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33.一般认为,下一个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是更注重

A.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B.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手段的运用

c.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结合D.A+B+C

34.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B.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35.是谁提出"交换理论"?

A.默顿

B.朱克曼

C.克兰

D.哈格斯特龙

36.近现代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

A.约80年B 80年C.110年D.70年

37.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C.在科学奖励中,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D·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38.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科尝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39.科学事实是指

A.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全称命题

B.一切具有真理性的单称命题

c.被检验证实了的经验D.在一定时期被科学共同体确认的观察陈述

40.关于奥本海默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B.事件表明科学家在科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中的尴尬角色

c.事件表明科学家应专事科学研究工作,不应干涉科学成果的应用

D.政治可以对科学产生强制性控制作用

41.科学理论的辩护过程中,对理论的特设性修改

A.是允许的

B.是不允许的

c.既可以采用亦可以不采用D.是否采用视具体情况而定

42.奥本海默直接领导了美国的:

A.曼哈顿计划

B.氢弹计划

C.阿波罗计划

D.星球大战计划

43.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是猜想-反驳模式

A.累计式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44.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王淦昌

D.李四光

45.盖森参加并提交论文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哪年在伦敦召开?

A.1911年

B.1931年

C.1941年

D.1951年

46.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A.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7.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

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价值系统

B.技术系统

C.社会系统

D.思想意识系统

48.科学技术在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分析中属于

A.技术系统

B.思想意识系统

C.价值系统

D.亦A亦B亦C

49.归纳???A.是科学发现的唯一方法B.是科学发现的胡效方法

C.是科学证明的有效方法

D.是从单称陈述导出全称陈述的方法之一

50.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现代发展期是

A.从1919年到1949年

B.从1919年至今

C.从1949年至今

D.从1956年至今

51.具有可检验性的命题必须是

A.重言式的

B.模棱两可的

C.有岐义的

D.非A非B非C

52.下面哪个事件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A.中国科学社的成立

B.《青年杂志》创刊

C.亦A亦B

D.非A非B

53.科学的两种文化含义是指其

A.物质文化与观念文化含义

B.实验文化与理论文化含义

c.统文化与工匠传统文化含义D.基本含义和它演生的含义

54.当代科学哲学家普遍认为,科学知识是

A.系统化的

B.真理

C.非A非B

D.亦A亦B

55.要正确发挥科学的思想文化功能,下面哪一条最为重要?

A.专注于科学方法

B.强调科学精神

C.看重科学的具体知识

D.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56.下面哪一条用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过分强调科学

C.急功近利倾向

D.以破代立的方法

57.技术创新是指

A.技术新发明

B.技术进步

C.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D.技术上的自主开发

58.明确提出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赖德、

C.默顿

D.普赖斯

59.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成立的时间是

A.1670--1740

B.15OO--1670

C.1740—1930

D.B+C???

6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适用于

A.自然科学各学科

B.一定时期自然科学的总体

C.科学与技术

D.某国科学技术

61.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

A.是科学定律

B.是经验统计规律

C.可以外推

D.B+C

62.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哥--美国

B.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

D.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

63.最早明确提出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要领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c

A.汤浅光朝

B.赖顿

C.贝尔纳

D.非A非B非C

64.科学具有

A.主体际性

B.自我纠错机制

C.非A非B

D.亦A亦B

65.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时期所取得的

重大科学成果数的

A.25%以上

B.25%

C.25%左右

D.15%

66.在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中,多半是

A.首创创新

B.改创创新

C.仿创创新

D.C+B

67.各有关国家完成产业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68.各有关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69.先进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平稳的问题处理上

A.总是尽力加强基础研究

B.更重视应用研究

C.左右摇摆,一直在努力寻找平衡点

D.把技术开发放在首位

70.各有关国家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占同时期全世界重要哲学家确5%以上的时期在其进入科

学活动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71.杰出科学家队伍人数增长遵循指数规律的时间是???b

A.1670一一1740 B1500--1670 C.1760一-1960 D.1830←-1970

72.科学的两种文化含义是指

A.物质文化含义与观念文化含义

B.基本含义和它演生的含义

C.物质文化含义与精神文化含义

D.物质文化含义与制度文化含义

73.各有关国家杰出科学家人数占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与该国所取得的重

大科学成果数占该时期全世界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比例,其变化趋势??

A.一致

B.不一致

C.不相关??

D.亦A亦B (还和年龄有关?)

74.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特点.因此,一个国家

A.必须先搞基础研究然后才能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B.应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同时开展

C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作适当安排D.亦A亦B亦C

75."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

A.是移动的

B.是不变的

C.因学科而异

D.是一个常数

76.科学哲学中所讲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是指

A.科研成果评奖

B.科研项目的审查

C.科研论文和著作的审稿

D.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共同体批判性检验的过程

77."科学"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哪个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新文化运动

78."最佳首次贡献年龄"

A.是一个统计概念

B.即"成名年龄"

C.因人而异

D.A并且B

79.科学劳动的智力常数是???b

A.N/(A-a)

B.Q/W

C.N/(a-A)

D.W/Q

80.科学的四个层面是指

A.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

B.科学现象、科学观测、科学理论、科学检验

C.体制层面、解释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

D.体制层面、精神层面、解释层面、器物层面

81.17世纪以来,多产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所有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

A.在上升

B.没有上升

C.在下降

D.没有下降

82.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一一。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物质文化

B.观念文化

C.制度文化D传统文化

83."科学发现的最佳峰值年龄"是指

A.实际完成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

B.发表重大科学发现数目最多的年龄

C.实际完成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段

D.发表重大科学发现数目最多的年龄段

84.中国近代科学启蒙初期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内容主要是

A.声、光、电、化等技术器物方面

B.数学、天文、地理

C.亦A亦B

D.非人非B

85.判决实验??a

A.判定两个竞争的理论熟真熟假

B.在科学史上大量存在

C.最终判定两个竞争的实验熟真熟假

D.是不存在的

86.某时期处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与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队伍的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A.不相关B.重合最大C.重合较大D.有一定重合

87.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A.自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无偿交给公众

C.白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非A非B非C

88.一个国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平均年龄大子50岁,该国家就

A.一定退出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B.一定进入不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C.一定进入了其科学兴隆期的下降期

D一定不处子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89.越是重大的发明,发明者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占由该发明带来的经济利益总和的比例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无规则

90.吉德曼悖论(A+B)??

A.涉及到科学语言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问题

B.是绿·蓝、蓝·绿悖论

C.涉及不到科学语言与科学结论的关系

D.A+C

91.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

A.基础研究领域B应用研究领域C.技术开发领域D.都一样

92.基础陈述

A.是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作为判别其他观察陈述的前提的陈述

B.构成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

C.是判决性实验的结果

D.是公理化体系科学中的基本假定或者公理

93.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不包括

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

C.组织创新

D.环境创新

94.科学事实??d

A已在认识形态上呈现为主观的B.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单称命题

C.非A非B

D.亦A亦B

95.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哪种说法不正确?

A.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子利

C.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96.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A.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科技和教育部门

C.企业创新系统

D.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97.观察

A.是可谬的

B.是不可谬的

C.比理论可靠

D.不比理论可靠

98.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A.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创新而较少进行市场创新

B.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工艺创新而较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

C.A+B

D好的企业经常不断的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99.评价是指某个科学理论

A.与背景理论是否一致B与观察结果是否一致C.内部是否一致D.非A 非B非c

100中国近现代科学启蒙中,在引进和输入西方科学文化方面理论工作做得最多的人是谁?

A.康有为

B.孙中山

C.严复

D.陈独秀

DDAAA CDCAD CDD(A+B)D ACCBB BCACD DCDCD BCDCD DDCDC BADBB DABCD DCDCD BCDDB DBADA DDDAC CBCCC DBDAD ADDBD DDAB(A+B) ABDCB CADDC

04年理科题: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 A 亦 B 亦 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6 罗素火鸡

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 A 亦 B 亦 C 。

17 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

D 非 A 非 B 非 C 。

18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检验时,应当

A 首先进行先验评价。

B 首先进行后验评价。

C 反对进行先验评价。

D 反对进行后验评价。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0 自洽性评价

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

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 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 A 非 B 非 C 。

21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

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

C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 A 非 B 非 C 。

22 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 A 非 B 非 C 。

23 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

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4 科学研究始于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6 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27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8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

A 默顿。 B本· 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29“ 大科学时代” 的涵义是:

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 科学日益社会化 , 社会日益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30 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31 科学家的首要社会功能是:

A创造性的先导作用。 B 实用功能。 C 宣传功能。 C 政治功能。

32 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 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 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在关系。

D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 , 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33 金字塔模型 ( 科学界分层 ) 与鸭梨模型 ( 社会分层 ) 相比

较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 , 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 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 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 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34 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 获取学术信息。

B 得到奖金。

C 获得承认。

D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35 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

A 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B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C 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 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36 关于科学共同体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B 科学共同体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C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D 科学共同体的实质是科学家的行政组织,如中国科学院。

37 以下哪本是 T.S. 库恩的代表著作?

A 《科学革命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

C 《反对方法》

D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8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40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 爱因斯坦。

B 尼尔斯· 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42 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43 是谁提出“ 交换理论”?

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 哈格斯特龙。

44 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

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 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46 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 哪种说法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47 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49 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 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51 率先提出“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52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

A .科学统计学

B .计量科学学

C .科学社会史

D .科学计量学

53 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 肇始于

A . 19 世纪后半叶

B . 20 世纪初

C . 20 世纪 20 年代

D . 20 世纪 60 年代

54 统计表明,只写过 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作者总数的

A 80%

B 60%

C 40%

D 20%

55 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 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 1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

A 1/3

B 1/4

C 1/9

D 1/16

56 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 15 年增加 1 倍现象的是

A .恩格斯

B .萨顿

C .默顿

D .普赖斯

57 SCI 、 SSCI 和 A & HCI 目前已经成为科技情报和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献。这种检索方法的创立者是 A 普赖斯 B 加菲尔德 C 默顿 D 赖特

58 《科学引文索引》正式刊行于哪一年?

A 1960 年

B 1962 年

C 1964 年

D 1966 年

59 研究表明,每篇科学论文平均引证参考文献数目大约是

A 10 篇

B 15 篇

C 20 篇

D 25 篇

60 在任何一年里,大约有 35% 的论文不曾被任何文献引用,只被引用 1 次的论文约占论文总数的

A 16%

B 30%

C 49%

D 60%

61 普赖斯认为,除评论性文章之外,凡每年被引证多少次以上的论文,即可列为“ 经典文献” ?

A 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62 影响因子是指某一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数与该年这些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值

A 前 1 年内

B 前 2 年内

C 前 3 年内

D 前 4 年内

63 物理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比生物化学、医学类杂志的影响因子要低,一般为

A 1~3

B 3~5

C 5~7

D 7~9

64 最早提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概念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

A .汤浅光朝

B .赵红洲

C .贝尔纳

D .普赖斯

65 继承了邻近文明古国的传统,开创了古代科学发展黄金时代的是

A .中国

B .希腊

C .巴比伦

D .印度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67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数的

A . 1/6 以上

B . 1/5 以上

C . 1/4 以上

D . 1/3 以上

68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大约是

A . 80 年

B . 60 年

C . 100 年

D . 50 年

69 英国的产业革命发生在该国处于科学活动中心

A 之前

B 之后

C 之中

D 都不是

70 促使法国科学走向繁荣的关键性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法国大革命

C 拿破仑执政

D 《百科全书》的出版

71 德国科学的兴隆是伴随着()开始的

A 柏林大学的成立

B 工业试验室的建立

C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72 职业科学家最早出现在

A 意大利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73 最早成立技术专门教育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5 美国什么时候开始成长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

A 南北战争后

B 20 世纪初

C 第 1 次世界大战后

D 第 2 次世界大战后

76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体制形成阶段是。

A.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

B. 从 1912 年到 1949 年

C. 从 1919 年到 1949 年

D. 从 1928 年到 1956 年

77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了心态转变。这个阶段是指。

A. 启蒙期

B. 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 A 非 B 非 C 78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现代发展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戊戌维新运动

B. 五四运动兴起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全国十二年( 1956-1967 )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79 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科学输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数学

B. 天文学

C. 地理学

D. 亦 A 亦 B 亦C

80 5.2 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 科技翻译

B. 科技教育

C. 军用技术

D. 民用技术

81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在 1895 年至 1903 年的维新运动时期。

A. 大力提倡和宣传科学

B. 竭力反对科学

C. 不关心科学

D. 既提倡又反对科学

82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A. 价值系统

B. 技术系统

C. 社会系统

D. 思想意识系统

83 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物质文化

B. 观念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传统文化

84 最早在中文里使用“ 科学” 一词。

A. 郭嵩焘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严复

85 在中国人中间最早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层面去认识和宣传科学的是。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严复

86 把说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 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 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

D. 以破代立的方法

87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88 基础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工作,。

A. 对其成果应该保密

B. 其成果不能无偿供他人使用

C. 其成果具有公开性特点

D. 非 A 非 B 非 C

89 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以下四种提法中有三种被用于说明应用研究的特点。请选出余下的一项。

A. 应用研究具有应用性特点

B. 应用研究直接指向技术应用和生产实践

C. 应用研究同各国的国情密切相关

D. 应用研究是影响国家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

90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出来。

A. 技术发明

B. 技术扩散

C. 基础研究

D. 非 A 非 B 非 C

91 后进赶先进成功的国家,一般是。

A. 先基础研究后技术开发

B. 先技术开发后基础研究

C. 同等发展

D. 无规律

92 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

A. 基础研究领域 B 应用研究领域 C. 技术开发领域 D. 都一样

93 狭义的技术创新概念和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的共同点是。

A. 强调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B. 强调技术要素在生产要素组合中的不可缺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4 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

A. 市场创新

B. 环境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5 在技术创新中,对技术要素利用的考虑。

A. 同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无关

B. 后于对技术要素获取的考虑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6 在技术创新中,技术路径不确定的前范式阶段技术开发风险大,因此。

A. 所有都力图进行首创创新

B. 多数企业都无力进行首创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7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能够追求的主要是。

A. 重大的根本性创新

B. 渐进的演化性创新

C. 亦 A 亦 B

D. 非 A 非 B

98 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关系中,。

A. 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太重视后两种创新

B. 有实力的企业重视前两种创新甚于后两种创新

D. 劣势企业应更重视前两种创新 C. 有实力的企业对前种创新与后两种创新都很重视

99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

A. 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

B. 科技和教育部门

C. 企业创新系统

D. 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100 改善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首要重点应该是。

A. 加强和改善政府支持

B. 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C. 增强科技和教育的地位

D. 支持高新技术发展

自然辩证法总结复习:

1."自然辩证法"一词:

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101、最早提出“自然辩证法”一词的是:杜林

102、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手稿的理论目的是:提出研究自然的一般原则

科学概念:

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其有范型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宗教、艺术、文学

39.科学事实是指:在一定时期被科学共同体确认的观察陈述

94.科学事实是已在认识形态上呈现为主观的

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单称命题

41.科学理论的辩护过程中,对理论的特设性修改:是不允许的

47.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B.技术系统C.社会系统D.思想意识系统

48.科学技术在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分析中属于:思想意识系统

53.科学的两种文化含义是指其:基本含义和它演生的含义

54.当代科学哲学家普遍认为科学知识:是系统化(不全面),非真理(不正确)

64.科学具有 A.主体际性B.自我纠错机制

76.科学哲学中所讲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是指: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共同体批判性检验的过程

99.评价是指某个科学理论 D

A.与背景理论是否一致B与观察结果是否一致C.内部是

否一致D.非A非B非c

有没有新的内容,和实践是否相符,自恰性(内部是否一

致)

107、自恰性评价是指某个科学理论:内部是否一致

80.科学的四个层面是指:体制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解释层面、器物层面

82.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一一。 A.物质文化(技术文化)B.观念文化C.制度文化

92.基础陈述:构成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

科学论证方式: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质疑

49.归纳:是科学证明的有效方法

11检验蕴涵是: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不能确定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猜想·反驳模式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可证伪性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普遍性、精确性、冒被证伪风险性

51.具有可检验性的命题必须是 D

A.重言式的

B.模棱两可的

C.有岐义的

D.非A非B非C 105、科学哲学中所讲的可检验性是指:可在经验上检验的,逻辑上可能的,原则上的。

106、科学理论的先验评价是:可检验性评价,相容性评价,简单性评价

85.判决实验:是不存在的

97.观察:是可谬的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B.渡鸦悖论

90.吉德曼悖论: A.涉及到科学语言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问题 B.是绿·蓝、蓝·绿悖论

科学发展史:

5.科学兴隆期是指: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12.提出丁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红灯理论"、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33.一般认为,下一个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是更注重

A.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B.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手段的运用

c.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结合

45.盖森参加并提交论文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1931年在伦敦召开?

13.关于盖森事件: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

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59.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成立的时间是:15OO--1670 C.1740——1930

6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适用于:一定时期自然科学的总体

61.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B.是经验统计规律C.可以外推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重大科学成果数62.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

—德国-——美国

36.近现代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科学兴隆期的平均值是:70年

65.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25%以上

67.各有关国家完成产业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D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68.各有关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在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

A.之前

B.之后

C.之间

D.或A或B或C

70.各有关国家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占同时期全世界重要哲学家确5%以上的时期在其进入科

学活动中心:之间

88.一个国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平均年龄大子50岁,该国家就:一定不处子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103、关于科学哲学的国际性权威刊物是:Philosophy of Science

中国科学史:

84.中国近代科学启蒙初期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内容主要是:数学、天文、地理

117、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期,形成期,现代发现期

其中1928年到1956年是形成期,主要进步是完成了体制转变。

50.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现代发展期是:从1956年至今形成期是:1928-1956,启蒙期是:1582-1928

77."科学"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戊戌维新运动

118、康有为最早在中文里使用“科学”一词

100中国近现代科学启蒙中,在引进和输入西方科学文化方面理论工作做得最多的人是:严复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军用技术

56.下面哪一条用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缺点和不足是错误的:

A.对科学含义理解偏差

B.过分强调科学

c 急功近利倾向D.以破代立的方法

52. A.中国科学社的成立B.《青年杂志》创刊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04、国际上于我国学术界所讲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相应的主要学术领域是: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技术研究

116、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变迁的四个模式中:

和其他三个差异最大的是“中国中心观”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渴望和追求有利于“传统—近代”模式

爱国注意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不断有利于“帝国主义取向”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乃至。。。。。。不是西方的进入,而是太平天国和由此引起的传统文化变革”有利于“中国中心观”44.中国的"原子弹之父"是:邓稼先

科学家: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不是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

也不是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更不是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不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法国

79.科学劳动的智力常数是N/(A-a)

83."科学发现的最佳峰值年龄"是指:发表重大科学发现数目最多的年龄段

75."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因学科而异

78."最佳首次贡献年龄":是一个统计概念,即"成名年龄"

71.杰出科学家队伍人数增长遵循指数规律的时间是:1760一-1960 86.某时期处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其杰出科学家队伍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与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队伍的的年龄谱曲线所围成的面积:有一定重合

81.17世纪以来,多产的杰出科学家人数占所有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在上升

73.各有关国家杰出科学家人数占同时期全世界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比例,与该国所取得的重

大科学成果数占该时期全世界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比例,其变化趋势 D

A.一致

B.不一致

C.不相关

D.亦A亦B

108、当一个理论与一个观察结果发生矛盾时,理论家一般首先:转嫁问题。

具体科学家理论及著作: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囚条社会规范是: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无私利性

不包括“自由主义”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尼尔斯。玻尔

35.是谁提出"交换理论":哈格斯特龙

46.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0.关于奥本海默事件:

A.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B.事件表明科学家在科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中的尴尬角色

d.政治可以对科学产生强制性控制作用

c”.事件表明科学家应专事科学研究工作,不应干涉科学成

果的应用”是错误的

42.奥本海默直接领导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

43.波普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是“猜想·反驳”模式

A.非累计式模式

B.非实证式模式

C.非归纳式模式

58.明确提出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的作者是:普赖斯

63.最早明确提出世界技术活动中心要领并描述其转移情况的是:汤浅光朝

111、《无形学院》的作者:克兰

115、《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作者:默顿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本·戴维

110、T.S.库恩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

16.库恩的范式包括:基本的科学理论

112、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实际上,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

上工作,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114、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苏联代表团团长:布哈林

科学界: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

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

困难的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不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15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这句话是错的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C.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

望存在悬殊”说法是错的

109、关于科学共同体:它是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它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其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30.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不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不是不相包融的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95.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A.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C.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B”.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子

利”是错误的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基础研究: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间接的69.先进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平稳的问题处理上:总是尽力加强基础研究

74.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特点.因此,一个国家:必须先搞基础研究然后才能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应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同时开展,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作适当安排

87.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D(间接的)

A.自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无偿交给公众

C.白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非A非B非C

119、由于基础研究的创造性特点,使得它的展开非常困难,因而:更加倚赖于科学家各人的创造性工作而难于规划91.中国相对更接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领域125.基础研究的特点:基础性,先导性,创造性

技术创新:

57.技术创新是指: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66.在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中,多半是:改创创新、.仿创创新

93.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原材料创新

不包括:环境创新

96.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核心的是:企业创新系统

98. A.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产品创新而较少进行市场创新

B.好的企业更多地进行工艺创新而较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

C.A+B(错误的)

D.好的企业经常不断地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120、当前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主体的位移。

121、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政策中应该首先加强的重点是:完善需求牵引系统。

科学奖励:

34.关于科学奖励系统

A·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科学家对科学翅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D.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c.“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错误的

37.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A.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不成正比

B.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存在

C.“在科学奖励中,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错误

D·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38.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A·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有实际意义

D·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科尝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89.越是重大的发明,发明者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占由该发明带来的经济利益总和的比例:越低

113、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它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造成贫富悬殊,它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作用,心里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32.关于优先权之争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严物”是错误的

科学外延:

55.要正确发挥科学的思想文化功能: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之间紧密联系最为重要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步骤一般来说,选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调研。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然后对这一领域做全方位的调研。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了解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只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的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2.课题选择。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3.课题论证。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分析审议。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课题决策。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或修改该课题,或另选课题。科研选题就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选题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自然辩证法 考试题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

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

自然辨证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750字)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在计算机学科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底分别为:哲学层次、科学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显然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层次,主要研究宏观问题;而计算机科学属于科学层次,研究微观的算法、程序及实际的硬件设备。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②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即是计算机学界的大师,也在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图灵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2、什么是自然观,试分析所学专业或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并分析其自然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790字)首先,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它既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大体包括人们对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我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用自然观来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将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自然观在计算机科学的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大致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 (1) 系统自然观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体现:在计算机领域,就拿一台通用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的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其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密不可分的。 (2) 自然观的整体性体现在:任何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和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上,无论开发什么类型的软件,无论要开发的软件规模如何,我们都要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从软件的需求分析,到软件的概要设计,再到软件的详细设计,代码编写,以及软件的测试、维护,这些步骤的完成最终实现了整个软件系统。所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任何一个流程出现问题整个软件的设计都不能完成,所以说我们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3) 生态自然观与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从

自然辩证法 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后更新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使用日期 2015 年 7 月 16 日使用班级全校命题教师陈丛兰教研室审批 一、基本概念(共20分,每题5分) 1.自然辩证法: 2.实物: 3.场: 4.熵: 5.系统: 6.科学问题: 二、简答题(共18,每题6分) 1.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类型。 2.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关系和异同。 3.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 4. 系统自然观。 5.决定论与超越决定论。 三、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 以下是有关“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相关论述的材料: 材料1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上。” ——K.马克思材料2 “种的尺度”为认识对象的外部的感性特征和主体的外在的狭隘的肉体生活的需要;而“内在的尺度”上升为和进入到对对象的内部规律的把握和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以及人的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满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种的尺度”与“内在尺度”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涵义?(3分)(2)两个材料分别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观点?(3分) (3)从观点1发展到观点2,体现了人类自然观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化(4分) 2. (1)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6分)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4分) 3.(1)机械决定论,机械论自然哲学的基本内容。(4分) (2)两大理论,五大模型。(6分) 4. 以下是有关远离平衡态时化学反应的分叉图 请回答: (1)什么是涨落(4分) (2)试用分叉理论分析图中的原理(6分) 三、综合论述题(共22分,二题任选一题)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渊源及其创立。 2. 简述系统演化理论。 3. 简述科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 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个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运动自然观的内容有以下3点: 自然界存在辩证运动,自然界指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三大运动: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辩证运动是多维的。 自然界不仅是事物集合体也是过程集合体。要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中理解科学,从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中理解技术工程,从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转化中理解产业。 任何变化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共产主义建立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统一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也等于自然主义。 2、系统自然观的内容: 1)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 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3、科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4、技术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 (一)时代性(二)实践性(三)科学性(四)创新性(五)自主性(六)人本性 一、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非逻辑思维是指灵感、顿悟等思维,它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继续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创造思维的过程。 1.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特点: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 2.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 3.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形式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 两者关系: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建构。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做铺垫。 二、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二)科学技术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则 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原则——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 (三)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