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

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

年01期

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

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

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

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第07期

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

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

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

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

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

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

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

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

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

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

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

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

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

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

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

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

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

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

32、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第12

3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物流技术,2010

年第13期

34、薛月菊,胡月明,杨敬锋,陈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化框架;农机化研究, 2008

年第02期

35、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01期

36、易舒;基于RFID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技术,2009年第03期

37、王凌峰;物流在食品供应链危机中的应用;西部大开发,2008年第12期

38、陈蓝荪;食品供应链管理实施的要素组合和目标优化;中国流通经济, 2007年第12

39、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 2007,(01)

40、苏慧婷;可持续性食品供应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表时间:2009年5

1、Aruoma, O.I. The impact of food regulation on the food supply chain [J]. Toxicology, 2006,221: 119-127

2、Kumar, S.,Budin, E.M.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duct recalls in the processed food industry : a case study based on an explorer's perspective [J]. Techinnovation,2006, 26: 739-750

3、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Transparency in Food Safety systems - sharing Exper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rum

[C]. Rome: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2005.124-153

4、Neil Vass, M.D. Tracking weakest links in cold chain. 2006

5、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The Economics of Imple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f Supply Chains:Trends in Major Producing and Trading Countrie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04

6、Elise Golan,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 and Kenneth Nelson,“Traceability in the USA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htdies”,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N o.3,2004

7、Radha Gopalan.,“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Agenda for Action”,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36,No.14/15.2001

8、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 Tracking and Tracing of Food Product in Canada [C]. Can-Trace December 9, 2003 Consultation Session. Canada. 2003.12 9、Van Der Vorst J A J,Dongen SV,Nouguier S and Horst R.E,“Business initiatives in food supply chains;definition and typology of electronic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No.5.2002

10、Gary M.Gaukler.RFID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D].Stanford University,2005

1、曾佑新,刘海燕编著;食品物流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流领域条码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喻闻著;农产品供应链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白世珍,言木;现代配送管理[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英】鲍拉基斯,【英】韦特曼著;食品供应链管理;陈锦权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7、【美】福西特(Fawcett,S.E),【美】埃尔拉姆(Ellram,L.M),【美】奥格登(Ogden,J.A)著;供应链管理——从理论到实践;蔡临宁,邵立夫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美】蔡斯(Chase,R.B.)等著,任建标等译;运营管理(原书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9、周洪波著;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0、【英】洛森等著,许国兵等译;快速响应——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1、【荷】奥德斯蒂编著,洪岚,赵娴主译;农产食品供应链定量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2、【英】史密斯,【英】费内斯主编,钱和等译;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可追溯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13、范林根著;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4、魏国辰,肖为群著;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15、王华书著;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农业出版社,2010年

16、邹生,何新华编著;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7、宁焕生,王炳辉著;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利丰研究中心编著;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李虹著;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0、吴功宜编著;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 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后来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 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 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 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 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 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世界 各国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科技发展, 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进本国的物联网发展。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 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 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 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 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 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2011年12月,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 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专业班级:物联网141 学生姓名:周钟婷 指导教师:李生好 设计时间:2017.5.8——2017.6.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2017.5.8 设计(论文)题目: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显示器件:引领TFT-LC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加快AMOLED、柔性显示、增强 现实、虚拟现实等新型显示器件及薄膜传感器件的进步。 2.智慧系统: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在显示、人 工智能和传感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屏联、智慧车联、智慧能源四大物联网解决方案。 3.智慧健康服务: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生命科技跨界结合,发展信息医学, 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教学团队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 (2) 第二章显示器件事业技术应用 (2) 第三章智慧系统事业技术应用 (2) 3.1智能制造 (2) 3.2智慧屏联 (2) 3.3智慧能源 (2) 3.4智慧车联 (3) 第四章智慧健康服务事业技术应用.................... .. (3) 第五章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 (3) 5.1计算机博弈的困难................... .. (3) 5.2机器翻译所面临的问题................... . (4) 5.3自动定理证明和GPS的局限.......... (4) 5.4模式识别的困惑 (5) 第六章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5) 6.1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5) 6.2人工智能的发展潜力大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如何 要成为物联网专业的“合格品”看来并非易事,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勤修内功”,发奋努力。事实上,学生需要学习包括信息与通 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0多门主要 课程,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最好还拥有外语这把 “刷子”,这样就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 经过四年的学习,成绩合格的你将顺利毕业,并被授予工学学士。此时的你,必然面临着选择:既可以进一步深造,读研的方向可以 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等; 当然,也可以选择就业,“施展”自身所学。知识面宽广的你可以 选择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 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 等方面的工作。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以智能,可以 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 和对话。它以通信技术为基础,让物理设施和IT设施进行“联姻”,从而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 互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而在我国,它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 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进入了“国字号”发展的 轨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 在这种冰箱上输入相关信息后,不出家门,就能轻松缴纳水电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将进入一个“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 2论文构架.............................................................................................................................. - 1 -第二章物联网基本概念 (1) 2.1 物联网的概念...................................................................................................................... - 1 -2.2 物联网的开展步骤............................................................................................................ - 3 -2.3 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 4 -2.4 我国高校对物联网的研究.................................................................................................. - 5 -第三章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5) 3.1智慧物流系统化的基本概念与实现思路 ........................................................................... - 6 - 3.1.1 智慧物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 6 - 3.1.2 实现智慧物流系统的基本思路 ................................................................................................... - 6 -3.2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 7 - 3.2.1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 - 7 - 3.2.2 智慧物流中应用到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 - 10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附录 (14)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毕业设计物联网

毕业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系 部: 电子工程系 班 级: 12021071 学 号: 20120547 姓 名: 章运杰 指导教师: 汤平 成 绩: 二0一四年十二月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CHONGQING AEROSPACE

首页 本次为毕业设计论文其题目为: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小组3人设计一个3点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 2、设计要求 要求完成设计(方案概述(系统框图)、器件选型(列出,做成表格,对主要器件进行参数规格说明),制作电路图,画出流程图,编写主要控制程序。) 3、设计参数 (1)要求能够实现3点的温度采集,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上位机显示。 (2)温度范围为0-100℃,温度测量精度精确到整数个位。 (3)处理器可采用CC2530。 论文主要内容为: 封面、首页、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例如:城市路灯故障检测和供电线路防盗监视、城市居民小区供热检测、大型仓库温度检测、工业生产测控、农业生产温度测控、环保工程、故障监控工程等。考虑到许多工业环境中对多点温度进行监控,一般需要测量几十个点以上。此次设计多路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实现三点的无线温度采集。 针对传统温度采集系统存在的便携性差、准确率低、测温电路复杂等问题,此次提出了基于CC2530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方案选用ADT7301芯片作为温度采集模块,选用CC2530作为主控芯片实现模块控制、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 多个温度传感节点通过单总线与单片机相连形成分布式系统。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各节点的温度变化,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循环显示各节点温度的变化。通过串口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回馈到上位机(PC机),从而远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检测。 关键字:多节点无限温度传感器系统 cc2530 温湿度的采集

物联网小论文-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作者:*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 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中国当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已成熟,在一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这将为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协议、信息交换、智能识别。 英文翻译: " Internet of Things " concept "networking Internet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its client extend and expand to any goods and goods betwe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 network concept. Its definition is: throug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frared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ser scanner information such as sensing device, as agreed protocols that have any goods and Internet connectio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location,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concept. Content networking (that) the word of Internet at home and abroad, generally accepted is MIT professor Ashton Auto - ID center in 1999 when the earliest research RFID brought out. In 2005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 release of the same report, content networking definition and scope has been changed, coverage has greatly expand, no longer simply means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 content networking. Since August 2009 wen proposed "the perception of China", since things was officially classified as a national network, one of the five new strategic industry writ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e thing in China by the network society huge concern, its concern 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other countries incomparable. The concept of thing networking than it is a foreign concept, as it is already a "made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his coverag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has surpassed the 1999 and 2005 ITU Ashton professor referred range, content report has been labeled as "chinese-style networking" label.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论文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 论文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家居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其中以基于电话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居多。目前在我国,使用家庭电话的用户越来越少,而且电话线路受地域的影响严重容易损坏,所以这类产品局限性很大。随着电信GSM网络覆盖范围的无缝化、广阔化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为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本系统采用cortexA8为系统控制核心,对家庭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使用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然后通过GSM模块把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员根据收到的信息发送相关指令给GSM模块来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完成意外情况的排除。 关键词:智能家居 GSM 传感器远程控制

目录 一、绪论--------------------------------------------------------- 1 (一)智能家居概述------------------------------------------- 1 (二)智能家居网络构成--------------------------------------- 2 1、家居网络控制平台--------------------------------------- 2 2、智能家居子系统----------------------------------------- 2 3、智能家居网络的信号传输介质----------------------------- 3 4、远程控制技术概括---------------------------------------- 4 5、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5 二、系统需求分析及方案-------------------------------------------- 6 (一)应用程序功能需求分析------------------------------------ 6 (二)开发环境需求分析---------------------------------------- 6 1、硬件环境---------------------------------------------- 6 2、软件环境---------------------------------------------- 7 三、硬件模块及其驱动设计实现-------------------------------------- 7 (一)主控模块----------------------------------------------- 7 (二)通信模块----------------------------------------------- 7 1、 TC35模块简介------------------------------------------ 7 2、 TC35模块与cortexA8连接方式--------------------------- 7 3、传感器模块--------------------------------------------- 8 四、系统软件部分------------------------------------------------- 36 (一)主程序及大致流程--------------------------------------- 36 1、温度监测线程------------------------------------------ 37 2、视频监测线程------------------------------------------ 38 3、报警流程---------------------------------------------- 39 (二)短消息程序设计----------------------------------------- 40 1、 AT指令介绍------------------------------------------- 40 2、PDU编码规则------------------------------------------- 42 3、短信模式设置------------------------------------------ 42 4、短信的发送方法---------------------------------------- 4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其实,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但要求应聘者须是硕士以上学历,还要求有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此,企业纷纷表示,做核心的研发工作或核心的基础架构是需要一些经验积累的,本科应届生一般不具备这些经验。 因为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 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的难度很大,而且部分物联网研究院从事核心技术工作的职位都要求硕士学历,因此本科毕业生可从与物联网有关的知识着手,找准专业方向、夯实基础,同时增强实践与应用能力。 面对现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下,物联网领域却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这也是成为高校热门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工信部以及各级政府所颁布的规划来看,物联网在未来十年之内必然会迎来其发展的高峰期。而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势必将会“迎娶”属于它的一个美好时代。 【注:本文资料来源: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综合文档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班级13级物联网班 学号 1333xxxxxxx 完成日期:2017 年 04 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2 2 Zigbee系统简介----------------------------------------- 2 2.1 Zigbee系统基本组成------------------------------- 2 2.2 Zigbee系统基本原理------------------------------- 4 2.3 Zigbee系统工作频率与相关协议--------------------- 5 3国内外研究现状------------------------------------------ 6 3.1 Zigbee的研究发展现状----------------------------- 6 3.2 室内定位的研究发展现状---------------------------- 7 3.3研究概况以及趋势-----------------------------------------------------------------------------8 4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8 5其他系统的比较----------------------------------------------------------------------------------------9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3793180.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物联网及其发展前景

物联网及其发展前景 试验082 0858020212 李威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

物联网毕业论文

物联网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电子信息时代。而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随着智能化住宅的蓬勃兴起而飞速发展,成为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针对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住宅的光环境决定照明的控制规律,研究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和提倡绿色照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智能照明的发展现状、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照明的方式和种类、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家居式照明系统的设计的常用方法,并且给出了智能化住宅各房间的典型照明技术。同时指出在进行照明系统的计时,不仅要根据场合的具体环境使照明系统能够实现视觉需求的光环境,同时要注意节约能源,实现绿色照明。 论文分析了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及其优缺点,设计了基于家居环境的智能照明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软、硬件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光环境;照明质量 前言

既互联网技术之后,物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大国纷纷将其纳为重点领域,显而易见,它将影响到政治,军事,经济, 环境等方方面面,必在未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的家庭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便利的通讯网络家庭住宅。把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使生活舒适、安全、和高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居不再是生活起居的场所,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地方。目前,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智能建筑当中,智能的概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更新。建设部要求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家居数字化、建筑智能化,产品便利化的发展,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家居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包括可视化对讲、家庭内部的安全防范、家电远程监控,远程视频监控、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网上教育系统、家庭影星系统等。智能家居的基本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用安防等装置连接到一个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随着人类的应用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拥有更丰富的内容,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齐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时代,数字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化管理正逐渐渗透至各种传统控制系统中。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十照明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一些中高档的建筑中,照明不再单纯地为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明暗效果,更应具备多种的控制方案,使建筑物更加生动,艺术性更强,给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二十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己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楼宇设备自动管理。在一些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所,简单地开关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2014年2月18日,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物联网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全局与局部、创新与合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着力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