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社会的分道扬镳,始于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学会使用工具,使人类不再弱小,在激烈的自然界竞争中得以生存。而学会制造工具,则使人类走上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最终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人类200多万年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工具制造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离不开新的先进工具的创造。蒸汽机的发明改进,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发电机的制造,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的应用则将人类带到了信息化的时代。

如今,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着。这是一个繁华的世纪,同时又是一个竞争尤其激烈的世纪。大国之间的博弈已不再单凭武力的威慑和征服,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国重器已成为其大国博弈的重要砝码。

首先,何谓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指的是一个国家所能独立研制和生产的大型工业机器装备。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机器设备,它具有众多高科技含量,研制难度大,生产也很困难,但同时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国重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

纵观人类近代发展史,几乎所有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大国重器的发展。18世纪,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研制出了大量大型工业设备,使本国工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上涨,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力量的强大。正是凭借着这些大国重器所生产出来的先进武器设备,英国打开了一个个落后国家的大门,征服了一个个民族,占领了一块块殖民地,由此建立了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并带来了帝国200多年的繁荣。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凭借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内燃机方面的巨大成就,制造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大型机器装备上引领世界,著名的伯虏克大炮就是出自德国重型工业基地伯虏克。大国重器的发展带来德国经济的繁荣,由此使这个曾经诸侯林立的松散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成功超越英法,仅次于美国。而这也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工业基础。甚至在二战过后,这个几乎夷为废墟的国家,依然能够依靠着长期积累下来的重工业基础迅速恢复元气。如今,这个曾经既为人类带来过伟大思想和先进技术,又给人类带来过重大伤害的国度,依然矗立在世界制造业的顶端,傲视全球。这些无疑要归功于德国对大国重器的高度重视和极其严谨的制造态度。

再看看苏联和美国。一个是刚刚推翻腐朽落后的沙皇俄国,平定内乱,国内百废待兴,却凭借着四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实力快速发展,为后来战胜德国并与美国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个则是建国才200多年,毫无历史积奠,却依靠着几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并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这些大国的成功没有一个离得开大国重器,因为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脊梁,是国家得以长久昌盛的技术保障。

反观中国,清政府闭关锁国之后,长期的自我封闭,使中国在古代制造业上保持了两千年的优势后全面落后于西方。1838年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用它的大国重器生产出来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从此西方文明的长期入侵开始了。而中国也被迫掀开了100多年的屈辱近代史。尽管一些仁人志士奋起图强,开展了一系列革新运动,例如著名的洋务运动。虽然聊有成效。但是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没有任何重工业基础。因此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依靠进口,中国的工业化自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落后现状依然没

有得到明显改观。

没有大国重器就没有发达的制造工业;没有发达的制造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和雄厚的综合国力;因而也就没有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弱国无外交“这是中国百年以来最真切的感受。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是难以得到强者的同情的。只有如同鱼肉,任人宰割。这是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为主导的西方世界观引领世界的必然结果。中国这个受到列强100多年的欺辱的国度对称感受最深。因此,当1949年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高瞻远瞩,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大国重器。当时,有一句话很流行,就是”宁可中国人饿着肚子,也要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重工业。“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发展意识的推动下,中国人前期依靠苏联的帮助,一步一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基础。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厅里,展示着新中国的一个个工业成就。从第一台拖拉机到第一辆国产汽车,从第一辆坦克到第一架飞机,新中国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

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大批撤走了原来援助中国的专家,一度造成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几乎停滞。但是后来在一些归国留学生的帮助和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开始一步步摆脱对苏联的依赖。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氢弹的成功试验,再到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打下来西方国家用了一两百年打下的工业基础,基本上实现了一些重要机械的制造。

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将国家工作重心从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也开始大规模进行制造业建设。下面是引自百度文库的一段资料: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机械工业率先解除了生产资料不是产品的束缚。同时开放价格,进行市场规则,企业体制的变化。所以装备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机械工业利用开放的机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合资,对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的电站设计全部引进国外技术,否则我们的发电设备制造业不会这么快发展,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是发展不起来的。吸收境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由数字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优化结构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外资并购也受到了高度关注。我们要利用外资,不要被外资所利用。

尽管近年来我们的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们的对外开放还要继续坚持,这就是说,机械工业依靠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始终抓住国产化这一核心,坚持引进、消化、吸收的路线,加强组织协调,实现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路线大家都知道,引进、消化、吸收,这段话关键的一句话,加强组织协调。

这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陆燕荪的一段话,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中国近期机械制造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机械制

造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加上高考制度的恢复,像我们西安交大这样的著名工科大学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量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其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制造业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那么中国的大国重器到底是如何从无到有逐步成为现实的呢?

“我们制造,带来繁荣与成长;我们创造,走向自主和强大”这是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片头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它概括了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真实历程;从一个毫无重工业基础的传统农业大国到一个工业强国。新中国正是从学习他人的经验开始一步步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建国初期是全面学习苏联,几乎所有的大型机器都是仿制苏联的;改革开放后随着与西方的交流不断深入,中国逐渐向一些制造业大国如美国,德国学习。中国制造业以前长期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尖端人才的缺乏,因此中国向德国的一些大型制造业公司派出了众多技术人才前往学习。这些技术人才的学习心得加上对一些进口机械的拆装观察,使得中国人拥有了仿制一些国外先进装备的能力。以唐山公司的动车制造为例。30多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使得这家公司丧失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而人才是赶超的基础。在车辆制造上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的情况下,这家公司7年前派出了580名技术工人前往德国学习先进的动车制造技术。而这580名员工的学习笔记后来了成为中国宝贵的动车制造技术档案。

如今,唐车公司正利用着这些学习到的技术制造着世界上最快的动车。也正是这些宝贵的技术,使得中国高铁迅速发展,并成功挤入世界市场。

学习,模仿看似简单,但这是中国装备制造追赶世界的起点。就像当年日本学习模仿美国福特公司的生产技术,但最终创造出了后来足以和福特汽车相媲美的丰田汽车一样,中国人正发挥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学习模仿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追赶着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水平。

然而,单凭模仿没有自主研制,则始终无法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说过:“如果中国不能把这些重大装备国产化,中国就不能称得上一个大国。”确实,大国重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不能过多地依赖外国。但要实现大国重器的国产化,这就涉及到自主创新。在这一方面,徐工集团做出了榜样。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人去德国参观的时候,德国当面嘲笑中国的落后。当时,一个中国工程师对德国向导说:“我们能否拍照?”没想到德国向导说:“当然可以,你们甚至可以用摄像机把整个制造过程录下来。”但之后他又悄悄地说了一句:“反正你们中国人永远也学不会。”正是这句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话整整激励了中国工程师十年。十年后德国人对中国制造业的观点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2006年,上海宝马展,德国高层在参观了徐工集团的展区后说:“我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对手。”2009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改变了一贯开发的姿态,对准备参会的徐工成员集体拒签。中国企业让竞争对手感受到了自己的重量。2012年上海宝马展的最后一天,徐工签下了本届展会最大的订单:向南美洲出口2000台大型工程机械。

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已不再介意别人的态度和眼光。------------------引自《大国重器》

工程机械总是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城镇建设,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建设速度,而它的发达程度也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国家要建设,必须要不断用新的装备来实现我们这建设的目标。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安全,可靠。----------陆燕荪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可是现实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世界工程机械那完全是以美,欧,日为主导的,中国的工程机械几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王民(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董事长)

然而现在中国工程机械却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已经占据了世界市场的最大份额。在这背后,是整个徐工集团的所有员工的刻苦努力,不仅有孙丽等工程师几年如一日的辛苦钻研,也有广大普通员工的辛勤工作。在振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在德国人冷嘲热讽的鞭策下,中国人发挥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奋起直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注出了成功之花。如今中国的工程机械已经站在世界的顶端,以中国最新研制成功的全地面起重机为例。在孙丽两年多的努力研制后,中国造出了世界上起重能力最强的起重机,极限起重重量为4500吨,并已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使中国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和产量都居于世界第一。现在全世界几乎每一个需要工程机械的地方,都有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辽阔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业到世界潮流的最前沿,中国大型装备制造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产量令世界瞩目,无与伦比的制造工艺令世人惊叹。中国机械制造工业正高速发展,并会在未来十年建成完整的高端机械制造体系。今天,中国正凭借着其日益完善的大国重器,以昂扬的姿态在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社会的分道扬镳,始于工具的使用和制造。学会使用工具,使人类不再弱小,在激烈的自然界竞争中得以生存。而学会制造工具,则使人类走上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最终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人类200多万年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工具制造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的进步,都离不开新的先进工具的创造。蒸汽机的发明改进,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发电机的制造,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的应用则将人类带到了信息化的时代。 如今,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着。这是一个繁华的世纪,同时又是一个竞争尤其激烈的世纪。大国之间的博弈已不再单凭武力的威慑和征服,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国重器已成为其大国博弈的重要砝码。 首先,何谓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指的是一个国家所能独立研制和生产的大型工业机器装备。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机器设备,它具有众多高科技含量,研制难度大,生产也很困难,但同时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国重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 纵观人类近代发展史,几乎所有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大国重器的发展。18世纪,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研制出了大量大型工业设备,使本国工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上涨,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力量的强大。正是凭借着这些大国重器所生产出来的先进武器设备,英国打开了一个个落后国家的大门,征服了一个个民族,占领了一块块殖民地,由此建立了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并带来了帝国200多年的繁荣。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凭借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内燃机方面的巨大成就,制造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大型机器装备上引领世界,著名的伯虏克大炮就是出自德国重型工业基地伯虏克。大国重器的发展带来德国经济的繁荣,由此使这个曾经诸侯林立的松散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成功超越英法,仅次于美国。而这也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工业基础。甚至在二战过后,这个几乎夷为废墟的国家,依然能够依靠着长期积累下来的重工业基础迅速恢复元气。如今,这个曾经既为人类带来过伟大思想和先进技术,又给人类带来过重大伤害的国度,依然矗立在世界制造业的顶端,傲视全球。这些无疑要归功于德国对大国重器的高度重视和极其严谨的制造态度。 再看看苏联和美国。一个是刚刚推翻腐朽落后的沙皇俄国,平定内乱,国内百废待兴,却凭借着四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实力快速发展,为后来战胜德国并与美国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个则是建国才200多年,毫无历史积奠,却依靠着几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并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这些大国的成功没有一个离得开大国重器,因为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脊梁,是国家得以长久昌盛的技术保障。 反观中国,清政府闭关锁国之后,长期的自我封闭,使中国在古代制造业上保持了两千年的优势后全面落后于西方。1838年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用它的大国重器生产出来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从此西方文明的长期入侵开始了。而中国也被迫掀开了100多年的屈辱近代史。尽管一些仁人志士奋起图强,开展了一系列革新运动,例如著名的洋务运动。虽然聊有成效。但是由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没有任何重工业基础。因此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是依靠进口,中国的工业化自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落后现状依然没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振华港机通过不断地钻研,以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占据了全世界的港口;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第二集:《国之砝码》 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五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五篇 国之重器,一般是指对于国家某些方面有重大意义事和物;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 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一> 期待已久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终于在中央台二频道播出了。身为一个长期 在一家机械行业纸媒体工作过的退休人员,看过第一集之后,便心潮澎湃,无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声"好"! 这一集讲述的三家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和总承包企业,大胆创新,勇于拼搏,敢于 和全球顶级对手同台竞争,攻占世界技术高峯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装备制造业 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凝聚民心、激励斗志的正能量。片名为《大国重器》,实际上也在宣示着装备制造业乃国民 经济甚至整个国家的脊梁,堪称"强囯利器"、"富国金器". 瓮福集团的故事很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战胜全球十七家强势竞争对手,成为世界 最大的沙特磷肥选矿厂总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过去十年在国内造化肥、卖化肥 总共赚的钱,比不上这一个项目。还把其"无水氟化氢"专利技术以1.2亿美元的好价格转让给了南非。这里有个小挿曲很有趣:初次谈判时,瓮福开价1亿美元,并明确表示"言不二价".南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满世界搜寻,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比原价增加20%,以1.2亿美元成交。原因无他:这是独家研发的专利,而专利本来就 是无价的。同样动人的是,振华重工研制生产出20层楼高的港口岸桥后,不但直销到美国迈阿密和欧洲某些国家,还逼退了这类产品的名牌老厂韩国三星、德国克虏伯, 美国更惨,()他们的市场份额从70%直降为零。看了这些故事,能不为之动容、为之 狂喜吗?此外,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研制的矿用超常装载力自卸车、钻井深度达一万米的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世 界难度最大的钢结构桥、每台造价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石油铺管机,也都由于质优价廉,纷纷落户澳大利亚、美国、丹麦和阿联酋。这也同样令人不能不击节叫好, 高呼"快哉"!那些客户可都百般挑剔,狂气得很,倒退几十年,哪会正眼瞧一下中国产 品!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 第八集创新体系 第七集智造先锋 第六集赢在互联 第五集布局海洋 第四集造血通脉 第三集通达天下 第二集发动中国 第一集构筑基石开播仪式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潮大国重器》续写实业强国传奇 2018 年2 月26 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重器》 季)在京举行开播仪式,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齐竹泉 在介绍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立意、内容和创新特点时说,国重器》第一季于2013 年推出时,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极大的关注和反响,观众一直热切期盼《大国 重器》(第二季),正因为这部片子以全新的视角,对中国工 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大巡礼,倡导并指明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

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疯狂打CALL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齐竹泉表示,大国重器》是 中央电视台的重点纪录片项目,也是财经频道的重要品牌。 2013 年我们推出了第一季《大国重器》,在国内外引起了对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时间过去了 5 年,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的装备制 造业同样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5 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大批国之重器涌现出来,客观上需要我们用第二季来作 个全新的呈现。分集介绍第一集《构筑基石》 作为世界第制造大国,中国500 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 220 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中国制造2025 》的动员令发 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本集,从百年梦想川藏铁路工程、到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的千年圆梦;从 中国高铁拉动一个个产业基地,到中国核工业产业链上一个个尖兵,它们 托起了冶金、轴承、型材、精密仪器等数十个高端装备行业的自主创新。 第二集《发动中国》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1) 论“大”与“强”---大国重器观后感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发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成本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成本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

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大国重器》观后感(2) 20XX年10月26日下午1:30晨信公司党总支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观看《大国重器》第六集,这是一部雄伟壮观的纪录片。看的我惊魂动魄,太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正泰集团光伏产业,变压器生产线、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先进的高端产品。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效率、员工进入生产车间的要求等。接下来在与我们公司对比,完全的没有可比性,首先员工的精神面貌,再加上我们的流水线无法比伦。 作为一名员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前提是首先对企业要忠诚,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渡过难关。作为一名家长,我期待我的孩子哪一天能真正的为社会和国家奉献他们的力量。 《大国重器》观后感(3)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令狐采学 经学院组织,我们在报告厅集体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第一个专题《国家博弈》,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其中的事件和人物事迹而感动和振奋,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说的那段话:“我们卖的是技术,不是产品。我们有自信,全世界你随便找,没有这个东西。”后来我自己又看了后面的几个专题,包括《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看完后有一些感触就写了下来。 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

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让人印象颇深,我从中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 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 最后是该纪录片对我的一些启发。该片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傲人的成就和一些艰苦的过去;介绍了成就背后哪些

大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多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大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 大国重器观后感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 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 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 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

大国重器观后感讲课稿

大国重器观后感 经学院组织,我们在报告厅集体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第一个专题《国家博弈》,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其中的事件和人物事迹而感动和振奋,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说的那段话:“我们卖的是技术,不是产品。我们有自信,全世界你随便找,没有这个东西。”后来我自己又看了后面的几个专题,包括《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看完后有一些感触就写了下来。 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让人印象颇深,我从中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 最后是该纪录片对我的一些启发。该片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傲人的成就和一些艰苦的过去;介绍了成就背后哪些人为此付出的努力。虽然中国已经有不少领先世界的技术,让西方国家队中国刮目相看。但还是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要学习的也很多。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找准了方向就要脚踏实地地坚持。另一个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如果总跟在别人后边跑,就永远只能排在别人后面,很难有质的飞跃。记录片中提到的优秀人才,都是某个领域里的精英,很多甚至是唯一的。因此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引领者,

大国重器观后感2000字

大国重器观后感2000字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 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身为一个长期在一家机械行业纸媒体工作过的退休人员,看过第一集之后,便心潮澎湃,无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声“好”! 这一集讲述的三家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和总承包企业,大胆创新,勇于拼搏,敢于和全球顶级对手同台竞争,攻占世界技术高峯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凝聚民心、激励斗志 的正能量。片名为《大国重器》,实际上也在宣示着装备制造业乃国民经济甚至整个国家的脊梁,堪称“强利器”、“富国金器”。 瓮福集团的故事很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战胜全球十七家强势竞争对手,成为世界最大的沙特磷肥选矿厂总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过去十年在国内造化肥、卖化肥总共赚的钱,比不上这一个项目。还把其“无水氟化氢”专利技术以1.2亿美元的好价格转让给了南非。这里有个小曲很有趣:初次谈判时,瓮福开价1亿美元,并明确表示“言不二价”。南 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满世界搜寻,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比原价增加20%,以1.2亿美元成交。原因无他:这是独家研发的专利,而专利本来就是无价的。同样动人 的是,振华重工研制生产出20层楼高的港口岸桥后,不但直销到美国迈阿密和欧洲某些 国家,还逼退了这类产品的名牌老厂韩国三星、德国克虏伯,美国更惨,他们的市场份额从70%直降为零。看了这些故事,能不为之动容、为之狂喜吗?此外,湘电集团、振华重 工研制的矿用超常装载力自卸车、钻井深度达一万米的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世界难度最大的钢结构桥、每台造价高达 3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石油铺管机,也都由于质优价廉,纷纷落户澳大利亚、美国、丹麦 和阿联酋。这也同样令人不能不击节叫好,高呼“快哉”!那些客户可都百般挑剔,狂气得很,倒退几十年,哪会正眼瞧一下中国产品!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老总和成千上万名掌握“默技术”的设计、生产人员,都是民族 英雄、国家功臣。十分遗憾的是,片中的瓮福集团、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竟然都名不见经传,他们的掌门人何浩明、周建雄、管彤贤也都生疏得很。由此想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应该调整思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宣传力度,扭转“重文体轻科技 ( 装备制造业应视为大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国之重器,不负重托,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下面是大国重器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1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XX年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研究中心、

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XX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面对全球性的市场低谷,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硬是打破了行业颓势、走出了行业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亿美元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行业出口第一。 “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而中国装备制造人正是中国机械身后的“砝码”,要继续用“创新”吊起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2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一)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这是一曲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颂歌。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 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

中国终于集齐了所有大国重器

中国终于集齐了所有大国重器 来源:政经纵横谈,雷思海 近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悄悄启动了,这个事情,对美国人神经的冲击,恐怕不亚于一颗原子弹,对中国的意义,也远被低估了。TPP什么的,就没办法比了。美国人原先预计,由于缺少技术、经验,这个系统恐怕2016都上不了线。 闷声能发财,也会有损失 在谈谈这个系统为什么这么重要之前,说一个小往事,2013年,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对我大吐苦水,埋怨中国外交太软弱,因为他们公司出口伊朗的一笔货物,钱收不回来了,不是伊朗人不付钱,而是美国决定制裁伊朗的银行,中方的银行就不敢接伊朗银行的信用证了,接了也兑不出钱来,这笔货款拖到最后,公司垮了。那么,国内就没个胆子大点的银行么?没有,因为目前国内的银行承受不起美国的制裁,而任何一笔国际支付,也躲不开美国的监控,因为,你用的是美元与受美国安全局监控的国际结算系统SWFIT。 没错,现在中国外贸的每一笔款子,就是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所以那动向是清清楚楚。不过,中国对美国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可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情形,怎么竞争?不仅是一个明牌,一个暗牌那么简单,而且你的通道命脉,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没办法,你要发展,你要贸易,你的货币别人不认,你没有自己的通道,你就得借船出海,借路通行。所以,中国外交为什么以前看起来,老是这么被动,在联合国安理会,虽然拿有5张否决票之一,也不轻易动用,名曰韬光养晦,不敢得罪人啊,因为你的命脉在别人手里捏着呢。 大象再无害,可是澡盆子太小 当然,中国要做个国际顺民,也不会有什么事情,毕竟这个国际结算系统也用了这么多年了。前提是,美国若说不,中国银行忍着就是,做外贸的承受点损失就是;美国若要中国银行的客户资料,你给它就是,不要说什么隐私保护,当然,这样的银行也没什么大前途了,客户知道你怂啊。 问题是,即使中国愿意做国际顺民,美国也心理打鼓,它可以放心新加坡、瑞士这样的小国,英国这样的过气国家来搭车,社会主义的越南也可以,因为它们永远注定是依附的命运,不会挑战。但中国就不一样了,大象再无害,可是澡盆子太小啊。记得希拉里说过的一句话吧: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像美国人这样消费,世界无法承受。 可是中国不能永远做世界工厂啊,我们还要享受北京蓝、上海蓝、中国蓝,不能只有移民了,才能享受这些,财富自由后出国呼吸空气的毕竟是少数。这就要求,中国得把产业链上各种本应该是自己的利润,都最大程度地赚回来,这就需要问鼎国际权力的皇冠——金融权力了。但是,如果你的所有的金融行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你的通道在别人手里,你的权力体现在哪?怎么和人竞争? 十几年布局不容易 中国搞了原子弹,确保有与美国相互摧毁的能力,这样美国就不敢威胁要摧毁你;随后,中国又搞了北斗导航系统,确保相会摧毁的武器不会失灵;现在终于搞成了我们的跨境支付系统,确保中国对外的贸易与金融往来,不受美国的劫道威胁,这是经济与金融上确立与美国相摧毁能力的重要一步。 其实,走到这一步,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漫长布局。我们现在回头再看看,中国几大国有银行上市后,在全球广布营业网点,开通各种分行;而央行则全世界与各国央行搞货币互换,甚至是货币贬得一塌糊涂的国家,也不错过。这些都是为今天的这个跨境支付系统做准备的。 今天,中国才算是全方位地独立了 为什么美国这么担心这个支付系统呢?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而GDP也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我们知道,贸易大国意味着物流大国、而物流背后是资金流,目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

看《大国重器》一片观后感 《大国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30 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坚历程。体现了一大批工业人为强国之梦而奋斗的精神,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术工程师、企业家等等。 《大国重器》看似体现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高科技核心领域的发展,但个人认为,更深层次的是诠释了国人的信仰,它是实现“中国梦”最有效的途径。在片中第五集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五集的一开始,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刚刚来到福特安装现场的张志刚,召开的一次工作例会说:“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这是济南第二机床厂人的信仰,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维护着中国企业人的尊严,他们用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组成了自己的信仰——团队的荣誉。并使得他们的信仰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冲压设备主管鲍尔的高度评价:“这个团队向我证明,他们能安全的作业,并遵守规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企业的信仰,是一个团队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个团队的荣誉,更有了并且坚定的一个团队的目标。

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虾子、天鹅、螃蟹拉一辆货车,虾子一个劲的往有水的地方蹦达,天鹅一个劲的往天上飞,螃蟹横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货车是不会动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集体需要一致的目标。 团队意识——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怎样,而是团队怎么样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团队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最强的,他们是通过相互无间的合作达到了完美。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合作能一起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相互竞争能决定每个成员最佳 的岗位;相互包容能促进每个成员关系的密切;相互信 任能使每个成员专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让每个成 员知道团队的重要性;相互关怀能让每个成员溶入团队。这就是一个团队的信仰! “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 是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完美的团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荣誉,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团队自己的信仰、员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最后变成国人的信仰,这才是有价值的信仰。共同的目标+信 仰+规则,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我们就越来越近了。

《大国重器》各集概要

《大国重器》各集概要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2007年11月,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他们管理团队又拿下了工程未来的管理项目。作为项目总承包商,他们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 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目前,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这将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集:《国之砝码》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2009年,沈鼓集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的心脏———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国家重大化工项目的核心主机从此实现自主独立制造,进口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一半,价格的国家砝码越来越重。 大连光洋集团承担了国家的重大专项研制任务,走上了自我研制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的艰难历程,打破了国外对精密机床出口中国的控制。目前,其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工厂”已经封顶,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近。 与美国卡特彼勒同台较量,徐工集团实现了。从50吨到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再到3600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在不断超越。不久前,徐工收购了德国的一家生产活塞的企业,三年后,受制于日本人的活塞产品将实现自给,这将使工程机械上的部分核心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竞争力的砝码将徐工高高托起。 第三集:《赶超之路》 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唐山客车厂制造了清末第一辆火车和新中国的毛泽东号机车。如今的中国北车唐车公司已经能够接受西门子发来的订单,制造难度更大的宽体客车,他们制造的CRH3动车组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创造了运营速度、载客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 北京第一机床厂已成为数控铣床的领跑企业。通过成功的并购,它极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时间,并以“独门绝活”保持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领域。 沪东中华集团早在10年前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造船业公认的三颗“明珠”之一的LNG 船,登上造船极端制造赶超的顶峰。而沪东人当时对LNG船的制造技术完全陌生。一份图纸,给沪东带来了机会,获得机会的沪东人抱着必死信念研发LNG船,摘下了世界造船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打入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山推借助研制成功巨无霸的900吨大马力推土机,正在向产品的全产业链进军。

大国重器观后感高中作文

大国重器观后感高中作文 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国重器观后感高中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

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

大国重器(1)

大国重器 1.谁拥有强的的装备制造,谁就会引领世界。 2.我们制造-推动繁荣和成长,我们创造-走向自立和强盛,我们前行-让梦想变为现实。 3.全球低迷的2009年,中国装备制造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正是在这样的新格局下,中国企业有了跻身国际高端装备制造竞争的底气。 4.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大国的重器,中国要想强大,要实现中国梦,装备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 5.中国湘潭-这里是中国机电装备制造的摇篮。 6.中国每年的发电量中,火力发电占到了78%,然而每两分钟全国火电厂所产生的煤灰就可以倒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清洁能源的发展迫在眉睫,而中国风电仅占总发电量的2%,强大的制造能力使中国风电的装机容量迅速上升到世界第一,而且每年都在以70%的速度增长。 7.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要更多地提升软能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来支撑我们的产品能够不断的技术升级。8.2012年一股制造业回撤的风潮在西方国家弥漫开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强调,为了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需要重振制造业,而近十年来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使得全球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谁能制造出新的需求,谁就将创造未来。

9.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如果我们不会把这些重大装备国产化,中国就谈不上是个强国。 10.市场总是青睐那些富于远见并敢于冒险的企业。 11.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自己制造,无论过去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 12.上海宝马展-亚洲最大的国际工程机械展,宝马展是全球工程机械最大规模的展示和采购平台,1995年,当中国企业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只有一台装载机,18年过去,中国工程机械总产值已经达到6000亿元,而中国也成为宝马展的一个重要的举办国。 13.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卫平一丝不苟的模仿,固定下来变成自己的行动标准和行动要求,通过第二阶段的固化后形成习惯化灵活自如的应用,有了第三阶段灵活自如的应用后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去优化它,通过不断地优化,形成了一个不断的创新的文化。 14.强强联手是一条通往世界工业制造第一集团军的捷径。 1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我们国家有一种偏颇,比较重视高学历,而不那么太重视高技能的培养。 16.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以服务赢得先机,让机器充满智慧,这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国际路径。 17.过去10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经过近十年的增长及扩张,当生产者放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