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过程

过程

1.过程控制定义: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制药、建材、核能、环境工程等许多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属于过程控制系统。
2.连续生产过程的特征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在连续(或间歇)的流动过程中进行着物理化学反应、物质能量的转换或传递。
3.按设定值的形式分类:
1)定值控制系统——设定值恒定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可能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4.图片1
5.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1)局部自动化阶段 (20世纪 50~60年代)
2)模拟单元仪表控制阶段(集中控制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3)集散控制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6.在阶跃输入的扰动作用下,定值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四种形式:图1-2
1)单调衰减过程 被控变量在给定值的一侧作单调变化,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
2)振荡衰减过程 被控变量上下波动,但幅度逐渐减少,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上。
3)等幅振荡过程 被控变量在给定值附近来回波动,且波动幅度保持不变。
4)振荡发散过程 被控变量来回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变大,离给定值越来越远。
7.1)衰减比n(振荡过程衰减的程度,衡量过渡过程稳定程度的动态指标)和衰减率ψ(经过一个周期后波峰衰减的百分数)
衰减比 n 和衰减率ψ 是表示系统稳定程度的指标。n大于1,则系统是稳定的。随着n的增大,过渡过程逐渐由衰减振荡趋向于单调过程。
试验证明:衰减比在 4: 1到10:1之间时,过渡过程的衰减程度合适,过渡过程较短。
衰减比n与衰减率ψ之间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n = 4:1~10:1 就相当于ψ = 75 %~90%
n<1,系统发散,n越小发散越快;
n=1,系统等幅振荡;
n>1,衰减振荡,n越大衰减越快;
n接近∞,非周期衰减过程。
工程上希望:过渡过程经过两次左右的波动便接近于新的稳态值y(∞)。
特殊:少数不希望有振荡的控制过程,通常采用周期衰减的形式。
2)最大动态偏差A和超调量σ
最大动态偏差表示系统瞬间偏离给定值的最大程度。即: A = ymax - r
最大动态偏差是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系统稳定性的指标。
3)余差C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的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的残余偏差叫做余差,也称静差。是衡量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指标。
8.控制系统的单项品质指标小结:
稳定性 衰减比n = 4:1~10:1最佳
准确性 余差C小好
最大偏差 A 小好
快速性 过渡时间 Ts 短好
振荡周期 T 短好
各品质指标之间既有联系、又

有矛盾。例如,过分减小最大偏差,会使过渡时间变长。因此,应根据具体工艺情况分清主次,对生产过程有决定性意义的主要品质指标应优先予以保证。
9.AM之间的切换
10.1)电动仪表:以220VAC或24VDC作为工作能源,其输入输出信号均采用0~10mA或4~20mA的标准信号。
2)气动仪表:以140kPa的气压信号作为工作能源,其输入输出信号均采用20~100kPa的标准气压信号。
3)自力式仪表:不需要专门提供工作能源。
11.基本控制规律及特点
1)比例控制(P):
连续控制定义:控制器的输出应当根据偏差的大小连续变化,使阀的开度能够连续变化,可获得与对象负荷相适应的操作量,使被控量趋于稳定,达到平衡状态。公式见书3-4
比例控制的特点:
控制及时、适当。只要有偏差,输出立刻成比例地变化,偏差越大,输出的控制作用越强。控制结果存在静差。
2)比例积分控制(PI)
特点当有偏差存在时,积分输出将随时间增长(或减小);当偏差消失时,输出能保持在某一值上。(积分作用具有保持功能,故积分控制可以消除余差。积分输出信号随着时间逐渐增强,控制动作缓慢,故积分作用不单独使用。)见书图3-5
12.DDZ-Ⅲ型仪表的特点:采用统一信号标准:4~20mA DC和1~5V DC。
输入电路图3-12 V01 = k ( V给定- V测量 )
13.手动操作及无扰切换 见笔记(AM...)
14.1)气动调节阀:结构简单,可靠,维护方便,防火防爆;但气源配备不方便,化工、炼油行业。
2)电动调节阀:电源配备方便,信号传输快、损失小,可远距离传输;但推力较小,不适于易燃易爆环境。
3)液动调节阀:用液压传递动力,推力最大;但安装、维护麻烦,使用不多。
15.气动执行机构分类:角行程输出和直行程输出。
16.调节机构分类:
1) 直通单座阀:一个阀芯和阀座。 结构简单、泄漏量小。 流体对阀芯的不平衡作用力大。一般用在小口径、低压差的场合。
2) 直通双座阀:阀体内有两个阀芯和阀座。 流体流过时,作用在上、下两个阀芯上的推力方向相反且大小相近,可以互相抵消,所以不平衡力小。 适用大压降和大管径的场合。由于加工的限制,上下两个阀芯阀座不易保证同时密闭,因此泄漏量较大。
3)角形控制阀:两个接管呈直角形,一般为底进侧出,这种阀的流路简单、对流体的阻力较小,结构与直通阀相似。 适用于现场管道要求直角连接,介质为高粘度、高压差和含有少量悬浮物和固体颗粒状的场合。
4)三通控制阀:有三个出入口与工艺管道连接。流通方式有合流型(两种介质混合成一路)和分流型(一种介质分成两路)两种。适用于配

比控制与旁路控制。
5)隔膜控制阀:采用耐腐蚀材料作隔膜,将阀芯与流体隔开。 结构简单、流阻小、流通能力比同口径的其他种类的阀要大。由于介质用隔膜与外界隔离,故无填料,介质也不会泄漏。 耐腐蚀能力强,适用于强酸、强碱、强腐蚀性介质的控制,也能用于高粘度及悬浮颗粒状介质的控制。
6)蝶阀又名翻板阀,旋转型阀中最常用的一种。 结构简单、重量轻、流阻极小,但泄漏量大。 适用于大口径、大流量、低压差的场合,也可以用于含少量纤维或悬浮颗粒状介质的控制。
7) 球阀:阀芯与阀体都呈球形体,阀芯内开孔。转动阀芯使之与阀体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就有不同的流通面积。 流量变化较快,可起控制和切断的作用,常用于双位式控制。
8)笼式阀:阀内有一个圆柱形套筒(笼子)。套筒壁上有一个或几个不同形状的孔(窗口),利用套筒导向,阀芯在套筒内上下移动,改变阀的节流孔面积。(阀芯上开有平衡孔,不平衡力减小,稳定性好,噪声小) 可调比大,不平衡力小,更换开孔不同的套筒,就可得到不同的流量特性。但不适于高粘度或带有悬浮物的介质流量控制。
9)凸轮挠曲阀:又名偏心旋转阀。阀体为直通型,其阀芯呈扇形球面状,与挠曲臂及轴套一起铸成,固定在转动轴上。 阀芯球面与阀座密封圈紧密接触,密封性好。适用于高粘度或带有悬浮物的介质流量控制。 调节阀除了结构类型的不同外,其它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流量特性和口径。
17.实际选择调节阀:
优先选用直通单、双座调节阀。直通单座阀适用于泄漏要求小和阀前后压降较小的场合,直通双座阀适用于对泄漏量要求不严和阀前后压降较大的场合;
高粘度或含悬浮物的流体、气液混合或易闪蒸的液体及要求直角配管的场合,选用角形阀;
浓浊浆液和含悬浮颗粒的流体及大口径、大流量和低压降的场合,选用蝶阀;
三通调节阀既可用混合两种液体,又可将一种流体分为两股,多用于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高粘度或含悬浮颗粒、纤维以及有毒的流体,采用隔膜阀。
18.快开特性:适用于迅速启闭的切断阀或双位控制系统。 开度较小时就有较大流量,随开度的增大,流量很快就达到最大,故称为快开特性。具有快开特性的阀芯形式是平板型,有效位移很小。
19.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机理法:根据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列写出有关的平衡方程,从而获取对象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对设计有利。
特点:1.机理法建模需对生产过程熟悉,且能较准确地用数学方法描述;其最大优点是没有系统设备之前就能得

到数学模型。2.数学模型简化方法:一开始引入简化假定,二高阶方程低阶化,三对原始模型仿真后再用低阶模型逼近。
步骤:1)根据建模过程和模型使用目的作出合理的假设;
(2)根据被控过程内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化简(忽略次要参数、模型降阶处理);
(3)适当使用混合法(机理法建模有些参数难以确定时,适当采用实验法获得相关数据)。
测试法:通过实验测试,来识别对象的数学模型。比机理法简单,优先选用测试法。
特点:1.建模时,可以不清楚内部机理,通过对外部测试来描述其特性。
2.比机理法简单、通用性强,当机理和测试建模同时能达到目的时,优选测试建模法。
3.测试建模分为经典辨识法(少量的测试数据进行建模)和现代辨识法(消除测试数据中偶然性误差的影响,需用特定方法处理大量数据,计算机)。
20.单容过程建模 有无自衡。。。
21.对象特性对控制品质影响的分析:
1)过程(通道)静态特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K0越大,控制作用越强,稳态误差越小;
K0越大,被调参数对控制作用的反应越灵敏,系统的闭环稳定性越低。
Kf越大,干扰作用越强,稳态误差越大。
故选控制变量时, K0越大越好, Kf越小越好。
22.控制变量的选择原则:
1)控制通道应当放大系数大Ko、时间常数小To、纯滞后越小越好。为使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小,使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Kf小,时间常数Tf大。被控过程存在多个时间常数在选择设备及控制参数时,尽量使时间常数错开。
2)控制变量应是工艺上允许控制的变量,并且要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生产的经济性。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因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或者用户的要求,不允许控制。尽可能地降低物料与能量的消耗。
23.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整定等四个主要内容。
被控参数的选择:直接参数法,间接被控参数法
24.调节阀的气开、气关作用方式选择:
1)人身安全、系统与设备安全原则
2)保证产品质量原则
3)减少原料和动力浪费的经济原则
4)基于介质特点的工艺设备安全原则
25.当某个环节的输入增加时,其输出也增加,称该环节为“正作用”;反之,称为“反作用”
26.1)比例控制(P)
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上没有提出无差要求的系统,
2)比例积分控制(PI)
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
3)比例微分控制(PD)
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大的系统。例如加热较慢的温度控制系

统。
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
适用于容量滞后较大、负荷变化大、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系统,应用最普遍的是温度控制系统与成分控制系统。
27.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一类是理论计算的方法,另一类是工程整定法。
稳定边界法 衰减曲线法 响应曲线法 经验法的应用及其比较 图片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