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高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

高中语文教师面试题

第I卷 (选择题24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录相机神志不清潜.伏(qián) 强.颜欢笑(qiáng)

B.和事佬唉声叹气巨擘.(bò) 卓.尔不群(zhuō)

C.爆冷门披沙拣金酩.酊(mǐng) 潸.然泪下(shān)

D.一揽子无尚光荣下载.(zǎi)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赵本山虎年春晚小品《捐助》“笑”果差强人意

....,再加上植入广告太多,播出后一直备受诟病。

B.那年我从这里经过,触目尽是低矮的破旧的平房,曾几何时

....,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

C.老挝是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特别是那里的佛教渊源,让越来越多向往清净心

灵之旅的旅游者趋之若鹜

....。

D.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

....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如果凭着主观愿望出发,那么对客观事物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B.针对目前丰田频频“召回”,中国汽车对“丰田事件”没理由幸灾乐祸,应当从丰田汽车的危机中吸取教训。

C.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显示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人民军队的风貌。

D.蒸汽机、电灯、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分别编列,要查阅《汉书》《荀子》《李太白集》三部书应分别到经部、子部、集部查找。

B.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的“元”“白”“郊”“岛”分别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和贾岛。

C.《雷雨》是作家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它深受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剧气氛。

D.《堂吉诃德》《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分别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法国的雨果。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大的庙宇盘踞在山峰的东南侧,,牌坊脚下青石板间那丛生的杂草在夜幕下使寺庙显得尤为凄凉。

A.寺庙房檐下木牌上刻着“明月寺”,庙前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那早已脱漆的大门吊着锁

.B ???

.A

???

.

C ?

?

?

.

D

?

?

?

B.寺庙房檐下木牌上刻着“明月寺”,那早己脱漆的大门吊着锁,庙前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

C.庙前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寺庙房檐下木牌上刻着“明月寺”,那早己脱漆的大门吊着锁

D.那早已脱漆的大门吊着锁,寺庙房檐下木牌上刻着“明月寺”,庙前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①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②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w&w#w@.k*s*5*u(材料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旍旄羽袚矛戟剑拨:旍(jīng),同“旌”,旌旗。旄(máo),旗帜,仪仗。羽,古文舞所执雉羽。袚(fú),同“帗”,舞蹈用具,用五色帛制成。拨(fá),通“瞂”,大

②膳(fán),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

B.献酬.之礼毕酬:礼物

C.有司却.之,不去却:使……退去

D.盍致.地焉致:得到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夷狄之乐何为.于此①沮之而不可则.致地

②我之为.先并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①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①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齐国派出使者告知鲁定公在夹谷举行友好会见,鲁定公准备乘坐豪华的车辆前往。B.鲁定公与齐侯在夹谷筑盟坛,排定席位,修起土台阶三级,按诸侯会盟之礼相见。C.从文本材料看,孔子用“礼”在外交会盟上维护了鲁君的尊严,让齐景公感到羞愧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鲁定公在春郊祭祀后,没有按礼数把祭祀的熟肉分给大臣。

第II卷 (共46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20分。

9.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5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①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②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材料选自《庄子·齐物论》) 注:①适志:快意。②蘧蘧(qúqú);惊疑动容的样子。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

(自居易《琵琶行》)

③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前赤壁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题。(7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1.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用无言的“青山”对有声的“白水”,色彩明丽,对偶工整,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城外送行图。

B.颔联点明主题,喻友为飘蓬,“蓬”字前用“孤”来限制,形象生动地写出诗人的孤独无依,行迹无定。

C.颈联以“浮云”“落日”为喻,引发游子之意及故人之情的联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分手时彼此的心情。

D.尾联用马“萧萧”悲鸣的场景,借马之嘶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情,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②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3题。

“碳锁定”的概念在国内已经并不陌生,在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人们倾向于认为,“碳锁定”一词更多地是指能源技术的投资,由于投资周期较长,而陷入一种被动停滞状态。

从文献上看,“碳锁定”是最早由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鸟恩鲁在《理解碳锁定》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乌恩鲁的文章,源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扩散如此艰难?经过研究,他总结认为,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成为主导技术,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这被概括为“碳锁定”。

从“碳锁定”的概念回顾看,如果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确实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那么气候变化问题形成的根源在于当今世界的“碳锁定”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托德〃斯特恩①报告“越早采取行动成本越低”的论断应该是正确的。因为越到后面,陷于锁定越深,摆脱的困难和成本越大。

虽然“碳锁定”根深蒂固,但从历史上看,“解锁”并非不可能。WilliamUnrip②总结认为,在理论上,存在三种递进式的政策途径,以逐渐对现有技术系统进行变革:不改变现有系统,只处理排放,即末端治理;改造一定的部件或流程,而维持整体系统构架不变;替换整个技术系统。为了解决污染问题,人们最初使用的一般是末端治理的方法,尽可能维持整个技术系统的稳定。但是,只关注排放过程的末端治理方法,最终会趋于无法带来增量的改变。然而,剧烈的改变会伴随极大的心理和财务障碍。较为可行的是连续性方法,在现有能源系统的构架下,逐渐创新,最终实现技术系统的替代。

注:①托德·斯特恩:美国气候问题专家。

②William Unruh: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碳锁定”是指目前在能源政策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得到重视的能源技术投资,由于投资周期较长,而陷入一种被动停滞状态。

B.气候友好型技术扩散艰难的原因,是对化石能源系统的高度依赖的技术锁定和政策路径依赖,阻碍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

C.当今世界“碳锁定”的特征确实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斯特恩提出“越早采取行动成本越低”的论断是正确的。

D.为了解决污染问题,作者认为采取末端治理方法,尽可能维持整个技术系统稳定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寻求更为科学的技术系统的替代。

13.从文本材料看,要解锁“碳锁定”,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掉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鲈鱼”……这此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进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15.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1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16.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17.文章结属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18.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400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