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xx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xx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基础:

xx的文艺复兴、xx、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xx·路德(xx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是也是灵魂的工具”,要做一个健全的人,达到“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假如身体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损害,它的客人——灵魂,便住在一个薄待客人的住所”。

xx:

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xx学校:

约·伯·巴塞多,洛克和卢梭体育思想的实现者,他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的博爱学校。学校每年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野外进行体育活动,最初采用传统的骑士项目,如击剑、舞蹈、骑马、腾越等,后来陆续补充了跑、跳、投掷等“希腊体操”和德国民间的各种球类游戏及撞球游戏等,终于形成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在博爱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下,德国的古茨姆茨及杨氏、瑞典的林氏等人,先后创立了德式及瑞典体操体系,之后又进一步波及欧洲各国。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统一,更促进了对各国民间体育方式的整理及统一。

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从1786年起负责该校的体育课,摆脱了博爱学校体育课的课外活动和游戏形式,体操通常安排在上午11-12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

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明确提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照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

2.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前提:

(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

(2)科学技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他在《教育论:论体育》中详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论述了人的养护与锻炼,认为游戏和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

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小结:

由于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也能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地培养劳动者。

在工业化背景下,各国先后立法要求学生必修体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政府法令或通过议会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

体育从此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定下来。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1.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xxxx:

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他主张:在体育课程中运用自主活动原则、乡土化原则、综合教学原则;并提出按照儿童生长

发育的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趣设计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高尔霍夫尔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和完美运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

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世界学校体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另一批学者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

xx:

主张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教育,后被人们概括为“儿童中心思想”。

“新体育”(代表人物为伍德、赫塞林顿):

主张传统的德式体操和瑞典体操未能很好地完成体育的任务,需要对体育的目标和手段重新进行诠释。

赫塞林顿认为:“新体育”理论强调“育”。他把新体育分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2.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

战后初期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英、美式竞技运动在许多大陆国家体育中取代了体操所占有的主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

各国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成立了体育学院,加强了体育师资的培训。

仿照苏联的“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相继在青少年中推广了锻炼达标活动。

在学校体育思想方面,苏联凯洛夫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而这三个中心的核心则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

小结:

20世纪的学校体育思想丰富多彩,初步形成了与政治分化相一致的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主要区别在于对人的培养目标的树立与达成方面。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以及人才评价的不同。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在中国有了较大发展,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也逐渐增多,外国传教士将西方体育传到了中国。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中,陆续开办了一些新式的军事学堂和普通学堂。

除了开设近代科学知识学科外,并设有体操课,尤以兵式体操、普通体操和田径运动项目为主,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竞走、跳远、跳高、足球、单杠、双杠及爬山等。一般由30人左右组成一个班上课。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体、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而民之手足体力尤为重要。

严复提出的通过发展体、智、德三育来达到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目的的尚力思想,是在中国遭遇空前的民族危机之时,并且对西方和日本强大的历史原因进行思考之后的产物。它对20世纪最初20年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体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要注意卫生、体育设施及环境布置。

梁启超也积极倡导“德、智、体三育”,认为“三育,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军国民主义思潮:

流行于清末明初的一种思潮,“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发表了“军国民篇”一文,提出要“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国人。

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个方面。体育是军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

小结:

清末明初时期,许多人仁志士,胸怀救国图存的大志,纷纷学习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思想,并将之介绍到中国,所以,出现了许多关注西方体育思想的学者。

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自然体育理论:

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赫塞林顿提出的新体育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是教育的手段。教育既不是为身体,也不是只为精神,而是要发展因教育活动而实现的人类的一切能力。体育应该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教育化的体育”,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1.兵式体操迅速衰落,欧美流行的现代田径和球类运动从此成为中国体育的主体。许多学校自动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废除兵操,改以田径、球类、游戏和普通体操为教材。

2.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3.在一些学者的积极推动下,对体育教学和对人的发育过程的研究,从而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和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设计模仿法”、“分组教学法”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流行的。

小结:

实用主义教育和新体育学说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但它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和过程的过分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主智主义体育理论:

苏联学校体育界将教育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而形成的,其特点是: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凯洛夫《教育学》中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五大原则。

我国于1951年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1956年,前苏联学者凯洛夫在北京体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他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强调系统知识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纪律性等。

小结:

我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同时,对自然体育思想等西方体育思想和理论采取了否定和排斥的态度,并在实践中渐渐趋于绝对化、片面性,使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逐渐失去了活力,对学校体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三节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前提:

1.1956年,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二产业比重之和;2.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4.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变化。

变革:

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人们都在重新认识教育:一个有教养的人指的是懂得如何学习,特别是懂得不仅通过学校,而且是在教育以外继续终身学习的人。

目标: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由之路。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生存

扬州会议:

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

新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行;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4年9月,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区全面进行试验。

课外思考:

1.请你查阅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古茨姆茨、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评述他们对教育的重大贡献。

2.请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括说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亮点内容(或者概括介绍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

建议阅读:

1.李晋裕等,《学校体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2.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 一、我校体育教育发展现实状况 (一)我校体育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 体育工作,改革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网络,开展了大量而富有创意工作,使我校体育工作展现出喜人局面。 (二)我校体育教育水平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得到稳步提升,体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方面发展”基础思想,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稳步推进,老师教学方法正在不停改善,教学能力在不停提升,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在不停丰富,教育科研水平不停提升。不过,老师对新课程了解能力和实施水平有待深入提升,老师专业化水平落后于体育发展要求。 (三)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有待改善,我校体育设施、设备得到部分改善,但和学生需求和课改要求相比,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仍需加强,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仍是我校体育教育发展关键障碍。 二、-体育教育发展计划 针对我校体育教育发展现实状况,依据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加紧我校体育教育发展,特制订(-)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体育老师素质为关键抓手,坚持健康第一基础理念,主动改革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体育新课程试验,不停创新体育活动方法、方法,全方面提升我校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素质全方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全方面推进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基础形成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和学校体育管理、评 价体系;创新机制,不停提升体育老师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全方面提升,全体学生基础形成良好体育运动爱好和习惯,含有良好身体素质。 (三)关键任务1、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法规,大力宣传、确保每一位学生天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2、全方面加强体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停优化体育老师队伍结构,经过多个渠道、多个形式和多层面培训,全方面提升体育老师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深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全方面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方案,制订我校体育新课程年度计划,构建符合我校特点、和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主动加强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 4、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深入规范老师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5.、建立起多个形式课外文体活动爱好小组,丰富学生课外文体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深入改革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组织方法和活动内容,扩大学生参与面,提升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爱好和身体健康水平。 6、主动训练,提升我校体育活动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认真处理好普及和提升关系,把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运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校内校外多个形式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美国体育发展史

美国体育发展史 17世纪初,漂洋来到北美洲的欧洲移民,面对陌生而严酷的新环境,不得不为生存而竭力挣扎。他们从早到晚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从事娱乐和游戏活动。这些人大多是生活简朴、虔诚的清教徒,享乐和消遣在他们看来是邪恶的。 1621年圣诞节,当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威廉·布雷福德看见一群青年人正在玩耍一种投掷棍棒的游戏时,便将他们驱散,并且宣布“街上不许游戏或作乐”。1628年,在马萨诸塞洲昆西附近的梅里山上,一根五朔节花柱被砍倒,围着跳舞的人们因“盲目地崇拜异教”而遭到责罚。长期以来,尽管当地印第安人一直有着自己的游戏譬如长曲棍球,但他们的游戏也遭到殖民当局的取缔。 在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这种对娱乐及游戏的敌意是以官方的禁令和严厉惩罚而表现出来的。1619年,弗吉尼亚地方议会宣布,禁止掷骰子或玩牌游戏;严格控制饮酒;任何人一旦发现为闲散者,就得被迫义务劳动。1647年,在马萨诸塞海湾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玩耍推盘游戏。1650年,该法令扩大到禁止“在公共娱乐场所或周围玩耍滚木球或其他游戏”。1693年,在东康涅狄格,一名男子“因在安息日玩球而被罚款12先令并戴6小时的足枷”。在美洲殖民地文化中,以某种形式限制周日的活动也是常见的。 然而,这些禁令和限制并没有阻止住人们对娱乐及游戏的热爱,在新英格兰及所有的边疆地区,体育运动得到开展。人们长途骑马、练习射击打靶,获胜者佩戴红色彩带,赢得掌声。狩猎和钓鱼不但是获取食物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娱乐形式。北美洲的森林和河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到17世纪后期,体育活动已经在北美洲殖民地得到发展。 19世纪初,在美国北方,人们已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出游走访、跳舞、听音乐、交谈、散步或徒步旅行、骑马、划船、射击、下棋等。在一些较大的城镇,人们还玩扑克牌。年轻人玩足球、板球、掷铁环以及许多其他运动。冬天,人们滑冰或划雪橇。为了款待宾客,人们还玩九柱戏、滚木球戏等。在南方,人们喜欢射击比赛,最受欢迎的形式是“射牛”,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斗鸡和赛马。斗鸡游戏最终在南方消逝,而赛马运动则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1829年,美国第一份体育杂志《美国赛马注册》在巴尔的摩发行。 南北战争之后,体育运动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有射击、划船、散步或徒步旅行。1873年,约有10万人参加了在长岛举行的射击比赛。1876年,有两件事标志着美国近现代体育运动时代的开始:全国棒球联盟作为管理棒球运动的新机构,取代了投机性质的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协会;由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拉特格斯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成立美国校际橄榄球协会。随后,网球、高尔夫球、滚木球、田径以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均有了各自类似的职业或业余协会组织。19世纪后半叶,美国还首次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 1864年,首次抽奖赛马活动在纽约举行。 1868年,纽约体育俱乐部举办首次室内体育比赛。 1869年,首次校际大学生橄榄球赛在新泽西州的布伦斯威克举行。 1876年,首次美国校际大学生田径比赛在纽约的萨拉托加举行。 1881年,首届全美网球锦标赛在罗德西亚岛的新港举行。 1891年,首次篮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举行。 1892年,首次拳击比赛在新奥尔良举行。 1894年,首次高尔夫球公开赛在纽约的扬克斯举行。 1895年,首次排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举行。 第一次世纪大战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进步和发展,但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进入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杰克·登普西打败杰西·威拉德,赢得世界最重量级拳击冠军;巴伯·鲁思连续打破棒球联赛本垒打纪录;绰号叫“军舰”的美国良种马在1919年和1920年的两个赛季的21次竞赛中胜20次;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实况播出重大体育赛事;报纸大量报道体育消息;体育明星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同电影明星一样,他们的面孔出现在商品广告中。 当时的美国人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可以从票房收入反映出来。1918年,棒球世界系列赛只有179617美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 一、古代学校体育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 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 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

学校体育学答案

2012级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 2 学时。 2、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编订者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P132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P67 4、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5、 2002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7、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有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P121 8、早在1917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9、口令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语言。 10、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的特征,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1、从竞赛的内容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武术项目、体育节等体育比赛。P331 12、 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13、现代体育由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构成。 14、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有目标、媒介、教学手法、教学手段等。P173 15、 1956 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体育教学大纲。 16、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17、在一堂体育课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 18、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19、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20、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按百分制计核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 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 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

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改革也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气象。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全面推进“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改革,有必要吸取国外学校体育优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从中受益和借鉴,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改进和完替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指导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从纵向上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分析,从横向上找出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程中与学校体育发达国家相比的优劣之处,既客观地分析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同时也正确认识了自己的有事,肯定了成绩,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改革也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气象。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学校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全面推进“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改革,有必要吸取国外学校体育优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消化吸收,从中受益和借鉴,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应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改进和完替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体系,指导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从纵向上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分析,从横向上找出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程中与学校体育发达国家相比的优劣之处,既客观地分析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同时也正确认识了自己的有事,肯定了成绩,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学校体育研究比较 1、研究目的 前不久中俄少年的几场足球赛,踢得国人心头一惊。技术和比分上的差距暂且不论,单说体能上所呈现的鲜明对比,就让人无法漠视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酷现实。同是小学生,人家的孩子在场上能全攻全守,我们的孩子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青少年体质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人种差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都是造成中外青少年体质差异的原因。我们常常感叹国外孩子热爱体育,却疏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运动技能;我们常常艳羡国外环境如何开放,却往往把自己孩子“困”在家中。看看国外孩子怎么锻炼,不止是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因此探讨我国学校体育与国外学校体育到底差在哪里必须提上日程,同时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学校体育发展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古代雅典“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远、投标枪、掷铁饼和摔跤。 2、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和吟诗 3、“五射”:一曰“白矢”,二曰“参连”,三曰“剡注”,四曰“襄尺”,五曰“井仪”。 4、“五御”:一曰“鸣和鸾”,二曰“逐水曲”,三曰“过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左”。 5、所谓军国民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 6、“壬子癸丑学制”:民国成立伊始,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就颁布了一些有关学校教育的法令,对清末教育进行重要改革。如《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等,历史上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7、“双轨制体育”:人们把当时“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称之为“双轨制体育”。 8、实用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手段和方法上,主张采用更自然、自愿、活跃的运动方式。 9、兵士体操:主要是德国的兵士体操,主要内容包括柔软体操、枪剑术、野外演习等。 10、普通体操是美国刘易斯(1823-1886年)把瑞典式和德国式体操的基本动作加以混合,再加上一些轻器械而编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备法、矫正术、徒手操、哑铃操、木棍操、火棒操等。 11、“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2、“壬戌学制”:192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1922年是“壬戌”年,该学制就被称为“壬戌学制”。 二、选择题 1、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 2、“射”的较量有五项,称为“五射”:一曰“白矢”,二曰“参连”,三曰“剡注”,四曰“襄尺”,五曰“井仪”。 3、“御”的教练也有五项,简称“五御”:一曰“鸣和鸾”,二曰“逐水曲”,三曰“过君表”四曰“舞交衢”,五曰“逐禽左”。 4、唐朝建立后重视文化教育,同时也重视军事准备。武举是当代加强军事的制度之一,创始于武则天称帝的时期(702年)。 5、宋朝开始创立武学,是专门习武的学校。学生的来源是官员的子弟和有官具保的民间子弟。 6、宋朝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在中央设有国子监和太学。七品以上的官员的子弟入国子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优秀者入太学。 7、清朝承袭明代的学校制度,在京师设国子监,地方设府、州、县学,经过推荐或考试,地主阶级的子弟都可以入学。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中,以礼射为主要形式、以伦理教化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育一直沿袭未断。 8、古代雅典教育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称之为“和谐发展体育”。 10、维多里诺创办了名为“快乐之家”的学校,他主张把读书和运动结合起来,并制定了各种锻炼身体的制度和方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户外运动, 11、1774年,德国教育家巴塞多在德绍创办了第一所博爱学校,最早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 12、巴塞多将古希腊体操、传统骑士项目、民间游戏等融合在一起,加以改造和发展,将各种身体练习组合成协调统一的体育手段,因而创造了着名的“德绍五项”。 13、“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4、古茨穆斯认为体操有两个功能,一是满足人的身体需要,二是通过练习使人身体完美。 15、古茨穆斯搜集了古希腊、罗马、德意志的运动项和民间游戏项目,并将其用于体操实践之中。 16、古茨穆斯把体操教材分为3类:基本运动、手工劳动和游戏。 17、洋务教育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西学”,培养科技人才,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西文和西艺课程, 18、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早从资产阶级全面教育意义上认识体育的。 19、我国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最早是由一批留学生直接从日本引进的。 20、所谓军国民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 21、1906年的《学部奏宣示教育宗旨折》中,已提出要把“尚武”列为宗旨之一,并要求“凡中小学堂各种教科书,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基础: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

浅析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5956176.html, 浅析当前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康丹丹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愈来愈受党和政府的重视。这促成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诸如师资力量及师资素质有较大提高、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获得一定进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有较大提高等。但是,与世界上体育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学校体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学生普遍体育意识淡薄、学校体育地位受重视程度较低等。笔者在本文试图根据上述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学校体育的科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问题对策 学生身体素质及其涉及的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有序的学校体育正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的基础或必要条件。因此,党和政府在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给予学校体育支持,学校体育也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据2011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其中7-12岁小学生为40.89%,13-15岁初中生为67.33%,16-18岁高中生为79.20%,19-22岁大学生为84.72%。同时,我国有较大比例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城市学生肥胖率持续增加等。因此,全面反思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显得极为必要。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制约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体育经费不足,而这又直接造成体育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体育产业,2012年当党的十八大更是将文化产业列入核心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体育产业取得了 一系列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当前体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缺乏,如美国的大学除了满足学校师生的体育运动锻炼及教学雪球外,还经常提供给周围的居民群众,甚至举办一些较大的体育赛事,而在中国几乎不可行,所有较大赛事基本上要修建专门的体育场馆;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二者严重失衡。据资料显示,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竞技体育经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修订稿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 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 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 3、下列运动项目源于美国的有(篮球排球棒球)。 ①篮球②排球③网球④棒球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运城学院教案 (理论课) 专业体育教育 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 4、了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些特点与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1、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 2、传统体育课程的特征 3、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体育 5、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 教学难点: 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180分钟) 引言:学校体育课程介绍与成绩考核办法(20分)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0分钟) 1. 体育概念的回顾及对学校体育概念的关系 2. 从几个重要人物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指出:灵魂与肉体是不相互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的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 (2)夸美纽斯认为: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具备了学问、德行、怜诚之外,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人的机体和智能正常发展,达到“ 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谐”. (3)英国洛克,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明确地把体育纳入教育,并把体育作为人得到健康、幸福的基础。 (4)法国的卢梭主张教育顺应自然,他提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指出,这个基础,并要从婴儿时期就打好,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 (5)德国的古茨姆茨的贡献是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体育方法体系化。 (6)裴斯泰洛齐进一步发展了卢梭的理论,他主张通过合理的教育,使人从动物的感情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他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把智、德、体育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体育才能培养出才智和道德的“奴仆”—-强健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其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9)奥地利的高尔霍夫尔提出了按儿童发育的规律、体育活动的生理学价值和儿童的运动兴趣,设计了针对儿童发育成长的课程。 (10)美国的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与娱乐。 (11)美国的新体育理论认为:(伍德)“ 体育的伟大理想不仅局限于身体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体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然后是使身体能在个人生活的环境方面,训练方面或是文化方面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赫塞林顿)认为新体育为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第二节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0分钟) * 几个重要人物的思想: 1. 严复提出:通过发展力、智、德三育来达到自强报国、救亡图存为目的的尚力思想。 2. 康有为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备及环境布置,提出“ 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也特重焉。”

我国学校体育学的演变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演变过程 专业:体育教育班级:体教三班学号:201005034088 姓名:沈俊 摘要: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关键词: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目标健康军事需要文化 (一)建国前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中国古代体育是指史前至19 世纪末的中国体育。中国古代体育萌发于史前人类的社会实践,形成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其历史演进中,虽艰难曲折,却始终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禾苗干枯,土地龟裂,各种毒蛇猛兽也四出为害。为解救黎民苦难,善射的后羿决定为民解困。后羿以其神奇的射技,射下九日,并杀死毒蛇猛兽,万民皆大欢喜。“后羿射日”的传说反映了远古祖先掌握了弓箭后,大大增强了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和信心,也表现了原始人对高超射技的赞扬。 至于古代神话中的长跑家,可要算是逐日的夸父了,这则神话反映了上古人类同严重干旱作斗争的情况,以及人类练就长途奔跑能力的历史背景 原始人为了生存,长途跋涉,历尽艰苦,去寻找生命之水。在跟大自然的长期搏斗中,我们的祖先练就了长途奔跑的能力,从而争取得生存的权利。 原始人类的游泳情况在古代神话中也得到反映,精卫填海的故事讲到,炎帝的女儿女娃便是在东海游泳时给淹死了。这表明古代人生存很需要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 神话虽然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但人们的想像不能脱离生活的具体环境,因此,神话传说是某个时期人类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中可对人类早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窥见一斑。 在距今约 12 万年的丁村人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考古学家发现了少量石球;而在距今约 4 万年的许家窑人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大量石球。这种石球最早可能是一种狩猎工具或祭祀用品。到了距今约 4,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如西安半坡村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为儿童殉葬的石球及若干陶球。由此可见,石球可能是中国古人类最早的球类,说明了石球由生产工具演化为游戏用具的历史。 最早的弓箭是狩猎的工具,也是作战的武器。考古学者在距今约 2.8 万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石箭头;到氏族公社瓦解时期,出现了铜镞。这是后世考证射箭运动的最早由来。 原始氏族社会,最重集体生活。集体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也有助培养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成形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出现过三个体育大发展时期,即战国时期、汉代和唐代合群观念。后来,由于常在祭祀中

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doc

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 1、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组成,学校教育中的。对此国内乃至全世界共识。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论述,也有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激发人们投入体育实践起了的作用。但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差异,由此反映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在观点及其内容上各不尽同。笔者积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与学习体会,“技能”、“体质”、“人才”均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其年龄在6—7岁—21—22岁),其目的在于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健身、娱乐、生活等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的,佼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箱力学习,为毕业后能够高质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础,有利的条件。学习体育的宗旨,与学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开拓型人才的目的不无,反映了青少儿的身心特征,体现了体育的功能和社会对青少儿一代的期望。由此也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地位。而青少儿的体格健美、体质强壮,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兴旺发达;增进文化科学知识,的思想品德与生活习惯,又正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内容:多种身体技能及其迁移,到青少儿现在与未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生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如实说,学校体育发展到现在,己超出了学生时代,终身意义,超出了学校教

育的范畴,的社会价值;超出了强身健体的独特功能,身心发展的效能。为此,务必管理,努力下列任务:①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②条件,机会,锻炼学生身体,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能力和审美能力;③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的思想、、道德作风及体格锻炼的习惯;④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管理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了学校体育目的任务,能否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与监督的过程。而言要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各级学《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的管理。,应以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性为,而以管理人员的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要求应该是: 2.1管理人员分工,各司其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