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神经干细胞壁龛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明武, 牛朝诗, LI Ming-wu, NIU Chao-shi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合肥,230001

刊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年,卷(期):2009,8(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0条)

1.Singh SK.Clarke ID.Terasaki M Identification of a cancer stem cell in human brain tumors 2003(18)

2.Zeppernick F.Ahmadi R.Campos B Stem cell marker CD133 affects clinical outcome in glioma patients 2008(01)

3.Palmer TD.Willhoite AR.Gage FH Vascular niche for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2000(05)

4.Louissaint A.Rao S.Leventhal C Coordinated interaction of neur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the adult songbird brain 2002(06)

5.Zhang J.Niu C.Ye L Identification of th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niche and control of the niche size 2003(6960)

6.Arai F.Hiran A.Suda T Regulation of hematopoiesi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tem cell niches

2005(05)

7.Whetton AD.Graham GJ Homing and mobilization in the stem cell niche 1999(06)

8.Morrison S J.Shah NM.Anderson DJ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stem cellbiology 1997(03)

9.Li LH.Xie T Stem cells niche:structure and function 2005

10.Rattis FM.Voermans C.Reya T Wnt signaling in the stem cell niche 2004(02)

11.Matsuda T.Nakamura T.Nakao K STAT3 activation is sufficient to maintain an undifferentiated state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1999(15)

12.Lowell S.Jones P.Le Roux I Stimulation of human epiderm al differentiation by delta-notch signaling at the boundaries of stem-cell clusters 2000(09)

13.Jiang X.Xia L.Chen D Otefin,a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determines? the fate of germline stem

cells in Drosophila via?interaction? with smads complexes 2008(04)

14.Zhu A J.Haase I.Wan FM Signaling via 61 integrins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determines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 fate in vitro 1999(12)

15.Clarke MF.Fuller M Stem cells and cancer:two faces of eve 2006(06)

16.Chepko G.Slack R.Carbott D Differential alteration of stem and other cell populations in ducts and lobules of TGF-alpha and c-Myc transgenic mouse mammary enithelium 2005(05)

17.Kourernbanas S.Hannan RL.Failer DV Oxygen tensio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β chain gene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1990(02)

18.Schioppa T.Uranchimeg B.Seccani A Regulation of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XCR4 by hypoxia 2003

19.Ramirez-Castillejo C.Sanchez-Sachez F.Andren-Agulloc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is a niche signal for neural stem cell renewal 2006(03)

20.Shen Q.Goderie SK.Jin L Endothelial cells stimulate self-renewal and expand neurogenesis of

neural stem cells 2004(5675)

21.Calabrese C.Poppleton H.Kocak M A perivascular niche for brain tumor stem cells 2007(01)

22.Karina C.Henrik D.Schroder B CD133 identifies perivascular niches in grade Ⅱ-Ⅳ astrocytomas 2008(20)

23.Yang ZJ.Wechsler-Reya RJ Hitem where they live:targeting the cancer stem cell niche 2007(01)

24.Ehtesham M.Yuan X.Kabos P Glioma tropic neural stem cells consist of astrocytic precursors and their migratory capacity is mediated by CXCR4 2004(03)

25.U LH.Neaves WB Normal stem cells and cancer stem cells:The niche matters 2006(09)

26.Kaplan RN.Riba RD.Zacharoulis S VEGFRl-positive haematopoietic bone marrow progenitors initiate the pre-metastatic niche 2005(706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5331446.html,pidot T.Kollet O The essential roles of the chemokine SDF-1 and its receptor CXCR4 in human stem cell homing and repopulation of transplanted immune-deficient NOD/SCID and NOD/SCID/B2m (null) mice 2002(10)

28.Kucia M.Ratajczak J.Ratajczak MZ Bone marrow as a source of circulating CXCR4 + tissue-committed stem cells 2005(02)

29.Schneider SW.Ludwig T.Tatenhorst L Glioblastoma cells release factors that disrupt blood-brain barrier features 2004(03)

30.Reya T.Morrison S J.Clarke MF Stem cells,cancer,and cancer stem cells 2001(685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秦龙.邢泽刚.QIN Long.XING Ze-gang Axin基因在脑肿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多态性研

究-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5)

目的 观察Axin基因在脑肿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为临床治疗脑肿瘤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大鼠神经干细胞及胶质瘤肿瘤干细胞,采用RT-PCR、基因测序等方法研究Axin基因在脑肿瘤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对反应产物进行测序,观察两组之间的序列差异,并与Genebank Axin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呈悬浮状态的脑肿瘤干细胞聚集在一起的小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数量增多,球体不断增大但并不均一,长出的新球体大小均一,数量多.分离原代的神经干细胞形成细胞球.脑肿瘤干细胞中Axin序列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及Genebank中Axin比较差异性很大,其相似性为75.6%.结论 Axin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正常表达,而在脑肿瘤干细胞中表达过低,说明Axin在脑肿瘤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

2.学位论文李燕神经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比较蛋白质组研究2010

干细胞是一类既能自我更新又具有分化能力,并能在自我更新和分化间保持相对平衡的细胞。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脑胶质瘤中发现一种与神经干细胞(NSC)相类似的细胞,从而提出了脑肿瘤干细胞(BTSC)的概念,并认为它们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细胞来源。BTSC的发现,将对胶质瘤致病机理和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带来深远的影响。关于BTSC,以下是共同关注的问题,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①由于参照了NSC的研究方法,目前BTSC无法与NSC区分。因此,寻找特异性表面标记是进一步研究BTSC的基础。②关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假说认为BTSC是细胞来源,由于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异常,导致肿瘤细胞不断增多。因此,调节BTSC向普通肿瘤细胞分化的机理将是研究重点内容之一。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主要是双向凝胶电泳(2D-

PAGE),iTRAQ标记和质谱技术(MS),对BTSC和神经干细胞进行比较研究,寻找BTSC特异性标记,探究BTSC分化的相关机理,为胶质瘤起源、诊断与治疗等提供新思路。本研究基于胶和非胶路线对神经干细胞和脑肿瘤干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分析,第一次全面准确地提供了神经干细胞和脑肿瘤干细胞的差异蛋白文库。基于胶的路线法采用的是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该技术凭借其高通量、较高灵敏度、较高分辨率和一定的重复性,以及与质谱分析兼容性好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同时,本研究采用非胶路线即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法(iTRAQ)结合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QSTAR XL)方法完善和验证双向凝胶电泳所鉴定到的差异蛋白。iTRAQ-MS/MS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同时获得四种样品中多肽身份和相对丰度的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分析的可信度。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法一共鉴定到24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双向凝胶电泳鉴定到了116个差异蛋白,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法鉴定到190个差异蛋白,在这两种方法中都鉴定到的差异蛋白有62种。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体内的蛋白合成、蛋白连接、转录调控等过程。

3.学位论文朱玉德神经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比较2005

【目的】探索人胚神经干细胞及胶质瘤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并观察比较其在体外分离培养的生长特性。用CDl33免疫磁珠分选阳性细胞后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方法】神经干细胞:取米非司酮流产8.12周胎龄的人胚胎,从胎脑皮层分离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机械吹打的方法获得单细胞悬液。采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加入EGF和bFGF(20ng/m1)细胞因子和N2添加剂刺激细胞增殖,从而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连续传代。添加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Nestin)和分化成熟的神经元(NSE)、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少突胶质细胞(CNP)。胶质瘤肿瘤干细胞:将SHG44细胞系和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采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单细胞,用CDl33免疫磁珠分离阳性细胞、之后分别应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添加bFGF、EGF)培养。形成肿瘤球后用添加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球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的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在下一步应用之前均行CDl33免疫磁珠复选。同一时间点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较增殖活力。

【结果】从人胎脑分离的细胞培养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形成大量的神经干细胞球,这些神经干细胞球可在体外扩增及传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球中大部分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这些细胞球贴壁分化后可以出现NSE、GFAP和CNP表达阳性的细胞。胶质瘤细胞系、组织中分选出的CDl33阳性细胞在上述条件下培养也出现呈球形聚集生长,同神经干细胞亦能多向分化。流式结果显示脑肿瘤干细胞较神经干细胞多处于增

殖期。

【结论】从引产的人胚胎脑皮层分离出的细胞,在含有EGF和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见到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其含有CDl33阳性细胞。胶质瘤细胞系及手术组织中含有CDl33阳性细胞,在与神经干细胞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和多向分化,具有干细胞特性。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较正常神经干细胞强。CDl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简便易行,但存在漏筛和错筛的可能。

4.会议论文黄强神经干细胞和脑肿瘤干细胞相关性研究2006

自1992年Reynolds从小鼠纹状体分离到神经干细胞(NSC),至2003年Sing从脑肿瘤中组织中分离到脑肿瘤干细胞(BTSC),在10多年的时间内神经科学领域中发生了具里程碑意义的两次突破性进展,其中NSC和BTSC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神经肿瘤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研究,介绍两者的相似性和不同点、BTSC是否起源于NSC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脑肿瘤起源细胞和分子病因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分子外科治疗寻找新靶点.

5.学位论文刘兴海<'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作用研究2007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神经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125>I籽粒杀伤胶质瘤干细胞的作用机理与放射剂量,同时与神经干细胞进行放射对照,了解神经胶质瘤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对<'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的敏感性差异。旨在为<'125>I近距离照射在临床治疗胶质瘤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胶质瘤的发生机理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并且为神经胶质瘤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术中取髓母细胞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行原代培养,使其中的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球。将细胞球吹打成单细胞后,取其中部分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CDl33的表达,并计算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另一部分细胞继续培养,3-5天后有大量细胞球生成,取细胞对数生长期离心(酶消化法:胰蛋白酶0.25%和EDTA 0.02%),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并将<'125>I籽粒置入,培养皿中共同培养。细胞悬液密度为13×10<'4>,按照射吸收剂量分4组,每组为一96孔板培养。每组按照射剂量(空白对照、10Gy、20Gy、30Gy)设四个时间段0、20、40、60个小时,每个时间段设四孔,每孔液体量200μl,细胞数为2.6×10<'4>,其中三孔记细胞死亡数取平均值,另一孔做生长抑制实验用。同时取神经干细胞(由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按神经干细胞培养方式传代培养3-5天后,形成细胞球,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取相同剂量设定为对照组,与脑肿瘤干细胞进行照射比较。对脑肿瘤干细胞给予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近距离照射,检测CD133阳性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的改变;通过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对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与神经干细胞进行照射对照,检测两组细胞对<'125>I籽粒射线的敏感性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死亡率,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脑肿瘤干细胞(CD133阳性)在不同的照射时间段内(即0、20、40、60小时)的细胞比例分别为0.25、0.14、0.10、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内20小时与40小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0小时与60小时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125>I籽粒各实验组生长曲线抑制克隆形成,较空白组明显降低。不同照射时间段内的生长分数分别为1、0.75、0.52、0.25。<'125>I籽粒对脑肿瘤干细胞的存活曲线为一条直线,直线回归方程为Y=40.979-38.205X,方程配合度检示:F=51.713,P<0.001,表明细胞存活率和<'125>I籽粒放射活度线性有回归关系,且两者相关性检验呈直线负相关(r=-0.981,P<0.05);与神经干细胞比较,脑肿瘤干细胞对于<'125>I籽粒的敏感性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人脑髓母细胞瘤中可以原代培养出脑肿瘤干细胞,这点与肿瘤干细胞理论相符合。

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证明了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33也同样可以标记脑肿瘤干细胞。

3.利用放射性物质<'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脑肿瘤干细胞,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不同照射时间细胞的死亡比例不同,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死亡比例增加,同时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也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点也与实验预期的设想相吻合。

4.本实验对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分别进行了近距离照射,结果表明,相同的放射剂量,脑肿瘤干细胞对<'125>I籽粒的射线更敏感,两者的细胞死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神经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在细胞特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于两者对于射线敏感性的差异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本实验为体外照射实验,结果表明,<'125>I照射剂量达到30Gy时,对脑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与其他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体内与体外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对于<'125>I籽粒的临床照射剂量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综上,体外<'125>I籽粒近距离照射可以通过导致细胞死亡、抑制脑肿瘤干细胞增殖,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前景。

6.期刊论文王彬.杨辉脑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009,38(2)

自2003年Singh等[1]首次从恶性脑肿瘤中分离得到CD133+肿瘤干细胞以来,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便逐渐成为神经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通过初步研究发现脑肿瘤干细胞有可能是决定恶性脑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以及对治疗敏感与否的关键细胞[2,3].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脑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脑肿瘤发生及复发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将为今后寻找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恶性脑肿瘤的根治治疗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7.期刊论文齐玲.杨淑艳.钟秀宏.QI Ling.YANG Shu-yan.ZHONG Xiu-hong脑肿瘤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吉林医

药学院学报2010,31(4)

原发恶性脑肿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预后极差.寻找脑肿瘤复发的根源、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尽管为了了解恶性脑肿瘤的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预后仍不乐观,患者生存期延长极为缓慢,这可能与对肿瘤细胞来源的肤浅认识有关.而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提出,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开创了新局面.本综述对神经干细胞(NSCs)、BTSCs的发现、BTSCs与NSCs的关系、BTSCs的标记物作了阐述,为脑肿瘤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靶标.

8.期刊论文李超.周良辅.LI Chao.ZHOU Liang-Fu脑肿瘤干细胞-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1)

脑肿瘤是人类侵袭性最强、最难治疗的肿瘤之一.最近的研究显示,脑肿瘤中存在与神经干细胞性质相似的少数细胞,只有这些关键细胞才可以维持脑肿瘤生长,称之为脑肿瘤干细胞(BTSC).本文对肿瘤干细胞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BTSC存在的证据、可能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该项研究的意义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9.期刊论文陈宝智.刘朝晖.赵建农脑肿瘤干细胞学说的研究进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9)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8-01有关脑肿瘤干细胞的文章,并查阅与干细胞及脑肿瘤干细胞实验有关的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39篇,8篇涉及脑肿瘤干细胞学说综述研究,31篇涉及脑肿瘤干细胞试验研究方法及其意义.分析处理资料结果显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的CD133+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干细胞具有的特性,但是脑肿瘤干细胞比正常的神经干细胞具有更旺盛的增殖能力: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表达同样的基凼产物,但是染色体核型异常.脑肿瘤干细胞可能是正常神经干细胞基因突变的产物,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耐药、复发等恶性行为的根源所在.凼此研究脑肿瘤干细胞对阐明脑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根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0.期刊论文崔大明.车晓明.CUI Da-Ming.CHE Xiao-Ming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14(6)

近来的研究显示,脑肿瘤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潜能的"脑肿瘤干细胞(BTSC)".尽管它们的数量极低,却是脑肿瘤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根源.本文对脑肿瘤干细胞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阐述,同时对该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

引证文献(2条)

1.李明武.牛朝诗.高歌.董永飞.梅加明.李静.傅先明脑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

文]-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0(2)

2.李明武.牛朝诗.董永飞.高歌.梅加明.傅先明脑肿瘤干细胞壁龛的病理学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5331446.html,/Periodical_zhsjyxzz200906030.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77d966b2-c200-4684-8b66-9e95014307d5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5日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研究 健康讯: 崔桂萍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 300060 1992 年, Reynolds 首次成功地从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 NSC ),于是“神经干细胞”这一概念被正式引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可以总结为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不少文献中还提到神经祖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目前认为,神经祖细胞是指比 NSC 更有明确发展方向的细胞,而神经前体细胞是指处于发育早期的增殖细胞,可指代 NSC 和神经祖细胞:与 NSC 相比,二者的分裂增殖能力较弱而分化能力较强,是有限增殖细胞,但三者均属 NSC 范畴。 1. NSC 的起源、存在部位及生物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源于神经沟、神经嵴、神经管;研究发现, NSC 在神经管壁增殖,新生细胞呈放射状纤维迁移至脑的特定位置;主要存在于室管膜区,在成脑生发区以外的区域也广泛分布,即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神经前体细胞。现发现 NSC 的生物学特征为:( 1 )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2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3 )处于高度未分化状态;( 4 )终生具有增殖分化能力,在有损伤的局部环境信号变化的刺激下可以增殖分化。其中( 1 )和( 2 )是 NSC 的两个基本特征。 2. NSC 的基础研究进展 NSC 的增殖和分化调控是目前 NSC 研究的核心问题,最近的研究资料显示, NSC 的增殖、分化、迁移调控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为细胞外环境的一员,不仅介导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号传递,还参与 NSC 的增殖和分化。这些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 G1u )、 5- 羟色胺( 5-HT )、 GABA 、甘氨酸( G1y )、乙酰胆碱( Ach )一氧化氮( NO )、肾上腺素与性激素等。 G1u :在脑的发育过程中有高含量的 G1u 表达, Haydar 等发现, G1u 可以通过大鼠胚胎皮质 AMPA/KAR 的激活调节室周区前体细胞的增殖,但 GLU 对室管膜区( SZ )和室管膜下区( SVZ )体内细胞的影响是不同的,它可增加 SZ 细胞的增殖,减少 SVZ 细胞的增殖; GLU 还可促进神经元生长和分化。 5-HT :许多研究表明, 5-HT 在皮质发育、突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抑制 5-HT 合成或选择性损伤 5-HT 神经元则引起齿状回及脑室下区神经元增殖活性下降, 5-HT 可促进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 GABA : GABA 是成体脑发育过程中主要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资料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影像学表现】 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

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伴有脑发育不全和颅板增厚。 10、神经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颅神经肿瘤(听神经、三叉神经和颈静脉孔处),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和脑血管异常。二、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基础】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散在小出血灶等。可分为三期 1、早期: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伤后数日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瘢痕组织和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袁野1,丁继固2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1;2.咸宁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0635(2011)01-0090-0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变性坏死,导致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及代谢物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锥体外系功能失调,临床上出现震颤、麻痹、运动强直等行为障碍[1]。传统的PD药物治疗应用左旋多巴(L-dopa)以纠正患者脑内DA神经递质的缺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但长期使用L-dopa 会出现神经系统及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副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腹后苍白球毁损术等外科治疗定向破坏作用过强的神经元可改善某些运动症状,而且手术时机、部位选择及术后康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只能改善症状,尚不能控制病程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能否用健康的DN替代被破坏的DN,恢复纹状体DA的神经释放,从而在根本上解决PD 这个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为克服这些问题,经过不断尝试人们将目光转向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988年Lindvall 等[2]开展了第1例人胚胎干细胞中脑移植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近几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已逐渐转向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的基础和临床实验及应用研究,使得帕金森病的治疗成为可能与可行。本文就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1神经干细胞及生物学特性 神经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成体脑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也可转分化成血细胞和骨骼肌细胞。1992年Reynolds和Weiss[3]最先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它具有以下特点:有增殖能力,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能自我更新,能通过扩增而产生大量子代,具有向多细胞分化的能力。目前,NSCs的生物学特性仍未完全阐明,且不同部位来源的NSCs特性是否完全相同也少有报道。以往研究提示不同部位来源的NSCs在生长特性和分化规律的特性可能有所不同。将这些干细胞或转染基因后的干细胞移植于被毁损的大鼠脑内,可成功地恢复多巴胺水平,以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年脑组织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均可产生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为帕金森病的移植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2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随着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NSCs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技术的成功建立[4],为在体外研究NSCs 的生长特性及其分化规律提供了很好的细胞模型,也为细胞移植治疗CNS特定部位的病变和损伤奠定了基础。如何诱导NSCs的增殖,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以弥补已丢失的神经元功能,成为NSCs研究的焦点。NSCs在发育过程中其增殖、分化调控机制非常复杂。目前普遍认为除NSCs 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分化程序外,局部环境中的各类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细胞外基质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均可能影响NSCs的分化[5]。 2.1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内在因素 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细胞自身基因和外来信号两种机制调控[6]。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首先是基因选择性地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性蛋白质而最终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许多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基因的调控,它们在特定时间通过某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intumorstemcells 摘要: 肿瘤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能力,但又不同于普通干细胞,此类干细胞还具有发展成为肿瘤的特性,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靶细胞,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干细胞肿瘤综述文献 Abstract: Cancer stem cells have the ability to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but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common stem cells. This kind of stem cells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origin of tumor stem cells, the surface markers, the micro environment of tumor stem cell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Tumor stem cellsStem cellsTumorOverview 一、前言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类细胞,既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虽只占少部分,但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通过不均一分裂,一个肿瘤干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新的肿瘤干细胞和另一个可最终分化为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子细胞,其结果是维持肿瘤干细胞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近几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发现并鉴定了肿瘤干细胞。目前国内肿瘤干细胞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外肿瘤干细胞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也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突破[1]。文章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与干细胞及肿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二、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关于神经干细胞

.关于神经干细胞 定义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能够自我复制, 在特定诱因下, 能够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未分化细胞的总称。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或细胞凋亡的更新。 特点⑴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方式,从而保持干细胞库稳定。对称分裂由一个神经干细胞产生两个神经干细胞;在特定诱因下进行非对称分裂,会产生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strocyte,oligodendrocyte)。⑵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其分化与局部微环境(niche)密切相关。⑶低免疫源性: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可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⑷良好的组织融合性:可以与宿主(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发现时间1992年,Reynodls等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从而打破了认为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 产生区域神经干细胞主要产生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subvetricular zone)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区(SGZ,subgranular zone)。成人大脑中每天有3万个神经干细胞产生,按照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通过侧迁移流RMS(rostral migratory)最后到达嗅球 OB(olfactory bulb) 的方向移动。增殖时间为12~28天/代。 2.治疗机理与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的治疗机理 ⑴患病部位组织损伤后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修复及补充损伤的神经细胞。 ⑵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的损伤,使局部通透性增加,另外在多种黏附分子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高浓度的聚集在损伤部位。 ⑶神经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刺激原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⑷神经干细胞可以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神经环路,降低脑部氧化性压力。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主要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损伤的治疗。面前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脑瘫,脑膜炎后遗症, 脑发育不良脑, 中风(脑出血,脑梗塞)及后遗症, 脑外伤及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帕金森病, 脑萎缩, 共济失调, 癫痫, 多系统萎缩症(MSA), 老年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 各种舞蹈症,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氏病), 神经性耳聋, 面瘫及各类周围神经病。 目前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不仅仅局限于所属组织,在特定环境(niche)中,在一些细胞因子和蛋白的作用下,可以跨过神经系统而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即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如神经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肌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这无疑在理论上扩大了神经干细胞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使得更多用现今医学手段无法治愈的患者看到希望。 3.本公司的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 生科1301班李桐 1330170031 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 cells, NSCs)是重要的干细胞类型之一,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具有很多的特性,如自我更新、多潜能分化、迁移和播散、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长期存活等。目前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已取得可喜的进展,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 一、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9世纪80年代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它是指一类多潜能的干细胞,能够长期自我更新与复制,并具有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主要特征:未分化、缺乏分化标记、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它并不是指特定的单一类型的细胞,而是具有相类似性质的细胞群。Gage将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进一步描绘为以下三点,可生成神经组织或来源于神经系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通过不对称法、分裂产生新细胞。神经干细胞经过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祖细胞和另一个干细胞,祖细胞只有有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自主分化产生神经元细胞和成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具有多种潜能的母系神经细胞,它能分化成各种神经组织细胞表型,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能自我更新产生新的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和神经损伤中发挥作用。神经干细胞移植、迁移及分化与局部环境密切相关,这种特性为移植及移植后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依据,为移植治疗不同疾病提供了局可能。 二、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1.细胞移植以往脑内移植或神经组织移植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受到胚胎脑组织的来源、数量以及社会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限制。神经干细胞的存在、分离和培养成功,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系的建立可以无限地提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解决了胎脑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伦理学方面的争论,为损伤后进行替代治疗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研究表明,干细胞不仅有很强的增殖能力,而且尚有潜在的迁移能力,这一点为治疗脑内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广泛细胞受损提供了理论依据,借助于它们的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多点移植带来的附加损伤。另外,神经干细胞移植也为研究神经系统发育及可塑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观察手段,前文提及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神经元增殖和分化,通过移植的手段对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形式和机制进行探索,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基因治疗目前诱导干细胞向具有合成某些特异性递质能力的神经元分化尚未找到成熟的方法,利用基因工程修饰体外培养的干细胞是这一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另外已经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发育期甚至成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将编码这些递质或因子的基因导入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在局部表达,同时达到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的作用。 3.自体干细胞分化诱导移植免疫至今为止仍是器官或组织移植的首要问题。前文提到已经证明成年动物或人脑内、脊髓内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那么使人们很容易想到通过自体干细胞诱导来完成损伤的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首先反应的是胶质细胞,在某些因子的作用下快速分裂增殖,形成胶质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干细胞的参与,可不幸的是大多数干细胞增殖后分化为胶

构建含NURR1基因腺病毒对C17.2神经干细胞调控和其对帕金森病治疗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构建含NURRI基因的腺病毒对C172神经干细胞调控厦其对帕金森病治疗构建含NURRl基因腺病毒对C17.2神经千细胞调控 及其对帕金森病治疗 专业神经病学 博士研究生李庆军 指导教师邢诒刚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两性分布差异不大。 1PD的研究现状 PD的病理改变主要位于黑质,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PD,黑质几乎都必受累。PD时,黑质、纹状体内DA(dopamine,DA)含量显著减少,DA的抑制作用降低,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相对增加,两者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出现PD症状。因此设法补充体内丢失和保护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使其与所支配的脑区内神经元重建有效的突触联系,恢复原来多巴胺能神经支配,是治疗PD的最佳途径。 2神经干细胞治疗PD的研究现状 自从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生化比较明了后,许多学者就开始摸索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性。初期报道有效的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现已废弃。胚胎多巴胺能细胞移植因胎龄限制、胚胎来源、论理学等问题,难以为继。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的研究进展迅速。神经干细胞具有未成熟的特性、表型可塑性、免疫原性低和可复制等特性。用外源基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调控后,再移植到已有退行性的病变黑质内,即有可能最大程度的促使神经千细胞分化为与移植部位相适应的神经元。

!!查兰堡圭兰竺竺圭塑塞鱼!!!竺!苎里塑壁堕童翌!!!!塑兰三塑璺塑笙墨苎翌塑垒查堕塑生3基因治疗PD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PD进行的基因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帕金森病患者脑合成DA所需的TH、AADC酶活性明显不足,因此提供外源性TH和AADC基因有助于增加DA合成。但单纯补充TH、ADCC等基因治疗和某些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不能阻滞PD进展,也没解决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这一根本问题。 NURRl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几乎完全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基因敲除实验表明,NURRt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发展和生存关系密切。随着年龄老化,NURRl基因表达逐渐减少,黑质内TH基因表达随之下调,两者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一致性。因此构建高效表达Nurri载体,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后进行体内移植是治疗PD的理想选择。然而既往构建的含有NURRI质粒载体,受操作技术、插入基因片断、外源基因表达和转染效率等限制,影响了对NURRI基因进一步研究。 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插入外源基因片段大、转染和表达效率高、带有标记基因等优势。因此本课题组构建Ad-NURRl重组腺病毒后,观察其在体外对C17.2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和两者结合体内移植后对PD的治疗效果。 第一部分Ad-NURRl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1实验方法 将pMn—NURRI测序后用ttfnd[1I和Yba1双酶切回收,与用同样酶切回收的padtrack-CMV质粒连接为padtrack—CMV—NUP讯I,连接质粒用Pine1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后与pAdeasy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DH5a,鉴定后用忍c』酶切回收转染HEK293A细胞进行包装。约10天细胞病变比较完全和细胞内绿色荧光较强时,回收、反复冻融HEK293A细胞,离心回收上清。电观察病毒颗粒,PCR鉴定,病毒滴度测定。 2结果 测序示pMD—NURRl质粒序列正确,PCR鉴定padtrack—CMV—NURRl穿梭质粒、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理

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理 神经系统疾病,诸如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脊髓外伤、脑瘫、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大多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变性或坏死所导致的感觉或运动功能异常,这类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因为人体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常规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神经损伤修复: 1、移植的干细胞可以自我分辨并迁移到损伤的神经部位,通过细胞替代作用更换机体已经死亡或受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神经网络;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损伤后,损伤中心周边的大量神经细胞虽然健存,但受到损伤的影响,转入休眠或功能抑制状态。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激活这些神经细胞,从而改善机体的神经功能。 移植治疗疗程

患者需到医院做必要的检查,在排除了干细胞移植的禁忌症后,临床专家会制订个性化的干细胞移植治方案。然后在本中心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制备干细胞,接着按照治疗方案,医生在专门的移植治疗室选择静脉、腰穿、介入或局部种植等途径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在移植后几个星期内,患者一般不会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但也有部分患者显现疗效会早一些,大约两个月左右或更长点的时间,患者一般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缓解或改善。通常情况下,患者每周接受一次干细胞移植治疗,一个疗程四次,需要住院约一个月时间。 不良反应及风险 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可能会伴随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们无法完全排除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迄今为止,和平医院及国内外几十家协作单位还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风险与常规治疗和普通手术相似,也就是说,干细胞移植治疗不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医疗风险。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30T15:45:51.5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徐晓钟(综述)1 尹浩(通讯作者审校)2 [导读]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贵阳 550000)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脑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16-03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Xu Xiaozhong. Graduate Schoo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Yin Hao.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Cerebral hemorrhage inciden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for a class of se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o far, there is no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to rebuild damaged brain tissue and promote the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 recent year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Dry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mechanism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脑出血1年生存率预计只有46%,5年生存率预计仅有29%,存活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利用机体自身的神经细胞修复功能损伤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基础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为治疗脑出血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脑出血动物模型 1.1 动物选择 脑出血实验研究中采用最多的动物为啮齿类动物。主要因其价格低廉、易于管理、模型制作相对简便、脑血管解剖结构与人类相近,且目前研究者们已掌握了大量关于大鼠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资料[2]。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在啮齿类动物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研究脑出血后分子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具备了独到的优势。但鼠体型较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评价比较困难;与人类相比,鼠脑白质欠发达,故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有一定的局限性[3]。兔基底节区相对发达,穿刺定位较啮齿类动物简单,出血后能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可用于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变化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但目前转基因技术及脑出血动物模型在兔中应用较少。猪、犬、灵长类等动物脑体积大,适于研究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清除技术、白质损伤等[4],但这些动物价格较贵,饲养较啮齿类动物困难,部分动物来源受限。 1.2 制备方法 既往用于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有自体血注入法、胶原酶诱导法、微球囊充胀法和自发性脑出血模型。自体血注入法是将取自动物股动脉、心室、颈外动脉或尾动脉的自体血直接注入脑内,通常选择纹状体作为注血部位[5]。该模型适于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机制。胶原酶诱导法可通过向脑内注入胶原酶分解血管基底膜及间质的胶原蛋白,使血液向脑实质内渗出形成一弥漫性渗血区,与临床上脑出血发病机制不同[6]。该制备方法适于研究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药效机制。微球囊充胀法是通过调整球囊内液体量来模拟血肿占位效应的一种机械性方法[7]。虽然它能避免自体血注入法血肿破入脑室及形态不一和血液返流的问题,但因其不能模拟血液成分在脑出血后水肿中的作用,目前已较少应用。自发性脑出血模型与临床上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较接近,但由于病灶部位、大小不一致,价格昂贵,遗传局限性强,易变种或断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移植干细胞种类 目前用于移植治疗研究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脐血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 2.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 胚胎干细胞具有在未分化期无限增殖和全能分化的特性,但因其不易纯化、易成瘤、来源饱受伦理学争议和潜在的免疫排斥等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8]。 2.2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细胞更新。但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取材不便,手术创伤大,在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受限[9]。 2.3 脐血源性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stem cells ,UCSCs) 脐血源性干细胞获得简单、来源广泛、免疫排斥性相对较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但脐血源性干细胞免疫原性低、表面抗原表达低及活性差,单份标本中不能大量分离、纯化和扩增,应用于临床需伦理学审批。 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获取容易,可体外快速培养扩增,自体移植免疫排斥低且避免了伦理学争议。但目前尚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靠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记及诱导分化[10]。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11]。 2.5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脂肪干细胞是一类来自于脂肪组织基质的、具有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相比,脂肪干细胞来源更广、取材更为简单,通过抽脂术即可得到。但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脂肪干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12]。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1)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 i n a Biotechnology ,2010,30(1):80284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于 欣 乔守怡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摘要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 m ce l,l CS C)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在所有的肿瘤细胞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产生肿瘤并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目前已经在白血病、乳腺癌、脑癌等肿瘤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了肿瘤干细胞,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展相应的鉴别方法以及特殊的治疗手段对癌症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从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起源、鉴定分离方法、与正常干细胞的比较、比率以及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 起源 比率 肿瘤转移 中图分类号 Q813 收稿日期:2009209214 修回日期:2009210229*通讯作者,电子信箱:s yqiao @fudan .edu .c n 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方法尽量去除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但是在常规治疗后癌症的复发与转移仍然是在现今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为癌症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只有很小一部分细胞具有引起肿瘤发生、维持肿瘤生长、保持肿瘤异质性的能力。如果传统治疗忽略了这部分细胞,即使其他大部分肿瘤细胞都被消灭,但肿瘤仍然会面临着复发的可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展出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特殊治疗方法,对于癌症的治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1 肿瘤干细胞假说 肿瘤发生的原因普遍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生长的过程中,DNA 发生突变,可能会造成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沉默,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或沉默,导致细胞的生长、增殖或凋亡失去调控,从而生成肿瘤,进一步恶化后会发生癌变 [1] 。传统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有可能积累这 样的突变,形成肿瘤细胞,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但近几年关于此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假说:在所有的细胞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细胞具有形 成并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这一小部分细胞被称作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假说最先是由M ac k ill op [2] 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在所有的肿瘤中都可能存在着一小部分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特殊功能。1997年Bonnet [3] 第一次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 oi d l eukae m ia ,A ML)中分离出了一类细胞表面抗原标记是C D34 +CD382 的细胞,数量约占AML 总细胞数量的0.2%,将这部分细胞移植至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NOD /S CI D)后,会引起A ML 的发生,而将其他的A ML 细胞以更大的数量移植入NOD /S C I D 小鼠体内却不能引起A ML 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这部分拥有CD34+CD382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AML 细胞可能是肿瘤干细胞,它们的细胞表面抗原标记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类似,也暗示了A ML 中的肿瘤干细胞可能是来源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在此之后,研究人员使用了类似的实验方法,在乳腺癌[4] 、中枢神经系统癌 症[5] 、结肠癌 [627] 、前列腺癌 [8] 、胰腺癌[9] 、肝癌[10] 等实 体瘤中也鉴定出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肿瘤干细胞假说。 2 正常干细胞同肿瘤干细胞的比较 2.1 正常干细胞 正常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成为多种子代细胞的一类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特

神经干细胞研究介绍

神经干细胞研究介绍 陈晓萍 程君奇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细胞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 神经干细胞研究是近年脑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脑内迁移路线、发育分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离 迁移 发育 分化 脑的结构与机能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研究难题,它以极其错综复杂而又高度易变为特征,至今仍保持着极大的神秘性。近年来科学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是脑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以往一直认为的成年动物神经细胞不能分裂再生的观念,为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1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神经干细胞(N eural stem cells,N SCS)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细胞:1)能形成神经组织;2)具有自我繁殖和自我更新能力;3)细胞分裂后能发生分化[1]。 胚胎时期是神经系统快速增长发育的阶段,在这时期脑内的许多部位都存在神经干细胞,这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小脑等区域。成年后,脑细胞一般不再分裂增殖。以往曾一度认为成年动物神经细胞完全失去了这种能力,但近年科学家在高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的脑室管膜下层等区域发现了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另外,在啮齿类动物主管学习记忆的海马区,也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2]。 成年动物脑内的神经干细胞仅仅是保存了能进行分裂增殖的潜能,通常情况下得不到足够的正面刺激信号,因而并不分裂增殖,而是处于静止状态。 从脑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需要特殊的条件,目前多采用生长因子刺激和细胞克隆技术。具体有3种方法[3]:1)用无血清培养液将脑细胞分离,再加入具有丝裂原作用的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待原代克隆形成后挑选单个克隆机械分离继续进行亚克隆培养,也可采用单细胞克隆分离;2)用反转录病毒向脑细胞内导入原癌基因,如V2m yc和SV40大T抗原等,部分细胞可因此获得持续分裂的能力;3)从脑组织以外的部位,如胚胎干细胞,经过适当化学因子的诱导,使其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外加化学因子对于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是必须的。培养液中如撤去外加的化学因子,改用普通培养,神经细胞会很快发生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 2 神经细胞的发育及脑内迁移路径 神经系统的发育源于胚胎早期的神经管和神经嵴[4],其中的中央管经发育形成脑室系统和脊髓中央管,管腔内表面覆盖的上皮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化能力,是神经细胞发生的来源。成年后这个区域称为室管膜 室管膜下区。 内径1~2mm的完全闭合的呼吸管。据B landfo rd报道,这种呼吸管中衬有外套膜组织。上述蜗牛的夏眠能从1月持续至6月。同时具有裂口、裂沟和缝合线管的结构有利于气体的循环。在足部和外套膜肌肉运动下,可促使气体交流和循环,贝类学家F ischer曾对冬眠期间的盖罩大蜗牛进行了研究,业已证明其足部和外套膜从未停止过运动。 8)喇叭状口和壳壁上的穿孔 A lycaeinae的种类,其成体的壳口呈喇叭状,其后逐渐缩小成一口颈。在口颈近缝合线的壳壁上有穿孔。A ly caeus属的种类,如A2 ly caeus m ajor壳壁上的孔由内向外通入一覆盖在缝合线上的管。管的截面略呈三角形。此管在缝合线上,略弯曲,呈带状,长约6~7mm,管的末端是盲端,但常破碎,即使不破碎,该管仍可进行气体交换。据分析这个带状结构比通常的贝壳更具通透性。因种类不同,喇叭口的长度有差异,缝合线管内开口到口缘距离也有所不同。喇叭状的壳口可能是为了蜗牛在夏眠期间有一个较大的气室,这与无厣贝类具有的盖膜腔情况相似。由此可以推断A ly caeus和Pup ininae的一些种类缝合线管在内部的开口可能与肺呼吸孔靠得很近。 其他的一些陆生螺类,如R um ina d ecollata和C lausilia的一些种类,在夏眠期间往往胚螺层失去,然而可能也有利于呼吸。破损的一端由内脏分泌的膜封住,这比休眠时螺壳倒下,靠外套膜边缘呼吸更利于气体交换。 (BF) — 8 1 —生 物 学 通 报 2003年第38卷第2期

神经病学题库(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内容参考)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传统的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不仅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期的脑内,而且在其成年之后也有,这已为神经科学界所普遍接受。神经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并对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疗法多向分化潜能转分化性 1、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室下区、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等区域均有NSCs存在,其中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 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 granular zone,SGZ)是神经干细胞的两个主要脑区。另外,研究者们还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其他部位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例如在黑质内发现了新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2、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 2.1细胞替代治疗中外源性NSCs的使用 NSCs可以用来代替因为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缺失的组织。理想的是重建组织适宜的结构并整合人周围组织;重要的是在这种治疗方案中,几种细胞类型需替代。在移植入成年啮齿动物脑内前,首先需从人胚胎干细胞或胎儿脑内分离出NSCs,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值得注意的是NSCs整合入室管下区的微环境,促成嗅球的神经发生。在海马,移植的神经祖细胞分化为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亚型,并功能性整合入周围的环路。NSCs移植入疾病或损伤的啮齿动物模型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移植入的存活的NSCs首先迁移到病变部位并分化。成年鼠的NSCs移植入多发性硬化大鼠模型后可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宿主和移植来源的成熟细胞数量增加,病情明显好转。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NSCs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在脑出血模型中,由静脉移植的NSCs在损伤部位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引起了功能的恢复。将富有多巴胺神经元的胚胎腹侧中脑移植入去神经的帕金森鼠中,结果移植物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修复了损害引起的功能缺损。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亨廷顿病模型脑内能保护维持运动习惯的能力,受损的运动习性也可重新恢复,表明植入的细胞在体内形成了功能性连接。Mcdona等给胸髓损伤大鼠分别注入单纯培养基、成年小鼠皮层神经元和胚胎干细胞,2周后发现植入干细胞者后肢恢复部分负重与协调能力,明显优于前二者。田增明等报道了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治疗21例小脑萎缩患者,发现移植后临床症状有改善。 2.2脑损伤激发内源性NSCs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均可激发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追踪巢蛋白阳性的神经祖细胞定殖在成年脊髓损伤区,可以观察到这种祖细胞扩增并在损伤区分化为神经元;在脊髓挤压伤、局灶性脑缺血中,在有正常神经发生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可观察到NSCs的增生,并可以被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所加强。但在病理状态下这种内源性干细胞的修复反应很显然是不够的,大量实验已证实哺乳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