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战时期日本势力图

二战时期日本势力图

二战时期日本势力图
二战时期日本势力图

1942年6月,在太平洋的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舰队受到沉重打击,

战争形势正在恶化。所罗门群岛在同年8月到瓜达尔卡纳尔岛,日本已经征服了,美军登陆。夺回战略失败,日本的空中优势被剥夺,因为,美国军方的反击如火如荼。

消费品短缺是日军,日军将被迫撤出在1943年(1938年)二月。

“战略远征”在家里。

东亚会议举行,1943年(1943年)11月再次表明的内部和外部对这场战争的意义。

战争形势越来越差,但是日本陆军(1944年),策略失败英帕尔从缅甸到印度在1944年入侵。

同年6月,进一步岛屿塞班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美军登陆。日军在马里亚纳战役

被击败,失去大部分飞机。因此,西太平洋的海上控制,转移到美军的空中优势,绝对国防领域的崩溃,

在日本本土的空中袭击是必须要做的。

此后,在今年7月,1944年(1944年)降落在关岛,击败日军,美军的势头不留。

同年10月,美国在莱特岛登陆,菲律宾开始的前殖民地。日本军队,

包括身体突击行动,以“神风”和“回转”人体鱼雷的敌人,是Mukaeu?TSU这种共同努力。如在战斗中失去了“武藏”战舰关闭菲律宾的海岸,但遭到了失败。

在12月,美军缴获的莱特岛,菲律宾开始终于夺回战略。

1945年(1945年)二月,美军空袭,以加强内地,决定夺取硫磺岛。getsuyo一个月,从登陆开始,

在结束战斗,发动苛刻,自杀的日军。硫磺岛是日本领土,将采取美军

(因为它已被纳入到小笠原村,东京)。美国军方,进一步扩大冲绳降落。驻军是死在6月,15万居民被杀害。8月,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苏联整体入满洲,打破了中立条约。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最后迎接战争的结束。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最近读了《思想战—日本的帝国宣传》(The Thought War–Japanese Imperial Propaganda, 2006,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很有感触。作者巴拉克·库什纳(Barak Kushner)展示了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日本宣传的全貌。 帝国宣传 从1931到1945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可是日本国内却没有人叛逃,多数民众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日本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有效的宣传。 作者认为,日本的战争宣传是“成功的失败”,不但维持了15年的战争,而且使民众接受失败,积极参与战后重建。 日本战争宣传的主要目标是国外和国内战线的统一,促使民众支持战争政策。1933年日本提出的口号是“解放亚洲”。 作者认为,日本战争宣传的核心不是天皇,而是所谓“现代化使命”—建设现代化的日本,把文化和进步带给亚洲,让日本成为亚洲的领袖和中心,成为进步、科学、文明的先驱,成为亚洲其它国家模仿的对象。 事实上,日本的帝国宣传早在1890年就开始了,二战期间的战争宣传只不过是帝国宣传的延续。 多元化的宣传活动 日本和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同,它并没有单一的宣传机构,而是依靠政府和民间、军队和民间的合作,注重激发群众的 自发性。 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只惩罚了几个军头,没有追究宣传人员的责任。 日本的战争宣传注重官民合作。政府和军方制定宣传目标和纲领,广告公司承包具体的宣传任务,娱乐公司也支持战争政策,组织演出,以动员民众,提升军队士气。

不少西方人认为,日本政府和军方压制民众,剥夺民众的自由,他们却忽略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主动支持。战时,日本的青年团体、儿童团体回收废品,支持战争;军人家属收集唱片、书籍,寄往前线慰劳军人;居民协会、村民协会动员本地居民支持战争;民众积极参与舞蹈比赛、歌咏比赛。 很多民众喜欢到火车站欢送日军。某小镇民众没有得到通知,错过了送别仪式,就写信给警察局表示不满。 1937年10月,有个年轻女性写信给《闪光旅》杂志,她说: 看到火车上的日本军人,我感到,这些日本男人变成了神。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我觉得,我似乎和他们在一起,身体闪闪发光,坚定的穿过中国大地。 旅游与宣传 日本认为,日本应该与亚洲其它国家不同,必须摆脱肮脏停滞、破旧不堪的落后形象。 日本注重旅游的宣传作用。政府改造了城市的厕所,以吸引国外游客。日本企图让游客相信日本是个热爱和平的伟大国家。 日本邀请美国的杂志编辑到日本旅游,以影响杂志的报道倾向,改变日本形象。 日本还雇佣美国写手,为日本说话。例如,美国记者弗里德里克·威廉斯(Frederick Williams)写了《中国新闻的背后》(Behind the News in China),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还指控在华传教士捏造报道。后来,邻居发现他常常去银行存钱,就报告了警方。 1942年6月1日,威廉斯遭到审判,被判有罪。 日本鼓吹,“新京”(中国长春)将会成为乌托邦式的城市。日本还鼓吹,子弹头火车将要连接日本、朝鲜和沈阳、长春,当然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奥运狂热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打不过美国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打不过美国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打不过美国 日本军人素以野蛮和不要命著称。在二战后期的本土防空战中,日军飞行员就发明了极其野蛮的战法,用以对抗美军先进的b29重型轰炸机。 美军b29重型轰炸机于1944年中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b29性能先进,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达到上万米。当时日军的飞机因为缺乏涡轮增压器很难飞到这样的高度。即使飞到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也变得很差,而且不能装载太多的武器弹药。 而日军也缺乏能打到万米高空的重型高射炮。日军的雷达也十分落后,很难指引自己的战斗机提前爬升强占有利空域进行拦截。 怎么办?日本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撞!这样一来,战斗机本身就成了一个“人肉制导”的大型武器,可以将原先携带的机炮弹药和电台统统拆除,飞机就可以比较方便的爬升到高空。撞击需要的战术不复杂,也十分适用于很多经验不足的日本飞行菜鸟。撞击敌人在其他军队中一般都是迫不得已的行为,但向日军一样有组织的进行主动撞击作战,全世界没有第二家。 其实这么做纯属无奈,日本到了末期总共有十几种战斗机之多,可最快平飞速度都不超过650公里/小时!1945年欧洲战场喷气战斗机都出来了,700公里/小时超高速活塞式飞机一大堆了。

日本还在纠结于600公里量级设计取舍,而且就连这种量级的飞机都没法稳定投产!日本飞机都有一个死性就是高速下操纵性太差。其实解决办法并不困难,既然这样还不如加强结构多增重几百公斤,可是日本人也没有这么做。 美军b29开始遭难。因为他们面对的对手根本就没想活着回去:他们的口号就是一人换掉美军10人(b29的乘员有10多人)。b29纵然再坚固,被一架战斗机直接撞中也难以幸存。 不过,日军中也有一些技术高超的幸运儿:居然能从撞击战中幸存下来!他们一般在即将撞上的时候就迅速跳伞!有一个人居然参与了三次撞击作战仍然安然无恙。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撞击飞行员来不及跳伞就和目标同归于尽了。 日本进攻美国本土,至少有以下好处: 1、获得战略物资。美国的战略物资取之不尽。 2、攻占美国的兵工厂军事工业,获得先进武器。 3、吸引美军回师自就,减轻欧洲战场负担。 4、切断美国对盟国的物资援助,美国是二战盟国的大后方,攻击美国本土,就削弱了美国的海外支援能力。 5、扬长避短,日本陆军vs美国陆军。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飞机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一些飞机 飞机资料(95式战斗机1型 [Ki10-1] ) 翼面积:20.00m2 自重:1,300kg 最大重量:1,650kg 最大航速:400km/h(高度3,000m 续航距离:1,100km 上升限度:10,000m 螺旋桨:3 叶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720马力川崎95式800马力液冷12缸发动机×1 乘员:1名 武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588架 主要型号 Ki10:原型机,共制造4架 1型(Ki10-1):原型机修改后的最初量产型 1型改甲(Ki10-改甲):主翼重新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的试验机1型改乙(Ki10-改乙):有封闭座舱,安装HA9乙-2发动机 2型(Ki10-2):改良型,主翼面积加大,格斗能力提升型 【【2】】 飞机资料(97式司令部侦察机1型 [Ki15-1] ) 翼面积:20.36m2 自重:1,399kg 最大重量:2,033kg 最大航速:500km/h 续航距离:2,400km 上升限度:11,400m 螺旋桨:2 叶定速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550马力中岛94式(HA-8)星型风冷9缸发动机×1 乘员:2名 武装:7.7mm机枪×1 总生产数:437架 主要型号 1型(Ki15-1):安装中岛94式(标称550hp)发动机的初期型 2型(Ki15-2):安装中岛99式(标称900hp)发动机的改良型

3型(Ki15-3):安装HA102(1050hp)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型,只有试制机【【3】】 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 [Ki18] ) 翼面积:17.80m2 自重:1,110kg 最大重量:1,422kg 最大航速:444km/h 续航距离:不明 上升限度:不明 螺旋桨:2 叶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600马力中岛(寿)5型风冷9缸星型发动机×1 乘员:1名 武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1架 主要型号 Ki18:96舰战的陆军型只有1架试制机 【【4】】 翼面积:294.00m2 (试作战斗机 [Ki18] 自重:14,912kg 最大重量:25,488kg最大航速:200km/h 续航距离:2,500km上升限度:2,050 螺旋桨:4叶定距螺旋桨 发动机:800马力德制液冷12缸V型发动机×4 乘员:10名 武装:20mm机炮×1,7.7mm机枪×8 航空炸弹5000kg 总生产数:6架 主要型号 Ki20:唯一生产型号,从未实战使用过 【5】 飞机资料(97式重爆击机1型乙 [Ki21-1乙] ) 翼面积:69.60m2 自重:4,691kg 最大重量:7,492kg 最大航速:432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2,500km 上升限度:8,600m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原因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导师: 【摘要】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科技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垄断资本主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但日本的迅速崛起对中国仍有很大的经验借鉴意义。 目的和意义 1、此研究性课题共涉及语文、统计等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2、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锻炼多方面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运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程 1.总体安排 从2010年7月31日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象为十堰市市民,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合对老师的访谈,得出结论如下: 1、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 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

二战日本军装

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大全 2008-12-22 16:16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陆军少校,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下士,头戴棉帽。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进攻中国山海关关内 左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上校 中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中将 右为日本关东军铁道卫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本关东军 左为日本陆军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拧着一件防化服。 中为日军上尉战车长,头戴皮制防撞帽,军衔表示在胸口。 右为日本陆军军事工程局少将局长,其领章为为工程兵的褐色领章。

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 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 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头系日本国旗的带子,手中在摇着一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看来,是著名的第5师团。 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日本第三舰队在二战期间主要承担对中国沿海和江河的占领,是当是中华民国海军的对手,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国南部(湖北西,云南北)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其领章为黄色。 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头戴类似二战时泰国军队的头盔,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

1945年,在中国中原战场(河南,安徽,江西全境)。 左为日本陆军上校,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一道绿杠,三颗黄星。 中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一颗黄星。 右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90式”钢盔,手持一挺“99式”轻机枪。

石油与二战中的日本

[收稿日期]1999-11-09 [作者简介]解晓燕(1964-),女,石油大学(华东)社科系副教授。 2000年8月第16卷 第4期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Edition of S ocial Science ) Aug.2000Vol.16 No.4 石油与二战中的日本 解晓燕 (石油大学(华东)社科系,山东东营257061) [摘 要] 现代化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是勿庸置疑的。日本作为二战中的主要元凶,是世 界上典型的贫油国,其发动太平洋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获得石油资源;美国对日石油政 策的改变不但没有遏制住日本战争的步伐,反而成为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动因,然而现代化战争 无法摆脱的石油因素是日本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石油;二战中的日本;太平洋战争 [中图分类号]E0-0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0)04-0034-(03) 机械化战争又称现代化战争,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械化程度已有了极大的提高,欧、亚、非三大战场上都展开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机械化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是勿庸置疑的。石油保障程度如何,不仅影响军队机动性和战斗力,而且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日本,作为二战中的主要元凶,是世界上典型的贫油国,其本土石油蕴藏量和开采量极少,那么石油因素在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对外战争的决策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如何影响其战争进程乃至战争后果的?笔者感到如不对二战中日本的石油因素进行广泛的研究,有一些问题似乎总会有些迷惑不解,一些解释或不充分、或不能令人信服。下面笔者就从一个新角度新视野来谈谈二战中的日本。 一、石油是使日本疯狂,不惜冒险一搏的动机之一 近代日本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其侵略的本性及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政策,是爆发日本对外战争的最终根源,在这里不多加评述。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给日本带来了较其他国家更为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更加强烈感到缺乏资源和受制于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的危险。军方认为这是西方大国故意约束日本,使之沦为二流国家的阴谋,当时在国内民众甚至学童中都受到如此宣传的煽动,都认为美英中荷即被称为“ABCD ”的四国如何合谋断绝和扼杀日本帝国。日本的军方蠢蠢欲动以扩张为使命,企图以战争摆脱危机,他们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在战场上为天皇而死。但通过对一战中德国的研究,认为德国经济不堪一击,缺乏原料,不能抵御协约国的海上封锁是德国失败的关键原因,因而他们抑郁的认识到,日本的条件还远远不如德国,面临的问题比德国更突出。虽然石油在它全部的能源消耗中仅占7%,但却极具战略意义,石油主要用于军方和海上运输。30年代末,日本80%的石油从美国进口,10%来自于荷属东印度群岛。这种能源消耗模式困扰着政府及军方。 日本在30年代占领中国东北,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加紧建设煤炼油工厂、页岩油工厂、国内大搞人造石油,基本能做到以战养战,加之与英美关系尚好,维持战争的石油还能及时补给到,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日本海军的“南进论”一直不能占上风。因为南进意味着作战 4 3

二战中的日本谍报机构

二战中的日本谍报机构:气焰嚣张无孔不入 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中,十分重视通过间谍活动来获得情报。那么,二战中日本设立了哪些情报机构?日军的情报工作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二战时期的日本情报机构主要有哪些类型 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资料) 日本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任伪沈阳市长时使用的办公桌(资料) 一是中央的情报机构,主要包括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分别设立的情报部,以及政府所属各部,诸如外务省、拓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设立的情报机构。1940年,近卫文第二次组阁时,为了协调各情报机关的工作,还特意增设了一个内阁情报局,但并没有发挥作用。其中,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主要负责日本外派间谍的指挥、调遣与组织工作,它们派出的间谍多以使馆武官的身份为掩护,刺探所在国的各种情报。陆海军的情报组

织是两个系统,互不统属。但有时也有联合,例如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陆海军就在缅甸共同设立了“缅甸机关”。 二是日本侵略军于侵占地设立的特务机关。这类特务机关的数量和规模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深日益庞大,系统缜密、分布广泛。日军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特务机关是关东军于1916年在奉天设立的,1918年又在哈尔滨设立了特务机关。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又相继设立了很多特务机关。到1945年,关东军在东北共设立了15个特务机关和20个分机关。主要任务是监视和调查中国军民的动向、扶植汉奸、监视伪满的官吏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纷纷组建各类特务机关。这些特务机关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谍报和谋略活动,如设在宁波市的东机关的任务就包括了搜集共产党的情报、国民党军的情报和搜集英美在浙、闽沿海地区活动的有关情报,而设在上海的儿玉机关的任务则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掠夺战略物资并进行谍报谋略活动。日军的特务机关内除日本特务外,还搜罗、培植大批华籍特务。如设在上海日本海军武官府下的南城机关就有华籍特务59名,日本特务6名。类似情况在各地的特务机关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言而喻,这也是日军贯彻“以华制华”侵略方针的一个具体而微的侧面。有些日军的特务机关为了便于活动,还设有外围机构,以社团、杂志社、经济实体等为掩护进行谍报活动。如设在上海的“梅”机关下面就有5个外围机构:第1工作委员会、第2工作委员会、东南贸易公司、海通贸易公司和富华贸易公司。 三是由一些殖民公司或大资本公司设立的情报机构,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的调查课。 除此之外,日本中央警察机关———内务省的警保局及其下属的地方警察机关、隶属于日本陆军省的宪兵队都设有特别高等课(简称特高课),监管反间谍业务。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的傀儡政权中也全部设有宪兵队和警察机关,它们因此成为搜集情报镇压中国人民抗日和侦缉抗日地工人员的血腥机构。 二战中国情报人员曾破获日本偷袭珍珠港密电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日本在5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同时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教育体系.回顾其教育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战后到50年代中期; 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3.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4. 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 1.战后到50年代中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败国日本的教育面临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日本文部省在9月15日发表了《建设新日本教育方针》,宣布建设和平的国家,道义的国家,但是同时提出"更加努力保护维持国家体制".为此,GHQ针对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相继发布了"四大指令",清除国家神道,军国主义的一切行为,停止开设修身,日本历史,地理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课程,为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946年11月3日,新的日本宪法公布,强调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放弃战争等.基于新宪法的精神,《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确立了战后教育的新理念,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学制改为6,3,3,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至9年,新设了社会科,家庭科,制定《学习指导要领(试行草案)》,教员实行资格制,公务员制,同时废除了旧的"教育敕语",设立了"教育刷新委员会",具有分权性质的《教育委员会法》和《社会教育法》的颁布,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进的教育体系. 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从"55年体制"(注:1955年,日本社会党左右两派于10月13日合并.受此影响,日本自由党,民主党也于11月15日合并组成自民党.从此日本确立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因此事发生在1955年,故称为"55年体制".)开始到70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发展时期.在中央集权官僚制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下,对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等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德育"课程,提出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主张.60年代开始提倡"能力主义"教育.另外,还实施了提高教师待遇,教科书免费,奖励就学,振兴私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中初等教育迅速普及.但是由于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政策下的产业结构的改造,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上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在70年代初,日本的GNP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泡沫经济的后果也逐渐显露.在普通教育普及的同时,由于高速经济成长对高学力的要求,升入名牌大学的竞争愈加激烈,在"平均主义"教育下,以及多年实行的"知,德,体"——"三育主义"的影响下,为迎合应试需要的"课外补

日本在二战中的N个战略失误

日本在二战中的N个战略失误 总的来说日本这个民族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完全是暴发户式的狂忘、无知和浅薄,突然的富强使这些小国岛民爆发了与自身实力完全不相适应的狂妄心态,其田中奏折是其集中体现,失败因此是必然的。他们的家底真的很薄,他们的欲望真的太大。 一、视中国军队如草芥,一味蛮干,挑起芦沟桥事变,终至全面爆发中日战争,把日本拖进了一场并没有准备好战争中。 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军方如果以保有即得的成果为目标,潜心经营东北,不再继续向察哈尔、热河、河北鲸吞蚕食,是可以维持现状的。无奈,初期的大胜使那些狂妄的中级军官视中国军队如草芥。但他们所处地位,又使他们不能全面了解自身的实力,同时那些所谓的中国通对中国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历史传统也一知半解,看不到中国人抵御外侮的决心,一味蛮干,挑起芦沟桥事变,终至全面爆发中日战争,把日本拖进了一场并没有准备好战争中。 二、没有通盘的战略计划,走一步看一步,逐次添兵,深陷中国不能自拔。 战争开始后,日军完全没有统一的战略进攻计划,被中国军队牵着鼻子走,重兵投入水网密布的长江下游水网地区,溯长江仰攻,虽然给予中国军队重大杀伤,连陷上海、南京、武汉等中国最大的城市,但却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投降的目的,使日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若当时在战争一爆发即实行战争总动员,经济全面转入战争经济,动员二百五十万军队,除五十万驻守各地及本土外,以二百万军队投入中国战场。以一百万军队从东北南下或在沿海登陆保持对中国东南地区的压力,以主力百万大军投入中国西部,由察哈尔入陕西,越秦岭入四川,扑灭中国持久抗战的总基地,然后顺长江而下,与溯江而上的军队合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即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又失去了战略大后方人力、军火支援,以国民党军队表现出来的战争力总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全部占领中国领土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即便这样也不意味着它小小的日本能够灭亡中国最后蠃得战争。 在日本军方看来,中国是一栋风雨飘摇、四分五裂的破房子,用不着总动员,只用有限的力量就够了,照希特勒的话说“照门上踢一脚,整个房子就会塌”。但事实上,中国已经觉醒! 三、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再次失去了结束中日战争的机会。 当日军攻陷武汉后,国民党中速败论占了上风,国民党政府有与日本签订城下之盟的可能,但是日本军队坚持吃下去的决不吐来的狭隘立场,终使秘密谈判以失败收场,国民党政府的投降计划迄未实现。在这事件中日本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目光短浅令人吃惊。 四、七十万关东军陈兵中国东北,屡次撩拨老毛子的熊腚,让老毛子的大熊爪子一而再地痛扁。这些矮东瓜,真不知怎么想的,真是白痴到了顶点。好象那个大白天到人家铺子里拿钱的蠢贼,只看见钱别的什么也没有看见。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 年份名义GDP(亿日 元)名义增长 (%) 实际增长 (%) 名义GDP (亿美元) 年平均汇率(美 元兑日元) 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总计陆军241万。另海军35万。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接着,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大量向我国增兵,并在国内和我国东北地区迅速扩充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扩充为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其中部署于国内3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5个师团,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有16个师团。 日军侵占徐州后,大本营将原定1939年攻占广州、武汉的作战提前到1938年秋进行。大本营对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驻中国东北(满洲)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回顾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回顾 1945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经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在工业方面,由于空袭、原料不足和疏散工厂等造成日本的钢铁、炼铝、石油、飞机、化学武器等生产急剧下降,已不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粮食严重不足,海上供应线路断绝,粮荒问题加剧,鱼类供应锐减。绝大多数城市的居民皆因房屋毁于空袭而无家可归,被动员和征调到军需工厂劳动的工人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物资匮乏和大量的战费开支,又加重了通货膨胀。战争末期与侵华初期相比,日本中央银行券的流通额增加了24倍以上,零售物价平均上涨一倍半,黑市物价平均上涨约29倍人民生活遭到了全国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接受了《波茨坦宣言》,向联合国表示投降。于是战争经济宣告结束,战后经济从此开始。 纵观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见图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动]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变动 1.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在这个时期的十年里,日本经济不仅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而且为下一阶段的高速增长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 2.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0)。这个阶段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 3.稳定增长过渡时期(1971年以后)。这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4.9%。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除农业增长了1倍多外,其他各项均是跳跃式地发展(见下表)。 工业生产 单位或基期 (1)工业统计(2)生产指数 工厂企 业数 从业 人员 制造品出厂 交货额等 产业综合制造业综合 1000人百万日元1960年平 均基准 1934~1936 年平均基准 1960年平 均基准 1934~1936 年平均基准 1934~1936 年平均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84805 57980 84393 108340 100286 108731 156173 166347 168059 172564 184432 187101 195566 215015 212725 2625 2210 3321 3583 3677 3395 3860 4233 4305 4658 4737 4958 5506 6042 6112 10897 43966 84266 288108 825072 1442329 2294109 4027909 4616107 5708235 6053989 6561887 8473910 10226878 9880928 29.0 20.5 9.1 11.8 14.7 19.0 23.0 31.4 33.7 40.7 44.1 47.4 58.4 67.9 67.0 100.0 70.7 31.4 40.7 50.7 65.5 79.3 108.3 116.2 140.2 152.1 163.5 201.4 234.1 231.0 28.6 19.6 7.4 9.2 12.3 16.3 20.4 28.8 31.1 38.5 42.2 43.7 56.4 66.9 65.7 100.0 68.5 25.9 32.2 43.0 57.0 71.3 100.7 108.7 134.6 147.6 159.8 197.2 233.9 229.7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但是二战日本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由告诉大家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一起看看中国的强大之处!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

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 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所以说,要发动灭国战争,不一定要经济实力强大。不然最富有的大宋,怎么会被穷的叮当响的蒙古人灭掉?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兵。 可是,在我们看来应该被痛恨的,双手沾满被征服国家人民献血的侵略者,怎么才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到兵,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呢? 一个最简单也是亘古不变的法子,给钱!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工商系09(2)班第五组学号41至50号 一、二战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有两大阵营:以德意日为主要代表的轴心国和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国为主的同盟国两大阵营。日本作为轴心国中重要的一员,在二战中,对日本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开始走向法西斯道路。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之后日本在亚洲发动多次战役,主要有名的是1941年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上的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发动“中途岛战役”,取得胜利。日本在亚洲地区,从中国大陆,然后延伸到太平洋岛屿上,日本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国内的资源比较稀缺,加上这样拉动的长战线,日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军火资料到战场上。这对日本资源采用是个非常大的数目,对日本自身发展经济需要的生产资料受到缺少。 2、虽然二战的战火在战争中没有烧到日本本国,但是日本实行军事化政策,强行征大量的青少年去参军,国家的后备人才大量缺失,并且本国国民无心发展军事外的生产,至专注于战事。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无非是个重大的受挫,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1945年8月,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为了报复日本两次的袭击,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了代号为“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广岛和长崎死伤人数无数,从此变为荒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才恢复。广岛和长崎作为日本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两地经济的影响对整个日本经济而言是重要的打击。 二、二战后日本对本国经济的整顿措施和外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二战后日本本国对经济的整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主要从内外两部分进行整顿: 1、日本本国内部主要采取措施是以下几点: ⑴、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⑵、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日本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

从文化的视角来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从文化的视角来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提到日本二字,许多国民潜意识里想到的首先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它恨之入骨,当前的中日关系也没有较大的改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领导人对历史的篡改和侵华史实的诋毁,再看德国的态度,二战纪念日上,总理亲自下跪,这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是何等的佩服,其实,我们在对待一些事物,往往没有在更深一层的角度来审视它。下面我就来谈谈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国民对日本民族的态度。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我们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优越的自豪感,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东面有广阔的海洋,西边有世界屋脊,这样的安逸环境使得我们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余年,古代先哲们的思想也能长期流传下来。东方人与西方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更注重于一种事物的内部研究,而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至于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也展现的是二元论,对与错。尤其像数学,答案只有一个,不是对就是错,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科学观点。 我们的先哲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过三元论,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因此我们有了中庸之道,折中的思想,近代的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波尔后来也提出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差异甚大,我们富有感性思维,而西方则偏重于理性思维,说这些话

其实是想说明日本民族和我们汉民族在文化的背景状况下是十分相似的。因此,面对日本民族,我们更要认清自己,当然,这不是说明我们不敢面对历史,相反,正是因为要以史为鉴,我们才应该更深一层次地了解日本。 这一点,美国人在二战中运用的很成功。 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有着深重的种族观,认为他们是高等民族,而犹太人却是低等民族,还妄想称霸世界,因此发动了世界大战。不过德国人的民族特性中的严谨却是另各名族钦佩,因此,美国在对德国的战争中,一直攻打到德国的首都柏林,只有从根本上挫灭他们的气势,才会取得永久的胜利。与之相比较而言,日本民族的特性与德国大相径庭。所以美国的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写成了《菊与刀》,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人神共愤的罪行,烧杀淫略,无恶不作,屠杀无辜平民,甚至连孕妇和老太太,小孩都不放过,这种变态的行为,使得国人恨不得能将其薄皮抽筋,千刀万剐,因为连德国法西斯也不会做出这种兽性的事。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小议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潢川高中一(19)班付宗杰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作为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被彻底击败,战 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据说在人类战争史上排到了第四位。可是,1955年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短短四十年时间里,日本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着手,使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本文将从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以及战后扶植;积极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等四个角度去简要分析。 解放军报2014年04月06日消息,日本内阁于4月1日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向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为了避免国际国内爱好和平团体个人的反对,安倍政府用“防卫装备”“转移”等中性词汇代替“武器”和“出口”等敏感字眼。然而,这种文字游戏,掩盖不了日本抛弃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事实。而日本此举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希望以此摆脱战败国的各项束缚,为成为“正常”国家铺路。近年来,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其安全战略和防卫政策的转型也在逐步加速。 日本,又是日本!日本几乎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触动人们的神经。我惊叹大和民族强势的同时,更加的引起了对一个藏在心中很久的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可是在几乎四十年的发展后,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我一直想探个究竟,二战后的日本是如何 崛起的? 一,日本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长达七年,保证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长期稳定发展。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罗伯特﹒埃德尔斯坦和让﹒迈克尔﹒保罗教授说:“为取得成功,就必须立即进行广泛的体制改革,即创造性地打破阻碍日本经济复苏或经济增长的那些障碍。”如解散财阀,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业中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财阀企业的一些封建性弊端,为企业间较为平等的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农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农村市场,这使日本进入了一个比较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美国出于在远东战略的需要,还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政体进行改革。美国的这些措施为日本战后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