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5科学探究 摩擦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5科学探究 摩擦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5科学探究 摩擦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6.5科学探究 摩擦力 同步练习(含解析)

6.5科学探究:摩擦力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

C.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物体间压力有关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自行车脚蹬上刻有纹线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C.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D.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3.关于摩擦力的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B.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一定是有害的

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

4.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整体静止,则米对筷子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下B.垂直向上

C.竖直向上D.向上、向下都可能

5.自行车刹车时,手捏“闸把”越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这是由于()A.增大了闸皮与车轮的接触面积

B.增大了接触面粗糙程度

C.增大了压力

D.增大了拉力

6.下列是关于摩擦力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接触面积越大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C.摩擦力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D.速度越小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用力擦掉黑板上的粉笔字

B.饮料瓶瓶盖侧面刻有密集的竖条纹

C.行李箱底部安装滚动的轮子

D.单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

8.如图所示,我们的祖先曾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下列措施中,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B.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C.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

D.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

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小明同学在第3次做实验时没有控制好力度,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一定相同

B.第3次实验中木块做加速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C.第3次实验中,砝码在第1s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

D.第3次实验中前2s的拉力等于最后2s的拉力

10.如图,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尺寸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要求的弹簧测力计,验证哪一个的下表面更加粗糙。小明和小群分别设计了实验:

小明的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再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示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判断粗糙程度。

小群的设计: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二者一起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再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铁块使二者一起匀速直线运动,记下示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判断粗糙程度。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的设计更合理,若F1>F2说明木块更粗糙

B.小明的设计更合理,若F1>F2说明铁块更粗糙

C.小群的设计更合理,若F1>F2说明木块更粗糙

D.小群的设计更合理,若F1>F2说明铁块更粗糙

二.填空题

11.人向前走路时,鞋底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的,鞋底的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12.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却不一定相同。例如:轮胎上印有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来增大摩擦的,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这是通过增大闸皮与轮圈间的来增大摩擦的。

13.假如没有摩擦,请你想出两个生活中将会发生的场景?

场景1:。

场景2:。

14.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理由:。

A.汽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B.人行走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D.拔河比赛时手与麻绳之间的摩擦

1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比较甲、乙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甲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变大

③.实验中测力计斜向上匀速拉动木块时,依然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

④.比较乙、丙两幅图,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

16.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分别将形状相同的两个长方体铁块和木块按如图方式叠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然后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和铁块,使木(铁)块在长木板上匀速移动。

(1)为研究摩擦力与多因素的关系,本实验应用的研究方法是法和转换法。

(2)甲图中木块受到长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3)分析丙实验与(填“甲”或“乙”)实验结果可得到: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物理研究表明:物体滑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f与物体接触面接触的压力F N的大小关系为:f=μF N,其中μ叫动摩擦因数,它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甲实验中铁块和木块的总重10N,则此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摩擦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它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如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故A错误;

B、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受到静摩擦力,如正在沿着斜向上运动的传送带的物体

是运动的,会受到静摩擦力,故B错误;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与压力无直接关系,故C错误;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如物体在地面上滑行,地面静止,但受滑动摩擦力,

故D正确。

故选:D。

2.解:A、自行车脚蹬上刻有纹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是采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故B符合题意;

C、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

不符合题意;

D、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故A说法正确;

B、滑动摩擦力也可以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如物体在传送带摩擦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则摩

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故B错误;

C、生活中的摩擦力并不都是有害的,比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是有利的,C说

法错误;

D、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也会产生摩擦力,并不是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故D说

法错误。

故选:A。

4.解:玻璃杯中的处于静止状态,玻璃杯和米受到重力的作用,还会受到筷子对米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米对筷子的摩擦力的方向上竖直向下的。

故选:A。

5.解:自行车刹车时,手捏“闸把”越紧,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了车闸和车轮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了车轮受到的摩擦力。

故选:C。

6.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无关。故A、B、D不正确。

由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可知:增大压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故C正确。

故选:C。

7.解:

A.用力擦掉黑板上的粉笔字,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饮料瓶瓶盖侧面刻有密集的竖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 不符合题意;

C.行李箱底部安装滚动的轮子,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是为了减小摩擦,故C符合题意;

D.单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A、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C、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

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

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

A、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压力不同,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所以需要控

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中的长木板粗糙程度不一定是相同,故A错误;

B、第3次实验中木块做加速运动时,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

不变,故B错误;

C、第3次实验中,砝码在第1s末是做加速运动,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

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砝码运动的方向相同,也与木块运动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

D、第3次实验中前2s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后2s物体做减速运动,拉力小于

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前2s的拉力大于最后2s 的拉力,故D错误。

故选:C。

10.解:AB、实验中要控制压力不变,但木块与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一定相同,分别拉动木块和铁块,无法比较。故小明设计不合理,故AB错误;

CD、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若F1>F2,则木块下表面更粗糙;若F1<F2,则可以得出铁块下表面更粗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解:(1)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包括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和脚对地面的摩擦力,人走路时,脚向后蹬,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即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向前,与人运动方向相同;

(2)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前;增大摩擦力。

12.解:轮胎上印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这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闸皮与轮圈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粗糙程度;压力。

13.解:这是一道答案开放的题,可以从自行车上应用的摩擦力知识逆向思考得出答案:自行车前进是靠车轮与地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了,就原地打滑不前进;

自行车刹车是靠增大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了就刹不了车;

车把、脚踏是靠摩擦力使人在握车把或蹬脚踏时不打滑→如果没有了就无法蹬脚踏、抓不住车把。

等等。

故参考答案为:场景1:骑自行车时刹不了车;场景2:骑自行车时抓不住车把。

14.解:A、汽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产生阻力使车运行的速度减慢,故为有害摩擦;

B、人走路时,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让行走更平稳,故为有益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有利于更快把车刹住,故为有益摩擦;

D、拔河比赛时手与麻绳之间的摩擦,更容易抓住绳子用上力,故为有益摩擦。

故答案为:A;增大阻力,减慢汽车运行的速度。

15.解:

解:①、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摩擦力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故①错误;

②、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故②错误;

③、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

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测力计斜向上匀速运动拉动木块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不相等,故③错误;

④、比较乙、丙实验,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摩擦力

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三.实验探究题

16.解:(1)为研究摩擦力与多因素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8N,则摩擦力为2.8N;

(3)探究摩擦力大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故选择丙和乙;

(4)由题意可知,摩擦力大小为2.8N,压力为10N,则动摩擦因数为μ===0.28。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2)2.8N;(3)乙;(4)0.28。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篇一:力的平衡】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有,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有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及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篇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及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篇三: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个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及质量相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专项训练》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 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是否.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可以得知像与 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 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 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 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m/s.且像的大小。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使天平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如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V= cm3; (4)色拉油的密度= g/cm3. 6、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验记录 (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 或“偏小”). 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如图所 示.为测量这块贺兰石的密度,他进行如下实验:(g取10N/kg) (1)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的质量为 g; (2)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kg/m3. (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 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 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 图丙所示); ④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 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整理器材.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3,则铝块 的密度ρ= 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④①②⑤,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物距 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30 15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1、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上图8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这是因为。 3、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 4、如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相同 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 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 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看到A 的像属于现象,看到B蜡烛属于现象。 (2)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目的是关系。 (3)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 (4)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实验时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接着小红就在记录的白纸上进行相关处理,请问这样有什么不妥?,你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红同学为了形象记忆和理解这一规律,她想将物与像的关系用图进行描述。请你帮助小红把同一个发光物体分别放在a、b处时,所成对应的像a′、b′性质的大致情况在图中画出来。 (2)小亮同学为了证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正确性,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5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保持烛焰的位置不变,在原位置上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请问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请你根据小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和小亮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 6、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26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 依次选取了不 同的物距分别 进行实验,同时 记录下相关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但有时 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赵河一中刘强;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三、知识体系分析:;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此 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赵河一中刘强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 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 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 了更好地实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 1 )班共有学 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 3 )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

25人;八( 3 )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 新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八( 1 )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 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也能将这部分 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 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重、多多协助他们。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 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 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 探究活动的水平,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 起准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所以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 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 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 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 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水平,以便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二○一六年十二月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1、2、3班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 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 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 /kg) (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 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 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 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 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 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面对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还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八(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2)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八(3)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女生25人。八(1)、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

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2)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六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降低要求,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沪教版初二物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沪教 版初二物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沪教版初二物理 篇一: 接手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入贯彻课改思想,两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再加上这批学生本身的素质还可以,新一轮的教学工作较以前相比得心应手得多。虽然已经带过一个循环,并且对教材

的内容也很熟悉,可是重新翻开教材依旧有很多新的认识,每一次翻开教材,都能挖掘出更深刻的知识。以下内容是我对这一多月工作的反思。总结了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整理了一些不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对八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是新的知识,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正因如此我在绪论“认识物理学这一节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设计了几个方便操作,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向上跑的椎体”,利用了重心知识;“沉浮子”,利用了浮力知识;“杯子吸水”、“纸杯托水”,利用了大气压强知识,几个小实验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学科。 二.让学生快速入门 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我遇到了困难,走进实验室和运动与能量这两章涉及到了一定的计算,而这两个班的学生算数

能力都很差,部分学生读不懂题意,有些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到了连话都听不懂的地步,再加上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入门难。学生纷纷抱怨物理难学,这使我很着急,回家都吃不下饭。每天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我都在想该如何让学生尽快入门。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想要让学生入门必须要清楚每个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可是学生们对老师总是有一种畏惧,能来办公室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强制性措施,我给学生排了一个来办公室问题的时间表。这样一来学生比以前更积极地做题和看书,作业上的问题不够问时学生又自己买了练习册,学生做的题量也增加了,问题也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我和学生的交流也多了,更方便我辅导学生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刚刚测试完的成绩也能体现出这点来,班级的优秀率和前两章的测试成绩相比大有增加。 以下是在这段杜郎口的亲身摸索中,我还有一些困扰我的问题: 一.预习的时候该怎样读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实 验与数据收集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236 9换算: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3 6换算: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