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内容提要

一、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历史任务。他在《维新历史观的破产》中昭告世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194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再次指出,共和国建立后要“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建设工作”。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文化复兴和繁荣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首先,在于文化事业从少数人掌握、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转变为由多数人掌握、为全体劳动人民服务,因而极大地解放了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生产力。其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因此中国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囿于国际国内条件和自身经验的不足,也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严峻和经济建设任务的繁重,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缺憾和不足。到了“文革”时期,随着政治动乱的出现和升级,长期在中国社会中潜藏的文化惰性一齐迸发出来,并极力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混淆视听,蒙蔽了许多幼稚青年和真心拥护革命的人们。这个时期出现了无数文化观念上的颠倒错乱,比如把实现现代化的社会要求误解或歪曲为资本主义复辟,把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误解或歪曲为修正主义的观点,把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当作“伪科学”来加以扫荡。相反,却把封建地主阶级的“血统论”当作阶级论加以宣传,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当作组织纪律加以贯彻,把践踏民主法制当作“造反有理”的革命行动加以提倡,把封建株连当作划分阶级阵营加以推广。这些文化观念上的颠倒错乱,不应看作是哪一个人的偏见或失误,而应该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当然,也要看到,“文革”的迷雾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倒退现象,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生存和发展这一事实本身就决定着中国文化不断进步的总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领导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共产党,终于通过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而从“文革”的迷雾中走了出来。

二、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反思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研究与文化讨论,表现出以往的文化研讨所不曾有过的崭新内容和独特性质,它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对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80年代“文化热”的特点之一是现实性;特点之二是广泛性;特点之三是世界性。正因如此,80年代的文化热,显而易见带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它以多维视野反省中国文化,审视世界文化,承认世界文化是多元并举、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并力图通过痛定思痛的自我反省和突破框囿的大胆求索,为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做好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并进行全社会的动员和启蒙。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80年代“文化热”支持、赞助了改革开放,促进了文化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是80年代文化讨论中也发出了一些与时代精神不甚协调的音调。诸如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文化讨论中还出现了“西体中用”论,“新启蒙”论等种种不同主张,对此应作全面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事情很清楚,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和理性来指导。如果用种种错误的、偏激的方式来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构工作,不仅会在思想上、理论上引起混乱,而且会在实践中形成错误的导向,把一些学识尚浅、判断力不强的青年人引向歧途,为害匪浅。平实而论,错误的东西必须为正确的东西所取代,情绪化的东西终归要由理性匡正,非科学的东西必依归于科学。错误的非科学非理性的东西毕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政策。因此,用理性的头脑、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无论对于文化学者还是青年一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20世纪90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20世纪90年代之初,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对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必须坚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我们应该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这些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1996年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了更系统、更深刻和更全面的纲领性认识。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和道路

(一)从“会通超胜”说到“古今中外法”

在新中国文化建设基本方针和道路这一重大问题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正确主张。这一主张不仅有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是先进的中国人长期探索和缜密思考的结果。

早在明朝末年中国人接触“泰西之学”之初,科学家徐光启、哲学家方以智、史学家万斯同、经学家焦循等都提出中西会通的观点。降至晚清,魏源、王韬和众多人士都提出师法西方、中西交融的看法。

到了近代,这种古今融合、中外会通的观点,一直成为富有辩证思维的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如章太炎在《汉微言》中力主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孙中山则称:“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故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蔡元培在文化方面,同样也持辩证综合的观念,他主张学习要和独创相结合,要和研究本国的文化遗产相结合,“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相继提出了古今中西文化互补的思想。李大钊认识道:“平情论之,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他预言人类必将“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的新文明”。恽代英也提出:“居于今日之世界,宜沟通中西文明之优点,以造吾国之新精神。”这些提法都具有辩证思维的性质,表现出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的新的思想高度。

毛泽东汲取前人的智慧,综合党内外同志的真知灼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辩证综合的文化观。提出了“古今中外法”。毛泽东这一提法不仅富于辩证思维,精辟深刻,而且饶有情趣,雅俗共赏。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原则

当今中国文化建设应坚持何种方针,怎样保证中国新文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持久、深入地发展?首先,当代中国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辩证地处理好“古”和“今”即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努力做到立足当今,古为今用。再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辩证地处理好“中”与“外”亦即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

(三)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

对于“古今”、“中西”的辩证关系,还应给以哲学的观照和理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途程中,都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矛盾运动:一方面它要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它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这种矛盾运动,文化学上称之为“认同”与“适应”。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它要迎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挑战,把自己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更需要以民族文化传统为依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否则就不能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绝对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遇到更先进的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才能更新、发展。所以说,外部挑战乃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外适应也是绝对必要的。

综上所述,认同与适应是一对辩证的矛盾,认同不全是全面认同,适应不是消极地适应,应当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保持民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吸收外来优良文化,而最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依归。

(四)中国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有的学者概括说: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和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三大思潮既互相对立又互动发展的思想格局,20世纪80年代文化讨论中的三个最主要的思想派别———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派、保守主义的儒家复兴派、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派,仍然没有超出“五四”时期已经形成的思想格局。上述论者共同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派的文化主张。这四句话是一个整体,合在一起即马克思主义派对古今中西问题的完整回答,是缺一不可的。

古今中西文化的综合创新是建立在对文化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如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观念文化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此是可以加以分析的,也是可以加以综合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派主张:无论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系统,还是对于西方文化系统以及其它民族的文化系统,都应该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剔抉,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把整体的牛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各个文化系统的剖析则是把系统分解成各个要素,对于当代中国两个文明建设有益的就“拿来”,无益的就舍弃,有害的就加以批判肃清。这样就能够像百川汇海一样,吸纳各个文化系统的优势和长处,建立古今中西文化的合理互补结构。社会主义文化是多项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的新的综合,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工作,中国固有文化一定可以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创新。

习题参考

1.怎样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党中央在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又多次表述,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艺术。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文化主张与纲领,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

2.怎样从哲学思想的高度深刻理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

从哲学思想的高度理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就是要立足多维文化背景,超越古今对立、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简单思维模式,努力做到:辩证地处理古今文化的关系,辩证地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辩证地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辩证地处理综合与创新的关系,以期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操作性思路。

绪论 本章小结

绪论 本章小结 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出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哲学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 就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拓展、科学的进步而 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 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 论特征。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 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科学 性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 认识世界,接示了自然界和认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它的科学性和实践 马

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提供研究的方法,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的方式。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点,物质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的实践使自然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

绪论练习题和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 2、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 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辩证法 D.辩证法 3、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 ) 的发表。 A.《资本论》 B.《神圣家族》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 5、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配第 6、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 ( )。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 7、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 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 A.爱因斯坦B.甘地C.马克思 D.邓小平 8、《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A.1841年 B.1844年 C.1848年 D.1867年 9、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A.自由经济 B.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0、19世纪30年代初,()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 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1、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 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工人和资本家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 1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第一章 绪论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 2.企业管理,财务会计 3.决策,预测 4.决策与计划会计,控制与业绩考核会计 5.整体,责任中心 6.计划,控制 7.企业内部,决策 8.引导注意,解决问题 9.计划,控制 10.财务状况,决策 11.企业管理当局,经济信息 12.经济用途,全部成本法 13.业务量,变动成本法 14.过去,展望未来 二、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选择、计算、分析数据,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并用来满足企业计划和控制的需要。所以又称对内报告会计。 2.财务会计:是指通过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以外的投资者、债权人、银行、税收机关等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提供他们进行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所以又称对外报告会计。 3.计划:是指制定未来的经营方针,并拟定其实施方案。 4.预测:是指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和现有的条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人员的经验,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计和推测事物的未来。

5.决策:是指根据预测所获得的信息作出科学判断,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可达到目标的可行方案。 6.控制:是指通过指导、调整和干预经济活动,促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D 6.A 7.D 8.B 9.C 10.D 五、多项选择题 1.A、B 2.A、B、D、E 3.A、B、C、D、E 4.A、C、D 5.A、B、C 6.A、B 7.C、D 8.D、E 9.A、B、C 10.C、D、E 11.A、B、D 12.B、C 六、问答题 1.答:西方管理会计的两个萌芽,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都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美国在经济实力等方面取代了英国的统治地位。经营管理研究的中心转移到美国,因而能够产生出这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应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而产生的一种方法。 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一度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方面产生飞跃的发展。伴随高速发展的经济,资本主义企业本身和它们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各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加剧,通货膨胀率上升,资本利润率下降,迫使企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B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D ) A. 剩余价值论 B. 历史观 C. 辩证法 D. 劳动价值论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 ) A.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共产主义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1 绪论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为什么说在现代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离不开测量与控制技术?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求机器按照给定的规程运行。例如,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了对生产过程的检测与控制外,还必须对产品进行检测。这一方面是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机器与生产过程的模型是否准确,是否在按正确的模型对机器与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效率一方面与机器的运行速度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机器或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为了使机器能在高速下可靠运行,必须要求机器本身的质量高,其控制系统性能优异。要做到这两点,还是离不开测量与控制。 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生产自动化同样一点也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特别是当今时代的自动化已不是本世纪初主要靠凸轮、机械机构实现的刚性自动化,而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化。越是柔性的系统就越需要检测。没有检测,机器和生产系统就不可能按正确的规程自动运行。自适应控制就是要使机器和系统能自动地去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按最佳的方案运行,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检测,检测是控制的基础。智能化是能在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自行决策的自动化,决策的基础是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掌握,它同样离不开检测。 1-2试从你熟悉的几个例子说明测量与控制技术在生产、生活与各种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计算机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进步。在一块芯片上能集成多少个元件取决于光刻工艺能制作出多精细的图案,而这依赖于光刻的精确重复定位,依赖于定位系统的精密测量与控制。航天发射与飞行,都需要靠精密测量与控制保证它们轨道的准确性。 一部现代的汽车往往装有几十个不同传感器,对点火时间、燃油喷射、空气燃料比、防滑、防碰撞等进行控制。微波炉、照相机、复印机等中也都装有不同数量的传感器,通过测量与控制使其能圆满地完成规定的功能。

第一章 绪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 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 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 以为,以 为, 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 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现代汉语七大主要方言区 是:、、、、、、。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 (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 (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 是语、语、语 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是和。 15.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6.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概念题 1.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 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 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 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参考答案:略 2 ?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 3 .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 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 .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 i, 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参考答案: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 B= ( D, R )其中 D={k i ,k 2,k 3,k 4,k 5,k 6,k 7,k 8,k 9}, R=,,,,,,,,, }。 _ 2 2 6 .设有函数 f (n)=3n -n+4,请证明 f (n)=0(n )。 证明:因为存在c=6, N=1,对所有的n 》N , 0 w 3n 2-n+4 < 6 x n 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 P16的定义可得f 2 (n)=O(n )。 8.试确定下列程序段中有标记符号 ⑴ i=1; k=0; while ( i<=n-1) { k += 10 * i; //* i++; } ⑵ i=1; k=0; do { k +=10 * i; //* i++; } while(i<=n-1); ⑶ i = 1; k = 0; while (i<=n-1) { i++ ; k+= 10 * i; //* } ⑷ k=0; for( i=1; i<=n; i++) { 100 n n (1) 2 (2) (3/2) (3) (4/3) ⑷n n 2/3 ⑸n 3/2 ⑹n (7) n! (8) n (9) n (10) log 2 n (11) 1/log 2 n (12)log 2 (log 2n) (13) nlog 2 n (14) n log 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00 1/2 1/log 2n< 2

传热学1章绪论总结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W 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W/m2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流体与固体壁面间产生热量传递的过程 传热过程:热流体通过固体壁而将热量传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二、解答题和分析题 1、热能、热量、热流量与热流密度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热能:物质所具有的内动能(广延量,物质的微观运动属性。单位:焦耳J。 热量Q:系统与外界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过程量。单位:焦耳J。 热流(量)φ: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瓦特w 。 热流密度q:通过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单位:W/m2。 相互关系:其中是时间 2、描述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或(热量的传递有哪三种基本方式?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这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导热和热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 2)导热和热对流的联系是:在发生热对流的同时必然伴随有导热。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3)热辐射指由于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注意:若考试是“对流换热”则把“热对流”的定义换成“对流换热”

3、“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否为同一现象?对流换热是否属于基本的传热方式? 答: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现象,其区别为: 1)热对流是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所导致的热量传递过程。由于流体质点间的紧密接触,热对流也同时伴随有导热现象; 2)而对流换热必然具有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对运动,工程中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因相对运动而发生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导热和热对流这两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作用 4、导热系数、表面换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分别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值还与温度等参数有关。单位 表面换热系数不是物性参数,它与流体物性参数、流动状态、换热表面的形状、 大小和布置等因素都有关。单位:,是过程量。 传热系数k: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传热面积为时的热流量的值。单位,不是物性参数是过程量。 5、保温瓶散热过程分析。 热量从保温瓶内的热水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去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1热量由热水通过自然对流换热传递到内层瓶胆的内壁; (2通过内层瓶胆的导热,热量由内层瓶胆内壁传到其外壁;

护理管理学 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选题 答题说明: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 ) A.计划与总结、人员配备、规划与变动、授权 B.结构设计、计划与总结、规划与变动、授权 C.结构设计、人员配备、规划与变动、授权 D.结构设计、人员配备、计划与总结、授权 2.领导工作是一种行为活动,领导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 ) A.精打细算、善于沟通、善于激励 B.善于沟通、善于激励、善于用人 C.精打细算、善于激励、善于用人 D.善于沟通、精打细算、善于用人 3.人员管理职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A.选人、评人、育人、留人B.树人、评人、育人、留人 C.选人、树人、育人、留人D.选人、评人、树人、留人 4.控制就是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和活动实施管理的过程,其内容包含( ) A.协调、监督、分析反馈、调整B.检查、协调、分析反馈、调整 C.检查、监督、协调、调整D.检查、监督、分析反馈、调整 5.实施护理管理常用的方法有( ) A.自主管理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B.行政方法、自主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C.行政方法、经济方法、自主管理方法、数量分析方法。D.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6.管理的职能包括(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B.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C.计划、安排、人事、领导、控制 D.策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7.管理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的内容有( ) A.财、物、信息、空间和时间 B.人、财、物、信息、时间 C.人、财物、资料、空间、时间 D.人、财、物、信息、空间、时间 8.体现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 A.制度化、程序化、数量化、人性化 B.规范化、程序化、数量化、人性化 C.制度化、程序化、数量化、规范化 D.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 9.护理管理者的任务是( ) A.促进护理科研、建立评估体系、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B.完善服务内容、建立评估体系、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C.完善服务内容、促进护理科研、实施成本核算、探寻管理规律

1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 具有完全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4.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而推荐性标准执行与否无所谓。 (╳) 5.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层次低,在标准要求上可稍低于国家标准。(╳) 6.厂外协作件要求不完全互换。(╳) 7.装配时需要调整的零、部件属于不完全互换。(√) 8.优先数系包含基本系列和补充系列,而派生系列一定是倍数系列。(╳) 9.产品的经济性是由生产成本唯一决定的。(╳) 10.保证互换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地满足使用要求。(√) 11.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绝对、相对测量:是否与标准器具比较) 1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1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1-6等,0-k 级 ) 1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15.0~25mm千分尺的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是一样的。( √ ) 16.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 ) 17.某仪器单项测量的标准偏差为σ=0.006mm,若以9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02mm。( ××误差=X-X0 0.006mm )。 18.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 的。( × ) 19.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 ) 20.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完全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__ABD_______ A、测量误差δ往往未知,残余误差γ可知。 B、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 D、当|γ|>3σ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 E、随机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 (E应该是随机误差影响测量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测量正确度。) 2、从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_ADE_______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E、非接触测量。 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BCD_______ 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 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第1章绪论

第一章引论 填空 1、计算机网络按照通信传播方式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点对点网络,广播网络 2、根据通信传播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网络划分成为: A.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的网络,其拓扑方式有:,,,。 B.采用广播方式传输的网络,其主要拓扑结构形式有以电缆连接的网络和以卫星、微波等方式传播的无线网络。 答案:星形、树形、环形、网状形;总线形 3、“三网融合”指的网,网和网。 答案: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 4、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和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原动力。 答案:兼容性、互操作性 单选 5、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CPU处理能力B.各种数据、文件 C.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D.大型工程软件 答案:B 6、将6台计算机用点-点方式全连接起来,则每台计算机需要5条线路,全网共需________线路。 A.5 B. 10 C. 15 D. 20 答案:C 7、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局域网/广域网B.总线网/城域网 C.环型网/星型网D.有线网/无线网 答案:B 8、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星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比较高 B.树型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C.早期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D.广域网一般采用点--点全互连型拓扑结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网络的服务区域不仅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内,则可能是广域网或城域网。 B.今后计算机网络将主要面向于商业和教育。 C.调制解调器是网络中必需的硬件设备。 D.计算机网络的唯一缺点是无法实现可视化通信。 答案:A 10、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精度高B.共享资源 C.可以分工协作D.传递信息 答案:B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答案:B 1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 性。 D.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答案:C 1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答案:B 14. 是目前LAN(局域网)的主流网络? A.3 plus网 B. Novell网 C. 互联网 D. 以太网 答案:D 15、技术常用于构建内联网和外联网。 A.虚拟专用网 B.传统电信网 C.红外 D.卫星导航

思修绪论试题(附答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哪条表述?( D )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C.是一门理论课程D.是一门专业课 2.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C )。 A.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C ) 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 4.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B ) A.人才的文化素质B.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C.人才的身心素质D.人才的专业素质 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小康社会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C ) A.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B.发展智力和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C.拥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学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要求的认识 7.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 )。 A.德 B.智C.体D.美 8.(B )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全面学习B.创新学习C.终身学习D.自主学习 9.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 )。

A.理想远大 B.勇于创新C.德才兼备D.视野开阔1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D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建设小康社会C.建设和谐社会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C )。 A.坐而论道B.闭门思过C.躬行实践D.合理宣泄 12.我国现代社会人们进行自我修养的根本目标是(B )。 A.做到慎独B.做“四有”新人 C.做到知足常乐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的是(D )。 A.热爱祖国B.遵纪守法 C.艰苦奋斗 D.知行统一 14.“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 C ) A.人才成长的道路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C.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D.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强调了,进行自我修养要( C ) 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C.常思己过,有则改之D.学习榜样,积极进权 16.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D )。 A.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B.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D.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17.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D )。 A.完成祖国统一的责任和任务 B.防止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 C.增强国防科技水平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 绪论

报告绪论.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第一章:绪论 生产实习是大学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很是重视,每年都批下大批资金安排各专业学生到各个工厂参观实习,增长学生的见识,巩固课本知识,让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专业也不例外,开学前10~~12周学校就安排我们专业的同学参加生产实习,于是我们200多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陈志浩老师、张海涛等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到了洛阳一拖分别参观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并能顺利完成本篇实习报告,所以本篇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章。 第一部分:实习目的 对于本次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此次实习我们要达到以下几点: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叫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好僧产经验,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学习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贡献精神。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二、实习内容(1)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线布局、技术装备;(2)记录零件设计和制造工艺及设备;(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4)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5)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6)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7)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对机床的结构和其加工方法以及控制方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艺有个较详细的了解为今后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巩固我们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自己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绪论 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

第1章 绪论 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简述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答: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基石,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也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2.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有哪些? 答: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和可靠性。 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分两方面:一是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二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等 网络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络自身固有的安全缺陷和网络黑客的入侵与攻击(人为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带来的安全威胁。 3.什么是(信息)安全机制?主要安全机制有哪些? 答:所谓安全机制就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也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攻击及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ISO 7498-2(我国称为GB/T9387-2)标准中,将安全机制定义为特殊的安全机制和通用安全机制两大类。 特殊安全机制包括加密(Encryption)、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鉴别(Authentication)、业务流量填充(Traffic Padding)、路由控制(Routing Control)和公正机制(Notarization Mechanisms); 通用安全机制包括可信功能、安全标签、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机制。 4.什么是(信息)安全服务?主要的安全服务有哪些? 答:安全服务就是加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安全性的一类服务,采用安全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现有操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其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阻止安全攻击。 在ISO 7498-2标准中定义了5类可选的安全服务:鉴别(Authentication)、数据机密性(Data Confidentiality)、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可用性(Availability)、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服务。 5.简述信息安全攻击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答:(1)被动攻击:是未经用户同意和认可的情况下将信息或数据文件泄露给系统攻击者,但不对数据信息进行任何修改。通常包括监听未受保护的通信信息、流量分析,破解弱加密的数据流、获得认证信息(如密码等)。 (2)主动攻击:主要涉及某些数据流的篡改或虚假数据流的产生。主动攻击常分为假冒(或伪造)、重放、篡改信息和拒绝服务四类。 (3)物理临近攻击:是指未授权人以更改、收集或拒绝访问为目的而物理接近网络系统或设备。这种接近可以是秘密进入或公开接近,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4)内部人员攻击:可以是恶意的也可以非恶意的。恶意攻击是指内部人员有计划地窃听或损坏信息或拒绝其他授权用户的访问。 (5)软硬件配装攻击:是指在软硬件生产的工厂内或在产品分发过程中恶意修改硬件或软件。 6.简述信息安全模型及其含义。 答: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网络信息系统可分为通信服务提供者(系统)和通信服务使用者(系统)等两个系统。 通信服务提供者的目标是安全可靠地跨越网络传输信息。当通信双方欲传递某个消息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 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 道,每道0.5 分;多项选择题10 道,每 道0.5 分;判断题10 道,每道0.5 分。 绪论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 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B. 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D. 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3. 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 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 人类进入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马克思( √) B. 爱因斯坦( ) C. 达尔文( ) D. 牛顿(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