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沈从文与刘亮程创作中乡土意识的比较

沈从文与刘亮程创作中乡土意识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4757539.html,

沈从文与刘亮程创作中乡土意识的比较

作者:刘荣华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2期

内容摘要:乡愁总是一名优秀作家挥之不去的情绪,通过“乡愁”,可以窥见作家的精神内核。作为乡土作家的代表,沈从文以乡村的优美回应现代文明的冲击;刘亮程试图以“乡村哲学”治愈都市的文明病,比较他们的乡土创作,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人心向度和人情冷暖。

关键词:沈从文刘亮程乡愁

乡土文学,无疑是百年中国文学的主流。在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

《边城》、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作品已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乡土文学依然占据文学版图的主流位置。贾平凹、莫言、陈忠实、刘亮程等人的作品广受欢迎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其实,乡土文学的盛行绝非是这一百年的事情。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游子思乡的诗歌并不少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乡愁”,这是文学永恒的、绕不开的话题。考察文学作品中乡土意识的流变,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人心向度和人情冷暖。

一.以乡村的优美回应现代文明的冲击

乡愁,这是作家挥之不去的写作源泉。批评家谢有顺就认为,“乡愁是地理学的,也是精神学的,所以,伟大的作家往往都热衷写自己所熟悉的故乡。鲁迅写绍兴,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写商州,福克纳写自己那像邮票一样大小的家乡——每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写作根据地。”[1]如果说,过去诗人的“乡愁”主要是因为地理空间的限制而产生的思乡情绪的话,那么自“五四”以降,作家的“乡愁”已经不再停留在地理意义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还乡的层面。即寻找精神家园,灵魂信仰。

应该说,这个时期作家的“乡愁”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知识精英目睹了国耻家辱,内心的文化信仰已经坍塌,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道家学说,都已经无法再让知识分子的脊梁挺立起来。所以他们渴望拥抱代表了现代文明的一切事物,其中也包括西方的学说、理论。但另一方面,当他们置身于都市的时候,他们发现,所谓的现代文明并不能让他们受苦受难的灵魂获得解救。而且,他们所熟悉的乡村不但没有在现代文明的驱动下获得重生,相反,乡村日益凋敝、衰败,人心日渐精明、狡猾。家园——无论是地理意义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家园都已经一去不复返。正如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一样,那时候的知识精英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彷徨无助、飘零不安的游子。沈从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西方现代文明强势进入的中国大地时,社会上弥漫着一股交织着自卑、屈辱及盲目崇

拜的空气。沈从文很快就意识到,乡村那种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样式可能就要丧失了;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