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5课 陶艺创作

第5课 陶艺创作

第5课    陶艺创作
第5课    陶艺创作

第5课陶艺创作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3.增强学生的想象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陶艺作品,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教学方法:

采用欣赏、分析、讲解、示范、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图片资料、玻璃板、陶塑泥和陶艺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介绍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陶文化。

3.教师总结陶艺的含义。

陶艺:

陶艺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等不同特点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

二.赏陶

1.赏析彩陶文化

半坡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出土陶器为代表,造型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亦有小口长颈大腹壶。风格朴实厚重。

庙底沟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为典型,造型多为大口、小底、曲腹的盆、碗。

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以甘肃省半山遗址得名,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2.赏析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泥条成型法制作

1 .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 .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 .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 .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

5 .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 .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 .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 .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 . 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 .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 .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2 .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 .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 .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16.釉烧后的直筒。

四.用陶

教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试试看,用泥条成型的方法制作一个卡通人物或临摹书上的作品。

六.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给予点评和肯定。

教学反思:

肥东县众兴中学

科目:美术

授课教师:李定玉

年级:八(4)班

教研组:综合组

时间:星期五上午第四节课(5月25日)

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陶艺欣赏论文

陶艺论文

一.陶艺欣赏部分 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东方绚烂的文明财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都在世界范围内广受人们关注。也是出于对陶艺的喜爱和好奇,这学期我选修了陶艺欣赏和制作这门课程。在为期五周的理论课上,老师带领着我们追随陶瓷艺术的足迹,从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我们逐步揭开了陶艺神秘的面纱。陶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夏商周的辉煌——釉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越窑青瓷、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宋代的五大名窑、元明一枝独秀的景德镇、明清幽谷古镇宜兰、以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景德镇时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特点主要是:风格以写意为主,含蓄隽永、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次建筑的喜欢、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同时,陶艺是一种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理论课所介绍的陶瓷艺术主要分为新时代的彩陶、秦汉陶俑、唐三彩、四大名窑、景德镇陶瓷、元代青花、紫砂几个章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秦汉陶俑、唐三彩和元代青花,以下重点介绍这三章的内容。 秦汉陶俑 所谓俑,是以木或陶等材料制作的人或物的雕塑作品,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俑大约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出现,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人殉极其残酷,在商和西周非常盛行,大量的活奴隶和活士兵被用作殉葬,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同时,由于战乱,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这才有了俑的出现,来代替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 1.秦俑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一号坑是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二号坑是以骑兵和战车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统领一、二号坑的指挥部。秦兵马俑主要有将军俑、武士陶俑、跪射俑、牵马俑等等,这些兵俑特点是高度写实,对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尤为重视;规模宏伟,阵容严整,形体伟岸,数量巨大,造型具有一定类型化。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教学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展示课件。) 四、体验练习目标探究 已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分组制作或个人制作作品完成教学目标。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业:课后做一件陶器送给你最爱的人,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75057232.html, 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 作者:于大鹏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传统陶瓷艺术的应用与体现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水平,为我国陶瓷文化全面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传统;陶瓷文化;陶瓷艺术创作 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来讲,加强传统陶瓷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但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水平有关,还同陶瓷艺术继续传承发展有莫大联系。因此,相关主体需加大传统陶瓷分析力度,促使其内含的作用与价值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出来,推动我国陶瓷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传统陶瓷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 陶瓷艺术家若想创作出品质优良的陶瓷艺术品,务必不能忽视传统陶瓷文化对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陶瓷艺术的演绎并展现了传统陶瓷文化风格。我国传统陶瓷文化不但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将传统陶瓷的风格同现代设计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其独特的符号进行重新展现,进而产生另一种形式,不但能够演绎出我国传统风格,还能带着豪华且新潮的感觉。通俗的讲,利用传统陶瓷文化外加现代方法来进行创作,若是二者合理的应用结合,势必会创作出十分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我国文化十分独特,其中陶瓷艺术个性化更强,其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及思想,还有特定的语言,但是可惜现如今此种现代陶瓷艺术品较少。部分人一听到传统就十分抵触,人为传统就是守旧的、过时的,觉得传统就旧思想的。其实此种想法是不对的,传统文化为我国优秀的精神命脉,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源泉。需同新时代条件结合来弘扬传统文化,及其中的美学精神。若是摒弃传统文化,会让我国陶瓷艺术作品逐渐减少。 (二)在传统工艺上现代陶瓷艺术给予了新思想。庄子曾说过“技、道”关系,其认为艺术包含技这一因素,还能说技为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单有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通过熟练的手段才能展现处理啊,不能只是数量使用材料、制作过程控制等,还需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只有具备上述两种技,才会将材料、烧成以及工艺流程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展示出自己的想法,现代陶瓷艺术的独特语言才能全面发挥出来。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地质大学 课程名称陶艺欣赏与制作 教师姓名沈毅 学生姓名00 学生学号0000

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1、风格大的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史 1、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 2、夏商周时期,釉陶出现(“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

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5、宋五大名窑——瓷(第二次飞跃) 6、元明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7、明、清古镇宜兴,紫砂 8、清,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 1.彩陶的出现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马家窑文化,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 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陶艺创作教案

课题:陶艺创作 ----玩泥巴 单位:胡状第二初级中学姓名:吕贵青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而陶艺完全符合他们的需求。 陶艺是一种水、火、土完美结合的艺术。黏土的柔和与人有着天生的亲和力,使得玩泥巴成为孩子的天性。同时,黏土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稳固性,使得陶艺创作在造型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学生在如此自由创造的世界中,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而集中一天开设劳技课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有了充足的保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基本的陶艺创作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欣赏,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的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一件充满艺术感、有独特设计创意的陶艺作品。 3、方法目标:本课题为综合实践课,旨在通过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最后以学生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方式把“陶艺创作”这

一课题通过充满艺术感觉的双手展现出来,把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塑造成具有艺术生命力的陶艺作品,以此来达到本课的教学意图。 学习重点: 陶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 创新思维在陶艺作品设计中的体现。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制作陶艺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陶艺 1、观看动画,了解陶艺 教师播放一个大耳朵图图片段,概括了解陶艺。 二、作品欣赏点燃激情 以大批的精美陶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热情,以完成本课的情感目标。赏析陶器作品,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主要发展史及它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三、多元互助合作探究 分小组讨论: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不同地区的作品的不同点?现代与古代作品的区别? (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组长记录发言。教师总结陶艺步骤,

陶艺课程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课程教案 (2)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论文 综合材料,是用于界定现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的绘画作品的。比如画面上粘贴报纸、麻袋、金属,然后再用颜料作画的,还有一些绘画技术和装置技术结合但是偏静态绘画的,不一而足,难以一概而论。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综合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各个互相渗透从而衍生出新的“学科”与空间,在这个衍生的空间里,我们可以发展新的事物与产品。这些就是时代发展的特征,它们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式。 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事物已经不再单一,它们都是各种各样的东西组合而成。比如说,水果的嫁接,现在很多水果产品都是通过不同的进行嫁接而成;将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与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如电被褥、电饭煲。学科的结合也很常见,心理学与消费学结合起来就是消费心理学,心理学与色彩学的结合被称为色彩心理学,最为常见的一种综合产品当属,计算机本身就是由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出来的产品。 由此可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综合性,同样,艺术的发展也需要综合性。常言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而我们的创造,其

实就是材料的综合,它可以判断一个整体构成因素的比例,最大程度发挥有效构成因素的作用。想要产生一个新的事物,一个新的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构成材料进行很好的综合,这是最有效的,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1)陶瓷材料应用各个材料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革命的改革,陶瓷艺术也跟着不断发展,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现在的陶瓷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突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开始朝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陶瓷艺术使用的材料比较单一,只有泥土一种材料,而现在的陶艺家们选择原材料的种类开始逐渐增多,他们不单单采用泥土这种单一的材料,开始发掘其他材料与陶瓷组合,比如说,金、木、石、铜、钢、铁、银等,这种组合材料制作的陶瓷具备更好的表现力。每一种材料在陶瓷艺术中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陶艺家们能够认识到各个材料的作用并将其添加到陶瓷艺术中,足以说明他们开始认识到各种材料在陶艺中的重要性,了解想要转换陶瓷的形象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进行。陶艺家们这种想法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其审美的心理,同时还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为综合材料与陶瓷艺术结合起来提供充分的条件。 (2)在创作过程中综合材料的突破。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目标 应知: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应会: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陶泥、辅助材料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字内容,对我国古代陶瓷的地位、成就,陶艺的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作了一个概述。 二、教学过程与环节:(流程图) 一、 教师引入课本内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促进作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世界人民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一点也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二、欣赏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关于陶瓷艺术创作问题的思考

聆听自然的声音 ——关于陶艺创作问题的思考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手中握无限,刹那便永恒。 ——(英)威廉.布莱克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受着自然的影响。个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或直接的描摹自然物,或把对自然的某种具体感觉抽象化,我们从中往往可以多多少少的感觉出自然的存在,这里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多少。正如巴尔帝斯所说的:自绝于自然的艺术家是回渴死在泉边的。陶艺创作也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离不开自然。 我对大自然深切的感受是从童年开始的。随着知识的增长,我逐渐摆脱了那种儿童般的观看方式,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对我来说自然是指无限广大的微观和宏观世界,人也包括在自然之中,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世界是那么的生机盎然、充满情趣,它们是很吸引我的东西,我迫切的想把这种感觉抓住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我认为自然是陶艺创作中的源泉。离开了自然,不仅是陶艺家,包括人,都将走向枯竭和死亡。而一旦和自然融为一体,不仅开掘了创作的源泉,而且艺术家的生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一、陶艺作品从形式上来源于自然 任何一种艺术都为人们提供了观看世界的独特角度,陶艺也是这样。单纯从形式上说陶艺与其他艺术样式之间的区别反映在陶瓷的肌理、釉色,以及经过炉火考验依托于两者之上的独特的陶瓷造型等等。陶艺家用脚下最质朴的泥土创造出了陶瓷,无论是陶瓷表面的肌理色彩还是具体的造型都暗含了生活中的某些自

然现象,基本上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物。 受釉色造型等方面的影响,陶艺家的眼光是独特的。下面我就一些具体的陶艺作品展开与自然物的比较。让大家通过陶艺家的眼睛来看自然。 1.陶瓷的肌理效果来源于自然 陶土质朴粗犷,瓷土细腻精致,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质感,任何陶艺家都不能回避作品表面肌理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作品的面貌。 土地是最朴素、最粗砺、直率的形式,那单纯的颜色、坚韧的脉络,富于音乐与理性的曲皱转折,无不体现了它特有的禀性,它是真实的、不朽的,同时也是丰富的、智慧的。没有泥土,陶艺便无从谈起。大地的肌理是陶艺家最喜爱模仿的肌理之一。下面的一组图片,能让我们发现陶艺家对泥土质感的关注。人的发源地都集中在大江大河的流域范围,有水才有生命才有一切,水是这样的与人息息相关。微风吹过的水面涟漪仿佛阵阵琴弦扣动人心,波涛汹涌时,它又如醍醐灌顶般涤荡人的心胸,让人们发出的“河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吟唱,或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感慨。 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风蚀过的断垣残壁斑斑驳驳,将时间以空间的形式转化出来,逝去的历史足迹和正在走近的未来在点点洞穴中豁然呈现。让我们感受到“山河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畴平”的沧桑感。 2.色彩来源于自然 如果说肌理是陶艺的“肤质”的话,那么釉色就是陶艺的“衣装”了。除了陶瓷,任何一种其它的艺术都没有使用釉料,因此陶瓷釉色是属于自己的专利。人们将大自然的色彩提取出来,转而运用到陶艺上,陶艺因自然赐予的力量而获得生命,只要你仔细聆听自然,你会发现一切仿佛都笼罩着光环,在那里悄然萌动,令你感受到“环绕我们周围所有意象的高兴与失望,神秘与命运之象的转换。” 长期以来,陶艺家都以造化为师,似乎只有自然的色彩才更日久弥新,更耐看。

第六章 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六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一节基本工具和设备 1、制陶工具 1.1手感的意义 阐释“手”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建立对手的自信。 1.2制坯的工具 工具是手的延伸,陶艺不应当被“工具化”,而是作为手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利用。 1.2.1拉坯车和轮盘 1.2.2拉坯和利坯用具 1.2.3各种雕塑刀(又俗称桠扒) 对于陶艺来说工具的制作是因地制宜、是开放性的。 2、基本设备 2.1燃气窑炉 2.2陶艺操作间 第二节成形技法 1.1怎样认识形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容器是以空为用,以形为体的。埏埴又叫抟埴,就是把陶土团成器形,所以圆形是陶器的基本形,认识形从圆开始。一个简洁的没有多余附加形的圆陶的美是必须要领悟的。 在圆形上增加各种附件,形成变化 1.2器形的凸凹产生阴阳和虚实变化,不管是陶塑还是器皿,形的抽象把握是陶艺造型的基础。 1.3对陶瓷作品进行形式美的分析,以把握它的审美特点。

2、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徒手成型方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 (1)团块成型 (2)泥条盘筑成型 (3)泥片辅以点、线、面的成型方法。 (4)泥板成型(a), 泥板成型(b)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辅助工具成型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发明辅助工具。 (5)内挖外雕成型 (6)支撑物辅助成型 (7)辘轳拉坯成型 辘轳拉坯成型有拉坯和利坯(修坯)两个部分构成。此种方法技术性较强,对泥料干湿、轮盘转速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较高,初学者须经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a,拉坯b,利坯 第三节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鉴赏

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几年前,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让现代的年轻人们对瓷器多了一份关注。押韵雅致的歌词不仅让人们记住了这首歌,更记住了青花瓷的美。 我国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而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其中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

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令人叹为观止。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 六朝时期,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成为制陶艺术的佳话,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形体巨大,数量众多,生动地反映出秦兵剽悍雄伟的真实面貌。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时代,想象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形象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

(完整版)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中国地质大学陶艺制作与欣赏选修课100分

第一部分(课上学到的知识) 中国陶瓷是一项微点的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陶艺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于陶器。大约从唐代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爱是走向下坡路。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同样内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陶瓷艺术赏析

孔雀创意陶瓷杯 陶瓷的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陶瓷设 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如今的陶瓷设计多种多样,人们在追求陶瓷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造型上的美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独特造型的杯子,这里的孔雀造型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孔雀水杯,以传统的白瓷水杯作为基础,把孔雀的形象与杯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底面加上的杯托与杯子是一体的。孔雀附着在杯子的外部,孔雀的上半部分身体充当了杯子手柄的作用,杯子则又充当了孔雀身体的部分,孔雀的羽毛附着在杯子上也增加了杯子的美感,起到了装饰杯子的作用,一体的杯托则从视觉上延伸了孔雀的身体,使杯子的孔雀形象看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和杯子一套的勺子造型上依然沿袭了整个杯子造型的主题,勺子的把端是孔雀的羽毛,扁平的孔雀羽毛造型一方面很漂亮,迎合了整体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的手握住勺子,集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此种孔雀杯的做工也很精细,作品整体光泽鲜亮,上面的孔雀是彩色的,颜色简单大方,以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颜色,而且整体的彩色纯度和明度都做了调整,使杯子的颜色看上去不是特别的艳丽,反而给人一种缓和舒适感,比较适合人们休闲放松时使用,使人心情放松愉悦。细腻的陶瓷表面,能带给人柔滑的触感,增加了饮用水和其他饮品时的享受感,让生活更加地充满情趣。 平时杯子闲置不用时,把杯子放在房间一角也是一件极好的装饰佳品,孔雀的造型使之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品装饰物,时尚的现代设计感既增加了文艺气息,又不失现代感,也不必向传统的杯子用完之后就要放进茶盘之中

或者橱柜之中,可以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能很好地装饰它所在的区域。孔雀陶瓷水杯,是一件美观时尚又实用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陶瓷艺术》教案

艺术学院 教案 教研室中国书画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授课对象动画 授课教师 教材黄焕义. 陶艺技法.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6

课程名称:《陶瓷艺术》 总学时:36 (理论10 学时;实践26 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内讲解示范,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陶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师示范,学习现代陶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陶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练习。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陶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如何用泥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章陶艺概述(理论 2学时;实践 2 学时) 第一节陶艺概述 第二节制作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的: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陶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陶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理论 4 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教学目的: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 6学时;实践 15 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目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7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2.泥条盘筑法。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第二段解释什么陶艺。陶艺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的现代艺术。陶艺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语言,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鉴赏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鉴赏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孙兰老师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鉴赏,觉得学到了很多新鲜不一样的东西。我是学电子的,平时与这个接触很少,但是一直对陶瓷的鉴赏很感兴趣。在家的时候,我和姥姥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星期四的晚上守在电视机前面看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么多价值连城的瓶瓶罐罐,这些瓶瓶罐罐的背后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抱着对陶瓷的好奇与热情,这学期我选课时我果断把这门课放在了第一志愿的位置。十二点放课的时候,当我抢到了这个课,真的是心情十分激动。在以后的课上,我节节课都必前去听讲,学到了很多和陶瓷相关的知识,也感受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 第一节课老师带我们了解了最初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远流长的陶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起点。陶土经500至600度的火焰烧成陶器,陶离土地近,陶罐一般为盛水器,实用又纯朴。瓷土经1200至1300度的窑火烧成瓷,瓷瓶大多供赏花用,漂亮飘逸。陶的属性更多地带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瓷的属性更多地带有女性的阴柔之美。陶与瓷的结合,精与神的交融,便有了千古佳话,精彩喜剧。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