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

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Ξ

———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

汪朝光

内容提要 袁世凯称帝败亡后,出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在许多问题上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形成为总统府和国务院互为对立面的府院之争,并一度成为北京政治的主要矛盾关系。本来,北京政治的常态是内阁主导,惟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却是例外,实可谓北京政治的异态。然黎段府院之争的结果是,段祺瑞压倒黎元洪后,重新执掌北京政治权力,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段所依靠的武力支持。经过此番波折,北京政治由府院相争的异态复归为内阁主导的常态,但武力支配政治的原则更不可动摇,内阁主导正向武人主导发展,并随着北洋军系的分化和武人干政的发展而得以在其后有更多的表现。

关键词 北京政治 府院之争 段祺瑞 黎元洪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不成而败亡;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29日,黎元洪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组成新内阁;8月1日,被袁世凯解散的民初国会在北京复会。至此,因袁世凯称帝而一度紊乱的政治秩序得以重建,民国法统复归。不过,后袁世凯时期的民国政治却与此前有了不小的差异。民国建立后掌握了北京政治主导权的北洋军系,本以袁世凯为中心,内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上下尊卑关系及派系团体意识,但由于袁世凯的猝死及袁生前并未有相应的安排,北洋军系在袁之后未能产生众望所归的新领军人物,而是很快分裂为皖、直、奉三系,且因追逐派系与个人利益而纵横捭阖,你争我夺,直接导致北京政治的动荡,难以建立统一而稳定的政治秩序,并深刻影响到民国政治的发展进程。只是当袁世凯败亡之初,在北洋军系内部,其派系分化正在形成之中,各方阵线尚不十分分明,派系矛盾的表现还不十分突出;同时,因为革命党人及其领袖孙中山对政治暂取观望态度,西南地方实力派忙于瓜分及稳固各自的势力范围,南北矛盾亦未凸显。作为北京政治掌门人的国务总理,段祺瑞本有较大的挥洒空间处理国政,但出其所料的是,在责任内阁制下权力本

15Ξ本文曾在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

合主办的“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承评论人、台北大学李朝津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王建朗、王奇生研究员等批评指正,受益良多,谨此致谢。

受限制的大总统黎元洪,却与他在许多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形成为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国务院互为对立面的府院之争,并一度成为北京政治的主要矛盾关系。

本文即以此为研究主题,期以深化对当时北京政治多重面相的研究。

①一、府院之争的初起

在袁世凯亡故后出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本为北洋军系元老之一。袁世凯当权时,他曾任陆军总长并曾代总理,为袁手下的头号大将。但自袁有意称帝后,段因种种原因而不以为然,未予劝进,袁段关系出现明显裂痕,段亦一度被袁削权而弃置闲散。及至袁称帝的败相已露,方才在1916年4月不得已再度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袁死后,段祺瑞因其所任之国务总理位置及其反对袁称帝之“清誉”,一时成为南北各方认可的收拾时局、处理善后之中心人物。段祺瑞长期在北洋军任职,门生故吏遍布北洋军上下,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在袁死后奉段为共主,形成为北洋皖系集团;加以袁当政时期的一些政客也在袁死后另寻后台靠山,集结在段之周围,又形成可为段所用的官僚政客集团。这样,段祺瑞在后袁时期以其资历、实力和人脉关系,不仅掌握了北京中央政府的实权,而且还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并控制着从北到南的数省地盘,在北京政治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袁世凯亡故时,段祺瑞力主由副总统黎元洪接任大总统,劝其“依据约法,出任重寄,维持大

局”,并表示将“竭力赞助”。②不过当时“所谓北洋团体者,意见甚不一致,而与黎元洪不愿合作,则

大致相同。其时冯、段两人一内一外,确均有掌握大局之资格。段之拥黎,则因黎老实,易于妥协,

以后可实行内阁制……黎则既无势力为后盾,一旦继居高位,自易于对付。”③可见段拥黎出任大

总统,至少不全为复归民国法统,而更多地是为自己当政独揽权力的方便。

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大总统和国务院的职权各有分工,大总统的权力除了受国会的制约外,主要受到须经内阁成员副署规定的限制,其实质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在袁世凯当政时代,因为袁之强势,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徒有其表,但袁仍感此等规定在法理上对总统权力之碍手碍脚而废弃了《临时约法》。袁氏亡故后,《临时约法》因讨袁阵营的坚持而恢复,中央政治体制复归责任内阁制,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执掌北京政府实权,再加以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是以其副总统身份而因缘附会,由段祺瑞等实权派拥立而出,不似段有军事实力和派系为依托,府院关系较袁时代有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段祺瑞及其下属也没有把黎元洪的大总统当回事。如果黎上任后安于当个“太上皇”式的大总统,黎、段两人想可相安无事。不料黎元洪上任后却不甘无所事事,不时愿意对政治表示自己的态度,结果难免与段祺瑞发生冲突,黎以大总统身份干政,而段以责任内阁制搪塞,双方关

系迅速恶化,加以其周围左右的鼓动说辞,“府院之争,愈演愈烈……非段所逆料也。”

④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关系,因段拥黎为大总统,在黎“就职之初,意见甚融”⑤。但不久即因徐树

铮而起龃龉。徐树铮长期追随段祺瑞左右,为段所最亲信的谋臣,段曾赞其“性刚正,志忠纯,重职

2

5①②③④⑤曾毓隽:《黎段矛盾与府院冲突》,杜春和等编:

《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1页。《北洋军阀直皖系之斗争及其没落》,《张国淦文集》,第202页。

《北洋军阀直皖系之斗争及其没落》,杜春和编:《张国淦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黎元洪就任之详情》,1916年6月11日《申报》,第1张第4版。

关于这一时期的府院之争,似未见专门研究,惟若干民国通史著作中均有叙述,请参阅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第2编第2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郭剑林主编《北洋政府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责,慎交游”①。段祺瑞组阁时拟任徐为国务院秘书长,但却因徐为人跋扈而为黎元洪所坚拒。黎

对人称:“我不能与徐树铮共事”;“不但不能共事,且怕见他。我见了他,真芒刺在背”。因其盛气凌人,且事不赞成则声色俱厉,加以种种威胁,故黎甚而称:“我总统可以不做,徐树铮绝对不能与他共

事。”②但段意甚坚,且搬出北洋元老徐世昌说项,黎直言告徐世昌:“请你告诉总理,一万件事我都依从他,只有这一件办不到。”而徐世昌则回以:“我以为一万件事都可以不依从他,只有这一件必须

办到。”③于此亦可见段祺瑞对徐树铮信任之专。最后黎元洪被逼无奈,只能同意任用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但双方恶感已然生成,故徐树铮上任后,对黎更没有好脸色。

1916年7月,徐树铮刚刚就任,即为段祺瑞搞出了《国务院权限节略》,声明“现既采用责任内阁制度,元首居于不负责任地位,国务院为凡百政令所从出,国务总理领袖阁员,负综揽政务、统一政策之责。故共和各国通例,元首命令必须国务总理及该管部长副署,否则无效,即所以明其责任之所在也。”“节略”将大总统的有关职权,如公布法律、预算,缔结条约,人事任免,等等,划为应由国务院办发者或由国务院及该管部具案提交国务会议议决施行者、请示办理者、核议施行者;规定“凡呈报大总统事件,除别有规例者外,一切须经国务院或国务院会同该管之部分别核办,盖不如是,则总理不能负其责”;而选定内阁阁员、主持施政大计及统一行政步骤等皆总理之职权。因此,“凡京内外各部署应由国务总理直以文书指挥,而京内外各部署有须请示于政府或与政府商酌者,即应直陈国务院。如各官署有以属于总理或各部该管事件而迳呈大总统者,大总统应即发交国务院及该管之部酌夺办理”;“前此公府与院部权限不明,如应由院部核办事件,径由公府办理,或应由院部主办事件,径由公府办理,而交稿于院部,但得于事后查照者,纷横淆杂,不合法理。今当建阁之初,亟宜厘然划清,以慎其始。他如人民或各官署对于行政事件,应向院部有所陈诉者或呈报而违例迳呈

大总统,或无庸陈报而例外分呈者,皆不合法,悉应革除。”④此项“节略”将府院之间的权责关系具体化,虽然打着实行责任内阁制精神的旗号,但对希望在总统任上有所作为的黎元洪却不能不是很大的刺激。

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徐树铮“抱把持政权之野心,欺黎势孤,凡事专擅,致黎有‘盖印总统’之恶评。”据时人回忆,徐树铮“每日进府盖印,不发一言。某日因山西省同日更动三厅长,黎偶问及何原因(其实阎锡山来呈请简,各有缘由,不难简单陈述;且简任官之任免,须经过阁议,徐亦完全接头)?徐竟率对以‘总统但在后页年月上盖上印,何必管前面是何事情。’黎当时大为难堪,表示以后不愿

再见徐之面。”⑤作为徐的直接上司,段祺瑞“自恃为北洋勋宿,索性简傲,与黎少有接触,政务实际情

形,亦不甚了了。徐奔走府院间,事事以己意为段意,指挥黎氏画诺,一日因事与黎忤,愤即以辞职要

挟;段致书黎氏,为徐张目有谓‘徐氏耿介,不屑妄语,凡徐所为,本人愿负全责。’”⑥由此更加剧了府

院之间的矛盾和隔阂。黎元洪曾经愤愤而言:“现在那里是责任内阁制,简直是责任院秘书长制!”

⑦作为没有实际政治力量和派系支撑的大总统,黎元洪在府院之争中能够用以对抗段祺瑞的力量主要是他周围的一些亲信政客和国会中的前国民党系议员。府院之争初起,总统府秘书长张国

3

5①②③④⑤⑥⑦陶菊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第518页。吴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来新夏主编:

《北洋军阀》(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75页。《北洋军阀直皖系之斗争及其没落》,《张国淦文集》,第209页。

《财政部总务厅机要科转送国务院权限节略致泉币司移》(1916年7月2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

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3—1134页。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500页。

《中华民国内阁篇》,《张国淦文集》,第241页。

段祺瑞:《徐树铮神道碑》,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徐树铮电稿》,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2页。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淦因不愿受夹板气而求去,黎元洪遂任用前进步党人、后又与前国民党系结盟的丁世峄出任总统府秘书长。丁为议员出身,“霸气纵横,恒以‘表同情于弱者’自诩,既抱‘打不平’之成见而来,与徐更

相水火,府院风潮,竟成新闻上每日重要资料。”①丁与黎亲近,认为“国务会议以前,无议事日程,

会议以后,无报告;发一令,总统不知其用意,任一官,总统不知其来历……国务总理恒匝旬不一晤总统,惟见有院秘书长来往传达于其间;有所询,则以事经阁议,内阁负责为对抗。大总统无见无闻,日以坐待用印为尽职。”所以他“以为府院病根在隔阂壅蔽,在内阁不知责任为何物,在国务总理不与总统直接议论国事,而不在权限之如何。”因此,他上任后提出《府院办事手续》,“主张大总统出席国务会议为根本救治”,并提出了解决府院关系的具体建议:大总统对国务得自由行使其职权,如对用人不同意得拒绝盖印;阁员应随时向总统面商要政;国务会议事前须将议事日程呈报,会后须

将议事记录呈阅。②当时,段祺瑞似也不愿府院矛盾过于扩大,致妨碍其施政自由度,在他的默许

下,丁建议的事前呈报、事后呈阅及每周各部长官在总统府聚会议事的制度得以通过。段祺瑞还主动在8月26日具呈黎元洪称:“国务院呈请阅核文件,关系重要,逐日由祺瑞指示办法,交由秘书长徐树铮躬自呈递,于奉阅核印后,仍自赍回,未便假手他人,致生歧误。除训令该员懔遵办理外,理合呈报大总统鉴核。再该员伉直自爱,不屑妄语,其于面对时凡有声明为祺瑞之言者,祺瑞概负全

责。”③此呈给黎元洪以面子,并为徐树铮有所辩解及担责,使一时颇为紧张的府院关系稍有缓解。但此后院方的实际行事方式与前无异,“国务会议前之呈报,已成具文(所报议事日程与其会议之事件,多不相符);会议后之报告,无异照例(惟以一国务员送呈会议事由一纸,大总统固未便详询,国

务员亦未曾有说明者);星期五之府中议事,变为会餐。”④府院双方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

丁世峄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后,援引同党、内务总长孙洪伊,“极力在府方布置势力”,图为己派扩大地盘。“孙洪伊、徐树铮皆颇自负,不肯下人。孙挟黎自重,徐倚段以为抵制,几乎无事无时不冲

突,短兵相接,日在火并之中”⑤;“孙洪伊以阁员身份,日在总统府指挥一切,徐树铮心尤不平”⑥。

府院之争又加入了段内阁内部派系之争的因素,愈趋复杂化。在派军征讨驻粤滇军、查办福建省长、任命吉林省长等案中,徐树铮独断专行,引起各方不满。11月初,众议院议员提出以“侮辱”元首、“蒙蔽”总理、强迫盖印、“伪造”文书、擅发院令等“罪名”,对徐树铮提起弹劾。丁世峄、孙洪伊遂“联合各方包围黎及其左右,作倒阁攻势,以孙代段。然以段之个性更强,又岂肯屈于孙?有人屡示意于孙,孙不辞。又有孙在内务部任内不依法而被裁撤之人员控之于平政院,孙不为所动。最后终

至将拟孙免职命令送府,而黎拒绝盖印。”⑦由于孙洪伊的关系,府院矛盾又趋激化,甚而影响到北

京政府的正常运作。最后,经北洋大佬徐世昌的调停,11月20日以黎元洪下令同时免徐树铮和孙洪伊职的方式,暂时缓解了府院之争。但经过此番争斗,黎元洪与段祺瑞结怨甚深,彼此间更无好感。“黎接任总统后,对当前的重大问题由不问而要问,由要问而多问。他认为小事可以不问,大事必须过问。段本已苦于有一个国会使他对一切问题不能独断专行,现在再加上一个总统遇事掣他的肘,如何

受得了。他有时向他的党徒发火说:‘我是叫他来签字盖印的,不是叫他压在我的头上的!’”

⑧4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陶菊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第500页。《中华民国内阁篇》,《张国淦文集》,第243页。

曾毓隽:《黎段矛盾与府院冲突》,

《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261页。《中华民国内阁篇》,《张国淦文集》,第243页。

《丁世峄上黎元洪呈文》,

《北洋军阀》(三),第286页。《国务总理段祺瑞呈》,《政府公报》第235号,1916年8月29日。

《丁世峄上黎元洪呈文》,《北洋军阀》(三),第282—283页。

吴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

《北洋军阀》(三),第976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自府院矛盾发端起始,府院双方均各自拉拢、争取其支持者,以壮大己方的声势。段祺瑞除了以北洋军系的实力为后盾外,还为研究系政客(前进步党人)所拥戴,而黎元洪则主要依托国会中的前国民党议员的支持,“部分国民党议员,欲结黎倾段。此次组阁本属混合制,国民党阁员及议员居多,故多数拥黎,而黎顿觉局面迥非昔比。双方左右媒孽乘机挑拨,府院之间冲突愈形尖锐。”①民初国会复会后,原本在人数上居于优势的前国民党系议员分化组合为三大派系,即以张继、谷钟秀、吴景濂等“稳健派”组成的客庐系,有议员二百数十人;以林森、居正、褚辅成等“急进派”组成的丙辰俱乐部,有议员数十人;以前进步党系分化而出的孙洪伊、丁世峄、温世霖等组成的韬园系,有议员数十人。三派因在制宪问题上意见相近,故联合组成“宪政商榷会”(商榷系),“以拥护宪法,巩固共和,发展平民政治为宗旨”②,在国会两院有议员近400人,俨然国会之主宰。但“三系之结合,各有其背景主张,并无共同之权利义务作结合基础,欲其保持长久性之团结,至为困难”。③大体而言,三派“对于宪法问题之意见,主张采用两院制,规定省制大纲(眼目在省长民选)于宪法,殆以地方分权主义者自期也。对于段内阁,客庐派则主张拥护,丙辰俱乐部、韬园两派则主张破坏。两派极不相容。”加以“三系内部,破绽层见叠出,结果遂非至于分裂不止”。其后因在选举副总统问题上意见不一,客庐系的谷钟秀等主张选桂系陆荣廷,后成立政学会;吴景濂等主张选直系冯国璋,后成立益友社;丙辰俱乐部与韬园系则合并为民友社。不过无论他们之间的分野如何,前国民党系议员仍为黎元洪可以依靠的主要政治力量。

、王家襄、林长民等组成的宪法研究同志会,后为对抗国会中的前国民党系议员,两派合组宪法研究会(研究系),有150余名议员,“其政纲主张采取中央集权主义,废两院制为一院制,省制不规定于宪法,对段内阁取一贯拥护态度,其党员胥抱渐进主义,训练且普遍而周密,故其结合牢固,他党无能并肩于同时者。”④以前国民党系为主组成的商榷系和以前进步党系为主组成的研究系,在制宪问题上意见对立,前者主张分权,后者主张集权,本来这不过是政见的不同,但在当时情况下,前者代表了要求自立的南方阵营的利益,而后者反映出趋向集权的北京政府的意见,政见不同上升为南北阵营的政治斗争;再由于府院之争的存在,黎元洪引前者为己援,段祺瑞则以后者为盟友,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从1916年9月到1917年4月,国会在审议被袁世凯废弃的“天坛宪草”时,商榷系与研究系意见严重对立,数次投票均未通过。

客观而论,袁世凯称帝的失败表明,共和民主理念已在不长时间里为国人普遍接受,临时约法与民初国会在后袁时期的恢复,也为民国政治复入正轨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商榷系与研究系同属国会民主派,在共和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容有意见不一,但未必有本质差别,两派成员中的许多人都是满腹经纶、饱读经典、游历中西之士,他们本可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探究如何制成合乎国情与实际的宪法,推动共和民主制度的建设。然而两派计不出此,反在制宪问题上纠缠不休,缺少探究理论、结合实际、推己及人的风格与气度,在讨论中形成恶斗,甚而演成全武行,并各自寻求后台靠山,表现出国会议员严重的政客化、意气化以及利益集团化倾向,并因其恶质发展,使国会几演变成为议员派系及个人利益之争的秀场。而以梁启超为领袖的研究系在两派矛盾斗争初起时似应承担更

55①

④谢晓钟:《民国政党史》,1987年台北谢昆明影印本,第66—70页。

存萃学社编:《政学系与李根源》,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80年版,第9页。

《政治商榷会简章》,黄季陆主编:《革命文献》第48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9年版,第

250页。曾毓隽:《黎段矛盾与府院冲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261页。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提出的集权和拥段主张更有利于北洋军人集团,而北洋军人集团的当政显然不是共和民主制度的常数而是异数。梁启超如此做法,或有其政治考虑,也使研究系一度在北京政府中得到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惟其在府院之争中的所作所为,至少在当时对段祺瑞的院方是有利的,结果是制宪未成而督军团干政乱起。

二、府院之争与督军团干政

府院之争的对立双方虽然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但双方依托的背景却大不相同。黎元洪除了有国会中前国民党系议员的政治支持而外,并无其他实力派系的支持;而段祺瑞不仅有皖系武力的支持,还有整个北洋军系的大背景。虽然其他北洋派系与皖系之间存在着利益之争,但在面对政治上的非北洋敌手尤其是前国民党系时,北洋军系却充分表现出党同伐异的派系意识,这是黎元洪完全不具备的政治背景。督军团干政之初起,即与府院之争大有关系。

袁世凯亡故后,长江巡阅使张勋(后兼安徽督军)在1916年6月9日邀请直、晋、豫、皖和东三省代表前往其驻节地徐州,会议“小住,以便筹商”。张勋在会上倡议“固结团体,遇事筹商,对于国家前途,务取同一态度”,实即主张北洋“团体”一致对外,并摆出“盟主”的姿态。与会代表多为北洋守旧派,对张勋“非常佩服”,又以“固结团体,必须公推一望资隆重之人为领袖,遇事电商,始易联络”,对此,张勋自“当仁不让”,提出“团体固结,一致进行,果利吾辈,本上将军无不力任其难”。会后初步形成了各省督军代表会议的形式,实为其后“督军团”之先声。张勋为北洋守旧派的代表,民国成立后仍自认不忘前朝,所部士兵留辫,被人称为“辫帅”,实为其时之政治“另类”。他在北洋派系中并非中坚人物,但不少北洋守旧派“睹新政府之改组,旧国会之召集,深惧不利于己,有所动摇,于是密电往还”,“愿奉张勋为首领”,一时造就了张勋的地位。9月21日,张勋召集13省区督军、省长代表,举行第二次徐州会议,决定“为防止暴乱分子私揽政权”而设立“各省区联合会”,并通过纲领,主旨为强调“团体”利益,即“巩固势力,拥护中央”;“国会开幕后,如有藉故扰乱,与各省区为难者,本团体得开会集议,为一致之行动,联合公讨之”;“各方面如为妨害国家统一之行为,及对于政府有非理之要求,为公论所不容者,本团体即以公敌视之”;“本团体以外各省区,如有反抗中央,破坏大局者,本团体即辅助中央制服之”;“各方面对于本团体,如有存心破坏,及谋所以减削本团体之势力者,本团体当协力抵制之”。因为“各省区联合会”是以各省督军代表参加的形式组成,故又被外间称为“督军团”,他们动辄发表意见,指斥国会,声讨政敌,成为北洋军人干政的极端形式。此次会议“公推”张勋为“领袖”,“遇有重要事体发生,应行主持争执,不及往返电商者,迳由张上将军代为列名”。有了如此“正式”的授权,更使张勋在对外发言时肆无忌惮,“定盟后,张勋乃益自负,于是干涉国会,攻讦总长之电,迭发而无顾忌,政府忍之。更厉声请解散国会,否则出于横决,亦所不辞。”①

对于督军团的兴起,段祺瑞用以反黎元洪与国会(主要是前国民党系)并牵制时任副总统的北洋直系首领冯国璋,张勋则阳为北洋团体造势,阴以清室复辟为谋,段、张两人各有考虑,互为利用。段祺瑞在公开场合对督军团也不无批评,但私下里又与张勋有不少往还。然就段的个人态度,“生平最看不起两张———张勋和张作霖”,但“想学袁利用张勋的故智,在冯、段争北洋领袖互不相下之

①《护国军纪事》,黄季陆主编:《革命文献》第47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9年版,第560—564页。

65

局势下,利用他掣冯的肘,在西南声势夺人的局势下,利用他对抗西南。”对张的作为“表面发怒而私心欢喜,因为骂国会和西南政客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一个粗犷武夫俄然变成了督军团的独裁者,他得意忘形之余,莫说北政府不在他眼下,西南不在他眼下,连参加同盟的各省盟友也都不在他眼下。他个人的意见就是团体的意见,莫说事前不征求盟友的意见,如果事后有一个盟友的同意电报到迟了一步,他就骂那个盟友不够朋友,侵犯了他盟主的尊严。”①机缘所至,督军团和张勋一时为政坛所瞩目。

以张勋领头的督军团干政的重点是攻击国会与前国民党系议员。9月2日,张勋以上海租界破获的一起烟土案为由,诬蔑前国民党人、司法总长张耀曾“贩土营私,丧权辱国,罪状卓著,无可讳言”;“众议员等,党同伐异,一味盲从,而尤失其代表人民之资格”;“应请我大总统尊重国权,征求舆论,令张耀曾暂缓赴任,并由法庭提起公诉,彻底追查”;并声称“勋敢代表大多数之国民曰,此等阁员,此等议员,我辈国民断难承认”。张耀曾为此愤而辞职,经多方慰留而后留任。25日,张勋等又联名通电,攻击被黎元洪任命的外交总长唐绍仪,“学识凡庸,材知猥下”,“典绩无称,瑕疵丛集”,“至于外交经验,则除谙通善应酬而外,更无表见”;威胁如“使其仍长外交”,“则勋等于唐就职以后署名签押之件,势必一律不敢闻命”。在督军团的公然威胁之下,唐绍仪被迫坚请辞职。②对于督军团“此等肆无忌惮之行动”,舆论有强烈的批评,认为“近日谣言四起,谓徐州会议、天津公民大会,均为段总理及其部下与帝制余孽协力压服民党之作用”。③督军团的闹腾,使大总统黎元洪颇失面子。9月29日,黎发布训令,责“少数之人,每囿一偏之见,或阻众集议,凌轶范围;或隐庇逋亡,托名自固,甚且排斥官吏,树植党援。假爱国之名,实召亡之渐。”希望他们“幡然自省,若仍不顾大局,一意孤行,国法具存,公论胥在,本大总统为捍卫国家计,亦不能不筹所以善其后也。”④由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及国会议员提出查办张勋案,段祺瑞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对张勋和督军团有所告诫。加之张勋与冯国璋因江苏督军之争本有心结,而张勋以督军团名义之跋扈,对冯出任副总统之反对,也使冯颇为不满。督军团和张勋干政的势头有所收敛。

但是,政治盟友的组合在后袁时期可谓变动不居,并无常形。徐树铮和孙洪伊被免职后,府院之争状似缓解,实则仍存,黎元洪以国会尤其是前国民党系议员为援,不时给段祺瑞制造难堪,段祺瑞则筹谋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于北洋军系党同伐异的派系特性,段祺瑞和冯国璋在对黎元洪和国会问题上的意见基本一致,而督军团和张勋又是他们可以利用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因此,督军团的活动在一度收敛之后复又开始活跃。

1916年12月27日,冯国璋和张勋联合21省军民长官发表通电支持段祺瑞,“深信我总理之德量威望,若竟其用,必能为国宣劳”;指责国会复会后“纷呶争竞,较胜于前,既无成绩可言,更绝进行之望”;“近则侵越司法,干涉行政”;威胁“设循此不改,越法侵权,陷国家于危亡之地,窃恐天下之人忍无可忍,决不能再为曲谅矣”。1917年1月,张勋和倪嗣冲邀集各省督军代表及徐树铮等,于9日举行第三次徐州会议,提出请总统罢斥佞人,取缔国会,拥护总理,淘汰阁员,促成宪法等项主张,公开“打击黎和支持段”。⑤预示着督军团仍将以种种名义兴风作浪,干预政治。

75①

⑤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上),第530—531页。

《大总统训令》,《政府公报》第266号,1916年9月30日。

《唐绍仪之辞职》,1916年9月27日《顺天时报》,第3版。

《张勋反对阁员议院之电报》、

《张勋等反对唐绍仪之原电》,1916年9月6、30日《时报》,第7、2版。

陶菊隐:《督军团传》,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16、19页。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三、参战问题与府院之争

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本因政治派系、利害关系、个人好恶等矛盾因素而不断发展积累,其后又因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纠葛,牵涉各方关系,致双方的矛盾更形复杂而多变,进而导致北京政局的极度动荡。

有关中国参战之争事起于1917年初。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格于国内外情势的演进,中国于8月6日宣布实行中立。其后,中国虽然曾经考虑过参战问题,协约国英法俄方面一

度也有拉中国参战之意,但因内外种种因素的作用而未成事实。①不过,近代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的

发展,已经使中国不可能完全孤立于世界大势的发展之外。及至1917年初,因为德国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触及美国的利益,本来保持中立的美国于2月1日宣布与德国断交,并酝酿对德宣战。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随后游说中国政府采取同样立场,意图以此加强美中关系,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此时中国一般人士对于美国素具好感,且深信美国无对华侵略之野心,中国应与美国竭诚

合作,且中国之所能信赖者,亦唯美国。”②原先反对中国参战以确保自己攫取德国在华利益的日

本,在得知美国的态度后,一改其立场,积极主张中国参战,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以借款方式向中国提供参战经费,中国可缓付庚子赔款并提高关税以应战争之需等建议,以此保持并加强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力。③在此前后,日本还在私下里与英、法、俄、意等国协商,得到他们对日本在战后继承德国

在中国山东权益的保证。

④在中国国内,对是否参战本有不同看法。信奉现实主义的职业外交家,如驻美公使顾维钧等主张中国参战,认为“为使山东问题获得妥善解决,为在战争结束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必须参

加协约国”⑤。应该说,他们的看法是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观察,自有其理由,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参战问题并不全然如他们所见之单纯,其间还有当时的当政者以及当政集团与在野集团之间颇为复杂的政治考量。皖系及其首领段祺瑞主导的北京政府准备参战,一方面有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为北洋派系尤其是皖系谋利的色彩。他们与日本有较深的关系,日本态度的转变自然也是促使他们主战的因素之一。他们“一方面未尝不想依赖日本的赞助,改善国际地位(这是与虎谋皮),一方面还是想取得日本的金钱和军械,坚固北洋派的实力,以制服

国内的反对党”⑥。正是因为此等内外因素之纠葛,使段祺瑞的主张遭到与院方一直龃龉不断的府

方黎元洪的反对。同时,以前国民党系议员为主导的国会,担心段祺瑞借参战为名获得各项物质资源,不利于己,也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参战的一方自然主要以日本为奥援,而反对参战的一方也在企求其他方面的支持,如国内的南方阵营和部分社会团体及舆论,并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关系。参战与否本来是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如何争取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对外问题,却与中国国内政治纷争相纠葛,演化成中国内部的政治问题,于此亦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国内外矛盾关系之复

8

5①②③④⑤⑥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2页。

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一),第210—211页。

《收驻日本章公使电》(1917年2月11日)、《收东京章宗祥十五日电》(1917年2月16日),《北洋军阀》(三),第327、330页。

张忠绂:

《中华民国外交史》(一),第209页。参见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

(一),正中书局1945年版,第206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杂多变,外交影响于内政,内政又作用于外交,两相纠葛的结果,损失的却是中国的国家利益。

①因为最初“美使力劝一致”,“英俄法意皆表赞词”,“日政府并有劝入战团之言”,故2月4日至8日,北京政府连开会议,讨论中国对参战问题应取之态度。当时,不仅黎元洪、国会和不少社会团体及舆论反对参战,即便在北洋派内部,不少人亦主慎重,张勋反对参战,北洋实力派人物、直系首领、副总统兼江苏督军冯国璋“力持严守中立”,“不与德人断绝国交”;因为“与美一致,与协商国一

致,本属两事。设或美国不事进行,而协商国进而为加入战团之要求,我国应取何等态度”。②因此

当内阁讨论此事时,黎元洪态度消极,只是在段祺瑞等力主之下,“意已略动,但云须看国民及各省

军民长官意向”③。9日,北京政府致电各省,通报政府准备对德绝交的决定:“我国因遵从公法、保

护人民生命财产、主张中立国权利起见,已向德国提出严重抗议。如德国不撤销其政策,政府不得已亦将与德国断绝现有之外交关系。”理由是:“一、此次欧战结局和平会中,会议国家兴灭、领土分合各事宜,势必牵及远东。若中国不有以自处,必不能派员兴议,有听人处分之虞。若与美一致行动,届开和平大会时,中国当能与美派员出席,谋我者之野心可以少戟。二、此次欧战中立国以美为领袖,美既与德决裂,多数中立国必随以俱入。近日美使一再要请,我若拒美,将由中立变为孤立,此后外交益行棘手,若能结好于美,并可结好于英、法、日、俄诸联盟国。友我者多,国基自固。三、中国之外交向无方针,因之向无与国。此次毅然与美一致,协商国亦可因此益亲,将来外交上之一

切作用,即基于此。”

④2月9日,中国政府向德国提交照会,以德国实行的无限制潜艇战“违背现行之国际公法,而妨害中立国与中立国,及中立国与交战国之正当商务”,提出“严重抗议”,并表示如“抗议无效,本国甚

为惋惜,迫于必不得已,势将与贵国断绝现有之外交关系”。⑤19日,德国复照拒绝中国的抗议。3

月1日,法国邮船Atlas 号被击沉,搭乘该船的中国劳工500余人不幸身亡,为中国对德绝交提供了极好的理由。3日,北京政府以延期10年偿还庚子赔款及永久撤销德奥赔款、关税实征715%并在裁厘后实征1215%、解除《辛丑条约》对中国不得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兵的限制并解除各国驻兵

使馆及京津铁路之约束为先决条件,通过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⑥不料,当次日段

祺瑞到总统府请黎元洪在公文上签字盖印时,黎却以此事须先经国会讨论通过为由拒绝。据冯国璋所记,黎元洪与段祺瑞对于参战问题互不相让、唇枪舌剑,黎称“非先得国会同意不可。段总理言宣战媾和国会议之,今则先与与国政府通意见耳。果宣战者,自当交议。大总统曰:此宣战之先声也,宣战媾和,为大总统特权。段总理乃起谢也:约法为责任内阁制,大总统既操特权,不以祺瑞为

9

5①②③④⑤⑥张忠绂:

《中华民国外交史》(一),第212页。“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华民国六年一至十二月份),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6年版,第80页。

《北京国务院佳电、青电》(1917年2月9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3—4页。

《北京冯副总统沁电》(1917年2月27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9页。

《南京冯副总统 电》(1917年2月21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台北,“国史馆”2003年版,第6—7页。

美国和日本为了争夺在华权益及对华政治的主导权,存在着矛盾竞争的关系,他们对于中国参战的态度亦然〔关于美日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矛盾关系,可参阅(美)芮恩施著,李抱宏、盛震溯译《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美)罗伊?沃森?柯里著,张玮瑛、曾学白译《伍德罗?威尔逊与远东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秦珊《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日本改变对中国参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美国担心日本以其与中国的近邻关系通过中国参战而加强其在中国的地位,因此“主张中国暂时无须对德宣战”,并尽量设法维持现状,对黎元洪也

表示了一定的支持〔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一),第224页;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39

页〕。不过,对美日矛盾在府院及参战之争中的影响似亦不宜高估,影响府院关系的因素更多仍来自于中国国内政治。关于中国政府对参战问题的考量与争论,可见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4期。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能负荷者,祺瑞惟有辞职,不敢肩此重任。即辞出。”①事后段祺瑞怒而辞职赴津,并称“近顷外交

问题发生,外鉴时势,内审国力,自觉长此孤立,无术图存,意欲乘兹忧危,稍加奋发,远之求国际地位之向上,近之谋利权次第之挽回。然兹事体大,既非棉力之所克胜,加以最高机关之意见,前后屡

迁,秉承既无所适从,责任自未由负荷。”②段祺瑞遽然离任,北京政坛顿失中心,以黎元洪的实际

地位,难以应付此等突然变局,旋又被迫于6日接受副总统冯国璋的调停,请段祺瑞回京复职,并商订其复职条件为:(1)阁定外交方针总统不加反对;(2)阁拟命令总统不拒盖印;(3)阁训电各使、各

督军省长,总统不加干预。③此次黎、段相争,以段的胜利告终。段复职后电告各方称,

“连日首座迭次派员挽留,十数政团踵接责难,副座复严行敦促”,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④3月10日和11日,国会众参两院以331票对87票和158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对德绝交案。14日,大总统黎元洪下令中国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中国随之接收了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德国庚子赔款,接收德国在华轮船及其他有关军用财产,封存德国在华公产,获得了加入协约国阵营的一些利益。

虽然如此,关于中国在对德绝交后是否参战的争执并未止息,国会内拥段祺瑞的研究系和拥孙中山的部分前国民党系议员对是否参战态度两歧。3月9日,孙中山在国会讨论对德绝交案前致

电国会两院,认为“加入之结果,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则头等国之想像,恐未可几”⑤。

上海总商会等工商团体、唐绍仪、章太炎、康有为等社会闻人亦反对参战。他们的态度使在府院之争中处于劣势的黎元洪可引为援手,加以国会内反对参战的声音占了上风,故在对德绝交之后,中国是否参战仍迟迟不能决定,再次形成以黎元洪和国会为一方,以段祺瑞和内阁为另一方的府院相争局面。据冯国璋电称,“观察各方情况,知内部绝未一致,而外交紧迫,已难自恃。东海(徐世昌)相国,合肥(段祺瑞)总理,老谋深算,则欲乘此机会,力图富强。总理决心,加上外交趋势,绝德之

举,非成事实不可。”⑥而黎元洪则以“舆论界皆不赞成,我是服从多数者”为说辞,力阻参战。如

此,“府方以院为专擅,院方以府为干涉,而政客构煽其间,以势力消长之说,挑拨双方感情”;“双方之裂痕已深,名曰外交问题,实则府方谋倒段,院方谋倒黎,已为公开之秘密矣”;“总统左右有献计者曰:‘段若参战即大成功,必先倒段。段去,仍由后任者实行参战,则成功自我矣。’段之左右则谓:‘府方不能合作,不仅参战问题必须倒黎,以后一切问题亦必黎去而后顺手。’于是双方均离开正文

而别寻途径。”

⑦对于黎元洪和国会联手阻挠参战案的通过,段祺瑞非常恼怒,为了压服反对意见,他以北洋团体为后盾,于4月25日在北京召集各省督军代表会议,讨论对德外交问题,疏通对参战有异见者。结果在到会的8位督军,2位督统,1位省长,12位省代表及北京陆、海军总长,参谋总长,训练总监

中,有17人赞成参战,7人遵从多数。在段祺瑞的运作下,参战成为北洋团体的多数意见。⑧如安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北京国务院陆军部参谋部有电》(1917年4月25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28页。

《对德奥参战》,《张国淦文集》,第167—169页。

章伯锋:《皖系军阀与日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致北京参议院众议院电》(1917年3月9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页。

《北京段总理阳电》(1917年3月7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18页。

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1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9—470页。

《天津段总理支电》(1917年3月4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15页。

《冯国璋拟中德绝交始末及其利害意见书稿》(1917年3月18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二),第

1170—1172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徽省长倪嗣冲所言:“我未到京之前,本系反对加入,即各省督军,除非北洋系外,其余十七省,我敢断言,其与我同一意见。及到京后,查看政府情形,乃幡然变计,知业经抗议绝交,则第三步文章决无可中止之理。”①段的做法无异使所谓督军团干政合法化。在得到督军团支持后,段祺瑞愈加坚持参战,愈加对国会采高压态度,表示“如不通过,决当积极进行解散国会,无论如何障碍,必期达到解散目的”。段氏的做法得到了各主要列强的支持。4月29日,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前外交次长曹汝霖会见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表示“如果对德宣战案不能得到议会和总统的承认,届时或内阁辞职,或采取非常手段迫使黎元洪退位和解散国会。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求日本对段的处置给予支援。”日本随即向黎元洪表示,“如国会否决宣战案,政局将发生纷扰”。②“日英法等国公使此时均赞助段氏,法使且宴请各省军事长官,并声言中国应立即对德宣战,国会之意见不关重要。”③只有美国出于和日本竞争的关系,对黎元洪表示了一定的支持,出面告诫段祺瑞,“任何违宪的途径都会造成有害的印象”,并要北京政府告诫督军团,“为了执行参战政策而发动任何推翻国会的运动决不会得到美国的同情”。④

有了督军团和主要列强的支持,段祺瑞更有恃无恐。5月1日,北京内阁通过参战案。黎元洪为抵挡段祺瑞的压力,决定将参战案提交国会讨论,以谋利用国会延迟此案的通过。8日,国会众院秘密讨论参战案,前国民党系议员仍多表示反对,决议再提交全院委员会讨论。段祺瑞手下的干将、陆军次长傅良佐认为,此举表明“非去黎元洪,毫无办法”;主张“国会不通过,便解散国会”;如黎不盖印,“即去黎元洪,硬行解散”。⑤在傅良佐等人的策动下,当众院在10日讨论参战案时,忽有数千人手持各种“公民请愿团”招牌围困会场,迫令通过参战案并殴辱议员,同时威胁称,“如再不能开会,即请政府下令解散,若政府不肯,我等用火将议院烧却”。议员对此深为愤怒,决定搁置对参战案的讨论,请总理、内务、司法总长到场接受质询。直到当晚段祺瑞到场,下令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派警员驱散“公民团”,被困终日的议员才得以离院回家。国会议员其后通电称:“民国成立以来,北京公民团凡三见,一见于癸丑选总统,再见于乙卯请愿劝进,皆系当局主使,通国皆知。此次于政府所在地聚众数千,威迫议会,殴打议员,为时至十二点钟之久。政府既不防范于先,又不即行驱散于后,巡警陆军鸠行鹄立,对于现行犯罪之暴徒,任其肆行无忌,毫不过问。暴徒之执重要职务者,皆系军人。此中究竟何人主使,当为国人所共见。”⑥

北洋军人公然指使“公民团”威胁国会的举动,激怒了国会及内阁中的前国民党系成员。农商总长谷钟秀、司法总长张耀曾和海军总长程璧光宣布辞职,外交总长伍廷芳潜行离京,以表示对军阀干政的抗议。他们的辞职、离职举动使内阁不合法定人数,当众院在19日再行讨论参战案时,前国民党系议员褚辅成即以此提出俟内阁改组、符合法定人数后再议的动议,得到多数同意,参战案的表决再度搁浅。

国会两度讨论参战案未能通过,使段祺瑞大丢颜面,他决心蛮干到底,以解散国会的方式解决问题。5月19日,由吉林督军孟恩远领衔,联合八位北洋系督军、省长及其他督军的代表,上呈黎元洪,以对制宪条文扩大国会权力不满为由,声称“今日之国会,既不为国家计,是已自绝于人民代

16①

⑥《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华民国六年一至十二月份),第352页。

《对德奥参战》,《张国淦文集》,第170—171页。

秦珊:《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研究》,第130页。

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一),第221页。

章伯锋:《皖系军阀与日本》,第73页。

《张勋藏札》,《近代史资料》总35号,第44—45页。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表资格,当然不能存在”;“惟有仰恳大总统权宜轻重,毅然独断。如其不能改正,即将参众两院即日

解散,另行组织”。①黎元洪自恃有国会、舆论以及美国的支持,也不甘示弱。21日,黎召见孟恩远

等,告以总统解散国会没有法律依据,惟有段去职方可解决时局问题。督军团见逼迫黎解散国会之举不成,当日在段宅开会,决定采取更激烈的行动解决问题。而黎元洪在亲信左右的鼓动下,也决定先下手为强,断然于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任命外交总长伍廷芳代理其职。为了避免更大的政治震动,黎元洪通电各省,解释免段职的原因是:“乃日来阁员相继引退,政治莫由进行,该总理独力支持,贤劳可念。当国步阽危之时,未便令久任其难”;“仍冀内外一心,共图国是”。因为黎元洪对段的免职令由伍廷芳副署而未经段祺瑞之手,故段亦发表通电,声明此令未经副署,

将来地方及国家,因此生何影响,一概不能负责。②段祺瑞自恃手中实力在握,却遭黎元洪免职之

“辱”,自然不能甘心,遂离京赴津策划解散国会并倒黎,以图重起;而张勋则因缘际会,粉墨登场,以调停名义进京,策动清室复辟的闹剧;北京政治一时陷入无序纷争之中,正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解散国会与府院之争的结局

府院之争以段祺瑞被解职的方式而骤然激化后,黎元洪、段祺瑞各不相让而又都想争取同盟军,张勋恰于此时成为黎、段拉拢的中心人物。一方面,张勋与段祺瑞等北洋军人在政治态度、心理情感等方面更为接近,本来看不起张勋的段祺瑞也不时对他有所恭维,并通过下属与他保持关系,进行拉拢;另一方面,张勋一直主张清室复辟,因为德国皇室对复辟派曾表支持,故张勋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并不积极,这似乎又给了黎元洪拉拢张勋的机会。当黎、段围绕参战之争的矛盾激化后,双方“各挟私意以相争”,竞相拉拢张勋为己用,一时间,张勋似乎成了“各界倾仰”之解决时局的中心人物,一些军政界人士如雷震春、张镇芳等,亦于此时鼓动张勋称:“黎、段两人断难并立,趁此机

会,厉兵秣马,可以定乱为名,收服人心,藉图大计。”③如此一来,本已有心拥清室复辟的张勋也抛

开了原先之观望态度,摆出一副应召进京“调停”黎、段之争的跃跃欲试之态,而其着眼点实在拥清室复辟,这在当时已是道路传言纷纷,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5月21日,因黎元洪不肯解散国会,督军团头目纷纷离京,其中鄂、闽、鲁、豫督及数省督军代表南下至徐州,23日参加由张勋主持召开的第四次徐州会议。其时,黎元洪免段祺瑞职的消息传来,“众愈哗”,群谋利用张勋倒黎以“泄愤”。张勋以时势非己出山不可解决,摆出架子扭捏作态称:“诸君既欲泄愤,则非兵力不可。然以何名义而兴师乎?既无名义,则只得听之耳。”众人又谓张:“公意必在复辟,余等誓从公后。”张勋闻之正中下怀,立称:“既若此,大善。然此事非空言,且须坚定不渝。”众以为然,乃定约署名而去,进行步骤为解散国会、迫黎退位、实行复辟。代表段祺瑞参会的徐树铮对复辟图谋并未明确表示反对,他甚而对张言,只求达到驱黎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计,表现出军阀毫无政治信义的十足“流氓”姿态。然据时论所言:“各督军之所以必趋徐州者,以欲达决政治上他种之目的,势不能不有需于张勋之助力。而张勋则挟一复辟之心,以为此殆天假之缘,正可以是为交换之条件。于是于会议之时微露其意,与议者与张勋于复辟一事,虽未闻何等正式之许可,然亦未闻严为拒绝。盖各督军以此事决非今日所宜行,而张勋一人之力亦必不足以达其蕲向,

2

6①②③《张勋藏札》,《近代史资料》总35号,第44、50页。

《中国大事记》,《东方杂志》第14卷第7号,1917年7月15日,第196页;《段祺瑞通电》

(1917年5月23日),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7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54年版,第29页。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华民国六年一至十二月份),第370—371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故姑听其自为呓语。而张勋则自以为时机已熟,赞助有人,谋逆之心,因而益亟。”①张勋在徐州会议上得各省督军支持之表态后,即于24日发出致黎元洪电,以“民国适用责任内阁制,凡任免官吏,向由国务院发出,非由国务总理副署,不能发生效力”为由,指责黎元洪“逾越职权,擅发通电,宣布命令,殊属创举,当然不能认为有效。共和国家首重法制,如果任意出入,人民将何适从?中央现既首先破坏法津,则各省惟有自由行动”;并威胁“如无持平办法,必将激生他变”。②所谓“他变”当然是向黎暗示军阀独立、各行其是的可能。果不其然,29日,安徽省长倪嗣冲发表通电,责难时局为“群小揽权,扰乱政局,议员乘机构衅,日事纷扰,派别竞争,权利攘夺,正人则多方沮抑,党人则尽力疏通,以至脏私之案层见迭出,几于政府一空。所定宪法,议员专制,险象环生,实堪浩叹。为大局计,为小民计,非筹解决方法,不足以拯危亡”;宣布“自今日始与中央脱离关系”。③其后,北洋系控制的河南、浙江、奉天、陕西、山东、直隶、黑龙江等省督军、省长亦先后宣布“独立”,要求解散国会,重组内阁,北洋军队且向北京移动,以向黎元洪施加压力。6月2日,“独立”各省在天津设立“各省军务总参谋处”,以雷震春为总参谋,发表通电声称,此举“意在巩固共和国体,另订根本大法,设立临时政府临时议会,其详细办法,当与各省公同商订”。④至此,督军团公然倡乱之势已成,在段祺瑞的暗中默许与徐树铮的积极运作下,“总参谋处”俨然成为与北京政府相对立之“临时政府”机构,摆出了与黎元洪分庭抗礼之势。北洋派提出,“此次持议之唯一目的”是: (1)请明令解散国会,严定资格,另行改选,组织宪法委员会,速定完美宪法;(2)建设完全责任内阁,实践统一;(3)外交重要问题,迫不及待,先由阁议取决,俟国会成立,咨交追认。⑤此时,北京政坛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政府几无人负责,国会亦因拥段的研究系议员出走而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5月25日,黎元洪在游说北洋大佬徐世昌和王士珍出山为其担责不成的情况下,任命李经羲为国务总理,意图组成新内阁,抵御段派压力。但在天津赋闲的李经羲,在北洋军人一片“独立”的喧嚣声中,自觉无力转圜,一直怯于进京就职,使“黎与国会异常窘迫”。⑥黎元洪还派人到各处游说以得支持,结果到奉天的周斌又被张作霖扣留,“俾莠言无滥进之由,庶时局有速决之望”。⑦黎元洪无奈,一面在31日通电解释其免段之举为:“军人皆腹心之寄,总理尤患难之交”;“纵府院议政偶殊,卒无不降心相从,和衷共济,每谓芝泉(段祺瑞)刚介之性,实为元洪直谅之资……度诸君爱惜芝泉,尚不如元洪之真挚也。阁员副署,先例可征,且既经国会质问,自应俟内阁之答复。法理之争,终有定论,必迳指为违法,亦似失于平情”;“若复阻兵安忍,倒行逆施,假兵势为声援,以流言相号召,责议员以联邦之罪,而顾据一省而称尊,纠内阁以违法之嫌,而顾挟三军以抗命,推其流毒,必至分裂之危”;表示“若必动摇邦本,擅启戎端,以国殉身,悍然不顾”。⑧一面又提出请张勋进京,“磋议调停之责”,并请徐世昌“合力匡救”,同时允修改宪法,解散国会,表示“总统地位,决不留恋,能及早调停就绪,即当洁身引去”。⑨6月1日,黎元洪发布《大总统令》,以张勋“功高望重,至诚爱国”为由,着其“迅

36①

⑨《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华民国六年一至十二月份),第408—409页。

《北京黎大总统世电》(1917年5月31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77—79页。

《盛京张督军世电》(1917年5月31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75页。

《石家庄刘文瀚陷电》(1917年5月30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58页。

《济南张督军支电》(1917年6月4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150页。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中华民国六年一至十二月份),第403页。

《倪嗣冲通电》(1917年5月29日),《革命文献》第7辑,第33页。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579页。

胡平生:《民国初期的复辟派》,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第168—169页。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速来京,共商国是,必能匡济时艰,挽回大局”。①此举实为黎元洪饮鸩止渴、引狼入室之失策,惟在

当时,手中没有实力而又受制于北洋武人的黎元洪,也只能抱所谓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侥幸一搏。

张勋入京前,北京已是“讹言蜂起,一夕数惊”。黎元洪曾经致电徐世昌、段祺瑞和李经羲,请他

们转告张勋,入京时“毋庸多带军队。如军队业已启行,亦请暂在天津以南驻扎,庶不致人心摇动。”

②可是张勋就是要带兵进京摆威风。6月7日,怀抱“天下汹汹,舍我其谁”心态的张勋,率所部兵力数千人浩浩荡荡由徐州乘车北上。8日,张部入京,但张勋则停留天津,与有关各方就“调停”条件讨价还价。此时,段祺瑞要借张勋推倒国会赶走黎元洪,黎元洪则希图借张勋以自保,张勋却以拥清室复辟为己任,本无交集之三方各有所求,并形成以张勋为主角,黎元洪、段祺瑞各捧其场的一幕活剧。

张勋所部进京后,段祺瑞隐身于天津作幕后活动,大戏的前台暂时留给了张勋和黎元洪。张勋以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为担任“调停”的基本条件。国会本为黎元洪与段祺瑞相争的主要依靠,前此督军团要求解散国会的主张一直为黎所拒,但如今在张勋的武力胁迫下,黎元洪无所依靠,不惜自毁长城,同意解散国会,希冀以此换取张勋的支持,在府院之争中赢得头筹。不过,解散国会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而代理总理的伍廷芳却“坚不副署”;又议以王士珍代,“亦无成说”;李经羲“亦未允办”。不脱军阀本色的张勋闻知后在天津大发威风,“以坚决之词面告谓,解散国会其权操自中央,手续如何概非所问。总之,事机已逼,断难迁延,务以明日为限,必有确实办法,过此断不与闻,一听北上各军自由行动云云。果能如期解决,其余条件自可到京接续议办;万一仍延宕,似不能不

预筹对待。”③他还直截了当地对人说,“这种命令,要副署何用,只管从速发布”④。此时的黎元洪

已经感觉到请张勋进京“调停”实为请神容易送神难,但又无法再作退步,只能另谋途径,于6月12日先免伍廷芳职,后任北京步军统领江朝宗暂代总理,再由江朝宗副署解散国会令称:“参众两院组织宪法会议,时将一载,迄未告成,现在时局艰难,千钧一发,两院议员纷纷辞职,以致迭次开会,均不足法定人数,宪法审议之案,欲修正而无从,自非另筹办法,无以慰国人期成之喁望”;“本大总统俯顺舆情,深维国本”,“将参众两院即日解散,克期另行选举,以维法治”。大概黎元洪自己也知道,以“俯顺舆情”和“以维法治”名义解释其解散国会之举实在太过牵强,故在同日致各省通电中,又进一步解释称:“皖奉发难,海内骚然。众矢所集,皆在国会,请求解散者,呈电络绎,众口同声。元洪以约法无解散之明文,未便破坏法律,曲徇众议,而解靖难,智勇俱穷,亟思逊位避贤,还我初服。乃各路兵队,逼近京畿,更于天津设立总参谋处,自由号召,并闻有组织临时政府与复辟两说。人心浮动,讹言繁兴。安徽张督军北来,力主调停,首以解散国会为请。迭经派员接洽,据该员复述,如不即发明令,即行通电卸责,各省军队自由行动,势难约束等语……筹思再四,法律事实,势难兼顾,实不忍为一己博守法之虚名,而使兆民受亡国之惨痛。为保存共和政体,保全京畿人民,保护南北统

一计,迫不获已,始有本日国会改选之令。”⑤尽管如此,黎元洪也很难为其屈从军阀、解散国会的

违宪举动辩白,如其自称,此举实可谓“内疚神明”。如果说,在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的消极抵抗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则他下令解散国会却是其政治生涯中显见之“污点”及其为后人垢病之处。不过,黎元洪解散国会的命令却使张勋如愿以偿。14日,张勋得意洋洋地偕黎元洪任命的国务总理李经羲等自天津乘车到北京,随后即开始谋划拥清室复辟之举。7月1日,张勋拥前清废帝溥仪

4

6①②③④⑤《黎元洪解散参众两院令》,《黎元洪为解散参众两院致各省通电》,《革命文献》第7辑,第37—38页。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第267页。

《天津张巡阅使文电》(1917年6月12日),《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第2册,第216—217页。

《黎元洪致徐世昌等电》(1917年6月6日),

《北洋军阀》(三),第471页。《大总统令》(1917年6月1日),《革命文献》第7辑,第36页。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

复辟,黎元洪随后避入北京日本公使馆。及至段祺瑞在马厂誓师讨逆,张勋复辟短命而败,段祺瑞以“三造共和”之誉重回北京,复任国务总理,而下令解散国会的黎元洪却无颜回京复任大总统,副总统冯国璋出而代理大总统职。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终以黎败段胜的结局而收场。

五、余论———北京政治常态和异态的发展与变化

民国成立后,北京政治基本上是行政主导,尽管国会在名义上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国会的同意,政府的组成即不“合法”,以至在北京政府时期44任内阁总理中,有超过半数的25任总理,在未经国会通过的情况下,只能以“代理”或“署理”的名义履行总理的职责。①但这并不能实际表明国会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不过是当政者寻求统治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工具而已。在行政主导的情况下,除了袁世凯当政时期之外,多数时间中又是内阁居于主导地位,大总统则不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已,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临时约法》所定的责任内阁制体制所限定,虽然《临时约法》的条文未必得到完全遵行,而且不止一次被当政者弃用,但责任内阁制的体制却大体得以沿袭。因此,在北京政治格局中,虽然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不时也有矛盾,但总体而言,其常态是大总统和国务总理各有分际,多数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十分凸显,大体可以相安无事。惟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却是例外,本非北洋军系出身、也无有力政治力量依托的黎元洪,在出任大总统后,却与北洋军系首领之一、也是北京政府时期最为强势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激烈冲突,以至最后发展到改组内阁免段之职、解散国会驱黎下野的极端方式,实可谓北京政治的异态。之所以如此,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袁世凯败亡后,府院关系如何从袁时期的总统主导,回复到内阁主导,或许需要一个过程,黎元洪刚刚接任之际,对此未必有体认,反而受到身边谋臣出于种种目的而主张张扬总统权力的影响,而他面对的又是以北洋武力为支撑、力图控制政治全局的段祺瑞,故双方矛盾自不可避免。值此之际,民初国会重开,并力图在政治上有所表现,恰与黎元洪企图约束院方权力的想法相合拍,而段祺瑞刚刚掌控北京政治,格于各方关系,对府方及国会起初尚不无忌惮之处,故造成府方与国会方面联手,一时表现出政治上的主动。及至参战争论初起,反对参战方面的高调表态,使黎元洪感觉有所依恃,态度越加强硬,以至敢于下令免段祺瑞总理职,酿成北京政治的轩然大波。但凡此种种表面文章而外,民国政治的实力原则仍然起着关键作用。以北洋武力为支撑的段祺瑞,对黎元洪及国会的力量和作用并不十分看重,最后终于假借张勋之力,先是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既而以讨伐“复辟”为号召,重新执掌北京政治权力,从而既驱除了自己的政治对手,又为自己获取了重新当政的政治合法性,而其中最为关键者,仍为他所依靠的武力支持。事实亦说明,黎元洪所自恃的国会、社会团体和舆论的支持,在军人的枪杆子武力前亦完全不可靠。经过此番府院之争的波折,北京政治由府院相争的异态复归为内阁主导的常态,但武力支配政治的原则更不可动摇。因此,段祺瑞复出之后的北京政治常态实际与过往仍有了内在的差别,内阁主导正逐渐向武人主导发展,并随着北洋军系的分化和武人干政的发展而得以在其后有更多的表现。

〔作者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责任编辑:徐秀丽)

56①根据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5—6页的统计,不计某任总理在任期间,因种种原因而临时代

理其职务者。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

Modern Chine se History Studie s

No.3,2007

An Analysis of E arly R epublican“Intellectual Circles”:Press Media and the Life Style

……………………………………………………………………

of Intellectuals Zha ng Qing(1) The main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intellectual circles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based on the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the press media and the new life style among intellectuals that emerged from it.On the one hand,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new changes in the press media in Republican China after its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Qing period.However,the changes examined are not quantitative changes;they are the media’s interactions with thought,politics and society.With this approach,we examine what characteristics the press media produced in the intel2 lectual environment of Early Republican China.On the other hand,in order to observe what kinds of new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in the life style of intellectuals,this paper tries to integr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ess and intellectuals,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s and intellectu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every era intellectuals al2 ways have symbols to show their status,and early Republican intellectuals were no exce ption.Through interactions be2 tween the press media and intellectuals,perhaps we can explain better how the early Republican intellectual environment molded intellectuals,and better understand early Republican“intellectual circles”.

The Wuhan G uomindang’s Policies of“U niting with the CCP”and“B reaking with the CCP”

…………………………………………………………………………………

Ya ng Kuisong(26) From the end of1926to the summer of1937,the policy of the Guomindang in Wuhan made a180degree turn 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led to the Wuhan Guomindang’s change of policy was the swift develop2 ment of the workers’and peasants’movem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because this situation severely damaged the frail financial base on which the Wuhan government’s existence depended and undermined the loyalty of military officers.In fact,both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Guomindan g in Wuhan or the Central Commit2 tee of the CCP did their best to control the workers’and peasants’movements at the time.However,the lack of grass2 root cadres in the CCP,and es pecially Stalin’s naked interference in China’s revolutionary policies,driven by the power struggles within the United Communist(Bolshevik)Party,not only rendered the CCP unable to ad just its worker and peasant policies as the changing situation demanded,but also greatly stimulated the Wuhan Guomindang’s suspicious atti2 tude.These fac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Wuhan Guomindang’s change from“uniting with the CCP”to ultimately set2 ting out to“break with the CCP”.

Normal and Abnormal States of B eijing Politics:A Study of the Controversy bet w een Li

………

Yuanhong’s Presidential Palace and Duan Q iri’s State Council Wa ng Chaogua ng(51) After Yuan Shikai’s abortive proclamation as emperor and ignominious death,sever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rose on many issues between the new premier Duan Qiri and the new president Li Yuanhong,giving rise to an inter2de2 partmental face2off between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and the State Council.This was for a time the main conflict on Bei j ing political stage.As a matter of course,the normal state of Bei jing politics was for the cabinet to dominate state affairs,but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Li Yuanhong’s Presidential Palace and Duan Qiri’s State Council was an exception.In fact it could be called an abnormality in Beijing politics.However,the result of the controvers y was that Duan Qiri overpowered Li Yuanhong and re2exerted control over political power in Beijing.The key factor in Duan’s victory was his reliance on military force.After this twisted detour,Beijing politics returned from the abnormality of inter2departmental struggle to its normal state of cabinet domination.But the dominance of militar y force was established even more unshakably.Cabinet domination was developing into military domination.As the Beiyang Army broke up into factions and military interference in government affairs developed,this tendency showed itself more and more.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练习题和答案-(全)

科研设计 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单选类型试题: 1) 下面哪项不是实验性研究的优点: A. 可比性好,基线一致 B. 应用的普遍性好 C. 防止选择性偏倚好 D. 高质量的实验性研究是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 2)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 A. 1:1 B. 2:1 C. 1:2 D. 3:2 3) 下面对于选择研究对象需遵循的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对象 B.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对象 C. 选择干预对其影响较大的对象 D.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对象 4) 下面对类实验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具备有人为地施加影响因素的特点 B. 同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或者没有相等的对照,或者不是用随机的原则分的组 C. 类实验性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 D. 类实验性研究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时,比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5) 双盲实验中不知道病人所用药物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的是: A. 研究者 B. 病人 C. 监查员 D. 以上均是 6) 实验设盲是为了避免: A. 医生的偏性 B. 病人的偏性 C. 评定者的偏性 D. 以上均是

论文材料的搜集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单选类型试题: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 A. 参考数据库 B. 全文数据库 C. 语言数据库 D. 压缩数据库 2) 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是: A.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CDMD) B. 万方学位论文 C. ProQues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D. 中国知网 3) 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 A. 电子文献 B. 印刷版文献 C. 中文文献 D. 英文文献 4) 资料搜集时应注意: A. 正确确定检索途径 B. 检索课题主题概念的提取要准确、全面 C. ?检索策略要适时地加以调整 D. 以上都是 5) 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 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B.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 万方数字化期刊 D. 中国知网 6) 百科全书属于: A. 检索类工具书 B. 参考性工具书 C. 语言性工具书 D. 管理性工具书

电视专题片脚本

电视专题片脚本 镜头1: 画面:镜头在空中穿越朵朵白云、云端远处一抹艳丽彩虹骤然展现眼前、商业文化广场一群白鸽飞向朝阳 字幕:—— 解说:(悠扬动人音乐)SOME?WHERE?OVER?THE?RAINBOW 镜头2: 画面:叠现宝利豪庭全景?、宝利豪庭标志满屏(淡黑) 字幕:(叠字幕):【新的高度】【见证松岗地王的诞生】【宝利豪庭】 解说:新的高度、见证松岗地王的诞生、宝利豪庭! 镜头3: 画面:(增加表达气势画面)夜色中的音乐喷泉水池、夜色中宝利豪庭灯火通亮、仿如一颗璀璨的明 字幕:—— 解说:宝利豪庭、背景显赫,是宝利集团鼎力杰作、名家造就风范、巨星自是非凡、宝利豪庭、松岗地王的全新标高 镜头4: 画面:宝利豪庭地理位置图、繁华的松岗镇掠影、文化广场及银行外貌、松岗镇政府大楼外貌、宝利来大酒店外貌、北师大松岗双语幼儿园外貌、姊妹城百货外貌、繁忙的107国道、至松岗及机场路标、穿梭深港/福永/广州豪华大巴 字幕:【45分钟直达香港】 解说:宝利豪庭、位于松岗政治、经济、文化的新中心区、周边配套完善、松岗镇政府、宝利来大酒店、北师大松岗双语幼儿园、大型综合购物超级商场、交通四通八达、绝版地段、唯我独尊 镜头5: 画面:镜头穿过商业文化广场水池、推至宝利豪庭群楼、快速上升拉开现宝利豪庭全景 字幕:【不一样的高度】【不一样的风光】 解说:—— 镜头6: 画面:精致的咖啡壶香气四溢,一壶香浓咖啡即将煮好、两片烤好的吐丝,从烤炉上弹起、晨风荡起窗台的轻纱 字幕:—— 解说:(温馨写意音乐……) 镜头7: 画面:一名不速之客---色彩缤纷的小乌,悄然地落在窗前,漂亮的小乌哼着歌声,美丽的女主角从洁白的被窝中探出头来,睡眼惺忪,露出迷人笑容,女主角在阳台面对双园林景观,远处初升的旭日,洒得女主角一身金黄,女主角深深呼吸,身旷神怡 字幕:?(叠字幕)【赠送观景阳台】

毕业论文全样式及排版要求

附录A2 毕业论文封面式样 附录B1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式样居中,小二号小标宋体,单倍行距 题目: 系(部) 专业 班级级班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年月日 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空间飞行器对接系统 摘要 交会对接技术是发展空间在轨基本设施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空间飞行器自动对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讨论了许多常规姿态表示方法,并指出姿态表示的复杂性。然后给出李代数法姿态表示和可能的定义。在各种姿态表示下,给出了空间飞行器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为后面建立对接系统数学模型打下了基础……

附录B2 毕业设计(论文)“英文摘要”式样 two of the key techniques to implement an Space in-orbit infrastrueture.In this dissertation,an automatic spacecraft docking system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irst,a number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attitude representation are…… Key Words: rendezvous and docking; computer vision;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招标文件毕业答辩问题及答案]招标文件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招标文件毕业答辩问题及答案]招标文件毕业设计答辩问 题 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为: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2.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3.“招标人应当按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出售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自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4.投标人提出问题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日期16天前 5.招标人澄清的时间为;投标截止日期15天 6.投标人确认收到招标文件澄清的时间:收到澄清文件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给予确认或传真回复 7.投标人确认收到招标文件修改的时间:收到修改文件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给予确认或传真回复

8.投标保证金的金额:投标保证金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但最高不得超过八十万元人民币。 9.保险金额:合同价的千分之一 10. 开标时间:同投标截止时间 11.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公布预算控制价或财政部门的评审价,作为投标最高限价。 12. 缺陷责任期期限: 24个月 14.履约担保的金额:比例一般是5%—25%,国内一般交10% 15.逾期违约金额;是双方预先确定的,是一种违约后的补救措施。 16.预付款支付时间:预付款时间不迟于开工前7天内

17.总价子目的价格调整方法:以总价为基础调整价格;项总价子目的计量—按实际完成工程量计量 (支付分解报告/按实际完 成工程量计量) 18.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 天内,根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的,招标人取消其中标资格,其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中标人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 19.评标价=算术修正后的投标总价±折算价格-规费-安全文明施工费 20.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如下: (1)合同协议书;(2)中标通知书;(3)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4)专用合同条款;(5)通用合同条款;(6)技术标准和要求 (7) 图纸 (8) 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9 其他合同文件 21.承包人承担暂停施工责任的其他情形: a承包人违约引起的暂停施工;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范文如下文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xx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 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 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xx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 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

超星尔雅专业论文写作章节测验答案

专业论文写作(一)已完成成绩:75.0分1 关于学术论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属于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规定在()万以上。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4 学术论文的规范,是学术对话的重要基础。() 我的答案:√

1 下列不属于写作相关情况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2 要确定选题,首先要做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下列关于硕士学位论文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 翻译写作、编辑写作属于亚写作。() 我的答案:√

1 一般而言,材料和案例应该是作为()出现在论文中的。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对明代历史而言,《明史》是()材料,明代档案是()材料。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硕士论文的开篇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0.0分 4 在阅读别人的研究成果时,既不能抱有成见,也不能盲目跟从。()我的答案:√

1 关于论文选题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一篇论文的成败关键在于()。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对一件美术品,必须记录的信息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选题范围一般都在历史、理论和实践批评三个方面。()我的答案:√

专题片文稿

该片封面、内封面、封底,请发挥想象,根据专题文稿内容进行创作。 该专题片要求把文稿制作成宣传彩页,夹在内封面里,也要设计一点图案在上面。 【配音+现场声】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金银花茶,一句句掏心窝子的技术传授。泸西县三塘乡吉湾村张云红家的小院里显得温馨而热闹。和以往一样,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户们聚在一起,倾听着土专家张云红的又一次科技培训。 (现场声)草乌种植的关键是······,特别是这些天,要抓紧时间封顶···· 老东山上的“袁隆平” 【配音】泸西县三塘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东山之巅,人民群众生活长期贫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山采挖中草药成为这一带许多群众赚钱贴家的重要来源。随着无节制的采挖,本来十分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在东山几近枯竭。然而,一个能人的出现,破解了人们的无奈和叹息。他,就是被称为“三塘土专家”、“老东山上的袁隆平”的共产党员张云红。

【配音】张云红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三塘人,毕业于县职业中学的他,对农业科技有着特别的执著。2000年,从乡邻们的议论中,张云红意识到野生中草药被挖败挖光的现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同期声:张云红 山上的药本来就不多,大家就知道去挖,那就会把它挖绝了,我就想能不能把它拿来人工种植,把它种好了,像我们这些靠药吃饭的人,有个好的收入也有个稳定的保障,同时也保护了野生的中草药资源。 【配音】学的是果树专业,却要干野生中草药种植,况且这野生中草药人工种植在三塘前无古人,张云红没想那么多,选择了市场前景看好的“草乌”作为突破口,在自家院后20平方米的空地上开始了曲折的野生草乌驯化之路。 【配音】一年下来,第一次尝试竟然奇迹般的获得了成功,试种的草乌长势良好。第二年,他把一家子多年辛苦积攒的2万元钱,全部拿了出来种植草乌。自家的草乌苗不够,还托外地的亲戚帮忙,2万元的草乌种苗堆了半间屋子,张云红只等着种植节令的到来。 同期声:张云红 当时我把草乌全部栽下去,栽下去多数没出,有些出这么高,有些长了有人这么深,都还一起死了,2万块钱就这么没了,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毕业论文排版技巧 (一)图表和公式的自动编号

毕业论文排版技巧(一)图表和公式的自动编号 在论文中,图表和公式要求按在章节中出现的顺序分章编号,例如图1-1,表2-1,公式3-4等。在插入或删除图、表、公式时编号的维护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比如若在第二章的第一张图(图2-1)前插入一张图,则原来的图2-1变为2-2,2-2变为2-3,…,更糟糕的是,文档中还有很多对这些编号的引用,比如“流程图见图2-1”。如果图很多,引用也很多,想象一下,手工修改这些编号是一件多么费劲的事情,而且还容易遗漏!表格和公式存在同样的问题。 能不能让Word对图表公式自动编号,在编号改变时自动更新文档中的相应引用?答案是肯定的!下面以图的编号为例说明具体的作法。 自动编号可以通过Word的“题注”功能来实现。按论文格式要求,第一章的图编号格式为“图1-×”。将图插入文档中后,选中新插入的图,在“插入”菜单选“题注”,新建一个标签“图1-”,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如果不是点击“编号”修改),位置为所选项目下方,单击“确定”后Word就插入了一个文本框在图的下方,并插入标签文字和序号,此时可以在序号后键入说明,比如“形态学膨胀运算示例”,还可以移动文本框的位置,改动文字的对齐方式等。再次插入图时题注的添加方法相同,不同的是不用新建标签了,直接选择就可以了。Word会自动按图在文档中出现的顺序进行编号。 在文档中引用这些编号时,比如“如图1-1所示”,分两步做。插入题注之后,选中题注中的文字“图1-1”,在“插入”菜单选“书签”,键入书签名,点“添加”。这样就把题注文字“图1-1”做成了一个书签。在需要引用它的地方,将光标放在插入的地方(上例中是“如”字的后面),在“插入”菜单选“交叉引用”,弹出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书签”,“引用内容”为“书签文字”,选择刚才键入的书签名后点“插入”,Word就将文字“图1-1”插入到光标所在的地方。在其他地方需要再次引用时直接插入相应书签的交叉引用就可以了,不用再做书签。 至此我们就实现了图的编号的自动维护,当在第一张图前再插入一张图后,Word会自动把第一张图的题注“图1-1”改为“图1-2”,文档中的“图1-1”也会自动变为“图1-2”。 表格编号的作法与图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表格的题注在表格上方,且要求左对齐。 公式的编号略有不同,插入公式后,将公式单独放在一个段落,版式为“嵌入式”(Word 默认),光标放在公式之后,不要(注意是“不要”)选中公式,在“插入”菜单选“题注”,由于没有选中项目,所以“位置”一项为灰色,新建标签“公式1-”,点击“插入”,Word 就将标签文字和自动产生的序号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在文档中引用公式编号的方法与图相同,此处不在赘述。公式的编号要求在右边行末,具体的方法在“制表位的使用”一节详细说明。 这里顺便说一下,交叉引用、书签和题注都是Word的域。域是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Word使用域来进行文档自动化。多个域的联合使用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各个域的具体使用方法请参考Word的帮助。 注: (1)题注中新建标签时,Word会自动在标签文字和序号之间加一个空格,看起来不那么舒服,可以在插入题注后将空格删除,然后再将文字做成书签。 (2)书签名最好用图(表、公式)的说明文字,尽量做到见名知“图”。 (3)图(表、公式)的编号改变时,文档中的引用有时不会自动更新,可以鼠标右击引用文字,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更新域”。关闭文档再打开Word会更新所有的域。

老话题:论文答辩的问题和回答

老话题:论文答辩的问题和回答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在大四下半学期找工作的时候,我应聘过很多公司的会计岗位,最终选择了在一家珠宝公司做实习会计,在工作中我发现珠宝公司因为其黄金珠宝税负较重,成本的相对透明,利润不是很高,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的学生,我是能够感受到珠宝销售企业节税的空间是很大的。加之平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疑问,所以对珠宝销售企业税收筹划这个问题,我是有很真切的切身体会的,在选题阶段,我的导师屠敏老师也让我选择比较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来写,所以我就选择了珠宝销售企业的税收筹划这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对珠宝销售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税收筹划是珠宝销售企业降低销售成本的重要手段,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避税筹划,能促进产业布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涵养税源,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中的实践,我对珠宝企业的税收筹划进行简要的举例分析,探讨珠宝销售企业如何合理税收筹划,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阐述了珠宝行业税收筹划的意义,列出了一些和本文有关的珠宝行业税收法规,之后的第三章各部分相互间有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珠宝销售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举例说明可筹划的节税空间,为展开论题服务。使得论文的结构更统一而完整,为更好的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全文的逻辑关系论述现状——提出筹划的意义——分析可筹划税种——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这个问题,不同的见解不是很多,主要分歧在于造成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在于银行还是在于大学生。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在于银行,之后很多人又提出在于大学生,在我看来,这个双方面肯定都是有责任的,如果责任非要分出个轻重的话,我认为是四六开,银行占60%的责任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一点是感触最深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信用卡肯定是存在很密切的关系的,据我所知,大学生对个人信用制度普遍认识不够,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打算买房时才发现自己竟然因为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已经上了银行的黑名单。此外,信用卡发卡量激增的原因,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营销策略等也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对于信用卡市场的行业管理体制与制度这一块确实不是很清楚。例如信用卡透支利率、最低还款比例、透支额度等银行具体是怎么规定又是怎么实施的,都不够清楚。而且,对于银行在实际上具体以哪些指标作为本质性指标也了解不够。 第二个就是循环信用中的一个利息计算问题,可能是由于数学基础不好,导致理解不够,这一点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述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起步时间不长,发展中存在机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平为主流的外部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中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国才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先进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此,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教、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越来二元经济结构还有改变,地区差距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认识我国现在的发展机遇。世纪之交的年代,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有极大的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是可以实现,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二是从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我们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产业化的环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从国内来说,我国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跨进21世纪,历经探索,我们已经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采取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现在,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了新世纪初新的奋斗目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蓬勃的时代气息。 这是一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演奏着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恢弘乐章,书写着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优美诗篇。 (推出片名) 高歌腾飞新华龙 (华龙腾飞天地新、华龙腾飞展新姿)2012年7月23日,濮阳市“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以拆促建”嘹亮的号角。“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 华龙区是濮阳市辖惟一的行政区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作为濮阳市的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承担着绿城路、大庆路、胜利东路、石化路、玉门路、滨河路等十五条主次干道两侧及入市口拆迁,盘锦路西黄河路北大杂院、登月新村东侧大杂院、文化路东五一路北大杂院等八个大杂院拆迁,马颊河、濮水河两侧拆迁,戚城、赵村、尧当、波头集、子路坟、东白仓等十四个城中村改造安臵房用地拆迁。同时,我区自我加压推进了金宇市场、戚城屯市场、天龙市场等五

个集贸市场,中心公园、四季花城、海斯顿、物华国际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拆迁。 【同期声】华龙区委书记张宏义: 2012年“以拆促建”集中行动规模之大,涉及拆迁群众之多,推进战线之长、时间之短、任务之重为华龙区拆迁历史之最,前所未有。华龙区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以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决心,迅速行动、果断出击,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坚决打赢“以拆促建”集中行动这场攻坚战! 思路明,则事业兴。转眼间,华龙大地已是处处春潮涌动。(字幕1):组织到位,领导亲临一线 ---- 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区委书记为政委、区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以拆促建”指挥部,成立了全区主要县级领导干部为组长的推进工作组,建立了任务清晰、节点严格、责任明确的工作台账,明确了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及职责。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濮阳市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实施方案》、《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指挥部关于加强房屋拆迁安全管理的通知》、《华龙区“以拆促建”集中行动奖补办法》。绿城路拆迁工作推进组

毕业论文排版素材

分类号密级 U D C编号 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校外导师:导师职称: 年月日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的增加,用户对网络视频、音频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流媒体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传统的C/S服务器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对服务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视频的质量,降低服务器负载,减少视频、音频数据的启动延迟和满足客户的及时性需求,P2P技术在流媒体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趋势。 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在流媒体中的应用减轻了传统服务器的负载压力,网络拓扑结构中的每个节点即可以作为服务器端又可以作为客户端,客户端节点发出请求后,满足条件的节点既可以作为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考虑到网络延时、网络带宽、启动延迟、网络数据传输质量保证等等因素,可以优先选择网络带宽较高的节点作为服务器节点,通过这种周围节点作为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请求模式,减少了总服务器的压力,又能及时满足客户端的需求。基于P2P 网络拓扑结构系统流媒体传输过程中,由于节点中的服务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节点的动态的加入或离开网络,所以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文件的选择、服务质量的保证QoS、数据调度策略的选择等等都成为关键性因素,尤其选择何种数据调度策略对传输速度,音视频传输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P2P 流媒体网络异构基于反馈自适应数据调度

目录 第1章引言 (4)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4) 1.1.1 研究的背景 (4) 1.1.2 意义 (4) 1.2 国外研究现状 (4)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容和组织结构 (5)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容 (5)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5) 第2章P2P流媒体相关理论基础 (6) 2.1 P2P流媒体 (6) 2.2.1 系统结构 (6) 2.2.2 拓扑结构 (7) 2.3 传输过程及性能评价指标 (8) 2.3.1 传输过程 (8) 2.3.2 关键技术及性能指标 (9) 2.4 数据调度模式 (10) 2.4.1 树型数据覆盖模式 (10) 2.4.2 网状数据覆盖模式 (10) 第3章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12) 3.1 综合分析 (12) 3.2 性能分析 (12) 3.2.1 服务器负载情况分析 (12) 3.2.2 缓存流媒体数据所用时间分析 (13)

毕业设答辩题目及参考答案(钢结构)

毕业设计答辩题目——钢结构组 1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时,什么情况下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应采取哪些抗震构造措施? 答:《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的第3.1.4条条文说明规定:对轻型房屋钢结构,当由抗震控制结构设计时,尚应针对轻型钢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例如: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尽量采用螺栓连接;斜梁下翼缘与刚架柱的连接处宜加腋以提高该处的承载力,该处附近翼缘受压区的宽厚比宜适当减小;柱脚的抗剪、抗拔承载力宜适当提高,柱脚底板宜设抗剪键,并采取提高锚栓抗拔力的相应构造措施;支撑的连接应按支撑屈服承载力的1.2倍设计等。 2 设计单层门式刚架房屋时,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对房屋进行哪些方面的变形验算? 答:1.门式刚架柱顶侧移验算;2.受弯构件钢架梁挠度验算;3.由于柱顶位移和构件挠度产生的屋面坡度改变值的验算。 3 在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结构设计时,在荷载取值方面,《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相关规定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答:1.风荷载的计算不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基本风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值乘以1.05采用;风荷载体型系数按门规附录A.0.2的规定采用。 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当采用压型钢板轻型屋面时,屋面竖向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应取0.5KN/m2, 对受荷水平投影面积大于60M2的刚架构件,屋面竖向均面活荷载的标准值可取不小于0.3KN/M2。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屋面均布活荷载则是按上人和不上人屋面分别取0.5KN/m2和2.0KN/m2。 4 在对门式刚架房屋进行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时,主要应确定哪些内容? 答:建筑设计主要是确定厂房的长、宽、高、跨度、屋面形式及坡度、门窗布置等并绘制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主要包括:(1)结构形式选择(单跨?多跨?单坡?双坡?) (2)结构布置(跨度、柱距、檩条布置、支撑布置等) (3)构件设计(刚架;屋面、墙面、檩条;支撑等) (4)连接节点设计。 (或者这样说: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构件设计、节点设计与绘制结构施工图。其中结构布置主要有结构平面布置、刚架选型、支撑系统布置、屋面檩条、墙梁和山墙系统的布置;构件设计包括主刚架设计、屋面檩条、墙面檩条、支撑杆件的设计;节点设计主要包括刚架梁与梁的拼接节点、刚架梁与柱的连接节点、屋脊节点、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等;绘制结构施工图主要有刚架施工图、节点详图等。) 5 在对门式刚架房屋进行设计时,进行刚架选型应确定哪些内容? 答:刚架选型的内容包括跨度大小和数量的确定(单跨或双跨)、刚架截面形式的选择和刚架柱脚形式的确定等等。 跨度大小和数量:一般跨度36m以下可采用单跨刚架。 刚架截面形式:单跨刚架多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或轧制H型钢截面,可根据弯矩图采用变截面梁柱,当设有吊车时,柱宜采用等截面。 刚架柱脚形式:一般无吊车采用铰接,有吊车采用刚接。

电视专题片制作合同书

电视专题片制作合同书 甲方: 乙方: 经友好协商,甲方委托乙方制作1集警示教育片,现达成如下协议:一、拍摄内容: 本集警示教育片三起案件为题材,片长约为30分钟。 二、制作时间: 从7月15日开始,乙方组织精干采编团队着手甲方的警示教育片的前期工作,9月30日提交成品专题片母带由甲方审查。 三、专题片制作要求 (一)专题片文稿:电视行业知名人士进行专题片文稿创作。(二)专题片拍摄:省级电视台专业编导、摄像师进行现场拍摄、制作。 (三)专题片后期制作:乙方抽调湖南教育电视台业务最精的美编和编辑组成专业团队,对专题片进行后期制作。 (四)专题片配音:省级电视台或电台专业配音员担纲专题片的配音工作。 (五)专题片拍摄制作的设备标准:使用SONY-7P/90P的专业数字摄像机;使用专业广播级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SX数字信号的专业电视节目磁带。 (六)制作警示片大片头1个,分导视宣传片1个。 (七)乙方向乙方提供该片成品DVD碟30张。

五、专题片拍摄、制作约定 (一)甲方派专门人员配合乙方进行本专题片的拍摄外联工作,做好拍摄对象的联系与拍摄时间的安排,确保乙方拍摄制作的顺利进行。(二)甲方负责本系列专题片的文字版的终审。文稿在终审后,原则上不得再做修改。如确需修改,且工作量大,甲方需另支付给乙方配音员及编导、编辑相关劳务费用,由此影响本专题片的制作进度与乙方无关。 (三)乙方根据由双方商定签字认可的拍摄计划与采访提纲和文稿进行专题片的拍摄制作,确保按时按量完成本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任务。 (四)乙方负责严格按甲方(审片小组)对专题片提出的画面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同一处画面,非乙方原因,甲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 六、专题片拍摄制作经费及支付方式 (一)甲方按每期人民币(¥元)的拍摄制作经费标准支付给乙方。(二)合同签订之日三天内,甲方预付合同总额的60%给乙方作为前期启动经费。 (三)乙方提交成品母带并经由甲方同意最后审查通过后,甲方在一周内支付给乙方合同余款。 (四)乙方收款账户: 七、其他特别约定

毕业论文排版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特点,对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由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组成。 1.封面 2.目录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 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6.评阅教师评语 7.答辩会议记录 8.中外文摘要 9.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⑴前言 ⑵选题背景 ⑶方案论证 ⑷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⑸结果分析 ⑹结论或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附录 注:1.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2.外文参考资料原文、译文单独装订成册。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填写,指导教师负责把关。 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并标明对应的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审查意见由指导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5.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6.答辩会议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按要求详细填写。 7.中外文摘要含题目、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署名、摘要、关键词。题目下方正中为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与回答修订稿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与回答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从主观上来说我自己是建设银行信用卡的客户,而且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渐渐地开始拥有自己的信用卡,作为一名金融二专的学生,我是能够感受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加之平时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疑问,所以对大学生信用卡这个问题,我是有很真切的切身体会的,在选题阶段,我的导师李强老师也让我选择比较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来写,所以我就选择了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这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对于银行来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作为朝阳产业,前景非常的广阔,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客户群体,他们是银行的潜在的优质的客户,所以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以此为契机了解金融业务,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另一方面,银行扩展了自身业务范围,为自己赢得了大批优质客户。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存在着巨大利好,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存在重大意义的。因此,信用卡业务在大学校园中的推广与普及势在必行。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整体上来说存在一种总分的关系,开头从总体上论述信用卡的特点等大背景,之后的各部分相互间有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展开论题服务。使得论文的结构更统一而完整,为更好的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全文的逻辑关系交代大的背景——论述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这个问题,不同的见解不是很多,主要分歧在于造成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发展的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在于银行还是在于大学生。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在于银行,之后很多人又提出在于大学生,在我看来,这个双方面肯定都是有责任的,如果责任非要分出个轻重的话,我认为是四六开,银行占60%的责任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一点是感触最深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信用卡肯定是存在很密切的关系的,据我所知,大学生对个人信用制度普遍认识不够,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打算买房时才发现自己竟然因为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已经上了银行的黑名单。此外,信用卡发卡量激增的原因,银行对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营销策略等也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形势与政策参考范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国家、社会、公民、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

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2016年泛雅通识课《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真题及答案

2016 年泛雅通识课《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60,共 60.0 分) 1 下列关于康德三大批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 ? ? ?
A、揭示了心灵具有秩序 B、对美的分析非常深刻 C、在《实践感性批判》中,他揭示了具有人类具有想象力的心灵 D、揭示了一种暗示目的性的秩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分
? ? ? ?
A、论文的写作可以借鉴,但不能抄袭 B、“道德文章”是指以普及道德为要旨的文章 C、即使在中国名校,抄袭的现象也很严重 D、在北大,违反学术规定可能导致开除学籍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在世界范围当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涉及领域最广的产权法是()。 1.0 分
? ? ? ?
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C、《伯尔尼公约》 D、《关贸总协定》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得出的结论。 1.0 分
? ? ? ?
A、怀特 B、柯林伍德 C、费尔南·布罗代尔 D、福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的一篇论文标志着西方史学向社会学方向的转变。 1.0 分
? ? ? ?
A、福柯 B、吉尔兹 C、怀特 D、费尔南·布罗代尔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一般而言,学术会议要求每位学者发言的时间不超过()。 1.0 分
? ? ? ?
A、10 分钟 B、15 分钟 C、20 分钟 D、25 分钟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分
? ?
A、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都是理性的思考与方法 B、日本人对阅读的自觉远高于中国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