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1: 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统砂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3: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底层T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P3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

由于该区内存在K1—T2角度不整合,所以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两个构造层:D2—T2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构造层

D2—T2构造层:

这套地层遍布图区,其为遭受断层和褶皱改造地区,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在北西—南东方向上成条带状分布,对称式或者不对称式重复出现,地层走向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50度,西部岩层倾角较小,南部岩层产状较陡,倾角达到了70度。该构造层内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即T2与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故又可以把这个构造层分为两个亚构造层:D2—P3亚构造层和P3亚构造层。

K1—K2构造层:

这套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部和北部,产状近水平,且地层产状变化较小,在这套地层中发育有①花岗斑岩脉的侵入②超覆现象两种构造地质现象,超覆现象说明该地区在K 时代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运动,导致新形成的大规模岩层覆盖在了先形成的较老地层之上。

第二章岩浆岩

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李家西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花岗岩:

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面积约为4.6k㎡,规模属于岩株,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花岗岩体侵入P3—T2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陵庄—三岔河逆掩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逆掩断层的形成时期。

斑岩脉:

二者均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为1.8k㎡,与威严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形成时期晚于E;后者走向为南北走向,面积约为2.0 k㎡,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亦形成于E之后。故二者为同期形成。

第三章构造

这个地区的构造类型以褶皱和断层为主,二者均在图区内广泛分布,其次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

图区内褶皱构造主要由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2.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残破褶皱;4.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5.三岔河向斜褶皱五个组成,它们的褶皱枢纽倾伏向基本均为北东—南西向,褶皱形态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和北东—南西向的伸长。

图区内断层构造主要由1. 河北村正断层系;2. 奇峰—雨峰逆冲断层;3. 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4. 五里河构造窗,孤峰、安村飞来峰;5. 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等五个断层构造组成。其中正断层系位于图区东南角,是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组成,断层面倾向较陡,倾角较大,达到了85度,近乎直立,断层系的五条正断层组成了“两垒一堑”的构造形式;两条逆冲断层的走向均为北东—南西向,且沿走向断层横贯图区,倾向均为北西,且倾角相近,约为20度左右;构造窗及飞来峰均位于图区中部;两条大的走滑断层分布于奇峰雨峰附近,走向为北西—南东向。

1.褶皱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

⑴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侧,西起王各庄南部,东至金山镇东部,区内延伸约6.5Km;背斜走向北东—南西,东北部的枢纽向南西方向倾伏,西南部的枢纽向北东方向倾伏,核部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两翼为D3—C1—C2—P1—P2时代的地层,两翼地层倾角约35度~50度,为开阔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⑵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西侧,南起五里河,北至渚岭,区内延伸约16Km;背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且两翼的倾向相同,均倾向北西,倾角不等,西侧翼倾角约40度,东侧翼倾角约70度,翼间角约30~40度,,为中常褶皱,东侧翼地层发生倒转,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倾向南西,倾角约45度,为短轴褶皱。

⑶奇峰—雨峰短轴残破背斜褶皱

位于奇峰—雨峰逆冲断层西侧,区内延伸约13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时代的地层,且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背斜缺少东部翼,只有西侧翼,故为残破褶皱,西北侧翼岩层倾向北西,倾角约50度,东侧翼的岩层产状不明,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⑷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

位于奇峰—雨峰西侧,区内延伸约10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由于存在后期的超覆作用,所以将西侧翼部分覆盖住,西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东侧翼倾向南动,倾角约70度,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发生斜歪,倾角约60度,为短轴褶皱。

⑸三岔河向斜褶皱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南侧,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向斜在区内延伸仅为2.5Km左右,向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南西,核部为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翼部为P2—P3时代地层,西侧翼倾向西,倾角约85度,东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为中常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为短轴褶皱。

全区褶皱总体构造型式为侏罗山式褶皱。

2.断层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

⑴河北村正断层系

发育于河北村背斜褶皱的核部与转折端,由一系列—5条走向北西—南西向的正断层组成,沿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长度较短,约为1.5Km左右,由西南到东北依次为:断层1、断层2、断层3、断层4、断层5,其中断层1和断层4倾向南西,倾角为80度和85度;断层2、3、5倾向北东,倾角为85度左右,断层1和2、4和5形成地垒,断层3和4形成地堑,所以该套正断层系形成了“两垒一堑”的正断层组合。正断层组合将河北村背斜所截切,故其形成晚于或和褶皱同期形成,它是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和北东—南西方向的拉伸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

⑵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

位于五里河—桑园一带,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图区,延伸长度约为20Km,断层面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约20度,断层的上盘为五里河—渚岭背斜构造,下盘为桑园—三岔河向斜构造,由于推覆作用,下盘局部缺失了T2和P3时代的地层,该断层的存在导致了岩层界限的不连续,发生了错位,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南东方向移动,由断层上盘的五里河构造窗和下盘的孤峰飞来峰可以确定该断层的断距约为2.5Km,由断层与岩层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断层形成于T2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以及其造成的北东—南西向的拉伸应力下形成的。

⑶奇峰—雨峰逆冲断层

位于奇峰—雨峰东侧,沿南西—北东方向从图区西南角延伸到图区北部的K2时代地层,延伸长度约为17Km,断层面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20度~30度,断层上盘为奇峰—雨峰短轴残破背斜褶皱构造,下盘为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构造,下盘缺失了P3和T2时代的地层,该断层是岩层界线发生了错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南动方向运动,断距和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断距接近,为2.5Km左右,由断层与岩层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断层形成于T2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以及其造成的北东—南西向的拉伸应力下形成的。

⑷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

分布于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上和金山镇—河北村背斜翼部,前者将奇峰—雨峰逆冲断层所截断,相对在上的是右行走滑断层,相对在下的是左行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断层面直立,区内沿走向延伸长度不一,为0.6Km~2.0Km,它的存在并没有造成地层的重复或者缺失,只是切断了地层界线和逆冲断层线,并造成了一定的错动,根据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走滑断层形成于逆冲断层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⑸五里河构造窗,孤峰、安村飞来峰

五里河构造窗分布于五里河周围,其中有三条河流流过,位于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西侧,由P3和T2两个时代的地层组成,面积约1 k㎡,其周围地层为P1、P2、C1、C2时代的地层,是奇峰—雨峰逆冲断层的推覆作用将断层西侧岩层推过来后经风化剥蚀所致,故其形成时代是T2之后,并且是奇峰—雨峰逆冲断层形成之后,是间接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间接产物。

孤峰飞来峰和安村飞来峰均位于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东侧,均由P3和T2两个时代的地层组成,面积分别约1.5k㎡和0.5 k㎡.孤峰飞来峰其中存在孤峰,海拔1250m,该飞来峰下伏地层为P2、P3、T2三个时代的地层,安村飞来峰的下伏地层为P2时代地层,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推覆作用所致,原推覆体后期经强烈的风化剥蚀,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留下这两个飞来峰,其形成时代是T2之后,并且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形成之后,是间接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间接产物。

3.不整合接触

图区内主要存在一个角度不整合接触和一个平行不整合接触。K1—T2角度不整合:

分布于图区的北部和西北部,为K时代的地层与先形成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T2—P3平行不整合:沿五里河—渚岭逆冲断层分布于图区的中部,T2和P3之间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且两个时代的地层产状相同,所以T2—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该地区从中泥盆纪开始,经受了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与沉降,并且遭受了水平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

D—泥盆纪: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砾岩;之后地壳下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沉积了页岩、泥岩。

C—石炭纪: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到早石炭世时,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于晚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

P—白垩纪: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沉积,于早二叠世沉积形成了下二叠统灰岩、泥岩;早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地表,在中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中二叠统砂岩;中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又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

T—三叠纪:早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早三叠世T1的地层;早三叠世晚期,地壳重新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中三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并且形成了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

T3—J3: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并且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时期,该地区经受了巨大的构造运动,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同时在该时期,在该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

K—白垩纪:在经历了大的地区构造运动之后,于早白垩世早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图区内的西北角和北部开始接受湖相沉积,形成了下白垩统砂岩、砾岩;晚白垩世早期,该地区地壳下降,湖相沉积的面积迅速增大,于晚白垩世沉积形成了大面积的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并且超覆于早形成的地层之上。

经过一系列的沉积作用与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该地区现如今复杂的地形地貌。

第五章结语

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也就是在周口店实习之后。对于大部分地学专业都是在周口店实习之前开设的,但我认为我们在实习之后开设也是有好的一面的。虽然在周口店时对于老师所讲的很多专业术语都不太理解,但在实地看到许多现在书中所讲的构造现象之后,对于现在课本中的概念、现象和结论自然多一份体会。

通过本次综合地质作业,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地质学的美,领略了构造地质学的魅力,而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加强和巩固,也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按自己的个人体会,我觉得要学好地质学,首先应该端正态度。由于没有认清其重要性,结果降低了学习效率,直到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死背一通,可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其次,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必须花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因为每节课的内容量很大,就必须认真听讲,而且课上得效率是自己看书的好多倍,我们还必须

把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记下来。

通过本次构造综合作业,为了能够独立完成联合剖面图和构造纲要图,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都复习了一遍,包括课本、课件和上课时记录的一些笔记。马上要期末了,这次实习报告的编写算是一次大概的复习,还有一周时间,希望通过一些细节的记忆和理解能在考试中收货满意的的结果。

最后诚挚感谢本学期为我们辛勤教学的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曾佐勋等.2008.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曾佐勋等.2008.构造地质学实习讲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王根厚,张长厚,曹秀华.2010.构造地质学实习讲义.地质出版社

张宏远,温长顺. 2010.构造地质学课件及授课讲义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目录前言 (2) 第一章地层 (3) 第二章构造分析 (3) 第三章岩浆岩 (4) 第四章地质构造演化史 (5) 第五章结语 (6) 附件: 1、金山镇地区剖面图 2、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

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为了配合绘制金山镇地区剖面图,我们编制了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符号标志,对其构造层、不整合、岩体及岩脉进行了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一、实习目的 在课堂教学和室作图实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质图的能力,按要求编制构造纲要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报告能力,使学生能充分把地质平面图与剖面图联系起来,把地质图和地质报告的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分析金山镇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 2、明确该地区沉积环境及演化史。 3、初步掌握具体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方法与步骤。 三、实习任务 1、绘制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2、绘制金山镇地区A—B和C—D图切地质剖面图。 3、概述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所读金山镇地质图图幅的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地势较为起伏。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1000m,海拔最高处为北部的诸岭,海拔为1800m左右;同时分布有多个高海拔点,如西部偏中的奇峰(1600m)和雨峰(1500m)、西南部的下白垩统砂岩高地(1700m);海拔最低处应为东南部的河流下游,海拔在800m以下。该地区水系较为发育,支流较多,多条支流首先汇入两条主支流,两条主支流最终再汇入干流。沿干流有多个村落分散,金山镇便坐落于其岸边。 第二章地层 金山镇地区以沉积地层为主,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中泥盆统(D2)砂岩、上泥盆统(D3)页岩、下石炭统(C1)灰岩、中石炭统(C2)灰岩、上石

炭统(C3)灰岩、下二叠统(P1)灰岩、上二叠统(P2)灰岩、中三叠统泥(T2)灰岩、上三叠统(T3)灰岩、下白垩统(K1)砂岩、上白垩统(K2)砂岩。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其中侏罗世与T1岩层发生缺失。出露地层面积较大的有C1、C2、C3、P1,较小的有D2。由上表可知,该地区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P2—T2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K1与下伏地层则表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余岩层之间则表现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岩浆岩 该地区东北角陵庄附近有有γ花岗岩体及η斑岩脉产出。 一、γ花岗岩体 γ花岗岩体主要产出于⑦-⑨褶皱处,规模相对较大;图出露面积约为4km2,与围岩呈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地质大学(北京) 2011年6月9日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 第三章----- 构造 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 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 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Ⅰ构造纲要图 附图Ⅱ联合面图

第一章引言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前面的构造实习课程的总结。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并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

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本次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1、编制了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2、编制五条地层剖面图 对图中标注的五条地层剖面进行分析制图。A-B剖面主要是分析逆冲推覆构造。C-D、E-F剖面主要是根据褶皱关系、断层展布来分析断层类型。G-H剖面主要是分析岩浆侵入作用与断层作用叠加下的地层表现。I-J 剖面主要是分析地堑地垒构造。 3、对整体构造进行分析总结,编写地质报告。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地层简单描述(分布、岩性及接触关系): 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E,中间缺失T1、T3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

第一章引言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学会编绘、编写相关地质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实习任务:综合阅读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绘制1幅构造纲要图、编写地质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 图幅名称为《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金山镇地质图涵盖了长7.7km、宽6km,即面积为46.2k㎡的地域范围。地区是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平原地区,北西方向海拔最高为1800米左右,南东方向海拔最高为800米左右。自西北到东南地势有高到低,并分布河流,在河流下游分布有若干城市和乡镇。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峰,丘陵、河流等. 完成作业情况如下表格: 第二章地层 读图例可知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在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间缺失上泥盆统(D3),在中二叠统(P3)与下白垩统(K1)之间缺失二叠纪上统(D3)和三叠纪(T)、侏罗纪(J)三叠统(T3)及侏罗系。依据地质图知,前者为平行不整合、后者为角度不整合。其中,据角度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K1-K2及P2-D1两套构造层。据平行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P2-C1及D2-D1两套亚构造层 南

部岩层较陡峭,倾角达到了70度。 D1:下泥盆统砂岩,为河流沉积,主要出露在金山镇地区东南角河北村背斜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D2: 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南角与北西偏角落处,面积较大。主要岩性白云岩,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C1:下石炭统泥灰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核部。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细砂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P1:下二叠统页岩,为浅海沉积,在图幅中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分布于图区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中二叠纪统页岩、细砂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K1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白垩纪下统砾岩,为滨海或湖相沉积,成条带分布与西北角与东北角,与上覆地层K2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白垩纪上统砂岩,为滨浅海或湖相沉积,分布于东北与西北两角,与下伏地层K1为整合接触。 第三章构造 一:褶皱 该构造层内,由于受到NW-SE的强烈构造运动,从而使NE-SW延伸的褶皱十分发育,背斜、向斜相间出现,分析该地质图知,该图主要有三条背斜(河北村背斜、渚岭-五里河背斜、奇峰-雨峰背斜)和两个向斜(孤峰-桑园向斜、渚岭奇峰间向斜)。详见表1. 表1 金山镇地区褶皱构造明细表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6年11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材料

金山镇地区 综合地质报告 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班级:资源勘查1503 学号:010******* 姓名:张斌武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地层 (1)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2) 第四章地质构造 (3)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5) 第六章结束语 (6) 附图I 金山镇地区地质剖面图 (7)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8)

第一章引言 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的目的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它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1幅构造纲要图、1幅地质剖面图对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本次要求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 断层,褶皱均在其中。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 2-D 2 ,包含地质 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由于没有等高线,需要根据其中已知的标高大致判定地形的起伏,从而画出各岩层的产状,进而分析各段的构造情况。因为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足够了解的构造,比如飞来峰和构造窗等,所以分析难度比较大。但是,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是可以容易得解释图中出现的一系列构造现象,对我们的分析能力有较好的提升。 第二章地层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之金山镇地区综合报告

第一章:引言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包括几方面的内容:构造地质纲要图的制作;构造地质综合剖面图的制作及编写专题读书报告。以此培养学生读图、做图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专题论文的编写,让学生对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加深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研究。 本次构造地质综合作业主要任务是:一份金山镇构造地质纲要图,一份金山镇综合剖面图(5个剖面)和一份金山镇专题读书报告。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区的岩层年代及岩性由老至新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下石炭统砂岩、沙砾岩,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中二叠统砂岩,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中三叠统灰岩、泥灰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古近系砾岩、砂岩。由于上三叠统、下三叠统、侏罗纪的地层的缺失,因而在金山镇地区形成了角度不整合面和平行不整合面。 金山镇地区的整体地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高程为渚岭的1800m 左右。而且,在部分地区有花岗岩体和斑岩岩体的侵入。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 金山镇地区底层主要是从中泥盆统至古近纪地层,在下二叠统与中三叠统地层中间缺少了上三叠统,从而形成了平行不整合,构成亚构造层;在中三叠统与下白垩统地层间缺少了下三叠统、侏罗纪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而构成了构造层。此外,在该地区的北东地区有花岗岩体的侵入,在北东及西部地区有斑岩体的侵入。 第一节:地层简要叙述 1、泥盆纪地层:泥盆纪地层主要是中泥盆和下泥盆纪地层,主要分布在金山镇地区的南东部,是该地区出露最早地层。岩性为页岩、泥岩、砂岩及砾岩,与上覆地层石炭纪地层为整合关系。 2、石炭纪地层:该岩层在该地区分布很广泛,主要在西部和南东角。岩性主要是:粉砂岩、页岩、砂岩及砂砾岩。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关系。 3、二叠纪地层:该地层分布也很广,几乎在整个金山镇地区的各个区域都有出露。岩性主要为:灰岩、泥岩、砂岩及页岩。由于缺失上三叠纪地层,且与中三叠地层为平行关系,因而二叠纪地层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整合关系。 4、三叠纪地层:该地层只有中三叠纪地层,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而且出露部分的范围较小。岩性为泥灰岩和砾岩。由于与上白垩纪地层间缺失了下三叠纪及侏罗纪地岑,且地层不平行,因而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5、白垩纪地层:该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北部地区。岩性主要是:砂岩、砾岩、粉砂岩及页岩。与上覆地层的关系为整合关系,与下伏地层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 6、古近纪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出露很少。岩性主要为砾岩和砂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 .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011014 姓名:付博烨 学号:1001101413 指导老师:家富 中国地质大学() 2012年6月16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2 第二章地层----------------------------------3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5 第四章地质构造----------------------------6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10 第六章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2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孤峰、伏牛山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西高东低。图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村金山镇等。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2年6月16日完成。工作主要包括绘制该地区的联合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 第二章地层

构造实习报告——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第三章构造演化(发展)简史 第四章结束语 第五章附录——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与剖面图

引言 本次金山镇地址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关于地形地貌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此次实习报告涉及地史及各类地质构造的综合作业,通过画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地区A-B地质剖面图,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构造运动及地史时间,加强对地质学的全面了解。 金山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比例尺为1:100000,金山镇地质图北东-南西走势渐低,包含了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的岩层,包含了一个构造层及两个亚构造层,构造层为K1-K2的沉积盖层,亚构造层为T2—T3和D2-P2的地层主要山峰有诸岭、奇峰和雨峰等,最高峰为诸岭,海拔1800米,并发育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东北角有花岗岩岩浆侵入体,后期有斑岩岩脉侵入体。花岗岩、斑岩与其围岩都成不整合接触关系。东南角发育河流,并向北面与北西面发育支流。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一、地层 该地区出露了中泥盆(D2)、上泥盆(D3)、下石炭(C1)、中石炭(C2)、上石炭(C1),下二叠(P1)、上二叠(P2)、中三叠(T2)、上三叠(T3)、下白垩(K1)和上白垩(K2)的岩层,在下白垩统与上三叠

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侏罗统地层,中三叠统与上二叠统地层之间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存在两个不整合面:K1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T2与P2之间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泥盆纪(D):地层为中泥盆统砂岩和上泥盆统页岩,分布于东南角正断层处的直立背斜的核部与翼部。中泥盆统砂岩为背斜核部,上泥盆统页岩为翼部,倾角为45°,两翼夹角为90°。 石炭纪(C):地层为上石炭统灰岩、中石炭统灰岩和下石炭统灰岩,在图中各处背斜两翼、核部出露。 二叠纪(P):地层为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灰岩,在北西角向斜处核部、河流主流北西面向斜翼部、图中中部构造窗与飞来峰处出露。 三叠纪(T):地层为中三叠统泥灰岩与上三叠统灰岩,缺失了下三叠统地层。在河流西北面向斜核部与翼部出露。与二叠纪地层以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侏罗纪(J):在地质构造历史时期中地壳抬升接受风化剥蚀作用使得地层缺失。 白垩纪(K):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与上白垩统砂岩,在图中北西角与北东角出露,走向北东,倾角8°,与三叠纪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构造 金山镇地区存在一个构造层与两个构造亚层,为K1-K2沉积盖层 构造层和褶皱基地构造层,褶皱基地构造层可进一步分为中三叠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断层 第三章构造发展史 第四章:结束语 附录 金山镇地区地质纲要图 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图

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四次大的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

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 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白垩统K1、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最新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K2)和北部略偏东(K2)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T2与P2形成平行不整合。 第二章岩浆岩 金山镇地区的岩浆岩主要由花岗岩和斑岩组成,位于东北角面积较小,其构造与岩体边界产状平行。花岗岩侵伏早期岩层,边界线被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切割,由此可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早于此处逆冲断层的形成,而花岗岩又覆盖于下盘的T3、T2、P2之上,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下盘褶皱的形成;斑岩覆盖与花岗岩之上,其边界线也被K2截断,说明斑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K2。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闫浩波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级:10101013 姓名:闫浩波 指导老师:张宏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4月8日

目录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第四章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Ⅰ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图附图Ⅱ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 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伏牛山、雨锋、奇峰、孤峰等。从何流体其特点判断,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图区人口1.3万,村镇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南方河流附近地势平坦地区。 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1:100000的金山镇地质图。 本报告主要由闫浩波于2012年4月完成,工作主要包括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层 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中泥盆统(D2)至上白垩统(K2),中间缺失下三叠统(T1)上三叠统(T3)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下石炭统(C1)至中三叠统(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中泥盆统(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最新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K2)和北部略偏东(K2)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中三叠统(T2)与上二叠统(P2)形成平行不整合。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 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 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 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

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 侵入体。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如表1) 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向斜5正断层5背斜4逆断层5倒转构造1平移断层4斑岩侵入体2构造窗1 花岗岩侵入体1飞来峰2 图1表1 第二章地层与构造 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岩层。在《金山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而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育广泛的白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 在地质图上可以发现D2-P2岩层产状近似一致,走向NE-SW,岩层整合接触,因此D2-P2岩层为一个构造层;T2岩层上出现大断层,它也呈NE-SW走向,但它与D2-P2岩层之间并未出露T1地层,可知它与D2-P2岩层平行不整合,因此T1地层为一个独立构造层;K1-E K1-E ﹍﹍﹍﹍﹍﹍﹍﹍﹍ T2 ﹋﹋﹋﹋﹋﹋﹋﹋﹋ D2-P2

《构造地质学》地质读图例题(精选)

构造地质学读图题精选 1、褶皱描述 褶皱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褶皱的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等。现举暮云岭背斜为例说明之(见附图3)。 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幅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m,长约2750m,平面上成不规则的长椭圆形,长宽比约为5∶1,近线形背斜。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西北翼是NW315°∠60°-55°,东南翼是SE135°-∠40°-25°;可见西北翼较陡,东南翼较缓,轴面向南东倾,倾角约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向南西一分为二成两个背斜和其中一个向斜。总之,本褶皱为一转折端圆滑的斜歪背斜,属褶皱位态分类中的倾优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连接。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之前。 2、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位置、延伸方向、通过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断层与其它构造的关系;断层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如金山镇地区地质图(附图5)西部的纵断层,描述如下: “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NE-SW,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180km。断层面倾向NW,倾角20°-30。上盘(即上升盘)为组成奇峰-寸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一个不完整的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掩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距约8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基本上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等相同。即晚三叠世(T3)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三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分析望洋岗地形地质图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 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 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 「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 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 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 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 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 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 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 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可编辑)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引言 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 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 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 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 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 转几何关系这要求我们合理把握平面和立体思维的转换培养地质 兴趣和思考方式 我们的分析基于《金山镇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 质图1100000图上1厘米相当于自然界1公里该地质图长185 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 际面积259平方公里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米-1800 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 750米在沿NW-SE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 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 基于《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我们编制了同比例尺的《金山镇地 区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这给我们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提供不同的视角带来极大的帮助

在纲要图上容易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现象相当丰富根据岩层的 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层D2-P2T2K1-E 其中D2-P2与T2平行不整合D2-P2与K1-E角度不整合T2与K1-E 接触关系不明显如图1 从西向东依次有9条走向一致的褶皱包 括5条背斜和4条向斜有14处断层包括4处平移断层5处正 断层5处逆断层3处岩浆侵入体2处斑岩侵入体和1处花岗岩 侵入体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处倒转构造一处构造窗和两处飞来峰 如表1 构造名称数目构造名称数目 K1-E 向斜 5 正断层 5 ,,,,,,,,, 背斜 4 逆断层 5 T2 ::::::::: 倒转构造 1 平移断层 4 D2-P2 斑岩侵入体 2 构造窗 1 花岗岩侵入体 1 飞来峰 2 图1 表1 第二章地层与构造 根据地层出露界线分析金山镇地区地层沉积时间从古生界到新 生界包括中泥盆统到老第三系的一系列岩层但缺失上下三叠统 岩层在《金山镇地质图》可以明显发现东南部出露地层较老其 中上中泥盆岩层发育完好而西北部出露地层较新典型代表是发 育广泛的白垩纪岩层并且在该地区更西北处出露部分第三系岩层

金山镇地质报告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2) 第三章构造特征 (4) 第四章构造发展简史 (8) 第五章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附图I 金山镇构造纲要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I河北村地区正断层剖面图 附图IV 陵庄侵入岩剖面图

第一章引言 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由比例尺知图区面积约192平方千米,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主要山峰为:孤峰、奇峰、雨峰、伏牛山等,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水系较发育,有1条干流,2条一级支流,5条二级支流。各支流的大体流向为由北西往南东。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从山峰的高度也可以判断出图区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金山镇地区人口4万,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河北村、金山镇等。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村镇主要分布于这条河即其支流附近。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图区有3 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5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为编制《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和《河北村地区正断层剖面图》及《陵庄侵入岩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地层(D)、石炭系地层(C)、二叠系地层(P)、三叠系地层(T)、白垩系地层(K)、古近系地层(E)。其中,古近系地层分布在西北角,白垩系地层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