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如果只是从国有企业资本来源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债转股”正好走了一个“圆圈”——从国家财政长期向国有企业提供足额的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供应),到国家财政不再向国有企业提供任何资本而改为企业向银行寻求贷款(“拨改贷”和流动资金贷款),再在今日的“债转股”中,回归到国家向企业提供足够额度的资本(尽管可能只是一段时间)。不论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代表国家来持股,或是国家财政最后承担全部从银行转移而来的债务,都表明国有企业如果找不到新的股东,“债转股”也就再次让国有企业纯粹地从国家财政那里拿钱。“债转股”这种方式,究竟能否实现对于国有企业真实有价值的重组?国有企业的现行的管理阶层对于“债转股”的高度热情究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考虑,还是深含着未及“债转股”根本的误解?“债转股”对于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核心内容究竟在哪里?如果没有更好的国有企业重组方式选择,如何将“债转股”做到最具效果的水平?一、“债转股”的基本功能与战略性重组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等方式)和新建方式创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框架。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建造或购置,均直接拨款;对企业流动资金的需要,则分为“定额”和“非定额”两部分,所谓“定额”部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周转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金,它由国家财政承担:“非定额”的部分,则是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季节性和临时周转所需要的超过定额的资金,它由银行贷款来解决。尽管在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方面,一直有着是由财政全额承担还是由银行全额承担的争论,也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细微性的调整,但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主要还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的。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建造或购置,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理论上从来没有过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的观点,更没有实践中的“试点”。1979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拨改贷”试点,开始了固定资产资金来源供应方面的变化,1985年全面开展的“拨改贷”,完全地断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国家提供之源;流动资金也在1983年5 月5 日经国务院批准后,全额地由银行提供。虽然在这样的改革中,出现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概念,即部分原有的定额流动资金转为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自身也可以在财务分配方面,得到某种“自主”的资金来源,形成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但相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在财政后续不再增加流动资金的投入之后,国有企业的资本问题便一年比一年严重起来,银行的负担也相应地越来越重。发现这一问题并非今日,“拨改贷”形成的资本在90年代终于回归到了企业资本的账下,大有恢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资本投入的意味,但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流动资金方面,国家财政则不再有任何的能力来提供。以至到今天,国有企业对于银行的负债率一般高达80%甚至更高。这些,正是今日在讨论国有企业问题之时,不再能够简单地将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相联系来“说三道四”,而不得不复杂地研讨国有企业与银行“不良资产”连动性的关键所在。在此等格局下,我们能够再简单地通过“债转股”的方式,从国家财政那里拿出钱来,变银行提供企业运行资金的主渠道为财政主渠道么?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今天的财政事实上已经无能为力了。以四家国有大商业银行来看,如果每家剥离2500亿元的资产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债转股”,万亿元的资金由国家财政今天拿出来购买银行的资产,只能是梦中呓语。“债转股”从其开始,就遇到了谁最后来买“股”的问题,由此又引申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empirenews.page--]从现实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对于银行的债务转化为某种主体的投资,一般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增加国有企业的资本量。通过将企业对于银行的“债务转换”,首先变对银行的负债为国有资本的投入,增加企业的资本规模,减少对银行的负债率。二是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一功能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债转股”后,国有资本增加,形成企业资本中“国有成分”比重增大,因为在已经有过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企的资本结构已经丰富,有国有企业,也有国有控股的企业;另一种含义是,“债转股”后,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出售部分股份,吸收国内甚至于国外的其它资本,进而实现对于国有企业资本的根本性调整。三是减少国有企业的银

行利息负担。这一点是最现实和看得见的功能,对于相当部分的企业而言,“债转股”无异于一次“彻底解放”。据目前对于“债转股”的申请企业来看,凡是有点银行贷款的国有企业,都在争取“挤入”“债转股”的“末班车”。四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所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点恐怕是最要紧的,是指以不同资本所有者结构为基础,通过市场的方式,并且以市场为中心来实现的对于企业组织模式的根本性改造,形成董事会、总经理管理层次和适应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已经有了条件相对成熟资本市场的情况下,依托于丰富的资本结构和既已存在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流动,实现资本所有者的变化与活力,注入企业资本所有者对经营管理的高度关注,促使管理层次竞争性地在市场中去创造经营业绩。届时,所谓国有企业,大体也只能从部分资本量上看有意义,而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就不再有任何特殊的痕迹了。在上面四种功能中,处于“债转股”核心地位的,应当是公司治理模式的实现。这是在中国现实条件下,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最核心的内容。基本原因是,资本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是重要的,但它只是一种基础性的东西,它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体制与方式的变革,却不是中国现在国有企业变革的真正关键所在。换言之,如果国有资本足够支持现代国有企业的运行,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彻底地改造资本结构,而只是需要对公司治理模式加以考虑便能够解决相当大的问题。减少利息负担,只是一种财务方面的处理,它有助于国有企业一定时期的发展,但它并不是治本性的,未来企业还必须有大量的对外融资,还会有相当大的利息负担,不从根本的方面解决问题,未来的银行贷款利息再通过“债转股”就难于实现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实现则不同,它是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是对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否定。其中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其委托——代理结构的相对完备,企业人力资源、货币资金、物资资源等取得的市场竞争性方式(也就是经济效益与效率性质的取得方式),各种长期和短期契约构造了企业规范的法律构架,相对民主性的经营管理格调,生产经营管理权威、商业权威、技术权威等的“权威多元化”对于“官本位”否定后的企业本性回归,企业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货币化支持消灭了企业“办社会”的功能(传统国有企业巨大的包袱),经济效益与效率的唯一化目标,以及由此生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道德激励,等等。这些,不是传统国有企业所不具有的,就是它们所不能的,或者属于它们的弱势。“债转股”对于中国现有的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如果由此着重下力,那才具有的真正价值。[!--empirenews.page--]时下对于“债转股”的认识,只停留于增加企业资本,改善资本结构,特别是减少企业对于银行的利息负担上来考虑。如果这等观念仅为国有企业现行管理层所拥有,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决策方面有如此视角,如果真是按照如此角度来从事“债转股”,在达不到公司治理目标之下,“债转股”就会仅仅为国家财政为国有资本托底来实现前面谈到的“圆圈”,因为非国有的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的资本注[1][2][3][4]下一页入,一定都有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的要求,这对于国外已经有了经验的投资者是如此,就是对于国内有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企业经营有所认识的投资者,也是如此。没有公司治理的变化,恐怕这样的“债转股”改革就将轰轰烈烈地开始,默默无闻地结束。届时,我们就将看着那些仍然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国有企业而痛心改革的失败。二、“债转股”后谁是未来的真正的主要股东按照目前的基本设计,“债转股”后,现在称之为“国有企业”的企业,将仍然是“国有”性质的,具体讲,主要是“国有控股”性质的。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有着美好的善良的愿望,“债转股”一经大规模运行,实现了“债转股”的企业就说不清谁是未来真正的主要股东了。目前“债转股”的第一步,是由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资产管理公司对负有大量银行贷款债务的企业持股。就本原而言,如果中国没有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对于工商企业投资持股,那么,这一步就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持股(国家开发银行就是直接的持股者,在一定意义上讲,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当功能了)。由此论,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混淆,这实质上是由银行持股的一种变相表现,只是为了不破坏现存法律体系的一种“绕道行为”。基于“债转股”是从商业银行解决

不良资产角度开始的,由于形成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是社会的存款,商业银行来持股,有种商业银行代表社会各种存款者持股的味道。如果这样理解,“债转股”后由商业银行持股,也就在本质上实现了国有企业股份化的改造,它的主要股东已经不再是“国家”了。不过,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和存款人的利益,如此地持股是有问题的。而且,这样持股的理解是没有完整社会实现形式的。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作为“出售”货币资金的主体,它根本没有如此持股的特别优势。换言之,如此持股失去的是货币资金经营权,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如是,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既然是“债转股”,那么,就必须有出资的股东。资产管理公司一介入“债转股”之中,就意味着它代表某个出资人来完成如此的使命,由于商业银行要建设资产质量优良的银行,“债转股”不应当是由银行出资金,而由资产管理公司代表来持股。现实的一条路,就是先由国家出资,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下“债务”来转换为“股份”。这样,资产管理公司就成为代表国家来持有股份的“执行机构”。人们寄厚望于资产管理公司,希望它有对于一般工商企业委托和监督的优势,甚至具有直接经营和管理一般工商企业的优势,产生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对企业产生特别不同的功用。这样,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有种神奇化了的意味,似乎在“债转股”后,能够有着超世的力量,作为企业真正的主要股东,改变国有企业的现状。 [!--empirenews.page--]事实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除了对于《商业银行法》有关银行持股的绕行外,它的最大优势是对于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有着专门化管理的规定性。如果这些从商业银行剥离而来的不良资产,由商业银行本身通过“债转股”一类的方式来处理,在商业银行尚需要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格局下,不可能有着对于不良资产处理的足够专门力量,足够专门组织机构与足够专门处理规章,也积累不起来专门性的处理经验。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同商业银行一样,它对于不良资产的专门化处理优势,并不代表它有着对于国有企业持股的优势,也不代表它有着经营和管理好国有企业的优势。作为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金融机构,它保留着商业银行的某些规定性,在法律上有持股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具有持股的效益与效率,它也只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机构。最多它如同一般的机构投资者,而一般的机构投资者是远离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功能的。更何况,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债转股”后量大得无以数计的企业,事实上没有持股管理或具体经营的能力。因此,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它仅仅作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中介机构,有着对于国有企业暂时持股的一种处理,但它并不能够成为“债转股”企业的真正主要股东。它的最突出的职能在于作一介商人,将由商业银行转移而来的不良资产,做好分类、整理和包装,最后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从而完成其历史使命。应当说,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历史使命是短暂的。既然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买卖“不良资产”,不论它是直接地削价销售银行的“不良资产”,还是先持股某些企业,再转卖如此股份,现有的国有企业的真正主要股东是发散性的,即是敞开向社会的,丰富多采的。其中一些企业可能还会由国有资本控制,但另外一些企业就可能被其它的资本控制了,如果允许国外资本进入,相当多的“债转股”企业还会成为新型的中外“合资企业”而消灭“国有企业”的名称。从表面看,“债转股”未来真正的主要股东,取决于政策决策部门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即是对谁开放,谁就可能成为主要股东。其实,在现实格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选择的选择过程,国家财政对于“债转股”而持有全部国有企业的股份(完全的国有资本企业)不再可能,国家财力根本不够,资本市场不开放,或者说不大大地开放,“债转股”就没有实现的基础。因此,资本市场由不得我们通过某种“政策决策”来阻止,而是只能够被迫地放开。那时,现在要求“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就必定无疑地走上了非国有资本进入之道,甚至于出现非国有资本为主的情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对于如此的发展格局还没有明确的看法,也就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在增大力度地对“债转股”类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看成是资产公司生存发展的一着重棋,并且在争取着外部的

大量政策,试图在持股活动上“大有作为”。如“债转股”后作为主要股东来组织企业的管理层次、决定管理方针等等,这多少有些令人担忧。一方面,如此的考虑可能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现在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处理毕竟不能都依靠“债转股”来实现,无精力或是无足够准备地对待非“债转股”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的“专门化”优势也可能受到损害。 [!--empirenews.page--]三、谁来决定“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一条重要的规则,就是代理者由委托者认定。也就是经常说的,所有者决定经营管理者,能够在“债转股”之后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应当是由“股份持有者”所选择者。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而来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将暂时地成为国家资本所有者的代表。按一般理论而言,资产管理公司就是现实的委托者,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由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正是这样的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在尽力地争取得到这样的“选择权”。如果不考虑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地位与利益,那么,由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后的国有资本的代表,完全能够操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而且,在理想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竞争规则而来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将对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就是一介公司。因此,它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代表国家持股企业,似乎是没有自身独立利益的存在体,只是寻求国家资本的增殖;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一般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有自身独立的利益,与国家财政形成另一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此的双重身份,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方面的目标的双重标准,即既要保证国有资本的增殖性,又要保证公司本身效益的上一页[1][2][3][4]下一页最大化。在理想格局下,可以设想国家资本增殖目标与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利益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在实现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自身利益追求中,实现对于国家资本增殖的目标。以此来进行“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在这里,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又一次隐约再现:国有企业已经进行过的改革,无不是这样理想设计的,将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捆在一起来追求实现国家的利益,但结果到今天,国家的利益没有完全地实现,而不得不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以保持国有资本的某种量不完全被损蚀;那么,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新兴的国家全资本的另类“国有企业”,会不会再走以往国有企业走过的道路?如果那样,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债转股”而来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但出现不了新的气象,资产管理公司最后也不得不进行“重组”,由这样的公司来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大体不会有多么优秀的质地,经验让我们不能不有如此的忧虑。因此,让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债转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恐怕首先得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造,成为真正市场竞争性产生的国有资本代理者。但从现实看,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仍然是传统性的建设方式。用一种传统的国有企业构架来建造资产管理公司,进而试图以它对于其它国有企业选择经营管理者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实在是没有逻辑与实践经验支持的。从这一点上看,时下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不具有选择“债转股”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者说并不具有选择最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模式优势。如果原来由某些国家机关来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今天由资产管理公司来选择会有所不同,那种不同并不会有质上区别。鉴于此,“债转股”后企业经营与管理者的选择权,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执行,有其一定的理由,但并不是现实最好的。 [!--empirenews.page--]但是,相对于维持现有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次来说,由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有着对于“持股者决定经营管理者”的理论面上支持,也在实际上有相对的优势。现有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债转股”后,可能会有部分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但一般而言,由于这些经营管理者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不是在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应运而生的,大多数不可能承担企业辉煌的历史任务。国有企业的现状也许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至少说明了主要的问题,再由这样的经营管理者来操作国有企业,我们的改革就有原地踏步的味道。相对而言,资产管理公司虽然也是国有企业,而且还是传统性的方式生成的,但它

毕竟有着公司的基本构架,也享受有一些公司经营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加上自身利益的驱动性,它会在市场竞争性选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方面,做得靠近一些。资产管理公司选择“债转股”后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相对于既存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次,它必定是有进步的。当“债转股”的过程较长,资产管理公司将较长时期时代表国家持有“债转股”企业股份的格局下,由资产管理公司来行使经营管理者的选择,不失为现实较好者。资产管理公司历史使命的短暂性决定了“债转股”后它的主要任务是出售股份,而不是持有股份。因此,“债转股”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定权,最后是由真实的企业资本所有者所握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选择权”也是暂时性的。由于“债转股”实际上表明国家资本对于国有企业投入的不足,“债转股”后企业的投资者就会多样化起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方式也会多样化起来。在此,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国有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者,大大地误解了“债转股”的本质规定。时下要求“债转股”的企业经营管理层次根本不考虑“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权的变化,认为“债转股”只是减少对于银行利息的支付,只是增加国家资本,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地位是不会变化的。争取“债转股”就是为自己争取到非常宽松的经营管理环境,进而在发展企业的基础上,赢得企业自身包括管理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债转股”一经实行,资本的所有者就会变化,不论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上的,它都会带来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方式”的变化。目前资产管理公司还没有得到这样的选择权,但它会尽量地去争取,至少不会轻而易举地放弃,因为这决定着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债转股”问题上存在的价值。而随着“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股份的出售增加,投资者出现多元化,“债转股”后的企业也就有了丰富的投资结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就更不可能是现存的经营管理者了。因此,今天大声呼吁要求“债转股”的企业家们,实际上是在争取增加资本,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剥夺自己在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的地位,要求“债转股”的管理者使得自己成为了离开管理岗位的直接设计者。如果现在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明确这一点,那么,这真有点为了国有企业未来而放弃自己管理者地位的牺牲精神,虽属悲壮,却值得称道。然而,对于很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求“债转股”并没有任何让自己“下岗”的考虑在内,他们根本没有“债转股”就是“革自己命”的想法,这就让人们不得不认定现存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有着不可忽视的短期行为和不理性的行为,这样的管理者确实做不了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empirenews.page--]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与历史使命决定了“债转股”的最后结局,是形成企业多样化的资本结构,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定通过市场竞争性产生,它是中

“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国企业美好未来的最为基本的保证。我们的想法是,

在短期内应当由资产管理公司来执行;长期来看,股份结构的丰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到那些多元化投资者的身上。这一天离我们并不很远。四、“债转股”的下一步核心操作选择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在现实格局下,应当说,“债转股”还是一种可选择的较好的国有企业重组的方式,问题在于我们要对核心的内容进行改造,即在公司治理模式上面真正地下功夫解决问题。但是,是不是有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决心,我们的目标就能够圆满地实现呢?问题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者来购买“债转股”后的股份问题。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后股份的暂时持有者,或是首先持股人,最后需要通过市场向社会出售股份,形成最终的股份制企业体制,因此,作为企业最后股份持有者的性质是非常要紧的。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开放对外资的资本市场,不允许外资进入“债转股”的买卖中,就不可能完成“债转股”的历史任务,这是由我国现存的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基本规定所决定了的。在这里,对国内非国有投资存而不论,专门探讨国外资本进入“债转股”市场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政策出台,对于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也已经相当程度地地吸引了一些积极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国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有合适的政策与环境,中国将在“债转股”的号召下,开始又一次

利用外资的高潮。鉴于这类高潮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并有过相当多的经验与教训,故选择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到中国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中,使得这些企业真正地赢得一次新生,是极其关键性的。所谓“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是指那些以投资入股企业作为发展基点,以经营好投资入股企业为目标来取得投资收益的投资者。与其相反,就是那种以如此投资作为某种其它目标实现的“成本支付”,而并不关心投资的企业经营效益的投资者,他们所希望的效益目标并不在企业身上,而在企业之上一页[1][2][3][4]下一页外,他们可以被称之为“利用投资来实现其它目标的投资者”。这样两种类型的投资者在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上都有过非常充分的表现。从中国利用外资所形成的结果的来看,大体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利用了外资”,第二种是“被外资利用了”,第三种情况是“相互地利用了”。我们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就是指那种“相互利用”的投资者,生存与利益关系捆在了一

起。 >“利用了外资”,是指中方通过合适的政策,将外资吸引进了中国的版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对于外资投入方而言,并没有取得过多的效益,也没有在中国的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特别的优势。这样一般地看,是利用外资的效率非常地高。应当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很多,有些外资进入到中国后,由于经营方面的问题或是政策环境方面的原因,外资是引进了,但对于中方而言,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与效率高度,只是在外资引起初期,有着改善中国就业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定的效果,最后,外资的这块“肉”烂在了锅里。“被外资利用了”,是指一些国外投资者并没有将投入的资金作为经营好所投企业的资本,进而高度地关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现最好的企业经营效益来与中方分享。而是将其作为其国外母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敲门砖”,这等投资能否收回或是有高效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投资之后,母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开拓、大量资本的进入、取得中国某些优秀的资源等方面得到巨大无比的补偿。这样,如此的外资进入,就是作为国外投资者更大战略目标中的一个小动作,最后,国外母公司的产品或是大量后续投资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形成了对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巨大冲击。中国人在照像胶卷方面利用外资的历史,应当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empirenews.page--]“相互地利用了”,是指外国的投资者与中方投资者共同地将投资作为经营效益的载体,高度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希望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面得到足够大的效益。这时,投资者并没有任何母公司特殊的经济与经营目标在内,而是共同地将投资企业本身作为了生存与利益的依托,这就是所谓的“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的情况,它们共同的着眼于合作企业发展的未来,着眼于投资的长期考虑。这在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上,也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证实。显而易见,在“债转股”的企业重组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打开,并不是什么样的投资都应当吸收,也并不是什么样的投资都可以吸收。惟有那种在“相互利用”基础上,以共同经营的企业本身效益为目标的投资者,值得重点吸纳。从“债转股”的实际情况来看,“债转股”后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并不能够,也不必要马上改造成为上市类公司,定向的投资募集是一种主要的或重要的吸收外资的形式,它会形成国外资者相对集中的格局,这就更有必要重视对“同心同德战略投资者”的选择,因为任何选择的错误都会由于投资者资本量的集中而产生毁灭性的结果。特别是对于那些短期的国外资本投机者,如果不加以鉴别地考虑吸纳,最后我们就将重现历史上利用外资中出现过的问题,再被“外资利用”一回,并由此造成重组企业的彻底崩溃。历史的经验让我们深深地懂得,选择“同心同德的战略投资者”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来实现,否则效益与效率都将是低下的。这一点,让我们不得不回转头来关注“债转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事实上,选择好的战略投资者需要“债转股”及资本市场高度对外开放的程度相配合。“债转股”在一定意义上看,是提供给市场一些特别的“资本产品”,只有当市场的投资者较多时,这等“产品”的供求关系才能够使其市场价格相对有利,

也才能给予选择战略投资者提供更重的砝码。因此,只要有了对外开放“债转股”资本市场的果断决策,就应当将其大门足足地打开。没有一个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我们选择任何合格投资者的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

专业知识整理-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 学习目的 围绕现代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现状,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并确保股东投资取得合理回报的理财原则 对“金融”的理解 ?国内“传统意义”的金融 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货币的发行、货币政策的制定等 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国际收支、汇率的决定等 ?国外“标准意义”的金融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使股东利益(或公司价值)最大的股权和债权比例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使资金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的一系列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Shleiferand Vishny,1997) 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 对金融市场不同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价格的研究 CAPM 和期权定价等 产权安排的一般原则 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应;享受权力和承担风险的对应 存在完全竞争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及其相对原则 投资决策:成本-收益分析法 通常的情形:一个项目是可行的,只要未来的收益足以补偿投资的成本 隐含的假设:机会成本为0 金融市场的存在为投资于某一项目的资金提供了新的“获利”机会,从而使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发生改变。金融市场贷款活动可能获得的利息成为一项投资决策的机会成本。 投资规则: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超过在金融市场从事贷款活动所获得的利息,即可行。 投资价值与消费者偏好无关(分离定理),可以在投资决策分析中可以把消费决策忽略。基础概念 终值/复利值FV:一笔资金经过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以后的价值。 现值PV:要想在未来获得一笔资金,给定某一贴现率,现在需要投入的资金额。 贴现率:个体对一项投资的货币时间价值的主观衡量。(与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有关) 贴现:计算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过程。 FV=PV×(1+r)T 贴现率r;贴现因子p=1/(1+r);现值系数PVF=p T=1/(1+r)T 名义年利率SAIR:不考虑是否存在复利记息以及记息次数的年利率。(名义年利率只有在给出记息间隔期的情形下才有意义) 实际年利率EAIR:充分考虑复利记息的年利率。(给定实际年利率,不需要给出复利记息的间隔期) EAIR=(1+SAIR/m)m-1,m为一年内的记息次数 真实利率RIR和形式利率NIR的关系:(1+RIR)=(1+NIR)÷(1+π),π为通货膨胀率 净现金流:某一时期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 一个公司的价值是该公司未来每期净现金流现值的加总。 年金:一系列稳定有规律的持续一端固定时期的现金收付。 永续年金:没有止境的年金。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债转股的主要流程和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专家项目组成员-周国海教授撰写并主讲 《债转股的主要流程和程序》 一、债转股方式 债转股本身并不复杂,但当它与资本运营的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后就有了十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操作中可分别情况根据不同企业的条件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交易环节和成本,避免与制度发生冲突。 (一)债转股结合新股发售:对被债转股企业尚未改制上市的,债权方可以所拥有的债权作为出资参与债务方的股份制改造,将债权转为股权并通过新股发售变现。 辽通化工就是一个债转股结合新股发售的典型例子。 辽通化工的成功,有三个关键,首先是债务转移,即通过关联企业预先承但债务的方式,改变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其次,在对目标化的同时,将被转移债权股权化,为下一步的资金注入做好准备;第三,通过相关公司改制上市后,将募集资金以收购目标公司债务所转股权的方式注入到目标企业,使原有债务问题通过债权──股权──上市这样一个循环后得到最终解决,使不良债权变成了优良股权。 (二)控股权转让中的债转股:企业控股权转让往往意味着企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等的改变,是企业重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完成企业控股权的转让,被控股企业的债务负担能否妥善解决往往是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债转股在此方面则有广泛的运用空间。 成量股份大股东的成功变换就运用了债权转股权方法。 为了解决成量股份沉重的债务与利息负担,为公司的兼并重组创造条件,1999 年7月,成都市国资局等单位联合对成量股份的部分债务进行了债权转股权的操作。将持有的4710.44万股成量股份国家股(占总股本的42.52%)划拨给成量集团持有。通过一系列债转股和债务转移后,另2000万元债务的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第一大股东, 1999年8月,深圳中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兼并成都成量集团的协议终于在深圳正式签字,成量股份在债务减轻之后,又完成了控股股东的转换,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角置换:债权方以所持债权置换债务方持有的第三方企业的股权或债权,包括债权转股权后的再置换。当债务方自身资产质量较差,债权人不能接受其债权转股权时,如果该债务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或债权,三角置换式的债转股则可以达成目的。 (四)债权转质押股权:当企业债务到期无法清偿时,债务方以本企业等

长沙国资改革:整合组建20家大型企业集团

近日,《长沙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2014-2020年)》(下称“方案”)下发。方案提出“4+2+2+X 战略”:2020年前基本完成长沙市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将152家市属国企整合成20家以下的大型企业集团,包括4家功能类企业、2家公共服务类企业、2家竞争类企业和若干过渡保留发展企业。 其中,4家功能类企业指长沙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长沙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高新控股集团、长沙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2家公共服务类企业有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家竞争类企业是长沙先导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长沙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X”,也就是若干过渡保留发展企业。 上证报记者获悉,改革将分两个阶段推进:2014-2016年为突破攻坚阶段,完成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形成“4+2+2+X”架构,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体系并进行内部二次重组。2017-2020年为规范提升阶段,推动企业面向市场发展,实施开放型重组,力争有1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年销售收入200亿以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家。 记者注意到,方案要求长沙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等按照功能、公共服务、竞争的分类对其子公司进行二次重组,原则上投资和管理层次不能超过三级;还提出要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一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进一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尤其是“4+2+2”模式所涉及的企业。 方案还具体要求理顺长沙市环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友阿集团、通程实业集团等三家国有控股公司所持上市公司的股权关系,实施市国资监管机构过渡性直接持股运作,有效利用三家企业的上市公司资源,做好资产注入、资本运作和整体上市的文章。 由此,长沙市环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旗下上市平台湖南投资,将有望被长沙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整合。而长沙国资下辖的152家企业中,与湖南投资业务相近或相关的企业近10家,基本上处于小、弱、差的状态,湖南投资或将成为这一领域资本运作的核心平台。 此外,通程实业集团及旗下通程控股,则有望被长沙市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该公司目标是打造成为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一体、产业引导与资本运作相融合的综合性国有投资控股集团。通程控股有望成为长沙商业领域的核心资本运作平台。

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摘要: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对银企间的债务进行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极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99年8月通过了《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意见方案》,同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股权这样,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就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这一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债转股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债转股成败的关键本文就从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讨一、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许多

国有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午餐竞相争取,而资产管理公司等部门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的道德风险,形成普遍的赖账局面由于债转股使企业原来的巨额债务变成股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大大降低,债务的本息将免于偿还,这对任何一个身背大量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再加上许多企业对债转股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债务不用偿还,而不知道债转股后,股权要求的回报要高于债权,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纷纷争取债转股即使是本应破产的那些资不抵债、生产和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也存在弄虚作假,争取赶上债转股这班车的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债转股的企业提出严格的选择条件,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使入围企业选择操作存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使本来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企业心理不平衡:其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加强经营管理,项目建设精打细算,积极还本付息,结果得不到债转股它们会降低努力程度,或者干脆不还银行贷款,以便使企业具备能够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一些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赖债局面2、有关债转股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在债转股企业组成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聘用总经理的权利,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审批的权利,没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没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做出决

2019年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范文资料

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资产捆绑,政府融资,统一标准,全员置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思路,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这是一场攻坚战。要取得这场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就必须找准突破口。 在统筹兼顾上求突破。企业改革不能就改革谈改革,尤其是在 改革攻坚时期,应该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具体要搞好“三个结合”:一要搞好与发展民营经济的结合。从市、县层面来看,民营经济充满活力,应当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角。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通过国有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市场和资源,鼓励和支持外来民营资本参与企业改革,搞低成本扩张。在集中做好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所有国有、非国有企业靠大联强。对有查字典范文网技术、有前景的企业,要通过这次改革解除包袱,“退城进园”,引进资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做大做强。二要搞好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结合起来。“捆绑融资”的好处是,钱是银行给的,资产仍然在政府手中,是抓住机遇靠大联强,还是摸准行情完全处置,政府有选择的主动权。因此,要充分做好资本运作,确实做好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三要搞好与城市建设的结合。市属国有企业成片闲置地土地被置换出来,这是一笔非常好的资源。要切实做好规划工作,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抓住机会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把九江的城市建设提

高一个档次。 在解决难题上求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是:钱从何处来,人往何处去,债务怎么办?一要用好国有资产公司这个融资平台。钱是制约国企改制进度的最大问题。市委提出“资产捆绑、政府融资”的融资方案,政府将国企改制企业的地产和房产统一划转给市国资委主管的市国资公司,后者将这些资产中可用的、无争议的集约打包作抵押到银行贷款。这一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资不抵债的企业改制无法推进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资产富余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卖光分光的现象。事实证明,这种方案适合当前的形势,也符合九江的实际,效果较好。二要全面彻底地实行身份置换。国有企业改制后,无论国有资本是以国有独资、还是参股、控股,或者关门退出,企业职工由“企业职工”转换成“市场人”都是必须的,统一的。因此,必须千方百计筹措改革成本,将身份置换做得彻底,不留“后遗症”,为全面建立我市新型的用工制度打下基础。要做到“公平”置换身份,不能再出现因企业不同,而补偿不同的现象。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标准实行全员置换,按时足额补偿到位,使年老的进入社保、医保,免了后顾之忧,年青的拿着一定的补偿金有机会另谋职业,做到“无震荡”置换。三要分批处置债务。关于企业债务的处置,坚持依法处理,灵活变通的原则,分清个人债务、银行债务、其他债务,按照轻重缓急、综合平衡的要求,采取用活政策减债、债权债务对冲抵债、变现资产偿债、产权出让转债、共同协商减债、

国企2020 年度“十四五”规划应七个战略材料文稿

国企2020 年度“十四五”规划应七个战略材料文稿 2021 年-2025 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国企“十四五”规划,笔者认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七个关键战略议题。一是“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十年,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企业应当选择怎样的业务组合和产业定位才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要求?三是企业要巩固传统业务并拓展新领域,现有优势是什么?还需要哪些关键资源和条件?四是要实现战略愿景目标,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维度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存在哪些差距?五是企业要在选定业务领域内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应该从哪里着手?六是如何建立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体系?如何能够让这些目标有效实现分解和落实?七是如何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以下方面是影响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一些要素,也是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条件与任务。 全球产业链重整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机遇。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抗疫”、把中国经验与世界共享、尽快

遏制全球疫情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疫情所导致的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我国应以大国担当积极布局疫情后的经济发展,在重构全球价值链等方面作出贡献。 八大趋势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参照。第一,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二,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第三,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第四,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再平衡时期。第五,信息技术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 5G 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第六,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劳动力供给将面临较大问题。第七,生态化建设进入关键期。国家将继续加大投入进行环保治理。第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时期。 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有进有退。 重组主要是五种形式:一是选择市场竞争程度相对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包括资源类行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进行企业并购横向重组,从而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二是对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优先纵

金融学重点知识37731

?收益和风险的概念 ?要求收益率、期望收益率和资本机会成本 ?在无风险套利条件下,要求收益率等于期望收益率或资本机会成本。资本机会成本 是指,在无套利条件下,同等投资风险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期望收益率。 ?贴现率=时间价值+风险溢价 ?时间价值:消费递延的补偿 ?风险溢价:当风险性投资的收益超过确定性收益时,风险溢酬能够满足投资者因承 担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补偿时,投资者才会选择风险性投资。 ?允许无风险资金借贷的结果 ?(1)资本市场线 ?如果不考虑投资者忍受风险的程度,投资者绝不会选择线下的其他点。也就是说,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于任何风险水平,通过持有投资组合S和相应的借进和贷出,投资者总能获得最高的期望收益率。 ?(2)切点:只能是市场组合。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投资者在信息上不占有优势,因此,没有理由与他人持有不 同的普通股投资组合。标普500是市场组合的近视。 ?风险分散的局限性和单个证券期望收益率 ?一、由于组合消除了非系统性风险,因此,投资者不再关心该证券的方差,它所感 兴趣的是组合中该证券对组合方差的贡献或敏感性,即贝塔值。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假设:风险厌恶、无风险借贷、共同期望、有效分散、贝塔 ?2、证券市场线 ?在无套利市场上,债券价格等于债券的现值。到期收益率可以视为各期贴现率的平 均值。 ?未来名义现金流(考虑通胀);以当前物价水平预计的现金流。 收益率曲线的误区 无信用风险,但是由于一年以上期限的国债不存在零息债券,因此,仍存在再投资风险。 到期收益率部分来自于按照该到期收益率再投资收益。 理论即期利率曲线 ?套利的力量使得市场价等于其内在价值。非国债的风险补偿应该建立在国债即期利 率基础之上。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供了两个很少有争议的共识:一是投资者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总 会要求额外的补偿,因此,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要求较高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主要关心其无法通过分散化投资消除的风险。 如何处理风险? 1、公司资本机会成本和项目贴现率 取决于公司业务风险和项目风险的异同 比如,传统企业拟考虑着手软件项目,该软件项目的风险可参照软件业的风险,可以用行业的贝塔系数作为项目的贝塔系数。 2、无杠杆条件下公司资本成本 ?公司股东收益资本收益率就是该项目的贴现率。 灵敏度分析 目的:分析各因素对项目净现值的影响程度,控制敏感性最强的因素,使得项目按预期执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四川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

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

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有企业负债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也日益加大,如何对银企间的债务进行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极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99年8月通过了《关于实施债转股若干意见方案》,同意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转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企业的股权。这样,原来的银企债权债务关系就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持股关系。这一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对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债转股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债转股成败的关键。本文就从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些探讨。 一、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认为债转股是免费午餐竞相争取,而资产管理公司等部门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的道德风险,形成普遍的赖账局面。由于债转股使企业原来的巨额债务变成股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大大降低,债务的本息将免于偿还,这对任何一个身背大量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具诱惑的。再加上许多企业对债转股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地认为债务不用偿还,而不知道债转股后,股权要求的回报要高于债权,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纷纷争取债转股。即使是本应破产的那些资不抵债、生产和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也存在弄虚作假,争取赶上债转股这班车的现象。另外,虽然国家对债转股的企业提出严格的选择条件,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使入围企业选择操作存在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在选择实施债转股企业时如果不慎重,可能会使本来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债务企业心理不平衡:其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加强经营管理,项目建设精打细算,积极还本付息,结果得不到债转股。它们会降低努力程度,或者干脆不还银行贷款,以便使企业具备能够享受债转股政策的一些标准,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赖债局面。 2、有关债转股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实施债转股的情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在债转股企业组成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聘用总经理的权利,没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审批的权利,没有对债转股资产的保值、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没有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做出决定的权利。这说明在债转股具体实施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改组、管理、监督缺乏权威性,并没有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干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股东权利。 其次,在债转股过程中,现在通行做法主要是企业最大比重的债权归哪家银行,就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这样虽然使债转股的成本降低,容易操作,但对于单一国有资产企业来说,这种债转股只形成两方股东,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只有金融管理公司一方对企业进行约束的情况下,将不利于企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公司体制。 最后,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在原来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

不可不知的金融基础知识(四)——可转债

最近,可转债持续火热,引发市场的关注。 借此机会,整理一下可转债的基本知识。 一、书上理论 1. 可转债的含义: 可转债是一种具有权益性质的债券,允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之前的将其转换为普通股。 2. 可转债的关键术语: 转换比率:一份债券可以换取的股票的数量 转换价格:债券换取的股票的价格;假设以面值出售,等于债券的面值除以转换比率 转股价值 = ( 可转债面值 / 转股价格) * 正股价格 转股溢价率= (转债价格/ 转股价值) - 1 ,指的是可转债价格超过转股价值的比例 税前收益率:是这样的一个收益率,可转债未来的利息与到期赎回价格按照税前收益率折现所得的现值和等于当天可转债的价格。 3. 可转债价值组成部分: ①纯债价值 假设可转债不可转换,将可转债当成普通债券,在市场上的价值,取决于利率的一般水平和风险违约的程度。根据债券的价值公式,等于未来利息的现值和加上本金的现值。 ②转换价值 可转债以当前市价立即转换为普通股,这些普通股的市场价格,等于转换比率乘以当前股价 ③期权价值 可转债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的选择权的价值 汇总: 可转债价值= max {纯债价值,转换价值} + 期权价值 可转债的价值可看作是纯债价值加上普通股为标的的看涨期权价值,股价上涨到一定价格投资者选择行权(转股),股价下跌或者涨幅较小则不行权(转股)可转债价值 4. 公司发行可转债与发行纯债券、普通股的对比:

偏理论上的对比 一个事实:可转债的票息利率比同等条件的纯债券的利率低,因为可转债比纯债券多出了隐性的获利机会(有转换价值和期权价值) ①与纯债券对比 假设在发行可转债后,股票价格上涨幅度大(超过转换价格):对公司不利。可转债的持有者会选择转股,公司需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可转债持有者出售所转换的股票,造成股份的稀释,导致可转债融资成本高。(如果发行纯债券,就不需要以较低价格转股,稀释股权) 假设在发行可转债后,股票价格下跌或者涨幅不大(未超过转换价格):对公司有利。可转债的持有者选择不转股,当作普通债券持有。由于可转债的利率比同等条件下的纯债券低,故公司获利。 ②与普通股对比: 假设在发行可转债后,股票价格上涨幅度大(超过转换价格):对公司有利。可转债的持有者会选择转股,具体的转股价格会比一开始发行普通股时的价格高(许多可转债的合约条文中都是这样规定的),所以公司相当于以较高的价格发行了新的普通股。 假设在发行可转债后,股票价格下跌或涨幅不大(未超过转换价格):对公司不利。可转债的持有者不转换,当作普通债券持有。而公司本可以以较高价格发行普通股,获得较低成本融资,而发行可转债以后失去了这个机会。 汇总来看,比较纯债券、普通股、可转债三者。发行证券以后股价涨幅大时,对公司最有利的是纯债券,其次是可转债、最后是普通股;发行证券以后股价下跌或涨幅不大时,对公司最有利的是普通股,其次是可转债,最后是纯债券。 5. 公司可转债的好处: ①现金流压力小 对于刚刚起步的成长型公司, 如果公司发展不如意,投资者不转股,可转债变成纯负债,此时利息成本比纯债券低,现金流负担小。 如果发展成功,股价上涨幅度大,投资者争相转股,虽然相对于纯债券来说会有股权稀释效应,但是产生的影响已经较小了。 ②风险协同效应 一定程度上,免疫风险评估的误差。 可转债的价值可以看成纯债价值加上以公司普通股为标的的看涨期权价值, 如果公司的风险水平比预估计的大,则可转债纯债价值低,看涨期权价值高;如果风险水平小,则可转债的纯债价值高,看涨期权价值低。(高风险,股权高收益,债权低收益) 最终的结果是可转债的收益率对违约风险相对性的不敏感 ③降低债务代理成本 债权人会促使公司从事低风险的项目,普通股股东促使公司从事高风险的项目,而高风险项目实际上会把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股东手中。 可转债具有权益性质,相比纯债券,“财富转移”的情况会减少。 6. 转换策略对公司和可转债投资者的影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6月30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各项方案,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正式进入 倒计时,国企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行动方案》全文虽然还并未对外公布,但根据相关信息,目前已经透露出了几个内容:一是坚定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方向;二是国企改革的七大内容;三是增强国有经济五个发力点。 即“一个方向”、“七大内容”、“五个力”。 “一个方向” 坚持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制度优 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曾强调指出: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资国企的部分,突出体现了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主力军作用。 这是对“全民战疫”成果的总结和提升。 江宇表示,“全民战疫”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制度优势,同西 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证明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意义,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经济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更高的总体效率,充分证明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自身优势,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七大内容” 落实方案第一年,改革聚焦七个方面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并于10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对此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今年改革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

债转股的主要流程和程序

债转股的主要流程和程序 日期:2010年7月2日浏览[83] 一、债转股方式 债转股本身并不复杂,但当它与资本运营的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后就有了十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操作中可分别情况根据不同企业的条件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交易环节和成本,避免与制度发生冲突。 (一)债转股结合新股发售:对被债转股企业尚未改制上市的,债权方可以所拥有的债权作为出资参与债务方的股份制改造,将债权转为股权并通过新股发售变现。 辽通化工就是一个债转股结合新股发售的典型例子。 辽通化工的成功,有三个关键,首先是债务转移,即通过关联企业预先承但债务的方式,改变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其次,在对目标化的同时,将被转移债权股权化,为下一步的资金注入做好准备;第三,通过相关公司改制上市后,将募集资金以收购目标公司债务所转股权的方式注入到目标企业,使原有债务问题通过债权──股权──上市这样一个循环后得到最终解决,使不良债权变成了优良股权。 (二)控股权转让中的债转股:企业控股权转让往往意味着企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等的改变,是企业重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完成企业控股权的转让,被控股企业的债务负担能否妥善解决往往是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债转股在此方面则有广泛的运用空间。 成量股份大股东的成功变换就运用了债权转股权方法。 为了解决成量股份沉重的债务与利息负担,为公司的兼并重组创造条件,1999 年7月,成都市国资局等单位联合对成量股份的部分债务进行了债权转股权的操作。将持有的4710.44万股成量股份国家股(占总股本的42.52%)划拨给成量集团持有。通过一系列债转股和债务转移后,另2000万元债务的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第一大股东, 1999年8月,深圳中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兼并成都成量集团的协议终于在深圳正式签字,成量股份在债务减轻之后,又完成了控股股东的转换,为公司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三角置换:债权方以所持债权置换债务方持有的第三方企业的股权或债权,包括债权转股权后的再置换。当债务方自身资产质量较差,债权人不能接受其债权转股权时,如果该债务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或债权,三角置换式的债转股则可以达成目的。 (四)债权转质押股权:当企业债务到期无法清偿时,债务方以本企业等值股权作抵押重新取得对债权方到期债权资产的占有。使用权,双方签订“股权质押协议”,质押期内债权方或享受按年度领取固定利息分红的优先股股东的待

资产评估【会计知识】第三章负债习题

【会计知识】第三章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年初甲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台设备,价款分5年于每年年末支付100万元,此设备现在的市场价值是400万元,企业采用平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则2010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应为()万元。 A、320 B、400 C、420 D、300 2、甲公司对销售产品承担售后保修义务,期初“预计负债——保修费用”的余额是10万元,包含计提的C产品保修费用4万元,本期销售A产品100万元,计提的保修费预计为销售额的1%~2%之间,销售B产品80万元,计提的保修费预计为销售额的2%~3%之间,C产品已不再销售且已售C 产品保修期已过,则期末“预计负债——保修费用”的余额是()万元。 A、13.5 B、12.6 C、6.6 D、9.5 3、A公司2009年7月8日决定建造固定资产,8月18日取得专门借款存入银行,9月17日支付工程款项,10月16日正式动工建造。A公司专门借款利息开始资本化的时间为()。 A、9月17日 B、10月16日 C、8月18日 D、7月8日 4、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利息支出,不应该计入财务费用的是()。 A、应付债券的利息 B、短期借款的利息 C、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 D、筹建期间的长期借款利息 5、企业发生赊购商品业务,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是()。 A、商品价款 B、增值税进项税额 C、现金折扣 D、销货方代垫运杂费 6、下列不属于债务重组方式的有()。 A、以资产清偿债务 B、债务转为资本 C、以等额现金偿还所欠债务 D、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7、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于2007年1月1日取得专门借款5000万元,借款年利率为8%;将尚未动用的部分借款存入银行,取得的存款利息为20万元;并将500万元暂时不用的借款进行暂时性投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2018年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公司组建工作筹备组方案

2018年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 公司组建工作筹备组方案 文档由作者编辑整理,文件由政府公开发布. 背景:10年前(2009年),为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贵阳市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成立了贵阳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工商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贵阳市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阳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等10家投融资平台企业。 十大投融资平台主要通过对地方重要的基础设施、资产包括土地资产和国有企业股权的重组、盘活,形成新的具有投资和融资功能的国有资本运作主体,担负和完成按照战略政府意图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促进先导产业发展、经营管理上市和非上市国有企业的股权,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0年时间,贵阳城市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产业升级,十大投融资平台自身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国企改革的政治形势,贵阳市国企战略性重组方案应运而生。 筑府办函〔2018〕56号 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有关企业: 《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公司组建工作筹备组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抓好落实。 2018年4月18日(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公司组建工作筹备组方案根据《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8〕6号)及《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委厅字〔2018〕8号),为推进组建贵阳市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的相关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贵阳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公司组建工作筹备组。具体方案如下: 一、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晏(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徐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玉海(副市长) 王玉祥(副市长) 钟汰甬(副市长) 魏定梅(副市长) 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资委,由市国资委主任黄永辉任办公室 主任,市国资委副主任韩荣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各筹备组的工作,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负责各战略性重组公司组建方案的审核和上报;做好组建公司的风险防控;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可转债知识及计算

沪市上市交易的可分离交易纯债代码以“126”开头, 在深市上市交易的可分离交易纯债代码以“115”开头。 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可以分别用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和转股溢价率来衡量,我们根据2008年6月17日可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和转股溢价率绘制出散点图。 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和普通的国债和企业债的到期收益率计算方法相当,即把以后每期发生的现金流,折合成目前的价格需要多高的折现率(假设转债持有到期,不进行换股操作)。到期收益率越高,说明可转债的债性越强,投资的安全度越高。由图可知,所有转债的到期收益率均大于-4%,其中到期收益率大于0的转债有8只(海马转债的到期收益率为0.84%,未在图中标出),债性保护大大增强。以目前价格买入上述转债并持有到期,最大亏损不会超过4%,非常具备抗跌性。对于到期收益率大于0的可转债,意味着当前购入此类转债并持有到期可以保本。 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就是指可转债价格相对于转换价值的溢价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转债价格-转换价值)/转换价值×100%。转股溢价率越高,说明可转债价格相对于当前的正股价格虚高的成分越高。近期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有所上升,股性下降。主要原因是转债正股的持续下跌,且跌幅超过相应转债,从而转债价格与转换价值的差值变大,导致转股溢价率变高。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弱市中可转债与正股相比,由于具备债性保护而有一定的抗跌性。山鹰、恒源、五洲以及海马四只转债,转股溢价率均大于100%,转债市价高出转换价值太多,股性很弱,当正股上涨时,转债涨幅会相对滞后甚至不涨。 以中信国安(000839行情,股吧)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债券部分国安债1(代码:115002)为例,昨日收盘该债券报价为76.97,剩余期限5.25年,票面利率为1.2%,扣除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0.96%。如果按76.97元的价格买入该债券,持有到期,则到期时每张债券获得的本息共计可达105.76元(=100元+0.96*6),其中纯收益为28.79元,累计收益率为37.40%,按单利计算,则平均年收益率可达7.12%。与三期凭证式国债中5年期品种相比,年收益率高出0.78个百分点。 转股案例 可转债的投资价值除了具有一定的债性,可以还本付息之外,其最大的魅力便在于一定时期内,投资者可以选择转股。由于在市场的振荡起伏中,可转债的涨跌并不与正股完全同步的,这样就使得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可能高于市价,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 截至昨日,在14只存在交易的可转债中,大荒转债和桂冠转债的转股价值仍高于目前市价,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6月19日,大荒转债便可实行转股,如果后市北大荒反弹,则大荒转债的获利空间更大。 截至6月3日收市时,大荒转债的收盘价为128.26元,而其正股北大荒的股价为19.38元,由于大荒转债的转股价为14.32元,转股时可转债价值按照100面值计算,以目前的转股价格计算的话,每张债券的转股比例为6.98(=100/14.32),也就是说,每张债券能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