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

一、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化学物质常按其组成、结构、性质等来分类。

1、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无机化合物分类

3、物质的转化和性质

4、分散系及其分类(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分9种)

把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

Fe(OH)

3胶体、Al(OH)

3

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雾、墨水、涂料、AgI、

Ag

2S、As

2

S

3

,有色玻璃,果冻,鸡蛋清,血液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

②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别胶体与溶液

③电泳——静电除尘

④吸附性——用于净水

⑤聚沉——由豆浆做豆腐

⑥渗析——血液透析

(3)胶体的制备

①物理法:研磨或直接分散②水解法:Fe(OH)

3

胶体的制备(注:不可过度加热,不可用自来水,分散质不能过量,方程式不写沉淀符号,饱和溶液,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而应该用振荡法)

(4)胶体提纯(渗析法)

二、物质的变化分类

1、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电离过程是物理变

化,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②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有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电离过程用等号)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注: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只在相同条件下才与电解质强弱有关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

的BaS0

4、CaS0

3

等和微溶的Ca(OH)

2

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

水的CH

3COOH、H

3

P0

4

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③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

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第三步:删(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注:①必须拆成离子:强酸、强碱、易溶盐;不能拆的:难溶盐、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

生成物中的微溶物质、多元弱酸的酸式根,浓H

2SO

4

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

2

SO

4

写成化学式

②注意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还应注意得失电子守恒(4)离子共存

Fe3+与I-,S2-,SO

3

2-

NO

3-(H+)与I-,S2-,SO

3

2-,Br-,Fe2+

MnO

4-(H+)与I-,S2-,SO

3

2-,Br-,Fe2+,Cl-

S2-(H+)与SO

3

2-

ClO-与I-,S2-,SO

3

2-,Br-,Fe2+

歧化反应:2H+ +S

2O

3

2-=S↓+SO

2

↑+H

2

O(产生无色气体和淡黄色沉淀)

归中反应:SO 32-(H +)与S 2-

C 发生络合反应使离子浓度降低。如Fe 3+与SCN -等

注: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时应该注意溶液是否有颜色和溶液的酸碱性! 2、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1)原理

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价降低)→还原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价升高)→氧化产物(氧化性) (2)氧化性与还原性

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确定(两强制两弱) ②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比较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比较 ④根据反应条件确定

(3)常见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剂:活泼非金属单质、高价金属阳离子、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以及活泼金属过氧化物等 还原剂:活泼金属或较活泼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阴离子、较低价化合物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过氧化氢等 (4)得失电子守恒原理

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还原剂失电子数 (5)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氧化剂 +

②单线桥法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6)氧化剂还原剂的一般规律

①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②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③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④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⑤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 ,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 ,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 ⑥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 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 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 ⑦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电子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