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_李爱梅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_李爱梅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_李爱梅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_李爱梅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摘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积极情绪入手,综

述了积极情绪在消费决策、投资决策、谈判决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积极情绪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积极情绪影响认知过程的倒U 型假设。

关键词:积极情绪;决策行为;心理机制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0)21-0067-04

李爱梅,孙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632)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情绪与决策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和细致。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是情绪的效价(即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究竟是促进还是干扰?在不同领域中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按照情绪一致性理论,积极情绪对人的决策行为的影响都应该是积极的,这一观点在医疗健康决策和商业谈判决策等领域获得了支持;但在消费决策方面的研究却发现,积极情绪有时能够促进消费者的多样化探索性行为,有时又阻碍了消费决策;并且,在认知方面的研究发现,有时候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认知的精细性和灵活性,有时候又消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因此,如何思考和解释这些矛盾的研究结论,探讨积极情绪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消费决策、投资决策、谈判决策和医疗健康决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积极情绪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积极情绪影响认知过程的倒U 型假设。

1积极情绪对现实决策行为的影响

1.1

积极情绪对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

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学者关注

的焦点。Barone 、Miniard 和Romeo (2000)在品牌忠诚度方面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影响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品牌的接受度,即使该品牌在此商品领域中并非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了,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消费者会广泛地搜索信息,促进其多样化的探索性行为(Variety-Seeking Behavior )[1]。

然而,结果并非如此简单,近期有研究者得出了与上述研究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Chuang 、Kung 和Sun(2008)在验证情绪保持理论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消费过程中积极情绪并不会促进消费者的探索性行为,而消极情绪下的被试则表现出更多的探索性行为。在此项实验研究中,他们将被试分为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和控制组;通过观看电影引导被

试产生相应的情绪;然后让被试想象在超市购买五种享受性商品(如糖果、音乐、果汁等);最后让他们选择要购买商品的类型。结果发现,人们的探索性行为受到情绪类型的影响,消极情绪下被试的选择比积极情绪下的被试选择的种类更加丰富。研究者对此结果的解释是: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人们就会试图修复或减轻这种消极情绪,从而促使他们尝试选择那些非偏好的项目以改变当前的情绪状态;而当个体处于积极情绪时,人们为了保持当前的积极状态就不愿尝试新的选择。因此,消极情绪像催化剂一样促使消费者寻求更多的探索性行为;而积极情绪对消费者的探索性行为没有这种催化作用[2]。

Roehm(2005)在关于多样化探索性行为的研究中,还进

一步分析了情绪的强度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他们认为,轻微的积极情绪会促进多样性探索行为,而高强度的积极情绪则会降低多样性探索行为[3]。Isen 和Nygren (1988)等学者的研究发现,除了情绪本身的作用外,积极心境与探索性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当前判断或任务重要性的制约。当个体面对不重要的消费决策情景时,积极情绪下的被试会采取更多样化的行为;而当决策任务与消费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很大时,被试则会采取更保守的行为[4]。可见,积极情绪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既与情绪的强度有关,也同决策任务的重要性有关。近期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还与商品的特性密切相关。

Yeung 和Wyer(2004)的研究显示,当消费者初次看到商

品还未了解商品的特性(享受性的/功用性的)时,他们对商品产生的初始情感反应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但是,当消费者进一步获得了有关商品特性的信息后,消费者的情感对商品评价的作用就受到商品的特性影响。即如果商品是享受性的,那么情绪对消费者判断的影响会比对功用性商品的影响更大,越是享受性的奢侈品,情绪体验对人们的消费决策影响越大[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054)

作者简介:李爱梅(1972-),女,江西新余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积极情绪能促进或干扰消费决策行为,积极情绪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受到积极情绪的强度,决策任务的重要性,商品的特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1.2积极情绪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

在行为金融学对人们行为模式的研究中发现,市场投资者常常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有时影响他们决策的实效性,有时会使得实际行为偏离原始的决策,情绪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成为目前行为金融研究的热点。

关于情绪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早期的研究者普遍采用赌博游戏、购买彩票等方式进行研究,Nygren(1996)等人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会使个体在风险投资决策情境中表现出“谨慎乐观主义”(Cautious Optimism)[6]。即当潜在的损失较大时,即使损失的概率非常小,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们也极少冒险;而当潜在损失较小时,即使损失的概率很大,他们的投资行为也更容易冒险。正如情绪保持理论(mood-main-tainance)所认为的,在积极情绪下,人们倾向于保持当前的情绪状态,因此不采取冒险行为;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希望改变当前的情绪状态,因此倾向于采取冒险行为(Isen和Partrick,1983)。并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个体对损失和获益的敏感性不同。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人们对损失更敏感,而不愿意参与高风险的活动以避免损失,从而使投资者表现出风险规避行为;但是,在消极状态下,人们对获益更敏感,愿意参与高风险的活动以获得潜在的收益,从而使投资者表现出风险趋向行为。因此,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在投资决策中更易产生规避风险行为;而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人在投资决策中更易表现出风险趋向行为。

在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中,Laar和Neubourg(2006)对跨国公司管理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中积极情绪会促进投资管理者采取直接对外的投资决策行为[7]。并且,在个体投资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当某个投资者购买到一支盈利股票时,他对成功投资的不同归因会导致其产生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投资者进一步的投资行为。例如,当投资者将成功选择这支股票归因于个人的能力时,他会产生自豪感;当投资者将原因归因于股票经纪人的建议或随机的市场波动时,他会产生感激或惊喜;同样是积极情绪,前者会促使投资者花更多的时间、搜索更多的信息来选择下一只股票(Watson, 2006)。因此,积极情绪是否促进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不但与投资者产生的情绪有关,还与投资者对积极情绪的归因有关。

1.3积极情绪对谈判决策行为的影响

谈判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在谈判中大多数谈判者都希望能与对方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在压力情景下的谈判,强烈的情绪对谈判者来说是最大的挑战。Susan(2006)在研究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马克是某医疗器械生产公司的副总,几个月以来他一直和福特(香港某销售公司的副总)谈判有关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磋商,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于是马克邀请福特去芝加哥总公司签订合同。但是,在签订合同的仪式上,他们刚刚相互祝贺了合作愉快,福特便向马克提出要多分10%销售收入的要求。听到这个要求,马克感到震惊而且非常愤怒,已经谈好的事情福特竟然又变卦,如果马克答应了福特的这个条件,他将无法向老板解释。如果放弃这项交易,经过长时间努力取得的谈判成果将前功尽弃。在这种情景下,马克对情绪的控制决定着他在这种压力情景下做出怎样的决策[8]。

因此,情绪对压力情境下的谈判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证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谈判者面对面的谈判过程,并且在谈判过程采取更有效的谈判策略,使谈判者努力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Carnevale和Isen,1986)。Kopelman、Rosette和Thompson(2006)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还能使谈判者在决策时增强自信、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实验发现:在谈判中,拥有积极情绪的谈判一方,为了实现交易成功,更容易做出让步行为;与消极情绪组和控制组相比,他们的谈判策略也更有效[9]。因此,在谈判沟通的过程中,积极情绪起到了一种润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谈判效果。

而且,Butt和Choi(2006)在关于认知评价和情绪对社会动机和谈判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谈判者的情绪在谈判中起到关键性的中介作用。该研究运用模拟谈判情景的方法研究了情绪产生的根源(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对社会动机和谈判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样是积极情绪,成功的自豪感和感激的情绪对谈判决策的影响有显著差异[10]。因此,从具体的积极情绪入手,来研究积极情绪对谈判决策行为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趋势。

2积极情绪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

2.1积极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促进还是干扰?

情绪一致性理论认为,情绪能够以情感迁移的方式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情绪既然能够影响人的行为,那么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内在的心理作用机制。Bless(1996)提出,积极情绪会导致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这种认知加工方式使得人们在认知一件事物的时候,首先是从头脑中现存的认知结构或者信息出发,而不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进行加工,从而会导致认知偏差。所以,处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人们对当前信息不敏感,而对他们固有的认知和偏见更敏感,这样便会阻碍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积极寻求更多信息的活动,进而干扰认知过程[11]。

Isen等学者也认为情绪对认知会产生干扰作用,他们对复杂认知过程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利用的信息更多,因而消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这在高效的认知加工过程中无疑是一种干扰。Goeleven、Raedt和Koster(2007)在关于情绪状态对抑制情感性信息作用的研究中也发现,积极情绪状态对情感信息的抑制作用相对于中性情绪状态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弱[12]。Wyland和Forgas(2007)的研究也提出,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积极情绪减弱了人们压制不必要想法的能力[13]。

但是,Lee和Sternthal(1999)认为,积极情绪不仅不会占用认知资源,相反,还会提供额外的资源作为认知能量。在有关记忆的实验研究中他们发现,积极情绪的被试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而且他们的序列位置效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他们认为,由于积极情绪导致了认知组织(Cogni-tive Organization)的变化,促进了已有认知结构和新信息在大脑中的整合,从而提高了思维与认知的精细性和灵活性[14]。

根据当前的研究可以看到,积极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促进作用,一个是干扰作用。那么,到底是促进还是干扰?本文认为积极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与认知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简单的认知过程中,积极情绪能通过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知的精细性,从而促进认知过程;在复杂的认知过程中,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利用了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干扰了认知过程。我们用一种倒U形曲线来解释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如图1)。中等强度的积极情绪最有利于促进认知过程,也就是说,积极情绪处于中等水平时,最能够促进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一旦积极情绪超过中等水平,对认知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并且,积极情绪的最佳水平随认知任务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的认知过程中,积极情绪对认知过程的促进作用随着积极情绪的提高而增强;随着认知难度的增加,积极情绪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复杂的情况下,较弱的积极情绪有利于认知过程。这是文章对积极情绪和认知过程关系的一种假设,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般情况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决策大都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比如,选择去哪家餐厅吃饭?是否购买某件商品,选择哪个牌子的日用品等,都是相对简单的决策行为。因此这就给研究者带来了一种直觉: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决策行为。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市场营销商人应该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适当水平的积极情绪或许可以给他们的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积极地作用。

2.2积极情绪促进创造性问题解决

情绪之所以能够影响人的各种决策行为,原因在于,积极情绪不仅可以对认知过程起作用,而且还能影响人的思维过程。许多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在问题解决中会表现出思维上的灵活性、反馈的创新性和对信息的开放性,并且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Dovidio(1995)等人的研究表明,拥有积极情绪的被试相对于处在中性情绪中的被试来说,前者对事物和人进行分类时更加灵活[15]。

Vosburg(1998)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发散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积极情绪能够显著的促进发散性思维的绩效,而消极情绪会阻碍发散性思维。这项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式,被试的情绪状态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测量,而不是通常实验中采用的引导方式使被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研究方式使得研究过程更生态化,研究结果更能够令人信服。实验前Vosburg先采用罗素形容词核对表(Russell Adjective Check List)评估被试的情绪;然后让被试通过回答问卷的形式,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发散性思维问题;最后分析被试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状态对发散性问题解决的影响。该研究对被试的发散性思维主要从思维的流畅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积极情绪下的被试拥有更多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消极情绪下的被试倾向选择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关注他们思维的质量,因此不利于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16]。

我们知道,创造性问题解决方式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两者对已有经验信息的利用不同。常规性问题解决方式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信息,用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来解决问题,而创造性问题解决方式是重新整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积极情绪激发了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问题解决的创造性。艾施(Ashy)提出的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认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增强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因此能有效的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George和Zhou(2007)的研究证实,在支持背景下,强烈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能够提高员工的创造性[17]。

3总结展望

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已经从单个决策领域发展到多个决策领域,从效价和激活水平发展到具体情绪。从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积极情绪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是积极的,例如,在谈判决策中,积极情绪能使谈判过程更愉快,取得更好的合作意向。但是,积极情绪在许多领域中对人的影响并非都是单向的。例如在认知方面,有些学者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提高认知的精细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运用了更多的信息,消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在消费决策方面,积极情绪和多样化探索性行为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人们的探索性行为不仅与情绪状态有关,也与决策行为和他们自身的利害关系相关。因此,到目前为止,积极情绪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还没有研究给出确定的答案。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未来关于情绪对决策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趋势:首先,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是促进的还是干扰的,这一问题有待在具体的决策情境下深入研究。其次,尽管积极情绪对人们行为决策影响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许多领域,但是仍有一些新出现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从具体情绪的角度研究积极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也有学者开始研究积极情绪对患者医疗决策行为的影响。再次,有学者提出,在现实情境中人们产生的情绪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而很多时候人们的情绪中既包含积极情绪也包含消极情绪,即混合情绪状态,因此,对混合情绪的研究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Barone,M J.Miniard,P W.,Romeo,J B.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Mood on Brand Extension Evaluation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0,26.

[2]Chuang,S C.Kung,C Y.,Sun,Y C.The Effects of Emotions on Variety-seeking Behavior[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8, 36(3).

[3]Roehm,J H.,Roehm M L.Revisiting the Effect of Positive Mood on Variety Seek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5,32. [4]Isen,A M.Nygren,T E.,Ashby,F G.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the Perceived Utility of Gains and Loss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5.[5]Yeung,C W.,Wyer,R S.Affect,Appraisal,and Consumer Judgment[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4,31.

[6]Nygren,T E.Isen,A M.Taylor,P J.,Dulin,J.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the Decision Rule in Risk Situations:Focus on Outcome(and especially avoidance of loss)rather than Probability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6,66.

[7]Laar,M V.,Neubourg, C.Emotions and Foreign Di rect Invest-ment: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6,46.

[8]Susan,H.Leveraging Emotion in Negotiation[J].Negotiation,2006,1.

[9]Kopelman,D.Rosette A.,Thompson,L.The Three Faces of Eve: Strategic Displays of Positive,Negative,and Neutral Emotions in Negotiations[J].Organization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6, 99.

[10]Butt,A N.,Choi,N.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E-

motion on Social Motive and Negotiation Behavior:The Critical Role of Agency of Negotiator Emotion[J].Human Performance,2006, 19(4).

[11]Bless,H.Clore,G.L.Schwarz,N.Golisano,V.Rabe,C.,Wolk,

M.Mood and the Use of Scripts:Dose a Happy Mood Really Lead to mindless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1(4).

[12]Goeleven, E.Raedt,R D.,Koster,E H W.The Influence of

Induced Mood on Inhabition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J].Motivi-tion and Emotion,2007,31.

[13]Wyland,C L.,Forgas,J P.On Bad Mood and White Bears:

The Effect of Mood State on Ability to Suppress Unwanted Thoughts[J].Cognition and Emotion,2007,21(7).

[14]Lee, A.,Stemthal, B.The Effects of Positive Mood on Memory

[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9,26.

[15]Dovidio,J F.Gaertner,S L.Isen,A M.,Lowrance,R.Group

Representations and Intergroup Bias:Positive Affect,Similarity, and Group Size[J].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5,21.

[16]Vosburg,S K.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od on

Divergent-Thinking Performance[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8,11(2).

[17]George,J M.,Zhou,J.Dual Tuning in a Supportive Context:

Joint Contribution of Positive Mood Negative Mood,and Super-visory Behaviors to Employee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3).

(责任编辑/易永生)

人格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学说及相关研究 代表人物: 创始人:华生 集大成者:斯金纳 格斯里(联结) 赫尔(强化)米勒、多拉德 ?行为主义又称学习理论 ?通过条件反射研究行为习得的规律 ?从行为层面揭示了人格的动态组织形成规律 一、两类基本的条件反射(行为矫治法的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 ●学会对刺激反应,条件刺激成为引发反应的信号 S-R:刺激-反应联结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 ●始于自发行为,得到强化,学会操作 ●斯金纳设计了定(变)时距、定(变)比率强化程序进行系统实验。(代币、脱敏、厌恶等行为疗法的机理) 二、行为学习重要因素之丰富内涵 行为主义公式: S—R 刺激和反应,强化联结 ◆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线索(决定何时何地做出何种反应) ●会泛化 ●情境中多重线索联合作用 ●机体内部线索引起连锁反应 如:神经质反应和习惯迁移 ◆强化 ●满足需要形成强化 特殊情形下的微妙强化 ●驱力下降形成强化

次级驱力具有同样特点(米勒、多拉德) 焦虑恐惧属于次级内驱力 ●获得奖励前的行为和逃脱惩罚后的行为被强化(格斯里)◆联结(格斯里研究) ●连锁反应 ●进入行为状态形成联结 三、应用行为学习规律 (一)行为学习手段 ●强化:促进行为 ●消退:不予强化使行为消减 ●惩罚,阻止行为 (二)强化和惩罚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和剥夺 (三)强化和惩罚的有效施用 ●强化和消退结合 ●避免强化/消退误用 ●灵活转换惩罚和强化 ●选择适宜的强化 ◆行为塑造原则 ●小步渐进:强化一系列向期望行为接近的行为 行为强化标准量的逐渐变化 强化接近期望方向的行为 ●行为塑造ABC Anticipation 设置更多线索 Behavior 设计可行的行为步骤 Consequence 增强后果的强化感受 四、与强化有关的著名研究启示 ◆习得性无助(失助) ●努力无效的经历学会自暴自弃 抑郁,“心死”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二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也有荣辱、得、失,所以就有与只相应的七情六欲。 时刻与你相伴的情绪、情感。它可以使你从平凡走向卓越,也可以使你从天堂台走进地狱。 那么情绪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究竟怎样来影响人的行为?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情绪及其管理,做到我的情绪我控制,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如果客观事物能够符合我们的需要,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情绪差。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触景生情谈虎色变等等。 人类的基本情绪: (1)快乐:是人所追求盼望的目标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大奖,高兴地心花怒放。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等 快乐的程度:满意→愉快→快乐→狂喜 (2)悲伤:是有价值的东西丧失或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亲人的离去) 悲伤的程度:失望→遗憾→难过→伤心→悲痛→哀恸 (3)愤怒:目的或愿望不能达到,特别是目的一再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的程度:不满→生气→愠怒→愤怒→大怒→暴怒 (4)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习得实验,华生,1个月大小孩,毛绒玩具放其耳边。小孩一摸就发出巨响,小孩吓得不行。间隔几天再进行同样的实验,反复五次,长大了这小孩见者毛绒玩具就哭,甚至看见穿皮绒大衣的人也会哭,引发心理学实验的伦理学原则。 情绪的分类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情绪可以通过外部来观察,主要从面部表情,那么哪一个部位最能代表情绪呢?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暗送秋波眉目传情都指的是眼睛,但心理学家却不完全这样看,曾经做过实验:请一个好的演员,把他的各种面部表情都拍下来,然后把鼻子嘴巴眼睛都剪下来,把高兴地眼睛配悲伤的嘴,把悲伤的眼睛配高兴地嘴,观察哪一个部位更能代表情绪,结果发现情绪不光从眼睛流露,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嘴巴。 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外部刺激)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是由于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刺激事件或者叫诱发事件。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踩了一下你的脚,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加入踩你脚的是个美女,你又会作何反应呢? (内部刺激)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有一段时间会没来由的,莫名其妙的郁闷,很多风花雪月的往事涌上心头,受过的伤流过的泪这些体验在你内心演绎。或者会无缘无故的高兴,回忆一些快乐体验,平时积累的情绪。内心的记忆和回忆。(老大的幸福想美事我年轻我漂亮) 情绪的基本状态 (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且有感染性的情绪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人逢喜事精神爽” 忧伤的心境:“见花落泪,对月伤心”黛玉葬花

《情绪与心理健康》word版

第八章情绪与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遇到高兴的事情,心里总是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喜悦,情绪高涨,觉得什么都得心应手,看什么都赏心悦目;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情绪低落,常表现出沮丧、愤怒、悲伤等情绪反应,觉得自己无能笨拙,干什么都不顺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觉得生活都变得阴冷凄凉。情绪广泛渗透到大学生的一切生活中,并明显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培养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一般概念 六种基本情绪,即羡慕、爱、恨、欲望、愉快和悲伤。笛卡儿认为这六种情绪是其它情绪的基础,其它的情绪都是这六种情绪的组合,并控制着人的各种行为反应。 情绪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一种主观体验。比如电影中的悲伤镜头会催人泪下,成功会使人异样惊喜等。情绪是由刺激、认知、主观体验、情绪和行为反应几方面组成的反应过程。 这几分面的关系是: 刺激情境-——对情境的认知评价——产生主观的情绪体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消极和积极情绪的划分虽具实用性,但并不严密,因为有时我们并不能区分什么情绪是积极的情绪,什么情绪是消极的情绪。从进化的意义上讲,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生物学意义,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所谓正常情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情绪,它可以是积极的情绪,也可以是消极的情绪,如:高兴、平静、愤怒、沮丧、自卑、惊恐、嫉妒等等,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异常的情绪是指异常的刺激所引起的持久性的心境化的不良情绪反应,在临床上指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情绪反应,如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等,这些病症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是潜意识中的自我防御反应。 二、情绪特性 (一)情绪的生理特性 情绪作为心理现象和活动之一,同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当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情绪的一个特点。 (二)情绪的外显特征 当情绪发生时,个体还会出现身体的外部变化,我们称之为表情。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表情行为、生理反应与主观体验共同构成情绪。 (三)情绪的两极性 情绪有四种品质,每一种品质都有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在情绪的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在情绪的紧张度方面,有紧张与轻松之分; (四)情绪的取决性 情绪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会随所处情境的不同而变化,因而也称为情绪的被动性。无论情绪分类中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是个体在具体的特定情境中,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依靠主观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绪随情境而变化,也体现了情绪在两极间变化的波动性,这是在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情绪失控中值得注意的特性。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3980152.html,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灿灿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情绪;决策 1.引言 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自2001年,美国著名的决策专家R.hastie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情绪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越来与受到重视的问题[1]。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的研究大量涌现。“人类如何进行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继2013年8月“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cisi on Making and Brain Research”(第一届决策与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国内对于决策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 从早期的观点来看,大多数的研究决策与情绪的心理学家常常将情绪拒绝在决策研究的门外。Daninel Bernoulli[2](1954)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企图将效用最大化。Bentham[3](1984)又将效用的概念发展为愉悦与痛苦之差。简单的从概念来讲,情绪已经在决策中崭露头角。 Kahneman和Tversky[4](1979)在对“偏转反转”这一反常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前景理论”,偏好反转现象是指,例如,在有100%把握拿3000元和80%的机会拿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多数人选择前者。而在有100%的可能损失3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还有“等级信号依赖理论”。这些理论中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部分参与和干扰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决策的参数进行考虑。

具体情绪在不同人格类型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学生:陈钰琳,指导老师:梁栓荣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晋中, 030619 摘要:为探讨三种具体情绪(愉快、悲伤和恐惧)对不同人格类型(内外倾)个体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MBTI量表中的内外倾维度将大学生的人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再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看诱发三种具体情绪的影视材料,之后,对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并填写风险决策问卷。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外倾型个体比内倾型个体更愿意冒险;不同具体情绪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愉快情绪下的个体的倾向于风险偏好,恐惧情绪下的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悲伤型个体居中;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具体情绪,人格类型,风险决策,MBTI 1.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类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决策就是在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风险决策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美国专家Hastic在《心理学年鉴》上提出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研究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16个问题之一的观点[1],标志着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回顾之前的研究,风险决策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认为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的决策观点主要有两种: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 在决策研究领域中的情绪理论主要存在两种情绪泛化理论和情绪维持理论。两者针对情绪性质范式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假说。范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情绪性质范式和具体情绪范式。其中,情绪性质范式较为粗略,只研究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具体情绪范式研究同一性质不同的的具体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更加细化和准确。 本文主要基于具体情绪范式,探讨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希望能够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实际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风险决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2]。根据决策者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行为分为三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已知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或有能力预知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关于风险决策的定义,表述方式很多。国外学者Yates和Stones从统计学的角度给风险决策下定义,认为风险决策就是在损失或盈利、损失或盈利的权重及损失与盈利联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因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3]。国内学者蒋多认为,风险决策就是研究人类在风险情境下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4]。刘雁霞认为,在能预测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即使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但主观上选择最优预期效果的决策,就是风险决策[5]。国内外研究者对风险决策的表述略有差别,但本质内容相同。在本文中将风险决策定义为,在概率已知情况下,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时,选择冒险选项还是安全选项。 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使用问卷和量表;赌博任务和彩票决策任务;情景模拟选择问卷,即在某个情景中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让被试进行选择,从选择结果上测量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想象模拟情境测试,要求被试想象一个任务情境,自己置身于该情境之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报告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一、实验背景 通过阅读给定文献和小组讨论,我们发现原文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体的性别在社会决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本身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已有研究在性别对决策影响方面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果,我们猜想这可能与研究者选择的实验范式以及实验情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保留“情绪抑制/自然观看”这一实验情境为组间变量,改换“最后通牒博弈”这一实验范式,继续研究决策者性别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好奇博弈对象的性别是否也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比如,男性是否会对异性更慷慨,对同性更吝啬。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博弈对象性别对决策结果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对这方面的解释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将博弈对象性别纳入我们实验的研究对象。 3.给定文献的实验程序将注视点呈现时间设置为10s/15s/20s不等,我们认为注视点呈现时间过长反而会分散被试的注意,因此在我们的实验设计中将改进这一点。 综上所述,本实验将在给定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在不同的实验范式下,决策者性别对于不同性别决策对象在决策结果上是否有差异。 独裁者博弈是另一种常用于社会决策研究的实验方法,在独裁者博弈中,由独裁者(即提议者)决定分配方案,且对方只能接受。绝对理性的方案是独裁者将所有钱据为己有,分给对方得钱数为零,但以往的研究发现,独裁者分给对方的钱数大于理性预期。通过决策者的分配方案,可分析“利他”,“公平”,“道德”等社会行为。因此本实验采纳独裁者博弈研究社会决策行为。 我们假设:(1)情绪抑制条件下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更理性的决策结果;(2)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理性的决策结果;(3)决策者的行为反应依赖于自身和博弈伙伴的性别差异,同性别配对和不同性别配对会造成决策者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 探明在独裁者博弈中,负性情绪抑制或自然表达,决策者性别,博弈对象为同性或异性三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最新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个共同性:①强调行为,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 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 ③连续论 一、老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 生平: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和思想,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 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37岁) 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51岁) (一)基本观点: 机械唯物论 1、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2、心理形成过程就是S-R链形成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观 1、环境决定论 白板说: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学习在此

之上建 立S-R联结的过程。 2、连续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呈阶段性。 3、研究: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被试:B.Albert11个月 4、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万能论) ①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 ②反对体罚儿童 ③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④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 二、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1948-1974年间发明了“斯金纳”箱 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科学奖-国家科学奖 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一)核心观点 1、心理形成过程是S-O-R,认为心理形成过程中存在主体内部的中介作用 2、主张研究儿童的操作性行为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称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对于一个青春期少年来说,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能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张玲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摘要: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情绪;决策;理论 1引言 个体判断和决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往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以经典决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主体,早期的决策理论认为“人是直觉的统计学家”,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做出决策时,总是寻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Goldstein& Hogarth,1999 )。而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作背景下情绪对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其中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的一个研究热点。通常,人们会把情绪和追求理性看成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追求理性的决策行为往往与尽最排除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个体判断和决策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并非总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信息输人,是个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预测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往往有利于提高决策效能。 2决策理论 2.1区别一巩固理论 Svenson(2003)认为[决策过程不仅是成功执行一个或几个决策规则的过程,并且决策者应在此过程中创建一个比其竞争者更为有利的选项。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整体性评估、选项和问题的重新建构、应用决策法则。区别系指建立有利选项的过程,巩固指的是维持偏好选项,避免决策出现较差结果和后悔情绪等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决策:影响决策过程和决策问题的表征性。前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处理来实现(决策规则、执行信息搜索、信息搜索顺序等);后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吸引性来实现。情绪还可以影响决策问题的结构,也就是通过影响选项的外表、表象以及选项情节的吸引性来实现对决策过程的影响首先,整体评估可能带有情绪性此外,情绪通过与选项整体,选项,外表、表象和选项情节的特定联系而成为问题结构的一部分。 Svenson(2003)认为决策可以分成四种水平,一般来说,决策水平越高,决策所需的能量资源(由心理和生理能量资源构成)就越多,由于人们想尽量少地使用能量资源,因此,在做出决策的条件不变时,人们就会尽量在低水平上做出决策,避免在高水平上做出决策在决策水平上作出决策。在决策水平1,个体主要可以通过快速的习惯过程做出决策,决策者意识到决策的情境与早先所经历的情境类似,因此选择以前的类似选项。该水平决策遵守能量保存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水平2的决策,决策者考虑一个或几个方而的吸引性

行为心理学 超全 完整版

行为心理学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

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及其理论 摘要:约翰.华生(John B.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一、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行为 华生在作为行为主义宣言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承认,"反应"一词是从生理学中转借到心理学的。但是,心理学扩大了它的用法。也就是心理学把一组简单的生理反应组合成为一套复杂的反应,把简单的肌肉骨骼动作联结为一种行为的方式。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在这里华生概括了有机体的全部行为,并且把这些行为区分出先天遗传的反应和后天习得的习惯反应。华生认为这种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就是要发现后者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以掌握其形成的规律,实现预测行为、控制行为的目的。 二、华生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课

恰少年忧愁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及思路: 当今,七年级的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一些烦心事往往处理不当,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境则会妨碍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设计这节情绪指导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情绪变化的实质,知道情绪变化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幷进行自我管理。 3.情感目标:感受积极想法所带来的美好感觉。 二、教学重点:了解情绪变化的实质,知道情绪变化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幷进行自我管理。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热身活动《动物植物大比拼》

请一位同学上来,当这位同学说到植物的名称是其他同学举起右手当说到动物的名称时举起左手。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有哪些感受? 学生回答:高兴、紧张、担心、愉快…..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这些感受就是情绪,让我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情绪进入今天的新课《恰少年忧愁时》。 2、授新课活动一、晒一晒我的情绪 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在圆内将自己一天的情绪变化及所占的比例用颜色表示出来。 画好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你的圆中有几种三色?不同颜色代表什么样的情绪?(此处找4位同学回答,要引导学生说出情绪的两大特点) 学生分享:我的圆中有8种颜色,说明我的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分享过程中,同学都说到了情绪的两大特点,一是,情绪不稳定。二是,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那么这两个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交往和生活。 教师说:既然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要不要改变?学生:要。教师:既然要改变接下来我们就为情绪换件新衣。 活动二情绪换新衣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与心理健康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一、正常情绪的功能 在正常的情绪下,情绪反应符合下列几个条件:第一,它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该原因并为当事者本人所觉知。第二,情绪反应的强度,应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称。第三,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反应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 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论是积极的(愉快的)还是消极的(不愉快的),都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 (一)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二)愉快的情绪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据说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开药方,只留下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等,并在紧张的研究工作之后,到野外和海边度假,调剂生活情趣,以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结果活了76岁,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长寿老人平时都非常愉快,并且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亲密,感情融洽,

精神上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三)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杰·列文甚至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 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此种说法虽不免有些夸张,但真诚的笑,确能感染别人,消除隔阂。来了陌生的客人,相视一笑,即可握手言欢;打扰伤害了别人,歉然一笑,便能得到谅解;遇到异国朋友,投之一笑,彼此的心就通了。一个面孔阴郁,从来不笑的人,很难说心理是健康的。无怪乎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四)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符合前边讲的三个条件),也是正常而有益的。个体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之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者要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说明忧愁也有好的一面。过分的恐惧,固然反常,但对一切都不知惧怕,也是不正常的。适度的惧怕,可使人们小心警觉,避免危险,预防失败。恐惧使个体进人紧张激动状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脉搏加快加强,血压、血糖和血中含氧量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把大量营养输向大脑和肌肉组织,血小板较平时增加很多,因之血液较易凝固,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将会减低,甚至完全停止,这种应激反应的作用,使身体有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危险。人在发怒时也有类似反应,面对敌人的挑衅,革命战士义愤填膺,“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对这种积极的怒,不但不要遏制,相反还要激发。对坏人坏事就是要敢怒、敢言、敢斗争。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是不好的。 二、不良情绪的危害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9,Vol 141,No 16,481-491 Acta P sychol ogica S i n ica DOI :10.3724/SP.J .1041.2009.00481 481 收稿日期:2008-04-06 通讯作者:郑建君,E 2m ai:l ji an j unzheng @yahoo .cn *事件分类的具体表述参阅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杨继平1 郑建君 2,3 (1山西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太原030006)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 要 为探究情绪在危机情境下对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影片诱发实验情绪,运用实验室实验考察了以情绪变量为主导、包括性别和任务难度等在内的相关因素对危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随着危机决策任务难度的增加,个体用于决策的时间显著增长,且性别与情绪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交互作用;(2)在危机情境下,男性的产生新方案率明显高于女性;(3)男性被试对危机决策过程的自信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与难度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4)个体对于自身危机决策结果的满意程度,在性别、情绪和难度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交互效应。 关键词 情绪;任务难度;危机决策;危机决策质量分类号 B842.6 1 问题提出 从震惊世界的美国纽约9#11恐怖事件,到2003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典0恐慌、2008年初 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冻灾、雪灾和四川汶川/5#120大地震,各种类型的突发危机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且其破坏性和持续性都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同时也是各类型社会突发性事件的频发期。面对各类突发危机事件,危机决策主体除了要有面对危机的勇气之外,更需要有全面处理危机事件的决策能力。为此,加强危机决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决策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积累,更能够为日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危机决策作为决策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已渐渐被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作为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危机决策是指决策主体在有限时间、资源、信息和人力等条件下对危机做出判断和快速行为的过程(Billings ,M ilbur n,&Schaa l m an ,1980;Carol y ne &Ilan ,1977;Quarante ll,i 1988;Sayegh,Anthony ,&Perre we ,2004;Sta w ,Sande lands ,&Dutton ,1981)。与常规决策相比,危机决策作为一 次性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它符合Si m on(1986)所说的决策模式,即在危机情景下决策者并不具备有关危机的全面信息,其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识别危机的根源,由于危机状态下的特 殊情境进而影响了个体的决策质量。依据我国制定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我们可以将引起危机决策事件的来源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研读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常常把危机决策和风险决策视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无法细致探究两类性质决策任务的具体过程。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真正厘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今后研究者准确判别研究问题和选用研究方法。风险决策是指在能够估计或预测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选择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案的决策,并且其选择过程与决策后果具有不确定性(K ahne 2man ,2003;Kahne man&Tversky ,1979)。该类型决策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方面决策主体可依据相对充分的信息与资料,借助风险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技术来推断出发生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另一种情况是在信息掌握或资料占有非常不充分的情形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20210206033713)

、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 世纪60 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 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二 C*org(R/RO),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 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 诺。 1874 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 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 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情绪与人体健康

【主题】:意识反作用情绪 【内容】: 情绪与人体健康 人会高兴,也会气愤。这种高兴、气愤以及不安、苦恼、紧张、惊异等等,都是心理活动,也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人们通常将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情绪或情感。情绪与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祖国医学很早就记载了“内伤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如"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这些都是情绪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的记载。有些学者还用动物来作模拟人的实验,如古代的一个学者,把一窝生的两只羊羔安排在相同条件下生活,不同的只是在一只羊羔旁边拴一只狼,让这只羊羔总是看到己面前有可怕的威胁,结果这只羊羔本能地处于极度恐状态,不吃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久就死了。而另一只羊,由于没有狼的威胁,没有这类惊恐情绪的体验,就好好地话着。 为什么情绪对健康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是由于伴随着情绪出现的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例如,当你兴奋时,心跳会加速,呼吸加快,脸涨红;恐惧或吃惊时,脸色会变得发白。这种感受表明,任何情绪表现,对有机体的器官都会发生影响。 以癌症为例,根据大量研究表明,人的个性特征和情绪体验与癌症有关。一些充满着心理矛盾、压抑、不安全感和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人容易得癌症,这样的人,由于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令激素的分泌发生了变化,减弱了人的免疫能力,因而容易致癌。 现代医学表明:有些疾病的发生,并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是由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而引起的,神经衰弱症的产生就是如此。过去有些人认为,这种病是由于过分劳累所致,其实不然。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发病的决定因素。工作、学习中不适当的紧张,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协调和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是他们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旦病人的心理因素解除了,病情就会大大好转。 从情绪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但同时也认为意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存在发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人的情绪当然是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但这种内心感受、情绪又对人的身体机体有反作用。上面提到的种种疾病都是由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所致。因此,对情绪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要注意到情绪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永葆乐观、健康的情趣,为革命事业多作贡献!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第19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7 2010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l. 2010 1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7-0108-03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黄玲玲 张晶晶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发展越趋成熟但仍旧不稳定,各种因素对决策的作用比较大。在决策的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定背景,本文对影响决策的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展开探讨;最后回到情绪、认知与决策的生理机制上发现脑区之间具有高度的连通性,决策是由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引发的个体行为。 关键词:情绪;认知;决策;交互作用;连通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赫尔伯特·西蒙最早开始研究决策。通俗讲,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依据评定准则,在多种备选方案中评价、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目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急剧、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情绪在 决策研究中的尴尬处境,[1] 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 视。大学生作为活跃敏感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要迎接这些变化的冲击,同时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和压力,其心理和社会性的不成熟又使他们感到迷茫和痛苦,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去探讨影响决策的因素,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有效性。 一、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两 个重要成分,[2]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 程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3] Knutson 研究进一步把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如 背侧纹状体区域对接受大的奖赏和惩罚的反应不同。[4] Trepel 等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腹侧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在表征决策效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体验效用的神经机制与边缘系统、脑干以及皮质区所构成的网络相关。在体验奖赏时,纹状体、眼眶部前额叶皮层和额前正中皮层发挥作用;在体验损失时,杏仁核 发挥作用。[5] 当人们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奖赏之间作出的选择时,选项的相对价值会因为人期望对象的延迟而大打折扣。McClure 等采用fMRI 技术考察了此现象的神经因素,发 现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参与到这一决策中。[6] 与中脑多巴 胺系统相关的边缘系统由做出即时可得奖赏的决定优先被激活;相反,侧前额叶皮层和后顶叶皮质由跨期选择所激活。据此发现,理性的长期计划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而冲动的即时决定则由边缘系统掌管。 作出选择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介入,故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决策,它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具有潜在受益的风险选择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要多于确定受益的选择;而具有确定受损的选择和具有潜在受损的风险选择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是相同的,这些认知努力均 定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7] 个体在决策过 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成长中的大学生,由于注意力、储存信息以及从记 收稿日期:2009-12-29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6—),女,山东枣庄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张晶晶(1984—),女,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