景东县曼等乡中心小学陈荣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扎实有效的抓好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初步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这不仅是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家长的愿望。然而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学习数学却不令人满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教师教学中的众矢之的。 通过对《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师的教学究竟靠什么》、《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和《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四个专题的学习,采用五步学习法结合实践通过一段时间进行探究。 第一步,找出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学习中缺乏动力。学生 对学习没有学习热情,无目的性,消极应对,缺乏学习信心, 自卑、压抑,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2、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在学生作业和质量检测中发现学生思考习惯欠佳,提笔便做,写字马虎,字迹模糊,出现“五错”(即看错、抄错、想错、算错、写错)现象,以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3、学生缺乏好问精神,不懂不问,凭空猜测,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 第二步,寻找根源: 1、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没有很好的掌握应用教育理论知识。

2、教学设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 4、学生学习未能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 第三步,制定改进方案。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数学教学设计接近学生实际。 3、用真爱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第四步,加强实践。 1、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会探究数学。 2、结合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愉快的学会学习。 3、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活动,促进师生沟通。 第五步,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观学生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孩子天生有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家长应给与鼓励,可以赞扬他们那种对于新鲜经历的热情,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极有价值的,切忌用没完没了的习题来轰炸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个孩子只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感兴趣,上手快,对学习充满勇气和信心,才能有所收获。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一些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正面、指左侧面、指上面、指后面、指下面、指右侧面。(边指边说每个面看到的是什么。)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师:学习小组的4个同学,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一个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引导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看到的形状。 师: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 玩具,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分别看到了什 么? 让4个学生到讲台前边演示边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用课件出示:例1主图)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猫”,经常有人这么说。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好奇心的作用之大。由于好奇,所以感兴趣,所以有了了解或学习的动力。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用打谜语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名人、名著等,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霍懋征老师在叫她的学生学习“聪明”这个词时是这么教的,她说:用两个眼睛去看,用两只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头去思考,不仅要天天这样做,还要月月这样做。说完好让学生去猜。他就是用类似于这种方法来上语文课的,也是用这种方法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向学生提出他们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但又不是一点都不理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质数时,老师可以这么问:小明买了6苹果,他可以把苹果以怎样的方式放在箱子里带回家,如果买7个苹果,又该怎样带回家,为什么呢?老师还要强调一点,不能吃掉苹果。让学生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思考,然后再讲授正式内容,比一开始就单纯的叫质数有效得多。惊讶、挑战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智能倾向,如果只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则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就可能导致上课时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好,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却对所学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电影、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做讲演、进行演示等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 新

将熟未熟的红苹果 ——大学生恋爱分析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有的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叫苦不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了果园,满眼都是红的绿的苹果、枣子,这可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啊!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也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他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

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打龙头。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的长相绝对不会彼此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

激发兴趣,上好思想政治课

激发兴趣,上好思想政治课 发表时间:2013-03-12T10:10:06.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作者:赵凤玲 [导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赵凤玲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成人教育中心063000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四、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里的态势不是指由于几种力量对比出现的战略形势,而是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要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七、运用课本知识激发兴趣。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笔者在讲课中会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现成的材料。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多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浅谈如何打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 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中都特别重视高效课堂的研究,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显得尤为迫切。它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效率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反映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根据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设计主要目标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构建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迫切。 所谓高效课堂,简单来说,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思想政治课上教师累、学生烦、效果差。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改变观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者,是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形象地说,教师就是一堂课的主持人,课堂是学生发挥才智的舞台。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可见,单靠教师的说教,思想政治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 “德育要以美好的学习生活为基础”,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思想政治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让学生自觉地去体验感悟。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想要构建高效课堂,精心创设“互动场”,实现有效互动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如何实现有效互动的效果呢?创设情境,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是前提。下面以我的一节课为例来谈谈如何优化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开篇课,在“生活

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观察物体)

小学生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相关】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题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小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近年来关于课堂展示形式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有的课堂就是部分优生的“专利课堂”或者由教师直接灌输,也有的课堂表面上看似气氛热烈,但所讨论交流的内容肤浅,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怎样克服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使学生学习创新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数学课题组开展了以“小学生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 二、研究团队和行动计划 1.合作团队。 学校课题组成员:王建国、黄子龙、赵久明、武海龙、张树军、武立伟、 陈尊爱、于芳、胡晓丽、刘艳蕊 2. 研究行动。 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课例内容: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作课教师:于芳 三、行动回顾 【课前研讨】 10月28日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对“小学生课堂展示形式的研究”的看法与困惑。怎样做到要把新课堂的精髓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强调小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通过翻阅书籍和上网等各种途径查阅资料,知道了把展示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趋势,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制高点,从而学习起来会更加努力,另外,“学生课堂展示”也是课堂活动的重轴戏,它是探究知识、展示成果的重要环节,它给学生提供一个使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的舞台, 【两次备课】 (1)个人备课 首先由于芳老师独立备课。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观察物体,教师只起到“导“的作用。能够体现出给学生更多的动手与实践的空间,课堂教学中能够突出探究性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有效的让教师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重视和加强了课堂评价的诊断、激励等教学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7061906.html,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婕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7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这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一会。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按部就班,按教材内容进行,而是先让孩子们初步认数。由于他们在幼儿园已初步感知了一些数,于是课前我用吹塑纸做了几张数字小精灵,课堂上让孩子们玩了这样的一个游戏:把两个数字任意组合组成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认识,像17、28、36、45、93、86等。然后又组织孩子们进行翻书比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我还让他们说说自家的电话号码和自己熟悉的手机号码,让他们在生活中找数字,明白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也是由数字组成的。“数学真有趣”,“数学真好玩”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快乐地跳出来,孩子们对数学的真诚向往溢于言表。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成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让孩子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因此,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甘南县平阳镇小学赵广慧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了下列内容: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以及数学广角找次品。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观察物体(三),是在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进而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以前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是按照立体图形来查找组成该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学生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轻松的找到,而这学期的观察物体(三),是看着给出的平面图形,给出一个方向、两个方向、三个方向让我们来最终确定这个立体图形。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还没有完全确立,比较难以查找。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们先来观察一些立体图形,然后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课堂听课中都比在低年级的时候强了许多。无论是知识准确性的把握程度还是在记忆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五年三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上课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纪律性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书写和纪律方面以及后进生的辅导和帮扶工作。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因为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在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二以后进一步来学习观察物体,由于这单元观察物体让我们根据平面图形来最终确定立体图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先结合一些立体图片让学生们先来对立体图形有个认识,在通过给出一个方向、给出两个方向到给出三个方向来让我的学生通过拼摆来最终自己得出结论,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知识点1、只给出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我们无法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最终形状。2、给出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我们最终能够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知识点浅显易懂,但是我注重让学生们自己去动手去做,自己通过老师的指引通过一次次的拼摆来自己得出结论,在课堂习题设计上,我由浅入深,先是以前学过的知识,给出立体图形,让我们来选择看到的该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逐步加深,到回归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填空题、选择题、动手操作题时效性比较强,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内容:教材例1与例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过程:小组活动,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来进行相应的拼摆,老师巡视引导。 (2)方法:引导、启发、新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字】:学校、学生、兴趣、培养 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的行为又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各个方面努力演好这个角色。 数学教学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育效

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有效的课堂。一堂好课,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应该讲究师生互动,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在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之下进行的。我认为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一个维度。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课堂教学理想效果的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利于我们的教学。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交流,老师主动亲近学生,学生自然亲近老师,这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们都没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方面可以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呢?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启动后,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的感受,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浅淡如下几方面: 一、加强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