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复习

国际贸易复习

国际贸易复习
国际贸易复习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简答题,2题论述题(画图)1题,简答和论述共35分。

第三章

1、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李嘉图模型: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国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国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世界相对价格由曲线RD和曲线RS的交点确定。

5、贸易所得: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行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会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进行专业化分工,而每个国家的贸易所得正是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而获得的。此外,国家可以用贸易所得来购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没有贸易,一个国家就必须分配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它所需的所有商品;没有贸易,一个国家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来交换它们所需的商品;没有贸易,消费被限制在生产范围之内。当贸易存在时,每个国家的消费范围都扩张了,这是因为当各国专业化生产它们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生产范围被扩大了。

6、工资率位于两国的两个工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

7、对比较优势的误解:(反驳)

1)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

自由贸易中获益。反驳:但是,即使一个国家不能像别国一样生产更便宜

的产品或进行更有效的生产,它仍然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成本高是因为

对资源的无效使用。自由贸易的获益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即

进行专业化的生产核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2)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反驳:尽管贸易会减少一些工人的工资,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但是贸易可以使其他消费者和工人收益。消

费者受益是因为他们可以以更加便宜的价格购买产品。生产者和工人可

以在生产率高的行业中赚取较高的收入。

3)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

家受到剥削并使其福利恶化。反驳: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水平与西方国家相

比较低,他们要么有工作,要么没有工作。高工资和安全的工作,选择哪

一个进行贸易呢?拒绝出口和贸易的机会会使其更加贫困和被剥削。通过

有效的生产商品会使消费者从贸易中获取更多收益。与其他选择相比,生

产者(或者工人)能从高利润(或者高工资)中获益。

8、为什么国际化分工没有实现完全专门化?

原因有三个: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会减弱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有时,国家要针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产业;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运输费用昂贵,以至有时运输费用过高,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第四章

1、斯托尔帕- 萨缪尔森定理:如果某商品的价格增加,那么生产该商品密集使用的劳动和土地的价格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工资—地租率实际下降。

2、图4—8 资源的配置(大题)

生产中要素的投入组合决定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产量最大化的点。

如果我们给定商品的价格,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供给量会增加,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的供给量会减少。这个结论被称作雷布津斯基定理。

3、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外扩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扩张幅度不一样。

4、图4—9 土地供给增加

5、一国倾向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这一结论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6、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为贸易后一国可以消费起更多的商品,整体上一国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贸易中受益,除非该模型包括收入再分配。贸易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同时也影响了工人和土地拥有者的相对工资。国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的一般结论如下:一国充裕要素的拥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资源的所有者会因贸易受损。

7、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要素价格实际上没有实现均等化?

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给过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以便这些商品的价格

相等,但是各国也可能生产不同的商品。

2)这个模型假设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但是,生产技术的不同会影响

要素的生产率和支付要素的劳动—地租率。

3)这个模型也忽略了贸易壁垒和运输费用,它们可能会阻碍商品价格和要

素价格均等化。

4)这个模型预测的是长期生产的结果,但是当一国经历了自由贸易之后,

要素可能会流向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业。

8、再论贸易利得:贸易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获益资源,说明:

1)在没有贸易时一个国家必须自给自足,因此该国在贸易前的消费一定是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一点。

2)贸易后,一个国家可以消费的两种产品都比贸易前多。

3)如果整体上一个国家对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多,那么理论上每一个人对

两种产品的消费也都增多。这意味着每一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也就

是说每一个人都会从贸易中获利。(但是,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

利并不表明每一个人确实都从贸易中获取了利益。在现实世界中,受损

者和受益者同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贸易自由化迟迟不能实现的重要原

因之一。)

9、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这一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违反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第五章

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

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离原点越远,所对应的福利水平就越高。对个人来

说,消费的产品量越多,福利水平越高。

3)每一条无差异曲线越往右越平坦。

2、一国的福利会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结合:图5—4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1)当PC/PF上升时,原本出口棉布的国家的福利会增加。在图5-4中表现为

消费点从点D1移动到点D2.相反地,如果PC/PF下降,这个国家的福利就会恶化,比如说,消费点可能会从点D2移回到点D1。

2)如果一国原本出口的产品是粮食而不是棉布,PC/PF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与

上面正好相反。PC/PF上升意味着PF/PC下降,国家的福利随之恶化;同理,PC/PF下降则会改善该国的福利。

3)我们将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因为出

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意味着该国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一国的福利会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会导致福利的下降。

3、经济增长对本国福利的影响

1)经济增长的偏向性:经济增长通常发生在一个部门,并引起相对供给的

改变。(图5—6 偏向性增长)

偏向性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改变引起的相对供给的改变。如果出现偏向于棉布的经济增长(不论国内或国外),那么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下降,棉布出口国的的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出现偏向于粮食的经济增长(不论国内或国外),那么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上升,棉布出口国的的贸易条件改善。

2)图5-7a: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图5-7b: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出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使得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与出口产品的经

济增长(外国食品业的偏向性增长就是出口偏向性增长)。

进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使得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的经济增长(外国棉布业的偏向性增长就是进口偏向性增长)。

出口偏向性增长会使得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进口偏向性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则会为此

付出代价。

4、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损害了发达国家

的利益吗?

1)标准贸易模型预测,中国的进口偏向性增长导致美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降低了美国的生活水平。中国发生进口偏向性增长的部门相对于美国的

出口部门。

2)但是数据并没有支持这个预测:本应该会恶化美国和其他高收入的国家

的贸易条件。事实上,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变对其本身是有利的,但

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不利的。

5、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和居民福利的影响

1)收入转出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供给增加,贸易条件改善;

2)收入转入国会增加对非贸易品的需求从而增加非贸易品的生产,因为没

有多出的资源用于生产出口产品;

3)收入转入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供给减少,贸易条件恶化。

6、梅茨勒悖论:关税和出口补贴会对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产生相反影响的可能

性。(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会发生)

第六章

1、不完全竞争经济的基础: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

2、垄断竞争的特征

1)在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是:对其行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

越高,则该厂商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大;若行业总竞争者增多,该厂商的

价格升高,者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减少。

2)在某一厂商数水平下,厂商的定价和平均成本相等。

3)在某一厂商数水平下,每个公司赚取的利润并没有补偿所有的成本(包

括生产成本):价格和平均成本相等。

4)如果某行业的厂商数不等于均衡厂商数,那么厂商就会进入或退出这个

行业。

3、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大题)结合图6-4大市场的影响

1)因为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垄断竞争模型认为贸易会降低某一行业的的

平均成本。

2)因为在垄断竞争模型中贸易增加了消费者能过购买的商品种类,并增加了

消费者的福利,并且因为平均成本下降,消费者也可以下降的价格中获取更多的好处。

3)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就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该世界市场当

然比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要大。

4、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行业(产业)内贸易越来越重要?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工业化国家在技术水平及资本和技术工人的资源储

备上已变得日益相似,因此在某一产业内部已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言,许多国际贸易也因此出现了行业内双向贸易的形式。

2)在许多行业中,大部分贸易额来自行业内贸易,那些有高额行业内贸易额

的制造品一般比较精密复杂,这些产品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而且在生产

上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性。

3)由于行业内贸易能让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

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4)当规模经济作用显著和产品高度差异时,从行业内贸易中的所得更大。精

密复杂的制造品比那些原材料或传统产业更具有这些特征,所以在发达的

工业化国家间的制造品贸易中,最可能产生对收入分配没有强烈影响的行

业内贸易。

5、倾销:分析有的厂商在国外价格比国内更低的情况。

倾销指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价格。本国厂商通常在国内市场占有的份额比其在国际市场的要大。厂商一般认为自己在外国市场上没有太强的垄断力,因而积极谋求其出口产品的售价比国内低;国内厂商能在国内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但是如果外国消费者对价格改变非常敏感,它就必须在外国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价格。

图6—8 倾销

提供一个倾销的案例,它反映的是国内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垄断某个行业,该厂商在两个市场进行销售: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由于该厂商在国内市场上是垄断厂商,该厂商面对的国内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并且该厂商会增加产出直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为止。

由于该厂商在外国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该厂商面对的国外需求曲线是水平线,表示出口需求对价格及其敏感。

销售, 但是在国为了使利润最大化,该厂商在国内市场以较高的价格 P

DOM

外市场以较低的价格 P

销售。由于也能按出口价P FOR在国际市场上尽量

FOR

销售,因此该厂商会增加产出直到边际成本等于P FOR为止;之后,它应该以P FOR的价格销售直到边际成本超过价格。

在这个例子中,倾销是个利润最大化的战略。

第七章

1、假定本国和外国有同样的生产技术,但整体土地—劳动比率不同。如果本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那么本国的工人会比外国的工人挣的要少,而本国地主却比外国地主的收入多。这样就明确地产生出一个要素流动的动因:本国工人想到外国去;外国的地主则想把土地搬到本国来,但是,我们已假定这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来分析允许工人流动的情况。

2、现在假设两国的工人可以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工人将从本国流向外国。这一流动会减少本国的劳动力并因此提高本国的实际工资;相反,外国的劳动力会增多,实际工资相应下降。如果没有其他障碍阻止劳动力流动的话,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直到两国边际劳动产出一致为止。

3、对于世界劳动力的再分配,我们要注意三点:

1)它会导致实际工资率的趋同。本国实际工资上升,外国实际工资下降。

2)它增加了世界的总产出。

3)尽管有上述净收益,仍有一些人会由于这一变化而受到损害。那些原本

在本国工作的工人可以获取更高的实际工资,而那些原先在外国工作的

工人的工资却会下降;外国的地主会由于更充裕的劳动供给而获利,但

本国地主的境况却会恶化。与讨论国际贸易所得一样,国际劳动力流动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使得每个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但在现实世界中却会

使得部分团体的利益受损。

4、假设某个社会只消费一种商品并只存在当前和未来两个时期,那么该社会就不得不在商品的当前生产和未来生产之间进行选择。我们用一条跨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概括这种选择组合。

5、偏向未来消费:借入资金。

6、跨时比较优势:一个国家什么情况下会把钱借出去,什么情况下会把钱借进来?

一个在生产未来消费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在没有国际借贷时,其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就会较低,或者说实际利率较高。高实际利率与高投资回报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把资源从当前消费品生产中转移出来用于资本品生产、建设及其他提高未来社会生产能力的活动中所得到的回报率很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借款的国家一般都是那些相对于目前生产能力而言拥有高生产率投资机会的国家;而贷款的则是那些本国缺乏这种机会的国家。

7、跨国公司存在的基础

1)分布:生产发生在分开的地方。生产分布由资源决定:铝矿采掘必须位

于铝土矿丰富的地方;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在工人聚集的地方生产。运输

成本和贸易的其他障碍也会影响生产地的分布。

2)内部化理论解释跨国公司间的一些往来在厂商内部进行比在厂商之间进

行更有利。原因如下:技术转移:知识或者其他技术形式的转移可能在

厂商内部比在厂商间更加容易。(专利和知识产权可能难以界定或者不

存在;知识无法被包装和出售。)垂直一体化需要生产过程之间的合作。

垂直一体化需要某一厂商生产一种产品,而这种产品又作为另一个厂商

的投入,这可能比跨国生产更有效。

第八章

1、有效保护率衡量关税或者其他贸易政策对本国生产者保护的程度。

2、关税对福利的影响

1)关税会提高一种商品在进口国的价格,所有我们预测这会使进口国的消

费者受损,出口国的消费者获益。

2)政府通过征收关税可以获得收入。

3、出口补贴的影响

1)出口补贴会增加出口国的商品价格,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

2)同时,政府收入减少

3)出口补贴会增加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外国商品的价格

4)与关税相反,出口补贴会通过降低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恶化贸

易条件

图8—11 出口补贴的影响

出口补贴明显地对本国福利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角形b和d代表效率损失:出口补贴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生产者生产太多,消费者消费太少。

政府支付的补贴是面积b + c + d + f + g

另外,由于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会降至P*s,多以出口补贴会恶化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资料(整理版)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提纲 第一章贸易术语 1.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 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的买卖双方有关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如FOB) 2.与贸易术语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有哪些? 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国际法协会,1928 《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美国九个商业团体,1919 《2010通则》——国际商会,1936 3.《2000通则》中FOB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CFR的内容及各种变形及与 CIF的区别、注意事项;CIF术语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到达合同? 1)《2000通则》中FOB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 FOB(指定装运港),装运港船上交货 1、主要内容 ①买卖双方的义务 卖方: 将货装到船上(买方指定),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货物;承担交货前的费用和风险;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商业单据 买方: 支付价款;租船订舱并通知给卖方;承担交货后的费用和风险;办理 进口手续;受领货物并接受单据 2、注意事项 ①卖方代办租船订舱问题以及风险和费用的界定 ②船货的衔接问题 ③装货费用的负担问题(即FOB的变形问题) FOB班轮条件;FOB吊钩下交货;FOB包括理舱;FOB包括平舱 (注:该变形只是界定装货费用的负担问题,与风险的划分无关。) 2)CFR的内容及各种变形及与CIF的区别、注意事项 CFR (指定目的港),成本加运费 1、CFR的内容 买卖双方的义务 卖方: 将货装到船上(卖方指定)并通知买方,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货物;承 担交货前的费用和风险,但负担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租船或定舱;办理 出口手续;提供商业单据 买方: 支付价款;承担交货后的费用和风险(不包括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办理进口手续;受领货物并接受单据 2、CFR各种变形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 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述题复习重点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考试重点: 第一章: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 1、总量、增长、商品结构、市场结构、世界地位等 总量、增长: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206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38671亿美元,增长186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与此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过去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今不仅实现了部分替代进口,而且还能够远销海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步伐开始加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2013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417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商品结构:3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主要实现了三次大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形式;21世纪,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另外,处于工业产业链底端的加工贸易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另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30年来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上升,说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经由最初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为主转化为水平型国际分工为主;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增大,反映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贸易集中度指数不断上升,反映了我国出口日益集中于某几类产品,更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我国30年贸易结构的变迁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意义,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市场结构: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一)外贸占全球份额逆势上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区)贸易陷入停滞或低速增长,欧洲 世界地位: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目(有答案)范文

二、判断题 1.一般地说,交易磋商有四个环节,其中达成交易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环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是询盘与接受。(F ) 2.接受和发盘一样也是可以撤销的。F 3.一项接受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发盘人收到此项接受时已超过该发盘的有效期,那么除非发盘人及时提出异议,该逾期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T) 4.一项接受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发盘人收到此项接受时已超过该发盘的有效期,那么该逾期接受丧失接受效力,合同未成立。(F ) 5.对外报货号10005柳筐500打,每打CIF伦敦4英镑,每5打一纸箱,11/12月装船,限8月10日复到。这是一项有效的发盘。( F) 6.我某公司10月2日向美商发盘,以每打84.50美元CIF纽约的价格提供全棉男衬衫500打,限10月15日复到有效。该盘于10月7日抵达美商,10月8日我发现问题,向美商发传真要求撤销该发盘,该发盘不能撤销。(T ) 7.公司周一对外发盘,限周五复到,客户周二回电还盘,邀我电复,我未处理。但是,周四客户又来电接受我周一的发盘。则这笔交易达成。(F ) 8.公司对外发盘,国外的客户在发盘的有效期内回电接受,但在同一电文中要求将装运期提前一个月。这是有效接受。( F) 9.还盘是对发盘的拒绝,还盘一经作出,原发盘即失去效力,发盘人不再受其约束。( T) ( )1.在合同中作出的规定必须与惯例的解释相符否则无效。F ( )2.当合同中对某一问题未作出规定时,应参照有关贸易惯例。T ( )3.惯例是由国际组织制定的,对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F ( )4.当事人如果明确规定采纳有关惯例时,该惯例具有约束力。T ( ) 5.在采用FOB术语成交,利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的交易中,如果卖方不愿意承担装船费用,可选择FOB Stowed 和FOB Trimmed。F ( ) 6.FOB under Tackle 是指卖方承担货物装入船舱、脱离吊钩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F ( )7.按FCA术语成交,应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或指定承运人。按惯例,当卖方被要求协助订立运输合同时,只要买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T ( )8.FAS与FOB的相同之处之一是卖方都要承担货物的装船费用。F ( )9.《华沙一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T ( )10.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条件下是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失的风险,前者由卖方负责,后者由买方负责。 F ( )11.CIF条件下,卖方交货地点是在装运港而不是目的港T ( )12.按CIF术语成交,买方履行其交单义务。F ( )13.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履行其交单义务,除此之外,还必须履行交货义务。T ( )14.按CIF Ex Ship's Hold Louis port 条件成交后,卖方应负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为止的费用和风险。F ( )15.按CIF Landed London成交的货物,在伦敦的卸货费和进口报关费应由卖方负担。F ( )16.买卖双方按CIF Liner Terms 成交,卖方发运的货物必须采用班轮装运。F ( )17.CFR术语是在FOB价的基础上加上装运港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T ( )18.采用CFR术语成交时买方若不负担包括驳船费在内的卸货费用,可采用CFR Liner Term和CFR Landed。T ( )19.采用CFR术语时卖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包括租船订舱,将货物装船并支付正常运费,办理货运保险,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F

国际贸易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早导论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①有政治实体国家的存在;②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领导下的技术得到推广;大批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特点;①贸易中工艺制成品比例大大增加;②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贸中重要组成部分;③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 为贸易的主要模式;④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汉…;唐…陆陆贸易,海陆贸易:宋…海陆贸易为主;元…;明…海禁与朝贡贸易;清…出超一入超、不再限于互通有无、闭矢自守一被迫开国门。 国际贸易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服务、技术交换的经济规律、纯粹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的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科学。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海外贸易:指某些岛屿国家,如:英、日或某些海岛地区,如:台湾等的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国际贸易额:指将世界上所有国家以一种货币或世界货币标识的进口货物额或出口货物额相加得出的数额即为世界贸易额,也称国际贸易额。 统计出口货物额按FOBf介格,进口货物额统计按CIF价格。FOB成本价,CIF成本+运费+保险 对外贸易额:也称对外贸易值,是一国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总额加上该国同一时期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总额构成。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限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 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做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公式:对外贸易量二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内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尖系。 公式:外贸依存度二对外出口贸易额/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 X 100% 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尖系。一般用贸 易条件系数表示。公式:贸易条件系数二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 100 >100,贸易条件得到改善,V100,贸易条件得到恶化 对外贸易商品价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进岀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泛指全世界范围内,在进行商品价换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商品交换的商品种类。商品结构:二战前,初级商品;二战后,工业制成品。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布):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从而表明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的分类 按商品及劳务流动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进)口贸易按贸易政策分: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按国境与尖境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分:有形商品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按贸易矢系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 按参与贸易国的多少分:双边贸易、三角贸易、多边贸易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分:现汇贸易、记账贸易、易

国际贸易实务_第五版_黎孝先复习要点整理

国际贸易实务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贸易惯例含义: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习惯做法制定成文的规则。 2.国贸惯例与习惯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国贸惯例是在国贸习惯做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区别:国际贸易惯例层次高于贸易习惯;惯例被编撰成文的规则,未成文的习惯不是惯例;国贸惯例必须是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为使用的规则。 3.国贸惯例的作用、性质和法律地位: 性质:具有国际社会民间性质的行为规范 地位:不是法律,不具有强制性;不可随意修改;一写进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强制性。 作用:减少贸易争端;提高效率;弥补法律的不足;规范贸易行为。 4.国贸遵循准则:(密切联系和特征履行) 恪守合同;缔约自由;诚实信用;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遵守法律;公平交易 5.贸易术语 (1)概念:长期国贸实践中产生的,表明商品价格构成,交接过程中有关责任风险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2)作用:简化交易手续,缩短时间,节约费用开支;有利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有利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 6.国际贸易惯例及其性质和作用: 惯例:(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 (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EXW/FOB/FAS/CFR/CIF/DEQ (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扩大适用范围 (注:2010通则对2000的变化:术语删改;改变分类标准;使用说明;排列方法调整) 第二章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第三章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 *选用贸易术语应该考虑的因素:运输条件、货源、运费、风险、结关手续。 第四章合同的主体与标的 1.约定合同当事人条款注意事项:合同当事人具有缔约能力;名称表述准确;地址正确详细。 2.品名条款主要内容:无统一格式,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型号。 3.约定品名条款注意事项:需妙用处 根据需要约定商品名称;合理描述商品;正确使用成交商品名称;内容具体清楚明确。 4.关于产品的质量体系评审和认证制度: (1)ISO9000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贸发展制定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标准。 (3)CCC认证:国际通行,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技术法规的合格评定制度。 (4)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即为绿色企业。 5.表示商品进出口质量的方法: (1)凭实货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看货成交:情况较少;适用于寄售,展卖和拍卖业务。 *凭样品成交:卖方样品、买方样品、对等样品。 (2)凭说明表示成交商品的质量 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6.品质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般内容:规格、等级、标准、凭说明书和图样、凭商标和品牌、凭产地名称。

自考必备复习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终极版!最全!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额:一般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向外国出口商品的全部金额。 2,对外贸易总额(对外贸易值) = 一国的出口额+进口额(货币金额表示) 3,国际商品贸易额:即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相加——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 4,对外贸易量: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指标。 公式: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 x 100% 5,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的贸易。,在直接贸易中,生产国将商品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或者说是消费国从生产国直接进口。 6,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进行。分为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转口贸易第三国中间商从生产国购入商品又销往消费国。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商品经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保持原状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7, 货物贸易:把货物贸易分为10类初级产品: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鲜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草;2类: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4类:动植物油、油脂和蜡;工业制成品:5类:未列名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其他:9类: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8, 服务贸易:伴随着实物商品和人的国际间移动而发生的劳务收支,如技术使用费、货物运输费、保险费、客运费、旅游费用等;由资本的国际间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项目,如利润、利息、红利、租金等;以及其他收支项目,如驻外机构经费、侨民汇款、专利费等。 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 《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1)跨境交付: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费。(2)境外消费: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3)商业存在: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4)自然人流动: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艺人演出。 10,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净出口,常以正数表示。 11,进口总额 > 出口总额:称贸易逆差或入超、净进口,常以负数表示。 12,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则称为贸易平衡。 13,贸易顺差越多越好?答: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14,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系数,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表示: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中依赖国外市场的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对外开放度。 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GDP÷汇率)×100% 对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分工是一种社会范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大机器工业的建立是国际分工形成的物质基础。国际分工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萌芽阶段——地理大发现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产业革命 国际分工发展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 国际分工深化发展——二战后 2,国际分工行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 1,对外贸易政策要素包括: 政策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政府) 政策客体:贸易政策所规划和指导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 政策目标:贸易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政策内容:贸易政策的具体指向 政策手段: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2,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早期重商主义 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 汉弥尔顿关税保护论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主义新重商主义 3,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加干涉,自由进出口.实质上是一种“不干预”政策。 理论依据: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 主要主张: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②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③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4,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或管制商品出口.实质是“奖出限入” 5,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英国②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主流是自由贸易。英国、美国、德国。③ 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④二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⑤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管理贸易政策。 6,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它反映了一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故一个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增加货币收入这个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除开采金银货币,就要通过贸易顺差,把别国的金银货币转移到本国。 只有获得金银货币的净流入才是获得了贸易的利益。(2)政策措施:对金银的输出禁止性措施;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窑藏货币。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禁止奢侈品和工业品的输入、限制原材料的出口;贸易保持时刻的顺差) (3)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1)观点:由货币管制转向贸易管制;贸易应保持总体的顺差,允许局部逆差存在;以转口贸易的发展为目标,促使本国

国际贸易复习参考.

国际贸易复习参考 1.买卖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有哪些? 国际贸易情况复杂,产生争议和索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争议和索赔并不局限于买卖双方,有的还涉及运输、保险等方面,而且各方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清原因和责任方。从索赔对象来分,大致有以下各种原因: (1)买卖双方之间的贸易索赔包括: ①买方违约。如不按时开立信用证,以及故意开立不完全的信用证或过高要求的信用证,致使卖方无法履行合同;不按时付款赎单;无理拒收货物;或在买方负责运输的情况下不按时派船接货,或不按时签订运输契、指定交货地点等。 ②卖方违约。如不按时交货;不按合同规定的品质、规格、包装、数量、重量交货;不提供合同、信用证规定的合适单证等。 ③合同条款不够明确,以致买卖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或解释不一致引起争议索赔。 (2)向承运人的运输索赔(装运索赔)包括: ①货物短卸。即货物未卸净,或货物误卸在其他港口造成短卸。 ②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被盗窃,或因破损撒漏而货物短少。 ③属于承运人责任的货物损毁,包括破损、毁坏、水渍、污染等。 2. 进口的索赔对象 贸易中进口方的索赔对象有三个:向卖方索赔、向承运人索赔、向保险公司索赔。 (1)向卖方索赔 当卖方没有按时、按质、按量交货,即商品的品质、规格与合同规定不符,数量不足,交货拖延或不交货,包装不良使货物受损等,应向卖方提出索赔。 (2)向承运人索赔 进口货物,如发生残损或到货数量少于提单所载数量,而提单是清洁的无任何不良批注,一般即是承运人的过失造成,买方可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承运人提出索赔。 (3)向保险公司索赔 如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运输装卸过程中事故等致使货物受损,并属于承保范围以内的应向保险公司索赔。此外属于承运人的过失造成的货物残损、丢失,而承运人不予赔偿或赔偿金额不足抵补损失的,如属于保险公司承保范围以内的也应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3.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1)、它有不可预见性,它是当事人不能预见的事件。一方面,当事人因所处历史时期、技术条件等不同,其预见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判断预见能力时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应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为根据;另一方面,预见性因人而异,所以一般应以普通常人的预见能力而非专业人士的预见能力为标准来判断。 不能预见要求当事人在尽职尽责地履行注意义务的基础上,按通常的标准去衡量,只要尽到上述善良注意义务而仍不能预见,才具备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如果当事人本可预见却因疏忽大意、轻信等而未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2)、它有不可避免、不可克服性。即当事人对事件的发生、延续及结束没有控制权,也无法克服该事件的发生、延续。相反,如果事件的发生能够避免或虽不能避免但能够克服,

国际贸易复习重点.新

单选题15个30分简答题5个30分 (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产生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83)是英国著名的 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劳动价值论的另 一创始人。他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 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的时代。 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主要内容 ●原理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 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它论证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即增加物质财富。这一理论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局限性 简化了复杂的经济情况,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从而大大削弱了比较成本理论的适用性。 例如“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一)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先进国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在国

国际贸易基础复习题(DOC)

《国际贸易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项选出,并将前面的代号填在表格内。) 1.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与特别优惠的关税或免税待遇,这种税是()。 A.特惠税 B.最惠国税 C.普通税 D.差额税 2.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分别在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的比重。 A.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外贸依存度 D. 国际贸易条件 3. 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A.偶然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社会性倾销 4.按商品进口的来源,关税配额可分为() A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B 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C全球性关税配额和国别关税配额D国别配额和展销会配额 5. 英国的糖果制造普遍使用红霉素染料染色,为了有效的阻止英国糖果的进口,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这种措施属于() A.卫生标准B.国家垄断C.技术标准D.禁止进口 6.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际市场的手段是() A商品倾销B外汇倾销C社会倾销D偶然性倾销 7.出口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叫() A卖方信贷B买方信贷C短期信贷D长期信贷 8.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看,进口许可证可分为() A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B公开一般许可证和特殊进口许可证 C国别许可证和全球许可证 D自动许可证和协定许可证 9. A国规定2005年从B国进口打火机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59578

国际贸易习题复习指导(一)单项选择 对这类题目,考生要注意教材中的“最先”、“最大”、“第一”、“主要”等修饰语,这些内容往往容易出单选题,对此须注重记忆。 1、影响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人口、劳动规模 D、市场规模 2、()是WTO中最主要的原则 A、公平贸易原则 B、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透明原则 (二)多项选择 教材中涉及到多个原因、特点、影响因素、主要内容或种类等时易出这种题目。答题时注意全面。多选题大多考察须记忆的内容,有时也考须理解的内容,如下面第2题的最后一个选项。 1、超保护贸易主义与一次大战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不同() A、保护目的不同 B、保护对象不同 C、保护措施不同

D、保护的“攻防”方式不同 E、保护理论不同 (三)判断 1、李斯特主张以自由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保护贸易为最后目的。 (四)简答 简答题主要考察对教材中重要内容的框架的掌握,一般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答题时一定要突出框架结构,做到逻辑合理,思路清晰。 1、征收反倾销税中如何确定正常价格? (五)计算 计算题在本书中类型较少,常见的有比较成本的计算和有效关税、及关税经济效益,以下只举一例。 1、设我国进口棉纱在国内加工成布。自由贸易时,棉纱的单价为16元,棉布的单价为20元。现对棉布征收进口从价税18%,对棉纱征进口从价税12%,计算棉布的有效关税率。 (六)论述 论述题主要考察运用已学过的术语和理论学说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基本内容在教材中一般均已给出,考生必须象回答简答题一样记住其骨干,至于具体的分

析则大多依靠平时学习积累而得的素质水平。素质较高就能做到针对性强、言之成理、言简意赅。回答论述题时也必须做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1、论述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C 二、多项选择 1、ABCDE 四、计算: E==42%或=0.42 五、简答 1、反倾销税中确认正常价格有三种方法: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第一种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也称为国内价格);第二种是指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也称为第三国价格);第三种是指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称为结构价格)。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以第三国(该国市

国际贸易复习资料要点080603

《国际贸易》复习要点080610 1.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P5 ——总贸易体制与专门贸易体制 ——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 ——贸易差额 ——贸易结构 2.不同贸易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P12-21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奴隶、奢侈品 ——封建社会:奢侈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奢侈品、工业原料和食品、血腥的奴隶贸易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大宗商品降低、纺织品上升;粮食、煤炭、钢铁、农业原料、机器及运输材料等有所增加…期货交易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垄断前期:原料和制成品贸易量稳定增长…地理格局多元化 ——当代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 3.当代国际贸易的新方式P23 ——国际商品贸易与国际投资相结合(BOT方式—国际工程承包模式;三来一补) ——国际贸易信息化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问题P26-32 包括7个主要领域 5.计算: 由CFR与CIF术语的换算关系可以得到:CFR价=CIF价×(1一投保加成×保险费率)=1200×(1-10%×0.8%)=1199 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优势: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7. 六种经济一体化形式按照一体化程度从高到低顺序是: 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同盟、共同市场、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优惠贸易安排。 8.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均衡价格决定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 ——规模经济决定贸易理论[学习曲线、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需求决定国际贸易理论[需求偏好差异国际贸易理论、重叠需求国际贸易理论、恩格尔定律] ——要素变动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罗泊津斯基定理、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考试重点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 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较为明确的固定内容的、并经有关国际组织加以编纂与解释的国际贸易习惯和做法,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准则和规则。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是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 期间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并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风险的保险,亦即买方承担卖方交货之后的一切风险和额外费用。 FOB:(Free On Board的首字母缩写),指定装运港。是指买方安排船只,支付装运港到目的港运费,卖方在指定装运港交货。货物越过船舷时,风险和费用从卖方转移到买方。 D/P:即是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付款交单,是指出口人的交单是以 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它是托收方式中的一种,属商业信用。与其他有银行信用做担保的支付方式相比,具有手续简便,有利于扩大出口,但是收汇风险大的特点。 D/A: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简写D/A)是指出口人的 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当代收行向进口方提示跟单汇票时,只要进口方对汇票承兑确认到期付款的责任,既能拿到代表物权的货运单。) 品质机动幅度:是指对某些初级产品,为便于卖方交货,在规定的品质指标外,加订一定的允许幅度,卖方所交货物品质只要在允许的幅度内,买方就无权拒收,但可根据合同规定调整价格,即用样品表示品质。品质机动幅度是指允许卖方所交货物的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有所灵活。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参考资料

对外贸易: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 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重。Z=(X+M)|GNP或GDP*100% X为出口总值,M为进口总值 贸易条件:又称变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的总称,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所组成。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采取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关税的特点: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有的特点是:(1)关税是一种间接关税,(2)关税的课税主体是本国进出口商,客体是进出 境的货物;(3)涉外性。 普遍优惠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与部分农产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 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的进口税外,再额外加征的进口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差价税。 关税的经济效应:是指一国征收关税对其国内价格,贸易条件,生产消费,贸易税收,再分配及福利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即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出口国和进口国在生产、贸易和消费等方面的调整,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16措施: 进口配额限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自愿”出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制、对外贸易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海关障碍、外汇管制、预付进口押金、有秩序的销售安排、 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疫标准、包装和标签标准、计量单位)、绿色贸易壁垒、劳动壁垒、投资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 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的进口厂商提供的优惠贷款。根据不同的对象、资金使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买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商品倾销:出口国家的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以占领国外市场。 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反)倾销构成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正常价值和公平价值通常是指出口国或原产地国际的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这种低价的销售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是指对进口国相同产品的整个产业所造成的损害. 3.倾销与损害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很全很强大,期末考试必备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重。 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占世界贸 易额的比重。 ⑩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贸易额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本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可以分为国际货物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对外贸易依存度(系数):一国对外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表现形式为各国货物、服务等商品的交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工业与工业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尤其产业内部分工呈现发展趋势,如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货物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 (三)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5. 6. 7. 论扩大到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③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主要结论:①每个区域或者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输入稀少的生产要素的商品;②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者国家间的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8.列昂惕夫反论: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统计后发现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 商品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与赫——俄要素禀赋说认为美国作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相矛盾,称为列昂惕夫反论。 解释: ①劳动熟练说:若考虑一国工人的工作效率,则该国也可能是劳动要素丰裕型国家。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 集型产品,而资本较丰裕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②人力资本说:若把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本考虑进物质资本,则用人力资本的差异解释列昂惕夫之谜是合理的。资本密集型国家 为培养人力资本投入了较多的物质资本,而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能,培养出的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有更大的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