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社会

2006#6

Society

第26卷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

影响因素

胡荣李静雅

胡荣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

李静雅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

摘要:根据2004年底在厦门市抽样调查的数据,本文探讨了城市居

民信任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表明,城市居民的信任由普遍信任、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普遍信任最低,一般信任居中,特殊信任最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除受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外,社团的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社团参与

对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的影响并不具有显著性。因此,在中国城市社会要培育普遍信任,就应该让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团。

关键词:信任社会资本社团参与

一、理论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界兴起了研究信任的热潮,许

多社会学家从各种角度对信任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1979 年,N#卢曼发表了一篇关于信任的文章,把信任与不断增长的复杂

性、不确定性和风险等当代社会的特征联系起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提

出信任不是传统社会特有的、已过时的东西,而是随着现代社会形式的发展变成了目前现代性阶段真正的不可缺少之物。N#卢曼还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前者建立在熟悉度及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的基础上,后者则是用外在的像法律一类的惩戒式或预防式的机制,来降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卢曼, [1975 ]2005)。另一位研究者伯纳德#巴伯(Bernard Barber)受他的启发,回顾了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和职业领域中信任的表现方式,根据信任包含的预期(expectation)的种类,通过使用富有洞察力的原创的受托信任(fiduciary trust)范畴,提出了一种有用的类型学。B#巴伯在划分信任类型的基础上,根据信任产生过程中出现的期望,将信任的发生进一步界定在三个不同层面上:

(1)重视对自然的与道德的社会秩序的能持续与运作的期望;

(2)对那些与自己保持人际关系和有制度性角色交往的人,能按照角色要求行动的期望;

(3)对与自己交往的人能完全担负其被委以的责任及义务,即必要时为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利益的期望(巴伯,[1983]1989)。

继B#巴伯之后,1988年,迪格#甘必特(Gambetta,1988)把以往研究

者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视角对信任的思考集中在一起,呈现了对封闭的排他性团体(如黑手党)中的信任的一个分析,而他自己把信任看作是基于对他人的个人特质和社会约束的计算之后与他人合作的决定。1990年,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他的社会理论的全面论述中用两章的篇幅讨论了信任问题,在理性选择理论的框架内,他提

供了把信任看成是完全理性的交换的一个分析模型。1990年代,拉塞尔#哈丁(Hardin,1991,1993,1996)沿着这条路径做出了很多贡献,他最近扩展了理性选择框架来分析不信任。与此同时,安东尼#吉登斯与乌尔里克#贝克和斯科特#拉什等(Giddens, 1990,1991;Beck, Giddens & Lash, 1994)把信任作为晚期现代性的典型特征来处理,详细阐述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卢曼式的主题。1995年,广为人知的/历史终结0的预言者弗朗西斯#福山以中国、日本和其他东南亚社会的经验为论辩的基础,为信任是有生存能力的经济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观点提供了全面的说明和辩解。1997年,亚当#塞利格曼(Adam Seligman)提出了一个解释,他把信任看作是与劳动分工、角色的分化和多元化以及作为结果的角色期待的不确定性与可磋商性相关联的特殊的现代现象(参见什托姆普卡,[1999]2005)。

与仅仅对信任本身的分析不同,学界对信任探讨的另一种方法是

把信任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特南(R. Putnam,[1993]2001)在研究意大利的民主制度时,就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研究信任问题的。帕特南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中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特点,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的行动而提高社会的效率。他用社会资本的概念解释为什么意大利北部许多地方政府的表现都比南部城市好。他发现在社会资本建构比较好的北部城市,市民热衷参与社团和公益事务,整个社会充满了互信与合作的社会风气,使得地方政府在政府的稳定、财政预算的制定、法律改革、社会服务的推行、工农业改革等方面都比其他社会资本较低的

地区要好。因此,在帕特南看来,信任是社会资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社会资本的其他方面,诸如社团的参与息息相关。根据帕特南(同上:204)的观点,社会信任能够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这些网络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既有横向的,也有垂直的。帕特南更强调横向的网络在建立信任中的作用,而垂直的网络无论对参与者多么重要,都无法维系社会信任与合作。同时,

横向的网络参与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即公民参与网络会增加博弈的重复性和各种博弈之间的联系性。另外,公众参与网络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的流通。他写道:/信任与合作,依赖于人们对潜在伙伴的以往行为和当前利益的真实了解,而不确定性则强化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假设其他条件相同,参与者之间的交往(直接的或间接的)越多,他们之间的互信就越大,合作也就更容易。

国内对信任研究的第一篇受到学界普遍关注的论文是张建新和Michael H. Bond(1993)合作完成的/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 跨文化比较及认知模型一文。近十年来,中国人的信任问题成为了国内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有关的研究文献(陆小娅、彭泗清, 1995年;彭泗清、杨中芳,1995;彭泗清,1997;杨宜音,1999;彭泗清, 1999;杨中芳、彭泗清,1999;王飞雪、山岸俊男,1999;王绍光、刘欣, 2002;李伟民、梁玉成,2002;童志锋,2003;胡荣,2005)也日渐增多。但这些研究仍较多地局限在对信任本身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将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将把信任放在

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不仅分析作为社会资本重要内容的信任的构成,而且还要探讨社会资本的其他方面(诸如社团的参与)对信任的影响。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04年厦门大学社会学系进行的一项有关厦

门市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1,467,731人,其中城镇人口910,424人,占户籍人口的62.0%;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3.9%,岛外人口占56.1%(厦门市统计局,2005)。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6个区。本次调查选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思明和湖里两个区进行。厦门岛内的思明区下辖10个街道,共92个社区居委会;湖里区下辖5个街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道,共31个社区居委会。按随机原则,我们在这两个区的123个社区居委会中抽取了20个社区居委会,每个社区居委会抽取50户,总计1,000户,成功访问的样本量为669人,

其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4%;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小学13.5%、初中19%、高中35.3%、大专21.9%、本科及本科以上10.2%;从年龄层次看,30岁以下占35.7%, 31 40岁占29.2%, 41 50岁占18.7%, 51 60岁占8.6%, 60岁以上占7.8%。

二、人际信任的基本结构

信任涉及两个方面的行动者,即信任者和被信任者。按照什托姆

普卡([1999]2005:33)的定义,/信任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我们先看被信任者的情况,即在人们所交往和接触的人中,哪

些人能被人所信任,哪些人不能被人所信任。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用了13个指标来测量城市居民的信任度,即

单位同事、单位领导、邻居、一般朋友、亲密朋友、家庭成员、直系亲属其他亲属、社会上大多数人、一般熟人、生产商、网友和销售商。我们将信任程度分为5个等级,请被调查对象分别回答对这13种信任对象的信任程度,即/非常信任0、/较信任0、/一般0、/较不信任0、/很不信任0,且根据所示信任度的高低,分别记作4分至0分。我们先运用主成分法对测量居民信任度的13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再经

过变值精简法旋转,共得到3个信任因子(详见表1),我们分别将其取名为/普遍信任因子0、/一般信任因子0和/特殊信任因子0。其中普遍信任因子,是测量居民对社会上其他关系(不确定或不稳定交往关系)的人(包括陌生人)的信任度,该因子包含的对象有:社会上大多数人、一般熟人、生产商、网友和销售商;一般信任因子是指与被调查者在工作或生活中具有一般合作关系的人,包含的对象有:单位领导、单位同事、邻居和一般朋友;特殊信任因子,主要是指与被调查者存在着血缘关系和情感交换关系的人,包含的对象是亲密朋友、家庭成员、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人际信任结构是由特殊信任、一般信任和普遍信任这三个部分构成的。

根据受访者对13种信任对象的回答赋值(即从4分表示/非常信

任0到0分表示/很不信任0),计算其平均值(详见表2),我们可以

发现:特殊信任的信任度最强,其平均值从2.735至3.65分之间,表明受访社会#2006#6表1:信任的因子分析

项目普遍信任

因子

一般信任

因子

特殊信任

因子

公因子

方差

对单位同事信任程度0.169 0.823 0.114 0.720

对单位领导信任程度0.104 0.812 9.685E 03 0.671 对邻居信任程度0.214 0.728 0.230 0.629

对一般朋友信任程度0.304 0.566 0.212 0.458

对亲密朋友信任程度6.527E 03 0.357 0.647 0.545 对家庭成员信任程度2.704E 03 0.136 0.613 0.394 对直系亲属信任程度2.222E 02 0.381 0.684 0.613 对其他亲属信任程度0.232 0.111 0.545 0.363

对社会上大多数人信任程度0.600 0.465 0.115 0.590 对一般熟人信任程度0.613 0.450 9.964E 02 0.587 对生产商信任程度0.823 0.215 7.105E 02 0.728

对网友信任程度0.806 0.114 2.278E 02 0.663

对销售商信任程度0.856 2.826E 02 7.495E 02 0.739 特征值3.026 2.969 1.704 7.699

平均方差(%) 23.280 22.838 13.108 59.23

者对这些对象都是回答/非常信任0或/较信任0;一般信任的信任度次之,其平均值在2.268至2.573分之间,表明受访者对这些对象都是回答/较信任0或/一般0;而普遍信任的信任度最低,这些都是不具有稳定社会交往关系的人(如社会上大多数人、生产商、销售商和网友等),其分值在1.092至1.979之间,表明受访者对这些信任对象的回答属于/较不信任0和/一般0。这也证明了以往关于中国人信任的研究结论)))即中国人所信任的其他人仍以与自己具有血缘家族关系的家庭成员和各类亲属为主,其中家庭成员得到的信任程度最大。另外,我们还看到,/亲密朋友0的信任值(3.205)远远高于具有家族血缘关系的/其他亲属0的信任值(2.735)。这也表明中国人对他人的信任,既受双方之间所存在的血缘家族关系的影响制约,同时也受双方之间所形成的亲近密切的交往和情感关系所影响。我们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李伟民和梁玉成在2002年应用/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0项目中有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关信任问题的调查内容所作的结论)))在血缘家族关系之外的/外人0中,只有有亲近密切交往关系的一类朋友才能明显获得较多的信任,甚至是获得比一般亲属还要多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结构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结构。

表2:对不同信任对象的平均信任度

项目作答人数平均数标准差

单位同事520 2.573 0.768

单位领导507 2.436 0.827

邻居581 2.459 0.736

一般朋友585 2.268 0.661

亲密朋友590 3.205 0.739

家庭成员612 3.650 0.659

直系亲属595 3.355 0.775

其他亲属573 2.735 0.813

社会上大多数人560 1.766 0.792

一般熟人564 1.979 0.712

生产商500 1.512 0.843

网友458 1.092 0.950

销售商497 1.306 0.899

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彼此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

生活,自己人和外人明确地把信任的范围给圈定了出来,但自己人和

外人的界定在中国又是独具特色的,二者的边界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富有弹性,二者各自包括的范围是不同的,可大可小,正如同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0。时隔半个多世纪,/差序格局0理论的说服力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当代的中国城市中得到验证。有学者则据此进一步提出信任同心圈理论,认为每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与他人的

信任关系的强弱程度划出一个个圈子,圈子里的人被称为自己人,圈

子外的人则是外人,对自己人远比对外人信任,对圈内人比对圈外人

信任(什多姆普卡,[1999]2005;童志锋,2003)。根据上文对居民信任结构的研究分析,可以认为,中国人的基本信任格局就是以自我为中

心,再分别以/亲友)))同事)))陌生人0为半径推开出去所构成的同心圆。当然,李伟民和梁玉成(2002)也提到,实际上/差序格局0也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意大利南部的菲尔德以及美国的一些地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似乎比西方的概念要复杂得多,其中牵涉到关

系基础、人情及忠诚度等层面,这些层面所可能带来的信任都不是西方研究人际信任时所论及的理性层面及感情层面,或义务层面及能力层面所能涵盖的。由于在关系格局基础上还有信任度的纵向差别,信任的差序格局较之于关系格局实则更加复杂。

三、社团参与以及其他因素对信任的影响

以上我们探讨了构成中国城市居民信任的三个层次,即普遍信任、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这三个方面的不同信任呢?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把社会信任看作是社会资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除了从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人收入等方面分析其对信任的影响外,还要重点分析社团参与对信任的影响。如前所述,帕特南认为,社会信任能够从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公民参与网络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公民参与网络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的流通;公民参与网络还体现了以往合作的成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板,未来的合作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根据他对意大利的研究,意大利北方

的民主运作得比较好,主要原因就是那里有众多的横向社团,如邻里组织、合唱队、合作社、体育俱乐部、大众性政党等。这些社团成员

之间有着密切的横向社会互动。这些网络是社会资本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在一个共同体中,这类网络越密,其公民就越有可能进行共同利

益的合作。许多调查也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和社会资本来自志愿性团体内部个体之间的规范化、习惯性互动,这些团体是通过推动个体之间的合作而促进社会信任的形成和提高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协会、社团及中间组织大

量涌现,非/官方社团和民间社团参与已日益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项十

分重要的内容。那么,这些社团参与对居民的信任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在研究中我们先用8个问题测量居民的社团参与程度:

(1)你是否经常参加同乡聚会?

(2)是否经常参加校友聚会?

(3)是否经常参加老战友、老知青聚会?

(4)是否经常参加行业协会活动?

(5)是否经常参加社区居委会召开的会议?

(6)是否经常参加寺庙或教会的活动?

(7)是否经常参加学术社团活动?

(8)是否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如聚餐旅游)?

这8个问题的答案都设有5个选项,既/经常参加0、/一般0、/较少参加0、/很少参加0和/从未参加0,根据所示的参与程度依次分别记作4至0分。我们先运用主成分法对测量居民社团参与的8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再经过变值精简法旋转,共得到2个因子(详见表3)。第一个因子可称作/社交团体参与因子0,包括5个变量:

参加同乡聚会、参加校友聚会、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参加行业协会活动和参加学术社团活动。第二个因子可称作/社区团体参与因子0,包括3个变量:参与社区居委会召开的会议、参加寺庙或教会的活动和参加老战友、老知青聚会,其中以参与社区居委会召开的会议的因子负载最高。

1转换公式是:转化后的因子值=(因子值+B) A,其中:A=99 /(因子最大值-因子最小

值),B=(1 / A) -因子最小值,B的公式亦为:B=[(因子最大值-因子最小值) / 99]-因子

最小值。

为了厘清社团参与以及其他因素对于居民三种信任的影响情况,

我们建立了三个回归模型。同时,为了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不同对象的信任程度,我们在此先用公式将三种信任的因子转换为1至100之间的指数。1转换前的普遍信任因子的最大值是3.25004,最小值是2.46891,平均数是0,标准差是1;转换后的最大值是100,最小值是1,平均数是43.7390,标准差是17.31087。转换前一般信任因子的最大值是2.88645,最小值是4.31594,平均数是0,标准差是1;转换后

的最大值是100,最小值是1,平均数是60.3245,标准差是13.745437。转换前特殊信任因子的最大值是8.71921,最小值是3.74524,平均数是0,标准差是1;转换后的最大值是100,最小值是1,平均数是

30.7469,标准差是7.9425887。我们分别以转换后的普遍信任因子、一

般信任因子和特殊信任因子为因变量,以社交团体参与因子和社区团体参与因子为主要预测变量,同时加入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作为控制变量(详见表4)进行回归分析。在这里,性别为虚拟变量,文化程度为定序变量,我们将其看作定距变量。

表3:社团参与的因子分析

社团参与测量变量社交团体

参与因子

社区团体

参与因子

公因子

方差

是否经常参加同乡聚会0.801 3.374E 03 0.641

是否经常参加校友聚会0.807 5.999E 02 0.654

是否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0.610 0.188 0.408

是否经常参加行业协会活动0.543 0.451 0.498

是否经常参加学术社团活动0.582 0.460 0.550

是否经常参加社区居委会召开的会议3.650E 02 0.780 0.609

是否经常参加寺庙或教会的活动0.165 0.666 0.471

是否经常参加老战友老知青聚会0.449 0.457 0.411

特征值2.528 1.714 4.242

平均方差(%) 31.599 21.429 53.03

从三个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第一,社团参与对于普遍信任有很大影响。在我们所建立的三个

模型中,模型I的拟合度较好,可以解释15.9%的方差,而模型II和模型III的拟合度却很低。模型I的拟合度较好的主要原因是两个社团参与因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社交团体参与因子和社区团体参与因子对普遍信任的影响不仅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标准回归系数分别高达0.216和0.226。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团参与的两个因子中,只有社区团体参与因子对一般信任有一定影响,且两个因子对特殊信任都没有任何影响。这表明,参与的社团越多,参与社团的活动越频繁,受访者对社会上具有不确定交往关系或弱交往关系的人的普遍信任度也越高,而社团的参与并不会对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之上的一般信任产生太大影响,也不会对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特殊信任产生任何影响。以往一些研究已证实,发达的社团组织(如宗教团体、商会),以及大量的中间组织有助于信任的建立,就如Kaiwachi (1997)发现低度信任与参与社团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r= 0. 65)。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来自志愿性社团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是这些社团推动了人们之间的合作并促使信任的形成(Colman,1988;科尔曼,1990;Putnam,1993;福山,[1995]1998)。

第二,男女在普遍信任方面有很大差异,男性的普遍信任度比女性

#53#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高8.5分,但在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信任

是一种带有风险的行为,所以对越不确定关系的对象产生信任,潜在

风险就越大。男女对待社会上无交往关系或弱交往关系的一般人的信任差异实则反映了两性在面对风险时的心理差异,究其原因,既有性

本身所致的生理心理差异,也有社会、社区、家庭等客观外界观念的潜

在影响。一般认为,男性在面对不确定关系的对象时其信任感高于女性,或许是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比男孩较多地接受了/不要随便跟他人

往0,/女孩子在外要注意保护自己0等一系列的说教,而这样的社会化

过程导致男女在对待与自己关系不确定的他人时,其社会心理开放程度是不同的,女性的不信任感高于男性。

第三,年龄越大者的一般信任度越高,但年龄对普遍信任的影响呈

U型,对特殊信任没有影响。在模型II中,年龄对受访者的一般信任度具有统计显著性,年龄每增加1岁,一般信任值增加0.165。由此可以推断40岁的受访者要比30岁的受访者在一般信任方面高1.65分, 50岁又比30岁高出3.3分,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居民对一般信任因子中包含的单位同事、单位领导、邻居和一般朋友几种对象的信任值也越高。以往的一些研究(王绍光、刘欣,2002;胡荣,2005)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人的信任度也会提高。在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者参加工作的时间较长,他们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以及邻居的接触较多,

因此他们的一般信任度也较高;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工作单位的晋升

还是论资排辈,资历与个人在工作单位的地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年长

者因为有着较高的地位,所以能够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更具有自信,因

而对同事也具有更高的信任度。与此不同,在模型I中,我们加入了年龄的平方这一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年龄的平方对普遍信任的影响均有统计显著性。这表明,年龄对普遍信任的影响呈U型,即年龄较小者的普遍信任度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普遍信任度有所下降,

到中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又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上升。单因素分析也表明(表未列出),41 50岁年龄组的一般信任平均值最低,只有36.62,比30岁以下年龄组的一般信任值(46.82)低10.2,也比51 60岁年龄组的一般信任值(46.52)低9.9。为什么41岁到50岁的居民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而言,其一般信任的平均值会如此之低呢?年龄

对受访者一般信任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一是从个人生命周期来分析,二是把不同年龄群体与其生活的特定时代相联系来分析。从生命周期来看,41 50岁年龄组一般信任较低,可能是因为他们肩负的家庭和工作负担较重,其一般信任因此受到影响。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管哪个年代,受访者在这个年龄段的一般信任值都偏低,但是,这种解释似乎有点牵强。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把现在中年群体普遍信任值较低的情况与他们成长的特定年代联系起来。根据信任的认识发生理论,人们的信任度都是从自身以往的经验里学习而来的,幼

年时期的生长环境对于信任感的产生和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幼年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如父母离异,或受到父母的虐

待,或是生长在充斥着暴力和犯罪的社区里,目睹了弱肉强食的现实,很难使人对外部世界产生信任感;相反,如果他出生在一个美满幸福

的家庭,成长在安定祥和的社区里,就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调查发现,年龄处于41岁至50岁的居民正是在十年文革中出生或成长的那一代人,其信任感自然可能低于文革后成长的(目前30多岁和30岁以下)一代人。第四,个人月收入对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的影响都有一定的显著性。收入对普遍信任的回归系数为0.000403,这表明月收入每增加100元,受访者的一般信任值增加0.0403分。收入对特殊信任的回归系数为0.000173,表明月收入每增加100元,受访者的特殊信任值就增加0.0173分。不过,收入对一般信任的影响不具统计显著性。收入是衡量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收入越高者其社会经济地位也越高,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也越自信,也更能够建立对别

人的信任。个人收入对特殊信任具有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中国人的送礼习俗相联系的。在中国,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在有来往的亲朋好友之间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遇有红白喜事,通常都要请客送礼(阎云翔,[1996]2000),而这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低收入者在与亲友的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而缺乏自信,而高收入者则能够与亲友保持经常的往来和维持较高的信任关系。该结果也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第五,受教育程度对三种信任的影响都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以往一些研究表明(Yamagishi,2001;王绍光、刘欣,2002),文化程度较高者的综合信任度较高,学历程度也是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所以从理论上讲,教育程度越高,信任度也越高。但是,在本文的

三个回归模型中,教育程度对三种信任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这有待于我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表4:回归分析模型(括号内为标准回归系数)

模型I:普遍信任模型II:一般信任模型III:特殊信任

性别a 8.502(0.245)**** 0.626(0.023) 1.307( 0.109)

年龄1.020( 0.743)** 0.165(0.151)* 1.87E-02( 0.040)

年龄平方1.093E 02(0.693)**

文化程度0.479(0.030) 0.317( 0.025) 0.677(0.123)

个人月收入4.030E 04(0.121)* 7.24E 05( 0.027) 1.718E

04(0.150)**

社交团体参与因子4.029(0.216)*** 1.367(0.092) 0.178( 0.028) 社区团体参与因子3.777(0.226)**** 0.941(0.132)* 0.240( 0.042) 常数55.751 54.585 28.849

N 206 206 206

Adjusted RSquare(%)15.9 1.6 2.7

F 6.542 1.571 1.947

注:*P[0.1, ** P[0.05, *** P[0.01, **** P[0.001

a参考类别为/女0

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以上分析表明,在普遍信任方面,男性高于女性,高收入者高于低收入者。这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者对他人的信任度也越高。我们可

以从以下三点来解释:首先、社会地位之所以影响人们的信任度,是因

为它会影响人的相对易损性,即个体潜在损失的绝对值在其所拥有的总资源中的比重。而能影响相对易损性的莫过于一个人的自我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我们很难设想他会冒险相信别人(王学芳,2005)。社会地位越高的人,拥有的权力就越大,拥有权力就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占有社会资源越多,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承担起信任别人所产生的风险。其次、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也是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占有优势的人,对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也更有自信,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更懂得自主地运用与他人的关系来发展并壮大自己,因此更能主动信任他人。吉登斯也认为,占有大量资源可以使人具有一种更加开放、乐观、更富有同情心,更自在的人生态度,而这种人生态度可以增强对他人的信任(Giddens,1991:79)。再次、社会地位越高,别人对他失信的代价也会越大。因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就越会信任他人。

四、讨论与思考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1947]1985)用精辟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0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先天赋予和无法改变的,但在后天生活中,人们仍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如认干亲、拜把子、套近乎、做人情等(杨宜音,1999;郭于华,1994;乔健,1982,Yang,1994),将这种先天注定的血

缘关系进一步泛化,扩展和延伸到与没有血缘联系的其他人的交往关系之中,最终就形成了费孝通所言的具有弹性、可以延伸的,即使有明确界限的边界也是可以改变的、非常灵活的/差序格局0。也正因为这种内外有别、亲疏不同的差序格局的存在,使得不少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例如韦伯([1920]1995)在关于中国宗教的研究中涉及信任问题时就明确指出,中国人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中国人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之上,即建立在家族亲戚或准亲戚关系之上,是一种难以普遍化的特殊信任。F#福山([1995]1998)则更进一步将人际信任扩展到关于社会信任的分析之中,他认为诸如中国、意大利和法国这样的国家,一切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族基础之上,因而对家族之外的其他人缺乏信任,这样的社会是一种低信任度的社会,也即是一种缺乏普遍信任的社会。虽然以往有许多研究认为中国人缺乏对外人的普遍信任(斯密斯,[1894]1989;柏赐福, [1916]1989;韦伯, [1920]1995;福山, [1995 ]1998),但在多变性方面,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中国人对外人的普遍信任正在发生与以往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的转变(张建新、Bond,1993;王飞雪、山岸俊男,1999)。王飞雪的调查显示,中国人虽然对陌生人的信任低于美国和日本,但是对人性的估计却明显要比美国人和日本人更趋向正面,也就是说,中国人虽然不信任陌生人,但普遍认为陌生人不是坏人。张建新与Bond于1993年对北京、香港和美国的大学生对于具体对象的信任程度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地大学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

信任关系解析

信任关系 不同域之间要能互访,需要域之间存在信任关系。信任关系分为可传递信任和非可传递信任。 可传递信任:任何一个域被加入到域目录树后,这个域都会自动信任父域,同时父域也会自动信任这个新域,而且这些信任关系具备双向传递性。 为了解决用户跨域访问资源的问题,可以在域之间引入信任,有了信任关系,域A的用户想要访问B域中的资源,让域B信任域A就行了。信任关系分为单向和双向,如图所示。图中①是单向的信任关系,箭头指向被信任的域,即域A信任域B,域A称为信任域,域B被称为被信任域,因此域B的用户可以访问域A中的资源。图中②是双向的信任关系,域A信任域B的同时域B也信任域A,因此域A的用户可以访问域B的资源,反之亦然。 在域树中,父域和子域的信任关系是双向可传递的,因此域树中的一个域隐含地信任域树中所有的域。 另一种可传递信任不是默认的,可以通过在不同林根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来实现,如P53图2-71。 在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时,注意信任传递带来的隐含信任,如图2-72。 非可传递信任: 非可传递信任的域之间必须通过手动创建信任,才能实现域间资源访问。可以创建的有: ●Server 2003/2008域与NT域 ●Server 2003/2008域与另一个林中的Server 2003/2008域(当两个林之间没有林信 任关系时) ●Server 2003/2008域与2000域 ●Active Directory域与Kerberos V5域

操作:为两个域创建信任关系(TrustRelationship.exe)。 在两域间创建信任关系,需要满足能对两域进行解析。所以首先在DNS服务器上进行区域的创建,并允许区域传送。参考P55设置信任关系。通过对域间资源访问进行验证。

流动人口人际信任变动及影响因素探究

流动人口人际信任变动及影响因素探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融合重要表现的人际信任,对于社会的平稳发展与经济的良性运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矛盾更加凸显,人口迁移行为愈加频繁,大规模人口流动持续保持。本研究聚焦于流动人口这一重要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人际信任水平、信任结构,以及二者随时间的变动情况,并从个体、家庭背景与社会资源、社交参与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对亲戚的信任度最高,在十年间位居第一,近邻、同事、老同学三类群体的信任度紧随其后,2005年与2015年均位于十一类置信对象的前四位。从总量上看,2015年较2005年的流动人口人际信任程度出现小幅上升趋势。从人际信任的内部结构来看,流动人口的人际信任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其次为邻居、同事、老同学等群体构成的嵌住型人际关系,而通过社交参与所建构的开放型人际关系则居于最外围层级。在分析流动人口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将信任对象划分为内圈信任与外圈信任两类分别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社会资源变量对流动人口的内圈信任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经济地位高、父母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流动人口,更加倾向于对内圈信任给予更高的评价。其次,社交参与是流动人口建构外圈信任的重要渠道,社交娱乐活动参与地越频繁,个人信息的交换与流通也就越快,越有助于流动人口与外圈信任对象之间建立起互信的桥梁。最后,社会环境变量

对流动人口的内圈与外圈信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应着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流动,创造更为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流动人口人际信任水平的稳步提升。

Windows域信任关系建立全攻略

Windows域信任关系建立全攻略 操作环境:windows 2000的两个独立域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 与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的网段为192.168.0.x,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 域管理所在的IP为192.168.0.1,机器名为a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的网段为192.168.3.x,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域管理所在的IP为192.168.3.1,机器名为bb。 两个域用VPN建立好连接,可互相ping通。

操作目的: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操作过程: 1、建立DNS。DNS必须使用的,而不能使用公网的,因为要对域进行解析。由于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 上的步骤相同,故只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为例。 在192.168.0.1上打开管理工具- DNS- 连接到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在其正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Active Directory集成的区域,输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区域

文件就叫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dns好了,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选择属性- 常规,把允许动态更新改变为是。 然后在正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标准辅助区域,输入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IP地址输入192.168.3.1,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选择从主传输。 在反向搜索区域里新建区域- Directory集成的区

域,输入网络ID192.168.0,然后完成。 右击新建的192.168.0.x Subnet,选择属性- 常规,把允许动态更新改变为是。 现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的DNS已经建立好了,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的也按此建立。 在192.168.0.1上进行测试,注意:DNS的传输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好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进行测试。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摘要 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经济现象的理论。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杜能的《孤立园》。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 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市场学派理论。

广告对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广告对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百事可乐广告为例 摘要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已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文化修养,并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广告主进行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消费者对商品和企业的好感并且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消费者既是广告的接受者,又是广告中商品的购买者,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和最终的购买行为决定了广告发挥作用的大小。消费者是广告作用的对象,广告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里和行为特点。消费者的需求动机、消费习惯和购买行为等特征是决定广告策略的最基本依据。广告界有一句名言说的好“科学的广告术语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广告的发布时机、发布频率、广告的主题与创意、广告的表现形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广告,才能刺激并打动消费者,促进购买。 关键词:广告策略购买行为跨文化 目录 1 百事可乐在中国本土化的策略运用 (2) 1.1本土化策略 (2) 1.2品牌化策略 (2) 1.3广告策略 (2) 2 百事可乐广告针对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年龄群 (3) 3 影响消费者购买百事可乐的因素 (4) 3.1百事可乐的广告宣传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4) 3.2百事可乐产品外观形象的设计 (4) 4百事可乐广告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跨文化体现 (4) 4.1理解中国同美国的文化差异 (4) 4.2用语习惯适用的原则 (5) 5文化优势融合原则 (5)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人际信任的角度探究人机信任的影响因素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4), 556-56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10.12677/ass.2018.74086 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Robot Tr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Yunxia Ca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Apr. 7th, 2018; accepted: Apr. 21st, 2018; published: Apr. 28th, 2018 Abstract Tru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ust mechanism of human and AI system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I system itself (such as reliability, false alarm rate and failure rate, etc.) and attributes (such as appearance, physical contact)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human beings all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human-machine trust. Fortunately, these factors that affect human-machine trust, such as performance and attributes, can be promoted by human design. Keywords Human-Machine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从人际信任的角度探究人机信任的影响因素 曹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28日 摘要 信任在人际交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与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机制是否与人际信任有区别?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系统本身的性能(如可靠性、误警率和故障率等)和属性(如外观,身体接触)以及人所处的

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

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1)动机。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消费者动机可分为两部分: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2)感受。感受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答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舍、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坏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坏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3)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4)学习。学习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1)相关群体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参与非所属群体。(2)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3)家庭状况家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4)文化状况文化是社会精神的结晶,它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者行为。文化状况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勒啤酒的市场细分策略中国的吸烟消费者大多知道"万宝路"香烟,,但很少知道生产,经营万宝路香烟的公司叫菲力普摩里斯公司,这就是这家公司在1970年买下了位于密尔瓦基的美勒啤酒公司,并运用市场营销的技巧,使美勒公司在五年后上升为啤酒行为市场占有率的

第2名.原来的美勒公司是一个生产导向型企业,全美啤酒行业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为4%,业绩平平.到1983年,菲力普摩里斯经营下的美勒公司在全美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已达21%,仅次于第一位的布什公司(市场占有率为34%),但已将第三,四位公司远远抛在后头,人们认为美勒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所以能创造奇迹,在于菲力普公司在美勒公司引入了该公司曾使万宝路香烟取得成功的营销技巧,那就是市场细分策略.它由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开始,将市场进行细分后,找到机会最好的细分市场,针对这一细分市场作大量广告进行促销.美勒公司的实践,也使啤酒同行业者纠正了一个概念上的错误,即过去一直认为啤酒市场是同质市场,只要推出一种产品及一种包装,消费者就得到了满足.美勒公司并入菲力普公司的第一步行动,是将原有的唯一产品"高生"牌重新定位,美其名为"啤酒中的香槟",吸引了许多不常饮用啤酒的妇女及高收入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占30%的狂饮者大约消耗啤酒销量的80%,于是,它在广告中展示了石油钻井成功后两个人狂饮的镜头,还有年轻人在沙滩上冲刺后开怀畅饮的镜头,塑造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广告中强调"有空就喝美勒",从而成功地占据了啤酒豪饮者的市场达10年之久. 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怕身体发胖的妇女和年纪大的人觉得12盎斯罐装啤酒的份量太多,一次喝不完,从而公司开发了一种7盎斯的号称"小马力"的罐装啤酒,结果极为成功.1975年后,美勒公司又成功地推出一种名为"Line"的低热量啤酒.虽然1900年以来,不少厂商试图生产低热量啤酒,但他们把销售对象放在节食者的大多数人原本不喝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_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2.07, =-4.07,=-2.87,=-2.77, =0.11,=0.71, =-0.34,=0.70, =6.00,=-2.07,=-4.07,=-2.87,=-2.77, =0.11, =0.71, =-0.34, =0.70,

76.35±8.15, =184)的人际信任度无显著性差异( =0.16)。 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进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 子女的差异性进行独立样本 =101)与非独生子女(75.36±8.03,=0.31, =152)、城镇 (75.44±7.91, =68)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无显著性差异(=0.23)。 对“曾经被亲人或好朋友欺骗过的频率”重新划分,“从来没有”和“很少”定义为“未被欺骗过”,把“偶尔”和“经常”定义为“被欺骗过”,同理对“曾经被陌生人欺骗过的频率”按上述标准重新定义为“未被欺骗过”和“被欺骗过”。分别对人际信任度的被欺骗 与未被欺骗的差异性进行独立样本 )人际信任度 是否被亲人或好友欺骗过 是 9174.86±7.96-2.150.03 否 23777.00±8.38是否被陌生人欺骗过 是 9474.76±8.07-2.470.01否23477.19±8.032.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比较 2.2.1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比 较。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因子的性别差异进行 =184)女 ( 检验,结 果见表3。 表3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各因子差异比较(x ±s ) 独生(=101) 实际家庭亲密度70.87±8.9369.64±7.50 1.210.23理想家庭亲密度77.70±9.0077.60±8.88 0.100.92亲密度不满意度8.24±6.879.09±7.64 -0.960.34实际家庭适应性47.37±7.5547.55±6.83 -0.220.83理想家庭适应性56.23±7.7755.68±8.17 0.570.57适应性不满意度9.32±7.189.04±7.310.320.752.2.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差异比较。对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各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域和信任关系

维护活动目录 维护活动目录 议程: 维护活动目录介绍 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 恢复活动目录数据库 一、维护活动目录介绍 二、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 1、活动目录数据库备份操作 为了避免活动目录数据库失效而引起的错误,因此当活动目录正常工作时,需要对活动目录进行备份。 不能对活动目录单独备份,只能通过备份系统状态对活动目录进行备份。 系统状态组件组件描述 活动目录活动目录信息,只存在于DC的系统状态数据中 系统启动文件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启动时使用 com+类注册数据库类注册数据库是关于组件服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库 注册表存储了该计算机的配置信息 SYSVOL有关组策略模板和日志命令的共享文件夹信息 认证服务数据库当Windows server 2003计算机是认证服务器时用来验证用户身份的信息 2、备份活动目录数据库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 须具有备份权限。默认情况下,管理员组、备份操作员组和服务器操作员组具有备份的权限。 # 活动目录不能单独备份,只能作为系统状态的一部分进行备份,而且只有DC上的系统状态才包括活动目录数据。 # 在DC联机时执行活动目录备份。 3、恢复ad数据库 # 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 # 执行常规恢复 # 执行授权恢复 (1)要想恢复活动目录必须重新启动DC,在启动过程中按F8键进入高级选项菜单,然后选择“目录服务还原模式”。 在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下活动目录是不能被使用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恢复。 (2)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密码 进入目录服务还原模式后,只有administrator帐号才可以登录。此时需要提供在安装活动目录过程中指定的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的administrator的密码。而不是正常登录时的密码。 这个密码如果忘记怎么办? 2003平台支持对该密码的修改,在2000中就回天无力了 DEMO1:如何修改目录服务还原模式下的密码: 三、恢复活动目录的方法 1、常规恢复 利用常规恢复方式可以把活动目录恢复到备份之前的状态,恢复完成后再与网络中现有的DC执行活动

浅析如何培育领导与部属间的信任关系

浅析如何培育领导与部属间的信任关系 [在组织机构中,领导与部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特殊性表现为领导与部属之间存在着权力关系、角色关系、信任关系等多重复杂关系。其中权力关系是角色关系、信任关系的基础,而信任关系是其他关系建立的前提。领导与部属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实现领导与部属之间关系的沟通和和谐,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 —、培育领导与部属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1.信任关系的建立能够激励部属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满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领导者与部属建立起信任关系,一方面,领导者自然会给予部属更多的关注,能够放心地授权给部属,让部属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属基于领导者的信任获得了诸多关注,并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2.信任关系的建立能使得领导者集中精力于组织决策。领导者与部属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后,领导者就会对部属放心授权,让部属去独当一面,领导者就会减少对部属的监督检查时间。使得领导者能够集中精力去思考与规划组织的发展战略,做好组织的决策工作,确保组织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完成组织任务。 3.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领导与部属之间沟通的顺利开展。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的,领导者与部属的感情基础的建立离不开双方的有效沟通,信任关系的建立是领导者与部属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信任关系的建立能够消除领导与部属之间的隔阂,实现利益整合,达成合作默契。可以说,信任关系的建立能够提升领导者与部属之间沟通的广度和深度。 4.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部队和睦稳定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高质完成。信任关系一旦确定,就会大大加快民主的进程。领导会在每项决策能广泛听取部署意见;部署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彻底改变那种“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旧习,使决策更具民主性科学性。在平日生活中,领导的部署间,无论说话还是相互批评,偶有失言,不实也能互相谅解,讲究团结,不能产生膈胲,做到有者改之,无者加免。此外,由于信任关系的建立,领导者等项决策稍有失误,在平时,下级可当面敢于直阵,特殊情况下,能通过下级能动性工作把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或完全纠正,确保工作顺利完成。 二、领导与部属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障碍因素分析 1.领导者心理上的障碍。心理上的障碍,主要指领导者担心在与部属沟通、建立信任的过程中,会暴露自己的个性缺点和能力不足,导致其个人领导权威的削弱,日后部属会对自己的命令执行不力,担心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在权力行使上成为空架子,不利于自身威信的树立。因而,部分领导者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部属通过各种方式的沟通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完整版)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的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引言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谓最终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家庭。所有这些最终消费者构成了消费者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受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连续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多种多样。这些因素有时独立地,有时又相互交织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由于消费者行为的对象是干变万化的人的行为,不可能有通用的最佳模式,那么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影响因素 市场营销刺激因素由四“P”组成: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其他刺激因素主要存在于购买环境之中,包括: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行为既受到个人需要、认知、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和年龄、生活方式、自我形象、个性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和文化因素等影响。

(一)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包括: 1.文化 文化是引发人类愿望和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购物行为明显存在差距,青少年一般购物在于求新求奇,但他们也会更多的参考一下价格,他们更多喜欢在专卖店够 买衣物(价格不算贵但衣服比较时尚,展示个性),中年人一般在职场更多的会选择职业装,或比较显示地位的休闲装,老人更多的会比较想 穿出"青春活力"会在挑选衣物时更细心,仔细. 2.亚文化

亚文化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和地域等。亚文化为其成员带来更明确的认同感和集体感。许多亚文化构成了重要的细分市场。 3.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在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稳定性的群体,他们按等级排列,每个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社会阶层不仅受收入影响,也受其他因素如职业、教育和财产等的影响。在一些社会系统中,各阶层具有特定的作用和特定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样也受到诸如小群体、家庭以及社会角色与地位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 1.群体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识别 从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对我国产业布局及变化的动态考察,识别区域产业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影响因素。重点从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路径依赖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自然因素。 根据工业区位论和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就是指某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类产业的自然资源丰度及组合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布局必将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有优势的地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正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弱化。

2.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现代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增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位势、人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子及生态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等。其中经济位势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由于集聚、辐射、增长能量强大的核心经济区或大城市或同等增长能量的经济区或城市的存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与这些地区或城市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能量落差,或呈现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或呈现协调互动的互补关系,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3.体制因素。 资源禀赋只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趋向深入,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地区间产业竞争的关键增长要素。 4.科技因素。

好下属的人格特征及与领导信任的关系分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714-72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10.12677/ap.2014.45095 The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ood Subordinat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Leader’s Trust in Good Subordinate Yancui Zha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Email: zhang_yancui@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 Received: Aug. 25th, 2014; revised: Sep. 3rd, 2014; accepted: Sep. 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534214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urvey is implemented in 5 organizations in Tianjin. The total sample comprised 295 leaders.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od subordinat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leader’s trust in good subordinat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nvolves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1) Leaders have higher request fo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subordinate. There are three remarkable levels by importance: attitude of doing things, extraversion, and tal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kind-hearted, and act style; emotion. 2) The level of leader’s trust in good subordinate is above average and the cognitive trus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motional trus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leaders about their trust in good subordi-nates. 3) Good subordinat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leader’s trust in good subordinate. Act style, kind-hearted, and attitude of doing things have significant multiple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rust and explain 43% of the variability. Act style, kind-hearted, and extraversion have significant multiple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cognitive trust and explain 53% of the variability. Attitude of doing things and act style have significant multiple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motional trust and explain 24% of the variability. Keywords Good Subordinate, Personality, Leader, Trust 好下属的人格特征及与领导信任的关系分析 张妍萃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由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对象是干变万化的人的行为,不可能有通用的最佳模式,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对策。某一具体的购买决策模式是否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行之有效?其实,购买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购买决策的有效行为会随着消费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消费者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营销人员、产品的交互作用去完成某一特定目标的消费行为的。这一行为可用公式表示: B=f(P,E) 其中,B——消费者行为,P——个人因素,E——环境因素(个人以外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消费者行为是因变量,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自变量,即B 是P、E 的函数。这说明,消费者行为既受到个人需要、认知、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和年龄、生活方式、自我形象、个性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和文化因素等影响。 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 文化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核心文化; 第二,具有不同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亚文化。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市场的流行趋势都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应该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人希望得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超前享受,人们在购买住房、汽车等时,既可分期,又可向银行贷款支付。而在我国,人们则习惯攒钱买东西,人们购买商品往往局限于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由技术和经济构成,它影响需求水平、产品的质量、种类、款式,也影响着这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对市场营销具有多种意义。例如,电动剃须刀、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小电器,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接受,而在某些贫困国家不仅看不到或没人要,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奢移与浪费。

网络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荨经济研究荩 李立,秦辉,王挺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网络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摘要:网络消费者信任能否建立已成为制约网上交易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为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响网络消费者信任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研究中存在理论视角众多、影响因素繁杂、结论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在对近期国内外顶尖期刊上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感知 Abstract:Whether the online consumer trust can be built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ich ha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transactions.To this end,since the mid-90s of the20th century,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have done extensive research i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nline Consumer trust.But these research’s perspectives were different,the factors were complex,and the conclusions were not clear and so on.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compilation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p journals,a number of factors were sorted and summarized. Then,in the paper,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analysis are proposed,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ill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is framework,so the factors will be show more clear and logic and easy for the later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Finally,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be showed,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giving a help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E-commerce;Online consumer trust;Factors;Perceive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4-0001-05 一、引言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2l世纪最先进的生产力,推进人类社会生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种革命性的贸易方式随之出现,那就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也逐渐成了如今年轻人较为喜爱的购物方式之一。但机遇和问题往往是并存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一样不可避免。网上交易的硬环境容易建立,可是软环境的改善却没那么容易。其中网络信任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因素,网上交易的信任问题需要引起包括政府、网站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都对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背景及研究角度不同,对于影响因素的命名、分类及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纷乱、繁杂。国外学者如Dayal、Cheskin、Yoon、Tan和Theon、Sultan等研究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其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因素的分类依据也比较混乱。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存在类似问题,国内学者张仙锋和张莹通过理论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理论研究所概括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一部分影响因素并没有涉及。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对后人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不便,增加了研究难度。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分析和整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构建了一个网络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的框架体系,如表1-1所示。本文把网络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成三大类,十四个小类,以使整个体系更具层次性和全面性。这三个大方面的因素分别是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感知卖家的因素、感知环境因素,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整理及分析。 二、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是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个人情况,除此之外还包括信任的倾向、对风险的态度、对网上购物的认知及网上购物经验等。消费者自身因素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为研究方便,本文把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者自身固有的因素,包括个人统计学因素、信任倾向、对风险的态度等,这一类因素是消费者本身所特有,不受外在的影响或受外在的影响较少。另一类是消费者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因素,如对网络购物的认知、网络购物经验等,这一类因素消费者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 (一)消费者自身固有因素。消费者自身固有因素主要包括消 作者简介:李立(1986年—),男,经济学学学士,现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秦辉(1963年—),男,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成长理论、市场营销管理。 王挺(1986年—),男,经济学学学士,现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人际信任--文献综述

对人际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对人际信任有关理论的探讨 由于目前对信任的研究尚无权威性的公论,论文从现有的零碎的理论研究中借鉴一些来探讨人们信任这种特有的经济社会活动心理及行为。 1.1人际信任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信任的定义很多,而且各有强调的侧重点。 Gambetta 把信任定义为相信对方即使有机可乘也不大可能做出伤害己方的事情。Mayer等认为信任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机会而相信对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 Rotter 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方的言词、承诺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性的一般性预期。郑也夫则把信任看作一种相信别人的行为或周围秩序符合自己愿望的态度。 根据这些定义,可以认为:第一,信任是个体间的一种心理预期和情感倾注,而这种预期和倾注会以某种(些)行动的选择反映出来;第二,信任是在面临不确定性事件而需要规避风险时才会产生;更重要的第三点是,信任是一个有限理性的行为,是在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态面前进行的主观判断和行动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信任是指行为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面对不确定问题时,基于历史信息的累积和判断而对另一方持有的一种正的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心理预期或信念,即愿意相信对方能够胜任某事或不会利用己方提供的机会,做出牺牲己方利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1.2 人际信任的产生机理 对于信任的产生机理,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uhmann 认为,信任必须在熟悉的世界中获取。Gambetta 则认为,信任是伴随熟悉和友谊的人际交往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在Zucker 看来,信任主要产生于:声誉、彼此的社会相似性和法制。 Kramer 则认为,组织中的信任可以通过第三方介绍、社会范畴、角色和组织规则等途径来产生。

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调查分析

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调查分析 摘要:社会信任感低下,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阻碍。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信任感不足,甚至丧失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本报告就“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信任感降低家庭学校社会 社会信任感是对社会上种种人或者事物、对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周围环境的一种肯定,是一种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可是当今社会的社会信任感明显降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但与此同时,社会信任度正处于低值状态。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大学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可以说是与社会有一定接触但是又游离于社会大门之外的一群人。对于社会我们有所了解,有所接触,但是对于社会中的许多人与事物我们又是充满未知、彷徨的。对于即将彻底踏入社会的我们来说,社会信任感是决定我们心态的重要因素。对于未来我们踏入社会以后的人际交往与处世态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当今大学生的社会信任感到底如何呢?此次我们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与调查,生成了这份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校学生内部考察的,因此可以说并不全面,只能代表本校学生的普遍意见。为了尽可能准确,我们采取的是在校内人流量较大地段进行问卷调查与口头交谈记录相结合的方法。我们主要在校内食堂,宿舍区门口,图书馆,湖边进行了调查,确保调查对象的入学时段尽量全面,性别均匀。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最多,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比例。大二、大三则分别占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左右,至于大四学生仅有百分之十左右。至于性别方面,由于本校男女人数比例关系,此次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二比一。 谈起社会信任感,那必然是与社会有过接触与认知并且在自己的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且生成有评价才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本次调查首先是探究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程度与认知状况,再在对于社会有一定认知的同学们当中详细询问一些社会上尖锐问题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社会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信任程度、恐惧程度等。 1、社会接触

相关文档