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洁美保健露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洁美保健露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洁美保健露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洁美保健露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洁美保健露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洁美保健露对痤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3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外用洁美保健露治疗,每次适量,每天4到5次,连续治疗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2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4的表达水平。

结果:治疗前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4 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t=5.61,P<0.05);治疗后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_4

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一5.34,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

结论:洁美保健露能抑制中重度痤疮患者外周血IL4 的过度表达,恢复Thl和Th2细胞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洁美保健露;痤疮;白细胞介素4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单位感染性疾病,中重度痤疮以脓疱、结节、疤痕以及囊肿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面容及生活质量。J。洁美保健露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J,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痤疮的首选药物。本研究探讨洁美保健露治疗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外周血IL4表达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3月皮肤科门诊3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其中男l9例,女l5例;年龄18~30岁,平均22.4岁;病程1~6月。中重度痤疮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参考Pillsbury分级法』,评级为Ⅱ、Ⅲ、Ⅳ级为中重度。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就诊前6周未系统使用过痤疮治疗药物。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②近2年之内有生育计划者;

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④过敏体质或对本药物成分过敏者。另外选择同期28名无痤疮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4例,女l4例;年龄18~30岁,平均23.6岁。两组的年龄(t=0.86)和性别( =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外用洁美保健露,每次1适量,每天4到5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过程中每4周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脂情况。

1.3 血清中IL4的检测

在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4的水平。早晨空腹采血,女性避开月经期采血检查。待测血清保存于一20%备用。检测仪器采用550型酶标仪(BioRad,美国),试剂采用IL4 检测试剂(美国Sigma公司产品)。操作方法:首先以标准品/标本稀释液将冻干标准品复溶,静置15 min后混匀(浓度为2 000 pg/mL);进行倍比稀释成7个浓度。取出所需板条,除空白孔外,分别将标本或不同浓度标准品(100 L/孔)加入相应孑L中,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孑L,温室(2O~25cC)孵育120 min,洗板4次;除空白孑L外,加入检测剂工作液(100 I/孑L),封住板孑L,温室20~25℃)孵育120 min;洗板4次;加人底物(50 L/孔),避光室温25 rain。加入终止液228(5O I/孔)混匀后即刻测量OD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0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IL4水平的检测结果治疗前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_4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t=5.61,P<0.05);治疗后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4 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5.34,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65),见表1。

表1 中重度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_4的检测结果( ±S)

2.2 监测结果

3O例患者每4周监测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脂指标,共监测3次,未发现血液学异常指标。

3 讨论

痤疮的发病因素很多,目前研究认为痤疮的形成与毛囊皮脂腺导管及漏斗部角化异常、皮脂分泌增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内分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中重度痤疮患者

组IL4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李佳妍等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IL4在中重度痤疮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IL-4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具体来说由Th2细胞分泌,Th2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可以下调抗原递呈细胞及Thl细胞的活性,起免疫抑制作用。Thl细胞与Th2细胞均属于辅助性T细胞,机体正常时,Thl和Th2细胞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当机体受到异己抗原攻击时,Thl和Th2细胞中某一亚群功能升高,另一亚群功能降低,该现象即为Thl/Th2漂移。中重度痤疮患者IL一4水平

较高,说明Th2细胞亚群功能升高,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经过治疗后,IL_4水平降低,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机体正在恢复Thl和Th2细胞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

洁美保健露采用天然植物精华,能深入毛孔,带走残留在肌肤里的污物,提高皮肤抵抗力,带有保湿效果能平衡油脂,令肌肤保持通透舒畅。具有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可用于面部痤疮、酒渣鼻、毛囊虫皮炎。

白细胞介素7(综述)

7 摘要:白细胞介素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形成网络,复杂重叠。每种白细胞介素都有自已独特的功能,同时还可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目前对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7(IL-7)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生长中对于抗凋亡的功能上,如何维持体内T细胞增殖平衡的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表明IL-7作为一个调控子在T细胞维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细胞如何产生IL-7信号的生物应答通路,以及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为何会产生差异,对于这两者知道的并不清楚。除此之外,IL-7对于肿瘤免疫治疗、肺结核免疫治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7、T细胞、抗肿瘤免疫、肺结核免疫 白细胞介素是由白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介导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传递免疫信息的细胞因子统称。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30多种白细胞介素,他们功能多样,形成网络,复杂重叠。 IL-7是众多白细胞介素中的一种,是由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其靶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对来自人或小鼠骨髓的B祖细胞、胸腺细胞及外周成熟的T细胞等均有促生长活性。IL-7能与干细胞生长因子协同能够刺激B前体发生有丝分裂,这一效应可被TGF所抑制;但对B祖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促进双阴性胸腺细胞的成熟,提供胚胎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TCR基因重组的始动信号;但对成熟T细胞无明显作用;诱导胸腺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LAK细胞活性,其效应细胞主要为CD8+亚群;但IL-7诱导的LAK细胞不具有NK 活性,IL-7能刺激髓样前体细胞和巨核细胞产生集落形成单位和血小板,使机体从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中恢复过来;在较高浓度时,IL-7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导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现已证明白细胞介素7和T细胞受体信号是体内T细胞增殖平衡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T细胞代谢的一个调控因子1。另一方面,在淋巴细胞减少的宿主中,T细胞再生主要通过胸腺合成和胸腺依赖的外周T细胞的体内增殖。临床上胸腺的生成被化疗、放疗、HIV感染、移植排斥反应等限制2,所以体内T细胞增殖与外周T细胞数量密切相关。但是,相比于CD8+T 细胞,CD4+T细胞平衡增殖效率却要低很多,而现有理论和模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不能解释为什么此机制其只对CD8+T细胞有明显效果3。 1. IL-7与T细胞生长代谢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也是驯化和选择T细胞的场所。胸腺输出T 细胞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免疫系统整体功能4。胸腺微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不但提供胸腺细胞发育所需一系列细胞因子,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之间的接触也至关重要。 IL-7在胸腺的分化发育过程中是一种必需的细胞因子5。目前认为与IL-7促T细胞生长的两条主要途径为JAK/STAT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 目前JAK/STAT信号模型主要是针对以STA T5为信号分子构建的。IL-7首先与IL-7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与IL-7受体相关联的JAK活化,活化后的JAK能够磷酸化STAT细胞因子,使得STAT形成二聚体,然后进入细胞的细胞核发生作用,在细胞核调控一系列的细胞生存和生长因子,如BCL-XL,c-myc等。最终促进T细胞在体内的增殖6。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21研究进展 摘要: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1]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 细胞分泌,与IL-2、IL-15、IL-4等细胞因子具有高度同源性。IL-21的受体广泛分布在脾、胸腺、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可调控T细胞、B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等的活性。并促进机体由先天性免疫向适应性免疫的转变。本文就IL-21及其受体的产生、分子结构、生物学作用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生物学作用;疾病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最近命名的Ⅰ型细胞因子,由活化的CD+4T细胞合成,包括133个氨基酸残基和4个螺旋结构[2],与IL-2、IL-15同为细胞因子受体γc家族的单链蛋白质[3]。IL-21通过特异性结合IL-21R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IL-21对不同阶段的B、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均起作用,在特定的刺激物存在时,可促进B、T淋巴细胞和NK等细胞增殖。近年的研究证实,IL-21及其受体选择性地在淋巴组织特别是NK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2],参与对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尤其与NK细胞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是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可见,IL-21有望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 1IL-21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IL-2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4q26-q27,与IL-2、IL-15在同一染色体上,距IL-2基因大约180 kb,距IL-15则较远[4]。Asao等[5]报道IL-21cDNA共642个核苷酸,其中自42位至535位核苷酸为编码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注解组报道IL-21cDNA为617位核苷酸,去除了最后25个核苷酸。IL-21开放阅读码框编码16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体,在31位G1y处被酶切后形成13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的IL-21蛋白质。成熟的IL-21含有四螺旋族细胞因子结构域,该结构域与IL-2、IL-4、IL-15的四螺旋族细胞因子结构域有较高的同源性。IL-21与IL-15在相同的位置有两对相同的半胱氨酸,其中一对在IL-2、IL-4、GM-CSF中具有保守性,另一对则为IL-21与IL-15所特有,表明IL-21与IL-15是结构上最相近的细胞因子。并且机体在正常情况下,IL-21的表达量很少,在模拟T细胞活化的条件下可诱导IL-21的高水平表达。 2IL-21的生物学活性 2.1对T细胞的作用 IL-21能明显增强抗CD3mAb诱导的T细胞增殖,并增加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效应功能,但在不同T细胞亚群或在不同状态下IL-21的反应不一致,它可和IL-4、IL-6等一起诱导Th细胞向Th2应答分化,抑制Th1应答,调节Th1/Th2的比例,保持机体的免疫自稳平衡。IL-21可促使T细胞分泌IFN-γ;IL-21能通过STAT4途径来抑制天然T前体细胞IFN-γ的产生,抑制IFN-γ对前体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6]。Kasaian等[7]研究报道,IL-21可促进抗CD3抗体活化的胸腺细胞、成熟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在无抗CD3抗体的刺激下,IL-21与IL-2、IL-15、IL-7协同作用可促使外周血T细胞增殖;IL-21能影响T细胞初次免疫应答及效应T细胞的功能,在再次免疫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简称白介素1 (IL-1),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2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并可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也参与抗体反应、造血和肿瘤监视。21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对于白介素2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IL-2R:对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可作为病情观察和药效监测的一项指标。 白细胞介素-4的生物作用,包括刺激活化B细胞和T细胞增殖、CD4+T细胞分化成II型辅助T细胞. 它也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向IgE,上调第二型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的产生。 白细胞介素-6,简称白介素6 (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它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IL-1、TNF-a, PDGF、病毒感染、双链RNA及c AMP等,均可诱导正常细胞产生白介素6。白介素6能够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 白介素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目前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感染、器官移植、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血液、消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1989年,Mosmannand及他们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新的免疫介质,由Th2细胞克隆分泌,能够抑制Th1细胞克隆IL-2和IFNr的合成。早期被命名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SIF),这种因子后来被命名为IL-10 白细胞介素-13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目前共发现了29个白细胞介素(现在可能为35个),分别命名为IL-1---IL29.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白细胞介素简介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关于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最初测定的为IL1和IL2。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细胞促进蛋白质(mitogenic protein)以及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等七种名称称之。而IL2属于淋巴细胞活素,以前曾以胸腺细胞刺激因子(thymocyte stimulating factor)、T 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等六种名称称之。 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主要分类编辑 目前发现了29个白细胞介素(后为35个),分别命名为IL-1---IL29.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IL-1 (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 2. 存在形式IL-1α和IL-1β。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局部低浓度--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和T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2)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1. 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4)激活巨噬细胞。 IL-4 1. 细胞来源主要由Th2细胞、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细胞增殖、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Th1细胞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

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方式发挥效应。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

约束性。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介素 - 分类及功能 白介素与免疫治疗的关系 IL-1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少量时引起急性期反应(acute p hase reaction),大量时引起发烧。 IL-2 辅助型T细胞(TH1-cells)刺激生长和分化的T细胞反应。可以用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或打压作移植的病人。 IL-3 T细胞(T cells)刺激骨髓(bone marrow)干细胞(st em cells) IL-4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just activated naive C D4+ cell, memory CD4+ cells 参与扩散的B细胞和发展的T

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doc

白介素分类及效用简介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配合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效用。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简介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配合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效用。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特点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方式发挥效应。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介素- 分类及效用 白介素与免疫治疗的关系 IL-1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少量时引起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action),大量时引起发烧。 IL-2 辅助型T细胞(TH1-cells)刺激生长和分化的T细胞反应。可以用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或打压作移植的病人。 IL-3 T细胞(T cells)刺激骨髓(bone marrow)干细胞(stem cells) IL-4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just activated naive CD4+ cell, memory CD4+ cells 参与扩散的B细胞和发展的T细胞和肥大细胞. Important role in allergic response (IgE) IL-5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角色分化的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生成,和 IgA 生成 IL-6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引起急性期反应 IL-7 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中的红色骨髓、胸腺(thymus)渉及 B, T, 和 NK细胞的生存,发展和动态平衡 IL-8 巨噬细胞,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中性粒细胞趋化(Neutrophil chemotaxis) IL-9 T细胞,具体的CD4 +辅助细胞(CD4+ helper cells)刺激肥大细胞(mast cells) IL-10 monocytes、辅助型T细胞(TH2-cells)、肥大细胞(mast cells)抑制的辅助型T细胞(Th1)因子产生(inhibits Th1 cytokine production) IL-11 骨髓基质(bone marrow stroma)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产生 IL-12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刺激 NK cell, Th1 cells induction. May suppress food allergies IL-13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刺激生长和分化的 B-Cells (IgE), 抑制 TH1-cells 并生成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acrophag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4 T细胞和某些恶性B细胞控制生长和增殖的B细胞 IL-15 引起生成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IL-16 各种不同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 chemoattracts 免疫细胞表达细胞表面的CD4受体(cell surface molecule CD4) IL-17 - 引起生成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8 巨噬细胞诱使生产的干扰素-γ(IFNγ) IL-19 - IL-20 - 调节增殖和分化的表皮细胞(keratinocytes)

白细胞介素的定义及分类

白细胞介素的定义及分类一、白细胞介素的定义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的生理学特点 1、产生细胞与作用细胞多样 有些白介素可由 2 种以上免疫细胞产生;一种白介素可对多种细胞发挥作用。 2、合成分泌快,大多为近距离发挥作用,降解快。 3、分子质量小,生物学作用强 白介素多为小分子糖蛋白,体内含量极微,但发挥作用很显著。 白细胞介素命名及分类 名称的由来 关于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许多因子参与,其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 细胞繁殖等)。在研究这些因子的过程中,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

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为了避免命名的混乱,1979 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会将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在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编号以示区别,例如1、2…,新确定的因子依次命名。 二、分类 白细胞介素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目前发现了35 种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1—35。其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几类白细胞介素简介 人白细胞介素1 p ( 1 B ) 人1 p为1家族的成员之一,1家族包括1a、1 p、1、18 及1F5至F10。所有家族成员都具有12p链,p三叶草构像。1 a和1 p为不同基因的产物,虽其氨基酸序列只有大约25%勺同一性,但它们识别相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多种细胞在应答刺激如炎性因子、感染或微生物内毒素等时,产生这两种蛋白质。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增强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从而使白血细胞迁移至感染位点,重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导致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热症状。因此 1 亦被称为体内致热原。 1 在调控血细胞生成方面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白细胞介素17(IL-17)说明书

人白细胞介素17(IL-17)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用纯化的人白细胞介素-17(IL-17)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白细胞介素-17,再与HRP标记的羊抗人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 试剂盒组成: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

白细胞介素简介指南

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关于的表达和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及因子(monoki-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间[杀菌]素。最初测定的为IL1和IL2。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细胞促进蛋白质(mitogenic protein)以及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等七种名称称之。而IL2属于淋巴细胞活素,以前曾以刺激因子(thymocyte stimulating factor)、(T cell growth factor)等六种名称称之。 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主要分类 目前发现了29个白细胞介素(后为35个),分别命名为IL-1---IL29.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IL-1 (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 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 2. 存在形式IL-1α和IL-1β。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局部低浓度--免疫调节:协同刺激APC和T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2)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 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1. 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2.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方式发挥效应。 3.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4)激活巨噬细胞。 IL-4 1. 细胞来源主要由、肥大细胞及嗜碱性 粒细胞产生。 2. 主要功能 (1)促B、分化; (2)诱导IgG1 和IgE产生; (3)促进向Th2细胞分化; (4)抑制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 (5)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等。 IL-6

白细胞介素21及其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1及其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陈敏1,2,彭克美1*,何敏2 【摘要】白细胞介素21(IL-2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CD4+T细胞产生。IL-21通过其受体IL-21R发挥多种生物作用。IL-21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与IL-2、IL-4、IL-7、IL-9和IL-15受体共同享有γ链(γc)。许多研究表明IL-21独自或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和功能,参与对免疫反应稳态平衡的调节。为了更全面了解IL-21研究进展,论文对IL-21与IR-21R的发现、结构特征、表达分布、信号通路以及IL-21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12(033)003 【总页数】4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I型细胞因子受体;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是2000年Parrish-Novak报道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1],IL-21序列和结构与IL-2、IL-4、IL-15高度同源。IL-21通过IL-21受体(interleukin-21receptor,IL-21R)发挥生物学功能。IL-21R和IL-2、4、7、9、IL-15R同属Ⅰ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并共同享有γ链(γc)[2]。最初认为IL-21仅由CD4+T细胞产生,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h17、Tfh、NKT细胞也分泌IL-21[3]。虽然IL-21仅由淋巴细胞产生,但IL-21R分布于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提示IL-2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4]。近几年的研究表明IL-21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发挥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