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选修3-3大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复习进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大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复习进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大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复习进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大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复习进程

高中物理选修3-3大题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

(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

(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h处的总压强p=p0+ρgh,p0为液面上方的压强。

4.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

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考向1 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0,在图2-2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的压强。

图2-2

[解析]在甲图中,以高为h的液柱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知

p甲S=-ρghS+p0S

所以p甲=p0-ρgh

在图乙中,以B液面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方程F上=F下有:

p A S+ρghS=p0S

p乙=p A=p0-ρgh

在图丙中,仍以B液面为研究对象,有

p A′+ρgh sin 60°=p B′=p0

所以p丙=p A′=p0-

3

2

ρgh

在图丁中,以液面A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得p丁S=(p0+ρgh1)S

所以p丁=p0+ρgh1。

[答案]甲:p0-ρgh乙:p0-ρgh丙:p0-

3

2

ρgh1丁:p0+ρgh1

考向2 活塞封闭气体压强的求解

如图2-3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两个活塞的质量均为m,左边

的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的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A 、B ,大气压为p 0,求封闭气体A 、B 的压强各多大?

图2-3

[解析] 由题图甲中选m 为研究对象。 p A S =p 0S +mg 得p A =p 0+

mg S

题图乙中选M 为研究对象得

p B =p 0-Mg

S

[答案] p 0+mg S p 0-Mg S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实验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关系

p 1V 1T 1

=p 2V 2T 2

?????温度不变:p 1V 1=p 2V 2(玻意耳定律)

体积不变:p 1

T 1=p

2T 2(查理定律)

压强不变:V 1T 1

=V

2T

2

(盖-吕萨克定律)

2.几个重要的推论

(1)查理定律的推论:Δp =p 1

T 1

ΔT (2)盖-吕萨克定律的推论:ΔV =V 1T 1

ΔT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论:

p 0V 0T 0=p 1V 1T 1+p 2V 2

T 2

+…… 3.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 1,V 1、T 1及p 2、V 2、T 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4.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

类别 图线

特点

举例

p -V

pV =CT (其中C 为恒量),即pV 之积越大的等温线温度越高,线离原点越远

p -1

V

p =CT 1

V

,斜率k =CT ,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

p -T

p =C V T ,斜率k =C

V ,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

V -T

V =C p T ,斜率k =C

p

,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

考向1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

如图2-4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汽缸由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

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 1=2.50 kg ,横截面积为S 1=80.0 cm 2

;小活塞的质量为m 2=

1.50 kg ,横截面积为S 2=40.0 cm 2

;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 =40.0 cm ;汽缸外大气的压强为p =1.00×105

Pa ,温度为T =303 K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l

2,

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495 K 。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

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

。求

图2-4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解析] (1)设初始时气体体积为V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为V 2,温度为T 2。由题给条件得

V 1=S 2?

??

??l -l 2+S 1? ??

??l 2①

V 2=S 2l ②

在活塞缓慢下移的过程中,用p 1表示缸内气体的压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S 1(p 1-p )=m 1g +m 2g +S 2(p 1-p )③

故缸内气体的压强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V 1T 1=V 2

T 2

④ 联立①②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 2=330 K 。⑤

(2)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刚接触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1。在此后与汽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设达到热平衡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由查理定理,有

p ′T =p 1

T 2

⑥ 联立③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 ′=1.01×105 Pa 。⑦

[答案] (1)330 K (2)1.01×105

Pa 考向2 气体状态变化的图象问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为状态D ,其有关数据如图2-5甲所示,若状态D 的

压强是2×104

Pa 。

图2-5

(1)求状态A 的压强;

(2)请在图乙中画出该状态变化过程的p -T 图象,并分别标出A 、B 、C 、D 各个状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思路点拨] 读出V -T 图上各点的体积和温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求出各点对应的压强。

[解析] (1)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A V A T A =p D V D

T D

, 则p A =

p D V D T A V A T D

=4×104

Pa 。 (2)p -T 图象及A 、B 、C 、D 各个状态如下图所示。

[答案] (1)4×104

Pa (2)见解析 规律总结

(1)要清楚等温、等压、等容变化,在p -V 图象、p -T 图象、V -T 图象、p -T 图象、V -T 图象中的特点。

(2)若题中给出了图象,则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如物态变化的特点、已知量、待求量

(完整版)高中物理经典选择题(包括解析答案)

物理 1.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速率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 1.设中子质量为m,则原子核的质量为Am。设碰撞前后中子的速度分别为v0、v1,碰后原子核的速度为v2,由弹性碰撞可得mv0=mv1+Amv2,m=m+Am,解得v1=v0,故=,A正确。 2.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 ) A.均匀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解析] 2.对磁铁受力分析可知,磁铁重力不变,磁场力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重力等于磁场力时,磁铁匀速下落,所以选C。 3.(2014大纲全国,19,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A.tan θ和 B.tan θ和 C.tan θ和 D.tan θ和 [解析] 3.由动能定理有 -mgH-μmg cos θ=0-mv2 -mgh-μmg cos θ=0-m()2 解得μ=(-1)tan θ,h=,故D正确。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 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 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 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 [解析] 4.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相干波相遇叠加,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仍做简谐运动,其振动位移在0到最大值之间,B、C项错误。在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差,在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和,故A、D项正确。

高中物理电磁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电磁学部分) 25、如图22-1所示,A、B为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 的中央各有小孔M、N。今有一带电质点,自A板上方相距为d的P点由静止自由下落(P、M、N三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空气阻力不计,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 为零,然后按原路径返回。若保持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A.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B.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仍能返回。 C.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 N孔继续下落。 图22-1 D.若把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质点自P点下落后将穿过N 孔继续下落。 分析与解:当开关S一直闭合时,A、B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带电质点从M向N 运动时,要克服电场力做功,W=qU AB,由题设条件知:带电质点由P到N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与质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即:mg2d=qU AB 若把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上述等式仍成立,故沿原路返回, 应选A。 若把B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因U AB保持不变,质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不变,而重力做功 增加,所以它将一直下落,应选D。 由上述分析可知:选项A和D是正确的。 想一想:在上题中若断开开关S后,再移动金属板,则问题又如何(选A、B)。 26、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加上如图23-1(b)所示的方波形电压,电压的最大值为U0,周期为T。现有一离子束,其中每个 离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从与两板 等距处沿着与板平行的方向连续地射 入两板间的电场中。设离子通过平行 板所需的时间恰为T(与电压变化周图23-1 图23-1(b)

高中物理必修一经典例题附解析

华辉教育物理学科备课讲义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D 解析:绳只能产生拉伸形变, 绳不同,它既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以产生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因此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2.某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 闭三角形.下列四个图中不能使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的是 ( 答案:ABD 解析:A图中F1、F3的合力为 为零;D图中合力为2F3. 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 桥尾的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v2

答案:A 解析:推而未动,故摩擦力f=F,所以A正确. .某人利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0s,发现火车前进540m;隔30s 现火车前进360m.若火车在这7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加速度为 ( A.0.3m/s2B.0.36m/s2 C.0.5m/s2D.0.56m/s2 答案:B 解析:前3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540 30 m/s=18m/s,它等于火车在这30s 10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v1=360 10 m/s=36m/s.它等于火车在这10s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此时刻Δv v1-v36-18

两根绳上的张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BC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利用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x AD=84.6mm,x AE=121.3mm __________m/s,v D=_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功和功率典型例题解析

功和功率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如果前后两过程的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一定比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B.匀速过程中拉力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的功大 C.两过程中拉力的功一样大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思路点拨]因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仅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拉力F.这两个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设匀加速提升重物时拉力为F1,重物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F1-mg=ma, 匀速提升重物时,设拉力为F2,由平衡条件有F2=mg,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2=v·t=at2.拉力F2所做的功W2=F2·S2=mgat2. [解题过程]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拉力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不难发现:一切取决于加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因此选项A、B、C的结论均可能出现.故答案应选D. [小结]由恒力功的定义式W=F·S·cosα可知: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只取决于力、位移、力和位移间夹角的大小,而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匀速、减速)无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力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长木板最右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如图8-1所示.现在长木板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使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小物块与长木板摩擦因数为μ,求把长木板抽出来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此题为相关联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进而求功的问题.小物块与长木板是靠一对滑动摩擦力联系在一起的.分别隔离选取研究对象,均选地面为参照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求出木板对地的位移,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恒力F的功. [解题过程] 由F=ma得m与M的各自对地的加速度分别为 设抽出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则m与M在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所以把长木板从小物块底下抽出来所做的功为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动态的物理图景,为此要认真画好草图(如图8-2).在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木块上的滑动摩擦力f 为动力,作用于木板上的滑动摩擦力f′为阻力,由于相对运动造成木板的位移恰等于物块在木板左端离开木板时的位移Sm与木板长度L之和,而它们各自的匀加速运动均在相同时间t内完成,再根据恒力功的定义式求出最后结果.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例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 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 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 =0,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 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f m′,(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m>f m′即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m=μ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所以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B正确。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由于惯性原因,木块必然向中滑动,故D 正确。 综合上述,正确答案应为A、B、D。 【例3】如图3-1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度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线 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 图3-12所示,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 下产生向左的加速度,当滑块向左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典型例题解析1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典型例题解析 【例1】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中张力可以为零 B .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 C .小球刚好能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是Rg D .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与球所受的重力方向相 反 解析:像该题中的小球、沿竖直圆环内侧作圆周运动的物体等没有支承物的物体作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有下列几种情况: (1)m g m v /R v 2当=,即=时,物体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向心Rg 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恰能过最高点继续沿圆周运动.这是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2)m g m v /R v 2当>,即<时,物体不能通过最高点而偏离圆周Rg 轨道,作抛体运动; (3)m g m v /R v m g 2当<,即>时,物体能通过最高点,这时有Rg +F =mv 2/R ,其中F 为绳子的拉力或环对物体的压力.而值得一提的是:细绳对由它拴住的、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可能产生拉力,而不可能产生支撑力,因而小球过最高点时,细绳对小球的作用力不会与重力方向相反. 所以,正确选项为A 、C . 点拨:这是一道竖直平面内的变速率圆周运动问题.当小球经越圆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其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当小球经越圆周的其它位置时,其重力和绳子拉力的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法向分力)提供向心力. 【问题讨论】该题中,把拴小球的绳子换成细杆,则问题讨论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有支承物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时:

(1)v (2)v (3)v 当=时,支承物对小球既没有拉力,也没有支撑力; 当>时,支承物对小球有指向圆心的拉力作用; 当<时,支撑物对小球有背离圆心的支撑力作用; Rg Rg Rg (4)当v =0时,支承物对小球的支撑力等于小球的重力mg ,这是有支承物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能经越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例2】如图38-1所示的水平转盘可绕竖直轴OO ′旋转,盘上的水平杆上穿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现将A 和B 分别置于距轴r 和2r 处,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已知两球与杆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是f m .试分析角速度ω从零逐渐增大,两球对轴保持相对静止过程中,A 、B 两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变化? 解析:由于ω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当ω较小时,A 和B 均只靠自身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A 球:m ω2r =f A ; B 球:m ω22r =f B . 随ω增大,静摩擦力不断增大,直至ω=ω1时将有f B =f m ,即m ω=,ω=.即从ω开始ω继续增加,绳上张力将出现.12m 112r f T f m r m /2 A 球:m ω2r =f A +T ;B 球:m ω22r =f m +T . 由B 球可知:当角速度ω增至ω′时,绳上张力将增加△T ,△T =m ·2r(ω′2-ω2).对于A 球应有m ·r(ω′2-ω2)=△f A +△T =△f A +m ·2r(ω′2-ω2). 可见△f A <0,即随ω的增大,A 球所受摩擦力将不断减小,直至f A =0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一.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x=aT 2 ,6543212 ()()(3) a a a a a a a T ++-++=

a与v同向,加速运动;a与v反向,减速运动。

(二)力: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F=KX.

(三)牛顿运动定律: . 改变

(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静止 平衡状态 匀速运动 F x 合=0 力的平衡条件:F 合=0 F y 合=0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常用方法 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 相似三角形法 正、余弦定理法 物 体 的平衡

二、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 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2 例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例3.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4.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高中物理——磁场专题讲解+经典例题

磁场专题 7.【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底】如图所示,MN 是一荧光屏,当带电粒子打到荧光屏上时,荧光屏能够发光。MN 的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P 为屏上的一小孔,PQ 与MN 垂直。一群质量为m 、带电荷量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相同的速率v ,从P 处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区域,且分布在与PQ 夹角为θ的范围内,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一个圆形亮斑,其半径为mv qB B .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一个条形亮线,其长度为 ()21cos mv qB θ- C .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一个半圆形亮斑,其半径为mv qB D .在荧光屏上将出现一个条形亮线,其长度为()21sin mv qB θ- 10.【东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底】如图,电源电 动势为E ,内阻为r ,滑动变阻器电阻为R ,开关闭合。两平行极板间有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正好以速度v 匀速穿过两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带电粒子的重力)( ) A .保持开关闭合,将滑片P 向上滑动一点,粒子将可能从下极板边缘射出 B .保持开关闭合,将滑片P 向下滑动一点,粒子将可能从下极板边缘射出 C .保持开关闭合,将a 极板向下移动一点,粒子将继续沿直线穿出 D .如果将开关断开,粒子将继续沿直线穿出 4.【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如图所示,一粒子源位于一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的中点O 处,可以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出速度大小为v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整个三角形位于垂直于△ABC 的匀强磁场中,若使任意方向射出的带电粒子均不能射出三角形区域,则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 ( ) A .mv qa B .2mv qa Q

【电路】高中物理电路经典例题

?在许多精密的仪器中,如果需要较精确地调节某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常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两只滑动变阻器R1和R2对一阻值为500 Ω 左右的电阻R0两端电压进行粗调和微调.已知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分别为200 Ω和10 Ω.关于滑动变阻器R1、R2的连接关系和各自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取R1=200 Ω,R2=10 Ω,调节R1起粗调作用 B.取R1=10 Ω,R2=200 Ω,调节R2起微调作用 C.取R1=200 Ω,R2=10 Ω,调节R2起粗调作用 D.取R1=10 Ω,R2=200 Ω,调节R1起微调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实际上是变阻器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跟接在分压电路中的电阻并联之后的分压,如果并联的电阻较大,则并联后的总电阻接近变阻器“另一部分”的电阻值,基本上可以看成变阻器上两部分电阻的分压.由此可以确定R1应该是阻值较小的电阻,R2是阻值较大的电阻,且与R1的一部分并联后对改变电阻的影响较小,故起微调作用,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把两相同的电灯分别拉成甲、乙两种电路,甲电路所加的电压为8V, 乙电路所加的电压为14V。调节变阻器R 1和R 2 使两灯都正常发光,此时变阻器 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甲和P 乙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A.P 甲> P 乙 B.P 甲<P 乙 C.P 甲 = P 乙 D.无法确 定 ?一盏电灯直接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其功率是100 W.若将这盏灯先接一段很长的导线后,再接在同一电源上,此时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是9 W,那么此电灯的实际功率将( ) A.等于91 W B.小于91 W C.大于91 W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高中物理力学分析及经典题目

力学知识回顾以及易错点分析: 一: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 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二、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 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 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 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高中物理公式集锦以及典型例题分析合集

一、力学 胡克定律:f = kx 重力:G = mg 滑动摩擦力:f = μN 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 万有引力:F =G 221r m m G = 6.67×10-11 N ·m 2 / kg 2 万有引力=向心力 '422 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2R Mm G mg = GM gR =2 黄金代换式 第一宇宙速度:s km gR r GM v /9.7===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 /s ,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 /s 牛二定律: t p ma F ??==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as v v t 220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 ……内的位移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位移比为1:3:5……(2n-1) 在第1m 内、第2m 内……时间比为1:()21-:(32-)……(n n --1) 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s = a T 2 CheckBox1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 t s =2πR T =ωR=2πf R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244===ωππ2 f 2 R 角速度:ω=φπ πt T f ==22 向心力:F= ma = m v R m 2=ω2 R = m 422πT R =42πm f 2R 平抛: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2 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功 : αcos Fs W = 动能: 22 1mv E k =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面有关) 动能定理: W 合= ?E k = E k 2 - E k 1 = 21222 121mv mv - 机械能守恒: mgh 1 +222212 121mv mgh mv += 功率:P = W t =Fv cos α (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物体的动量 P=mv, 力的冲量 I=Ft 动量定理:F 合t=mv 2-mv 1 动量守恒定律: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 k a -=

(完整版)高中物理经典例题分析

《高中物理巧学巧解大全》目录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活题巧解方法总论 整体法隔离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加速度分解法加速度合成法 速度分解法速度合成法图象法补偿法(又称割补法)微元法对称法假设法临界条件法动态分析法利用配方求极值法等效电源法相似三角形法矢量图解法等效摆长法 等效重力加速度法特值法极值法守恒法模型法模式法转化法气体压强的参考液片法气体压强的平衡法气体压强的动力学法平衡法(有收尾速度问题)穷举法通式法 逆向转换法比例法推理法密度比值法程序法等分法动态圆法放缩法电流元分析法 估算法节点电流守恒法拉密定理法代数法几何法 第二部分部分难点巧学 一、利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其方向 二、利用动态分析弹簧弹力 三、静摩擦力方向判断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 六、透彻理解加速度概念 七、区分s-t 图象和v-t图象 八、深刻领会三个基础公式 九、善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 十、抓住时空观解决追赶(相遇)问题 十一、有关弹簧问题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解题技巧 十二、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整体法与隔离法 十三、熟记口诀巧解题 十四、巧作力的矢量图,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十五、巧用图解分析求解动态平衡问题 十六、巧替换、化生僻为熟悉,化繁难就简易 十七、巧选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环节 十八、巧用“两边夹”确定物体的曲线运动情况 十九、效果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宝 二十、平抛运动中的“二级结论”有妙用 二十一、建立“F供=F需”关系,巧解圆周运动问题 二十二、把握两个特征,巧学圆周运动 二十三、现代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STS问题 二十四、巧用黄金代换式“GM=R2g” 二十五、巧用“比例法”——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钥匙 二十六、巧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三种方法 二十七、巧记同步卫星的特点——“五定” 二十八、“六法”——求力的功 二十九、“五大对应”——功与能关系 三十、“四法”——判断机械能守恒 三十一、“三法”——巧解链条问题 三十二、两种含义——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 三十三、解题的重要法宝之一——功能定理 三十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总功为零吗?——摩擦力的功归类 三十五、“寻”规、“导”矩学动量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经典例题及解析.

[例1] 如图1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A处越过的壕沟,沟面对面比A处低,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 图1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摩托车越过壕沟经历的时间 在水平方向上,摩托车能越过壕沟的速度至少为 2. 从分解速度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则我们常常是“从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例2] 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 B. C. D. 图2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如图2乙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 ;又因为与斜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与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根据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所以 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 所以答案为C。 3. 从分解位移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位移方向(如物体从已知倾角的斜面上水平抛出,这个倾角也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我们可以把位移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然后运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研究问题(这种方法,暂且叫做“分解位移法”) [例3]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的P点,以水平速度向斜面下方抛出一个物体,落 在斜面上的Q点,证明落在Q点物体速度。 解析:设物体由抛出点P运动到斜面上的Q点的位移是,所用时间为,则由“分解位移法”可得,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 又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可得 竖直方向上, 水平方向上 则, 所以Q点的速度 [例4] 如图3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图3 解析:和都是物体落在斜面上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运用分解位移的方法可以得到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解析 1.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L=2米的木板C,它的两端各有一块档板,C的质量m C=5千克,在C的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1千克,m B=4千克。开始时,A、B、C都处于静止,并且A、B间夹有少量塑胶炸药,如图15-1所示。炸药爆炸使滑块A以6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左滑动,如果A、B与C间的摩擦可忽略,两滑块中任一块与档板碰撞后都与挡板结合成一体,爆炸和碰撞所需时间都可忽略。问: (1)当两滑块都与档板相碰撞后,板C的速度多大? (2)到两个滑块都与档板碰撞为止,板的位移大小和方向如何? 分析与解:(1)设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炸药爆炸前后A和B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B获得的速度为m A,则m A V A+m B V B=0,所以:V B=-m A V A/m B=-1.5米/秒对A、B、C 组成的系统,开始时都静止,所以系统的初动量为零,因此当A和B都与档板相撞并结合成一体时,它们必静止,所以C板的速度为零。 (2)以炸药爆炸到A与C相碰撞经历的时间:t1=(L/2)/V A=1/6秒, 在这段时间里B的位移为:S B=V B t1=1.5×1/6=0.25米, 设A与C相撞后C的速度为V C,A和C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A V A=(m A+m C)V C,所以V C=m A V A/(m A+m C)=1×6/(1+5)=1米/秒 B相对于C的速度为:V BC=V B-V C=(-1.5)-(+1)=-2.5米/秒 因此B还要经历时间t2才与C相撞: t2==(1-0.25)/2.5=0.3秒, 故C的位移为:S C=V C t2=1×0.3=0.3米, 方向向左,如图15-2所示。

中学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例题物理受力分析

中学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例题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 (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球 平面上的物体球 (4)在力F 作用下行使在 路面上小车 V (5)沿传送带匀速运动的物体 (6)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运动的物体 F>G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接触面不光滑 .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4)在力F 作用下静止在 斜面上的物体A. (5)各接触面均光滑 A 物块A

3.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 4.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1)A 静止在竖直墙面上 v (2)A 沿竖直墙面下滑 (4)静止在竖直墙轻上的物体A 行使向 (2)行使向 (4)静止的杆,竖直墙面光滑 (5)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6)小球静止时的结点 A (6)在拉力F 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A (5)静止在竖直墙轻上的物体A

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起动 6.如图所示,匀速运动的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 (1)向上运输 (2)向下运输 7.分析下列物体A 的受力:(均静止) 8.如图1—13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几个力作用。 α B A B A (光滑小球A ) A B α 乙 图1—13

9.如图1—14甲所示,A、B、C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水平力F,三物体仍静止,分析A、B、C的受力情况。 10.如图1—15甲所示,物体A、B静止,画出A、B的受力图。 11.如图1—18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M 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m 在其上匀速下滑,M仍保持静止,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A.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 )g B.M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 )g C.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 D.地面对M有向左的摩擦力 12.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运动。 图1—18 甲 乙 图1—14 图1—15甲 图1—15乙 图1—6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

) 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 拉力 B C . D . 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 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 动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2.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为 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木板 t 增大的水平力 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 例 1.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 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如图所示, A 、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运动过 10.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 用水平 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 1和 a 2,下列反映 a 1 和 a 2 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 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 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 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 m 2 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 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 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 g 表示重 力加速度)

14.质量为 m =1.0 kg 的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 )放在质量为 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 , 木板上表面光滑 ,木板与地 面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2, 木板长 L=1.0 m 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 , 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 F =12 N, 如图 3-12 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 ,试求:( g 取 10 m/s 1 2) (1) 水平恒力 F 作用的最长时间 ; (2) 水平恒力 F 做功的最大值 . 10.如图 9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 水平 力向右拉木板 ,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 撤掉拉力, 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 水平 面的运动情况为 17.如图 18所示,小车质量 M 为 2.0 kg m 为 0.5 kg ,物体与小车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 0.3 ,则: 图 18 (1) 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 1.2 m/s 2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 (2) 欲使小车产生 a =3.5 m/s 2 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 (3) 若要使物体 m 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 (4) 若小车长 L =1 m ,静止小车在 8.5 N 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 间? ( 物体 m 看作质点 ) 16.如图所示,木板长 L = 1.6m ,质量 M =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4. 质 量 m =1.0kg 的小滑块 (视为质点 ) 放在木板的右端, 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 2 速度,取 g = 10m/s 2,求: 17.如图所示,质量为 m = 1kg ,长为 L = 2.7m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 =0.2m ,以速度 v 0 = 4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A 、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 5N 的水平向 1 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 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 A . B . C . D .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 匀速运动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的几道经典题型及解答原创

1、(93年)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和m 0 ,作如图所示的联结。绳子不可伸长,且 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 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0 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 0 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 0 g 对C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 g和绳上拉力F.由于B和A作匀速运动,说明C 也作匀速运动.也就是C受力平衡,有F=m g.现在以A和B作为一个整体分析,这个整体受向右的绳上的拉力F,要使整体平衡必须受一个向左的力F.这个力也就是桌面对整体的摩擦力,而这个摩擦力作用在A上.也就是桌面对A的摩擦力为F.再取出A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受绳上拉力和桌面的摩擦力,这两个等大反向.则B对A不可能再有力作用,不然A 不可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AB之间没有摩擦力.选(A) 2、(98年)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把OA,OB,OC绳上的力分别记为F 1,F 2 ,F 3 .以结点O作为受力分析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如果一个对象受力平衡,那么将这些力分别首尾相连则一定能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如右 图. F 2与F 3 相互垂直,则这个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必然是F 1 边.说明F 1 >F 2 ,F 3 .也就是说这三个 力中最大的必然是F 1 .即当三条绳最大拉力相同时,必然是OA先断.选(A) 3、(99年)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 系数分别为k1和k 2 ,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 1g/k 1 B、m 2 g/k 1 C、m 1g/k 2 D、m 2 g/k 2 没有向上的力作用在m 1上时.把m 1 和m 2 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向下的重力(m 1 +m 2 )g,平衡 它的是弹簧的弹力F 1=(m 1 +m 2 )g.这时弹簧形变△x=(m 1 +m 2 )g/k 2 . 当m 1刚好离开上面弹簧时,拉力与重力应该为一对平衡力.这时m 1 对下面m 2 没有作用力.(可 以看作m 1已经被提开),这时下面弹簧的弹力F 2 =m 2 g.这时弹簧形变为△x=m 2 g/k 2 在整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距离就应该是两次形变的差.即x=m 1g/k 2 . 4、(92年)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 对M作受力分析,由于斜面对M的摩擦力未知,暂且不作出来.得到左图. 由于摩擦力是平行于斜面方向上的力,所以将G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上的两个力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4.5《典型例题分析》

§4.5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用不导热细管连接的两个相同容器里装有压强为1atn ,相对湿度B=50%,温度为100℃的空气。现将其中一个容器浸在温度为0℃的冰中,试问系统的压强改变为多少?每一容器中的相对湿度是多少?已知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4.6mmHg 。 分析:当一个容器浸在0℃的冰中,另一容器中的空气与水蒸气将流入这一容器,整个系统的压强将逐步降低。达到平衡时,空气在两容器中的分压也应相等。 解:设平衡时空气在两容器中的分压02,1,V atm p p o =空为每一容器体积,由空气的总摩尔数不变的条件得 00 002100022RT pV RT V p RT V p =?+?空空 解得 mmHg p 321 2=空 由于水蒸气分压不可能比同一温度下饱和蒸气压大,即mmHg p p 6.42=≤饱水,若没有水蒸气凝结,则按理想气体方程,在末态的水汽分压应等于321mmHg ,因为在初态时空气和水汽的分压 是相等的。但2空p 比4.6mmHg 大得多,说明在0℃的容器中已有水凝结,因而 水p 2=4.6mmHg 所以在末态的压强mmHg p p p 326222=+=水空故在0℃容器中的相对湿度%1000=B ,而在100℃容器中的相对湿度为 %6.0%1007606 .4100=?= B 。 例1 把质量为g m 1001=的2N 与未知质量的2O 混合,在温度T=77.4K 的条件下,让单位体积的混合气体作等温压缩。混合后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如图4-5-1所示。(1)确定2O 质量2m ;(2)计算T=77.4K 时饱和2O 的压强2p 。 图4-5-1

解:说明T=77.4K 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液态氧的沸点更高。 因为液态氧的沸点更高,所以在等温压缩中,氧气先达到饱和气压。从图中可知,从A 点起,氧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气压,设为2p 由A →B 氧气保持2p 不变而质量减少到达B 点后,氮气压强达到饱和气压,设为1p ,A →B 氮气质量1m 不变,利用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得: 在A 点: 4,,021 10222=+== p p RT M m V p RT M m V p A A 在B 点: 721=+p p 在A →B 中,氮气质量不变,有 01102,2,p p V V V p V p B A B A === 解得 atm p g m atm p atm p atm p 61,1.38,1,6,322210= ==== 例2 两个相同的轻金属容器里装有同样质量的水。一个重球挂在不导热的细线上。放入其中一个容器内,使球位于容器内水的体积中心。球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得多。两个容器加热到水的沸点,再冷却。已经知道:放有球的容器冷却到室温所需时间为未放球的容器冷却到室温所需时间的k 倍。试求制作球的物质的比热与水的比热之比水球c c : 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本系统(容器—水,容器—水—球)与周围媒质的接触面 所散失的热量 t Q q ??= 与温度差有关。 )(/T T aF t Q -=??容 式中t 是时间,容T 是容器的温度,T 是周围媒质的温度,F 是温度的某个函数,系数α由本系统与周围媒质的接触条件决定。在本情况中对于两容器来说接触条件相同,所以对于两容器α系数相同。一个容器散失热量△Q 致使容器的温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