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记【对照版】

学记【对照版】

学记【对照版】
学记【对照版】

《学记》全文及解释

出自《礼记》,【汉】戴圣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新。如果礼贤下士,亲近猿人,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民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从教育入手。《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念jiào)学相长(促进)也。《兑命》曰:“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了美味佳肴,不迟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及时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知道不足,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

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每年)入学,中年(隔一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每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做“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血液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间接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做“大成”。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相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岂不正好说明了这层道理吗!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同后文“陵”,超越)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学生常常再三诵习小雅,为的是使他们从开头就培养做官的兴趣。学生上课,要按鼓声打开书箧,为的是使他们重视学业。大学里备有教鞭,为的是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教官不到夏祭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为的是使学生得以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但不唠叨灌输,为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只听不问,为的是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而不越级地学习。这七件事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纲领。

古书上说:“在教育这件事上,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尽职,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文】大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的时候也有种种课外作业。因为,课外不习杂曲,课内就学不好琴瑟;课外不习歌咏,课内就学不好诗歌;课外不习洒扫、应对,进退等杂事,课内就学不好礼仪。总之,如果不提倡课外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学习的时候努力锦绣,休息的时候尽兴玩弄杂艺。这样,他们才能搞好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交友,坚持信念。日后离开师友,也就不会违反师友的教诲了。《尚书*兑命篇》说,唯有重视学业,按部就班,即使努力,血液才能有所成就,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文】现在的老师呢,只知道朗读课文,大量灌输,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他们不考虑学生的内心的要求,不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进行教学的办法既不合理,提出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以致,学生厌恶学习,怨恨师长,只感到学习的困苦,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及时勉强结业,很快就忘的一干二净了。教育没有成效,原因就在这里。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译文】大学进行教育的原则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就先放置,这叫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因素。

【原文】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看,不易有成就了。如果不知顺应自然,胡乱施教,教育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不能获得成效。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见解就会狭隘,见闻就会不广。如果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如果三朋四友,尽谈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文】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能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能感到安逸。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安逸。学生又能独立思考,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生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以不知道。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狭隘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轻率勇为,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止。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性不同之故。

【原文】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文】必须了解学生的心性,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扬学生的有点,克服学生的缺点。优秀的歌手能使听众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优秀的老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他的讲解,扼要而又透彻,精微而又妥善,举例不多,却能说明问题,这就能使学生跟着他学了。

【原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译文】教师指导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所以教师是一种可以从他学习统治权术的人。课件选择师资是不可以不慎重的。古书上说,:“从前三王四代的时候最忠实师资的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示人重视学习。所以,君王在两种情形之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当臣子在祭礼中扮演受祭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君王讲书是不行君臣之礼的,就是尊师之意。

【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经理不多,而收效很大,对于教师又能表示感戴之忱。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精力很多,而收效很少,反而会埋怨教师。善于发问的人,发问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砍的地方砍起,随后才砍木

材的关节;久而久之,关节随手就可以砍开了。不善发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善于答问的人,对待发问如同对待撞钟一样;撞的轻就响的小,撞的重就像的大;从容地撞,从容地响。不善于答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这都是有关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些方法。

【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译文】单凭一点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讲解才行。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不懂,就不必讲下去了。

【原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文】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用痞子镶嵌成衣;优秀的工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用柳枝编织成萁;小马初学驾车相反,它是跟在车子后面的。人们懂得这三层道理,就懂得怎样做学问了。

【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译文】古代的学者,能够比较同类事物,从而触类旁通。鼓并不等于五声,但若没有鼓,五声就不和谐;古时候做学问的人,善于从事物的类比中体会出事物的关系。水并不等于五色,但若没有水,五色就不鲜明;学习并不等于五官,但若不学习,五官就不能发挥作用;教师不在五服之列,但若没有教师,五服之间的关系就不亲密。

【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文】所以说,德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担任某一管制;普遍的真理不限于解释某一具体事物;最守信用的人不立约就能守信;最守时的人无须划一就能守时。懂得了这四层道理,就懂得了做学问要从根本着手了。

【原文】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祀河,再祭海,就因河是本源,海是归宿。这就是重视根本的意思。

2017-2018第一学期美文诵读(拼音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美文诵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节选 第2、3周:(尊师敬长) 1.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老子》 2.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管子.弟子职》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y ǐ ,道论矣y ǐ 。《吕氏春秋.劝学》 5.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第4、5、6、7周(感恩孝亲) 1.蓼liǎo 蓼liǎo 者zhě莪? ,匪fěi 莪?伊y ī蒿hāo 。哀āi 哀āi 父f ù母m ǔ ,生我w ǒ劬q ú劳láo 。《诗经.小雅.蓼峩》 2.父f ù兮x ī生shēng 我w ǒ ,母m ǔ兮x ī鞠我j ūw ǒ 。拊f ǔ我w ǒ畜chù我w ǒ ,长cháng 我w ǒ育y ù我w ǒ,顾g ù我w ǒ复f ù我w ǒ ,出入c h ūr ù腹f ù我w ǒ 。 欲y ù报bào 之zhī德d ? ,昊hào 天tiān 罔wǎng 极j í ! 《诗经.小雅.蓼峩》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zhuàn ,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4.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 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5.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 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 第8、9、10周(刻苦学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论语.为证》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yōng 也》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y ě 长》 5.夫学,殖也;不学将落。 《左转.昭公十八年》 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易经.乾qián 文言》 第11、12、13周(刻苦学习) 1.孟子曰:“羿y ì 之教人射,必志于彀g?u ; 学者亦必志于彀g?u 。大匠诲huì 人必以规矩,

学记--原文及翻译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

语文读本3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当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出(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们,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谋在境内动用武力。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宫廷的内部。” ***作品鉴赏 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学记注音译文

《礼记·学记》白话解+《学记评注》注音译文 礼记卷十八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善良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治阶层较多的人拥戴自己;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由平民顺从自己。统治者如果要平民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jiào)学为先。《兑(yua)(说(yua))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方面着手。《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两个读音似乎都说得通}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a)(说(yua))命》曰:“敩(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白己教学质量不高。懂得不够,便能督促自己去加紧学习;懂得不高,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有联系”,就是这个意思吧。

(完整版)《学记》全文及翻译汇总

《学记》全文及翻译 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寻找有贤之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如果礼贤下士,亲近远人。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正是这个意思!

《学记三则》教案(温玉芳)

《礼记*学记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教学相长、预时孙摩和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3、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 1、理解选文内容的大意。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理解各则大意和阐发的教育思想。 2、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诵读、吟唱、分小组讨论、探疑、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记》选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其中三则。 二、《礼记》和《学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为儒家论礼丛书。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学记加拼音版

学 记 1、发fā 虑lǜ 宪xiàn ,求qiú 善shàn 良 liánɡ ,足zú 以yǐ 谀yú 闻wén ,不bú 足zú 以yǐ 动dònɡ 众zhònɡ 。就jiù 贤xián 体tǐ 远yuǎn ,足zú 以yǐ 动dònɡ 众zhònɡ ,未wèi 足zú 以yǐ 化huà 民mín ,君jūn 子zǐ 如rú 欲yù 化huà 民mín 成chénɡ 俗sú ,其qí 必bì 由yóu 学xué 乎hū ! 2、玉yù 不bù 琢zhuó ,不bù 成chénɡ 器qì ;人rén 不bù 学xué ,不bù 知zhī 道dào 。是shì 故ɡù 古ɡǔ 之zhī 王wánɡ 者zhě ,建jiàn 国ɡuó 君jūn 民mín ,教jiào 学xué 为wéi 先xiān 。《兑duì 命mìnɡ 》曰yuē :“念niàn 终zhōnɡ 始shǐ 典diǎn 于yú 学xué 。”其qí 此cǐ 之zhī 谓wèi 乎hū ! 3、虽suī 有yǒu 嘉jiā 肴yáo ,弗fú 食shí 不bù 知zhī 其qí 旨zhǐ 也yě 。虽suī 有yǒu 至zhì 道dào ,弗fú 学xué 不bù 知zhī 其qí 善shàn 也yě 。是shì 故ɡù 学xué 然rán 后hòu 知zhī 不bù 足zú ,教jiāo 然rán 后hòu 知zhī 困kùn 。知zhī 不bù 足zú ,然rán 后hòu 能nénɡ 自zì 反fǎn 也yě 。知zhī 困kùn ,然rán 后hòu 能nénɡ 自zì 强qiánɡ 也yě ,故ɡù 曰yuē :“教jiào 学xué 相 xiānɡ 长zhǎnɡ 也yě 。”《兑duì 命mìnɡ 》曰yuē :“学xué 学xué 半bàn 。”其qí 此cǐ 之zhī 谓wèi 乎hū ! 4、古ɡǔ 之zhī 教jiāo 者zhě ,家jiā 有yǒu 塾shú ,党dǎnɡ 有yǒu 庠xiánɡ ,术shù 有yǒu

高中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

150个文言文实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爰",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背诵部分注音版1

背诵部分 先秦: 关雎周南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静女邶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chí)蹰(chú)。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木瓜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qióng 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qióng 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野有蔓草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zāng)。 子衿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sì)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què)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将(qiāng)仲子郑风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q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蒹葭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sù)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qī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礼记》学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学记原文及译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 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 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 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 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 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 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 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 不刑,其此之由乎!

季氏将伐颛臾 学记三则 总结测试

季氏将伐颛臾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冉.有()社稷.()柙.() 虎兕.()萧.墙()相.夫子()椟.()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 ② ③ 3.实词释义 有事于颛臾无乃尔是过与以为东蒙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固而近于费 不患寡而患不均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 萧墙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4.有句式的指出句式,翻译句子 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学记三则 一、填空 《礼记》主要记录_________以前______关于___(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______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_________的论文。 二、实词释义 嘉肴旨至道困自反自强 教学相长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则捍格而不胜坏乱而不修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 者,教之所由废也学者有四失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翻译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3.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季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季氏》译文:

小学语文教学法

1.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语文 )的概念。 2.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 3.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4.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求知) 5.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 6.(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7.“三、百、千”的“三”代表(三字经)。 8.(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9.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运用规 则)。 10.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自主性) 11.(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单一性) 13.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游戏识字法)。 14.(识写分开)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15.语文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影响人生的。 16.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象形会意识字法)。 17.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 18.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 19.下列不是教育感想(或教育随笔)(日记) 20.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的是(课程问题) 21.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阅读)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22.下列属于教师读图日志的是(看《西游记》) 23.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 24.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_以形表义_,音、形、义结合。 25.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继承了清末的文学家王筠运用汉字规律指导识字教 学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发现了汉子的形声规律,最后以_基本字带字__作为集中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26.标准是评价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27.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__基础 _,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_关键__。 28.母语,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 29.《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0.《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儿童中心论”亦称“儿童中心主义”,其主要代表任务是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 威。 32.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一个“施予者”、“布题者” 和权威与真理的“代表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更重要、更具挑战性较色:研究者、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 33.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

《学记》翻译

《学记》翻译 《学记》 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启发思虑而求合乎法则,招求善良的人,(这二件事)能取得小名声,但还不能感动众人。亲近贤良的人,关怀疏远的人,能感动众人,但还不能教化整个的人民。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那一定要从学习上入手!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建设国家和统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位。《兑命》说:“应该想到有始有终地经常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虽然有鱼肉等美好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就不明白它的美妙。因此,学习过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教过人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这以后就能自我反省而更多地去学习。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这以后就能自强不息地求进步。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增长的。《兑命》说:“教人学习,能收到相当于自己学习的一半效果。” 大概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2.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 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每年入学一次,隔一年考试一次。学习了一年,就考察他经文句读的能力辨别他的志向所趋。学习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亲爱同学乐和群众。学习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广博地学习,亲敬师长。学习了七年,就考察他能否讨论学问上的深奥道理和选择朋友;这已可称为“小成”。学习了九年,就能闻一知十,触类贯通,临事独立判断而不惑,不再违背师道;这可以称为“大成”。这样以后才能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附近的人心悦诚服,而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路。古书上说:“蚂蚁时时都在学习衔泥,(然后能垒成大窝。)”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3.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文】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就让负责的人穿戴皮制弁帽的朝服,让他用蘋藻一类菜蔬来祭祀先圣先师,向学生表示对于道术的尊重。学习并歌唱《诗?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反映君臣宴乐和相互慰劳的诗歌,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以作官各自勉励。入学时要击鼓召集学生,并打开箱

高中文言文实词复习2

高中文言文实词复习 10、曾 (1)c?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2)zēng ①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动词。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1、察 (1)动词。 ①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 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3)叠词。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史记》) 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长恨歌》) ④远。

道阻且长。(《诗经》) 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 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动词。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4)副词。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zhǎng (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祭十二郎文》)③增进。 教学相长。(《学记三则》) (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石钟山记》)(3)名词。头领。

礼记·学记注音版

礼记·学记 发fā虑lǜ宪xiàn ,求qiú善shàn 良liáng ,足zú以yǐ謏xiǎo 闻wén ,不bù足zú以yǐ动dòng 众zhòng 。就jiù贤xián 体tǐ远yuǎn ,足zú以yǐ动dòng 众zhòng ,未wèi 足zú以yǐ化huà民mín 。君jūn 子zǐ如rú欲yù化huà民mín 成chéng 俗sú,其qí必bì由yóu 学xué乎hū ! 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g 器qì;人rén 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道dào 。是shì故gù古gǔ之zhī王wáng 者zhě,建jiàn 国guó君jūn 民mín ,教jiào 学xué为wéi 先xiān 。《兑yuè命mìng 》曰yuē:“念niàn 终zhōng 始shǐ,典diǎn 于yú学xué。”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 乎hū ! 虽suī有yǒu 佳jiā肴yáo ,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虽suī有yǒu 至zhì道dào ,弗fú学xué ,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 也yě。是shì故gù学xué然rán 后hòu 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 然rán 后hòu 知zhī困kùn 。知zhī不bù足zú然rán 后hòu 能néng 自zì反fǎn 也yě,知zhī困kùn 然rán 后hòu 能néng 自zì强qiáng 也yě。故gù曰yuē:教jiào 学xué相xiāng 长zhǎng 也yě。《兑yuè命mìng 》曰yuē:“斅xiào 学xué半bàn 。”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 乎hū ! 古gǔ之zhī教jiào 者zhě,家jiā有yǒu 塾shú,党dǎng 有yǒu 庠xiáng ,术suì遂有yǒu 序xù,国guó有yǒu 学xué 。比bì年nián 入rù学xué,中zhōng 年nián 考kǎo 校jiào 。一yī年nián 视shì离lí经jīng 辨biàn 志zhì,三sān 年nián 视shì敬jìng 业yè乐yào 群qún ,五wǔ年nián 视shì博bó习xí亲qīn 师shī,七qī年nián 视shì论lùn 学xué取qǔ友yǒu ,谓wèi 之zhī小xiǎo 成chéng 。九jiǔ年nián 知zhī类lèi 通tōng 达dá,强qiáng 立lì而ér 不bù反fǎn ,谓wèi 之zhī大dà成chéng 。夫f ū然rán 后hòu 足zú以yǐ化huà民mín 易yì俗sú,近jìn 者zhě说yuè悦服fú而ér 远yuǎn 者zhě怀huái 之zhī,此cǐ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 也yě。记jì曰yuē:“蛾yǐ子zǐ时shí术shù之zhī。”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 乎hū ! 大dà学xué始shǐ教jiào ,皮pí弁biàn 祭jì菜cài ,示shì敬jìng 道dào 也yě。宵xiǎo 雅yǎ肄yì三sān ,官guān

《学记》翻译

《學記》翻譯 《學記》 1.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啟發思慮而求合乎法則,招求善良的人,(這二件事)能取得小名聲,但還不能感動眾人。親近賢良的人,關懷疏遠的人,能感動眾人,但還不能教化整個的人民。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移風易俗,那一定要從學習上入手! 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為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建設國家和統治人民,都是把教育和學習放在首位。《兌命》說:“應該想到有始有終地經常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雖然有魚肉等美好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就不明白它的美妙。因此,學習過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學行不夠,教過人以後才知道自己的學識還有未通達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學行不夠,這以後就能自我反省而更多地去學習。知道自己的學識還有未通達的地方,這以後就能自強不息地求進步。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增長的。《兌命》說:“教人學習,能收到相當於自己學習的一半效果。”大概也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2.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譯文】 古代教學,家裏辦學有“塾”,黨裏辦學有“庠”,遂裏辦學有“序”,國都辦學有“學”。每年入學一次,隔一年考試一次。學習了一年,就考察他經文句讀的能力辨別他的志向所趨。學習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專心致志於學業,親愛同學樂和群眾。學習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廣博地學習,親敬師長。學習

礼记·学记注音版

礼记·学记 发fā虑lǜ宪xiàn,求qiú善shàn良liáng,足zú以yǐ謏xiǎo闻wén,不bù足zú以yǐ动dòng众zhòng。就jiù贤xián 体tǐ远yuǎn,足zú以yǐ动dòng众zhòng,未wèi足zú以yǐ化huà民mín。君jūn子zǐ如rú欲yù化huà民mín成chéng俗sú,其qí必bì由yóu学xué乎hū! 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g器qì;人rén不bù学xué,不bù知zhī道dào。是shì故gù古gǔ之zhī王wáng 者zhě,建jiàn国guó君jūn民mín,教jiào学xué为wéi先xiān。《兑yuè命mìng》曰yuē:“念niàn终zhōng始shǐ,典diǎn 于yú学xué。”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乎hū! 虽suī有yǒu佳jiā肴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虽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学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是shì故gù学xué然rán后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后hòu知zhī困kùn。知zhī不bù足zú然rán后hòu能néng自zì反fǎn也yě,知zhī困kùn然rán后hòu能néng自zì强qiáng也yě。故gù曰yuē:教jiào学xué相xiāng 长zhǎng也yě。《兑yuè命mìng》曰yuē:“斅xiào学xué半bàn。”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乎hū! 古gǔ之zhī教jiào者zhě,家jiā有yǒu塾shú,党dǎng有yǒu庠xiáng,术suì遂有yǒu序xù,国guó有yǒu学xué。比bì年nián入rù学xué,中zhōng年nián考kǎo校jiào。一yī年nián视shì离lí经jīng辨biàn志zhì,三sān年nián视shì敬jìng业yè乐yào群qún,五wǔ年nián视shì博bó习xí亲qīn师shī,七qī年nián视shì论lùn学xué取qǔ友yǒu,谓wèi之zhī小xiǎo成chéng。九jiǔ年nián知zhī类lèi通tōng达dá,强qiáng立lì而ér不bù反fǎn,谓wèi之zhī大dà成chéng。夫fū然rán后hòu足zú以yǐ化huà民mín易yì俗sú,近jìn者zhě说yuè悦服fú而ér远yuǎn者zhě怀huái之zhī,此cǐ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也yě。记jì曰yuē:“蛾yǐ子zǐ时shí术shù之zhī。”其qí此cǐ之zhī谓wèi乎h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