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有幸读了这本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本书,本来觉得这会是一本传统的纯粹描述历史的书,但是读后发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他用它一贯以来使用的所谓“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的讲述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路径,他所列举的几个国家都很具有代表性。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的脉络非常清晰,首先黄仁宇先生在第一章引出了资本主义这个话题,由它的名目由来谈起,诉说了这个名目由来的历史,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之后的几个章节中,分别讲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历史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破灭,它以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读这本书首先要理清“资本主义”这一词语的涵义,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本书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从西方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各派研究着手,而抛开所谓阶级立场,感情好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1、使资本广泛流通;

2、经理人员可以量才适用;

3、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得以全盘支配。

一个国家只有达成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马克思学派(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以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唯心派(注重资本主义精神)和其余第三派(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先生认为自己属于陶蒲所谓的第三派。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亟待改革的中国无所帮助。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他的答复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之后三章作者写了威尼斯,荷兰,英国这三个最早拥有并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通过甚至长达千年的历史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来探索如何完成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黄先生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谈起,资本主义最先出现在十四世纪的威尼斯。它是一个人口不多、以航海贸易为主、建立在湖上的城市。在政治对天主教和教皇的冲突能够置身事外,在经济上既无农业基础,也无制造

业,而是以商业立国,其商法即民法,容易形成一种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而在荷兰共和国,则是既跟新教伦理(天命观)有关,又跟荷兰共和国在叠床架屋式结构下,面对海洋,以经商为立国之本有关。荷兰在历史上缺乏中央集权管制,一国多制,市镇各自为政,自治力强,市民力量强大。16世纪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想在该地区推行宗教压迫和中央集权,引起荷兰民族主义抬头,最后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在反抗过程中领导权落入到各地绅商手中。战后新国家锐意经商,向航海、捕鱼、银行业和保险业等方面发展,并用联邦制协调沿海和内地的差异。荷兰农业重畜牧而不重谷物耕种,也容易与商业配合。资本主义的三个条件均可施行无阻,因而荷兰在欧洲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得以避难就易,发展了资本主义。英国农业基础深厚,又有中央集权的传统,王室地位显赫,教会举足轻重,因此其进入资本主义就具有典范作用。17世纪英国经过内战,一方面,土地产权合理化,适合金融经济的展开;另一方面,平衡法开始自创成例,习惯法也开始按商业惯例行事,使农业上的财富可以和商业上的财富对流。这样整个国家的下端开始造成一种能够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最后在上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随着英伦银行的成立,乡村银行和付费公路的普遍展开,英国的资本主义性格更加明显。随后作者列举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演进的必有条件:资本主义在历史上展开时,表现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它比要将上述三个技术条件全盘活用,才能打开局面,信用通行而受法律保护,所有权与雇用关系互为一体,最终民间的社会经济体系(也即作者所谓的低层组织)与国家(上层组织)互为表里。

作者把一个缺乏中央集权经验、又有以数目字管理的潜力,改造比较容易的国家和社会,以美、日、德为代表来写。

美国把一种成功的体制复制在一个全新的地区之上,它的农业从一开始便与商业对流,很多州从一开始就没有平衡法与普通法对立的局面。由东部向西部开发时也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即整体借贷经营,由大西洋沿岸进展到内地。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实现了全国性的商品交易,天王的权利旁落与幕府的没落实现了低程度的中央集权。也就是说,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社会的底层已经比较接近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之条件。日本文化的纵向性也有助于自上而下的改革。德国实现资本主义则是分两步:首先是拿破仑的入侵消灭了绝大部分的小诸侯,并且在现今德国的领土上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帮助其完成了社会底层的转变。普鲁士统一德国则实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彻底完成资本主义转变。

随后作者又以法,俄,中这三个拥有中央集权经验、却没有数目字管理的潜力,改造比较困难的国家为例

英国仅经历了有限的混乱而经过光荣革命已极少的流血完成君主立宪;而法国则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与红色恐怖、拿破仑时代的欧陆全面战争青壮年人口减半

才艰难的实现资本主义。俄国、中国这样长久中央集权、农业为主、且人口众多的大陆国家完成这一转变则更加艰难。法国在历史上农业基础雄厚,政治上中央集权牵涉过广,改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大革命流血不已,非经过全面破坏,无从创立新体制。法国的低层机构也要整个重新创立,贵族与教堂的土地一律出卖,造成新的中产阶级,并重新划分省区。上下间的联系则由国民议会派出督导员到各地执行,监视各地物价、工资和动员支持对外战争,因而产生新体制,这样拿破仑才颁布了新法典。俄国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间,传统的维护社会稳定的纽带已经全部割断,经过三年内战才形成了新体制的胚胎。从技术的角度看,战时共产主义仍是抄袭资本主义的技巧。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跟西方现代型国家的经济组织相去甚远,而且从思想理论到生活经验,中国文化中可以改造利用的相当少。所以中国非要经过长期革命无法完成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也是抄袭苏联的体制,中国的国家资本也因此强制积累而产生。

我们可以发现从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是一个全方面的复杂过程。人口少的比人口多的容易、海洋性格的国家比大陆性格的国家容易、权利分散的国家比权利集中的国家容易。

本书着重叙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却是以其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参照系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直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自我治疗。资本主义也在借鉴一些社会主义的优点。而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避免再次出现。在互相斗争的过程,互相影响,共同进化。

黄仁宇

英语名:Ray Huang(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籍贯湖南长沙,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军担任军官。后赴美求学,获取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之名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大历史观”

所谓“大历史观”,即是以宏观之着眼点看待历史,不拘泥于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从技术的角度而非道德立场进行比较研究。与传统治史方法相比,大历史观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压缩性的特点,对各个王朝的兴替变换,主张从今日之大局观出发,主要考察税收,经济架构等实质指标,而较少关注江山姓氏之兴替故事。其思想内涵与深度绝非当下流行的“历史演义故事”史家所能相比。当然经济尤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对历史采取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考察也并非不可。考察具体“一人一时一事”也未必不能有所收获,只不过建议对历史有兴趣者在讲着

眼点置于细节前先看看此书,胸中先有一个宏观的大框架,如此才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迷失方向。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有幸读了这本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本书,本来觉得这会是一本传统的纯粹描述历史的书,但是读后发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他用它一贯以来使用的所谓“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的讲述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路径,他所列举的几个国家都很具有代表性。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的脉络非常清晰,首先黄仁宇先生在第一章引出了资本主义这个话题,由它的名目由来谈起,诉说了这个名目由来的历史,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之后的几个章节中,分别讲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历史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破灭,它以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读这本书首先要理清“资本主义”这一词语的涵义,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本书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从西方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各派研究着手,而抛开所谓阶级立场,感情好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其主要技术特征为: 1、使资本广泛流通; 2、经理人员可以量才适用; 3、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得以全盘支配。 一个国家只有达成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马克思学派(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以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唯心派(注重资本主义精神)和其余第三派(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先生认为自己属于陶蒲所谓的第三派。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亟待改革的中国无所帮助。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他的答复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之后三章作者写了威尼斯,荷兰,英国这三个最早拥有并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通过甚至长达千年的历史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来探索如何完成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黄先生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谈起,资本主义最先出现在十四世纪的威尼斯。它是一个人口不多、以航海贸易为主、建立在湖上的城市。在政治对天主教和教皇的冲突能够置身事外,在经济上既无农业基础,也无制造

资本主义十大祸害与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十大祸害与马克思主义 1.失业; 2.对无家可归的公民参与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权利的大量剥夺; 3.在欧共体诸国之间,在欧共体国家与东欧各国之间,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无情的经济战争; 4.在自由市场的概念、规范和现实方面控制矛盾的无能; 5.外债和其他相关机制的恶化使人类的大多数处于饥饿或绝望的境地; 6.军火工业和贸易; 7.核武器的扩展; 8.由一种古老的幻觉和观念,一种共同体、民族—国家、主权、边界、本土和血缘的原始概念的幻觉所驱使的种族间的战争; 9.日益增长的、没有边界的或者说那些超效力的和纯粹资本主义的幽灵般的国家亦即遍布于各大洲,包括东欧从前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黑手党和贩毒集团的世界范围的势力; 10.全球国际法在其具体的实施中仍主要受特定的民族—国家的操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解决资本主义十大祸害? 马克思主义只是理论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缺陷,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都显得过于理性和绝对化了,它不能解释人类欲望以及所产生的行动来源,也无法解释人类阶层的流动性,而这两项在历史上被证明很大程度上启动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也就是说,由于马采用的一套社会发展的绝对化普遍化理论,人类主观性差异性的东西被排斥于之外。因此,马主义无法解释今天世界不同国家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复杂需求,所以基于马克思主义原旨开发的社会结构也在时间的检验下,被淘汰出局。现在的我国采用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唯物论方面),一部分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概念方面),而大部分曾经学科的重点,比如剩余价值计算,经济模式分析等,已经不多提起。现在大学在经济课程也逐渐开始采取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蓝本。 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从曾经的掠夺型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今天相对高级的福利型资本主义,应该说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接说祸害是并不客观的。至于你的问题,应当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答案可以从冷战时期的文本和教课书中获取。 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阶级社会、由人类创造的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力量并不为人类控制,人类反而屈服于这样的力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控制这种力量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即还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人类还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理论。由广大人民创造的社会力量只能由联合起来的广大人民自己控制,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日益发达的,不为人类控制的生产力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破坏性力量,而且这种破坏性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科学方法论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硕士 日期: 2013 年11 月11 日

评语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当代发展 的困境与其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是在阅读科学方法论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总结而来,主要为读书报告,文中的主要科学论点均援引自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关键字:科学方法论;发展史;困境;现实意义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 依据古登(Gutting. G)的观点,我们可以将科学方法论描述为“处于科学的成功追求背后的所有普遍而系统地可表达的程序”[1]。同时,我们将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归结为三个层面:哲学层面 ,科学家层面 ,科学实践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层面[2]。其中哲学层面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普遍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之上的方法论追问,科学家层面的基本特征是根据具体科学问题所进行的,同时局限于科学家群体内部的方法论争论,而科学实践层面的特征是根据科学实践的具体历史以及社会特征而对科学方法所进行的一种描述。这种变化是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逐步而来的,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 1,古希腊科学方法论的起源 早在古希腊时,哲学家们便已经开始了科学本质与来源的讨论与争辩。泰勒斯说“概括是科学的起源”[3],问题识我们该如何去概括。这里哲学家们分成了两个派别。 其一是唯理论,唯理论所持核心观点是:世界上的知识需要依赖人类的智力中的理性或直觉或理念的洞见才能获致。其中,数学总是知识的理想形式。最早的唯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论试图对数学知识的可能性提供一种解释,这种思想根源于毕达哥拉斯[2]。唯理论的表述试图说明存在着一种独立于物理事物之外的另一类事物,例如:给予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个点,通过这个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平行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显然不是我们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而得到,而是通过现实观察之外的理性思考得到的。而它又真实存在,并不以物理事物的形式存在,更像是一种理念式的,而又能被人接受的真实推论。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却可以确实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理念在柏拉图看来,能够求得对事物的解释、能够洞察理想事物的属性,从而获取关于实在事物的知识。 其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论,其两大核心是:科学在起源上是经验的;科学在内容上是必然的[1]。这一观点与唯理论是完全相反的,认为科学的最终根源不是神圣的权威、人类的想象或者思辨的推理,而是我们对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明白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如何导出极其重要的智力判断,这就造成了经验论最大的弊端,也成为了人们后来进行科学方法论反思的根源。 2,近代科学方法论的革命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时间到了近现代,争论的主脚换成了笛卡尔与弗朗西斯?培根。 笛卡尔坚持并发展了唯理论,其关于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主张是::第一,用理念概念取代了本体的理性直觉,也就是“科学的根据不是外在本体的不可靠的智力版本,而是确实认识到了它自身的内容。”[1]第二,丢弃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主张一种新型的数学推理,那就是以连续思维去把握秩序的“演绎法”。从这种观点可以得出科学是从问题或者待证明的事物中能直觉到的东西出发所进行的演绎这种结论。事实上,唯理论的演绎只能揭示前提中所包藏的结论,除非另有一个综合真理已被知道,否则它就不能建立综合真理。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及答案经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非 1 的、1.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教条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面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内容和历史使命两个方对着西方社会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大举压境,不仅没有坚持马克思 面来回答。首先,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主义,反而在“新思维”的指导下,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侧面论位和指导作用,这才是前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真正原因。 证和解决共同理论主题——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具 体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其 3.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吗?还有没有别的标 中辩证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准?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答: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论观点。两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一标准,不存在其它的标准。当然,这并不排斥人类理性和逻辑 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程中的作用。可是,逻辑证明尽管重要,内容,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结论, 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仍然要通过实践检验去确定其真理性与科学性。逻辑证明是实践 的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检验的必要补充,却不能代替实践检验,也不能脱离实践单独进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行。具体的实践有局限性,实践检验认识只能是一个过程,无限 理论验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指向,马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因此,在坚持实践标 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准时,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预测和描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也使社会主 4.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科学。综上所述,从理论内容上来说,马克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论证和展示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 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命题,三者紧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 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从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来说,马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 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自然对人的束缚中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 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社会对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 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马克思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如何解放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 5.问: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由工 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前景与方面的描绘。三者从时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是否也能创造价值? 间、空间、条件不同的维度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解放答: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商品的价值也只能是由工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总之,无论从理论内容,还是历史使命上,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为机器设备并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要素 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通过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彼(特别是人的劳动力)而独立存在。机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离不 此联系展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来源于对马克思开包括科技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众多的“总体劳 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动者”的艰辛劳动。机器设备的开启、监视、调试、信息处理和 检修等,也都离不开人的劳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 2.问: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什么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器设备只是作为“物”的要素、作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 导下,前苏联社会主义还会解体?作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活劳动转移到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商品当中去,但它本身不会创造新价值。现实生活中,采用先进 个终极理论,由于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备的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能实现较多的利润 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的境况。在社收入,原因主要在于,先进的机器设备虽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但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却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劳动生产 基础上不断解决新问题,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得丰富和发展。效率。在某一部门劳动生产率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哪一个个别企 但前苏联社会主义自斯大林伊始,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 不顾前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率就会大大高于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其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 社会建立的历史前提有所不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条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描绘,形成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而商品在市场上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 设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在此基础行交换的,因此,采用先进设备的企业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就可以 上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本身已获得超额的价值补偿,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 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首先,我想说非常感谢老师能够让我们去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籍。因为在大学里面,现在能够静下来读书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尤其是在崇尚快速阅读的今天。于电子书籍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忽视了纸质的书籍,导致书卷气变成了电子气。而老师则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尽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尤其是接受我们这种扛旗专业的学者们独特思想的熏陶,而我阅读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的书籍。 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法上,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马克思主义文章经典,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放在首位的。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迷茫和模糊现象。针对此情,我们就应该加强思想政

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合理诉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在阐述我的《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之前我想谈一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马克思之后,之后代表了未来,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也坚信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会更加美好。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安葬仪式上说: “马克思一生作出两项伟大的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是‘科学巨匠’,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的的成就,那么外国学者如何看待马克思了?这本《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英国的学者戴维·麦克莱伦同意也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书《卡尔·马克思传》。《卡尔·马克思传》一书中就谈到了在马克思去世以后马克思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提出了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影响最大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以百万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作为反抗的工具,马克思对宗教的描述给很多从中看到自己使命的

穆勒《功利主义》读书笔记

边沁式的功利主义 穆勒的功利主义哲学是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的一种改良。边沁首次对近代功利主义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边沁认为,感觉经验是道德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最根本而又真实的基础,因此,伦理道德也不能不建立在为人类经验所认可的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和自我利益的追求的基础上。 简而言之,边沁认为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或者快乐的最大化。边沁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幸福最大化。这种最大化来源于人的两种感受,快乐与痛苦,当快乐减去痛苦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这种边沁式功利主义的最好例证,就是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得失分析。得失分析将花费与带来的利益进行金钱的价值衡量。如果获得的收益高于损失,那么这种方案就被认为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利益的多少是之后考虑的事情,总体带来利益的结果本身就符合边沁功利主义的思想。 边沁的功利最大化思想简洁明了容易被人接受,但是这种思想却受到了一种观点的强烈批评:假使承认功利最大化的思想,但是,我们并不能将每一种快乐或者痛苦都转化成价值来进行衡量。换言之,我们不能在同一尺度上比较和衡量所有的价值和物品。 边沁将所有的价值都纳入一个衡量尺度。快乐就是快乐,痛苦就是痛苦。评判一种体验与其他相比是更好还是更坏的唯一基础,就是它所产生的快乐或痛苦的强度和持久度。换言之,快乐或者痛苦并没有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量的区别。 图片 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 针对边沁将所有快乐和痛苦都纳入一个衡量尺度的批评。穆勒在《功利主义》中对边沁的功利主义进行了修正。穆勒认为我们可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即我们不仅仅评估快乐的数量和强度还评估快乐的质量。 可是如何在两种快乐之间进行区分呢?换句话说,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的衡量标准是什么?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解释为:对于两种快乐而言,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体验过这两种快乐的人,都对其中某一种表现出明确的偏好,而不顾及任何道德责任感去偏爱它,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值得追求的快乐。这种衡量方式是对边沁功利主义哲学的修正,同时这种修正是以边沁功利主义的欲望为基础,按欲望的偏好来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 穆勒提供的区分方式十分明确。衡量快乐高级和低级的方式就是每个人的亲身体验,经过体验,你更加偏好的快乐就是更加高级的快乐。但是这种区分标准也是存在疑问的。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曾在课堂上根据穆勒的理论进行了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的测试。教授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 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 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 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 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 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 泛性,选B。 3 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 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关税壁垒严重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

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 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 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 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 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A。 5.1929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D。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牛市”,再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10月24日股价狂跌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 6.“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B:根据题干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反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故选B项。 7.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C。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杨景超首先通读全篇后,我了解到: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法国历史家布罗代尔(他亦是作者常引用之人)对资本主义的考证:“资本主义”一词被认同和广泛使用是20世纪初才始于宋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个马克思从未使用过的名词却被用于马的规范之中。然后又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一种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马克思学派;一种注重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等德国唯心学派;一种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其余第三派。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也认为自己属于第三派,只是不仅是经济上的蜕变可以归纳。之后,他又以常用的“大历史”视角,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历史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以及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委,简单说来就是:其志不在此——不仅不能产生也无意于产生。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急于改革的中国没有帮助,于是他提出了资本主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的自由雇用以及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三个条件,而他们又全靠信用,信用又赖以法制,法制以保护私有产权。 黄仁宇先生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时间往往上溯千年,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谈起,然后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法国俄国中国,资本主义就作为一种强烈突出其经济特性的组织和运动,犹如一滚滚洪流在冲刷、扫荡、重塑这些国家上层结构或下层结构。这其间,既有基督教新教的伦理间杂其间推动,又有私人资本挟持国家政权而扩展,还有国家政权支持资本主义发展,并使

浅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浅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基本观点及其与资本主义 国家理论的根本区别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国家理论开始萌芽的时期。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思想历程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逐渐形成清晰轮廓,并不断成熟进步到形成完整体系。马克思曾鲜明地提出国家不是社会,也不是某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政治实体,一种和衷共济的共同体,一种宪法组织。那么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基本观点具体是什么,他与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又有何区别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观点 (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工具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说: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二)在特殊历史阶段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中立论。在分析现代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根据阶级冲突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说明了现代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和中立的仲裁作用,揭示了国家权力是阶级斗争和大众民主斗争复杂矛盾的结果,而国家机器、国家机关和国家制度体系是国家权

力斗争的中介和政治条件。在马克思看来,只要阶级统治还没有形成,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国家就保持着它的独立性。目前的国家的独立性只有在这样的国家里才存在,在那里等级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阶级,比较先进的国家中已经被消灭了的等级还构成一种不定型的混合体而继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而在那里任何一部分居民也不可能对其他部分的居民进行统治。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基础上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学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四)在共产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无产阶级民主专政国家理论和国家消亡论。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书报告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报告 12汉本2班吴旭 1426320016 作品梗概:小说以尼克的口吻叙说了盖茨比的故事。尼克是个厌倦家乡(美国中西部)的生活而来到纽约。并在市郊长岛西卵租了一套小房子。他是黛西的表哥。而盖茨比是他的邻居,住在豪华的盖茨比公馆。盖茨比年轻时曾与黛西相恋,但因家境不好而分手,后来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黛西则嫁给了富家公子汤姆,并生下一个女儿。 五年后,黛西一家由芝加哥搬到西部。尼克开始和他们往来密切。五年内盖茨比用非法手段积聚大量财富。追随黛西来到纽约。在黛西家对面买下豪华别墅—盖茨比公馆。而且每周六在别墅举行大型就会。就是为吸引已婚的黛西相会。从而复活他们之间已失去的感情。 一次偶然机会盖茨比知道尼克是黛西的表兄。请求他安排与黛西的会面。之后他们频繁幽会。他渐渐发现黛西的虚荣与俗气。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后来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时轧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闯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而黛西则和汤姆去欧洲旅行了。在葬礼上盖茨比可怜的父亲和你可两人。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 作者介绍: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泽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频有特色。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 爵士时代: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爵士乐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爵士时代,一般指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的约十年的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这里也要插入一下咱们作者的生平,因为他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他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摘要]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新科技革命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 20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两大事件,一是新科技革命,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前者是“人—自然”关系的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后者是“人—人”关系的革命,表明在社会制度方面发生的根本变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两大事件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但是,在20世纪末,这两大历史浪潮出现了分化: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日益“现代化”和“高级化”,并推动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激烈竞争;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遭受严重挫折,陷入低潮。这两大事件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新科技革命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衰亡的消极因素,还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新科技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趋势,还是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条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并作出正确的解答。 一、新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实质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在21世纪还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在电子技术方面,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在美国制成;1976年美国又推出第一台“苹果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新纪元;到1998年美国宣布开发出每秒能运算3.9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太平洋蓝”。在信息技术方面,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建成,标志着光纤通讯进入实际应用阶段;1989年美国的Internet 正式命名,共有30万台电脑联网;199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子信息处理机;1994年全球兴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1996年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亿美元建设第二代计算机互联网,使信息网络技术更加成熟。在空间技术方面,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飞行成功;1998年阿尔法磁谱仪升空,开始从空间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在海洋技术方面,1975年日本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上机场,并制成深海探测仪;1979年美国建成海洋温差电装置。在激光技术方面,1972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器;1991年美国科学家用激光将铯原子冷却到低于百分之一开的世界最低温度。在生物技术方面,1973年重组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82年美国推出现代医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的人工胰岛素;1990年人类基因组工程开始实施,美国宣布在15年内编绘出人类的全部基因图;1997年英国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名为“多莉”的绵羊,表明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新材料技术方面,1988年英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超导通信器件,该超导材料用液氮冷却后电阻为零;1991年日本又制成世界上第一个超导磁体。在新制造加工技术方面,1974年美国的哈林顿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理论;1991年美国研制出用一个原子启动的电开关,表明人类可进行单原子控制。这一系列高新科技纷至沓来,其发展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使新科技革命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 首先,新科学革命以科技群落的形式向纵深推进。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汽动力;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气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则形成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空间开发技术等组成的科技群落。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及信息技术是对物质运动的三大要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本质规律的揭示和运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技术分别是对人类活动的三个方向——宇宙空间、辽阔海洋和生命系统的本质规律的揭示和运用。激光技术和新制造加工技术则作为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有关物质生产活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侵略的开始 中国开始丧失世界领先地位 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斯图亚特王朝障碍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扫除英国殖民统治束缚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波旁王朝专制束缚 生产力的大发展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使用机器的近代化生产方式出现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先进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世界格局形成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840年挨打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1861-1865 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奴制度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统一德国结束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1869年日本明治维新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西方列强侵略加剧与中国新变化1856-1860年侵略加剧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新特点 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自强”“求富”学西方 19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新能源、动力、通讯、交通、部门 垄断组织出现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七、八十年代边疆危机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西北、西南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英美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第20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学习目标 1.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局限性。 2.根据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体会“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教材分析 一.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可能性 ⑴政治基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建立。 ⑵理论基础: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2.必要性:独立之初是邦联制国家,实际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⑴政治:邦联国会,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有权征兵、征税、发行货币。 ⑵经济:各州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为英国商品倾销提供了便利。→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宪法,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华盛顿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大国崛起》 3.制定宪法 ⑴制宪会议:1787年在费城召开,经过激烈争论,通过联邦宪法。 ⑵原则:“分权与制衡”。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历史纵横】制宪会议上的权利之争 制宪会议上产生了大州和小州、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之间的权利斗争。 最后,为制宪会议代表们共同接受的是康涅狄格州的“大妥协案”:国会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按“联邦比例”出;计算“联邦比例”和纳税人口时黑奴都以3/5的人口数加入计算;国会有权征收关税;1808年以前可以输入黑奴,但每人课以不超过10美元的关税,1808 年以后是否禁止奴隶贸易到时国会再讨论决定。 二.1787年美国宪法 1.联邦制 ⑴联邦政府: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①法律: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②职权: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⑵各州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①法律: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宪法,但是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②职权:联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三权分立的政治机构。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级官员。联邦和州之间、三权机构之间相互构成了多重分权与制衡。 ⑶作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尽量给地方一定的自治,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创立联邦制度。“联邦既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联邦实现了自由与力量的统一。2.三权分立制 ⑴立法权归于国会①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 1/3;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②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名额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③职权:立法:法律需经两院通过,总统批准;财政: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