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形式逻辑期末考试试卷

形式逻辑期末考试试卷

形式逻辑期末考试试卷
形式逻辑期末考试试卷

《普通逻辑》试题样式

一、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1、“我们必须用逻辑来规范我们的思维。”这里的“逻辑”一词的含义是思维规

律。

2、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推理的科学。

3、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4、从周延性的角度看,“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其谓项是周延的。

5、概念“思想家”与概念“政治家”的外延关系是交叉关系。

6、“文学”这一概念可限制为古诗词,概括为艺术。

7、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有两个部分。其中在逻辑形式中保持不变的部分叫做常项,在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叫做变相。

8、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的逻辑值的关系是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具有

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的逻辑值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9、当 SOP假时, SAP 真,SEP 假, SIP 真。

10、根据对当关系,已知SAP真,则 SEP 的逻辑值为假,SIP 的逻辑值为

真, SOP的逻辑值为假。

11、要使“ p∧﹁ q”为真,则 q 应赋假值;已知“ p∨﹁ q”为假,则“﹁p←

→q”的逻辑值为真。

12、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归纳判断。

13、推理要有逻辑性,这是指推理的形式要正确。推理的结论有效必须满足

的两个条件是前提真实和形式有效。

14、将“所有的诗歌都是文学作品” 进行换位推理得到有的文学作品是诗歌。

15、SEP可换质为 SA ﹁P ,PAS可换位为 SIP ,SO﹁P 可换质为。

16、三段论 MOP∧ MAS→ SOP属于第 3 格 OAO 式。

17、三段论“ SAM∧ MAP→SAP”属于第 1 格的 AAA 式。

18、已知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是 SOM,则结论应是 SOP ,大前提是 PAM ,属于第 2 格。

19、在三段论中,大项是指在结论中的谓项,中项是指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

项。

20、将“所有的必修课都是考试课程”进行换质位推理得到“没有必修课是考试课程”。

21、复合命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逻辑式是

p → q 。

22、已知 p→q真, p 为真,则 q的值应为真。

23、下面这段议论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学习逻辑知识,我不反对,但是

我也很难表示赞成。”

24、有一种归纳推理,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它是完全归纳推理。

25、“A是 A”、“ A或者非 A”、“ A不是非 A”分别是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的公式。

26、“毛泽东的著作不是一两天能读完的,《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的著作;所以,《纪念白求恩》不是一两天能读完的。”此话违反了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27、“一个人的世界观要么是唯物的,要么是唯心的。”这句话的逻辑形式是

p∨ q 。

28、“只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根除贫困和落后;我国要摆脱贫困和落后;所以,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推理式是( (p ←q)∧q)→ p 。

29、复合判断“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前提,那么结果必定与现实相符”的逻辑式是 (p ∧q) →r 。

30、已知 p 为假,当 q 为真时, p←q 的值为假。

31、“我曾经想到你家去,但结果没有碰到你。”这个议论犯了矛盾律的错误。

32、在驳斥一种错误论题时,可以不必直接证明其错误,而只要把与之相矛盾的另一论题的真实证明之后,根据逻辑规律的矛盾规律就可推出它是假的。

二、选择题:

1、“历史的逻辑是无情的。”这里“逻辑”一词是( A )。

A 、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指某种理论、观点或见解

C 、指思维的规律性 D

2、概念的逻辑特征是( D )

A、单独和普遍

、指逻辑科

C、限制和概括

D、内涵和外延

3、 SAP 与 SEP 之间的真假关系为( A )

4、“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和“有的青年不是大学生”的谓项( D )。

6、“如果某人年满了 18 岁,那么他就有选举权。 ”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

等值判断是 ( B )。

A 、某人不满 18 岁,但他有选举权

B 、某人满了 18 岁,但他没有选举权

C 、某人满了 18 岁,或者他有选举权

D 、某人不满 18 岁,或者他没有选举权

7、“巍巍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

伟大祖国的 天然屏障。”这一议论( B )。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8、“这次汽车肇事,司机既不是有意撞人,也不是无意撞人;因此,我们既不能

说司

C 、模棱两不可

9、 S AP 通过换质推理可以得到( A )。

A 、SE ﹁ P

B 、SA ﹁P

C 、SO ﹁P

D 、SI ﹁P

10、下列判断类型不能进行换位的是( D )。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全称否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 、特称否定判断

11、以 E 判断为大前提,以 I 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为( D )。

A 、 SEP

B 、SAP

C 、SIP

D 、SOP

A 、不同真,可

同假

C 、可同真,可B 、不同假,可同真

D 、不同真,不A 、都不周延

C 、前者周延,后者不

周延

5、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 B 、都周延 D 、前者不周延,后者周延 C )

B 、可以全部是真的

机有罪,也不能说司机无罪。 这一议论犯了( B )的逻辑错误。 A 、偷换概念

B 、自相矛盾

D 、转移论题

12、以下推理有效的是(C)。

A、 SAP→ SEP

B、SIP→SOP

C、MAP∧SAM→SAP D 、( p∨ q)∧ p→﹁ q

三、判断题:

1、有否定词概念都是负概念。(× )

2、“贵州”可概括为“中国” ,可限制为“凯里” 。(× )

3、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大;概念的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小。(× )

4、“四川人不怕辣”的“四川人”属于非集合概念。(× )

5、“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人”属于集合概念。(√ )

6、“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这个定义过宽。(√ )

7、中学教师分为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中专教师。(× )

8、函授班的学员,成份较为复杂,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青年,有的是女同志,有的是国家干部。(× )

9、有的同学是好样的,所以,有的同学不是好样的。(× )

10、“李白和杜甫是朋友。”这是个关系判断。(√ )

11、两个具有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加以肯定,也不能同时加以否定。(√ )

12、结论不周延的项,前提也不周延。(× )

13、“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和“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的逻辑形式一样。

√)

14.“真理都是主观的”这句话是不对的,所以真理都是客观的。(× )

15、从 SEP真,能推出 PI﹁ S 真。(× )

16、如果一个三段论的中项一次都不周延,那么这个三段论不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中项是周延的;所以,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 )

17、“党员同志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又不是党员。”这句话有逻辑错误。

(√)

18、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

19、“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等于说“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这是负

判断的等值判断的推理。(√ )

20、如果停电了,那么隔壁教室的灯就不会亮,而隔壁教室的灯不亮,可见,是停电了。

(×)

四、图表题:

1、请用欧拉图表示“中国人” 、“青年人”、“工程师” 、“老年人”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请用欧拉图表示“语言” “知识分子” “教师”“文学家”几个概念的外延关系。

3、请列表分析性质判断的真假制约关系。

4、已知“所有 S 都不是 P” 为假,请用欧拉图表示 S、P 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

5、已知“所有 A 不是 B,所有 C 不是 A”,请用欧拉图表示 B、C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

6、用真值表法检验推理“ (p ←q)∧q→p”是否有效。

7、用真值表判定“ p→ q”与“ q←p”是否等值。

8、请用一个真值表检验“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搞活”与“如果要把经济搞活,那就得发展商品经济”是否等值。

五、证明题:

请用反证法证明三段论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的有关规则。(要求:证明时只能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不得依赖本格的其它规则。)

证明第一格: 1, AAA式 MAP∧SAM→SAP

六、把下列三段论省略式恢复成完整式,并指出它是否正确。

1、我不是班主任老师,所以,我不管学生的思想。

恢复:班主任老师管学生的思想,我不是班主任老师,所以,我不管学生的思想。 MAP ∧SEM→ SEP 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 P

2、人是有缺点的,领袖人物也不例外。恢复:人是有缺点的,领袖人物是人,所

以,领袖人物也不例外。MAP∧SAM→ SAP 正确

3、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我是爱学生的。恢复: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

个好教师,我是好老师,所以,我是爱学生的.PEM∧SAM→SAP 错(因为在前提中若有否定的,结论也是否定的)

4、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拾来的东西不是要还的。恢复: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拾来的东西不是借来的,所以,拾来的东西不要还。 MAP ∧SEM→ SEP 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 P

七、应用推理题:

1、已知:甲和乙参加高考,则丙不参加高考;只有乙参加高考,丁才参加高考;甲和丙都参加高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高考?请写出推导过程。

设:甲参加考试为 P,乙参加考试为 q, 丙参加考试为 r, 丁参加考试为 s。

解:由题意有① (p ∧q) →﹁r ②q←s ③p∧r

∵p∧r

∴r

∵(p∧q)→﹁ r

∴﹁ p∨﹁ q

∵p

∴﹁ q

∵q←s

∴﹁ s

所以乙和丁都没有参加高考

2、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人公鲍细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金、银、铅三个盒子。每个盒子的铭牌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谁能根据这三句话,猜着她的肖像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她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子里” ;银盒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 ;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猜中了。请问求婚者是怎样猜中的?

设:金盒上写的“肖像在这盒子里”为p,银盒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为q,铅盒上

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为 r

解:由题意可知,只有 p和q 为同素材,所以 p和q只有一个为真,既要么在这

金盒子里,要么不在金盒子里。

所以有:① p 为真,在这金盒子里为真,不在这里为假

则,∵ p,q,r 中只有一个为真,

∴﹁ r,即肖像不在金盒子里为假

②q 为真,肖像在这里为假,不在金盒子里为真

则,∵ p,q,r 中只有一个为真,

∴﹁ r ,即肖像不在这里为假,这与q 真,即肖像在这里为假相矛盾

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3、某女排有 A、B、C、D、E、F 六名主力队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主力队员之间的配合总结了如下几条规律:

(1)要是 C 上场,那么 D 也要上场;

(2)只要 A 不上场, B才不上场;

(3)要么 B 上场,要么 D上场;

(4)如果 E和 F 同时上场,则 C也要上场。

现在需要 A和 F同时上场。请问,为了保持球场上的最佳阵营,E该不该上场?(写出

推导过程)

解:由题意有,① C→D ②A←B ③ 要么 B 要么 D ④(E∧F)→C

∵A∧F

∴A

∴F

∵A←B

∴B

∵要么 B 要么 D

∴﹁D

∵C→D

∴﹁C

∵(E∧F)→C

∴﹁ E∨﹁ F

∵F

∴﹁ E

所以 E 队员不上场。

4、甲、乙、丙、丁是某案的证人。法庭决定:

(1)只有当甲和乙出庭作证时,丙才出庭作证;

(2)如果乙出庭作证时,那么丁不出庭作证。试问:当丙出庭作证时,丁是否出庭作证?请写清推导过程。

设:家出庭作证为 p, 乙出庭作证为 q,丙出庭作证为 r, 丁出庭作证为 s 解:由题意可知,①( p∧q)←r ②q→﹁s③r

∵r

又∵( p∧q)←r

∴ p∧ q

∴q

∵q→﹁s

∴﹁ s

所以丁不出庭作证。

5、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犯而拘留。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作案。”

钱:“李就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不是我作作案。” 经侦破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问:这个案子的罪犯是谁?(请写出推导过程)设:赵:“不是我作案。”为 p, 钱:“李就是罪犯。”为 q,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为 r, 李:“不是我作作案。”为 s

解:根据题意和同素材才能放在一起运用,有:

① 要么 p 要么 s

因为 p,q,r,s 中只有一个为真

所以,①若 p 为真,则 s 与 r 、q 为假。此时 q 与 s 相矛盾。(即,钱:

“李就是罪犯。李:“不是我作作案。”)②若 s 为真,那么 q与r、p都为假 ,此时不矛盾,可知赵作的案。所以,犯罪分子是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