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6月12日合计

发病数 1 1 2 2 4 10

构成比% 10 10 20 20 40 100 表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14岁15岁16岁合计

发病数 2 7 1 42

构成比% 20 70 10 100

表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级八(5)班其余15个班合计

学生数46 ××××

发病数10 0 10

发病率% 21.74 0 ××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已采集现症病人咽拭子10份送往市CDC实验室,结果待定)。

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1、首例病人发病后未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加上近段时间气候很不稳定,也是流感的发病季节,传染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传播给其他学生。

2、该校通风条件较差,部份学生不爱户外活动。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课桌及环境消毒达不到要求。

3、该学校多数学生都未接种过流感疫苗,学生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没有建立免疫屏障。

五、处理措施:

1、立即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组。

2、对现症学生进行对症隔离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例集中的班级建议停课一周。

3、作好环境消杀工作,由卫生院派专人指导学校进行消杀,对患者的生活场所和就诊医院进行彻底消杀,每天至少两次以上,并作好记录,同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研室等学生和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直至本次疫情结束。

4、每天观察是否有新发病例,由该校和卫生院负责人每天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的发展动态及疫情控制情况,监测到本次疫情结束;同时对辖区内其它学校进行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普及流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学校要落实好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类似的疫情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镇中心卫生院

××年6月12日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1)

附件:1、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2、甲型H1N1 流感(2009 年试行第三版) 3、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4、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5、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6、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7、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8、麻疹(WS296-2008) 9、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11、风疹 (WS297-2008) 12、手足口病(2009 版)

脊髓灰质炎(WS 294-2008)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1.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1.2 临床表现 1.2.1 早期可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有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1.2.2 退热后(少数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和(或)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 1.2.3 麻痹60d 后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出现肌萎缩)。 1.3 实验室检测 1.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 1.3.2 发病前6 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 或未接种疫苗病毒,麻痹后一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 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 倍升高者。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3 诊断 3.1 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 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3.2 临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3.2.1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1。 3.3.2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2。 3.3.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3。 3.确诊病例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1。 3.4 排除病例 3.4.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有确凿证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其他疾病。 3.4.2 疑似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1 个月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 抗体阴性,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数比急性期无4 倍升高者。 3.5 与OPV 有关的其他病例 3.5.1 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 免疫史,且在服用OPV 免后4d~35d 内发热,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VP,从粪便标本中只能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 区基因序列变异<1%。 3.5.2 服疫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曾与OVP 免疫者在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 (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接触者。 6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6月12日合计 发病数 1 1 2 2 4 10 构成比% 10 10 20 20 40 100 表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14岁15岁16岁合计 发病数 2 7 1 42 构成比% 20 70 10 100 表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级八(5)班其余15个班合计 学生数46 ×××× 发病数10 0 10 发病率% 21.74 0 ××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学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同时也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高发的群体,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是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疾控部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现状2017年学校15—25岁年龄组人群传染病发病共有1641例,其中,男发病1169例,女发病472例,排列前五位的是结核病、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等。近来年,疾控部门从如下几方面抓了学校卫生工作: 一是从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出发,突出抓学生健康知识水平,良好的卫生习惯行成的工作。近年来,在学校组织开展艾滋病等疾病防治宣传15次,讲授健康教育课20余次,发放健康教育读本和防病资料近一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了卫生行为的行成。 二是开展了防病检测。每年对新入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入校学生健康档案,特别是对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疾病(如结核、肝炎、近视眼、沙眼)进行预防性检查,做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强化学校教学卫生的监测检查工作。重点对学生宿舍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的卫生监测。 四是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监测和生活饮用水的监测,以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配合协调差。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配合不协调,组织不力,使预防性健康检查以及学生预防接种不能保证100,存在潜在危害。 二是卫生基础条件较差。一方面学校教室采光不足、宿舍居住拥挤、空气质量不高、学生营养状况较差,特别是农村学校尤为严重,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低,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是学生食堂卫生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组织与规章制度,物资采购没有建立采销台帐,从业人员不严格按要求体检,存在引发传染病流行及食物中毒的隐患。 三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不能对位。具体表现在对某些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和学生常见病检查工作,只能采取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和某些常见病的及时发现,延误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同时疾控部门也怕在传染病的预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影响疾控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三、建议 1、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门会议研究学校防病工作,下发规范性文件,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协调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作关系,严格加强疾病监测与预防措施。 2、规范行为,明确职责。针对重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要出台政策,尽量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实施疫苗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 下,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避免和上级的学校“一费制”要求发生冲突。 3、卫生部门要加大对疫情的监测力度,认真做好传染病和常见病的发现和预警工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认真作好卫生部门内部工作的协调管理,严防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阿米巴痢疾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脓或粘液,或为稀糊状,有腥臭。 二、确诊病例: 1.粪便检查发现有包囊或小滋养体。 2.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大滋养体。 3.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组织内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项 伤寒和副伤寒 一、疑似病例: 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 二、确诊病例: 1.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 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 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 艾滋病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萤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卡波济氏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20200628205210)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 1.2 家庭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就诊经过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 楚: (1 ) 是(2 ) 否 2.2发热:(1)有(2 ) 无 2.3皮肤粘膜: (1 )出疹(2)黄染(3)结痂 (4)出血 (5 ) 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 咳嗽:(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2 咳痰:(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 流涕:(1)有 _____________ (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____________ 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 2.6.2腹泻:(1)是(2)否 2.6.2.1 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 2.6.2.2 一天大便次数:___________ 2.6.3呕吐:(1)有(2)无

2.631 呕吐内容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 体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临床医生诊断: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_____ ,白细胞 _____ ,中性粒______ ,淋巴______ ; 血小板__________ 3.2尿常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血生化:肝功__________________ ;肾功___________________ 3.4 X线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血清学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一下班一回家一看电视一睡觉):________________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_______________ (2)无 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___________ (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C h i n a F i e l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R e p o r t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h 本期焦点: 广州市某中学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报告多名学生进食早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区疾控中心 (CDC ) 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并采集病例和可疑食物标本。为进一步核实疫情,查明污染食物及致病因子,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5月27日广东省CDC 、GDFETP 学员和CFETP 学员开展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病例定义为“2014年5月25–27日,该中学师生和厨师中出现呕吐或具有恶心、腹痛、腹泻 (≥3次/24小时) 中任意2项及以上者”。调查组通过以下方式搜索病例:查看校医务室的门诊日志;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访谈;因初三和高三学生学业紧张,由班主任老师询问症状。 共搜索到31例病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 (71%)、恶心 (65%)、腹痛 (58%)为主,少数病例出现头痛 (26%) 和腹泻 (10%) 的症状,无重症及死亡病例。详见表1。 2015年1月15日发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

表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31例食物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 症状 病例数 比例(%) 呕吐 22 71 恶心 20 65 腹痛 18 58 头痛 8 26 腹泻 3 10 首例病例于5月26日上午7时30分发病,末例于26日19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符合点源暴露特征 (图1)。 图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曲线 (间隔30分钟) 学校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约61% (771/1271) 的学生为住宿生,而初中部住宿生仅占3.3% (46/1399)。高中生罹患率为2.4% (31/1271),初中生罹患率为0% (0/1399) (Fisher 精确概率法, P <0.01)。高中部学生的住宿生罹患率为4.0% (31/771),走读生罹患率为0% (0/500)。教职工及厨师中无病例发生 (0/226)。住宿生中,高一罹患率为 5.9% (20/341)、高二罹患率为2.6% (6/227)、高三罹患率为2.5% (5/203),各年级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5.4, P >0.05)。 早餐 区疾控中心 开始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 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 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但不管是 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根据不同题材调 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 1.标题 2.前言(事件经过) 3.基本情况 4.核实诊断 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 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8.问题与建议 9.调查小结 10.落款 一、标题 “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 的主要成果。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 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 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 “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

长,200-500字即可。“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 “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一般来说,基本情况可包括如下内容: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应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等。 四、核实诊断 针对传染病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首先要对疾病进行核实诊断,证实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因此,该部分主要对疾病的临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展示。主要内容:1.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的分型及其特点。 2.辅助检查:各种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根据调查的病种,展示的辅助检查结果应各有侧重,如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可重点展示肺部X线检查及肺部通气指标,胃肠道传染病应重点展示大便标本检查结果等。 3.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参考各法定传染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如果疾病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如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 如果是新发传染病,则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应为调查工作重点,以便弄清疾病的特征,为诊断、治疗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五、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 针对一起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应将事件的真实面貌完整呈现,即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 1.疾病流行强度:总发病数目、发病率、死亡率和死亡率等信息,以及事件的波及范围及人群等信息。 2.疾病流行特征:即“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特征。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5、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4月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阴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6、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A)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7、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作抗HBc-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1:1000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8、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未作抗HBc-IgM检测,患者8月前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阳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D)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9、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C)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10、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 检测,ALT升高3倍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C )

传染病报告卡质量

传染病报告卡质量 1.报告卡片填写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卫生院随机抽查传染病报告卡片10张(不足10张按实际数调查,县级医疗机构抽查20张),对填写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评价。 1.1填卡完整性 填写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填卡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家长姓名。缺少任何一项,即认为不完整。 1.2填卡准确性 纸质卡片关键字段填写完整清楚可认,合乎逻辑,诊断日期和填卡日期无涂改,可认为卡片填写准确。如果卡片填写字迹不清,或有明显逻辑错误,或与门诊及住院登记信息明显不符,则认为卡片填写不准确。 2.医生填写报告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内容一致性 此项工作与报告卡片填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调查同时 进行,将抽取的卡片与网上录入报告卡片中的内容进行一致性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填卡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家长姓名。其中任何一项不相符,即认为不一致。 3.传染病报告及时性 对所抽取卡片对应的传染病个案,现场查阅门诊日志、住院病例登记、传染病报告卡收发信息以及网络直报系统相关数据,收集以下信息:1)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上的病例诊断时间;2)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时间;3)预防

保健科将卡片录入网络直报系统的时间。医生诊断时间至网络直报系统卡片录入时间在规定时限之内的,认为报告及时。也可根据以上信息分别计算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和及时率。 (三)传染病漏报调查 1.门诊漏报调查 下半年调查抽查2015年7~12月份,随机抽取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皮肤性病等传染病相关科室门诊日志中登记的传染病病例(不同月份的病例均应包括,并兼顾不同科室),县级医疗机构共20例、乡镇级医疗机构共10例(不足按实际数计算),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并填写附表3进行登记。此项工作可结合门诊传染病登记情况调查一起开展。 2.住院部漏报调查 上半年调查抽查2013年1~6月份,下半年调查抽查7~12月份,随机抽查(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传染病科的出入院登记本或HIS系统住院病人信息库中记录的传染病病例(不同月份的病例均应包括,并兼顾不同科室),市级医疗机构共50例、县级医疗机构共30例、乡镇级医疗机构共10例(不足按实际数计算),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并填写附表4进行登记。此项工作可结合住院传染病登记情况调查一起开展。 3.化验室漏报调查 上半年调查抽查2009年1~6月份,下半年调查抽查7~12月份,随机抽查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共抽查30份(不足按实际数计算),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附件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病例定义及搜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调查结论、防控措施建议、防控效果评价、再发风险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十个部分内容,也可根据事件性质、程度、范围及控制情况,确定报告的次数、形式和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人口、交通、经济、文化、气候、卫生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反映事件产生的客观基础;了解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及相关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等。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描述生活居住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水源分布情况;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人畜共患传染病应说明当地牲畜家禽养殖情况、动物间监测疫情;输入性疾病应说明病例输入来源、旅行史、境外工作情况等。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 5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

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 2 / 5 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 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 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 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 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 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 (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 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