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六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实验六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实验六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实验六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多倍体的特点及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作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多倍体是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是多倍体,也是变异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倍体在形态较二倍体植物个体大,叶片上的气孔也很大,较易辩认。多倍体研究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因素、化学因素等。其中最为有效是化学药品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colchicine(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染色体虽然完成了复制,但是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含加倍的染色体的体细胞再分裂出来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比原来的体细胞增加了一倍,就形成了一个多倍体植株。三、实验试剂和用具

秋水仙素:0.02%、0.05%、0.1%浓度。

卡诺固定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配制而成。

龙胆紫溶液:将0.5克龙胆紫溶解在100毫升,2%醋酸溶液中配制成0.5%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溶液:将1克洋红与100毫升冰醋酸混合后煮沸,煮时可加锈铁钉一枚,略具铁质的1%醋酸洋红染液能增强染色效果。

搪瓷盘、镊子、剪刀、烧杯、培养皿、恒温水浴锅、纱布、试管。

四、实验材料

催芽的玉米种子、玉米幼苗。

五、实验方法

(一)玉米种子的处理和检测

(1)玉米种子的处理:浸泡催芽的水稻种子的秋水仙素浓度为0.02%、0.05%、0.1%,浸泡时间为12h、24h、48h。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继续用培养皿培养一周。

(2)、多倍体检测:剪取根尖(或胚芽)2-3mm,投入盛有10%HCL的培养皿中解离10min,再清水漂系2次。将漂洗后的根尖(或胚芽)放入0.5%龙胆紫溶液或1%醋酸洋红溶液中染色3-5min,制片,然后镜检观察染色体的倍性。记录结果(表6-1)。

(二)玉米幼苗和处理和检测

(1)玉米幼儿苗的处理

在玉米幼苗的幼芽长到3-5mm时,用解剖刀在芽上作一纵切,然后用一浸有秋水仙素(0.02%浓度)溶液的纱布条包在切口处,纱布条的另端浸在一个盛有秋水仙

素水溶液的小烧杯内, 烧杯的口用封口膜封好以防处理液蒸发,处理12h.隔天

后再处理1次,然后将幼苗洗干净,种到花盆内或地里。同时种植没有处理过的幼苗作为对照。

(2)形态观察和细胞学鉴定:比较处理与对照的外部形态有什么差异,将叶面的表皮撕下,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倍体植物的气孔比二倍体大很多,叶片也比较肥厚。

用根尖压片法制成染色体载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和计数,与对照进行对比。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所用的秋水仙素溶液具有强致癌性,请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乱倒废液。

2、由于本实验涉及的时间较长,应认真记录各时期植物变化情况。

七、作业及思考题

1、与对照植物相比,处理后的植物有哪些不同特征?

2、使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应注意哪些问题?

植物多倍体诱导及其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以及方法,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多倍体诱导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2.学习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以及诱导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多倍体是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在植物育种上,利用多倍体可以改良作物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过程中的障碍。 利用一些化学因素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形成最有效和常用的药品之一,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断裂或纺锤体形成受抑制,有丝分裂后期,复制的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因此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作用下,它既可以有效的阻止纺锤体的形成,又不至于对细胞发生较大的毒害,因此,细胞经一定时期后仍可恢复正常,继续分裂,只是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多倍性细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育成为多倍体植物。将秋水仙素处理的植物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而确定是否形成染色体。 三、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 1、实验材料:发芽的蚕豆,蚕豆幼苗 2、实验器具:显微镜、解剖针、小试管、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试管、培养皿、烧杯。 3、实验试剂:秋水仙素: 0.1%浓度。 卡诺固定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配制而成。 1mol/l盐酸,45%醋酸,改良苯酚品红,70%酒精。 四、实验步骤 1、取材:将种子消毒,并于无菌水中浸泡24小时后,将蚕豆种子(2n=16)培 养在培养皿内的湿滤纸上,室温或28℃发芽,待胚根长达1~2cm时, 取出萌发的种子,用自来水洗2~3次,备用。 2、预处理:将胚根长到1~2cm的蚕豆种子移到盛有0.1%秋水仙素的润湿的的吸 水纸的培养皿内,室温下处理48h,待观察到根部有膨大时取出固 定,与在水中进行培养的蚕豆种子(一般植物生长周期为17~18h) 做对照。同时,将实验组蚕豆根尖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的蚕豆根尖 生长情况拍照做对比。 3、固定: 取出秋水仙素处理的蚕豆种子,用清水洗净萌发的蚕豆种子上的秋水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并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细胞学鉴定。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各个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相对恒定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将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遗传学中把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染色体成为一个染色体组,通常用n来表示。而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染色体数目成为染色体基数,用x表示。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有两类: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按染色体组的基数(x)成倍数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成为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为多倍体。多倍体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异源多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动物中的多倍体很少。多倍体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产生,也可以人工诱导形成。人工诱导多倍体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高温、低温、超声波、嫁接和切断等,化学方法是使用秋水仙素、异生长素、萘骈乙烷来诱导多倍体。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广泛。秋水仙素阻碍有丝分裂中细胞纺锤体的形成,这样细胞不能分离,产生染色体加倍的核。 本实验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或大蒜根尖,待根尖膨大后制片观察,可诱发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根尖多倍体的诱发 将大蒜去掉老根,置于盛水的培养皿上,25℃条件下培养发根,待不定根长出1cm时取出洗净,把水晾干后移到0.1%秋水仙素溶液中,根尖朝下,使根部浸没在药液中,于10℃培养箱中低温培养,直到根尖膨大为止。 (二)固定 用清水洗净根尖上的秋水仙素,剪取约1cm长的膨大根尖,以卡诺固定液固定2~24h,清水洗净固定液,再移入70%酒精保存。 (三)解离 将根尖放入小指管中,加1mol/L盐酸,量以没过根尖0.5cm即可,60℃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水解约6min。 (四)染色 倒掉解离液,用清水反复冲洗根尖,用解剖针切去1m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

植物的多倍体培养

植物多倍体培养 4月10日起 摘要:植物多倍体是指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具有3套或更多套数的植物。随着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加,有可能使一些作物的经济性状发生有利的变化。因此,植物多倍体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种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途径之一。本次实验就是通过用拟南芥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培育多倍体拟南芥,来熟悉掌握一般的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1.引言 1916年温克勒(H.Winkler)在番茄与龙葵的嫁接试验中发现,在愈伤组织长成的枝条中有番茄的四倍体。自1937年布莱克斯利(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4375500.html,keslee)和埃弗里(A.G.Avery)利用秋水仙素诱发曼陀罗四倍体获得成功以后,各国相继展开人工诱发多倍体的试验研究。1947年,木原均、西山市三发表《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之研究》,报导了三倍体无子西瓜选育成功。1959年,西贞夫等利用四倍体结球甘蓝和四倍体白菜杂交,成功地育成双二倍体新种——“白蓝”。目前,已有1000多种植的获得了多倍体。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倍体育种的研究。70年代以来,蔬菜多倍体育种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已培育出三倍体、四倍体西瓜,四倍体甜瓜以及萝卜、番茄、茄子、芦笋、辣椒和黄瓜等蔬菜多倍体材料。 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而倍受园艺育种学家的青睐。 多倍化导致植物基因组发生部分或全部的重复,其后伴随着DNA排除、DNA同质化、基因沉默和染色体重排等,从而改变了二倍体祖先基因组中基因连锁关系、遗传平衡及遗传修饰式样赋予多倍体基因组新的细胞遗传学特性,使之在细胞形态、核型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生物学多样性,从而加速物种的进化。 经典理论认为,植物天然多倍体基因组主要起源于体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和种间杂交三个途径。 目前的研究,特别是2003年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多倍体的认识有了新的概念,像拟南芥这种典型的二倍体植物,基因组极小,但却是一个典型的endopolyploid,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普遍的基因组多倍化事件,科学家研究认为是基因组的表达需要而使得拟南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植物多倍体诱导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观察 一.目的要求 学习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了解诱导原理和常用的诱变方法。 二.原理 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机制在于其能阻止正在分裂的分生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丝,使已纵裂的染色体不能彼此分向两极,从而形成一个加倍的核,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多倍体植株。三.试验材料、仪器及药品 材料:大麻种子 仪器及用品:培养皿、镊子、秋水仙素、蒸馏水、烧杯、玻棒、滴管、吸水纸 四.试验步骤 (1)本实验采用浸渍法:将事先泡好的种子分别装在10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分别采用0.15%、0.2%、 0.25%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别进行24小时,36小时, 48小时的处理。对照的培养皿用蒸馏水处理。处理结束 后,用清水洗干净残余药液,在用蒸馏水培养。 (2)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记录。 五.作业与思考题 (1)列表记录观察结果 表一种子发芽情况统计

(注:不同处理的培养皿中20粒种子的出芽情况) (2)变异最明显的处理与对照的比较 左:对照右:0.25%/36h的处理 上:对照下:0.25%/36h的处理 结果分析:通过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大麻种子,我们可知,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下的大麻种子出芽情况不一致。由表一知在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36小时的情况下发芽率最高,而由图可知,在浓度为0.25%,处理时间为36小时的情况下,大麻种子的芽与对照相比较粗壮,长势良好。 (3)秋水仙素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处理部位的选择 处理的组织应该是旺盛分裂的组织。如萌动的种子、正在膨大的芽、根尖、幼苗、嫩枝生长点、花蕾等。 ②注意药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选择 溶液的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引起伤害,以至致死;过低,又不起作用。一般采用临界范围内的高浓度、短时间处理。 通常,草本浓度较低,木本浓度较高。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共6页文档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2019-08-29 09:11:08| 分类:生物技术|举 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植物自然演化地位的提高,多倍体所占比例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界中,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物种的13%,在单子叶植物中占42.8%,在双子叶植物中占68.6%,即显花植物中约有一半的物种是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的次生种,其中有些是在一个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种,有些是在同一种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品种。遗传学上把一个属内不同种的染色体按某一基数而倍增的现象称为染色体倍数性系列,或多倍体系列。处在倍数性系列上的植物,因其基因剂量存在差异、所以各有相异的表型,它们在细胞染色体尚未数清以前,就早已为形态分类学家区分为不同的种群。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一般所讲的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3n)或3以上(>3n)的个体、居群和种,如3倍体(3n)、4倍体(4n)、5倍体(5n)等都是多倍体。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 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同一物种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的物种或不同的属;根据染色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内容既和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植物学实验是学习植物学实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5) 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有: 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构造; 2.植物体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 3.植物的系统分类; 4.植物与环境; 5.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部分实验中开展拓展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及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性影响等原因,实验顺序可作适当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 2目标要求编辑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能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能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蜡叶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能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多倍体的特点及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作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多倍体是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是多倍体,也是变异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倍体在形态较二倍体植物个体大,叶片上的气孔也很大,较易辩认。多倍体研究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因素、化学因素等。其中最为有效是化学药品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colchicine(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染色体虽然完成了复制,但是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含加倍的染色体的体细胞再分裂出来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比原来的体细胞增加了一倍,就形成了一个多倍体植株。 三、实验试剂和用具 秋水仙素:0.02%、0.05%、0.1%浓度。 卡诺固定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配制而成。 龙胆紫溶液:将0.5克龙胆紫溶解在100毫升,2%醋酸溶液中配制成0.5%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溶液:将1克洋红与100毫升冰醋酸混合后煮沸,煮时可加锈铁钉一

枚,略具铁质的1%醋酸洋红染液能增强染色效果。 搪瓷盘、镊子、剪刀、烧杯、培养皿、恒温水浴锅、纱布、试管。 四、实验材料 催芽的玉米种子、玉米幼苗。 五、实验方法 (一)玉米种子的处理和检测 (1)玉米种子的处理:浸泡催芽的水稻种子的秋水仙素浓度为0.02%、0.05%、0.1%,浸泡时间为12h、24h、48h。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继续用培养皿培养一周。 (2)、多倍体检测:剪取根尖(或胚芽)2-3mm,投入盛有10%HCL的培养皿中解离10min,再清水漂系2次。将漂洗后的根尖(或胚芽)放入0.5%龙胆紫溶液或1%醋酸洋红溶液中染色3-5min,制片,然后镜检观察染色体的倍性。记录结果(表6-1)。 表6-1 玉米种子检测结果统计

植物的多倍体培养

植物的多倍体培养 植物多倍体培养 4 月10 日起 摘要:植物多倍体是指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具有3 套或更多套数的植物。随着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加,有可能使一些作物的经济性状发生有利的变化。因此,植物多倍体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种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途径之一。本次实验就是通过用拟南芥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培育多倍体拟南芥,来熟悉掌握一般的多倍体诱导的方法。 1. 引言 1916 年温克勒( H.Winkler )在番茄与龙葵的嫁接试验中发现,在愈伤组织长成的枝条中有番茄的四倍体。自1937 年布莱克斯利(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4375500.html,keslee )和埃弗里( A.G.Avery ) 利用秋水仙素诱发曼陀罗四倍体获得成功以后,各国相继展开人工诱发多倍体的试验研究。 1947 年,木原均、西山市三发表《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之研究》,报导了三倍体无子西瓜选育成功。1959 年,西贞夫等利用四倍体结球甘蓝和四倍体白菜杂交,成功地育成双二倍体新种——“白蓝”。目前,已有1000多种植的获得了多倍体。中国于20世纪50 年代开始多倍体育种的研究。70 年代以来,蔬菜多倍体育种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已培育出三倍体、四倍体西瓜,四倍体甜瓜以及萝卜、番茄、茄子、芦笋、辣椒和黄瓜等蔬菜多倍体材料。 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而倍受园艺育种学家的青睐。 多倍化导致植物基因组发生部分或全部的重复,其后伴随着DNA排除、DNA同质化、 基因沉默和染色体重排等,从而改变了二倍体祖先基因组中基因连锁关系、遗传平衡及遗传修饰式样赋予多倍体基因组新的细胞遗传学特性, 使之在细胞形态、核型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生物学多样性,从而加速物种的进化。 经典理论认为,植物天然多倍体基因组主要起源于体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和种间杂交三个途径。 目前的研究,特别是2019 年拟南芥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多倍体的认识有了新的概念,像拟南芥这种典型的二倍体植物,基因组极小,但却是一个典型的endopolyploid ,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普遍的基因组多倍化事件,科学家研究认为是基因组的表达需要而使得拟南 芥在生长过程中基因组不断的复制自我,因此,自身的基因型以及内源加倍在目前也被认为是多倍体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在以大蒜根尖多倍体鉴定中)已详细说明,分为物理的(温度剧变、机械损伤、各种射线处理等)和化学方法的(各种植物碱、麻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诱导方法。其中,秋水

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李腾飞

园艺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中荷1001 李腾飞 一、多倍体的诱导: 物理方法温度骤变、机械创伤、辐射处理等都有可能诱发多倍体的产生。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生物方法: 有性杂交获得多倍体 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器官和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剧毒的植物碱。纯品为无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5℃,有苦味,易溶于冷水、酒精、氯仿和甲醛。通常用水或酒精作溶媒。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原理:秋水仙素与正在分裂的细胞接触后,可抑制微管的聚合过程,不能形成纺锤丝,使染色体无法分向两极,从而产生染色体加倍的核。 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阻碍纺锤丝的形成,但对染色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处理的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正常,重新进行分裂。 诱导方法:①浸渍法:可用溶液浸渍幼苗、新梢、插条、接穗、种子及球根类蔬菜、花卉等材料。为避免蒸发,宜加盖,

避光。 一般发芽种子处理数小时至3d或多至10d左右。秋水仙碱能阻碍根系的发育,处理后要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发芽种子的胚根,处理后往往受到抑制,发根较慢,为利于根的生长,可在药液中添加适当生长素。处理插条、接穗一般1-2d。处理幼苗时,为避免根系受害,可将盆钵架起来倒置,使茎端生长点浸入秋水仙碱溶液中。 ②涂抹法 把秋水仙碱按一定浓度配成乳剂,涂抹在幼苗或枝条的顶端,处理部位要适当遮盖,以减少蒸发和避免雨水冲洗。 ③滴液法 对较大植株的顶芽、腋芽处理时可采用此法。常用的水溶液浓度为0.1%~0.4%,每日滴一至数次,反复处理数日,使溶液透过表皮渗入组织内部。如溶液在上面停不住时,可将小片脱脂棉包裹幼芽,再滴加溶液,浸湿棉花。 ④套罩法 保留新梢的顶芽,除去顶芽下面的几片叶,套上一个防水的胶囊,内盛有含1%秋水仙碱的0.65%的琼脂,经24h即可去掉胶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加甘油,可避免甘油引起药害。 ⑤毛细管法 将植株的顶芽、腋芽用脱脂棉或纱布包裹后,将脱脂棉与纱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 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 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 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 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 位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 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 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 皮,维管柱,皮层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 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 密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 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 有五种类型 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 成 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 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实验时间:4月6日 摘要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使生长出多倍体根尖。然后通过制作大蒜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以鉴定大蒜根尖细胞是否为多陪细胞。(本实验报告主要从多倍体的鉴定方面展开,而多倍体培育方面,将在下次报告中给出。) 1.引言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学中,将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总和称为染色体组,也叫基因组,用n表示。以下是几种常见模式生物的染色体组数目:玉米,2n=20;拟南芥,2n=10;果蝇,2n=8;小鼠,2n=40;水稻,2n=24。又如,小麦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n=6x=42。其中x表示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它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数性的关系。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而多倍体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且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AAA,AAAA))、异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且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通常由不相同的种杂交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来(AABB,AABBDD))。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是多倍体,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其中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植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倍体植物,一般被认为是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结果,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温度变化激烈,紫外线辐射强,许多植物产生了多倍体类型。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因为温度骤变,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形成了多倍体。 植物多倍体有许多特性,其中一些特性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巨大性,随着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变大,组织器官也变大,根、茎粗壮,叶宽厚、色深、花大、色艳、气孔、花粉粒、果实、种子大;可孕性低,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是高度不孕的,表现----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2010-08-29 09:11:08| 分类:生物技术|举 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植物自然演化地位的提高,多倍体所占比例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界中,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物种的13%,在单子叶植物中占42.8%,在双子叶植物中占68.6%,即显花植物中约有一半的物种是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的次生种,其中有些是在一个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种,有些是在同一种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品种。遗传学上把一个属内不同种的染色体按某一基数而倍增的现象称为染色体倍数性系列,或多倍体系列。处在倍数性系列上的植物,因其基因剂量存在差异、所以各有相异的表型,它们在细胞染色体尚未数清以前,就早已为形态分类学家区分为不同的种群。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一般所讲的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3n)或3以上(>3n)的个体、居群和种,如3倍体(3n)、4倍体(4n)、5倍体(5n)等都是多倍体。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 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同一物种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的物种或不同的属;根据染色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 【实验目的】 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 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实验内容】 (一)根尖的区分(图8-1) 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

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 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 A.外方组织B.维管柱 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 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 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 (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呈放射 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想想看,什么叫外始式?初生韧皮部位于每两个放射棱(束)之间,与其相间排列,染成蓝色,细胞形小,排列紧密,呈多角形的是筛 管,呈方形或三角形的是伴胞。最中心是没有成熟的木质部。 (三)观察棉花根次生横切片 先在低倍镜下区分(自外向内)周皮、中柱鞘、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及初生木质部等,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结构: 1.周皮为根的最外方,可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木栓层为最外几层扁砖形的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木栓形成层紧接木栓层之内,是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因位于根的侧面,称侧生分生组织,能向外分裂出木栓层,向内分裂成栓内层,栓内层紧接木栓形成层之内,由1-2层薄壁细胞组成。 2.维管柱位于周皮以内,包括下列几部分: (1)中柱鞘:为中柱最外的1-2层薄壁细胞,在老根上已转化为木栓形成层。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摘要多倍体诱发在植物乃至在动物中都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此次实验通过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多倍体诱发,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仍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并对诱导组织进行了染色和压迫观察,进行了细胞学鉴定,掌握了判断多倍体细胞的方法和技术。 1.引言 多倍体这个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许并不多见,但在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分布却十分广泛,人们平时的饮食生活中,也有多倍体的身影。现已知自然界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变异发生的主要途径。而我们平时吃的山药是四倍体,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大豆是异源四倍体,香葱也是四倍体。 自然形成的多倍体大多是植物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而自从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 花卉方面:矮牵牛、金鱼草、鸡冠花等多倍体植物多表现为叶片肥厚、花色艳丽、花期长、花瓣多等特点,观赏价值得到了提高;药材方面,板蓝根四倍体有效成分含量比普通二倍体对照高出约40%;林木方面,四倍体桑树及刺槐在生长量及抗逆性方面都较之二倍体对照有了较大提高;经济作物方面,多倍体水稻的稻粒比普通水稻更加饱满、肥大。 另外,在倍性育种的过程中,育种家们还发现,植物多倍体除了适应性强、有机合成速率增加、果实大等优点外,还可克服远源杂交的不结实性和诱变率高的优点,由此可见,在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基础上,如能结合其它育种手段,以培育出高质量的植物新品种,大有潜力可挖。 现在,动物多倍体诱变也逐渐发展起来,最显著的应用便是鲍的诱变。人们发现,鲍的多倍体个体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大等优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极具推广价值。而利用水压法、温度法等方法,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总之,随着人们对多倍体诱导技术及其它相关育种技术研究的深入,在不久的将来, 定能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工多倍体种群,使多倍体诱导成为最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 2.实验材料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试验材料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1 2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3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4 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5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6 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7 次生结构。 8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9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0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1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12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3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14 (一)实验材料 15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16 (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17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 18 椴树属 (Tilia)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19 黑松木材三切面。 20 (二)仪器与用品

21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22 (三)试剂 23 40%盐酸、5%间苯三酚。 24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25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6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 27 向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 28 结构(图10-1): 29 1.表皮 30 2.皮层 31 3.维管柱 32 3.1维管束 33 3.2髓 34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维管束35 的区别。 36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7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38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39 重要的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 40 结构为观察对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材料

师学院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省市紫蓬山景区 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 年级专业: 学生: 学号:

云翳,痢疾,痈肿。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全草或叶: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17. 野花椒,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果皮:辛,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驱虫健胃。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种子:苦、辛,凉。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实验九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 1.了解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及利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其在植物育 种上的意义; 2.利用细胞学方法鉴定诱导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都是恒定的。绝大多数的生物是二倍体,但在植物界多倍体普遍存在,已知被子植物中有1/3或更多的物种是多倍体。除了自然界存在的多倍体物种以外,可以采用高温、低温、射线照射、等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其中,以应用化学试剂更为有效和方便,如秋水仙素、异生长素、富民农等,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秋水仙素。 【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 【实验器具与试剂】 器具:显微镜(+40)、剪刀、培养皿、镊子、指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水浴锅。试剂:1N盐酸、45%醋酸、改良的石碳酸品红、卡诺固定液、0.1%秋水仙素。 【实验步骤】 (一)根尖多倍体的诱发 将大蒜去掉老根,置于清水培养皿上,25℃条件下培养发根,,待不定根长出约1㎝时取出洗净,晾干水后移到0.1%秋水仙素溶液中,根尖浸没在药液中,于10℃培养箱低温培养,直到根尖膨大为止。 (二)固定 用清水洗净根尖上的秋水仙素,剪取约1㎝长的膨大根尖,以卡诺固定液固定2~24h,清水洗净固定液,再移入70%酒精中保存。 (三)解离 将根尖放入小指管中,加入1mol/L的盐酸,量没过根尖0.5mm,在恒温水浴锅中水解 60 ℃时间6min。 (四)染色 倒掉解离液,用清水反复冲洗根尖,切取1-2mm的分生区,用解剖针切碎为4-5块,滴加一滴改良石碳酸品红染液染色1-2min。 (五)压片 盖上盖玻片,吸干多余染液。然后用左手的食指固定住盖玻片,用胶头玻璃棒垂直均匀敲击盖片,将材料压成一层细胞(薄雾状)。 (六)显微观察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

植物学实验期末考复习题

植物学实验期末考复习题一、简答题: 1.光学显微镜在结构上可分为哪些部分?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保养方法? 3、写出制作薄荷茎徒手切片的步骤。 4.写出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水封片的步骤。 二、推理证明题: 1.下图为(单/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分别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2.下图为(单/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分别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三、填空题: 1.写出下列南瓜茎横切图中的组织类型。 2.写出下列向日葵幼茎横切图中的组织类型。 3.填出下列南瓜茎横切维管束所指细胞名称: 4.填出下列南瓜茎纵切维管束所指细胞名称: 5.填出下列蚕豆幼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6.填出下列蚕豆幼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7.填出下列鸢尾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8.填出下列鸢尾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9.填出下列向日葵幼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0.填出下列向日葵老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1.填出下列多年生椴树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2.填出下列小麦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3.填出下列小麦茎维管束结构名称: 14.填出下列女贞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5.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6.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7.填出下列水稻叶维管束结构名称: 18.填出下列玉米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9.填出下列松针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20.填出下列百合幼期花药横切图结构名称: 21.填出下列百合成熟期花药横切图结构名称: 22.填出下列百合子房横切图结构名称: 23.填出下列荠菜胚纵切图结构名称: 24.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四、编制检索表: 1.请根据木兰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的特征,编制一个定距缩进检索表。 2.请根据木兰科、菊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的特征,编制一个定距缩进检索表。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时明辉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时明辉(薛敏) 201000220069 摘要多倍体诱发在植物乃至在动物中都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应用,此次实验通过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多倍体诱发,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仍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并对诱导组织进行了染色和观察,进行了细胞学鉴定,从而掌握了人工诱导多倍体植物的方法并学会了利用染色体分析方法对多倍体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1.引言 一个染色体组是指真核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用n表示;而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用x表示。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被称为多倍体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异源染色体之分。 自然界中,多倍体的产生多是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温度骤变,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或染色体分离而细胞没有分裂,导致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没有减数,也会使生殖细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植物具有植株巨大、适应强、有机合成速率高等优良作物特点,引发了人们对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研究兴趣。 现在已知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物理方面的温度剧变、射线处理以及化学方面的各种植物碱、麻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其中较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即是利用秋水仙素诱导。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断裂或纺锤体形成受抑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诱导得到的材料可以通过观察气孔的大小和花粉粒的体积或直接检查花粉母细胞或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判断出是否形成多倍体。 2.实验材料 2.1试验材料 大蒜根尖(2n=16),0.15%的秋水仙素溶液、卡诺固定液、1mol/L HCl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等。 2.2试验方法 2.2.1 培养根尖: 将大蒜瓣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让根部接触水,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根尖长到0.5~1cm时备用。 2.2.2 多倍体诱导: 将水换成0.15%的秋水仙素溶液,在25℃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左右,至根尖呈鼓槌状。 2.2.3 固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