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2)

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目的要求:

1、掌握混悬剂液体药剂的一般配制原则。

2、了解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及絮凝剂在混悬剂中的作用。

3、比较几种稳定剂对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效果。

实验指导:

混悬剂是指不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不接饼(2)粒子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V/V0)愈大,混悬液愈稳定。(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

根据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可知,减少颗粒半径r或微粒与介质密度之差

(ρ1-ρ2),或者增加介质粘度η均可降低颗粒的沉降速度V。因此制备混悬剂时应先将药物研细并加入助悬剂入天然胶类、合成的可溶性纤维素类、糖浆等。以增加粘度,降低沉降速度,制成稳定的混悬剂。

混悬剂中的微粒分散度大,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公式?F=σSL?A,表面自由能改变数值?F决定于固液间界面张力σSL和总表面积改变数值?A,因此可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σSL,从而降低界面自由能,使体系稳定。即使颗粒沉降,经振摇后能重新再分散,而且表面活性剂又可作为润湿剂,可有效地解决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聚集。但加入量应当适当,否则使颗粒下沉结饼,不易摇匀。减少?F的另一个方法是降低?A,?A 降低只有微粒发生聚集时才有可能。颗粒的聚集于其表面带电情况有关。若加入适量的絮凝剂(电解质),使颗粒ξ电位降至一定程度,微粒就发生絮凝,?A降低,混悬剂相对稳定。絮凝沉淀物体积较大,振摇后易再分散。

混悬剂的一般配制原则如下:

1、粉碎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蒸馏水或亲水性溶胶或水性溶液,疏水性药物可加亲水性溶胶或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的量是关键,通常1份药物加0.4-0.6份液体能产生最大的分散效果。研磨至细腻后再加入其它成分,稀释至足量即得。遇水

膨胀的药物不用加液研磨法,因效果不如干研好。

2、改变溶媒或浓度而成混悬液时,溶媒改变的速度愈剧烈,析出的沉淀愈细,所以一般多将酊剂、醑剂加到水中,同时很快搅拌。

3、用化学反应生成混悬液时应注意沉淀生成的条件,原始浓度和温度。一般浓度高,温度低易得细小的结晶。

4、处方中如有盐类,宜先制成稀溶液加入,防止发生脱水作用。

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加以研究,所用方法有:

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

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

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

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

6、重新分散试验:评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

7、ξ电位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

实验内容:

一、磺胺合剂

处方:磺胺二甲基嘧啶 3.0g

磺胺噻唑 3.0g

淀粉 1.2g

枸橼酸钠 6.0g

糖精钠0.03g

尼泊金乙酯醇液0.1%

水加至60ml

制法:将枸橼酸钠、糖精钠溶解于30蒸馏水中,另将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在研钵中研细(大量时应先通过80目筛),并将淀粉制成5%淀粉浆,加入研钵与药物研匀,再加入上述水溶液,随加随研,滴入尼泊金乙酯醇液,并随之振摇,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

二、炉甘石洗剂

处方:炉甘石 6.0g

氧化锌 2.0g

甘油 2.0ml

水加至40.0ml

制法:将炉甘石、氧化锌置乳钵中,先加入甘油及少量水,研磨,再加入蒸馏水,随加随研至全量即得。

三、硫磺洗剂

处方:硫磺 1.0g

樟脑酊(10%) 3.0ml

蒸馏水加至20.0ml

制法:上述处方是硫磺洗剂的基本处方,由同学自己选择适当的稳定剂。

四、不同的稳定剂对炉甘石洗剂稳定的作用比较

制法:

1、将各稳定剂配制成溶液或浆液(10ml)

西黄蓍胶:称取0.1g西黄蓍胶,加几滴乙醇润湿均匀,加水10ml与乳钵中研磨成浆液。CMC-Na:取CMC-Na,加水10ml ,加热制成胶液。

Tween-80、三氯化铝、枸橼酸钠可直接加到10ml水中,分别制成三种溶液。

2、取炉甘石、氧化锌与乳钵中,按处方加胶浆或溶液进行加液研磨制成糊状,再将液化酚、甘油加入,研磨均匀,转移到具塞量筒中,加水至20ml。

3、将6个制好的洗剂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的次数,放置,并于不同的时间下(如下表)记录沉降物的容积(或高度),并计算各自对应的沉降容积比F=H/H O。

4、记录完最后一次沉降物容积后,将量筒倒置翻转,记录试管底沉降物重新分散的次数。

将实验结果填于下表

结果与讨论

1、以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个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什么结果?

2、观察各处方的外观质量、以倾倒性、重新分散的难易,全面评价后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

1、分析磺胺洗剂与炉甘石洗剂在制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结合处方分析,影响混悬液稳定性的主要应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根据

Stokes定律)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痱子粉的制备实验报告

痱子粉的制备实验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痱子粉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三,处方分析 薄荷脑0.3g主药 樟脑0.3g主药 麝香草酚0.3g主药 薄荷油0.3mL主药 水杨酸0.7g主药 硼酸4.25g主药 升华硫2.0g主药 氧化锌3.0g主药 淀粉5.0g填充剂 滑石粉加至50.0g润滑剂 四,实验过程 14:00---14:20称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置研钵中研磨,至全部液化,形成低共熔物再加入薄荷油研匀。 14:20----14:40秤取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及淀粉置另一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然后将共溶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 14:40----15:00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至总量50g,研匀过七号筛既得。 五,实验讨论 1,几种组分混合时有哪些混合原则? 散剂中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体积递增研法进行混合;毒剧药物剂量小,应添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制成倍散;含有少量液体成分时,应以少量吸收剂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堆密度小的组分应先加入,再加堆密度大的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 ⅠPN≤0.7清洁(安全) 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 Ⅲ 1.0<PN≤2.0轻度污染 Ⅳ 2.0<PN≤3.0中度污染 Ⅳ PN>3.0 重污染 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其表达式: 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

广西医科大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见习课)

广西医科大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见习课) (2018年修订) 二级学院:教研室: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教师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 教 授课班级:专业级班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课地点: 评教人:评教人员(相应处打√): 1、校领导 2、校教学督导员 3、院系督导员 4、教学管理人员 5、同行教师 6、行政管理干部 评教 评 价 项 目 评价内容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10-9 分分分分分以下教学 态度 1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 2 仪表仪容严整、遵守上课时间,课 前准备充分、教风严谨、体现良好 的师德修养。 教学 内容 3 对实验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授 清楚、准确。 4 讲授与实际操作时间分配合理,示 范操作准确、规范。 5 实验内容充实,教学病例充分,完 成教学要求。 6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实验过程科学, 严整有序,及时处理实验过程出现 的各种问题。 7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 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批判性思维等。 教学 手段 8 注重启发、互动,能调动学生情绪, 运用双语教学。 9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

教书 育人 10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情怀和大医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体评价评价最终得分及对应评价等级:90分以上为优,89-80 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 为不及格。 总得 分 等级 对课堂内容或其它方面的具体意见或建议: 专业级班课程:上课时间:年月日地点: 评学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 打瞌睡、吃东西、随意说话、玩手机等影响教学行为 学生言谈举止文明度 课堂活跃情况 评管教学设备、教室卫生、铃声、桌椅等情况 其他教学管理情况(课程设置、教材、 教室安排等)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4059050.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实验-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实验九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学会设计水质监测路线,确定水质监测项目,并对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2.使学生学会设计空气污染监测路线,确定空气监测项目,并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 3.使学生学会设计环境噪声监测路线,并对噪声进行监测与评价,绘制噪声污染图。4.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模拟或实际监测任务的能力、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 评价能力。 二.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 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2.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数据,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选择的项目要能够反映监测区水环境质量以及空气环境质量,选择的采样、分析监测方式 要科学合理。 三.实验内容 (一)校园水及污水监测 1.制订校园水及污水监测方案: 对校园内污水及生活用水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能清晰表达的方式加 以记录。 ①学生食堂用水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水中含的物质大致情况,每天用水量。 ②调查校医院污水去向,排水量。 ③调查校园中各实验室的污水去向,排水量。 ④调查生活污水(教工住宅区、学生宿舍)的排水量。 ⑤调查校园内自来水用水量。 ⑥校园内地表水情况等。

制订校园内水监测方案一览表,并确定监测项目。 2.校园水、污水监测及结果分析: ①实施水及污水的监测具体安排: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负责几个项目的测定,拿到监测项目后,每组同学做好采样前准备工作(标准溶液及其他试剂配制;采样仪器、采样时的保存 剂准备等)。 ②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以及分析测试。 ③水监测结果及分析:各项目分析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水和污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也可参考《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主编或本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最后将结 果汇总在表格中。 3.对校园内水及污水水质进行简单评价: 校园的水及污水水质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并得出结论;分析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现状;提出 改善校园水及污水水质的建议及措施。 (二)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1.制订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对校园监测区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能清晰表达的形式加以记录。 ①校园空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同时了解所用 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及排放量。 ③校园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 ④监测时段内校园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⑤校园在整个城市中的位置。 ⑥校园区域划分:“居住区”、“教学区”、“实习工厂”及每个区的绿化情况。 制订校园空气监测方案一览表,并确定监测项目。 2.校园空气监测及结果分析: ①实施空气监测具体安排: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布设点上的采样及样品分析;空气采样前,试剂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查看采样器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

散剂的制备

实验四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 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 (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 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0.2g 樟脑 0.2g 硼酸 5.0g 氧化锌 4.0g 滑石粉适量 制成 3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共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需先以少量滑石粉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匀。 (3)处方中樟脑、薄荷脑具有清凉止痒作用,硼酸具有轻微消毒防腐作用,滑石粉可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及油脂,故用于治疗痱子、汗疹等。 [思考题] 何谓共熔物?含共熔成分的散剂是否都采取共熔方法制备? 2.冰硼散的制备 [处方] 冰片 1g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案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案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设计理念】 围绕上一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技术要求新求变的特点,对技术试验各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大量实例与视频,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的评价内容标准范畴,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通过案例引出技术试验的定义,再通过反面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和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格式。其编排方式对于落实课程标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对于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以及如何撰写技术试验报告都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这一节是真正学习如何设计之前的铺垫,属于设计进行和完成阶段伴随设计并检验设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与前两节相结合,是作为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都必须了解,并且要在设计中学会去使用的必要知识。可以培养设计者在设计前就具有纵览全局的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技术试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对于这部分不太熟悉的知识需要多举案例分析引导。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初步掌握简单技术试验的方法和试验报告的写作。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高中生对于科学实验已经有所接触,但对于技术试验仍然在认识上都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需要在案例中逐步引导。但两者间的区别个人认为没必要在此时进行强调,当学生理解技术试验是怎样的,或可形成巩固的认识后再行区分。而学生对技术试验的实施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也不是很了解,但是生活当中应该亲身经历过很多技术试验的例子,因此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分析相关案例积极思考问题。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到设计与技术间的重要关系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本节作为检验、优化、探究过程是必须让学生了解到的另一重要环节。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对于责任感、道德心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可能多数仍局限于口号或教条的认识,借助本课,可以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实验散剂的制备

实验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及操作要点。 2.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以及“等量递增法”、“打底套色法”的混合方法。 3.熟悉散剂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等。 2.常用的粉碎器械有万能磨粉机、柴田式粉碎机、球磨机、流能磨、铁研船、研钵等。药物的粉碎度与药物性质、剂型的类型及给药方式等有关。因此,散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不同,对其粉碎度的要求也不同。除另有规定外,—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筛(100目),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120目),煮散剂应通过二号筛(24目),眼用散剂应通过九号筛(200目)。 3.混合是制备复方散剂的重要操作步骤。混合的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和过筛混合等。而混合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散剂剂量的准确性、疗效及外观。尤其是对毒性药更为重要。而散剂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粉碎度、混合时间及混合方法等均影响混合的均匀性。因此,在混合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散剂中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毒性药物应添加—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倍散(或称稀释散)。必要时可加入着色剂和矫味剂。 (3)若处方中含有少量液体组分,如挥发油、流浸膏、酊剂等,一般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必要时可加适当的吸收剂吸收,如淀粉、蔗糖等。吸收后再与其它组分混合均匀;若含有大量液体组分,应加热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再与其他组分混合均匀。 (4)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明显,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环境质量评价实验

实习十九 环境质量评价(二) 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各年的大气质量指数l i ; 2■绘制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评价标准采用日平均最高容 许浓度)。数据见表实19-1。 要求:将分指数、综合指数、评语都在一个表中表现出来。 计算(1)分指数l i =C i /S ,(2)综合指数l i ;(3)评价描述;(4)绘制历年趋势线 (二)表实 19-2,计算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h = 4 + 旳 + ... + E. * J £ 恵] Ei = a 因为SO 2有两个不同浓度,即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所以出现 了 7个因子。表 佃-2下注中表明计划选测的数目。女口 S02、NO 2一次浓度160个,日平均 20个,TSP 为20个,铅日平均20个。但实际工作中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少测了几个点, 因而就需要一个修正系数,a= N 1/ N 1''其中N 1为应测次数,N i '为实测次数。为计算方便, 令各因子应测次数与表实 佃-2中实测次数相比,a 等于1。 i = S (S02), N (N0 2), P (PM10) ,L ( Pb ) ; S 1,S 2; N 1,N 2; P 1,P 2; L 1,L 2(1 表示日平均最高浓度,2 表示一次最高浓度)。分母S 为标准值,A 为历次超标浓度之和,把这些超标 年份 分指数I i (C i /S i ) x= (C i /S i )max I 1 评语 SO 2 NO 2 Pb PM 1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戒 h v^x*y 表实19-1各年度大气质量指数值及评价结果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 7303889 学时: 64 学分: 4 编写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李玲 审核人:何宇新 审批人:何宇新

目录 实验一(实验代码1) (1) 实验二(实验代码2) (4) 实验三(实验代码3) (6) 实验四 (实验代码4) (9) 注释 (11) 主要参考文献 (12)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代码1)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3、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仪器、设备:烧杯,磨塞试剂瓶,量筒,乳钵、普通天平等。 材料:碘,碘化钾,液状石蜡,阿拉伯胶,羟苯乙酯,植物油,氢氧化钙,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乳剂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型等类型。在制备乳剂时,小量制备可在研钵中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大量制备时可用机械法,即使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或超声波乳化器等器械。 四、实验步骤 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1)处方 碘 2.5g 碘化钾5g 蒸馏水加至50ml (2)制法 取碘化钾[1]置容器内,加蒸馏水5ml,搅拌使溶解,再将碘加入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3)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2、液状石蜡乳的制备 (1)处方 液状石蜡12ml 阿拉伯胶4g 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0.1ml 蒸馏水加至30ml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 1.引言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 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

痱子粉的制备

散剂的制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110044) 摘要:目的掌握固体制剂的研磨,混合,过筛等基本操作及常用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散剂的制备方法。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方法痱子粉和苯巴比妥倍散的散剂制备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等工序。结果痱子色泽均匀均匀细粉,有薄荷樟脑味,苯巴比妥散粉红色均匀色泽,无花纹,色斑。 关键词:散剂制备痱子粉 Preparation of dispersant Huang Huan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harmacy 201 110 044 2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thod for preparing solid formulations grinding, mixing, screening and other basic operations and frequently used appliances in the proper use and dispersants. Master the preparation of dispersants. Preparing powder and phenobarbital triturated lip comprises crushing, sieving, blending, strength, quality control processes. The results prickly heat powder evenly uniform color, mint smell of camphor, phenobarbital loose uniform red color, no pattern, stain. Keywords: prickly heat powder preparation 散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制剂。散剂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及包装等工序,常用的粉碎机械有流能磨,球磨机,粉碎机,研钵等,小量粉碎常用研钵。粉碎后的药物应过筛以得到粒度适当,均匀的粉末,散剂中的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体积递增配研钵法进行配合;很共熔组分的散剂,若共熔后不影响药效,可先共熔后再与其他固体组分混合。痱子粉有收敛,止痒及吸湿作用,用于痱子汗疹等,苯巴比妥倍散为抗胆碱药,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常用于胃肠道,肾,胆绞痛等,故临床上用于大量生产。 1 材料与仪器 1.1仪器普通天平,研钵,药筛(100目),塑料袋,分析天平等。 1.2 材料 薄荷脑,樟脑,硼酸,香精等。

环境质量评价实验

实习十九 环境质量评价(二) 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各年的大气质量指数I i ; 2.绘制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评价标准采用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数据见表实19-1。 要求:将分指数、综合指数、评语都在一个表中表现出来。 计算(1)分指数I i =C i /S i ,(2)综合指数I 1;(3)评价描述;(4)绘制历年趋势线。 表实19-1 各年度大气质量指数值及评价结果 (二)表实19-2,计算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因为SO 2 有两个不同浓度,即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所以出现了7个因子。表19-2下注中表明计划选测的数目。如SO 2、NO 2一次浓度160个,日平均20 个, TSP 为20个,铅日平均20个。但实际工作中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少测了几个点,因而就需要一个修正系数,a= N 1/ N 1′’ 其中N 1为应测次数,N 1′为实测次数。为计算方便,令各因子应测次数与表实19-2中实测次数相比,a 等于1。 i = S(SO 2), N(NO 2), P(PM10) ,L( Pb);S 1,S 2; N 1,N 2; P 1,P 2; L 1,L 2(1表示日平均最高浓度,2表示一次最高浓度)。分母S 为标准值,A 为历次超标浓度之和,把这些超标浓度直接加起来就可以了。然后计算该检测点的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分指数(Ei ) I 2 E S1 E S2 E N1 E N2 E P1 E P2 E L2 大气卫生标准 MAC AA (mg/m 3) MAC AM (mg/m 3) SO 2 NO x Pb TSP PM 10 (三) 交通繁忙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大气监测点的I 1和I 2如表所示,根据I 1和I 2绘制大气质量玫瑰图,然后再讨论这三个不同功能区的大气质量。绘图时,八个方位和一个附加方位(正西方向)表示分指数的大小。圆的直径大小为I 1,I 2在圆内标出实际数值。圆圈很大时,就说明I 1很大,I 2数值很大时,表示历年超标比较严重。 评价方法: (1)根据I 1长度,判断污染状况,I 1长,就说明此点污染严重。 (2)I 2数值大,历年超标最严重 (3) 长则表示 污染严重,主要为 ,要选出一个最长的来评价。 大气质量玫瑰图: 圆的直径表示大气质量指数I 1 园内数字表示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a 代表SO 2一次浓度的超标分指数 b 代表SO 2日平均浓度的超标分指数 c 代表NO 2一次浓度的超标分指数 d 代表pb 日平均浓度的超标分指数 e 代表TSP 日平均浓度的超标分指数 p 、q 、 、r 、 s 依次代表 SO 2/NO x 、pb 、TSP 的I1分指数 1cm =单位I 1及其分指数 1cm =单位I 2分指数 超标分指数/20 = 单位 大气卫生标准有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和一 次最高允许浓度,本次采用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 MAC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AA air average AM air maximum MAC AA 日平均最高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分析解析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教学设计 仙居城峰中学郭顺龙邮编317300 E-mail: guosh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4059050.html, 一、设计思想: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技术试验具有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经历观察、设想、试验、测试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的同时,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了两点要求:1、了解1至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2、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进行评价,写出试验报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则要求:1、理解技术测试的重要性;2、了解技术产品的常用试验方法;3、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写出技术试验报告。《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章节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的第三小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学习,包含“什么是技术试验”、“技术试验的方法”、“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和“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等四个知识点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技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技术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并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对产品进行测试,并能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对设计提出改进或更换方案。 三、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们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回忆亲身体验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些小试验和一些典型的技术试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技术测试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并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对产品进行测试,并能在分析测试结果,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