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原标题:非同一性意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法的目标是把事物中非概念性的内容从概念的同一性的强制中解救出来,社会批判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中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的压制中解救出来,继而把社会从同一性的深渊中解放出来。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诺的核心思想否定的辩证法从哲学上概括了这个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阿多诺集中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同一性”的追求,在批判同一性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传统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否定的非同一性思想。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哲学旨在解救传统的形而上学,并对由同一性哲学造成的资本主义的生存异化与资本集权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致力于探索纷繁的世界背后那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永恒的“一”,“同一性”是传统哲学追求的基本精神。同一性被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它将整个宇宙世界理解为一个总体,使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变成与这个总体相对应的思维总体。传统形而上学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绝对的出发点,绝对的出发点使传统哲学成为具有同一性逻辑和思维理性的形而上学。

阿多诺用否定的辩证法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进行批判,批判不仅意味着对同一性原则瓦解的愿望,还体现着对非同一性的渴望。如果说《启蒙辩证法》体现了阿多诺对工具理性和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那么,《否定辩证法》中阐述的非同一性则体现了他对辩证法的拯救。提出非同一性绝非意味着要颠覆“第一哲学”,阿多诺一再强调:“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甚至一种非本体论的本体论。”在他看来,既然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体现为主体对客体、概念对非概念物的强制,那么“非同一性意识”就意味着不像同一性中主体和客体、概念和非概念物关系的颠倒,而是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概念与非概念物之间保持“和而不同”、差异而不分裂、斗争而不互相伤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中介的。

非同一性意识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非同一性认识想说出某物是什么,而同一性思维则是说某物归在什么之下、例示或表现什么以及本身不是什么。在同一性之中的非同一性才是阿多诺思考的起点,而对否定辩证法来说,批判的任务就是以非同一性来彻底清除同一性,批判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瓦解的逻辑

辩证法的逻辑是一种瓦解的逻辑,它要瓦解的是虚假的概念同一性,瓦解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在黑格尔辩证法的二分之中,客体成为被支配的异己物而被占有,这本身就是一种主体同一性的秩序预设,这必然造成思想成为总体的内在要求,即二元论的最终结果还是思想的同一性。否定辩证法的运动不是倾向于每一客体和其概念之间的差异中的同一性,而是怀疑一切同一性,瓦解认识主体首先直接面对的概念的、准备好的和对象化的形式,否定辩证法指出被否定的东西直到消失之时都是否定的,这是和黑格尔的彻底决裂。

瓦解的逻辑就是对非同一性的一贯意识,对同一性意识的消解。阿多诺认为,同一性意识的特点是首先借助概念,然后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建立起一种先验结构,最后再用这种概念式的先验结构去规范生活。这种同一性意识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概念建构的理论范畴式的集权主义。只有诉诸非同一性哲学才能破解这种

同一性的魔咒,非同一性哲学彻底地怀疑一切同一性,坚持现实的复杂

性、事物的差异性和历史上的相互关联性。非同一性是否定辩证法的灵魂,究其本质而言,这是一种瓦解的逻辑。

客体优先性

阿多诺认为,只有坚持“客体优先性”才能最终瓦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原则,因为从一开始,辩证法的名称就意味着客体不会完完全全进入客体的概念中。客体虽然只能靠主体来思考,但总会有某种不同于主体的东西;而主体在本性上从一开始就是客体。即使作为一种观念,我们也不能想象一个不是客体的主体;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不是主体的客体。

阿多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还在于提出解释经验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看法,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因为当主体把他自己的框架加到客体时,实际上也就是把这种框架加到自己身上,即主体在规定和控制客体之时也掌控了自己。阿多诺认为,客体不像主体那样仅仅是抽象和普遍的东西,客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需要由感觉经验来把握。阿多诺同时引入中介的概念进行说明。中介用于调停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冲突,破除传统形而上学中主客二分的对立,对同一性进行批判;中介强调对事物的非同一性和特殊性的重视,说明主体是反思性地接受客体的信息,客体具有优先性。阿多诺提出客体优先性的看法,就是要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批判近代哲学以来所出现的主体至上,解答

近代以来主体哲学所出现的问题,用客体优先性来取代主体优先性。从哲学上说,强调客体优先性是为了人们能在经验上认识客体的非同一性和特殊性,破除同一性思维所造成的主体控制客体的缺陷。

集体主体、个体主体和客观世界组成的三星星丛

星丛概念是阿多诺从本雅明处借用的一个天文学术语,本雅明用星星与星丛那种既松散又联结的存在状态来说明概念与客体之间存在的非强制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星丛理论的意义在于维护非同一的特殊性,使对象在同一性的爆裂中获得新生。

阿多诺把星丛视为否定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星丛不仅具有能使主体与客体之间消解等级和奴役、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价值,而且还关注异质性的非同一性,

是否定辩证法描述承认差别的新型存在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星丛理论认为,任何关系都应该是构成不同因素之间“和平”的伙伴关系,即相安无事中彼此不存在支配关系但又存在各自介入的区别状态,是表达主体和客体消解了所有奴役关系之后所导引的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星丛

概念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依靠一个概念,而是依靠一丛概念的组合来展开,它不让任何一个概念独断地切割客体的全部现实存在,而是在这种关系中凝视这个概念。处于星丛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既不

是一种终极的二元性,也不是一道掩盖终极同一性的屏幕。二者相互构成,就像他们由于这种构成而相互分离一样。“相互构成”是指既不简单强调物的自在性,也不偏向对主体的执着,他们是一种在本体上平等的相互构成关系。阿多诺社会批判理论中包含着对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就是要消解同一性的逻辑方式,使辩证法成为概念的星丛,保留对异质的经验事实以及存在价值的尊重和承认。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中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的杰出代表,阿多诺深刻揭示了传统辩证法的根本矛盾,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性批判。通过否定辩证法的哲学逻辑,阿多诺实现了基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与社会批判的完美结合,最终完成向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主题的复归。当人类基于运用了所有的手段,甚至强制性地使所有一切都整齐划一的时候,却发现同一性并非人类梦想的实现而是梦魇的开始。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只有通过同一性的强制才能获得,由此可见,他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和对现实的批判是一致的:辩证法的目标是把事物中非概念性的内容从概念的同一性的强制中解救出来,社会批判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中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的压制中解救出来,继而把社会从同一性的深渊中解放出来。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惠州学院政治法律系)

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原标题:非同一性意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法的目标是把事物中非概念性的内容从概念的同一性的强制中解救出来,社会批判的目标是在经济生活中把使用价值从交换价值的压制中解救出来,继而把社会从同一性的深渊中解放出来。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阿多诺的核心思想否定的辩证法从哲学上概括了这个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阿多诺集中批判了传统哲学对“同一性”的追求,在批判同一性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传统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绝对否定的非同一性思想。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哲学旨在解救传统的形而上学,并对由同一性哲学造成的资本主义的生存异化与资本集权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致力于探索纷繁的世界背后那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永恒的“一”,“同一性”是传统哲学追求的基本精神。同一性被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它将整个宇宙世界理解为一个总体,使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变成与这个总体相对应的思维总体。传统形而上学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绝对的出发点,绝对的出发点使传统哲学成为具有同一性逻辑和思维理性的形而上学。 阿多诺用否定的辩证法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进行批判,批判不仅意味着对同一性原则瓦解的愿望,还体现着对非同一性的渴望。如果说《启蒙辩证法》体现了阿多诺对工具理性和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批判,那么,《否定辩证法》中阐述的非同一性则体现了他对辩证法的拯救。提出非同一性绝非意味着要颠覆“第一哲学”,阿多诺一再强调:“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甚至一种非本体论的本体论。”在他看来,既然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体现为主体对客体、概念对非概念物的强制,那么“非同一性意识”就意味着不像同一性中主体和客体、概念和非概念物关系的颠倒,而是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概念与非概念物之间保持“和而不同”、差异而不分裂、斗争而不互相伤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中介的。 非同一性意识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思想的核心,非同一性认识想说出某物是什么,而同一性思维则是说某物归在什么之下、例示或表现什么以及本身不是什么。在同一性之中的非同一性才是阿多诺思考的起点,而对否定辩证法来说,批判的任务就是以非同一性来彻底清除同一性,批判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瓦解的逻辑 辩证法的逻辑是一种瓦解的逻辑,它要瓦解的是虚假的概念同一性,瓦解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在黑格尔辩证法的二分之中,客体成为被支配的异己物而被占有,这本身就是一种主体同一性的秩序预设,这必然造成思想成为总体的内在要求,即二元论的最终结果还是思想的同一性。否定辩证法的运动不是倾向于每一客体和其概念之间的差异中的同一性,而是怀疑一切同一性,瓦解认识主体首先直接面对的概念的、准备好的和对象化的形式,否定辩证法指出被否定的东西直到消失之时都是否定的,这是和黑格尔的彻底决裂。 瓦解的逻辑就是对非同一性的一贯意识,对同一性意识的消解。阿多诺认为,同一性意识的特点是首先借助概念,然后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建立起一种先验结构,最后再用这种概念式的先验结构去规范生活。这种同一性意识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概念建构的理论范畴式的集权主义。只有诉诸非同一性哲学才能破解这种 同一性的魔咒,非同一性哲学彻底地怀疑一切同一性,坚持现实的复杂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再认识

目录 前言 (1) 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再认识 (1) 1、关于“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 (1) (1)“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的概念 (1) (2)“文化工业”的特点 (2) (3)文化工业的性质和作用 (4) (4)文化工业的社会根源 (6) 2、为现代主义艺术立论 (7) 二、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根基:艺术的否定性本质论 (9) 1、艺术的否定性本质论 (9) 2、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与为现代主义的辩护 (12) 三、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意义 (14) 1、阿多诺的理论在历史上的地位 (14) 2、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价值 (17) 结论 (20) 注释 (22) 参考文献 (24)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当代文化价值 关键词: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Keywords] Culture Industry Criticize Theory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文化工业的概念、特征、性质及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进行了批判。其理论的目的是为现代主义艺术立论。理论的根据是他的艺术否定性本质论。这包括艺术对现实“同一性”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坚持艺术的自律。 阿多诺在与卢卡契、本雅明的争论中都表现出他对文化工业坚决反对、对现代主义艺术热情支持的态度。既表现出他的理论的合理的一面,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阿多诺的理论对中国的大众文化现状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汲取阿氏理论作中合理性因素,同时也应看到中西大众文化存在着差异,也应区别对待。 对阿多诺的理论的深入研究,对于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的交流以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重构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论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

浅论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 浅论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 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具有自始自终、毫不妥协的严厉批判态度,在《美学理论》一书中他对自己的美学一般思想作出较为系统的表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艺术已经呈现商品化趋势,并提出了新的审美形式和“反艺术”,强调了艺术的功能和自律性。其中,使用“文化工业” 取代了“大众文化”一词,更加表明了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批判。 关键词: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美学理论文化工业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对当代文化的深入批判。其中,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与其他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相比,具有自始自终、毫不妥协的严厉批判态度,对比于本雅明、马尔库塞对待大众文化的乐观态度,更能显示出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独特认识及批判。 一、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思想的形成 进入20世纪之后,大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最早关注大众文化,并对大众文化进行文化哲学分析,提出了一套完整深入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思想家,就是阿多诺。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关注根源于他对文化的关注,他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不是指物质和制度层面的文化,而主要是指一种精神气质层面的文化。1936年,阿多诺写了《论爵士乐》一书,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相信只有哲学的反思才能认识艺术的真理和真理性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 1970年发表的《美学理论》,是阿多诺美学批判学说的一个集合。实际上对美学和艺术的思考一直是阿多诺理智生活的中心,他早期对大众文化和音乐社会学的开创性研究成为批判理论的一个闪光的 亮点,但直到《美学理论》,他才决心对自己的美学的一般思想作出较为系统的表述。这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和其以前的作品一脉相承,

阿多诺的简介

阿多诺的简介 阿多诺1903年的夏天阿多诺出生于德国的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一位大 学教师,可以说阿多诺出生在书香世家,后来阿多诺又成功到法兰克福大学念书,一直在 家乡从事哲学和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阿多诺在中年的时候提出了完整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并且因此声名大噪,震惊了整个欧洲的哲学圈子。1921年的时候阿多诺从法兰克福大学毕业,1924年的时候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是当时欧洲一个著名的哲学领域,他们主要认为社会批判领域理论是正确的,并且涉及到很多的人文学科知识,阿多诺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跟 其他欧洲的哲学学派进行广泛的讨论。阿多诺简介还曾经提及他晚年曾经为很多音乐领域 方面的书籍作序,而且还写过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这种传世篇章,之后一直 隐居在瑞士,没有出现在大众视线,阿多诺最后在瑞士度假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猝死。 阿多诺美学思想是以独特的否定辩证法为这些基础的,阿多诺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美学 这门学科的范围,也使得人们对于美学有了重新的认识。 就那个时代而言,阿多诺美学思想是十分超前的,阿多诺美学思想以否定辩证法为基础,他强烈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阿多诺独创了一种新的总体的辩证法,是个体差异性和 丰富性的结合,阿多诺美学思想把之前黑格尔和卢卡奇的美学思想同化了,但是一定程度 上又加了阿多诺本身的色彩,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的辩护。 除此之外阿多诺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提出整体是虚假的口号,以此来摧 毁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总体性枷锁,从而反抗社会对人生的禁锢,从这一点上来说,阿 多诺美学思想是非常先进的,非常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阿多诺美学思想一提出便立刻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欧洲上个世纪封建思想产生的沉重打击。在阿多诺美学思想中还有这 样一个超前性观点,阿多诺认为艺术中的超前性是通过展示升华过的理想而超前于经验现 实的,所以阿多诺认为美学永远是领先于现实经验之中的,从而否定现实经验,这也是阿 多诺美学思想中一个最为独特的地方。 阿多诺是德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社会学家和音乐理论学家,阿多诺曾经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后代历史学家一直对阿多诺的成就大加赞扬,认为他不仅奠定了欧洲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社 会批判理论学基础,而且还扩大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范围。 其实阿多诺的成就有很多,他出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曾经涉足过多个 领域,他博士的时候读的是哲学,所以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担 当这个代表人物的时候跟欧洲很多哲学家展开了讨论,并且把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带 到了欧洲的很多个国家,扩展了这个学派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除了在哲学方面的建树之外,阿多诺还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因为在阿多诺之前大家只是简单听说过社会

阿多诺

阿多诺《美学理论》笔记 1阿多诺简介 (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1969)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深谙现代音乐,他的音乐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等。 2美学理论简介 《美学理论》[德]阿多诺著 王柯平译滕守尧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出版 印数:5000册 3作者的观点 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独特的“否定的辩证法”为哲学基础的。他强烈反对自黑格尔到卢卡奇以强调“总体性”和“同一性”为特征的辩证法,认为“总体”、“整体”、“同一性”都是虚假的,是对个体性、差异性、丰富性的粗暴干预与整合。对抽象、普遍、整体性、同一性的维护,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的强制性社会结构的虚假辩护。因此他与黑格尔“整体是真实的”命题针锋相对,提出“整体是虚假的”的口号,以摧毁社会强加于个体身上的总体性枷锁,反抗社会对人性的禁锢。 阿多诺从“否定的辩证法”出发,深入地研究了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及其审美特性。他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否定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认识,这是由于艺术是对尚未存在东西的把握,现代艺术追求的是那种尚不存在的东西,从而,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否定,现代艺术是对完满的感性外观的扬弃。循此思路,阿多诺深刻而精彩地论述了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1)非

文化工业理论下的大众文化

文化工业理论下的大众文 化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文化工业理论下中国的大众文化述评 摘要:20世纪8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传入中国,其精英主义立场迅速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他们很快地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对中国的大众文化进行猛烈攻击。本文立足于法兰克福文化工业理论批判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旨在更好的认识中国本土的大众文化。 关键词:文化工业大众文化语境发展趋势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的根本性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对大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毫不客气的说,正因为有了文化工业理论,中国大众文化的众多“负面性”被放大化,变得所谓的“显而易见”。法兰克福学派典型的誓死扞卫精英文化的立场,在中国兴起大众文化的时代,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并对中国的大众文化也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是我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生成语境及其不同,不能片面的照搬其文化工业的批判模式对我国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我们要肯定大众文化在中国的意义,正确的看待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为我国文化建设服务。 一、文化工业理论影响下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批判 大众文化在法兰克福学派眼中,是一种非文化、反文化或虚假文化。“文化工业”这一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概念集中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大众文化观,也成为中国学者引用最多的术语。而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操纵化、单面性、强制性等这些由“文化工业”衍生的语词也经常被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所套用。在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大众文化的着作《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导论”中,尹鸿认为,大众文化在生产方式上是

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01203(,-4+5)67*892,:;2*63(--2<2 =(->%&?(>%!&&@年A 月 #B;0-(6(C;8,+5D(:0,-D:02+:26$ ’)+2>!&&@ 论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陈士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淮北!%E&&&) 摘要:阿多诺的理论想象由“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再到“艺术的辩证法”,昭示其批判思想进展 的理论路径。反艺术、审美形式与审美幻象设置了阿多诺所营构的艺术张力态势的三条重要维度,其中隐含的诸多悖论深刻地体现了他的美学批判强调哲学反思与艺术经验互补性整合F 力主社会现实、艺术作品与审美主体开放式并存等现代性特征。深入地研讨这些问题有益于我们重建具有实践性品格的审美理论F 有效地解读现代艺术文本F 同时也为反思审美现代性问题提供宝贵的话语资源。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批判;反艺术;审美形式;审美幻象中图分类号:GH%I &A@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I !"%K (!&&@)&%I &&!"I &E ———————————————— 收稿日期:!&&@I &"I &%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现代性语境中的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6L!"E )作者简介:陈士部 ("@AH I )F 男, 江苏东海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博士#生$论坛"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他的批判理论在二战后进入巅峰时期,其标志就是他的《否定的辩证法》("@AA )和《美学理论》("@M&)的著述与问世。其中,阿多诺晚年写成的《美学理论》以其美学批判的方法策略标示其批判理论的新高度,同时又展露出其批判思想的种种困境,而这些理论困境却又给继起的后现代文化思想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在某种意义上说,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说不尽的。本文将在考察阿多诺美学批判的理论前奏的基础上,拈取、分析阿多诺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展示其独特的思想精神风貌,并尝试做出我们的评判。 一、美学批判的理论前奏 阿多诺晚年致力于美学的反思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既有德国古典美学以及阿多诺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现代美学思想作为外在语境的诱因,又有他早期的艺术修养和大众文化批判实践等自身条件,此外,他原有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原则(“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使他对美学、艺术的反思有了厚重的理论背景与可 资沿袭的批判范式。当然,在《启蒙辩证法》和《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已把传统美学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也就是说,美学批判已成为他的批判哲学、批判理论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写的《启蒙辩证法》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考察了资本主义工具理性、极权主义何以产生、发展的问题,他们找出了其中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主观与客观分裂等症结,深刻地指出了启蒙理性破除了神话而自身又成为新的神话的辩证历程。艺术同样被整合在这种辩证的历程中,也就是说,艺术在启蒙初也是启蒙的武器,艺术从巫术中分离出来,批判神话并撒播启蒙理性的种子,但最终它又成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的俘虏,被“镶嵌”在欺骗人、愚昧人、压榨人的“文化工业”的机器上。这样看来,阿多诺后来的美学批判与《启蒙辩证法》之间有着微妙的精神联系,难怪以研究阿多诺著称的美国当代学者马丁?杰伊这样说道: “阿道尔诺向美学所作的战略撤退,早在《启蒙的辩证法》———即使不 是在此以前———就可见端倪。” N "O "@A I "@M (马丁?杰

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到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演变

从实践辩证法的现实转向到否定的辩证法的文化转向——马克思到阿多诺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演变 摘要:从实践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的逻辑演进来看,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是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或在形式上完成了辩证法的精神性的运动。然而,这种辩证法表面所具有的批判性与否定性实则是对现存事物作为保守理论的一种辩护,也就是对“旧世界”的维护,而不能彻底的“改变世界”。马克思实践的辩证法正是切入现实之中,只有对社会批判即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才能彻底的改变世界,以实现人类的整体的解放。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生产关系在内的整个唯物史观的批判,无论马克思对整体性的社会批判还是对人类解放的政治追求,他的批判是以建构性为基础的,他的批判既是对启蒙以来辩证法的最高完成也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最后阶段。终结本身就意味着开启,以解构性形式出现的辩证法就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以解构性为基础的辩证法,阿多诺辩证法之所以会走向“否定的”批判性,之所以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从现实批判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是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关键字:否定的辩证法实践辩证法现实转向文化转向 一、马克思实践辨证法批判的现实转向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批判的现实转向是针对传统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的基础之上而转向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他反对一切将辩证法建立在抽象事物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反对为哲学寻找一切本体论的基础。他立足于实践对传统的辩证法予以批判,即对旧世界进行批判而发现新世界。这个新世界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维层面,而是转向到人的现实生活之中。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独立的观念都不会成为历史,他反对建立任何一种哲学的本体论,哲学在马克思的视域内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环境。马克思所要改变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表面所具有的批判性与否定性,而实则是作为一种保守的理论对现存事物进行完整的辩护,这种“批判的武器”即理性实则是在理论层面对现存的世界进行着解释。而马克思抓住了黑格尔辩证法所存在问题的关键之处,他用实践的劳动特征对现实的矛盾进行彻底的批判与否定,这种革命性的力量是现实的革命性的力量,它是一种“武器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理性的批判当然不能代替现实的批判,只有对现实的社会或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批判才能够彻底的改变世界。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批判时指出,“现代德国的批判着意研究旧世界的内容,而且批判的发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致对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态度,同时,对于我们如何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一表面上看来是形式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本质的问题,

阿多诺大众文化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阿多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受到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要是从物质生领域或者经济领域来谈论商品拜物教的。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经济具有两面性两面,它在把人从政治强制的不平等关系中解放出来,让人获得了自由,的同时使人陷入更深层次的异化之中,使人被物所统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取代了,从而导致了人的关系带上了物的色彩,金钱代替权力开始统治世界。阿多诺从中看到了大众文化产生的根源。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繁荣发展起来,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利益和价值的需要和追求,大众文化的生产已经搭上了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的快车,通过大量复制和批量生产,以此传播毫无个性和虚假的文化产品。 阿多诺的思想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卢卡奇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物化”思想。卢卡奇对物化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的扩散,使得人类社会陷入了“物化”的状态。这种“物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在劳动中与劳动及其劳动产品的对立,也就是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仅不能统治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反而与自己的劳动和劳动产品分离,并且这些劳动和劳动产品反过来统治和控制着人类自己。 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物化的研究深深影响了阿多诺,阿多诺通过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下的大众文化就是物化的结果和产物,大众文化变成了商品,变成了与人对立的东西,变成了大众努力追求和崇拜的对象,在对大众文化的崇拜和追捧中,大众文化的物化也造成了劳动者的物化使劳动者成为原子,并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否定性和批判性,他们生产出大众文化产品同时又使自身变成了与大众文化这一商品对立的主体,沉迷其中,从而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也使文化变成了标准化、平面化和伪个性化的文化。除了两个人以外,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经典形态,并且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始于20世纪30年代,《论爵士乐》和《论音乐中的拜物教特性与听觉的退化》,这两篇文章标志着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初步形成,在这两篇文章中阿多诺对音乐尤其是爵士乐进行了批判。20世纪30年代是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50、60年代,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进一步发展,《否定的辩证法》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置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批判,为他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提供了哲学依据。 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文化工业。阿多诺认为,文化变成了商品,成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交换为原则,以赚钱为目的赤裸裸的商品,这种商品标准化、伪个性化以至于接受这种文化商品的大众也变得标准、毫无个性的个体。阿多诺世界中的大众文化不是文化,而是作为反文化而存在,它不是为了个人自身的发展和培养个人的批判精神,也不能带给大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仅停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和艺术学视角,批判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拜物性、技术化,更是通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看到了隐藏在大众文化表面性质背后的根源,看到了大众文化的作为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以及它的心理操纵功能。阿多诺认为,资本主义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在文化领域的所作所为,通过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揭示大众文化本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利用大众文化操纵人们的意识行为、消解大众的反抗意识的险恶用心,从新的视角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阿多诺美学讲稿

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 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中,“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作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 Theodor w。Adorno,1903-1969)是当代声名日益远播的思想家之一。 阿多诺的思想倾向主要为七种方向:非正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主义、上流文化保守主义、犹太情感、拆构主义否定的辩证方法与怀疑主义精神。 阿多诺一生勤于笔耕,著书颇丰,其全集达23卷。从早期发表的美学专论《齐克果:美学的建构〉开始,阿多诺对现代美学的定位、转型与发展似乎情有独钟,即便在其哲学、文 化学、社会学和音乐学等论著中,也从不放过对现代美学与艺术进行多方位的审视与探讨。一般说来,《否定的辩证法( Negative Dialectics)是阿多诺的哲学代表作,而他竭尽数年功力撰写的《美学理论〉( Aesthetic Theory)则是其美学代表作。诚如马丁·杰所言,阿多诺的美学论述在这部内容丰富、构思宏远的遗作中“达到了顶峰”。①甚至阿多诺自己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宣称,该书旨在再现他“思想中的精髓”。 在这部长达50万言的《美学理论》中,阿多诺主要依据他一贯倡导的文化批判主义方法,深入地检视和梳理了古典美学理论的长短利弊,分析和揭示了现代艺术的社会职能与真理 内容,同时指陈和预见出当代美学的新生条件与发展途径。其中对文化产业、技术效应、反艺术或具有“反世界”倾向的现代艺术等重要文化现象的批判,充满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后现代性的论述。这对今日

中国的读者来讲,委实发聩振聋,令人惊羡。就我个人所见,此书对于当代美学或审美文化研究的学术参考价值,犹如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之于传统美学或艺术哲学研究。 《美学理论》一书以阿多诺特有的无规则与非层递的风格写成。分析辩驳、广证博引、笔意纵横是该书的主要特点。此外,在其立论过程中,德国各种唯心主义乃至浪漫主义的学说对阿多诺来讲既是刺激物,又是陪衬物。阿多诺习惯从哲学的角度来思索美学与艺术等问题。他本人由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浸润,特别是受康德、黑格尔和本雅明的影响,所以其思辩的学养甚深,行文颇为晦涩。另外,在他以怀疑的态度与批判的方法,来重估古典美学的价值和论证美学现代主义的必然性时,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营养成分,从而走上了一条扬弃移植——变通乃至兼容并包的研究道路。这样便给解读(包括翻译)造成困难。 阿多诺的大部分言论,也是有感于文化产业的流弊、社会人生的危机与艺术美学的前景而发的。 一、文化产业的流弊 阿多诺一直对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y)表现出莫大的敌视和忧虑。“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 massor lowbrow culture)的一个取代性术语。在他看来,大众文化整体上是一种大杂烩,是由上而下地强加给大众的。因此,他宁愿选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阿多诺把文化产业的起源追溯到17世纪,认为那是以娱乐为手段旨在达到逃避现实生活和调节世俗心理之目的的产物。他无不惋惜地感叹道:纯粹的

论文化工业理论对中国大众文化适用性的辨析

论文化工业理论对中国大众文化适用性的辨析 文化工业这一术语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首先使用的,特指大众文化中过分工业化的那一部分,以便一开始就与自下而上、自然而然从大众中产生的大众文化相区别。文化工业的兴起,表明发达的工业国家可以凭借现代科技传媒手段,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商业机制开始形成,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内地原创的影视作品、流行音乐、通俗报刊、畅销书、网络文学、广告文化、粉丝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传媒将大众文化的发展推进到一个由大众广泛参与的交互式阶段,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摆脱大众文化的影响了。随着中国文化工业时代的到来,文化工业理论已然成为分析与解读中国正在兴起的大众文化热潮的重要理论资源。借鉴文化工业理论,必然要区分法西斯集权统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与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现实语境,辩证看待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文化工业的特征来看,标准化是联系商品化、技术化、伪个性化等特征的纽带,同时,标准化的文化生产深刻影响着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受众的接收方式。因此,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生产、大众文化的艺术道路以及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体这三方面来讨论文化工业理论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启示。 一、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生产 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形成以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经济条件、发展动力和技术支持。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迅速改变了文化与市场分离的状态,将文化的商品属性和经济力量从计划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模式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出发点,要求大众文化直面市场,以简单高效的标准化制造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将大众文化的营利性发挥到极致。其次,消费社会在中国渐成规模。广大民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和休闲娱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众文化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复制才能迎合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再次,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高潮。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播、电视、手机、电脑等大众传媒的广泛运用,不断催生大众文化形式的快速更新,尤其互联网的盛行使大众文化进入了全球性的数字化时代,大众文化进行批量复制和整齐划一的产业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 文化工业理论对文化的标准化持否定态度,但实际上,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生产并非一无是处。文化工业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之下,文化不仅没有日益分化,花样翻新,反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不仅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取得一致,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也能够取得一致。因此,标准化构成了大众文化产品的显著特征,这也适合描述我国大众文化规模化生产与批量销售的特点,类似于企业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保证产品规格齐一。但是,文化工业理论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标准化的强调,是为其对产品个性的磨灭和自上而下的思想整合服务的,除此以外,别无他用。我们也应当看到大众文化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意义:规范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机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和传播大量文化产品,既保证了大众文化市场的高效运作,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开发,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又能满足广大民众迅速获得大量文化产品的需求,实现了大众文化的平等性和民主化。如果没有大众传媒的支撑,我国电影制作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等商业大片就不能顺利打开国际市场,从而丧失了海外淘金的机会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时机,中国电影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及电影文化软实力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文化产品被大量标准化生产后,很容易陷入伪个性化的泥潭,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个性不过是普遍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只有这样,它才能够接受这种权力。可见,文化工业理论所担忧的是,文化商品的个性是为迎合工业生产和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第20卷第2期 2009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 V o l.20No.2A pr.2009 收稿日期:2009-01-09 作者简介:李弢(1973-),男,湖北嘉鱼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Jameso n,Fr edr ic,L ate M ar x ism :A dor no,or ,the Pers istence of the Dialectic (L ondo n &New Yo rk:Ver so ,1990),p.3.该书中译本已出,参见[美]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李永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称的美国历史专家马丁 杰,常用%漂流瓶&的比喻来暗示阿多诺思想的未来接受性,见[美]马丁 杰伊(马丁 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序&第15页;又可参见[美]马丁 杰:!阿多诺#,瞿铁鹏、张赛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77页注1。这一比喻为国外学者所沿用并赋以深意,参见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序&第3页及注1,在%序&第5页作者亦用之预示阿多诺文本的难解。 )!启蒙辩证法#的写作和出版参见[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意大利版前言&和%新版前言&。其流行情况在马丁 杰的!法兰克福学派史#第290页中谈到。 ?在国内,这一点在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一书中,对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研究有所突破,该书%序&第3页及注2谈到西方学术界对!否定的辩证法#的研究变化。 +这一时期的探讨著作有: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翁寒松:!从时代的产儿到时代的弃子???法兰克福学派述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因为是早期的评介,二书在内容和思想上都比较单薄,但是对这一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还是比较客观的。 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 李 弢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本文拟对国内外阿多诺美学研究作一综述,包括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阿多诺美学研究的情况以及英语和其它语种世界对其的研究状况。本文同时具体涉及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文本研究问题和个人所持的解读方式。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研究综述;!美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007-07 美国评论家弗雷德里克 杰姆逊在!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持续#中曾试图细读阿多诺的文本,让他的!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和!美学理论#等代表著作共时地%围坐在大英博 物馆的桌旁&,使一个单一系统的不同部分得以展现。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三本著作都是抛向 大海的%漂流瓶&(马丁 杰语),?等待人们来启封。!启蒙辩证法#始作于二战期间的1942年,于1947年出版,有趣的是,它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学生运动中曾经扮演过一时的畅销书角色,)但是适时大众对之的趋之若鹜是依托于文化造反的热势,同时披着欧洲末世论的阴影,由此很难说对其内蕴的深意有多大兴会。!否定的辩证法#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简化的口号而被看作是某种倾向的代名词,其芜 杂的文本则被人弃置一旁。?!美学理论#作为阿多诺身后(1970年)出版的一部美学力作,对其研究的 开启工作相应较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阿多诺关于文化批判和现代艺术的问题,似乎不太关心其美学本身的问题,这可能与阿多诺本人更多地立足于当代的艺术批判有关。 一 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学界从批判的社会理论角度来引入评介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的美学思想开始受到关注。较早的有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

阿多诺美学批判的起点——文化工业

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深远,阿多诺作为其中最负盛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理论基础。在他与霍克海姆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很多问题都初见端倪。其中《文化工业》一文就是其之后转向美学批判的一个起点。 关键词:阿多诺 文化工业 支配 同一性 《否定的辩证法》作为阿多诺的哲学代表作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基础,《美学理论》这本著作是其美学的批判。而这当中的一些理论早在他与霍克海姆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就初见端倪。马丁杰伊认为在《启蒙辩证法》时,阿多诺就转向了美学批判。阿多诺的学生维尔默也断言,“理解阿多诺美学的关键文本就是阿多诺和霍克海姆合著的《启蒙辩证法》。” 按照在《美学理论》中的引言部分,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管窥被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文化产业的流弊,现代艺术的职能和美学发展的前景。其开端,就是文化产业的流弊。 阿多诺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和忧虑。在他看来,大众文化是由上而下地强加给大众的。在《启蒙辩证法》这部哲学断片中,阿多诺和霍克海姆阐明了启蒙倒退成神化而其原因只能到畏惧真理的启蒙自身去寻找。《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启蒙意识形态的倒退。也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的基调。 阿多诺认为广播电视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统一也能在整体上取得一致。他在那时就断言:“电视的目的就是要把电影和广播综合在一起,之所以还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各个利益集团还没有达成一致。不过,电视迟早要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使审美迅速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在今天电视的确实现了它巨大的影响。阿多诺说如果技术允许,人们可以在家里像听收音机那样收看电影。现在的电视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从各个频道的具体细化,到各个节目的精心策划,无不展现电视的无所不能。好莱坞的类型片,韩国的爱情剧,新兴的各种选秀,都无不吸引着所有大众的注意力。各个利益集团已经达成了一致,从经纪公司到电视台到广告公司再到杂志广播,他们形成了一套系列的娱乐和消费。现如今DVD以及成套的家庭影院也让我们随时随地只要愿意能在家里欣赏到制作昂贵的大片了。 人们一旦有了闲暇时间,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这说明闲暇受到了控制,支配就是它的结果。文化工业的技术,通过祛除掉社会劳动和社会系统这两种逻辑之间的区别,实现了标准化和大众生产。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权利的基础正是那些支配社会的最强大的经济权利。文化工业对人实施的支配,不是统治阶级暴力的极权,而是通过将接受文化工业的大众和消费者推向至高地位的虚假表象来形成控制,是建立在认同被制造出来的需求的基础上的。 阿多诺说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会在风格上实现一种自我否定,而拙劣的作品则常常要依赖于其他作品的相似性,依赖于一种具有替代特征的一致性。一切业已消失,仅仅剩下了风格。文化工业戳穿了风格的秘密:即对社会等级秩序的遵从。 文化已经被工业化,成了人们对精神创造的总结并使其中性化,变成了归类活动。文化工业凭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艺术转化成为消费领域以内的东西并使其成为一项原则,它抛弃了艺术原来那种粗鲁又天真的特性,将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它也早就设计好了各种各样的目录,规定了自由的区域,还规定了其中蕴含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根据目录,任何事物都变成了设计出来的细节。也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在生产的类型。它把人的行为模式统一起来,也把思维统一起来,把文化整合在一起,它们的技术媒介也越来越统一起来了。工具理性无限膨胀,工业建筑和展览中心到处都是一模一样,城市建房专门为个人设计使其屈服于资本主义的绝对权力。技术合理性变成了支配合理性本身,具有社会异化于自身的强制本性。宏观和微观形成非常显著的一致性,也反映了人们所具有的文化模式:普遍性和特殊性已经假惺惺的统一起来了。 文化工业把人当成了类成员,当成了一种实在。讽刺的是荧屏里的情节和构架让观众轻易就将自己和电视电影中的幸运儿或者百万富翁等同起来,甚至从中去寻找自己。却忽视了统计学和大多数原则。文化工业教会我们还未开始努力就已经妄想结果,一切都由它炮制出来的机遇写好了。于是在这虚假社会,文化工业五花八门的媒介中,成功的自由变成了文化工业随意挑选普通人的符号标志。打字员和女明星之间只在于身上礼服的差别。不要指望观众能独立思考:产品规定了每一个反应,这种规定并不是通过自然结构,而是通过符号做出的。 文化工业取得了双重胜利:它从外部祛除了真理,同时又在内部用谎言把真理重建起来。对于被这样意识形态控制着的社会,阿多诺只抛出了这么多令人头皮发麻的问题,做出这么多令人振聋发聩的批评,却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案,正如他所认为的:理论并不包含一切事物的答案。而只把希望留给了他称用反艺术为其辩护的现代艺术这个乌托邦,又拒绝说出究竟作何选择才是正确的。 或许就像他所说的:只有每个人束手就擒,不再对幸福抱有任何希望,每个人才能像这个万能的社会一样,都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郭懿琳: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阿多诺美学批判的起点:文化工业 郭懿琳 摘 要:王心敬是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门下高弟,是一位在儒家经学、哲学诸领域都颇有造诣的学者。在明末清初理学向清学转变这一思想背景下,作为关学后续,王心敬既保留了关学自张载以来崇礼尚实的学风特点,又体现了明代关学心学化的趋势,还继承了其师李二曲“明体适用”、“经时务世”之学的思想风貌,对关中地区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心敬 李二曲 关学 一、引言 王心敬是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1627~1705)门下高弟,是一位在儒家经学、哲学诸领域颇有造诣的学者。在当时社会大动荡、大变迁之际,崛起于关中地区的海内大儒李二曲及其门下弟子们,明确倡导“明体适用”、“道德经济”、“康济时艰”、“经时务世”等儒学宗旨,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我们今天可以把李二曲及其弟子如王心敬等人,统称为 “李二曲学派”,并作为完整的学术现象加以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对李二曲思想日益重视,对其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对其学派的研究却略显薄弱。因此,本文将关注的重点从李二曲转移到二曲学派其他学者身上,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二曲门下最重要、也是最得力的弟子王心敬。 王心敬与关学 贺红霞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理论研究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凌海衡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阿多诺的总体思考角度———如何抵抗同一化思维、最终达致“完整的自由”———出发,理解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本文解读了阿多诺对于文化工业的图式化运作及其对消费者心理操纵的分析,剖析了阿多诺关于个体意识抵抗文化工业和物化世界的可能性的思考,指明了他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始终犹豫不决的原因。 关键词 阿多诺 文化工业 抵抗 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理论家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对中国学界来说,似乎是耳熟能详的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以精英主义的高姿态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标准化及其对受众的操纵和欺骗,揭示了受众所处的消极被动、任其摆布的地位。但是,阿多诺作为始终坚持非同一性的否定辩证法的哲学家,他对文化工业的思考远比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更为复杂,更为辩证。事实上,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态度有时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其间有诸多的犹豫、含糊,乃至矛盾。如今,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正方兴未艾,重新阅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理解他对文化工业的那种犹豫、矛盾心态的根源,一定会对我们的文化研究有所助益。 在正式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之 前,有必要先对“文化工业”这一术语略作分析。阿多诺选择“文化工业”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他的考虑的。他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中说,在他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的初稿中,他们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一词,但后来又采用了“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其目的在于说明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不是那种自发地从大众那里生发出来的文化,也不是当代流行文化形式,而是“或多或少按照计划而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这种产品是为大众消费度身定做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质”。①在这里,阿多诺明确界定了他的研究对象。很明显,他并没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所有的大众文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这种文化工业相对立的,是自律的现代主义高雅艺术。1936年3月3日,阿多诺在一封写给本雅明的信中谈到高雅文化 ? 2 8 ?

阿多诺的文艺思想

摘要阿多诺的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文化产业批判,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文化产业技术和文化产业导致主体性沦丧进行批判;倡导艺术的否定性,艺术应扬弃和谐外观,对现实事物远离和彻底否定,从而拯救社会,拯救人性。关键词阿多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批判艺术的否定性阿多诺(Theodor W.Adorno 1903-1969)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竭尽数年功力撰写了《美学理论》,此书使他成为了美学现代主义的代表。同时《启蒙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著)、《否定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等著作也渗透了他对美学和艺术问题的思考。阿多诺继承并把由霍克海默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发扬光大,以其激进的色彩在西方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阿多诺的文艺理论建立在他的“否定的辩证法”基础之上。他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调和性,提出彻底否定一切的“否定的辩证法”。他用“非同一性”代替“同一性”,用绝对否定代替否定之否定,反对统一,反对整体性,认为以往的哲学在强调普遍和统一的同时忽略了个别和特殊性,他强调差异,特殊性和世界的运动变化。以否定一切来批判一切,与现实拉开距离,从而对世界实现更好的审视、批判和救赎。阿多诺对文艺理论的研究是一种泛文化研究,从大众文化和现代艺术入手,融哲学、美学、音乐、文学等为一体,分析独到,见解深刻。他的文艺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对文化产业的批判;二倡导艺术的否定性。一、对文化产业的批判关键词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也译成文化工业。它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阿多诺用文化工业代替的大众文化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大众文化有很大区别。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在思考》中说:“在我们的设计草案里,我们谈到了'大众文化'。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这种表述,以便一开始就排除赞同其倡导者的下述解释的可能:这是一个类似一种从大众本身、从流行艺术的当前形式自发地产生出来的文化的问题。文化工业必须与后者严加区分”。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指的是资产阶级领导和制造的,为其利益服务的文化商品工业,它的技术标志是大批量的机械复制,内容实质是粗浅的、炫目的、为引起刺激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是商品。它由上而下强加给大众,完全不考虑大众的意愿。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正是批判这种以文化工业为其内核的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否定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的。综合起来,笔者认为阿多诺的文化产业批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的批判,对文化产业技术的批判和文化产业使人主体性的沦丧的批判。首先,对文化产业商品化倾向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下,艺术创造已变成了“生产性劳动”,成为赚钱和营利的工具。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带给艺术的只能是艺术生产的异化,艺术的自主性必然丧失。阿多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具有商品社会一切产业的基本特点,具有突出的拜物教特性。文化产品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或者为了在市场上销售而生产出来,它们不是艺术品,不是为了满足任何真正的精神需要。他说:“文化工业抛弃了艺术原来那种粗鲁而天真的特征,把艺术提升为一种商品类型”;“就艺术迎合社会现存需求的程度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文化产业及其产品以商业价值和'瞬间效应'为导向”。商品化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的质量,低俗的大众文化挤占了大众文化消费的主要空间,让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现代艺术边缘化。这样,文化商品化的结果:一方面为生产者和销售者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大众的物质和精神双重的贫困。第二,对文化产业技术的批判。与肯定现代艺术技巧的革新不同,阿多诺对文化产业的技术持怀疑和批判态度。他不无讽刺地说:“而广播是完全民主的:它使所有的参加者都变成了听众,使所有听众都被迫去收听几乎完全雷同的节目”;“一个人只要了空闲时间,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现代科学技术为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技术基础。电影、广播、电视等一系列的科学成果,使大众文化对时空获得了更强的占有性。文化工业借助现代技术加强了对人们的控制,让人们无法逃脱。更深一层的是,文化产业的技术性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最注重价值理性的文化领域。“现在,几乎每个人的手指上都能产生出色的艺术品,然而在这样的艺术扩散的同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