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答案

马克思答案

马克思答案
马克思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英国宪章运动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亚当·斯密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劳动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B、傅立叶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C、理论联系实际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

1 l、B 12、D、13、A 14、A 15、C 16、A 17、

D 18、A 19、C

二、多项选择题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多项选择题答案:

2、BCD

3、、BCD

4、AB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C、物质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B、实践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方向和道路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

是( )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

C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

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

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

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

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

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

18、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多项选择题答案]

2、AB

3、BC

4、CD 6、ABCD 9、ABD 1 1、

ABC 13、CD

18、ABCD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

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

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

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

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

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

有区别的。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

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

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

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

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

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

四、材料分析题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

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

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

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

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材料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

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

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

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

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

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

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

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材料l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

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

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

(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

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

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

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

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

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

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

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

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

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

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

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l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l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

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

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

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

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

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

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

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

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

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

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

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

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

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

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

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2、实践的主体是( )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

的人

3、实践的客体是( )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

方法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指( )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

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

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

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

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

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

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

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

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

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

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

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

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

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

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

B 8、

C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

A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C 24、C 25、

D 26、C 27、C 28、B

29、A 30、C 31、D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

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

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

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

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

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

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

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4、ABCD 7、ABD

11、ACD 15、ABD

三、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主体与客体、主观

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

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

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

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

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

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

和改造的对象。

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

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而客观存在可以是

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

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

当客观事物尚未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

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

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

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

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

客观事物。

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

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

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

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

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

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

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有

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

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

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

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

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

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

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

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

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

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

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

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

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

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

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

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

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

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

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

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

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

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

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

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

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

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

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

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

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

意识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

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

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

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

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

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

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

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

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

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

畴D、文化范畴

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人民群众( )

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

念D、文化水平

20、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C

3、A

4、、D

5、C

6、D

7、D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CD

4、ABCD

5、ABCD

6、ACD

7、AD

8、AB 9、ABC 10、AB 11、CD 12、AB 13、BC 14、AB 15、ACD 16、ACD 17、CD 18、BD

三、辨析题

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

该命题的错误实质在于把经济基础说成是社会最终决定力量,不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2·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 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2)材料3与材料1、材料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3)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答案要点]

(1)材料1和材料2中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

向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

们和历史学家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

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的不同点在于,说

前一段话的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

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

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

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

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

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

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

性的辩证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

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

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

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

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

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

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

证统一。

(2)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

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

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

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而编纂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

西。这是他与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3)在马克思的这段著名的话中,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一方面,马

克思认为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固

有的秩序和节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

它,不能逾越和取消社会发展的固有的阶段。另一方面,

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可以缩短和减

少分娩的痛苦。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

了马克思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

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

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

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

度的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

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

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

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

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

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

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

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

必须借助于( )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

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

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 )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

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

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

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

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

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

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

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

属于( )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

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

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

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

D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C 15、B 16、

A 17、C 18、C 19、B

20、C 21、D 22、B 23、A 24、B 25、

A 26、C 27、D 28、C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

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

系的意志关系

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

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社会关系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5、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

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

论基础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

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

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

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1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2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2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37、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

A、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B、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

C、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

D、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

对量都增加

50、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主权在民

C、人们当家作主

D、分权制衡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BCD

3、CD

4、AB

5、ABD

6、A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 11、ACD 12、CD 13、BCD 14、AC

15、ABD 16、AD 17、BC 18、ABCD 19、ACD 20、ABD 21、ABCD

22、ABD 23、CD 24、AC 25、ABCD 26、ABCD 27、AD 28、CD

29、AC 30、ABD 31、ABCD 32、BCD 33、AD 34、CD 35、CD

36、ACD 37、BC 38、BCD 39、AB 40、ACD 41、BCD 42、ABC

43、ABCD 44、BC 45、BCD 46、AB 47、CD 48、ABCD 49、ABCD

50、ABD

三、辨析题

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8、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

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

治的制度。

四、材料分析题

2、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

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

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

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

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

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

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

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

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

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

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

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

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

泉。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

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

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

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它们认为,土地、原材

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

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

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

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

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

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8、[材料1]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

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

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

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

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

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

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

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

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

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

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171

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

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

么?为什么? 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答案要点]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

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

生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

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

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

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

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

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

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

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

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

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

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

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

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9、[材料]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

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

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百

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

大的差距。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

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原理表明,工

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表

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

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

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

费用等。劳动力价值的特点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

因素。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

民族特性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

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

(3)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主要是由各国经

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

件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

整个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较高的国家,其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国

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现

在仍然存在差距。

10、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

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

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

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

[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

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

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

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

替换,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

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壁垒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要求按比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

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

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

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

述原理,应坚持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

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

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11、[材料] 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但却仍然存在着失业工人。据美国劳工部宣布,1992

年5月份950万人失业,失业率达7、5%。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阐明工人失业现

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

[答案要点]

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失业人数时多时

少,但始终存在着失业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对人口过

剩形成的原理才能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

求,形成多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

工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积

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这必然造成两种对

立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社会上劳动力

的供给在增多。两种趋势的发展,会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

求,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

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

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

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

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

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

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

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

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

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

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

本的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

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

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

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

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

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

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

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

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

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

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

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

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

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的特点是( )

A、发展缓慢不稳定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

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时而削弱,时而

发展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

是(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

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

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

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

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

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D

5、C

6、

D 7、C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A 28、C 29、B 30、

D

二、多项选择题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

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

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

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

事、文化领域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

输出( )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B、以

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D、发

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

和政策调整包括( )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

实现劳资合作

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

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

3、ABCD

4、ABD

5、AD

6、ABCD

7、ABCD 8、ABD 9、ABD 10、ABD

11、ABCD 12、ABCD 13、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CD 22、ABCD

23、ABD 24、ABD 25、ABCD 26、AB 27、

BCD 28、ABCD 29、ABCD 30、ACD

三、辨析题

2、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

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

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

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

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

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

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 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 2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总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为解释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的更多钱的商品。2)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超星马克思主义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处境 1 【单选题】“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句出自(C)。 ·A 、《马克思的幽灵》 ·B 、《哈姆莱特》 ·C、《共产党宣言》 ·D、《辩证理性批判》 2 【单选题】在海德格尔看来,胡塞尔与萨特都没有资格与马克思对话,是因为(A)。·A 、二人的思想没有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中 ·B 、二人的哲学研究领域不同于马克思 ·C、二人思想的时代意义不及马克思的影响深远 ·D、二人的哲学研究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 3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体现在现代性、有原则高度和(D)三个关键词上。·A 、认识 ·B 、认知 ·C、继承 ·D、批判 4

叮叮小文库【多选题】萨特认为哲学自近代以来只创造了三个时代,分别是(BCD )。 ·A 、柏拉图、苏格拉底阶段 ·B 、笛卡尔、洛克阶段 ·C、康德、黑格尔阶段 ·D、马克思主义阶段 5 【判断题】 1999 年英国 BBC 评选“千年伟人”,最后获选的思想家是马克思。(正确) 6 【判断题】雅克·德里达是德国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错误) 现代性、现代世界 1 【单选题】马克思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分别是( B )。 ·A 、资本、政治 ·B 、资本、现代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D、经济、现代哲学 2 【单选题】进步、增长和扩张作为现代世界最基本的特征,其来源是( C )。 ·A 、经济 ·B 、政权

叮叮小文库·C、资本 ·D、法律 3 【单选题】以下人物中,( D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过分析合理化。 ·A 、海德格尔 ·B 、胡塞尔 ·C、马克斯·韦伯 ·D、卢卡奇 4 【判断题】资本的本质特征是货币的转化。(错误) 5 【判断题】机器代表了自然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正确) 什么叫原则高度 1 【单选题】卢梭认为使人文明起来和使人没落下去的东西,在哲学家看来是(B)。 ·A 、金银 ·B 、铁和谷物 ·C、金银铁 ·D、工业和技术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精选文库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课程代码: 037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书写,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得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得全部积极内容,都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理论来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得就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就是,就是否承认 A、世界得统一性与多样性? B、联系得客观性与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这就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 C.实践就是个人日常生活得活动 D.实践就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发展得基础 4.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有两个,一个就是联系得观点,另一个就是 A、发展得观点 B、对立统一得观点? C、实践得观点?D、辩证否定得观点 5.意识对于人得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晷有决定性? D、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1页(共4页)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得根本标志就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就是纯粹得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得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就是反映与创造得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就是微不足道得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就是唯一可靠得?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马克思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 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 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 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 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 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 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 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 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 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 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马克思主义题目与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总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1)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为解释资本何以产生价值,反驳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谬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资本家用更少的钱,让工人做出可以被他卖的更多钱的商品。2)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与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现实。所以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7.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是如何统一的?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2)科学性表现在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3)阶级性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4)革命性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通过统一了科学性,革命性,将理论付诸实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而非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 9. 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作用,它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但是它不是包容一切的知识总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马克思主义的着作、理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应该学其观点、立场、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的问题,也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10.为何说分割论、学派论、过时论都是错误的? 1)分割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知识分子,职业革命家,农民,工人四种马克思主义,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学派论只承认其科学性而否认阶级性,实践性。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说,而忽视了它也是治国纲领,有阶级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题目及答案

绪论 一、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 主义,包括(ABCD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 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 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反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 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 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 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四维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2.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 人的主观想象 C. 客观物质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5.认识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