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量浓度 反应热

物质的量浓度 反应热

物质的量浓度 反应热
物质的量浓度 反应热

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

一、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以1L溶液里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叫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是摩每升(mol/L或mol·L-1)。计算公式为: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

mol

L

也常用公式()() ()

C mol L

n mol

V L

=表示。

2、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且以升为单位),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3)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不同时,则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也不同。

(5)根据n CV

=,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物的量相同。但是溶质微粒的数目不一定相同。这要由溶质能否电离以及电离所产生的离子数目来确定。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所用主要仪器

①若溶质为固体时,需托盘天平(附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②若溶质为液体或溶液时,应将托盘天平和药匙改为量筒,其它仪器不变。

(2)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容量瓶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1000mL

、、、、、、等。

①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②容量瓶不能用以溶解物质,也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此应先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不能把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当在20℃左右。

④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须选用与要配溶液体积相同规格的容量瓶。

⑤观察所加液体是否达容量瓶的刻度线时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干。

⑥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及时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3)配制步骤

①计算:按要求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若溶质是液体或溶液时还要换算成体积。

②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或较浓溶液的体积。

③溶解:在烧杯中进行,并恢复到常温。

④转移:要用玻璃棒导流。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注意溶解时所用水及洗涤的总体积,一定不能超过要配制溶液的体积。

⑥定容:先绥慢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2~3cm处时,再改

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直到溶液的凹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干。

⑦振荡、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⑧装瓶:把配好的溶液倒入预备好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4)配制出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当配制时的仪器、药品有问题,特别是操作不当时,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误差。一般讲,若溶质损失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若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若溶液体偏小,则浓度偏大。在定容时,如果仰视则读数偏小,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小;如果俯视则读数偏大,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大。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则浓度偏小。

4、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含溶质微粒数目 (1)溶质是非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数=?CV N A 。如0.5mol L 的蔗糖溶液250mL 中,所含蔗糖的分子数为05025602...?? ?=?107525102322.个。

(2)溶质是强酸、强碱或可溶性盐时,溶液中溶质是以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所含某离子的数目,可根据溶质物质的量、溶质的电离式求出;也可先求出各离子的浓度,再求出各离子物质的量,进一步求出各离子数目。如0.4mol/L 的Al 2(SO 4)3溶液150mL 中,含Al 3+和SO 42-的数目各是多少?

解法1:[]n Al (SO )0.40.150.06(mol)243=?=

Al (SO )2Al 2SO 0.06mol 0.12mol 0.18mol 243342=++-

含Al 3+ 012602107224102322...??=?个

含SO 42- 018602101084102323...??=?个

解法2:()0.4mol L Al SO 243溶液中

Al 3+物质的量浓度为()0.420.8mol L ?=

SO 42-物质的量浓度为()0.43 1.2mol L ?=

()()n Al 0.80.150.12mol 3+=?=

()()n SO 1.20.150.18mol 42-=?= 再根据阿佛加德罗常数求出Al 3+个数和SO 42

-个数。

5、溶液的稀释或混合

(1)浓溶液的稀释

①计算依据:浓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变稀,体积变大,但浓度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等于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

②计算公式 C V C V 浓浓稀稀=

(2)同一溶质、不同浓度溶液的混合

①计算依据:原来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之和,等于混合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②计算公式 C V C V C V 1122+=混混 注意: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后,体积会改变,即V V V 12混≠+。这是因为溶液中各种微粒之间都有间隔,两种溶液混合后,一种微粒会穿插到另一种微泣的间隔中去,从

而使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小。在计算混合溶液的体积时,应先求出混合溶液的质量,再通过密度换算成溶液的体积。但是,我们在计算溶液混合的问题时,如果原来两种溶液浓度很稀,或两种溶液浓度接近,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近似的用V V V

12

≈+计算。

6、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 C mol L

1000cm g cm a%M g mol

1L

33

=

??÷

ρ

化简得C

1000a%

M1 =

?

?

ρ

7、几个有关的公式

(1)溶质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即n CV

=。

(2)溶液体积(L)=

溶质物质的量()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mol

mol L

即V

n

C

=。

(3)溶液质量(g)= 溶液体积(mL)×密度(g/mL)即m V

=ρ。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5)已知一定温度时溶质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

度的关系是:C%

S

100S

100% =

+

?

二、反应热:

1、反应热:

化学上把放出热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把吸收热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都属于反应热,如中和热、燃烧热、生成热等。

2、反应热通常是以一定量物质(以摩为单位)在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以千焦为单位)来衡量的。

3、热化学方程式:

(1)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除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定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化学方程式右端注明热量变化,放出的热量用“+”号表示,吸收的热量用“-”号表示。

②必须标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反应热的数值也不同。例如:

2H2(气)+O2(气)== 2H2O(液)+571.6KJ

2H2(气)+O2(气)== 2H2O(液)+483.6KJ

以上两式中热量的差值(88KJ)实际上是生成的2mol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时放出的热。

物质的聚集状态也可用符号表示: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g。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必要时化

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但必须与反应热的热量数值相对应。如

H(g)1

2

O(g)H O(g)241.8Kg

222

+=+

④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标明反应条件。因为式中的反应热数据通常是在25℃、1.01×105Pa下测定的,该数值已稳含有一定的反应条件。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要把握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之间的定量关系,把反应热看作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按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进行计算。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班别:姓名: 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一、实验目的 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热效应) 二、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三、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 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 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如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 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防止造成热量损失)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表格中。 5.重复实验步骤2~4三次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3、计算反应热

五、实验分析 1、中和热与反应热的区别与联系? 答: 2、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答: 3、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答: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50 mL 0.50mol/L NaOH 5、是什么原因使中和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 答: 6、离子方程式H++OH-=H2O代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否用此代表所有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 7、为什么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碱?能不能用过量的酸? 答: 8、为什么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若用铁丝取代环行玻璃棒会不会有影响? 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班级姓名 【自主学习】 1.称为比热容。 2.反应热的测量 (1)测量原理 中和热是指。 (2)简易量热计中用于搅拌的是,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温度有 、、。 3.盖斯定律 (1)内容: (2)意义 【交流与讨论】 一、阅读课本P6用简易量热计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了达到此目的,实验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2、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5、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6、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测定KOH与HCl、NaOH与HNO3反应的反应热,请推测其反应热是否相同?NaOH与CH3COOH反应呢? 二、阅读盖斯定律相关内容 如何测定C(s)+1/2O2(g)==CO(g)的反应热△H1?能直接测定吗?如何测?若不能直接测,怎么办? 【小结与归纳】 1、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 2、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H= 【随堂练习】 1、量热计能够直接测出的是() A.质量的变化 B.能量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 D.电流的变化 2、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 kJ/mol 3、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2(g)=CO2(g) △H = —393.51 KJ/mol C(金刚石,s)+O2(g)=CO2(g) △H = —395.41 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高 4、火箭发射时可以用肼(N2H4)作为燃料、NO2作为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1 请利用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上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中和反应中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教学重点】 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碎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板书]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 [板书]实验原理 [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板书] Q=mcΔt 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板书]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 [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 [板书]V酸=V碱=50 mL。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1.1.2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一、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2、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认识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节能方法。 二、重点 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三、难点 盖斯定律 四、过程 复习:热化学方程式书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授: 一、中和热 1、定义: 2、H+(aq)+OH-(aq)=H2O(l);ΔH=-57.3KJ/mol (1)含义: (2)注意点: 思考: (1)若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ΔH -57.3KJ/mol; (2)若浓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ΔH -57.3KJ/mol; (3)若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mol水,ΔH -57.3KJ/mol; (4)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2mol水,ΔH -57.3KJ/mol; (5)若用20g氢氧化钠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放出 KJ的热量; (6)若用2mol硫酸配成稀溶液后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水,放出 KJ的热量。 二、反应热的测定 1、原理 2、步骤 3、注意事项

三、盖斯定律 1、内容: 2、应用 例1:课本P8例2 练习:1、课本P8问题解决 2、P12练习与实践 3、 4、 5、6 四、燃烧热 1、定义: 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练习: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 例题 1.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 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1、物质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及关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回顾“天宫一号”升空场面(由观看视频,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问题] “天宫一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如果火箭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你能写出火箭点火后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可以(学生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400Kg的液氢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Kg的液氧来支持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学生回答]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新课) [板书]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堂过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要想解决氢气和氧气量的计算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创设问题] 400Kg的液氢燃烧需要多少液氧? [学生回答] 根据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就可以求出需要氧气的质量。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但是以上各物质的比例关系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得来的,对于化学方程的计算要注意规范的格式。请对照教材100页,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题1”一样吗? [展示]例题1 :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 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解设未知数 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16 32 …………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g x …………找出对应已知质量 316:32=6g: x …………列式并求解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教案(苏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二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反应热的方法,正确分析实验测量误差及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减少误差。 2. 理解盖撕定律的内容,运用并能够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测量反应热的方法,正确分析实验测量误差及原因 教学模式:边探讨边讲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探究 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2.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3. 是中和热。 4.怎样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二、总结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研究条件:稀溶液 反应物:酸与碱 生成物及其物质的量:1mol 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 OH - = H 2O ,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 +(aq) + OH - (aq) = H 2O(l);△H =-57.3kJ 注:强酸与弱碱反应,强碱与弱酸、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1molH 2 O 放出的热小于57.3KJ/mol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药品: 0.50 mol/L 和0.50 mol/L 的盐酸和0.50 mol/L 和0.50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仪器:简易量热计 (3)实验原理: 3 4.1810/0.025 m t H KJ mol -???=- (4)实验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 (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 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 (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主备人:陈丽辅备人:高二化学备课组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3.以“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4.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Ⅱ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Ⅲ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Ⅳ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例,引出定律盖斯定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研究经过讨论、交流,设计合理的“路径”,根据盖斯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1、什么叫做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环节: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各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展示: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环节:点拨精讲解难释疑 (一)盖斯定律 讲解: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

实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2、学习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领会做定量实验的方法。 【知识点回顾】 中和热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 【实验原理】 1、0.50mol ·L -1盐酸和0.55 mol ·L -1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 -3,所以50mL 0.50mol ·L -1盐酸的质量m 1=50g ,50mL 0.55mol ·L -1 NaOH 溶液的质量m 2=50g 。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由此可以计算出0.50mol ·L -1盐酸与 0.55mol ·L -1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 1+m 2)·c ·(t 2-t 1)=0.418(t 2-t 1)kJ 又因50mL 0.50mol ·L -1盐酸中含有0.025molHCl ,0.025molHCl 与0.025molNaOH 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0.025molH 2O ,放出的热量是0.418(t 2-t 1)kJ ,所以生成1 molH 2O 时放出的热 量即中和热 为 △H=-025.0) (418.012t t kJ ·mol -1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 )、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 沫塑料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 ·L -1盐酸、0.55mol ·L -1 NaOH 溶液。 注:为了保证0.50mol ·L -1盐酸完全被NaOH 中和,采用0.55mol ·L -1NaOH 溶液,使碱稍微 过量。 【实验过程】 一、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1、 温度计的使用。 ⑴选择精密温度计(精确到0.1℃),并进行校对(本实验温度要求精确到0.1℃)。 ⑵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放。温度计用后要及时 放回 。刚刚测量高温的 温度计不可立即用水冲洗,以免 。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含答案)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了解几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能熟记并能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循两条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则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配平,使反应前后的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五个步骤(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KMnO4─K2MnO4+MnO2+O2 (2)“配”: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 2KMnO4─K2MnO4+MnO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气体放出符号“↑”和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固体,气体生成物或固体生成物就不要注“↑”或“↓”。 (4)“改”:配平后必须把短线改为等号。2KMnO4K2MnO4+MnO2+O2↑ (5)“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总数是否相等);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的状态。 【要点诠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歌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计算(基础) 要点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要点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 要点梳理要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同种原子的数目相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并找出其最小公倍数。将这个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个数,所得的值确定为该化学式的计量数,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例如:P + O2─ P2O5 P + 5O2─ 2P2O5 4P+5O22P2O5 2.奇数配偶数法:找出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起点,再由此推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H2O2─H2O + O2 反应前过氧化氢中氧原子数为2(偶数),反应后水中氧原子数为1(奇数),将水配为偶数2,再配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可。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年原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就越大 B、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ΔH=-571.6 kJ·mol-1的含义是指每摩尔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KJ C、如果用E表示破坏(或生成)1 mol化学键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则求2H2(g)+O2(g)===2H2O(g)的反应热时,可用下式表示:ΔH1=2E(H—H)+E(O===O)-2E(H—O)。 D、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氯气分别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的ΔH不同。 答案:B 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ΔH2| B.|ΔH1|<|ΔH3| 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 答案 A 3、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 O3+Cl===ClO+O2ΔH1 ClO+O===Cl+O2ΔH2 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 B.O3+O===2O2是吸热反应 C.ΔH=ΔH1+ΔH2

D .ΔH = E 3-E 2>0 答案 C 4、已知在298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 C(s)+12 O 2(g)===CO(g) ΔH 1=-110.5kJ·mol - 1 C(s)+O 2(g)===CO 2(g) ΔH 2=-393.5kJ·mol -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 A .+283.5kJ·mol - 1 B .+172.5kJ·mol - 1 C .-172.5kJ·mol -1 D .-504kJ·mol - 1 答案 B 5、已知反应: H 2(g)+1 2O 2(g)===H 2O(g) ΔH 1 1 2N 2 (g)+O 2(g)===NO 2(g) ΔH 2 12N 2(g)+3 2 H 2(g)===NH 3(g) ΔH 3 则反应2NH 3(g)+7 2O 2(g)===2NO 2(g)+3H 2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2ΔH 3 B .ΔH 1+ΔH 2-ΔH 3 C .3ΔH 1+2ΔH 2+2ΔH 3 D .3ΔH 1+2ΔH 2-2ΔH 3 答案 D 6已知:①C(s)+H 2O(g)===CO(g)+H 2(g) ΔH 1=a kJ·mol - 1 ②2C(s)+O 2(g)===2CO(g) ΔH 2=-220kJ·mol - 1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已知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 - 1、496kJ·mol -1 和462kJ·mol -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 D 7发射火箭时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液氢和液氧,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12O 2(g)===H 2O(l)ΔH 1=-285.8kJ·mol -1 ②H 2(g)===H 2(l) ΔH 2=-0.92kJ·mol - 1 ③O 2(g)===O 2(l) ΔH 3=-6.84kJ·mol -1 ④H 2O(l)===H 2O(g) ΔH 4=+44.0kJ·mol -1 则反应H 2(l)+1 2 O 2(l)===H 2O(g)的反应热ΔH 为( )

2020年反应热测定实验讲义

化学反应热效应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锌和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练习天平、容量瓶的使用等基本操作,熟悉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叫做等压反应热,常以焓变 Δr Ηθ来表示,在热化学中规定,放热反应的焓变Δr Ηθ为负值,吸热反应的焓变 Δr Ηθ为正值。 例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在298.15K 下,每摩尔反应的CuSO 4与Zn 放出216.8kJ 热量,即 Cu ZnSO CuSO Zn +=+44 mol kJ H m r /8,216-=?θ 放热反应焓变的测定方法很多,本实验是通过如图3-l 所示的量热器来测定的。测定焓变的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促使量热器本身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因此,由 溶液的比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 计算公式如下: )(1000 1 1p m r c cVd n T H +??? ?-=?θ 式中θ m r H ?——反应的焓变,kJ/mol ; ΔT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K ; c ——溶液的比热容,实验时测定; V ——反应时所用CuSO 4溶液的体积(mL ); d ——CuSO 4溶液的密度,近似用水的密度1.00g/mL 代替; n ——VmL 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 c p ——量热器等压热容,指量热器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J/K 。 图3-l 反应热测定装置示意图 —橡胶塞;2—温度计;3—真空隔热4—保温杯外壳;5—CuSO 4溶液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精讲1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答案: (1)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 (2)设未知量 (3)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 (4)列出比例式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辨误区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 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1)设未知量: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 2O=====通电 2H 2↑+O 2↑…………………写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 2H 2O=====通电2H 2↑+O 2↑ 2×18 2×2 18 kg x ……………………标 (4)列比例式求解: 2×182×2=18 kg x …………………列 x =18 kg×2×22×18=2 kg……………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890 kJ/mol 1 mol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 912 kJ B.2 953 kJ C.3 236 kJ D.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燃烧可放出566 kJ热量,则1 mol CO完全燃烧释放283 kJ热量,同理3 mol CH4释放3×890 kJ=2 670 kJ热量,所以1 mol CO和3 mol CH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答案:B 2.已知A(g)+B(g)===C(g)ΔH1,D(g)+B(g)===E(g)ΔH2,且 ΔH1<ΔH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反应热为ΔH3,则A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设1 mol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D y mol,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 kJ/mol

初三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 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①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纯净物的计算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的计算 ③关于混合物、质量变化的计算(只要求掌握混合物中有一种成分参加反应的计算) 2、解题步骤(六字诀:设,写,摆,列,解,答) ①设未知量; ②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④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⑤检查结果,写出答案; ⑥答题。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纯净物,如果不是纯净物,应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按题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④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应用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代入计算。 ⑤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 1.纯物质计算 例一:2.8g 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质量为多少?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相对原子质量Fe 56 O 16) 解:①设:生成的黑色固体Fe 3O 4的质量为X ,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Y 。 ②写:方程式 3 Fe + 2O 2 Fe 3O 4 ③摆: 3×56 2×32 3×56 + 4×16 2.8g Y X ④列: 3×562.8g =2×32Y 3×562.8g =(3×56+4×16)X ⑤解: Y =2.8g×2×323×56=1.07g X =2.8g×(3×56 + 4×16)3×56 =3.87g ⑥答:生成的黑色固体Fe 3O 4的质量为3.87g ,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1.07g 。 点拨:①为规范解题而不至于在细节上失分,我们要求设质量的时候要设质量为X ,而不是 Xg ,这样得到的X 是带单位的;其次是我们在列式子解答的时候一定要带单位计算;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不能出错,要配平,条件以及箭头符号等; ③写相对分子质量的时候,只写出待求的或者计算要用到的物质的相对分子量,而且 是必须写在方程式下面的第一行; ④列式计算可以用比值法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 ⑤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运算,得到的结果直接带单位; ⑥题目要求解什么我们就答什么。 变式练习1 9gH2O 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H2的质量是( ) A .1 g B .2 g C .3 g D .4 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