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两种电荷

第一节两种电荷

第一节两种电荷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 电

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

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 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 , 因此本节课作为初 中电学起始课 ,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 过, 初中阶段应在

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验分析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 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

,挖掘深度 ,

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 15.1-3 所示的演示实验 , 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 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 , 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 告诉学生的 , 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

, 应举例说明 : 一根摩擦过的玻

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 , 大约只有 10-7 库仑, 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 ,大约有几 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 ,此地只要 学生了解即可 ,留待 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 ,此地 主要是让 学生 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 ,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 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 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 , 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 , 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 , 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 激发 学生 主动学习

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初步认识 科学及 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 :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

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量及其单位 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碎纸 屑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提问)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 电的?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

(教师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 方法就叫做摩

擦起电。

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教师补充:还有接触带电和感应带电 的方法

2、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

(1)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 ,

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

现象:

(2)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 ,

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

现象:

(3)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 ,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 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

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

,必定跟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 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学生回答)用摩擦的方

法使物体带电。

观察实验说出看到的现

象。思考、并归纳总

结。

学生利用身边 简易器材动手 做实验,激发学 生主动学习的 兴趣。让学生自 己实验,以保证 实验的效果。这 样既能使学生 认识到摩擦起 电现象,

又可为 后面学生探索 性实验的成功 打下良好的基 础。

环节

环节

电最小电荷的粒子,叫做元电荷,介绍原子呈中

性的原因,引入“中和”的概念。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个验电器A和Bo用金属杆把连接起

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以看到A和B

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擦起电原因铺下

伏笔,并且使电

荷的概念更具体

化。

A和B

AN

2)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

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

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如果用绝缘体包裹金属棒和直接用手拿金属棒

做实验,比较现象的不同,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讨论

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借助于学生日常

经验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师活动

三、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学到

了什么?

四、达标检测:

学生依据目标自查,完成学习之友

检测练习(练习题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

讲评。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学习之友家庭作

业:课本P35动手动脑学物理:2、3。

学生认认真观察实

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原

自主阅读并认识导

体和绝缘体。

举例说说哪些是导

体,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本节知识要点:通

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

比较,并结合历史上的大量实

验结果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

有两种电荷,同时认识到了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学

习了验电器、电量的概念和中

和现象、以及电荷在导体中的

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教师活动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

电。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H II

- O

设计意图

学生自查并巩固

所学知识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用验电器来检验。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库), 符号:C。

二、原子结构元电荷

1.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

原子核

-----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3.中性:原子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不显电性。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 电 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 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 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 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 , 因此本节课作为初 中电学起始课 , 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 过, 初中阶段应在 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验分析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 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 ,挖掘深度 , 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 15.1-3 所示的演示实验 , 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 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 , 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 告诉学生的 , 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 , 应举例说明 : 一根摩擦过的玻 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 , 大约只有 10-7 库仑, 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 ,大约有几 十库仑。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 ,此地只要 学生了解即可 ,留待 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 ,此地 主要是让 学生 知道电荷的由来。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有点抽象 ,可用演 示实验作进一步的形象讲解。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 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 , 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 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 , 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 , 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 , 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 激发 学生 主动学习 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初步认识 科学及 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 : 摩擦起电现象、两种 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规律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量及其单位 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导体、绝缘体,初步认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重点、难点〗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本质 〖合作学习〗 〖学习指导一〗一、摩擦起电现象电荷 读课本第32、33页,完成下列填空: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实验室里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它的单位是,符号是C.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直尺靠近纸屑,发现塑料直尺能够吸住纸屑,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具有的性质. 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发现它们彼此远离;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发现它们彼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发现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第2题图第3题图第5题图 4.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将一小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 1.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相互摩擦的物体应是不同的物体,且两个物体均要与外界绝缘.故实验一般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失败率较高. 2.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两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2.如图,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电荷一部分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10.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 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摩 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技能:通过实验,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难点: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 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 是,简称,符号。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 能吸起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下面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现象。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两种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 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 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 说物体带了。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第1节 两种电荷(2021年-2022年)

第1节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 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 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 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 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 二、教学重点 1.电荷间相互用 2.原子结构 三、教学难点 1.摩擦起电的实质 2.原子结构 四、教具: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 通草球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本P32-35。 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 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我 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 (二)摩擦起电 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 )

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 总结:(1)带电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 (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 (3)毛衣容易脏; (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 (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条铁链; (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 (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 (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 (2)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 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问题1: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呢? 方法一: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如果相互排斥。如果相互吸引,可以证明带电吗?

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考点概览 一、知识点与考点 什么是物体带电 二、考点解析 1.考点剖析:电磁学是物理的重点内容,在整个物理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做好电磁学的复习,在中考物理中显得非常重要。电磁学涵盖的知识面宽,具有考点多、问题方式多样、分值高、题目种类多等特点。纵观历年中考试卷,涉及到电磁学考题,少则4、5道题,有时会更多。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一般情况下,使用探究题和压轴题(计算题)必有一道,并且分值很高。从整张试卷看,电磁学内容所占分值在25分到40分之间,所占比例高的可达 第 1 页共3 页

45%,平均比例为38%左右;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两种电荷是电磁学内容的开篇,虽然考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作为最基本的知识,也是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电荷的概念、如何理解两种电荷、如何验证电荷、导体和绝缘体概念以及常见材料的分类等。 2.常考题型: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电荷概念的理解、验电器的使用、对导体和绝缘体理解的考查三个方面。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也有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一、电荷 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第 1 页共3 页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答案】C 【解析】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如图甲、乙相互 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 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 2.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 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 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 【答案】D 【解析】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利用的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利用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箔张片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 【答案】B 【解析】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正电荷,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C.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缺少电子,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两箔片上的电子会转移玻璃棒上,故C错误;D.因为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此过程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玻璃棒到验电器的箔片,故D错误.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答案】D 【解析】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 5.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两种电荷 1.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结果是() A.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B.一定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C.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 2.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带正电的小球,小球将() A.向橡胶棒靠拢 B.远离橡胶棒 C.在原位置不动 D.无法确定 3.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4.如图,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 )

A.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B.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知识点原子及其结构 5.(2019·广州)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 )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6.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B.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 C.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大同市广灵县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 测试

大同市广灵县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3分) 1. (2分) (2018九上·硚口期中)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甲物体带负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物体一定带正电,丙物体一定带负电 B . 乙物体和丙物体一定都带正电 C . 乙物体一定带负电,丙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 . 乙物体一定带负电,丙物体一定带正电 2. (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的是() A . 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 B . 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 . 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吸引铁屑 D . 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3. (5分)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B . 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 .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D . 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4. (2分)(2017·常州)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 .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 . 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 . 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 . 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5. (2分) (2018八上·扬州期末) 用细线将很轻的泡沫塑料小球A悬挂起来,再用一绝缘小球B分别靠近它们,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能肯定两个小球都带电的是() A . 图甲和图乙

《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

体是否带电.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演示.(1)A 与A 作用; (2)B 与B 作用 (3)A 与B 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 与A 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 与B 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 与B 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 与B 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 或B 作用发现,凡是与A 吸引的就必与B 相互排斥,凡与A 排斥的就必与B 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①验电器结构: ②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7.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金属杆 金属箔 外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5.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教学难点 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注意过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两种电荷》。(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两种电荷 自主阅读教材P32~33内容,思考并独立完成: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B ) A.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笔杆能吸引纸屑 B.磁铁能吸引钢针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会吸附一些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劈啪”的声音 2.四个绝缘轻质小球,它们相互作用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C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不带电荷 D.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3.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答: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用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出它的正负电性。 (二)原子及其结构 自主阅读教材P33~34,完成下列问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5章 第1节 两种电荷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 方式一【实验导入】 图15-1-1 教师展示一束下端扯成丝状、有些向四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问:“为了让散开的塑料捆扎绳聚拢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捋能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回答。“事实会不会跟你想象的一样呢?”教师演示:如图15-1-1所示。 学生观察现象,验证自己给出答案的对错。教师操作,结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不仅没有聚拢到一起,反而向四周散开得更厉害,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教师追问:“怎么才能让它们聚拢到一起呢?”(引导学生得出:用干燥的手捋达不到目的,蘸水后再捋就可以了。) 导入语:怎样来解释上面的奇妙现象呢?同学们学习了本节的内容,谜底自然揭开! 方式二【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怒发冲冠”。 图15-1-2 导入语:这是一种静电现象,“电”到底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为了揭开谜底,今天就让我们先从了解两种电荷开始。(板书课题:两种电荷) 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典型实例 ①干燥多风的秋季,开门或取放物品时常会被“电”到。 ②化纤布料的衣服特别容易“吸”土。 ③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④科技馆里,站在绝缘台上的人用手触摸静电球时会“怒发冲冠”。 2.实验改进:验证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改进 改进一:用带电物体去靠近纸灰,效果更好。

改进二:把带电物体靠近用细线悬挂的小纸屑(如图15-1-3所示),效果不错。 图15-1-3 改进三:用带电体吸引细小水流。 方法:①选用输液器以获得细小水流;②将水染色,增强可视性。 优点: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效果很明显。 3.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的对比 图15-1-4 4.教学片断:讲解验电器的结构及原理 过渡:为判断一个小球是否带电,在实验室中只要用一种仪器就可以检验出来,这就是验电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结构。 图15-1-5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演示1:将未经摩擦的玻璃棒直接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的反应。 演示2: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反应。 演示3: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鼓励: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预设1:我发现摩擦过的玻璃棒能使金属箔张开。 预设2:我发现摩擦的程度不同,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一样。 启发: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总结:两片金属箔带了电,说明电荷已经发生了转移。 问题:两片金属箔带电为何就会张开? 引导:因为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总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课时练 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 学校:姓名:班 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 ) A.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2.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 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 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 带负电 3. 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 ) A. 金属球壳必须带 电 B. 身体必须直接 接触金属球壳 C. 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 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 绝缘材料隔离 4.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 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 子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球、金属箔均带上负 电 B. 两个小球彼此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1 C D. 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则这个带电体一定带负电 荷

6. 如图所示的是三个用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A、B、C的相互作用情况,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 电 B. 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和头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或带上电荷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感应起电: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播放视频) 3.两种电荷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手捋的塑料绳,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等分别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伦。 5.验电器

【教案二】第1节两种电荷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 (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①验电器结构: ②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5.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P99原子结构 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偿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 E =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e 的整数倍. 2.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三)电荷的定向移动 1.多媒体演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3.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 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外壳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

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 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 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 播放视频:有趣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 同学们知道这种神奇现象的原理吗? 【引入新课】 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 轻易尝试这种实验。神奇的电到底是什么?从今天 我们就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 —两种电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设置疑问,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有兴趣的观看。 交流热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节 两种电荷 教案

《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二、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的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媒体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梳子、直尺。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六、教学方法 1、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2、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8-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名师公开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验电器,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2.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3.了解导体、绝缘体,初步认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摩擦起电现象电荷 读课本第32、33页,完成下列填空: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电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用塑料直尺靠近纸屑,发现塑料直尺能够吸住纸屑,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发现它们彼此远离;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发现它们彼此靠近,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发现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第2题图第3题图第5题图 4.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这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将一小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小棒带电. 1.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相互摩擦的物体应是不同的物体,且两个物体均要与外界绝缘.故实验一般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失败率较高. 2.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两个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1.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B )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 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 2.如图,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原来闭拢的两金属箔片将张开,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玻 璃棒带电,电荷一部分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原子及其结构 阅读课本第33、34页,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2.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不显电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