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第39卷第6期2013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Jiangs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9,No.6

Nov.,

2013[收稿日期]2013-0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35SJB190003)、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12XWA06)、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BXLKTYJ13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峰,男,江苏新沂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刘晓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模式[摘

要]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研究者

日益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的热门话题。情绪管理是一种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性,即情绪管理的适应性、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和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当前,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情绪智力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在情绪管理的模型方面,形成了有关情绪调节的同感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情绪管理的具体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管理与个体的社交情境、情绪管理与认知、情绪管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情绪管理的年龄趋势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情绪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170(2013)06-0141-06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与

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享受生活以及获得事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0世纪60年代,伊扎德、普拉切克、拉扎勒斯、沙赫特和辛格等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对情绪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为情绪管理的研究及拓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萨勒维

“情绪智力”(情商EQ )概念的提出,尤其是戈尔曼

《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人们愈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系列反应行为。科尔等指出,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

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作出的延迟反应。汤普森也把情绪管理诠释为个体适应现实社

会环境的一个过程,是个体对情绪变化的灵敏性、

应变性和有节制的逐步反应的过程,是个体以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条理性的方式,快捷而有效地顺

应外在情形转变的过程[1]

。其次,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

即基于实现个体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情绪调节。马斯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依据自身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有益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实施情绪的自我管理时,人们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评估其所处的情境及与其关联程度,再结合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估,最后才是确定自身情绪管理的策略

[2]

。汤普森进一步认为,应把情绪管

理理解为个体为完成某一目标而对其自身情绪强度及持续性等方面自动进行的监控、评价和校正的内外过程

[3]

。第三,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即强

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奇凯蒂、阿克曼和伊扎德等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质入手,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为在某一或多个方面适应其意识内外的变化,组织和发动的动力组织系统

[4]

。沙洛维和梅耶等则认为情绪管理隶属于

加德纳的社会智力结构,是情绪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情绪的纯熟控制(管理)是情绪智力的最

DOI:10.16095/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32-1833/c.2013.06.017

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现状调查

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为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湖南多所高校494名大学生,采用Chi-SumW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w,2002年所编写的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生源地、家庭结构维度上情绪智力总体水平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性别、学生干部、年级的维度上情绪智力总体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显著(t=2.450,p﹤0.05),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显著(t=2.863,p﹤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340,p﹤0.05)。结论:不同性别、是否是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上水平不同。 [关键词]情绪智力大学生问卷调查 随着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其畅销书《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Emotional Intelligence: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中提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以及达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主要不是取决于他的智商,而是他的情商、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别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通常亦称情商(EI)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一定关注。到目前的研究中,情绪智力已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方面,它被定义为一种处理情感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被定义为一种个性特征。综合各种不同的观点,情绪智力是一组技能,是处理情感信息的一组心智技能,它包括察觉、了解、表达、调节情绪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一定研究显示,情绪智力的高低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有密切联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个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的发展。笔者使用由Chi-SumW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w,2002年所编写的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对部分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了解、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学生作为目标人群,依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于某年10-12月选择湖南多所高校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一的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8个专业的15个班级共520名大学生进行取样,其中中西结合专业4个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个班,学前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旅行社经济管理及酒店管理各1个班,信息物理专业1个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个班。共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500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最后有效问卷494份进入统计,被试年龄在17-25岁之间。见表1-1。 1.2研究方法

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P. Salvoey, J.D. Mayer, 1990)。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Bar-On, 1997)。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2、情绪智力在理论上的讨论 国外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中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主要有两大流派,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构建起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是能力情绪智力流派。此流派认为情绪智力是“运用尖端的信息加工手段去处理情绪及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以及使用这些信息去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Mayer,Salovey,Caruso),他们从情绪感知、情绪整合、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构建出了情绪智力理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2014.5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JIAOXUEGAIGE 一、学业情绪的界定 根据Pekrun等人的界定,学业情绪既指与学业成就相关的情绪(如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愤怒、骄傲、羞愧等情绪),也包括教学或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情绪(如喜欢学习、厌倦考试等)(Pekrunetal.2007)。消极情绪(例如生气、焦虑、消极、无望、厌倦)(Pekrunetal.2006;Pekrunetal.2002;Weiner1985)对学生持续努力学习起阻碍作用。相反,积极情绪(如愉快、自豪、期待)会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Liljedahl2005;McLeod1988)。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2005)参考外国学者的观点提出,学业情绪不仅包括学生在获悉学业成功或失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日常做作业过程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也有学者参考国内外的观点,将学业情绪界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考试情境下产生的,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 总之,现今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Pekrun对学业情绪的界定,几乎没有学者对此种提法提出有价值的异议。 二、学业情绪的结构以及各划分维度的研究现状以往,很多学者把学业情绪根据效价维度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但遭到很多人的异议,认为这种分法不够全面,也无法体现同一效价维度的唤醒度。也有学者加入中性情绪,使之成为三类。 Patrick(1993)的研究将儿童在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分为四类:积极情绪(兴趣、高兴、放松)、厌倦、痛苦和生气。 目前世界广泛认同的是Pekrun,Goetz,Titz,andPerry(2002)的研究,根据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把学业情绪的类型划分为: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效价维度用来区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唤醒度用来区分高唤醒情绪与低唤醒情绪。高唤醒情绪促使人兴奋,低唤醒情绪导致人放松。积极高唤醒情绪包括愉快、希望、自豪等。消极高唤醒情绪包括愤怒、焦虑、羞愧等,消极低唤醒情绪包括厌烦、无助和无望等,积极低唤醒情绪是放松、满意、平静等,但是因为放松通常发生在应试之后,而非平常学习当中,因此对其的测量较少。 我国学者董妍、俞国良根据Pekrun等人的分类,做了关于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本土化研究,该研究成果已被我国学者广泛借鉴和应用。该研究发现:第一,积极高唤醒情绪对学业成就没有直接影响,它通过积极预测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接近目标、学业效能和学习策略间接对学业成就产生显著影响;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能够显著积极预测学业成就;消极高唤醒和低唤醒学业情绪能够显著消极预测学业成就。第二,积极学业情绪对学业有促进作用,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业有阻碍作用。 作者简介:张尧 (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儿童入学准备对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业情绪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过程中情绪作用的重要性。本文旨在从学业情绪 的概念界定、结构、测量几方面,对当今学业情绪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学业情绪;学业情绪结构;学业情绪的测量张尧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47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作者:王羽潇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1期 摘要: 情绪智力是指与情绪活动相关的一组技能,涉及个体能够精准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以及调节和促进情绪发展的能力。情绪智力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巨大,且这种影响将持续人的一生。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此,许多学者以小学生为对象,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其他变量(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研究以及小学生情绪智力培养干预等问题。 关键词:情绪智力小学生 1.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特点 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范慧玲(2014)以1-6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分析了小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明显好于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他人情绪管理能力及情绪利用能力,且自我情绪管理的水平隨着年级的增加而提升[1]。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先有后,由低到高,依次从较基础的心理过 程向较综合的心理过程发展。 此外,范慧玲(2014)还总结出了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的情绪智力特点: 1-2年级:学生不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知觉水平,即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悲伤、害怕等情绪;对情绪的认知和情绪的调节大多是生理层面需要的满足;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外界语言和行为的支持和鼓励; 3-4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提升,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提升,但对情绪的利用还不明显; 5-6年级:学生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明显增强;对自己能力的态度反馈与评价比较在乎,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重要他人的认可;情绪表现为易冲动、不稳定,最需要情绪调节与管理方面的帮助与引导,青春前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年段。

情绪智力综述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 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35 骆思钊

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论文中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重新界定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昂—On)也对情绪智力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以上的两个定义,可认为是对情绪智力较为经典与公认的定义。[1]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国心理学家也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提出的各自的观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第39卷第6期2013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Jiangs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9,No.6 Nov., 2013[收稿日期]2013-0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35SJB190003)、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12XWA06)、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BXLKTYJ13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峰,男,江苏新沂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刘晓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模式[摘 要]情绪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研究者 日益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的热门话题。情绪管理是一种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性,即情绪管理的适应性、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和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当前,情绪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了情绪智力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心理治疗理论;在情绪管理的模型方面,形成了有关情绪调节的同感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情绪管理的具体研究主要涉及情绪管理与个体的社交情境、情绪管理与认知、情绪管理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情绪管理的年龄趋势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情绪管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有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170(2013)06-0141-06情绪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与 一个人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享受生活以及获得事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0世纪60年代,伊扎德、普拉切克、拉扎勒斯、沙赫特和辛格等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对情绪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为情绪管理的研究及拓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随着萨勒维 “情绪智力”(情商EQ )概念的提出,尤其是戈尔曼 《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人们愈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系列反应行为。科尔等指出,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 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作出的延迟反应。汤普森也把情绪管理诠释为个体适应现实社 会环境的一个过程,是个体对情绪变化的灵敏性、 应变性和有节制的逐步反应的过程,是个体以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条理性的方式,快捷而有效地顺 应外在情形转变的过程[1] 。其次,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 即基于实现个体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情绪调节。马斯特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依据自身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有益于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实施情绪的自我管理时,人们首先从主观意识上评估其所处的情境及与其关联程度,再结合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估,最后才是确定自身情绪管理的策略 [2] 。汤普森进一步认为,应把情绪管 理理解为个体为完成某一目标而对其自身情绪强度及持续性等方面自动进行的监控、评价和校正的内外过程 [3] 。第三,情绪管理的特质性,即强 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奇凯蒂、阿克曼和伊扎德等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质入手,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为在某一或多个方面适应其意识内外的变化,组织和发动的动力组织系统 [4] 。沙洛维和梅耶等则认为情绪管理隶属于 加德纳的社会智力结构,是情绪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情绪的纯熟控制(管理)是情绪智力的最 DOI:10.16095/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32-1833/c.2013.06.017

智力研究综述

关于智力的研究综述 学虎 2015114785 摘要:本文是对多种智力研究的概括。包括了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情绪智力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情绪智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综述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结构、研究方法及测量,提出了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情绪智力研究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社会智力研究主要是关于社会智力的定义和社会智力的测量。 关键词:情绪智力研究,社会智力研究 情绪智力研究: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词是德国人Barbara Leuner(1966)首先提出的[1]。1986年柏尼(W. P. Payne) 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2]。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J.Mayer),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3]。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Goleman,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4]。2000 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5]。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6]。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情志力的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7]。徐小燕、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8]。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给情绪智力一个恰倒好处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情绪智力理论及结构 (一)情绪智力的学院派理论及结构 以Mayer和Salovey 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研究 王莉萍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044000) 摘 要:本研究采用我国学者自主编制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对山西省500名本科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进行了 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内部各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智力;性别差异;专业差异 中图分类号:G 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9)022******* R esearch on the I nvestig 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 ntelligence W ANG Li 2p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Yuncheng College ,Yuncheng 044000,Shanxi ,China ) Abstract :The questionnaire for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mpiled by Chinese scholars is used in the re 2search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500students study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It is indicated that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generally tends active ,and there exist th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sex and specialty due to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factors. K ey w ords :college stud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x difference ;specialty difference 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关于智力概念的界定也已达成共识,即智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但在测量应用方面人们发现,个体的智力测验得分并不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实际表现,影响个体实际表现的心理特征并不仅仅是认知智力这一种成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情绪智力概念应运而生,对其概念界定、理论模型及测量应用的研究也迅速升温。 目前对于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学派,一种是以Mayer 和Salovey 为主导的学院派,将情绪智力纳入智力的家族并坚持科学量化的道路,即能力模型(abilitymodel )取向;另一种是以戈尔曼、巴昂为代表的实务派,将预测成功作为导向,试图在传统智力以外找出能够预测成功的所有重要因素,即混合模型(mixed model )取向。[1] 能力模型取向包括的是行为的特性和自我觉察到的能力,是通过自评的方式进行测量;而混合模型取向关注的是实际的能力,由最高成就测验进行测量。此外,东西方文化下的情绪表达、理解和反应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情绪智力的研究和应用更应关注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情绪智力的结构及测量的方法都应从本土化研究的思路出发,发展适合于中国人的情绪智力理论和量表。对此我国学者正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 本文以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取向为理论背景,从能力范畴来界定情绪智力,认为情绪智力是人顺利完 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情绪性的心理特征。[2] 以我国学者编制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为工具,分析山西省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水平,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心理危机提供依据。 一、方法 (一)研究工具 采用四川师范大学吴娟硕士编制的大学生情绪智 力问卷。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5,各因素 的a 系数均在0.639~0.869之间,重测信度系数为0.75,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内容效度由心理学专家评定,并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种方法检验,表 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理想。[3] 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的结构包括5个主因素,13个次因素,共61个题项,其中含6道测谎题,14道反向记分题。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标准,要求被试按每个题项与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从最符合到最不符合在5点问卷上作唯一选择,其中正向题按5~1计分,负向题按1~5计分。最后统计各个因素上题项的平均得分,分析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水平。采取问卷调查中常用的以中点分(3分)作为分界点,以上为正向,以下为负向,同时结合因素间显著差异来对各因素的发展作相对比较和分析。 问卷中情绪智力的结构界定为5个主因素(F 系列),并将13个次因素(f 系列)涵盖其中:情绪知觉(F1):包括自我觉察(fl )、移情(f2)、情境知觉(f3);情绪评价(F2):包括自信心(f4)、适合性(f5)、预测力(f6);情绪表达(F3):包括表现力(f7)、感染力(f8)、反馈力(f9);情绪调控(F4):包括压力承受力(f10)、控制力(f11)、灵活性(f12);促进思维(F5):包括助益思考 (f13)。 [3] (二)被试 在运城学院、大同大学、山西大学的不同院系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班级为调查对象,共调查500人,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其中:男生173人,女生278人;文科学生179人,理科学生161人,艺术类学生111人;二年级211人,三年级240人。 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探讨山西省大学生情绪智力的一般特点和群体差异。 收稿日期:2008212220 基金项目:运城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060250) 作者简介:王莉萍(1976-),女,山西吕梁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助教,硕士。 9 51 第26卷第2期2009年3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s ) Vol.26,No.2March ,2009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定义 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 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 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 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从这

情绪智力综述

广州大学2011-2012学年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期末作业 组织行为学 姓名:骆思钊 学号:2111103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2111103035 骆思钊摘要: 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综述了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构建和测量的研究进展,以及有关情绪智力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二十多年来的骄人成就。同时,本文也结合文献综述了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作者结合文献提出了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就业质量的研究方案,尝试从实证角度进行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 关键词: 情绪智力理论与发展就业质量

情绪智力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引言 百度网站搜集了与情绪智力有关的信息达7,860,000多种,在我国,情绪智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心理学界,以及组织管理界等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对情绪智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以便我们能对情绪智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现在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为新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1 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 “情绪智力”一词的最初出现可见于德国人柳纳(B.Leuner)于1966年在<情绪智力与解放》一文中首次提出“情绪智力”术语,然而与我们今天的情绪智力涵义不尽相同。 而真正具有现今意义的情绪智力概念出现在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和Mayer)对情绪智力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梅耶和沙洛维在一篇题为(什么是情绪智力》的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0), 1486-1492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10.12677/ap.2018.810172 A Review of Emotion Regulation Shuyan Shi, Fada P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Received: Sep. 24th, 2018; accepted: Oct. 8th, 2018; published: Oct. 15th, 2018 Abstract Emotion regulation is the process on which individuals exert influence what emotions they have, when emotions occur,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expressions. That is, a strategy consisting of controlling what kind of emotions they produce, when they generate emotions, how strong they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how they express emo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emotion regulatio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emotion regulation greatly enriched the study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ordinary people but also expanded to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physiological diseases. Among the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motion regulation has evolved from the dual process theory to the multi-level framework theory. Based on the latest theoretical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motion Regulation, Multi-Level Framework 情绪调节研究综述 史书彦,潘发达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4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8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5日 摘要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对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对自己产生何种情绪、何时产生情绪、体验到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情绪进行控制所组成的策略。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 要求人们更加重视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幼儿 期是进行情绪智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幼 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总结关于幼儿情绪智力的理论、情绪智力量表、以及情 绪智力的应用研究,关注幼儿情绪情感的研究及其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绪智力研究趋势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否的反映。 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 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情绪和情感作 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 现实生活和精神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强调人脑的认识功能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 化的心理世界,智力水平的高低也与个体未来的成功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心理学家们提出 了情感智商和情商的概念, 认为情感智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职 业成功、生活成功, 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 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 , 甚至有人提出了成就的测量方程 式:20%的IQ( 智商) + 80%的EQ( 情商)= 100% 的成功。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内涵及理论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概念的最佳界定, 当推沙洛维 ( Peter Salovey) 教授和梅耶( D. Mayer) 教授的研究。最初他们认为情 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 包括审视自我和他人情绪和情绪的能力; 辨 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1997 年, 他们又对这一概 念进行了修正——“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接近或产生促 进思维的情绪的能力; 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 调节情绪和智力发展 的能力”。可见, 情绪和智力都是多元化的, 那种把情绪和智力绝对分离 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1]。情绪智力强调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 理解,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 其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部分——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 力, 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2]。 (一) 国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理论 国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智力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 Salovey 和Mayer(1990)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含3 个因素: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这三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十个变量:自己言语、自己非言语、他人非言语知觉、他人移情、调节自己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计划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改变注意方向、形成动机。1997 年两位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情绪智力觉知、表达和评估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调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情绪促进思维这四种能力的综合。情绪智力结构模型有4 个因素:反思性情绪调控,即疏导情绪、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促使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情绪理解,即分析情绪、判断它们大概的发展趋向,并理解其结果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即调动和转换情绪,并通过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认知和表达情绪,即感知和识别面部表情、图案设计及故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_丁越兰

第28卷第5期2 015年10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8 No.5 O ct.2015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丁越兰(1965-) ,女,山东莱西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阿依努尔·许库尔(1986-),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热依拉·依里木(1981-),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丁越兰, 阿依努尔·许库尔,热依拉·依里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情绪智力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研究领域也是从一开始的心理学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学等若干个学科。文章对管理学视角下的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了情绪智力对管理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情绪智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情绪智力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学;情绪智力;团队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5)05-0095-05 一、前 言 情绪智力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首次提出。后续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智力对探究个体行为的产生及行为的结果具 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1] ,因此这一研究结果促使情绪智力的研究快速地从心理学、社会学领域跨越到管理学领域,并且成为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社会学与管理学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范式与关注点是不同的。心理学重点研究情绪智力的理论内涵及测量评价方法,关注的是“什么”,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社会学重点探索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智力形成的影响以及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作用,关注的是“为什么”。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组织运行如何支持组织高绩效形成的科学。研究表 明,情绪智力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因此其关注点在组织高绩效的形成过程中,员工的情绪智力是如何对员工的高绩效行为起到预测和影响作用,关注的是“如何做,效果是什么”。这是管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最大差别,也使得管理学视 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以管理环境为背景的情绪智力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缺少对此环境中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归纳与总结。这对于系统运用现有的研究结果,深入开展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阻碍。因此,本文以此为背景,在总结现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情绪智力在管理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的研究与 应用 管理学视角下情绪智力研究主要围绕着从管理决策到管理执行,从个体工作动机到创新行为,从个体情绪智力到团队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展开的,现有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决策是组织中高层管理者的核心职能,决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直觉决策,即管理者根据感觉或情绪 制定决策[ 3] 。在已有的研究中表明情绪智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Georg e(2000)认为领导者识别5 9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1):85~9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孙俊才乔建中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摘要情绪性工作是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心理调节加工,是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该文在介绍情绪性工作的涵义、特征的基础上,从规则的效度、表达的类型、调节的策略、理论的模型以及工作的后效等方面,介绍了当前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情绪性工作,情绪表达,规则,调节。 分类号 B849:C93 1 引言 在现代经济生活条件下,随着服务性行业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中的比例不断扩大,以及组织与内外公众的联系日益“人本”化,组织及其职工行为的情绪性特征已经成为制约工作绩效高低和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为此,Hochschild 1979年率先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提出了情绪性工作(emotion work or emotional labor)的概念,强调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是职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1]。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情绪性工作的价值日益为心理学家所重视,他们围绕其概念、特征、机制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做一简要介绍。. 2 情绪性工作的涵义 情绪性工作是一个多维度、多成分的概念,研究者对情绪性工作涵义的界定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可以称为职业要求性界定,即强调情绪性工作是按照职业要求和组织期望对自己情绪表达方式的调节。例如,Ashforth和Humphrey (1993)认为情绪性工作就是根据职业要求的表情规则来表达恰当的情绪[2],如空姐对发火的乘客要保持微笑等;Morris和Feldman(1996)认为[3]情绪性工作是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为表达组织所期待的情绪所做出的努力、计划、控制。第二类可以称为心理加工性界定,即从情绪性工作所需要的内在心理加工的角度来界定情绪性工作。例如,Grandey (2000)将情绪性工作定义为“为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进行的必要的心理调节加工”,即为调节情绪行为而进行的目标确认、计划、监控、信息反馈等内在心理活动[4]。Diefendorff和Gosserand(2003)认为,在职业性的人际交互作用过程中,情绪性工作的关键变量是瞬息而变的,动力性的,因此在界定情绪性工作时,描述心理加工过程是重要的;为此,他们从心理控制论的角度,将情绪性工作界定为对情绪不协调的监控和调节的加工过 收稿日期:2004-1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2JAZJD880 01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DEA030110)成果。 通讯作者:乔建中,qiaojianzhong2004@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4099306.html,;025- 835988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