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1.一两种单体共聚为例,说明无规共聚、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什么差异?在

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什么规定?

解: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结构单元M1、M2无规排列,而且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后一单体为第二单体。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呈交替排布,名称前后单体互换也可。

嵌段共聚物:有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链段M2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以长达几百到几千结构单元,缩写通式PM1-b-PM2。名称中前后单体常代表单体加入次序。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缩写通式为PM1-g、-PM2。名称中前单体为主链,后单体为支链。

2.推导二元共聚合物组成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由此得到什么结论?他与推导自

由基均聚物动力学的基本假设有什么异同?

解:二元共聚物组成的微分方式是:

d[M1]/d[M2]=[M1]/[M2]×{r1[M1]+[M2]}/{r2[M2]+[M1]}

该方程式是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1)活性链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活性链的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元结构;

3)聚合反应为不可逆;

4)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的组成无影响;

5)两种活性链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二元共聚反应可用于上述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计算投料组成和瞬间形成的共聚物组成之间的关系。出自由基聚合外,阴离子或阳离子共聚时,原则上也可用上述共聚物组成也能够微分方程进行计算。但是,对于有解的二元共聚、有前末端效应的共聚以及多活性种的二元共聚。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个方程仅反映了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组成之间的关系。通常仅适用于低转化率。这是因为两单体的竞聚率不同,随着工具反映的进行,投料比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低转化率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才近似与起始投料组成相对应。

3.何谓竟聚率和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即r1=k11/k12,r2=k22/k21;单体相对活性是指两种单体对同一链自由基反应(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M1的相对活性为1/r2,M2的相对活性为1/r1.

4.说明竞聚率r1与r2的意义并说明如何用r1、r2来计算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M1的竞聚率是r1=k11/k12,他表达的是链自由基~M1·与单体M1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2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M2的竞聚率是r2=k22/k21,即链自由基~M2·与单体M2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1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

竞聚率的倒数1/r1= k12/ k11,1/r2= k21/ k22表示同一自由基和异种单体的交叉增长率速率常数之比,因此单体M1的相对活性应为1/r2,单体M2的相对活性应为1/r1。

5.理想共聚和理想恒比共聚的区别是什么?

解:理想恒比共聚是指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的共聚,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对角线。而理想共聚却是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成简单比例关系,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不予恒比对角线相交。

6.解释下列名词:

⑴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

解: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产物为均聚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

的聚合成为共聚合,产物为共聚物。

⑵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

解:共聚组成是指参与共聚的单体单元在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序列结构是指参与共聚的单体单元在大分子链中的分布情况。

7.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控制?在工业上有哪几种控制方法?他们个针对何种聚

合体系?

解:在共聚反应中,由于两单体共聚活性不同,其消耗程度就不一致,故体系物料配比不断改变,所得共聚物的组成前后不均一,要获得组成均一的共聚物,主要控制方法如下:1)对r1和r2均小于1的单体,首先计算恒比点的配料比,随后在恒比点附近投料。其

前提条件是所需共聚物组成恰在恒比点附近。

2)控制转化率。因为f1与F1随转化率增加而变化,但变化程度不一样。

3)不断补加转化快的单体,既保持f1值变化不大。

8.根据单体的Q、e、或r值,试判断下列各单体对能否发生自由基共聚?

⑴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Q1=1.51,e1=-1.37)-对硝基苯乙烯(Q2=1.63,e

2=-0.39);

⑵偏氯乙烯(Q1=0.22,e1=0.36)-丙烯酸酯(Q2=0.42,e2=0.69);

⑶丁二烯(Q1=2.39,e1=-1.05)-氯乙烯(Q2=0.044,e2=0.2);

⑷四氟乙烯(r1=1.0)-三氟氯乙烯(r2=0.08);

⑸а-甲基苯乙烯(r1=0.038)-马来酸酐(r2=0.08)。

解:⑴Q、e值相近,可以共聚。Q1>Q2,M1的活性> M2的活性。用Q、e值算出r1=0.24,r2=1.58,r1r2=2.38,非理想非恒比共聚。

⑵分析同⑴。计算出r1= 0.59,r1=1.52。

⑶Q、e值相差大,不易共聚。Q1>>Q2,M1的活性> M2的活性。计算得出,r1=14.6,r2=0.014,基本为丁二烯均聚。

⑷理想恒比共聚。

⑸r1→0,r2→0,不易自聚,易发生交替共聚。

9.在生产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时,所采用的丙烯腈(M1)和苯乙烯(M2)

的投料比m1:m2=24:76(质量比)。此共聚体系的竞聚率r1=0.04,r2=0.40.问:

⑴所合成共聚物组成F2为多少?

⑵为了合成组成均一的共聚物,应采用怎样的投料方法?

解:⑴共聚体系属于r1<1, r2<1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体系。

F1=f1=1-r1/(2-r1-r2)=1-0.4/(2-0.4-0.04)=0.385(恒比点)

10.已知苯乙烯(M1)和甲基丙烯酸(M2)共聚,r1=0.5,r2=0.5.欲合成共聚物中苯乙烯

单体单元起始含量为32%(质量分数)的共聚物。

⑴请作出此共聚反应的F1-f1曲线。

⑵试求起始单体配料比(质量分数)m1/m2=?

离子聚合

1.试从单体、引发剂、聚合方法既反映特点等方面对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聚合反应进

行比较。

解:

2.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能否出现自动加速效应?为什么?

解: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的黏度不断增大。当体系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双基终止受阻,因而kt明显变小,链终止速率下降;但单体扩散速率几乎不受影响,Kp下降很少,链增长速率变化不大,因而相对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出现了自动加速现象。子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由于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电荷,他们之间互相排斥,不存在双基终止,因此不会出项自动加速现象。

3.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粒子之间的结合有几种形式?其存在形式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存在形式和单体的反应能力如何?

解:在离子聚合中,活性中心正离子和反离子之间有以下几种结合放:

4.为什么阳离子聚合反应一般需要在很低温度下进行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解:因为阳离子聚合活性种一般为碳阳离子。碳阳离子很活泼,极易发生重排和链转移反应。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CM≈10-2~10-4)比自由基聚合(CM≈10-4~10-5)大得多。为了减少链转移反应的发生,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阳离子反应一般需在很低温度下进行。

5.分别叙述阴离子、阳离子聚合时,控制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方法。解:进行离子聚合时,一般多采用改变聚合反应温度或改变溶剂极性的方法来控制聚合反应速率。

阴离子聚合一般为无终止聚合,所以通过引发剂的用量可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时也通过加入链转移剂(如甲苯)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阳离子聚合极易发生链转移反应,链转移反应是影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聚合反应温度对链转移反应的影响很大。、所以一般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温度来控制聚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时也通过加入链转移剂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6.阴离子聚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其阴离子活性增长链可以长期不终止而形成活性聚合物,

为什么?

解:活性聚合物是指在链增长反应中,活性链直到单体全部消耗尽仍保持活性的聚合物,再加入单体还可以继续引发聚合,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继续增加。

在阴离子聚合反应中,带相同点喝的活性链离子不能发生双基终止;活性链碳阴离子的反离子常为金属离子,而不是原子团,它一般不能夺取链中的某个原子或H+而终止;活性另通过脱去H-发生链终止又很困难,所以当体系中无引起链转移或链终止的杂质时,实际上是无链转移、无终止聚合,及活性聚合。

7.写出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四种不同端基(—OH、—COOH、—SH和—NH2)的聚丁

二烯遥爪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8.为什么进行银离子聚合反应时,需要预先将原料和聚合容器净化、干燥、出去空骑兵在

密封条件下聚合?

解: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及活性链均很活泼,许多杂质以及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均可破坏引发剂使活性中心失活。因此,对所用溶剂、单体以及聚合容器必须进行严格净化和干燥,聚合反应必须在密封条件下进行。否则将导致聚合失败。

9.用萘钠的四氢呋喃溶液未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已知萘钠溶液的浓度为1.5mol/L,苯

乙烯为300g。试计算若制备相对分子之量为30000的聚苯乙烯们需要加多少引发剂?

10.比比较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之间的下列关系:

⑴转化率与时间关系;

⑵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时间关系。

解:⑴逐步聚合:单体转化率在反应开始后的短时间内就达到很高,随后,随时间延长转化率增加极其缓慢。

自由基聚合:典型的转化率(C%)与时间(t)曲线为S形,反应初期转化率与t可呈线性关系,中期可能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后期转化率随时间延长增加缓慢。

阴离子聚合:常常可实现活性聚合。转化率与时间有如下关系:㏑[1/(1-C%)]=kt。

⑵逐步聚合: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高分子量聚合物需数小时的长时间才能形成。

自由基聚合: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瞬时间生成,在反映任意时刻形成的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无几。有有自动加速现象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阴离子聚合(活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11.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与25℃用3.2×10-3mol/L的萘钠,是浓度为1.5mol/L的苯乙烯聚

合。

⑴试写出聚合反应的方程式(从制备萘钠开始);

⑵计算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

12.什么事热塑性弹性体?给出一种合成SBS的方法。

13.何谓开环聚合?以氢氧化钠为引发剂,水为链终止剂,写出幻想一万开环聚合合成端羟

基聚氧化乙烯基醚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3.2 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6)CH2=C(CH3)2(7)CH2=CHC6H5 (8)CF2=CF2(9)CH2=C(CN)COOR (10)CH2=C(CH3)-CH=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3.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8)CF2=CFCl 答(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3.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1.一两种单体共聚为例,说明无规共聚、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什么差异?在 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什么规定? 解: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结构单元M1、M2无规排列,而且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后一单体为第二单体。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呈交替排布,名称前后单体互换也可。 嵌段共聚物:有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链段M2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以长达几百到几千结构单元,缩写通式PM1-b-PM2。名称中前后单体常代表单体加入次序。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缩写通式为PM1-g、-PM2。名称中前单体为主链,后单体为支链。 2.推导二元共聚合物组成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由此得到什么结论?他与推导自 由基均聚物动力学的基本假设有什么异同? 解:二元共聚物组成的微分方式是: d[M1]/d[M2]=[M1]/[M2]×{r1[M1]+[M2]}/{r2[M2]+[M1]} 该方程式是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1)活性链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活性链的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元结构; 3)聚合反应为不可逆; 4)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的组成无影响; 5)两种活性链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二元共聚反应可用于上述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计算投料组成和瞬间形成的共聚物组成之间的关系。出自由基聚合外,阴离子或阳离子共聚时,原则上也可用上述共聚物组成也能够微分方程进行计算。但是,对于有解的二元共聚、有前末端效应的共聚以及多活性种的二元共聚。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个方程仅反映了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组成之间的关系。通常仅适用于低转化率。这是因为两单体的竞聚率不同,随着工具反映的进行,投料比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低转化率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才近似与起始投料组成相对应。 3.何谓竟聚率和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即r1=k11/k12,r2=k22/k21;单体相对活性是指两种单体对同一链自由基反应(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M1的相对活性为1/r2,M2的相对活性为1/r1. 4.说明竞聚率r1与r2的意义并说明如何用r1、r2来计算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M1的竞聚率是r1=k11/k12,他表达的是链自由基~M1·与单体M1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2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M2的竞聚率是r2=k22/k21,即链自由基~M2·与单体M2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1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 竞聚率的倒数1/r1= k12/ k11,1/r2= k21/ k22表示同一自由基和异种单体的交叉增长率速率常数之比,因此单体M1的相对活性应为1/r2,单体M2的相对活性应为1/r1。 5.理想共聚和理想恒比共聚的区别是什么? 解:理想恒比共聚是指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的共聚,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对角线。而理想共聚却是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成简单比例关系,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不予恒比对角线相交。 6.解释下列名词: ⑴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 解: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产物为均聚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

自由基聚合讲解

2. 自由基聚合 2.1.连锁聚合的单体 按反应机理,可将聚合反应分成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两大类型。 连锁聚合反应需引发剂,由引发剂形成带有反应能力的活性中心。这种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正离子、负离子。 活性中心的产生与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关,共价键有两种断裂方式: 均裂:R:R→2R?构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分属于两个基团,这种带独电子 的基团称自由基。 异裂:A:B→A?+ B +一对电子全部归某一基团,成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的活性足够高时,可打开烯类单体的π键,也可使环状单体的σ键断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反应、离子聚合反应例如,单烯类单体 自由基与单体的反应如下式: R?+CH2=CHX+ R-CH2C?HX (单体自由基) 所形成的单体自由基可进一步与其它单体连锁加成而增长,直到以适当方式终止,形成长链大分子:R-CH2CHX-CH2CHX-CH2C?HX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反应也可以仿照上式写出。 适于连锁聚合的单体为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如单烯类,共轭二烯、羰基化合物)以及一些环状化合物,主要的是单烯,共轭烯类。 不同单体对不同聚合类型的选择性和聚合能力除了与聚合条件(外因)有关,主要取决于单体分子结构(内因)即键的极性和空间位阻。 下面分析一下上述单体对聚合类型选择的影响。

一、单烯类单体 烯类单体聚合能力的差异和聚合机理的不同是取决于双键碳原子取代基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也就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 1、电子效应 决定л键断裂方式的内因是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外因是活性中心的性质。取代基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和使所形成的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活性中心具有稳定能力。 ①阳离子聚合 例如:异丁烯聚合生成聚异丁烯: A⊕+ δ- CH=C⊙(CH3)2δ+→A-CH2-C⊕(CH3)2 烯类单体双键的碳原子如果带有推电子取代基,如烷基、烷氧基、二甲氨基时,会使л电子云密度增加,容易与阳离子结合,生成正碳离子(体系的能量有所降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所增加,故带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有利于阳离子聚合。 目前工业上进行阳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主要为异丁烯和乙烯基烷基醚两种。 ②阴离子聚合 例如,丙烯腈聚合生成聚丙烯腈: B⊙+δ+ CH2=CH(CN)δ-→B-CH2-CH(CN)⊙ 与推电子基团相反,吸电子取代基如硝基、氰基、酯基、酰胺基等,将使双键上л电子云密度降低,容易与负离子结合,生成碳负离子。由于吸电子取代基的存在使碳负离子上密集的电子云相对分散,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增加,其它副反应相对减少,主要与单体加成而增长。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_习题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_习题 1、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解释原因。 CH2=C(C6H5)2CH2=C(CH3)C2H5 CH3CH=CHCH3C l CH=CHC l CF2=CF2 CH2=C(CH3)COOCH3CH2=CHCOOCH3 CH2=CHCN CH2=C(CH3)CH=CH 2、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醋酸乙烯酯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式。 3、PVA的单体是什么?写出其聚合反应式。 4、试写出氯乙烯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聚合时的各个基元反应。 5、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歧化终止的百分比与温度的依赖性如下表所示: 计算: (a)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活化能差值; (b)偶合终止为90%时的温度。 6、如果某引发剂的半衰期为4 hr,那么反应12 hr后,引发剂还剩余多少(百分比)没有分解? 7、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 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羧酸叔丁酯,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过氧化氢-亚铁盐体系

8、苯乙烯在苯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80℃下进行聚合反应。已知: k d=2.5×10-4S-1,E d=124.3kJ·mol-1,试求60℃的k d值和引发剂的半衰期。 9、直接光引发和加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有什么不同? 10、据报道,过氧化二乙基的一级分解速率常数为1.0×1014e-35000cal/RT s-1,试预测这种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 11、在稳态状态下,如果[M×]=1×10-11mol/L,那么在30、60、90分钟后,[M×]分别等于多少? 12、何为自动加速作用?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阻聚作用与缓聚作用的定义,常见阻聚剂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阻聚机理有什么不同? 14、单体溶液浓度为0.20 mol/L,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为4.0×10-3 mol/L,在60℃下加热聚合,问需多长时间能达到50%的转化率?计算时采用如下数据:k p=145 L/mol×s,k t=7.0×107 L/mol×s,f=1,引发剂半衰期为44 hr。 15、用引发剂W在60℃下热引发单体Z(单体浓度8.3 mol/L)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下列数据: 若试验证明R p=4.0×10-4[I]1/2,请计算C M,k p/k t1/2和fk d的值。在聚合中,向引发剂链转移重要吗?如果重要,请简述怎样计算C I。 16、氧化还原体系Ce4+-醇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 链增长反应为: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作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作业 P146T 思考题4.考虑r1=r2=1;r1=r2=0;r1>0,r2=0;r1r2=1等情况,说明11f f F =()的函数 关系和图像特征。 解答:由21112122111222 r f +f f r f +2f f +r f F = 当r1=r2=1时,11f F =,如图;当r1=r2=0时,11= 2F ,如图 当r1>0,r2=0时,1121112r f +f r f +2f F =,如图;当r1r2=1时,11122d[]d[]r d[]d[] M M M M =,如图

P147T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聚合,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竞聚率,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解答:由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为:r1=1.68,r2=0.23; =15%=85%ωω(醋酸乙烯酯),(氯乙烯);10.85 62.5f ==0.8860.851-0.85+62.586 () 21f =1-f =0.114 21112122111222 r f +f f =0.932r f +2f f +r f F ?=;10.93262.5==0.9090.93262.5+0.06886W ???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竞聚率:r1=0.46,r2=0.52; 10.85 100f ==0.8550.851-0.85+100104 ();21f =1-f =0.145;21112122111222r f +f f =0.773r f +2f f +r f F ?= 10.7731000.7640.7731000.23104 W ?==?+? P147T1.甲基丙烯酸甲酯(1M )浓度=5-1mol L ?,5-乙基-乙烯基吡啶浓度=1-1 mol L ?,竞聚率:r1=0.40,r2=0.69; a.计算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 b.求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相同两单体摩尔配比。 解答: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为5-1mol L ?,5-乙基-乙烯基吡啶浓度为11mol L -?; 01 5f =6,021f =6;21112122111222r f +f f =0.725r f +2f f +r f F ?= 即起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分数为72.5% 由r1<1,r2<1,21112 1-r f ==0.342-r -r F ?= 两单体摩尔比= 12f 0.3417==f 0.6633

自由基聚合机理以及四种常见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多属连锁聚合,连锁聚合反应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各步的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连锁聚合链引发形成活性中心(或称活性种),活性中心不断与单体加成而使链增长(单体之间并不反应),活性中心的破坏就是链终止。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都可能成为活性中心引发聚合,故连锁聚合又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等,其中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的60%。 热力学上能够聚合的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是有差异的,如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异丁烯只能阳离子聚合、MMA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苯乙烯则可按各种连锁机理聚合。 自由基聚合产物约占聚合物总产量60%以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类、聚丙烯腈、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树脂等聚合物都通过自由基聚合来生产。本节将对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作较详细的讨论。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此外,还可能伴有链转移反应。现将各基元反应及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 链引发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用引发剂引发时,将由下列两步组成:(1)引发剂I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R?; (2)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单体自由基形成以后,继续与其他单体加聚,而使链增长。 比较上述两步反应,引发剂分解是吸热反应,活化能高,约105~150kJ/mo1,反应速

率小,分解速率常数约10-4~10-6s-1。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结合成单体自由基这一步是放热反应,活化能低,约20~34kJ/mo1,反应速率大,与后继的链增长反应相似。但链引发必须包括这一步,因为一些副反应可以使初级自由基不参与单体自由基的形成,也就无法继续链增长。 有些单体可以用热、光、辐射等能源来直接引发聚合。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少,苯乙烯热聚合已工业化;紫外光固化涂料也已大规模使用。 2 链增长 在链引发阶段形成的单体自由基,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π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和其他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这个过程称做链增长反应,实际上是加成反应。 为了书写方便,上述链自由基可以简写成,其中锯齿形代表由许多单元组成的碳链骨架,基团所带的独电子系处在碳原子上。 链增长反应有两个特征:一是放热反应,烯类单体聚合热约55~95kJ/mol;二是增长活化能低,约20~34KJ/mol,增长速率极高,在0.01~几秒钟内,就可以便聚合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这样高的速率是难以控制的,单体自由基一经形成以后,立刻与其他单体分子加成,增长成活性链,而后终止成大分子。因此,聚合体系内往往由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 对于链增长反应,除了应注意速率问题以外,还须研究对大分子微观结构的影响。在链增长反应中,结构单元间的结合可能存在“头-尾”和“头-头”或“尾-尾”两种形式。经实验证明,主要以头-尾形式连接。这一结果可由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得到解释。对一些取代基共轭效应和空间位阻都较小的单体聚合时头-头结构会稍高,如醋酸乙烯酯、偏二氟乙烯等。聚合温度升高时,头-头形式结构将增多。

第三章__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 (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 (6)CH2=C(CH3)2 (7)CH2=CHC6H5 (8)CF2=CF2 (9)CH2=C(CN)COOR (10)CH2=C(CH3)-CH =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 (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 (8)CF2=CFCl 答 (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

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由2步反应组成,第一步为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第二

4-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第一部分 高分子化学
教学目的: 掌握共聚合的定义和作用,共聚高分子的分类 及分子结构特点,了解共聚方程的推导思路和假定,掌握 竞聚率的定义及不同竞聚率下的产物特点。 重点内容:
1、掌握基本概念 共聚合;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接枝共聚;嵌段共 聚; 竞聚率。 2、共聚的作用及典型共聚高分子的性能。 3、共聚合的动力学推倒过程中的基本假定。 4、竞聚率及作用。
1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5、不同竞聚率下的共聚物的结构特点。
2
主要英文词汇: 难点内容:自由共聚合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推导假定、推导
过程;竞聚率的定义和应用。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ndom copolymer—无规共聚物 Alternatinig copolymer—交替共聚物 Block copolymer—嵌段共聚物 Graft copolymer—接枝共聚物 Reactivity ratio--竞聚率
3 4
熟悉内 容: 了解共聚的推导思路;
了解自由基共聚合的主要工业应用。
参考教材或资料: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郝立新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3、George 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M),2n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81 4、应圣康,余丰年等,共聚合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
4.1 引言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所得 的聚合物称作均聚物。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称 作共聚合,所得的产物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称作共 聚物。 备注: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二元共聚的理论已研究得相当详细,三元共聚动 力学和组成问题相当复杂;实际上,三元以上的共聚只限 于实际应用,较少在理论上进行定性分析。
6
5
1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一、名称解释 1.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 元。 3. 均聚物: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4. 共聚物: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5. 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6.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7. 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 构单元组成。 8. 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9. 共聚合组成方程: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10.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 *匕=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 i = r i f i/(r i f i+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11.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 i=r2=i,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 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 i = f i,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 i、f i,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12. 交替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r2= 0或者r i^O,「2 ~0 ,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 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 i=0.5,形成交替 共聚物。 13. 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2工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14.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i且r2>i,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 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16. 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 i=k ii/k i2,「2=k22/k2i,竞聚率用于表征两 单体的相对活性。 17. 前末端效应:前末端是指自由基活性端的倒数第二个结构单元,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的基团的烯类单 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将产生一定的作用,这即前末端效应。 18. 单体活性:单体的活性我们一般通过单体的相对活性来衡量,一般用某一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 速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同其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即竞聚率的倒数)来衡量。 19. 自由基活性:一般表示自由基之间的相对活性,可用不同自由基与同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来衡 量。 20. 极性效应:极性相反的单体(带负电性与带正电性)之间易进行共聚,并有交替倾向,这个效应称为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1)分析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 一、课程主要内容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概述: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研究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⒉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推导及讨论;共聚类型及共聚物组成曲线。 ⒊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的测定:直线交点法;截距斜率法;积分法。 ⒋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调节起始单体配比的一次投料法;连续补加活泼单体的投料法;连续补加混合单体的投料法。 ⒌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影响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因素;Q-e概念。 通过学习第三章,掌握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两单体共聚的倾向,截距斜率法测定竞聚率;熟练掌握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而对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Q-e概念作一般了解。 二、试题与答案 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简称自由基共聚。 ⒉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 ⒊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⒋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共聚物; ⒌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或另两种)单体单元构成的共聚物。 ⒍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⒎共聚物组成: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比例即为共聚物组成。 ⒏竞聚率: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⒐竞聚率r1、r2的物理意义:r1是单体M1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2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2是单体M2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1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1、r2表征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㈡填空题 ⒈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4 自由基共聚合 4.1 课程的知识要点 重点介绍共聚合反应的类型、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和嵌段共聚及共聚物组成曲线、竞聚率和单体的活性。 4.2 本章习题 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2、甲基丙烯酸甲酯(M 1 )浓度=5mol/L,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1mol/L,竞聚率:r1=0.40,r2=0.69;a、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b、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配比。 3、氯乙烯(r1=1.67)与醋酸乙烯酯(r2=0.23)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和85%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5%(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 4、两单体竞聚率为r1=0.9,r2=0.083,摩尔配比=50:50,对下列关系进行计算和作图:a、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 b、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c、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d、共聚物组成分布。 5、0.3mol甲基丙烯腈和0.7mol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求共聚物中每种单元的链段长。 6、0.75mol丙烯腈(M 1 ,r1=0.9)和0.25mol偏二氯乙烯(M2,r1=0.4)进行共聚。 a. 求共聚物中含3个或3个以上单元丙烯腈链段的分数。 b. 要求共聚物组成不随转化率而变,求配方中两单体组成。 7、0.414mol甲基丙烯腈MAN(M 1)、0.424mol苯乙烯S(M 2 )、0.162molα-甲 基苯乙烯α-MS(M 3 )三元共聚,计算起始三元共聚物组成(以摩尔分数计)。竞聚率如下: MAN/S: r 12=0.44, r 21 =0.37 MAN/α-MS: r 13=0.38 , r 31 =0.53 S/α-MS: r 23=1.124 ,r 32 =0.627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 1.烯类单体家具有下列规律: ①单取代和1,1-双取代烯类容易聚合, 而1,2-双取代烯类难聚合;②大部分烯类单体能自由基聚合,而能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却很少,试说明原因。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HCl CH2=CCl2 CH2=CHCN CH2=C(CN)2 CH2=CHCH3 CH2=C(CH3)2 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C6H5)2 ClCH=CHCl CH2=C(CH3)C2H5 CH3CH=CHCH3 CH2=CHOCOCH3 CH2=C(CH3)COOCH3 CH3CH=CHCOOCH3 CF2=CFCl 答: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2=C(CH3)C2H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 CH2=CHOCOCH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2=C(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3CH=CHCOOCH3: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2=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计算题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1.基本概念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1. 基本概念: 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1=0.5,形成交替共聚物。 非理想共聚(Non-ideal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r2≠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Non-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1 且r2<1的非理想聚合,该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 嵌段共聚(Block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1且r2>1,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

最新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自由基共聚

以下单体中活性最高的是( 1. 以下单体中活性最高的是( )。
A. 丁二烯 B. 丙烯酸 C. 苯乙烯 D. 醋酸乙烯 正确答案:C.
?
当转化率较高, 10% 竞聚率的测定应采用( 2. 当转化率较高,大于 10%时,竞聚率的测定应采用( )。
A. 直线焦点法 B. 截距斜率法 C. 曲线拟合法 D. 积分法 正确答案:D.
?
为了改进聚乙烯(PE)的粘接性能,需加入第二单体( 3. 为了改进聚乙烯(PE)的粘接性能,需加入第二单体( )。
A. 丙烯酸 B. 丙烯酸甲酯 C. 丙烯腈 D. 醋酸乙烯 正确答案:D.
?
氯乙烯-co-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co”的含义是( 4. 在“氯乙烯-co-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co”的含义是( )。
A. 无规 B. 交替 C. 嵌段 D. 接枝 正确答案:A.
?
温度升高,将使共聚反应向( 5. 温度升高,将使共聚反应向( )变化
A. 交替共聚 B. 理想共聚 C. 非理想共聚 D. 恒比共聚 正确答案:B.
?
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类型是() 6. 对于竞聚率 r1>1,r2<1de 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类型是()
A. 无恒比点共聚 B. 有恒比点共聚 C. 恒比共聚 D. 交替共聚 正确答案:A.

?
竞聚率的大小取决于共聚单体对的结构,具体可归结为:( :(1 7. 竞聚率的大小取决于共聚单体对的结构,具体可归结为:(1)双键与取代基的共轭 作用;( 取代基的极性效应;( ;(2 ;(3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 作用;(2)取代基的极性效应;(3)取代基的空间位阻。
A. (1)(2) B. (1)(3) C. (2)(3) D. (1)(2)(3) 正确答案:D.
?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防蛀和防腐能力, 8.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防蛀和防腐能力,可以采用烯类单体与棉纤维辐射技术或化学引 发接枝的方法,最有效的单体是() 发接枝的方法,最有效的单体是()
A. CH2=CH-COOH B. CH2=CH-COOCH3 C. CH2=CH-CN D. CH2=CH-OCOCH3 正确答案:C.
?
共聚曲线的形状为( 9. r1<1,r2<1 时,共聚曲线的形状为( )
A. 反 S 型 B. S 型 C. 对角线 D. 水平直线 正确答案:A.
?
竞聚率影响因素包括:( 温度;( 压力;( 溶剂。 :(1 ;(2 ;(3 10. 竞聚率影响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溶剂。
A. (1)(2) B. (1)(3) C. (2)(3) D. (1)(2)(3) 正确答案:D.
?
是由己二胺和癸二酸缩聚而成。 1. 尼龙 610 是由己二胺和癸二酸缩聚而成。
正确答案:对
?
甲基丙烯腈(M1) (M1)和 甲基苯乙烯(M2) r1=0.15,r2= 0.032,这对单体 2. 甲基丙烯腈(M1)和 -甲基苯乙烯(M2) r1=0.15,r2=0.21 r1.r2= 0.032,这对单体 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正确答案:对
?
苯乙烯的活性比醋酸乙烯酯高,因此苯乙烯的均聚速率高于后者。 3. 苯乙烯的活性比醋酸乙烯酯高,因此苯乙烯的均聚速率高于后者。
正确答案:对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资料讲解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 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 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 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 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 计算题 1、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解:(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 r 1=1.68 r 2=0.23 m 2=15% 89.08615 .05.6285.05.6285 .02 2111 1 1=+=+ =M m M m M m f 11.02=f 93.011 .023.011.089.0289.068.111 .089.089.068.122 2222221211212111=?+??+??+?=+++=f r f f f r f f f r F (2)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r 1=0.52 r 2=0.46 m 1=15%同理可得f 1=0.145, F 1=0.227 2、甲基丙烯酸甲酯(M 1)浓度=5mol/L ,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1mol/L ,竞聚率:r 1=0.40,r 2=0.69;a 、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b 、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配比。 解:甲基丙烯酸甲酯(M 1)浓度为5mol/L ,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为1mol/L ,所以 001251 ,66 f f == ()()() 2 000 1112012 200001112220.7252r f f f F r f f f r f += =++ 即起始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含量为72.5%。 因为,r 1<1,r 2<1,此共聚体系为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在恒比共聚点上配料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有 2 1112 10.342r F f r r -== =-- 所以,两单体摩尔配比为: [][]101220 0.34170.6633 M f M f = == 3、氯乙烯(r 1=1.67)与醋酸乙烯酯(r 2=0.23)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和85%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5%(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 解:(1)当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初始含量为5%时,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