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宋朝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

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

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

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

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

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

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

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

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

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

深思。

古诗《咏柳》

作者:曾巩

原文: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

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

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

深思。

早年经历

初进宦海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

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

长安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冬(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

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

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

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

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

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

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留守,赴洛阳上任,由

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

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氏在洛阳没有住宅,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

履信坊韦宅。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

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

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

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

河南县尉。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

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

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

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

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

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

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

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

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

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

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

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

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

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

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

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

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

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

既晓畅,又华美。

唐代:吴融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

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发商州

唐代:白居易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

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

咏柳/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诗的“万”,就是表示很

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1、龚勋.中国儿童成长必读书唐诗三百首.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xx年:42页

鉴赏

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

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诗。还

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

“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

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

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

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诗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诗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

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

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诗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

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赏析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诗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诗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