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血拔罐简介

放血拔罐简介

放血拔罐简介
放血拔罐简介

放血療法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放血療法(一)

一、刺血療法源流述要

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

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具有瀉熱、急救、

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這種治療方

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

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

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

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經臨

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

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二、針具

利用三稜針作為治療工具。現在一般用不鏽鋼製成針具,針尖

有三面三稜,十分鋒利。也可以用粗毫針,注射針頭,小眉刀或

採血片等代替以放血。

三、刺法

針刺前,針具煮沸消毒,患者針刺部位,常規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拏住患者針刺部位,在某些穴位,

須以左手做捏按提拏動作配合,便於找穩放血點。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下列治法:

1.緩刺:用針緩慢插入靜脈半分或一分深,隨即緩慢放血。適用

於肘窩,膕窩部等處。

2.速刺:用針迅速刺進半分或一分深,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四

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稜針挑破細小動脈,擠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胸背部

和耳後等處。兒童挑疳積也常用挑刺。

4.叢刺:用三稜針在某一較小局部,多次點刺使之出血。叢刺多

結合拔火罐。

5.散刺:用於點刺較寬的面積或循經點刺,結合拔火罐,運走罐

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拏提點刺部位出血。(豹紋刺)

6.圍刺:圍繞病痛區,腫塊四週點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7.順刺:由下向上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點,以除

惡血為主。

8.逆刺:由上向下斜刺,在針刺前可由針刺點向上下推揉,分推

血液,然後針刺,以放邪氣為主。

四、禁忌症

針刺放血療法的禁忌症,《內經》中已有詳細記載。如「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五奪不可瀉」。臨床上對以下幾種狀況,列為刺血禁忌症:

1. 體質虛弱,貧血嚴重及低血壓者,慎刺。對於飢餓疲勞,精

神高度緊張者,宜進食休息,解除思想顧慮後施治。

2. 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者,皆禁刺。月經期間最好不刺。

3. 外傷大出血者禁刺。

4. 重度下肢靜脈曲張者,慎刺。一般下肢靜脈曲張者,應選取

邊緣較小的靜脈,注意控製出血量。

5. 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者,不要直接針刺局部患處,可在

週圍選穴針刺。

6. 危重烈性傳染病人和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禁刺。

7. 動脈禁刺。

8. 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凝血機製障礙者,慎刺或禁刺。

放血療法(二)

五、放血常用穴位與主治

臨床最常用的穴位是:頭部的太陽,上肢的曲澤和尺澤,腰背部的腰俞和腰陽關,下肢的委中、委陽和陽陵泉,手背部足背部穴位。

太陽(經外奇穴)

取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瘀阻明顯的血

絡。

主治: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

肩(手陽明大腸)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風濕性關節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曲澤(手厥陰心包)

主治:精神分裂癥,心臟疾病,中暑。

尺澤(手太陰肺)

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肩關節周圍炎。

曲池(手陽明大腸)

主治:肩週炎,關節炎,皮膚疾病。

魚際(手太陰肺)

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血。

少商(手太陰肺)

主治:咽喉腫痛,熱病(肺熱)。

風市(足少陽膽)

主治:急性闌尾炎,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

陽陵泉(足少陽膽)

主治:慢性氣管炎,精神分裂癥,肝臟和膽囊疾病。

委中(足太陽膀胱)

主治:精神分裂癥,高血壓,腦炎後遺癥。

陰陵泉(足太陰脾)

主治:痛經,不孕癥,尿路感染。

三陰交(足太陰脾經)

主治:月經病,不孕癥,小兒麻痹後遺症。

腰俞(督脈)

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疾病。長強(督脈)

取穴:在尾骨尖與肛門之中間處,取血絡。

主治:痔瘡,脫肛,慢性腹瀉。

手背部穴位

取穴:選取手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陽池、中渚等

穴位。

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末梢神經炎,雷諾氏病。

足背部穴位

取穴:選取足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足臨泣、照

海、解谿、太衝、丘墟等穴。

主治: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節炎。

上星(督脈)

取穴:從兩眉頭中央向上至額上的髮際邊,再向上一寸的位置

(約一橫指)。

主治:宣洩諸陽熱氣,鼻衄。

攢竹(足太陽膀胱)

取穴:由眉頭邊緣往內取,入眉毛約一寸的位置(眉端骨陷中)。

主治:目疾,頭痛。

少衝(手少陰心經)

取穴:小指內側爪甲角旁約一分處。

主治:心悶、熱病煩躁不安、中風急救。

拔罐療法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拔罐療法(一)

一、前言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二、拔罐所使用的用具

1、拔火罐的式樣: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口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宜為

30-60ml或者大一些也可以,凡類似這樣的小罐均可。

2、拔罐用具的種類:

竹筒火罐。

陶製火罐。

銅罐、鐵罐、鋁罐、角罐。

玻璃火罐:一般臨床上常用。

抽氣拔罐:使用簡便,適合一般家庭使用。

三、拔罐法的分類

1、依排氣方法分類:

火罐:利用燃燒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水罐:利用煮沸熱脹冷縮的原理造成負壓。

抽氣罐:利用物理方式抽出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2、依拔罐形式分類:

單罐:以單一罐子操作治病。

多罐:以兩個以上的罐子操作治病。

閃罐:火罐吸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走罐: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用較大的罐子,罐口須平滑整齊,並塗油少許,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

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在面積較大,肌肉豐

富的部位。

留罐:在拔罐時,將罐子留在患者身上,過一段時間再取下。

3、綜合運用分類:

藥罐: 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儲藥液。 針罐: 針刺穴位上或留針的過程中,在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絡拔罐: 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

4、依出血與否分類:

乾杯術: 即一般的拔罐方式。 濕杯術: 須先將患處之皮劃破數處,俾血隨吸時而出,即拔巏

+放血。(虛者禁用)

拔 罐 療 法 (二)

四、拔罐吸引法

(一)、火罐法:

1、投火法:

將長紙片一張折成 ^ 形,點燃至旺盛時,凹面向下,投入罐內 ,迅速將罐口按在所要吸拔之穴位。 2、閃火法:

將沾有95%酒精

的閃火棒點燃,

將火燄送入罐內,一閃後即抽

出 ,迅速將罐口

按在所要吸拔之

穴位。

3、滴酒法:

將酒精一、二滴在罐內中段,再將罐橫倒,轉動幾遍,然後用 火柴點著,迅速叩在應拔的部位上。 4、貼棉法:

用薄薄一小片棉花,以酒精浸濕,貼在罐內壁上中段,用火點 著,迅速叩上,即能吸住。 5、布架法: 將銅錢用紗布包上,做成毽子樣,留一寸長,上端沾酒精,點 燃後放在皮膚上,然後將火罐叩上。 (二)、水罐法:

一般用竹製之罐子,藥物則對症處方。先將藥物裝入布袋,袋口扎緊,放在清水 中煎煮,待至一定時間後,再投入竹罐,煎煮15分鐘。使用時,將罐子顛倒取出 ,用毛巾折疊數層,緊捫

罐口,趁熱將罐按在選拔部位上。注意勿燙傷皮膚。

(三)、抽氣拔罐:

目前所用的,乃用一特製有孔杯子,孔內有活頁門,用時將杯叩於患處,以排氣機或抽氣活塞(手動)排出空氣,將活頁門緊

閉,皮膚肌肉自然被吸起。

?市售抽氣拔罐器?

五、拔火罐的方法

(一)、工具與材料:

拔火罐、鉗子、棉花球、95%酒精、打火機火柴、凡士林或其它油類、紗布、肥皂、開水、毛巾與面盆。

(二)、拔罐用具的種類:

1、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乾淨,再用紗布抹乾,必要

時以酒精消毒。

2、塗上凡士林之類,以便罐口皮膚到緊密結合。(不可用碘酒)

3、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滿酒精點燃之。(可用另製之閃火

棒代)

4、棉花球或閃火棒用火點著後在罐內側刷一下,很快拏出。

5、在此同時將罐子立即叩至穴上(越快越好),然後吹熄閃

火棒。

6、拔吸時間:一般以5-10分鐘,但可視情況予以增減(疼痛

癥可加長,麻痺癥宜短;腰背部可拔10-15分,胸腹部則為5-10分,額面部則為3-5分)。

7、起罐後宜再向局部塗以油類物質。

六、起罐的方法&處理

(一)、起罐方法:

一手按壓罐旁的皮膚,一手抓住罐子,稍一傾斜,即可取下,切勿硬拔。

(二)、起罐後之處理:

如有局部皮膚呈紅紫色而潮閏,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乃正常現象。如顏色紫黑,應以紗布蓋好,以防擦破皮膚。如有燙傷,可以用消毒藥膏塗敷,防止化膿。如有水泡,用針在泡的底部刺破,去除水液,再用紫藥水或碘酒敷塗,包上紗布。

拔罐療法(三)

七、拔火罐注意事項

Ⅰ、患者宜以躺臥姿勢,且不可亂動,以免罐子掉落。

Ⅱ、罐子宜拔在平坦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有骨頭的部位。常拔部位:背部、腰部、之鎖骨下部、乳

房下部、前胸部。

Ⅲ、小心患者在拔吸時吹風、著涼。

Ⅳ、切勿燙傷患者。

Ⅴ、起罐時不要強力取下,應以前述方法,如此患者才不會喊痛。

Ⅵ、若於同一部位重覆拔罐時,宜選擇未拔過的空隙地方施行。

八、火罐的適應症與禁忌症

Ⅰ、適應症:

感冒、頭痛、百日咳、風疹塊、哮喘、胃痛、呃逆、脅痛、嘔吐、泄瀉、腹痛、腰痛、肩背痛、坐骨神經痛、痛經、白帶、局

部腫痛麻痛。

Ⅱ、禁忌症:

中度及嚴重的心臟病。

全身浮腫。

皮膚病、皮膚過敏、潰瘍破裂處。

血友病。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

四個月以上的孕婦。

高熱、抽搐、痙攣。

肌肉削瘦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髮多的部位。

六歲以下,或七十歲以上之患者,宜以小口徑之罐子,且數目要少,操作要謹慎。

九、刺絡拔罐法

(一)、定義:

此乃刺血法、皮膚針法與拔罐法的一種綜合運用,即:在散刺、叩刺、輥刺後進行拔罐,故出血較暢,量亦較多。

(二)、適應範圍:

各種閉合性軟組織的急性扭挫傷或慢性勞損。

局部急慢性炎癥。

神經性皮膚炎、結節性紅斑、皮膚搔癢癥。

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癥。

注意:凡急性傳染病、癌癥及有出血傾向或孕婦,均不宜使用本法。

(三)、操作方法:

(1)散刺、叩刺拔罐法:

先在治療部位,以粗短毫針、三稜針或小斜口刀進行散刺,或以梅花針(七星針、羅漢針)作較重的叩刺,然後在此處進行拔罐5-10分鐘。

(2)輥刺拔罐法

先在治療部位進行上下來回輥刺3-5分鐘,然後在輥刺過的部位進行拔罐,留罐時間5-10分鐘。

(3)結合運用:

即(1)+(2)。

(4)療程:

每週治療2-3次,待病情好轉,可減至每週1-2次,以後再減至1-2週一次。慢性病可作間歇治療。

(四)、注意事項:

1、在用小斜口刀進行散刺時,手法務求均勻,順紋肌,不宜

過深(約在1分)防止截斷皮下的重要組織,尤以頸部、

腹股溝、上臂內側更要小心。

2、用皮膚針叩刺,如有壓痛,應選準壓痛中心,作較重叩刺,

邊緣較輕。在肌肉等軟組織淺薄處,手法應減輕。

3、散刺與叩刺的面積,應較選定的火罐口徑略大。--------注

意!

4、當相連接的兩個以上部位進行刺絡拔罐時,散刺與叩刺部

的間距要適當增寬。

5、出血量必須適當掌握,以出血總量每次不超過10cc為宜。

6、治療之前,須向患者說明清楚,以免產生恐懼的心理,對

體弱緊張的的病人,手法、時間及出血量宜少宜輕。

針研線上教育網

(整理)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操作步骤导语: 拔罐这是一种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下它的操作方法,仅供参考,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拔罐疗法详细介绍: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 1 / 3

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 10 分钟留到 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 分钟到 6 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 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拔罐是中国古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火力、直接抽取等方法将罐内空气排除,形成负压,从而使罐吸附于皮肤特定部位,产生局部充血,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与其他疗法相比,拔罐有着操作简单、副作用发生率低的优势,不仅适宜应用在各级中医院中,也是常见的居家自我保健方法。本文就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医;拔罐疗法;临床应用 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古法之一。拔罐法又被称为“火罐气”或者“吸筒疗法”,在古代被称作“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利用热力除去罐中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吸着在皮肤表面,造成皮肤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古代,医者用它来吸血排脓治疗疮疡脓肿,之后又扩大到应用于风湿等内科疾病。现代社会中,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中医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拔罐疗法操作

简单,成本低,效果好,逐渐被中医临床所应用和重视。 一、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拔罐是以刺激皮肤,达到病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解除疲劳目的的非药物外治疗法。目前为止,拔罐使用的杯罐都是排除罐内的空气,使其吸着于皮肤使其邪气被排出。如下是其治疗的原理: (一)发汗为主,解除体内毒气 身体上的关节部位经过吸拔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达到除去湿气和体内邪气,散去体内寒气的功效,从而解决关节的病痛,发汗解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邪气随气出”。 (二)平衡五脏六腑,调节阴阳 在中医里有句理论是“阴阳失衡,百病丛生”。通过拔罐可以对人身体的神经系统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达到平衡,加强大脑皮质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调节和管制作用。使局部皮肤和其相关的内脏及组织代谢活跃,从而促进发病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强,使身体恢复正常,让身体损害康复。 (三)吸毒排脓,消肿止痛 拔罐可以将邪毒拔出体外,淤阻消散,气血通畅,吸毒排脓,使创口愈合。拔罐法可以让有害物质排除体外,消除体内病邪,?亩?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强达到消肿止痛的功效。 (四)扶正固本,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拔罐可以吸出人体内的火、毒、风、寒等邪气,使机体代谢

绝密的拔罐疗法

一直想写一下关于这种特殊拔罐的方法,还有很多网友关心的拔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同志们心里能有个数,在帮别人的时候也有个谱,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坐下来想一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因为有了这个让大家做起来校条,忽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对于很多新同志来说,这又是必须的东西,要不真的是不知从何下手,只有写一点,给大家引条路了。 一、祖先流传下来的禁忌 首先说我们的拔罐方法不同于以往任何的一种方法,用的还是罐,但是拔法却完全不同。而且所有拔罐书上写的禁忌在我们这里都无效,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拔,小孩子可以拔,来月经可以拔,孕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拔,淋巴处可以拔罐,拔完罐可以马上洗澡,不管罐口的创面看起来多么可怕都不会感染,你说夏天热,我要开窗拔,只要不是斜风就行,对流也没关系,你说我这个地方不开空调没法活,能不能拔,ok来吧,别把温度调得太低就行,当然你能挺的话还是在热一点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二、关于饮食 饮食上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要全面,水果要多吃,每天喝一杯红糖水,起到活血化瘀,迅速补充体力的作用。我听说有些人以前给孩子忌口,这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及端不好,在我这除了垃圾食品不建议吃,是有营养的都可以吃,只要不过分偏食吃得全面就好,你也不用费心去管什么食物是凉性或是热性,你也不能天天吃一种东西啊,每种有每种的营养,都是你需要的,身体恢复了,自己完全有能力调平衡,拔罐也是一个调理的过程,帮助你自己恢复调节能力,所以吃吧。拔罐后人通常会变得很能吃,那是肌体的一种需要,所以想吃就吃,人还会很渴,所以要多喝水,而且不要等到渴了再渴。 要食补不要药补,保健品建议大家不要用了,而且要随着自己的脾胃情况调整饮食,所谓虚不受补,再好的补品到你这儿可能变负担了,所以饮食上用点心,以日常饮食调配为主,慢慢加强。 三、拔罐前要做好思想准备 拔罐前,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很多人,主要是成人罐口会经历出疱、出水、出果冻、出凝血、出泡沫等等现象,因人因病而异,那么在这个地方重罐,痛苦是难免的,还有就是会出现病灶反应,有些人刚拔的时候很好,过些日子就会返起种种不适,以为是拔罐变得没有作用了,其实这是必经的过程,你的身体是在这种反复中进步的,这种反应也是你以前病症的再现,忍一忍都会过去的,对于病灶反应较为详细的陈述专门有一个帖子,这里就不说太多了。对于孩子罐口的反应要好得多了,出疱的也是少数,而且基本不会全身出,也不会象大人那样痛苦,所以还是越小开始做越好,因为身上比较干净,痛苦也少了很多很多。大家也不必心急去问别人为什么能出疱,我怎么没有,别人出了什么我怎么没出那样的,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不会完全相同,看自己就好了,出就出,不出就不出,什么时候出就什么时候出,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为这个事烦心。 四、拔罐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法 我觉得拔火罐很舒服,你说我就不敢用火罐,那么你用真空的也行,你说我也拔火罐可是我不敢用纸条来引火,我有我自己的方法,可以,主要是你能坚持做。拔罐所用的工具在很多

拔罐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以罐为器,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郁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罐的质地、形式多种多样。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腹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病、软组织损伤、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等,尤其对小儿患者更为适用。唯高热、抽搐、痉挛等症,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拔罐的工具、材料、用具 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的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医,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里痛就拔哪里即可。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医院一般不用这种。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最多。 拔罐疗法使用中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较粗的铅丝,一头弯成圆圈状,易于用手握住,另一头缠上棉花及纱布,用来蘸酒精、点火 拔罐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拔罐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拔罐时应注意:

中医拔罐疗法

中药拔罐疗法:俗称俗称药罐疗法,又称中药拔罐疗法,它是指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能够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 中药拔罐疗法起源 中药拔罐疗法,古称药角法。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则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操作方法:刺破患处,用竹管吸拔出血。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窟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入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气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对罐具疗法的出处、形状、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及优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后,拔罐疗法逐步发展,罐具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罐、玻璃罐,乃至抽气罐、挤压罐等;操作方法也从留罐发展为推罐、闪罐;配伍方法也从针刺、艾灸、按摩、中药发展为配合电针、红外线、石蜡等;适应范围从吸拔脓血发展为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数百种疾患。据罐具、操作方式、部位及配合疗法等的不同,分别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温固阳气、舒筋活络、清热泻火等功效。如留罐法以祛寒作用为主;闪罐法以驱风作用为主;走罐法以活血通络作用为主;多罐法以泻实作用为主;疏排法以补虚作用为主;拔关元可祛寒,拔大推则能清热;若配合灸法或红外线照射法,能增强其祛寒作用;配合针刺、药物、按摩等法,可增强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拔罐疗法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为流传。好轻松拔罐器,扬弃了古老点火拔罐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改点火烧真空为真空枪抽真空,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充血,促使人体经络通畅、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好轻松拔罐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家庭自我保健。负压原理 负压存在于人体内的原理以及其与各种疾病的辨证关系等,都是较为复杂的学术问题,恕本文不在做赘述。其实负压可以存在于任何特定的范畴之内,并起着相应的作用。人体内所存在的负压与体外自然界的大气压力所呼应,共同规范了人体各部位的形状;人体内负压充斥在脏腑、骨骼、肌肉、神经……间的每个角落,保障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有序。负压的恒定状态通过运动和传递来实现,每个人都具备自动微调体内负压的能力,体外环境的微弱变化和体内各部位的微恙都是可以不治自愈的。超出自我调节能力的负压失衡,如长时间工作、生活在空调室内、烟酒过量,坐、立姿式错误等所引起的体内负压失衡,其表现症状就是平常所见到的各种疾病,这就需要应用一定的方式,经过外力的调节来综整,恢复体内负压的正常,从根本上消除疾病。 (一)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 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

拔火罐的三个禁忌

拔火罐的三个禁忌 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治病方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和信任。安全、无副作用并能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虽然拔过罐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对其了解不深,不知道该注意什么事项。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拔火罐的三个禁忌吧! 禁忌一: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禁忌二: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越好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分钟~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禁忌三: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拔火罐基础知识

拔罐疗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基本技术 目前常用的罐具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操作时用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 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但须注意的是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根据病情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血。 1、留罐 拔罐后将罐子吸拔留置在施术部位5~10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2、走罐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一般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液体石蜡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 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刺络拔罐 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二、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 (一)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本病的发生是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本病相当于西医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治法: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罐法。 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次,最后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起罐后,擦净润滑剂。 特别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部受寒。 (二)腰痛病 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

拔罐疗法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七期 2016年7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翁贤忠负责人(签字):

翁贤忠 填表时间:2016年7月9日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主讲人:苏双喜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

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

拔火罐法中医操作流程

拔罐疗法操作流程 拔罐法是指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问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 心理状况。 2、目标 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4.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4.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

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5、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操作程序 6.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