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摘要:

本文就1911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国家走向共和。但在1915年,袁世凯决定复辟帝制,使得刚刚结束几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国历史倒退,又重新回归封建帝制后。说明1915年12月25日起,蔡锷为救中华于危难之际,誓师讨袁,率军入川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做的贡献。

正文: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出生。父蔡正陵,农民,兼做裁缝。母王氏。家世寒微。从小颖悟,聪明过人。6岁读书,13岁即考中秀才,一方传为佳话。15岁在2000名青年材俊中脱颖而出,考入设立于省会长沙的时务学堂。这对他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就在这里,他认识了梁启超。

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当梁启超因戊戌变法流亡日本的时候,蔡锷借了六元二毛钱从长沙赶到了北京。袁世凯给了他一千元资助他去日本留学。辛亥革命时,当袁世凯还在清军阵营,蔡锷依然准备北伐,并不因为对阵的是袁世凯而有所顾忌。可见蔡锷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决心。

在南北议和后,应清政府的要求,孙文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并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引领中华民国走向共和,其中蔡锷对袁世凯表示了支持。

1913年,国民党选举胜利,但宋教仁却突然遇刺身亡,凶手是应桂馨指使的。应桂馨曾是陈其美的部下,国民党人从自身的厉害关系上判断,这一定是袁世凯在幕后主谋。国民党和袁世凯的对抗从此趋于激化。孙中山决议反袁,但黄兴认为既没有能力,从法理上也说不过去。7月,北京政府解除了三位国民党籍都督的职务,孙中山再次开会要求反袁,黄兴只得同意,于是二次革命爆发。但这次革命遭到了包括蔡锷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一遇分歧就要起兵造反,这不符合共和制的宪政精神。蔡锷认为“总统如果有谋叛行为,应由参议院弹劾;政治上有过失,则由国务院负责”,否则就是叛乱,是国家公敌。他对这次革命的看法是:“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相煎太急,隐恨良多”。

当然,他也派兵出川,参与镇压行动。

国民党人被镇压后,蔡锷是少数还存在的非袁系实力派。但此时,蔡锷却来到了北京。有一种说法师蔡锷奉命进京,被袁世凯拿去了军全,后被软禁起来,但我觉得是因为他并不放心袁世凯,怕袁世凯恢复帝制,他希望在北京多帮助做些有利于共和的事情。他不知道袁世凯是否能够遵循共和,但他要竭力扶持他,为了私情,也为了公利。但是他最终失败了,没有了国民党人的制衡,靠着立宪党人是无法无法控制袁世凯的野心的,袁世凯在厌倦了共和制的羁绊之后,决定复辟帝制。使才进入共和的中国又回归到了封建帝制的状态,使得中国的历史因此倒退。

1915年, 就在袁世凯准备登上皇帝宝座之时, 蔡锷已开始了他的反袁活动,八月十五日, 他从北京到天津找其师梁启超, 蔡鳄坚决地表示:“我们明知力量有限, 未必抗他得过, 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 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回京后以喉症为由, 请假到日本治疗,为了不引起袁世凯的怀疑,独自前往日本并会见了孙文先生,期间表达了自己反袁救国的决心,联合孙文等革命人士反袁救国。后秘密回天津同改良派的梁启超、王伯群、汤觉顿、陈国祥等在天津多次密会策划讨袁, “决计从云南发难”, 并商定:“云南于袁氏下令称袁后即独立, 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 广西则越二月后响应, 然后以云南之力下四川, 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 底定中原”。此后他们都积极行动起来, 梁用笔作宣传鼓动,蔡锷策划军事, 并与云南军政要员密电联络, 互通情报, 告诉京中帝制活动情况。蔡、梁还商定:蔡取道日本转香港经越南赴滇的计划, 两人还拟定了各种电文;由蔡锷带着入滇

进行讨袁活动, 当时蔡向梁表示:“失败就战死, 绝对不亡命, 成功就下野, 绝对不争地盘。”蔡锷南下的同时, 梁启超也按计划去广西活动, 王伯群还先来滇作发难准备,戴戡作为蔡锷的开路先锋先至香港活动, 汤觉顿到广东活动。出发前, 他们都穿上日本和服合影作为生死离别的留念。蔡锷按行动计划安全抵达云南昆明开始了伟大的反袁护国战争。

但是,这些还不足以完全打败袁世凯。袁世凯还拥有大部分局势稳定的省份,还有元气无伤的北洋大军。此时给予袁致命打击的关键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冯国璋。梁启超早在反袁前,就和冯国璋达成了一致。当蔡、梁的护国运动逐步成气候的时候,冯国璋出马,由他联合另外四名袁世凯系的重要将军通电要求袁世凯下台,并极力将袁世凯彻底赶下政治舞台。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中去世,其皇帝梦也灰飞烟灭。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华名族也从此完全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迈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重要一步。

可以说,从1915年12月25日开始,蔡锷在中国历史上得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联合各股反袁势力,带领着一群有着救国志向的军阀对抗袁世凯手下强大的北洋军队,他对于中国推翻千年的封建帝制做出了无人能比的贡献。因此他也是中国国葬第一人。

参考文献:

一:梁由之《百年五牛图》

二: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

三:梁启超《国体战争躬历谈》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版)习题: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 平和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

【课内挖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名言,更是鲁迅自身炽热的爱憎情感和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这两种强烈对立的情感,在鲁迅的身上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热爱人民,“甘为孺子牛”;他憎恶敌人,“横眉冷对”。鲁迅这种爱憎情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源于爱,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爱。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而这种爱憎的情感自始至终都贯穿在鲁迅的作品中,这就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鲁迅。鲁迅有着强烈的爱憎情感、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为祖国、为民族殉道的“人之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关注。他一方面含着热泪,鞭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又热情地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提出重铸新型民族性的正面主张。这也正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财富。 适用角度 本素材可应用于“爱憎分明”“追求”“爱国”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此素材时既可适当引用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又可选取与其有关的典型事例,结合现实生活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巧妙地选取运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建设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精英分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高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维护统一的民族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真诚待人、童叟无欺的诚实守信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和谐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严义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探险精神。 (1)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西方人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士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代表,都把爱国主义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和境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历代精英知识分子的终极奋斗目标。爱国主义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血管里流淌,奔流不息,代代相传,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不辱使命的唐睢;从持节牧羊十九载决不投降的苏武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高呼“还我河山”的岳飞;从面对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残败局面,眼望波涛汹涌的零汀洋,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绝不食美国钗来之食的朱自清到“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的吉鸿昌……中国正是这些爱国主义至上的民族精英,才使得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才使得中国古老的文明国度,永远广大而统一。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危机感开篇立论2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开篇立论谢谢主席,尊敬的老师,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很高兴由我来开宗明义。 当今中国教育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主语“教育”,指当今教育,因此教育现状、目的和意义便是辩题基础。宾语“危机感”,辩题核心。但是危机感前面的定语,限制了核心的辩论方向:民族! 首先强调三个概念: 1.民族,我们说中华民族,德意志民族,马克思定义;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由定义可知:民族本质和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也就是说:讨论民族既在讨论文化! 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换言之,民族还在,国家灭亡还可以重建,可民族灭亡了,那就不在了,国家失去内核动力,一盘散沙!中国的发展归根究底是中华民族的发展。 3.危机感和民族危机感,两字之差,含义天壤之别,一个是综合的国家危机感,即忧患意识,一个是民族危机感!国家的各类危机终归是表象,其本质,就是民族危机。这也是辩题精髓所在。 其次我们都有疑问:主语“教育”和定语“民族”联系何在? 两个方面: 一、教育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教育的意义是民族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传承没做好,发展更无从谈起。 二、国情和民族:当今国情的很大部分危机和成就是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和优越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能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认清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和优越性,也就能更好的看清当前现状和潜在隐患。

由国情看清并认知我们的民族,由民族特性出发并指导国家发展,这是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那么大家又有困惑了,危机感才是核心!危机感在哪里 请大家自问一下,教育达到其目的和意义了吗?我们传承了吗?当孔子学院在西方广受流行,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背出论语十则。我们都说要向西方学习,可我们连自己都没有学习看清,又该如何认识当前国情现状的本质原因和未来隐藏的隐患。又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从而发展我们的国家!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危机!我们对文化忽视,其本质也是民族特性造成的,民族的,得不到重视,就是民族危机! 对方辩友今天和我们谈民族自豪感,我们一直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人都在学习了,我们也看到了国家这几年发展,对于民族,我们从不缺乏民族自豪感,但是民族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民族危机。难道不更应该培养民族危机感吗?!答案势在必行! 以上是我方观点和要点,敬请雅正。

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谈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民商法学院2013级十班学号:20130441024 姓名:于萍) 理解民族精神,应从进步的,积极的方面的认定它,从多位学者的界定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是这样做的。例如哲学家张岱年认为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的人生信念;二是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这一方面理解民族精神,可以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达到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及素质的目的。 其次,民族精神应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以文化作为其表现形式,肖君和在《华魂?中华民族精神》中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民族精神是对不同时代的文化的共同反映,它长时间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中,逐渐发展为“民族共同心里素质”,引导着本民族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张岱年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思想精粹,它集中表现在《周易》中的命题上,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商周以来,涌现出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以及很多的能工巧匠。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都基于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华民族自古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使我们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人,唯有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徳。中国人主张“以和为贵”,这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它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厚德载物”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包容,也包括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古今中国民族名人志士多如繁星,例如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怀着一颗热情的心爱着祖国与人民;例如人类越来越学会尊重自然,而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还有许多伟人都是怀着一颗宽广的心,致力于奉献而不执着于回报,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从无数的成功事例与文明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始终支撑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不同于西方人民族精神的便是“儒家思想”,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中国人一直倡导“中庸”的思想,不偏不倚,稳健,强调“过犹不及”,这是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少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1.0分)1.0 分 A、财权 B、军权 C、政权 D、文化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1.0分)1.0 分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 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 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D、以上均是 3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1.0分)1.0 分 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1.0分)1.0 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维护封建统治 6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1.0分)1.0 分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秦朝 7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分)1.0 分 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以上都是 8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文化不等于精神 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 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 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8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分)1.0 分 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以上均是 9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分)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符号爱国主义 D、形式爱国主义 1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1.0分)1.0 分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范仲淹 B、孟子 C、孔子 D、顾炎武 12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1.0分)1.0 分 A、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B、积淀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全部文化和文明成果 C、永远不会消亡 D、蕴含着民族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1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1.0分)1.0 分 A、托尔斯泰 B、大仲马 C、巴甫洛夫·伊凡·彼得洛维奇 D、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4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分)1.0 分 A、极端个人主义 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现代社会的分离 D、社会凝聚力下降 15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1.0分)1.0 分 A、民族情感 B、民族意识 C、民族性格 D、民族心理 16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1.0分)1.0 分 A、本土意识 B、全球意识 C、爱国主义 D、和谐的民族观 17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分)1.0 分

从阿Q的悲哀到国民的劣根性

论《阿Q正传》的悲喜剧特色 ——从阿Q个人的悲哀到国民的劣根性 摘要:鲁迅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成就,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作者在书中所塑造的阿Q这一形象,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是在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下充满矛盾与悲哀的悲剧形象。《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是鲁迅长期以来关注和探讨国民性的结果。作者运用外冷内热的表现手法,用他犀利的解剖刀将阿Q的形象上升至整个国民性的高度,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又深感痛惜、憎恶和鄙夷的情感中,力图找出中国国民性中的缺点和劣点,从而试图寻求出一条改造国民性、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 关键词:悲喜交加压迫剥削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 《阿Q正传》的结尾是悲喜交加的。“未庄的人自然都说阿Q坏,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可笑的是,当时的人们竟把杀头当做看戏,还遗憾于游街的阿Q没有唱戏。但同时,可悲的也正是这一点,人们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嘴脸在此表露无遗。

他们嘲笑的,是阿Q,同时也是他们自己。 本篇小说紧紧围绕阿Q这一线索人物,写出了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舂米、割麦、撑船”,阿Q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生活。小说通过描写阿Q的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他遭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其性格的前后转变和悲惨的命运,深刻得揭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特征与矛盾,为那些深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的劳苦大众发出了呼喊,但同时又怒其不争,讽刺了其麻木健忘、自甘堕落、自轻自贱的懦弱性格,从而深刻得批判了整个国民的劣根性。从时代背景上来讲,《阿Q正传》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严厉的讽刺了一群心灵丑恶的麻木的中国人。 《阿Q正传》的悲喜剧特点,“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①是对《阿Q正传》最好的概括。阿Q平时日常生活里发生的故事、言行常常使人发笑,但在阿Q那些荒唐的言行中,读者却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生和一个受到封建社会打压的悲剧形象。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削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作者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②。但与此同时,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观念腐蚀和荼毒,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的这些小生产者的弱点和深刻的传统观念突出得体现在他对于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③。阿Q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作者对于以阿Q为代表的被压迫剥削阶级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从而使这部小说掺杂这悲剧与喜剧的复杂基调。喜剧特色与悲剧特色的

论中华民族精神

论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作为我们新纪元的中学生来说,我们热爱祖国,那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勤学和好问,因为我们要做学问。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

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 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 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必须将复兴中华民族,建设伟大中国梦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人人争做好青年!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选择题(50分) 1、中华民族“一元论”起源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 (1.00分) A.黄帝 B.伏羲 C.少典 D.炎帝 正确答案: C 2、一个民族区别的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1.00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思想 3、哪一项不是唐型文化的特征? (1.00分) A.雄阔高亢 B.相对闭塞 C.相对外倾 D.色调热烈 4、蒙古人种是什么颜色的 (1.00分) A.白 B.黑 C.黄 D.棕 5、以下哪个人物提出了民族大同的主张? (1.00分)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杨度 D.黄兴 正确答案: D 6、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 (1.00分) A.生活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离骚》是谁写的 (1.00分) A.屈原 B.顾炎武 C.东林党人 D.文天祥 8、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时期? (1.00分)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 9、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 (1.00分) A.诚信缺失 B.技术核心能力竞争力差 C.科技发展慢 D.创新性弱 10、科学理性是在中国()时确立的。 (1.00分) A.新文化运动 B.民国 C.五四 D.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A 11、清政府在经济上成为帝国主义的() (1.00分) A.守土官长 B.税吏 C.附庸 D.太上皇 正确答案: B 12、二十世纪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错误的是:() (1.00分) A.两次世界大战 B.两大阵营划分 C.冷战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3、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世纪。 (1.00分)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 (1.00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5、近代以来,越南曾是()的殖民地。 (1.00分) A.西班牙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6、以下不属于对台政策的是? (1.00分)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争取和平统一 C.反对“台独” D.放弃使用武力 1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18、洪秀全最先在()发动起义。 (1.00分) A.河南 B.广东 C.湖南 D.广西 正确答案: D 19、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 (1.00分) A.十八世纪 B.二十一世纪 C.二十世纪 D.十九世纪 20、哪一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00分)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政策文化 D.精神文化 正确答案: D

高一语文之阅读试卷 (4)

高一语文之阅读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18分) 哦,香雪(节选) 铁凝 (1)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2)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3)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夹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4)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5)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 (6)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7)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 (8)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小辫叫风吹散了,她停下来把它们编好。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门。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9)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快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10)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11)哦,香雪!香雪! 1.上文开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上文第(5)段中画线句说明了什么?(2分) 。 3.上文第(7)段中提领全段的词语是,其理由是

中华民族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中华民族精神 1 【单选题】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的职业是()。 ?A、大学生 ?B、农民 ?C、环保学家 ?D、退休干部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针对理工科学生,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倡导的教育是()。 ?A、工程动手 ?B、科学技术 ?C、文化素质 ?D、社会实践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2009、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民族”一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二)

—1 【单选题】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A、共同的思想品格 ?B、共同的价值取向 ?C、共同的道德规范 ?D、共同的语言特点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A、先例 ?B、宗教 ?C、气候 ?D、法律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赫尔德认为,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即它的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何谓民族精神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在很多西方学者看来,二十一世纪是属于()。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美国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理性化是以宣传什么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A、现代科技 ?B、现代文明 ?C、理性哲学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提出了“文化围城”的概念。 ?A、欧阳康 ?B、姚新忠 ?C、钱钟书 ?D、余纪元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 英国工业革命是现代化历史的开始。()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沙皇俄国精神 2、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生产方式 3、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A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4、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C184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6、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A、county 7、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D、出洋学习 8、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D、以上均有 9、哪一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D、诚实守信 10、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反身向后要求 11、《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D、黄河、长江、珠江 12、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13、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C、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黑色瞳孔 15、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D、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 16、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D、共同政治背景 17、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反对纵欲 18、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D、维护封建统治 19、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 2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C、隋朝 21、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C、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精品】2020新课标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强化训练(九) 一、选择题 1.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 ①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②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在于其以独特性和丰厚的内容,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④入选;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①不选;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不选。 2.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不选;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不选;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3.(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因稷门而名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沿着这样的文化脉络,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秉笔直书,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③文化的统一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④“稷下”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 A.①②B.①③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题+答案

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要继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去做? 1、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优秀部分,或民族道德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2、(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集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一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第一,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们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鲁迅对于民族劣根性的看法

鲁迅对于民族劣根性的看法 鲁迅曾在《灯下漫笔》中这样评价汉族历史: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 隶的时代。话语如利剑般直达本质,听得让人椎 胸顿足,气结一时。尽管我明白那是事实,我很 想为此狡辩,那不过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罢了。只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一部份。但是 暗暗一想,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似乎真在于鲁迅所 述那样,因为西方的封建与中国一比倒是有着明 显的反抗性与短暂性了。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寂寞二字也大有 此意。一个在铁屋子中较先醒来的人,他试着叫 醒那些沉浸在各自梦中的人们,但应者寥寥无几。仿佛心甘情愿地被囚禁在铁屋子中,只求能够享 受短暂的美梦,安逸地闷死在这铁屋子中。而鲁 迅正是深感到这点才弃医从文,希望唤起人们内 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 远不如西方提倡的民主和自由,中华民族的思 想传承是由董促舒改革作文的专制之儒。而后来 又融入了道家清心寡欲的思想和佛家的脱尘入世 的思想,也算是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吧。于

是三纲五常,天下太平的思想也成了百姓心中的标量幸福指度的尺度。在鲁迅眼中,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让百姓迫不及待想找一个给予他们的方向,一个奴隶的游戏规则。从而远离战争,安居乐业。 再者中国人重视正统,嫡系与非嫡系,男子与女子,农民与商人。这些态度的差异看似与民族性格相差甚远,其实也间接地操控着百姓的价值观与民族性格。正如日本人,大和民族,政府的所作所为使得这群人骨子里有一种疯狂,切腹自尽认为是犯下再恶劣的罪行,只要切腹自尽就能得到对的原谅,崇尚强者,欺凌弱者,日本人的民族劣根性就体现而出。 而鲁迅所期待的中华,乃大毅力之中华,强者不必拜,弱者无用欺,人人得以沐浴皓阳之光泽。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之一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面哪一项是《赵氏孤儿》的主题:()1.0 分 A、 爱情 B、 复仇 C、 报恩 D、 励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1.0 分A、 北京猿人 B、 元谋人 C、 长阳人 D、 蓝田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 分A、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 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 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兼爱”是()的观点。1.0 分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1.0 分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1.0 分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1.0 分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1.0 分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三种含义 一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仅是指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 观念和优秀文化,而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只有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能提“弘扬民族精神”。 二是民族精神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优秀、进步、精粹的一面,又包括 消极、落后,甚至粗俗、劣根的一面,应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整体面貌,是一个 充满优弱长短的两面体,如果说前者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优良传统”,那么后者就 是近代先驱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 三是民族精神作为研究的对象,应如实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精神 形态,但作为宣传、弘扬的内容,则应当是民族精神中正面的东西。 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中的“八荣”,实质上体现、倡导了“八荣”精神。它们既源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神、观 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与先导性,可以引导人们的行动,成为精神导向。江泽民 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宏大,它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的统一。关 于其内涵有各种概括,不管如何概括,“八荣”精神都构成了其核心内涵。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一般包括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祖国爱、世界爱五个层次,它是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深深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中。归宗炎黄、凝聚华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爱国爱乡,恋土归根、报效 桑梓等,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早在春秋时代的《战国策》中就出现了“爱国”一词;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就有“爱国如家”的说法。儒家不但追求理想人格,而且孜孜以求国格,将国家的荣誉、尊严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国家可以“杀身成仁”。这种国格观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真正源泉。不少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都表现出浓烈的家国 精神,即对乡土、国家执著的热爱。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企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尽管那时的爱国主义带有某种历史局限性,但在国荣我荣、 国辱我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识熏陶之下,涌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并将这种爱国深情升华为崇高的道德责任。屈原、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是如此,郑成功、施琅、林则徐、邓世昌也是如此。汉代苏武被扣异邦1 9年仍持节牧羊、至死不降;岳飞的《满江红·怀古》表达了伟大的爱国情怀,后人每 逢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往往借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近代的朱自清教授一身 重病,不愿领取外国人的一粒救济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民 族数千年来形成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及其实践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将其发展到了新的境界。1942年邓小平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就讲:“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党,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邓小平还一再声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在党的领袖、将领和革命先烈身上都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爱国的表现;反对“台独”,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国家统一,也是爱 国的表现。可见,“八荣”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正是民族精神中的核心精神。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服务人民的精神 如果说民本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那么,作为民本精神升华的服 务人民的精神则构成了民族当代精神的基本内核。民本精神倡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品格,在长期奋斗发展中积淀而成,是其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中国品格”更加放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凝聚成伟大民族的伟大精神。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是富于智能和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与五千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各方面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或发明创造相伴随。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举世公认。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殭化和由此导致的国势衰弱﹐这样的创新精神受到束缚和压抑。 新中国的建立为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开辟了天地﹐但是长期存在的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发展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大解放﹐是中国人民得以充份发挥智能和创造力的美好春天。二十二年来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如同熔岩喷发﹐不可遏止﹐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业绩﹐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和创新力。 爱国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一切﹐爱国就是要卫国和兴国。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嘉行懿德广为人民所传颂。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以炽热的爱国激情"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邓公年七十四﹐壮心不已﹐掀动矌古未有的改革大潮﹐二十年间打造出一个富强的中国﹐正是因为他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根深叶茂﹐能够抵御任何狂风暴雨。 各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进一步建设和弘扬中华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更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新中国60年来,无论是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还是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的国家都展现出了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无论是九八洪水、非典肆虐,还是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顽强坚毅的中国人民不仅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愈挫愈勇,越战越强,显示出无畏品格和必胜决心。从引入外资、设立经济特区到提出并实行“一国两制”、实现香港和澳门回归,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哪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飞跃不是中国人民以勇于探索、敢于成功的气概,创造性地破解前人从未遇到的难题? 因为有了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当我们面对各种灾害时牢记生命至上,绝不放弃;谋划现代化建设大局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新中国60年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促进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种关爱生命与崇尚理性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鲁迅先生曾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凝聚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